关灯
护眼
字体:

朱彝尊选集(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湛盧去國,艅艎失水。”參軍:竹垞自注:“參軍,謂謝翱。《西臺慟哭記》有‘化爲朱鳥兮將安居’之歌。”皋羽,謝翱之字,翱曾爲文天祥之“諮事參軍”(詳前《玉帶生歌》詩注)。

    〔一〇〕白楊悲風:語本《古詩十九首》:“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

    〔一一〕朱鳥:謝翱《登西臺慟哭記》:“以竹如意擊石作楚歌招之(指文天祥)曰:‘魂朝往兮,何極?暮歸來兮,關水黑。化爲朱鳥兮,有咮焉食!’”朱鳥爲二十八宿中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之總名,七宿聯起如鳥形;南方屬火,火赤色,故亦曰:“朱雀。”

    〔一二〕翠微:謂山(或指山色)。《爾雅》:“(山)未及上,翠薇。”疏:“謂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薇。”唐宋之問《龍門應制》詩:“塔影遥遥緑波上,星龕奕奕翠微邊。”微一作“薇”。

    〔一三〕鸕鷀(cí):即魚鷹。宋葛立方《水龍吟·遊釣臺作》詞:“七里溪邊,鸕鷀灘畔,一簑煙雨。”按:《嘉慶一統志·嚴州府》載有“盧茨溪”,在七里灘附近,疑葛詞所詠,即此。

    〔一四〕柁樓: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翻疑柁樓底,夜飯越中行。”仇注:“南方大船,尾有舵樓。”柁,通“舵”。

    【評箋】

    陳世焜曰:“作嚴陵詩詞不可勝數,或流陳腐,或涉輕佻,或不免粗魯,絶少合者。此作只寫高隱,不涉光武事蹟,眼界自高。”(《雲韶集》抄本)按:陳氏僅就選材言,若云寄託,其説似未中肯綮。

    祝英臺近

    任城登李太白酒樓〔一〕

    女牆低〔二〕,官柳暮〔三〕,俯首眺齊魯〔四〕。冷綴苔錢〔五〕,斷碣眠方礎〔六〕。最憐酒釅花濃〔七〕,好春閒度,更誰解金魚换取〔八〕?  啓塵户,遥見十里帆檣,催人動津鼓〔九〕。翠杓多情〔一〇〕,容我醉方去。待他明月高時,臨風歌處;也未許、此翁千古〔一一〕。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三年(一六六四)。

    〔一〕任(rén)城:舊縣名,即東漢時任城國,今山東省濟寧市。李太白酒樓:在濟寧南城上。據《兖州府志》云:李白客任城,縣令賀公曾觴之於此。李白《任城縣廳壁記》亦云:“帝擇明德,以賀公宰之。”《府志》所載正與之相符。

    〔二〕女牆:城上凹凸形小牆。

    〔三〕官柳:大道上不屬私栽之柳。杜甫《官柳》詩:“市橋官柳細。”

    〔四〕齊魯:春秋戰國時國名。《史記·貨殖列傳》:“泰山之陽則魯,其陰則齊。”

    〔五〕苔錢:青苔之别名。苔點形圓,錯落如錢,故稱。劉孝威《怨詩》:“丹庭斜草徑,素壁點苔錢。”

    〔六〕碣(jié):碑屬。方者稱碑,圓者爲碣。礎:柱下石礅,此指碣之基座。

    〔七〕釅(yàn):謂酒味濃烈。唐曹唐《小遊仙》詩:“酒釅春濃瓊草齊,真公飲散醉如泥。”

    〔八〕金魚换酒: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金魚换酒來。”仇注:“(唐)高宗初,用佩魚,以‘鯉’爲‘李’也。武后改爲龜,龜屬玄‘武’也。杜詩‘金魚换酒來’,此時仍用魚矣。李白《贈賀知章》(按,應爲《對酒憶賀監》)云‘金龜换酒處’,蓋係往時舊物耳。”

    〔九〕津鼓:渡口擺渡前招客、催客登船之鼓。唐李端《古别離》詩:“天晴見海檣,月落聞津鼓。”

    〔一〇〕翠杓:《幽怪録》載竟陵女郎歌:“緑尊翠杓爲君斟酌,今汝不飲何時歡樂。”杓,通“勺”,此指注酒具。

    〔一一〕許:贊許;心服。

    【評箋】

    陳世焜曰:“(更誰句)感慨斯人。(待他四句)唯先生方許與太白代興,言非誇也。”(《雲韶集》抄本)按:竹垞嗜酒、負才、豪逸,與太白有相通者。前人評曰:“錫鬯詩,氣格本於少陵,而兼以太白之風韻,故獨秀出。”(鄧漢儀語,見《兩浙輶軒録》卷六)“秀水朱十負異才,吴梅村(偉業)游檇李見其詩,評曰:‘若遇賀監,定有謫仙人之目。’”(見沈岸登《黑蝶齋小牘》,轉引自《梅里志》卷十八)

    百字令

    度居庸關〔一〕

    崇墉積翠〔二〕,望關門一線〔三〕,似懸檐溜〔四〕。瘦馬登登愁徑滑〔五〕,何況新霜時候?畫鼓無聲〔六〕。朱旗卷盡〔七〕,惟剩蕭蕭柳。薄寒漸甚,征袍明日添又。  誰放十萬黄巾〔八〕?丸泥不閉〔九〕,直入車箱口〔一〇〕。十二園陵風雨暗〔一一〕,響徧哀鴻離獸〔一二〕。舊事驚心,長塗望眼,寂寞閒亭堠〔一三〕。當年鎖鑰〔一四〕,董龍真是雞狗〔一五〕。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三年(一六六四)。

    〔一〕居庸關:長城九塞之一,故址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軍都山上,爲明都西北之巨防。

    〔二〕崇墉:高峻的城牆。《詩·大雅·皇矣》:“以伐崇墉。”《傳》:“墉,城也。”《水經注·餘水》:“(居庸關)絶谷纍石爲關址,崇墉峻壁非輕功可舉。”積翠:猶“疊翠”。“居庸疊翠”爲“燕京八景”之一。

    〔三〕一線:狀關前路之狹峻。《水經注·餘水》:“(居庸)山岫層深,側道褊狹,林障邃險,路才容軌。”

    〔四〕溜(liù):簷前滴水處。此謂關前道路直上直下,如懸簷溜。唐韓愈《南山詩》:“峻塗拖長冰,直上若懸溜。”

    〔五〕登登:象聲詞,喻馬蹄聲。唐盧綸(一作王建)《山店》詩:“登登山路行時盡,決決溪泉到處聞。”

    〔六〕畫鼓:彩飾之鼓,此指關上軍鼓。

    〔七〕朱旗:謂王師戰旗,漢班固《封燕然山銘》:“玄甲耀日,朱旗絳天。”

    〔八〕黄巾:東漢張角兄弟組織的農民起義軍,此謂李自成義軍。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率軍自居庸關攻入北京,明亡。

    〔九〕丸泥:即一丸泥。語本《東觀漢記·隗囂載記》:囂將王元説囂背漢,曰:“元請以一丸泥爲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喻地勢險要,用丸泥封塞,即可阻敵。宋陸游《書悲》詩:“何當受詔出,函谷封丸泥。”

    〔一〇〕車箱口:疑指車箱渠,與京北昌平一帶諸山相交之口。李自成軍曾過此入京。《水經注·鮑丘水》:“車箱渠自薊西北(今北京市豐臺區蘆溝橋一帶)經昌平,東盡漁陽潞縣。”今北京市通縣。

    〔一一〕十二園陵:即今北京之十三陵(當時明思宗朱由檢尚未亡)。明代自成祖至熹宗十二帝之陵墓均在此(今北京市昌平縣之天壽山)。風雨暗:謂明宗廟傾覆。

    〔一二〕哀鴻:喻流離失所之災民。《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離獸:三國魏曹植《九愁賦》:“見失羣之離獸,覿偏棲之孤禽。”又,《水經注·餘水》云:“(居庸關)曉禽暮獸,寒鳴相和。”此化用其意,喻明室淪亡後皇族、遺民之流離哀苦。

    〔一三〕亭堠:古時瞭望敵情之崗樓。

    〔一四〕鎖鑰:喻關防重地。《宋史·寇準傳》:準鎮大名(今北京市一帶)北使至,語準曰:“相公望重,何故不在中書?”準曰:“主上以朝廷無事,北門鎖鑰,非準不可。”

    〔一五〕董龍:南北朝時前秦尚書董榮之字。據《晉書·前秦載記》:龍專權,王墮疾之,同朝不與語,人勸之,墮曰:“董龍是何雞狗,而令國士與之言乎?”

    【評箋】

    譚獻曰:“意深。”(《篋中詞》二)

    郭麟曰:“激昂慷慨,迦陵爲最,竹垞亦時用其體,如《居庸關》、《李晉王墓》諸作,直欲平視辛、劉,自出機杼。”(《靈芬館詞話》卷二)

    陳世焜曰:“(上闋)寫曉起度關,畫所不到。(下闋)議論縱横,慨當以慷。”(《雲韶集》抄本)

    陳廷焯曰:“(上片)旅行如畫。”又,“上半寫景,下段吊古,議論縱横,目無餘子。”(《詞則·放歌集》卷三)

    菩薩蠻

    登雲中清朔樓〔一〕

    夕陽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闌干角〔二〕。邊馬盡歸心〔三〕,鄉思深不深〔四〕。  小樓家萬里,也有愁人倚〔五〕。望斷尺書傳〔六〕,雁飛秋滿天。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康熙三年(一六六四)九月,竹垞自北京往山西訪曹溶,詞云“秋滿天”,當作於此時。

    〔一〕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

    〔二〕角:《唐韻》:“古岳切。”張先《醉落魄》:“倚樓誰在闌干角。”

    〔三〕邊馬句:屈原《遠游》:“僕夫懷余心悲兮,邊馬顧而不行。思故舊以想像兮,長太息而掩涕。”

    〔四〕鄉思句:唐王維《贈裴迪》詩:“相憶今如此,相思深不深。”鄉,諧音“相”。

    〔五〕小樓二句:李白《菩薩蠻》詞:“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此化用其意。

    〔六〕尺書:信札。《漢書·韓信傳》:“奉咫尺之書,以使燕。”顔注:“八寸曰咫。咫尺者,言其簡牘或長咫,或長尺,喻輕率也。今俗言尺書,或言尺牘,蓋其遺語耳。”唐駱賓王《軍中行路難》詩:“雁門迢遞尺書稀,鴛被相思雙帶緩。”

    清平樂

    馬邑道中〔一〕

    客何爲者〔二〕,日日風塵惹。燕子春來秋又社〔三〕,萬事不如歸也〔四〕。  家書字字行行,秋深只道還鄉;不信行人更遠〔五〕,黄沙白草茫茫〔六〕。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約作於康熙三年(一六六四)秋。

    〔一〕馬邑:今山西省朔縣一帶。

    〔二〕客何爲者:客,作者自謂。語本《史記·項羽本紀》:“(樊噲入)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眦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爲者?’”

    〔三〕燕子:作者自喻。宋周邦彦《滿庭芳》詞:“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此用其意。秋社:自漢代始以立春、立秋後之第五個戊日爲社日(祀社神之日),時值春分、秋分前後,故稱。

    〔四〕萬事句:杜甫《五盤》詩:“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又,范仲淹《越上聞子規》詩:“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此化用其意。

    〔五〕不信:猶言不知、不料。

    〔六〕白草:李白《行行且遊獵篇》詩:“胡馬秋肥宜白草。”王琦注:“《漢書》:鄯善國多白草。孟康注:白草,草之白者。顔師古注:白草,似莠而細,無芒,其乾熟時正白色,牛馬所嗜也。”

    消息

    度雁門關〔一〕

    千里重關〔二〕,憑誰踏徧,雁銜蘆處〔三〕?亂水滹沱〔四〕,層霄冰雪〔五〕,鳥道連勾注〔六〕。畫角吹愁,黄沙拂面,猶有行人來去。問長塗斜陽瘦馬〔七〕,又穿入,離亭樹。  猨臂將軍〔八〕,鴉兒節度〔九〕,説盡英雄難據〔一〇〕。竊國真王〔一一〕,論功醉尉〔一二〕,世事都如許〔一三〕!有限春衣,無多山店,酹酒徒成虚語〔一四〕!垂楊老,東風不管〔一五〕,雨絲煙絮。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四年(一六六五)春。

    〔一〕雁門關: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之雁門山上。山巖峭拔,形勢雄勝,自古爲戍守重地。

    〔二〕重關:險關。唐徐賢妃《函谷關應詔詩》:“溪雲愁廣隰,落日慘重關。”

    〔三〕雁銜蘆:晉崔豹《古今注·鳥獸》:“雁自河北渡江南,瘦瘠能高飛,不畏繒繳。江南沃饒,每至還河北,體肥不能高飛,恐爲虞人所獲,嘗銜蘆長數寸,以防繒繳焉。”又,明李豫亨《推篷寤語》云:(雁)借蘆以助風力,塞北風高,則無此事,故投於雁門關。“銜蘆處”,即指雁門關。

    〔四〕滹(hū)沱:河名,源出山西省繁峙縣之泰戲山,西南流經雁門關所在之代縣。

    〔五〕層霄:猶九霄,天之高遠處。此謂雁門之高。李白《大鵬賦》:“爾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層霄。”

    〔六〕鳥道:謂山路狹窄,僅飛鳥可度。極言其險峻。李白《蜀道難》詩:“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横絶峨眉巔。”勾注:山名,即雁門山,亦作“句(gōu)注”。

    〔七〕塗:道路。斜陽瘦馬:元馬致遠《天浄沙》:“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此用其意。

    〔八〕猨臂將軍:即李廣,曾爲雁門太守。《史記·李將軍列傳》:“廣爲人長,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猨臂,謂臂長如猨,猨,通“猿”。

    〔九〕鴉兒節度:即李克用。克用别號鴉兒,唐末,曾任雁門以北行營節度使。

    〔一〇〕難據:難以據守。其因即“竊國真王,論功醉尉”當權。

    〔一一〕竊國:謂竊取國家政權者。《莊子·胠篋》:“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真王:正式受封之王。《史記·淮陰侯列傳》:“大丈夫定諸侯,即爲真王耳,何以假爲?”

    〔一二〕論功句:謂獎懲操縱於小人之手。《史記·李將軍列傳》:廣“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一三〕如許:如此。

    〔一四〕無多二句:北周庾信《山齋》詩:“遥想山中店,懸知春酒濃。”此反用其意。酹(lèi):灑酒於地以示祭奠或設誓。

    〔一五〕東風不管:語本宋吴文英《訴衷情》詞:“東風不管,燕子初來,一夜春寒。”

    【評箋】

    陳世焜曰:“淋淋漓漓,以吊古之情寫旅人眼中之景。只‘有限’、‘無多’四字,有多少感慨!”(《雲韶集》抄本)

    陳廷焯曰:“以吊古之筆寫旅行之景,無一字不精神。”又,“(下片)筆致灑脱可喜。”(《詞則·放歌集》卷三)

    【附録】

    消息

    和錫鬯《度雁門關》曹貞吉

    蕭瑟關門,西風吹雪,貂裘都偃。蟻垤行人,羊腸驛路,哀禽正聲怨。魚海冰雪,龍沙戍斷,歷亂蓬根飛捲。悵青衫暮雲驅馬,望盡蒼蒼修坂。  絶壁祠堂,趙家良將,入夜靈旗如電。折戟沉沙,老兵拾得,磨洗前朝辨。塞雁南飛,滹沱東注,可惜英雄人遠。問誰是、封侯校尉,虎頭仍賤。(《珂雪詞》)

    夏初臨

    天龍寺是高歡避暑宫舊址〔一〕

    賀六渾來〔二〕,主三軍隊〔三〕,壺關王氣曾分〔四〕。人説當年,離宫築向雲根〔五〕。燒煙一片氤氲〔六〕,想香姜、古瓦猶存〔七〕。琵琶何處?聽殘勅勒,銷盡英魂〔八〕。  霜鷹自去〔九〕,青雀空飛〔一〇〕,畫樓十二〔一一〕,冰井無痕〔一二〕。春風裊娜,依然芳草羅裙〔一三〕。驅馬斜陽,到鳴鐘、佛火黄昏。伴殘僧、千山萬山,凉月松門〔一四〕。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五年(一六六六)。

    〔一〕天龍寺:《嘉慶一統志》:“寺在太原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三十里,北齊皇建元年(五六〇)建。”高歡:北齊始祖,仕後魏,封平陽郡公,後魏内亂,歡起兵平定,擁立孝武帝,自爲丞相,權傾朝野,勢逼魏主,其子洋篡魏建齊後,追尊歡爲神武帝。避暑宫:《嘉慶一統志》:“宫在太原縣西南三十里,相傳北齊神武帝避暑處。”

    〔二〕賀六渾:高歡之字。

    〔三〕主三軍:據《北史·齊本紀》上:北魏六州大都督爾朱榮嘗問左右曰:“一日無我,誰可主軍?”皆稱爾朱兆(榮之姪)。榮曰:“此止可統三千騎以還。堪代我主衆者,唯賀六渾耳。”

    〔四〕壺關:舊縣名,漢置,屬上黨郡,因山形似壺,設關於此,故名,舊址在今山西省長治市東南。王氣曾分:據《北史·齊本紀》:“初,魏真君中,内學者奏言上黨有天子氣,云在壺關大王山,太武帝於是南巡以厭當之……後上黨人居晉陽者號上黨坊,神武實居之。及是行(謂高歡山東之行),舍大王山,六旬而進。”

    〔五〕雲根:山之高處。梁王筠《開善寺碑》:“修旛繞乎雲根,和鈴響乎天外。”

    〔六〕氤氲(yīn yūn):氣體或光色混和流動貌。唐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詩:“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七〕香姜:高歡避暑宫閣名(參洪邁《銅雀瓦硯銘》)。

    〔八〕聽殘二句:據《北史·齊本紀》上:武定四年(五四六),高歡西征,有疾,十一月輿疾班師,外傳歡中弩,“神武聞之,乃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歌)《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次年正月殁。

    〔九〕霜鷹:歡少時,其友劉貴曾獲白鷹贈之,歡持之出獵,被狗嚙死,狗主預言歡後當位顯。歡歸,復返訪之,則本無人居,乃知向非人也。

    〔一〇〕青雀句:據《北史·齊本紀》:高歡勢逼魏孝武帝,孝武帝不平,欲伐歡。歡統軍至魏都洛陽,魏孝武帝奔陝,歡乃立魏清河王之子爲孝静帝,而自爲丞相。“先是童謡曰:‘可憐青雀子,飛來鄴城裏,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好事者竊言,雀子謂清河王子,鸚鵡謂神武也。……自是軍國政務,皆歸相府。”

    〔一一〕十二樓:神仙居處。此喻避暑宫。

    〔一二〕冰井:即冰窖,冬季儲冰,盛夏用之。避暑宫有冰井臺(見洪邁《銅雀瓦硯銘》)。

    〔一三〕芳草羅裙:語本陳江總妻《賦庭草》詩:“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似妾羅裙色。”又,唐劉長卿《春草宫懷古》詩:“君王不可見,芳草舊宫春;猶帶羅裙色,青青向楚人。”

    〔一四〕松門:以松樹爲門。宋孫覿《多寶院》詩:“冥冥篁竹中,古寺松爲門。”

    河傳

    送米紫來入燕〔一〕

    南陌〔二〕,歸客,紫騮驕〔三〕。水驛山椒〔四〕,路遥,落花如雨煙外飄〔五〕。河橋,折殘楊柳條〔六〕。  别酒西堂官燭短,紅玉盌,醉也休辭滿。漏聲催,且徘徊,一杯,勸君更一杯〔七〕。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康熙四至六年間(一六六五——一六六七)作於山西。

    〔一〕米紫來:米漢雯之字。宛平人,順治年間進士,長葛知縣,薦舉博學鴻詞,授編修。有《始存集》。

    〔二〕南陌:南面的道路,送别之所。唐崔融《留别杜審言并呈洛中舊遊》詩:“駐馬西橋上,四車南陌頭。故人從此隔,風月坐悠悠。”

    〔三〕紫騮:良馬名,又名“棗騮”。

    〔四〕水驛:水路轉運站。《新唐書·百官志》:“駕部掌傳驛,凡三十里有驛,置官馬,水驛有舟。”唐李頎《送郝判官》詩:“楓林帶水驛,夜火明山縣。”山椒:山陵。《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引武帝《悼李夫人賦》:“釋輿馬於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注:“孟康曰:‘山椒,山陵也,置輿馬於山陵也。’”

    〔五〕落花如雨:語本唐沈亞之《夢遊秦宫》詩:“落花如雨淚臙脂。”

    〔六〕河橋二句:用“霸橋折柳”事。《三輔黄圖》:“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别。”河橋,浮橋(見《晉書·杜預傳》)或黄河上之橋(見《唐六典》),此泛指送别之所。宋周邦彦《夜飛鵲》詞:“河橋送人處,良夜何其?”

    〔七〕勸君句:語本唐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評箋】

    譚獻曰:“漸進自然。”(《篋中詞》二)

    蝶戀花

    重游晉祠題壁〔一〕

    十里浮嵐山近遠〔二〕,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軟。又是天涯芳草徧〔三〕,年年汾水看歸雁〔四〕。繫馬青松猶在眼〔五〕,勝地重來,暗記韶華變。依舊紛紛涼月滿〔六〕,照人獨上溪橋畔。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

    〔一〕晉祠: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懸甕山麓,爲周初成王弟叔虞封地,本古唐國,虞子燮父以其地有晉水,改國號爲晉,因以名祠,祠叔虞。康熙四年竹垞曾過此,有《晉祠唐太宗碑亭題壁集杜》詩:五年二月遊其祠,有《遊晉祠記》文,故此謂“重遊”。

    〔二〕浮嵐:山中飄浮着的霧氣。陸游《白塔院》詩:“冷翠千竿玉,浮嵐萬幅屏。”

    〔三〕又是句:語本唐戴叔倫《江上别劉駕》詩:“天涯芳草徧,江路又逢春。”

    〔四〕年年句:語本唐李嶠《汾陰行》詩:“不見祇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汾水,即汾河,黄河支流,源出山西省寧武縣,至河津縣入海。

    〔五〕繫馬句:語本晉劉琨《扶風歌》詩:“繫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按:琨詩作於并州(今太原市),竹垞用其句乃謂己之“重來”。

    〔六〕紛紛涼月滿:杜甫《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詩:“絺衣掛蘿薜,涼月白紛紛。”仇注:“言月穿蘿薜,影著絺衣者紛紛零落也。”

    畫堂春

    徐溝道上作〔一〕

    東城朝日亂啼鴉,雨晴芳草天涯〔二〕,輕塵初碾一痕沙,何處香車〔三〕?  春水青羅帶緩,春山碧玉簪斜〔四〕。春風依舊小桃花〔五〕,花外誰家?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

    〔一〕徐溝:金代所置縣名,在山西省太原南八十里,即今清徐縣。

    〔二〕芳草天涯:蘇軾《蝶戀花》詞:“天涯何處無芳草。”此用其句。

    〔三〕香車:車之美稱。王維《同比部楊員外十五有懷静者季雜言》詩:“香車寶馬共喧闐,箇裏多情俠少年。”

    〔四〕春水二句:語本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詩:“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五〕春風句:見前《高陽臺》詞注〔一三〕。

    【評箋】

    陳世焜曰:“(輕塵句)秀鍊。(春風二句)語不深,情却一往。”(《雲韶集》抄本)

    蘇幕遮

    别王千之〔一〕

    朔雲垂〔二〕,霜雁過。上苑秋深〔三〕,一帶寒煙鎖。數盡歸期猶未果。無事長安〔四〕,空把征衫涴〔五〕。  折黄花〔六〕,傾白墮〔七〕。又是驪歌〔八〕,送客旗亭左〔九〕。我淚别君君别我。莫灑臨歧〔一〇〕,留作相思可。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據詞中“上林”、“長安”句所云,考之其行蹤並參之其詩集、詞集之編年,是詞或作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秋。

    〔一〕王千之:山西左布政使王顯祚之子。竹垞曾於康熙五年春客顯祚幕中。

    〔二〕朔雲:北方之雲。《文選》顔延之《赭白馬賦》:“望朔雲而蹀足。”

    〔三〕上苑:供帝王玩賞、打獵的園林。《新唐書·蘇良嗣傳》:“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將蒔上苑。”

    〔四〕無事長安:唐李頻《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詩:“吾師無一事,不似在長安。”此反用其意。

    〔五〕涴(wò):污染。唐白居易《約心》詩:“黑鬢絲雪侵,青袍塵土涴。”

    〔六〕黄花:菊花。

    〔七〕白墮:美酒。北魏河東人劉白墮善釀酒,其酒醇美,朝貴遠相餉遺,踰於千里。後因指稱佳釀。(見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城西》)宋蘇轍《次韻子瞻病中大雪》詩:“殷勤賦《黄竹》,自勸飲白墮。”

    〔八〕驪歌:送别之歌(詳前《送林佳璣還莆田》詩注〔三〕)。

    〔九〕旗亭:酒樓。唐李賀《開愁歌》:“旗亭下馬解愁衣,請貰宜陽一壺酒。”

    〔一〇〕歧:歧路,此指送别之處。唐高適《别韋參軍》詩:“丈夫不作兒女别,臨歧涕淚沾衣巾。”

    金明池

    燕臺懷古和申隨叔翰林〔一〕

    西苑妝樓〔二〕,南城獵騎〔三〕,幾處笳吹蘆葉〔四〕?孤鳥外、生煙夕照,對千里萬里積雪。更誰來、擊筑高陽〔五〕?但滿眼、花豹明駝相接〔六〕。剩野火樓桑〔七〕,秋塵石鼓〔八〕,陌上行人空説〔九〕。  戰鬭漁陽何曾歇〔一〇〕?笑古往今來,浪傳豪傑〔一一〕。《緑頭鴨》〔一二〕、悲吟乍了,《白翎雀》、醉歌還闋〔一三〕。數燕雲、十六神州〔一四〕,有多少園陵,頽垣斷碣〔一五〕。正石馬嘶殘〔一六〕,金仙淚盡〔一七〕,古水荒溝寒月〔一八〕。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冬。

    〔一〕燕臺:戰國時燕昭王招賢臺,又稱“賢士臺”、“黄金臺”。故址在今河北省易縣東南。申隨叔:申涵盼之字,廣平(今河北省永年縣地區)人,順治時進士,官檢討,著有《定舫詩草》。

    〔二〕西苑:謂遼、金、明、清之皇家園林位於紫禁城之西者,即今北京市北海公園等地。妝樓:相傳爲遼代蕭后遺蹟,或云金章宗爲李元妃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北海公園瓊華島上(見清朱彝尊《日下舊聞録》)。

    〔三〕南城:謂南苑,距北京城南二十里,地名南海子,自明永樂定都北京後,闢其地爲皇家獵苑。

    〔四〕幾處句:即“幾處吹蘆葉笳”之倒裝。蘆葉笳,以蘆葉爲管,管口有哨簧之吹奏樂器,清代兵營多用之。北周庾信《出自薊北門行》詩:“笳寒蘆葉脆。”

    〔五〕擊筑:據《史記·刺客列傳·荆軻》:荆軻往刺秦王,“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爲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爲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筑,形如琴,十三弦樂器,以竹尺擊之演奏。高陽:據《漢書·地理志》:涿郡有高陽縣。燕臺即其所轄境。

    〔六〕花豹:《埤雅》:“豹花如錢,黑而小如虎文。”明駝: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毛》:“駝之卧而腹不着地者,漏明最能遠行。”

    〔七〕樓桑:地名,故址在今河北省涿縣。劉備故居。里南有桑高五丈餘,層蔭如樓,故稱。(見《三國志·蜀·先主傳》、《水經注·巨馬水》)

    〔八〕石鼓:傳爲周宣王時所製鼓形石,上鐫籀文。唐初,出土於三畤原(今陝西省寶雞市),幾經輾轉,元代始置於北京國子監(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九〕陌上:猶言路上。

    〔一〇〕漁陽:秦郡,轄地相當今之北京及其以東各縣。漁陽自古多戰事,詞指李自成義軍進京及清兵入侵事。

    〔一一〕浪:輕率、徒然。唐韓愈《秋懷》詩:“胡爲浪自苦,得酒且喜歡。”

    〔一二〕《緑頭鴨》:唐教坊曲名。亦爲詞牌《多麗》之别名。平韻者爲《緑頭鴨》,仄韻者爲《多麗》。

    〔一三〕《白翎雀》:元代教坊歌曲名。元張憲《白翎雀》詩:“摩訶不作兜勒聲,聽奏筵前白翎雀。”闋:樂終爲闋。此處有唱完一闋之意。

    〔一四〕燕(yān)雲十六州:五代石敬塘用以賂契丹,以建後晉王朝。故地相當于今河北、山西兩省北部地。十六州爲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嬀、儒、武、雲、應、寰、朔、蔚州。

    〔一五〕頽垣:坍塌之牆。

    〔一六〕石馬嘶:前蜀韋莊《聞再幸梁洋》詩:“興慶玉龍寒自躍,昭陵石馬夜空嘶。”又,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詩:“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清王琦注:“謂其(指漢武帝劉徹)魂魄之靈,或於晦夜巡遊,仗馬嘶鳴,宛然如在。”

    〔一七〕金仙淚盡: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序》:“漢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宫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

    〔一八〕古水句:語本李賀《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詩:“荒溝古水光如刀。”

    紅娘子

    正月十三日夜同毛子霞張登子集王湛求方伯齋中〔一〕

    桑落甘如蔗〔二〕,齊向樽中瀉。北斗春迴〔三〕,西堂燭膩,沉沉此夜〔四〕,唤薛家車子〔五〕、近前歌,勝名倡謇姐〔六〕。 纔把鄉愁卸,又早春愁惹。遶陌香塵〔七〕,横汾花月〔八〕,東風臺榭。莫匆匆上馬、且銜杯,任鈿車歸也〔九〕。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據詞集編次似應作於康熙七年(一六六八)。

    然據詞中之“桑落”酒,乃山西所産;下闋“横汾花月”,更明言晉地,似非康熙七年在京之作。或因以下二首副題爲“十四日”、“上元”,而與此“正月十三日”混爲一年之作。故《曝書亭集》編次或誤,此詞當爲客晉時所作。

    〔一〕毛子霞:毛會建之字,江南武進(今江蘇縣名)人。《清詩别裁》收詩一首。張登子:張陛字,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以貢入,授翰林侍書,有《南華山房稿》。王湛求:王顯祚之字,曲周(今河北省縣名)人,曾官山西左布政使,康熙五年竹垞客其幕中。方伯:一方諸侯之長,後遂以爲地方長官(布政使亦稱藩司,清代爲一省財政、人事之最高行政官)之美稱。

    〔二〕桑落:酒名。《水經注·河水》:“民有姓劉名墮者,宿擅工釀,採挹河流,醖成芳酎,懸食同枯枝之年,排於桑落之辰(九月),故酒得其名矣。”《酒史》:“河東(今山西)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其寒暄得所,以井水釀酒甚佳。庾信詩曰‘浦城桑落酒’是也。”

    〔三〕北斗春迴: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不同,季節遂異。《鶡冠子·環流》:“斗柄東指,天下皆春。”

    〔四〕沉沉:深長貌。杜甫《醉時歌》詩:“清夜沉沉動春酌。”

    〔五〕薛家車子:喻奇異歌手。後漢繁欽《與魏文帝牋》:“時都尉薛訪車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聲,與笳同音。”

    〔六〕謇(jiǎn)姐:魏時樂人,此喻一般歌手。繁欽《與魏文帝牋》:“自左、史納、謇姐名倡,能識以來,耳目所見,僉曰(車子)詭異,未之聞也。”

    〔七〕香塵:塵土之美稱。據《拾遺記》:晉石崇曾以沉香之末爲塵,使所愛者踐之。唐沈佺期《洛陽道》詩:“行樂歸恒晚,香塵撲地遥。”

    〔八〕横汾:謂横渡汾水,語本漢武帝《秋風辭》:“泛樓船兮濟汾河,横中流兮揚素波。”後遂以稱汾水,如薛能《送從兄之太原副使》詩:“初程見西嶽,盡室渡横汾。”竹垞用此義。

    〔九〕鈿車:金珠寶玉所飾之車。一般用作車之美稱,多指婦女所乘。唐杜牧《街西長句》詩:“銀秋騕裊嘶宛馬,綉鞅璁瓏走鈿車。”

    臺城路

    十四夜〔一〕

    層城已下葳蕤鎖〔二〕,華堂更浮春酌〔三〕。水浸銀屏〔四〕,花移火樹〔五〕,人在瑶天笙鶴〔六〕。微風繡幕,看蛺蝶翻飛,鳳凰飄落〔七〕。八尺輕容〔八〕,美人無數卷珠箔〔九〕。  銅盤翠煙籠霧〔一〇〕,有水葓掩映〔一一〕,畫闌紅藥〔一二〕。明月難留,春宵易曉,只合人生行樂〔一三〕。筝琶間作。任笑舞燈前,緑窗齊拓〔一四〕。問夜何其〔一五〕,醉歸似昨〔一六〕。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上。作於康熙七年(一六六八)。

    〔一〕十四夜:正月十四日夜。

    〔二〕層城:《淮南子·地形》篇:“崑崙山有層城九重。”後因喻京師高大之城闕。晉陸機《贈尚書郎顧彦先》詩:“朝遊遊層城,夕息旋直廬。”葳蕤鎖:鎖名。據《録異傳》:劉照爲河間太守,夢一婦人遺一鎖,曰:“此葳蕤鎖,以金鏤相連屈伸。我將去,故以贈。”“下鎖”,謂元夕前後二夜,夜行不禁。唐韓翃《江南曲》:“春樓不閉葳蕤鎖,緑水斜通宛轉橋。”

    〔三〕浮:罰人飲酒。《淮南子·道應》篇:“舉白(酒)而進之曰:‘請君浮。’”注:“浮,猶罰也。”後轉稱飲滿杯酒。張潮《虞初新志·補張靈崔瑩合傳》:“一日靈獨坐讀《劉伶傳》,命童子進酒,屢讀屢叫絶,輒拍案浮一大白。”

    〔四〕水浸銀屏:謂月光(或燈光、火光)如水映耀銀屏。

    〔五〕花移火樹:喻燈光或煙火之絢麗輝煌。唐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詩:“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六〕瑶天:猶仙界。笙鶴:乘鶴吹笙,謂仙去。據《列仙傳》:王子喬好吹笙,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三十年後,乘白鶴駐緱氏山頂,舉手謝時人而去。唐宋之問《緱山廟》詩:“王子賓仙去,飄颻笙鶴飛。”

    〔七〕蛺蝶、鳳凰:謂花燈、焰火之形狀。

    〔八〕輕容:宋周密《齊東野語》:“紗之最輕者,有所謂輕容,出唐《類苑》,云:‘輕容,無花薄紗也。’王建《宫詞》云:‘嫌羅不著愛輕容。’”

    〔九〕珠箔:猶珠簾。李白《陌上贈美人》詩:“美人一笑褰珠箔。”

    〔一〇〕銅盤:用以承燭而燃。唐李賀《秦宫詩》:“十夜銅盤膩燭黄。”

    〔一一〕水葓(hóng):水草名,又名空心菜。此指銅盤上所繪刻之水葓圖樣。唐李賀《惱公》詩:“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葓。”

    〔一二〕紅藥:即芍藥。與水葓一樣,乃所繪刻之圖樣。

    〔一三〕合:應。人生行樂:語本《漢書·楊惲傳》:“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一四〕拓:此謂推開。杜甫《季秋蘇五弟纓江樓夜宴崔十三評事韋少府姪》詩:“聽歌驚白鬢,笑舞拓秋窗。”

    〔一五〕夜何其(jī):猶云“夜如何”。《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一六〕(pān):捨棄;不顧一切。宋梅堯臣《昭亭潭上别弟》詩:“須一日醉,便作數年期。”

    木蘭花慢

    上元〔一〕

    今年風月好,正雪霽、鳳城時〔二〕。把魚鑰都開〔三〕,鈿車溢巷〔四〕,火樹交枝〔五〕。參差鬧蛾歌後〔六〕,聽笛家齊和《落梅》詞〔七〕。翠幌低懸〔八〕,紅樓不閉葳蕤〔九〕。 蛾眉簾卷再休垂〔一〇〕,衆裏被人窺。乍含羞一晌,眼波又擲,鬟影相隨。腰肢風前轉側,却憑肩回睇似沉思。料是金釵溜也,不知兜上鞋兒。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中。作於康熙七年(一六六八)。

    〔一〕上元:舊俗陰曆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

    〔二〕鳳城:京城别稱。杜甫《夜》詩:“銀漢遥應接鳳城。”仇注引趙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言京城曰鳳城。”

    〔三〕魚鑰:指門鎖。古代的鎖多作魚形,取其不瞑目而守護之意。梁簡文帝(蕭綱)《秋閨夜思》詩:“夕門掩魚鑰,宵床悲畫屏。”又,唐李商隱《南潭上亭讌集以疾後至因而抒情》詩:“鷁舟縈遠岸,魚鑰啓重關。”

    〔四〕鈿車:見前《紅娘子》詞注〔九〕。

    〔五〕火樹:見前《臺城路·十四夜》詞注〔五〕。

    〔六〕鬧蛾:舊時節日裝飾,即以烏金紙剪爲蛾、蝶形狀,纏於銅絲,繫于巾帽(見清王夫之《雜物贊》)。此指代歌唱演員。又,據《金門事節》,“鬧蛾”乃上元戲之一種,别名“撲燈兒”。

    〔七〕《落梅》:笛曲名。唐蘇味道《上元》詩:“行歌盡《落梅》。”

    〔八〕翠幌:緑色帷幔。(lù sù):通作“”,下垂貌。

    〔九〕葳蕤:鎖名。見前《臺城路·十四夜》詞注〔二〕。

    〔一〇〕蛾眉:指代婦女。

    【評箋】

    陳世焜曰:“上半寫上元燈景如火如荼,下半寫觀燈美人如畫如見,自是絶唱(下闋)。一句一意,一字一轉,千古艷詞,於此已極,非細讀,須會不來。結二語尤妙。”(《雲韶集》抄本)

    陳廷焯曰:“(下片)一句一意,描寫入微,畫亦不能到。”(《詞則·閑情集》卷四)

    罥馬索

    送崔二再游黔中兼訊李斯年〔一〕

    玉驄嘶,須把青絲罥他住〔二〕。燕歌易酒〔三〕,莫辭今夕離亭聚。浮雲一望,緑波千里,滿目銷魂江淹賦〔四〕。計落花時節黄陵〔五〕,楚竹湘煙響柔櫓〔六〕。  行旅,羅施天末〔七〕,木瓜金筑〔八〕,且伴參軍作蠻語〔九〕。亂水孤舟逢人少,惟有冷猿昏雨。南尋李白,問訊何如〔一〇〕?爲報頻年相思苦。道故人、别來詩卷,總是人間斷腸句〔一一〕。

    【注釋】

    本詞選自《江湖載酒集》中。作於康熙七年(一六六八)。

    〔一〕崔二:未詳,疑即崔魯珍(見李繩遠《尋壑外言》)。李斯年:李繩遠之字,號尋壑,嘉興人,李良年、李符之兄。暮年曾任同知。有詩名,著有《尋壑外言》、《獺祭録》、《正字通補正》。

    〔二〕罥(juàn):纏繞。

    〔三〕易酒:易州(今河北省易縣)所産酒,以辣名世。

    〔四〕緑波二句:語本梁江淹《别賦》:“春草碧色,春水緑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黯然銷魂,唯别而已矣!”

    〔五〕黄陵:《水經注·湘水》:湘水又北經黄陵亭西,又合黄陵水口,西流經(娥皇、女英)二妃廟南,世謂之黄陵廟。

    〔六〕楚竹:猶湘竹。晉張華《博物志》:“舜死,二妃淚下,染竹即斑。”唐郎士元《湘夫人》詩:“至今楚竹上,猶有淚痕斑。”

    〔七〕羅施:貴州爲古羅施國(見《廣輿記》)。天末:天邊。杜甫《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八〕木瓜、金筑:故地在今貴州省長順縣。元時其地置金竹(一作“筑”)府,明洪武時於其地設木瓜長官司(見《明史·地理志》、《嘉慶一統志·貴陽府》)。

    〔九〕且伴句:語本《世説新語·排調》:“郝隆爲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攬筆便作一句:‘娵隅躍清池。’恒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爲娵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一〇〕南尋二句:杜甫《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此用其句,“李白”喻李斯年。

    〔一一〕總是句:宋賀鑄《青玉案·横波路》詞:“飛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又,黄庭堅《寄方回》詩:“解道江南斷腸句,只今惟有賀方回。”此用其句。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