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佛说梵网经初津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化十地诸菩萨众。现于十种他受用身。第一佛身坐百叶莲华。为初地菩萨。说百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百佛世界。利益安乐。无数众生。第二佛身坐千叶莲华。为二地菩萨。说千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千佛世界。利益安乐。无量众生。第三佛身坐万叶莲华。为三地菩萨。说万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万佛国土。利益安乐。无数众生。如是如来。渐渐增长。乃至十地。他受用身。坐不可说妙宝莲华。为十地菩萨。说不可说诸法明门。菩萨悟已。起大神通变化。满于不可说佛微妙国土。利益安乐。不可宣说。不可宣说。无量无边。种类众生。如是十身。皆坐七宝菩提树下。证得无上菩提。是为十种他受用身也。为此大众者。大众。指千华上佛。及千百亿释迦也。按上品经文云。是时释迦。擎接此世界大众。还莲华台藏。见卢舍那佛。佛乃广开示三贤十圣法门。为入佛果之根源。是知非止千佛千百亿佛为大众也。舍那。是能说法之本佛。大众。是能受法之迹佛。百千。十万也。恒河。亦云殑伽。此云天堂来。谓见从高处来故。河在中天竺。阔四十里。沙细如面。章安云。诸经多以恒河沙为量者。有四义故。一。人多识之。二。入者得福。三八河中大。四是佛生处。此即四悉檀也。一河之沙。数尚无穷。况百千河之沙数。岂可能尽。故云不可说也。亦即十大数中之第九数。以喻法门之广大。无穷无尽。今于无穷无尽法门中。略说心地一法。犹百千河沙中之一沙。故云如毛头许也。然法门虽广。不出心地一法。举心地。即该尽万法。是亦以少摄广也。涅槃经云。佛在林中。取少树叶告诸比丘。我觉了一切诸法。如大地草木叶等。为众生所说。如手中叶耳。正同此喻也。门者。即能通之义。谓如来所说一乘之法。皆从此出。故曰法门。不可说法门。广也。心地如毛头许。略也。从广开略。故云略开也。过去一切佛已说者。则见法有所传也。未来佛当说者。则见法有所受也。现在佛今说者。则见法有所证也。佛是果人。引同证说。劝信也。菩萨是因人。引同修学。劝受也。三世菩萨等者。谓三世果人。尚且遵教。岂三世因人。有不同学者耶。然心为万法之源。举心则万法俱尽。故诸佛同说。大士同学也。我已百劫修行是心地者。我。八自在之真我。非凡夫执五蕴身心之妄我也。百劫。拣非权教三祇。梵语劫波。此云分别时节。以劫初人寿十岁时。子年倍父年。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后百年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此一增一减。名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成。住。坏。空各二十番增减。为一大劫。无数大劫。为一僧祇。故上品文云。我已百阿僧祇劫修行心地。以之为因。初舍凡夫成等正觉。号卢舍那。住台藏世界海。以之为果。此谓修心地戒时。从名字菩萨。直至等觉。位位修习坚固成就。入妙觉位。戒体圆极。诸恶永净。万善悉满。是故名为卢舍那佛也。今言百劫者。或文略也。准余经多云。如来于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或过三大劫已。复于百劫中。修相好因。故云百劫也。天台引智度。俱舍。婆沙等论云。如来从古释迦。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从尸弃佛。至然灯佛。值七万六千佛。名二阿僧祇。得授记莂。号释迦文。从然灯佛。至毗婆尸佛。值七万七千佛。名三阿僧祇满。从初至此。修六度竟。更住百劫。修相好因。故贤愚经云。佛言。我三阿僧祇劫。精勤苦行。百劫修福。初阿僧祇劫。供养八万八千诸佛。中阿僧祇劫。供养九万九千诸佛。后阿僧祇劫。供养十万诸佛。出家持戒。具足尸波罗蜜。乘六度车。被忍辱铠。于菩提树下。坐金刚座。降伏魔王。得成佛道。按璎珞经云。佛初发意。志求缘觉乘。闲居静处。四十四亿劫。无佛法圣众。其间七十劫后。遇大通慧佛。演畅大乘。乃微信解。建功德业。复经十九劫。为大国王。供养清众。周给贫乏。舍位出家。晏居寂念。心渐疲倦。往来生死。受报无数。由意无大誓。欲免自身患。复经六十劫。值遇宝璎佛。一乘无二道。不闻小节名。始从彼发意。弘誓心难沮。从彼至今日。七亿阿僧祇。将护顺正法。今乃自觉悟。须知七亿已前。虽复勤苦修道。而无坚誓。终不能成等正觉。据此。则百阿僧祇犹少。斯亦随机所说。权实大小两乘。化仪不同。今舍那以自己所修证验之成法而告之。令他生信。依此心地法门。而效修证也。汝诸佛子转我所说者。诸佛。通指千叶上佛千百亿释迦也。谓前说法。普为大众。今付心印。非余人所堪。故特嘱千释迦。传我舍那佛语。示诸众生。使上承而下布。以见禀法自有来也。受法得益曰子。转。传也。谓传佛法以及众生也。然既传心印。不可泛常。故称子也。与一切众生开心地道者。启闭曰开。谓我舍那一佛。已同十方三世诸佛。修证此心地法门。则汝等亦当以我心为心。转我所说。与一切众生。修证此心地法门。各见本源心地也。然此本源心地。一切众生之所共有。但无始劫来。久被妄情惑业雍闭。所谓诸佛已悟。众生尚迷。心王既蒙。则法王不现。故令转佛所说。使得豁通。故云闻心地道。即是开佛知见也。

    △次放光付嘱。

    时莲华台藏世界。赫赫天光师子座上。卢舍那佛放光。光告千华上佛。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复转为千百亿释迦。及一切众生。次第说我上心地法门品。汝等受持读诵。一心而行。

    莲华台藏世界者。谓居尘不染。故名莲华。坚实高显。为万法之宗极。故名曰台。含无边之刹种。故名曰藏。竖无终始曰世。横绝方隅曰界。莲华台藏世界。举依报也。师子座上卢舍那佛。举正报也。又莲华含子之处。目曰台藏者。有包裹义。今刹种及刹土。为一大莲华之所含藏。十方世界。悉在其内。故曰莲华台藏世界。即华藏世界也。约事可尔。据理而言。何因刹海。相状如斯。略举二因。一。约众生知来藏识。即是香海。于此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华。世出世间。未来果法。皆悉含摄。故名为藏。若以法性为海。心即是华。含藏亦尔。然此藏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不执受故。半为内身。执为自性。生觉受故。如来藏识。何缘如此。法如是故。行业引故。二。约诸佛大悲海中。生无边行华。含藏二利。染净果法。重叠无碍。故所感刹。相状如之。又莲华即种种光明蕊香幢。台即莲果。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在中也。赫赫。炽盛貌。天光。是法性天然功德光。普照昞烁故。师子座者。谓形似师子故。表说法无畏也。如来说无畏之法。外道魔王。悉皆归降。犹师子之哮吼。飞禽走兽。尽皆潜伏。是以凡佛所坐之座。皆名师子座也。又名法空座。亦表无畏。谓如来得法空故。故无所畏也。上品云。舍那在百万亿紫金刚光明宫中。坐百万亿妙宝莲华。赫赫光明座。是也。光告千华上佛者。如来心地。本绝名言声也。今欲显心地正法。还以心光而作佛事。故不以言告。而以光告。正显付托之事也。然既结示已毕。复放光普告者。谓此心地法门。若本。若迹。若因。若果。无不以智为前导也。然华严云台说法。禅天光音。尚且成教。况佛身光耶。此亦有二意。一近则言告。远则光告。二。劣机言告。胜机光告今则身口通行。表。此心地戒法。为至德要道也。若约应机。谓是他受用土身佛。若约自证。即法身无碍土。无尽师子座。圆融无碍佛。遍照法界光。总相心地法。尽属于圆教。非权渐也。佛名释迦牟尼者。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译牟尼为寂默。能仁是姓。从慈悲利物。显不住涅槃。寂默是字。取智慧冥理。显不住生死。千华上佛。大化也。千百亿释迦。小化也。及者。相继之辞。次第说者。有二义故。一。约人。先舍那说。次千佛传。次百亿佛。次菩萨。次众生也。二约法。先三十心。次十地。次十重。次四十八轻也。持诵。内熟道种也。心行。外验行事也。领纳曰受。固守曰持。对本曰读。背本曰诵。受持属心。读诵属口。心口进修。无二无别。故曰一心而行也。又次第说者。圆融不碍行布也。一心行者。行布不碍圆融也。

    佛说梵网经初津卷一

    音释

    支那

    或云至那。华言文物国。即赞美此方是衣冠文物之地也。西域记云。摩诃至那。此云大唐。又名震旦。或云真丹。琳法师云。谓东方属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楼炭经云。葱河以东。名为震旦。以日初出。耀于东隅。故得名也。

    一大事因缘

    一。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为大。如来出世度生仪式为事。众生具此实相。而能成机感佛为因。如来证此实相。而能起应度生为缘。一切如来出现于世。普为开示一切众生本有实相。令其咸得悟入佛之知见故也。

    无上菩提

    菩提。此云觉道。无上者。谓成妙觉佛。智净独尊。无有过于上者。故曰无上。

    焚膏继??

    膏。油也。??。日影也。古云。日不足。继之于夜者。是也。

    凡例

    凡者。大凡。例者。比例。左传序云。发凡而起例也。

    古杭

    隋时称杭州。唐时称余杭。宋高宗南渡建都于此。改为临安。迨明复称杭州。故云古杭也。

    昭庆

    按志。石晋天福元年。敕建律宗大昭庆寺。昭为昭万善之功勋。庆。为庆一人之大德也。

    万寿戒坛

    即地涌戒坛也。正名古佛戒坛。赵宋太平兴国三年。允堪律师。依此昼夜精勤行道。感韦天示现曰。今大师行道处。乃古佛戒坛。最吉祥地。然灯佛降生之处也。愿师大阐尸罗。以续如来慧命。弟子于西天竺取世尊成道座下土。四大海心水。筑坛请师传戒。令登践受戒者。永脱泥犁之苦。言讫。坛从地涌。七宝分光。东方正旦韦天合掌虚空证明。五色祥云结盖而覆。人皆异之。故称地涌戒坛。事闻于上。敕赐万善戒坛。以戒为万善之本。万历三十三年。敕赐万寿戒坛。谓登坛说戒。祝延圣寿故也。

    三无漏学

    三者。戒。定。慧也。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戒出三途。定超六欲。慧脱三界。三法相资。烦恼净尽。不漏落生死故。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成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成圣果也。

    十门

    门者。收摄无拥之谓也。谓将欲释经。于其文前。先以十门。收摄经意。疏通条章。显示大纲。令诸学者依门入解。使经宗意趣。则有所归。而无拥滞也。

    譬喻

    以类比况曰譬。开跷令悟曰喻。谓如来说法。为钝根者。假譬喻以晓示之。令其开解故。如法华经中。火宅药草等喻。是也。

    三际

    先。中。后也。波斯匿王言。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无前际。无中际。无后际。

    四禅八定

    定者。谓摄散归静之义也。色界有四。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色界有四。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故云四禅八定也。

    四谛

    法界次第云。此四通言谛者。以审实为义。此四谛法。正为声闻人说。欲从闻生解。故必须藉教显理。今明教理不虚。故云审实。苦由因感果。则应先因而后果。今悉先果而后因者。教门引物为便。故皆先果而后因。前二谛。是世间之法。令知苦以断集。故先果而次因。后二谛。是出世间之法。使为灭以修道。故亦先果而次因也。一。苦谛。苦。是苦果。二。集谛。集。是苦因。三。灭谛。灭。是乐果。四。道谛。道。是乐因。

    我空

    谓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之见。

    法空

    谓无色。受。想。行。识。五阴之法也。

    一真法界

    离二曰一。不妄曰真。交彻融摄故曰法界。即是诸佛平等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空非有。离名离相。无内无外。惟一真实。不可思议故。

    心真如门

    心真如者。即是一真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非染非净。毕竟平等。无有变易。惟是一心。故名心真如门。

    如来遣相

    谓祛遣法相。惟显法性故。谓一切法。本涅槃相。若执涅槃。则涅槃亦成法数。故复遣云。无涅槃也。无有涅槃佛。遣能也。无有佛涅槃。遣所也。佛。能觉也。涅槃。所觉也。以有无不可得。故能所俱离也。

    如来藏

    即真如性。第八识所依。具足诸法。包含万象。故谓之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即一实相之体也。此体能生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名如来藏。

    阿赖耶识

    即第八识名。翻为无没识。取不失为义。又翻藏识。谓能含藏善恶诸种子故。亦名种子识。亦名果报识。

    真空

    谓心境俱融故。然真空无相。即名实相也。

    道共戒

    谓于见道修道位中。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道俱发。故称为共。此戒既是初二三果所得。即是无漏戒也。

    定共戒

    亦名禅戒。谓发得初二三四禅定之时。不作意持。自然不犯。戒与定俱发。故称为共。此戒断惑未尽。未出生死。即是有漏戒也。

    无漏禅戒

    即上道。定。二戒之总称也。

    八万四千尘劳

    偈曰。十使互成百。十界成一千。七支为七千。三世二万一。三毒并等分。是为八万四尘者。染污真性也。劳者。驱役流转也。

    八万四千法门

    谓如来成道。有三百五十度无极法门。度无极者。谓事理行满。度生死流。登涅槃岸此之功德。无有穷极。故云度无极也。偈曰。第一光耀起。乃至分舍利。有三百五十。度无极法门。门门有六度。共成二千一。以四大六衰。合二万一千。加三毒等分。是为八万四。

    不定性

    谓遇缘重习。修行不定故。若近声闻。而习声闻法。若近缘觉。而习缘觉法。若近菩萨。而习菩萨法。各随所习而成其性。是名不定性。

    第一义谛

    真谛非有。俗谛非无。不有不无。是名中道第一义谛。

    本觉

    谓众生心体。灵明虚廓。等虚空界。无处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始觉

    谓众生本觉心源。由无明熏动。觉不成觉。多劫在迷。今始觉悟。是名始觉。始本不二。名究竟觉。即成佛也。

    三十二相

    谓如来应化之身。具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人天中尊。众圣之王也。所谓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妙相。腨如鹿王相。立手摩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等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向右旋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正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亦名无见顶相。是为三十二相也。

    八十种好

    所谓无见顶相好。身高鼻孔不现好。眉如初月好。耳轮辐相好。身坚实好。骨际如钩锁好。身回转如象王好。行时足去地四寸而印文现好。爪如赤铜色好。膝骨坚着圆好。身青洁好。身柔软好。身不曲好。指纤圆好。指文藏覆好。脉深不现好。踝不现好身润泽好身自持不逶迤好身满足好容仪备足好。容仪满足好。住处安无能动好。威振一切好。一切乐观好。面不长大好。正容貌不挠色好。面具满足好。唇色红润如频婆果好。言音深远好。脐深右旋圆妙好。身毛绀青光泽好。手足圆满好。手足如意好。手文明直好。手纹深长好。手文不断好。一切恶心众生见者和悦好面广殊妙好。面如满月好。随众生意和悦与语好。毛孔常出妙香好。口出无上香气好。容仪如师子王好。进止如象王好。行法如鹅王好。头如摩陀那果好。一切身分具足好。四牙白利好。舌相长广赤色好。舌薄微妙好。身毛红色好。身毛软净好。眼秀广长好。孔门相具好。手足赤白如莲华色好。脐厚不出好。腹形不现好。细腹方正好。身不倾动好。身持厚重好。其身长大好。身长殊妙好。手足软滑好。四边圆光各一丈好。光明照身而行好。等视众生好。不轻众生好随众生音声不增不减好。说法不着好。随众生语言说法好。发音报众好。次第有因缘说法好。一切众生不能尽观德相好。观无厌足好。首发修长好。发色青珠光滑好。手足有德相好。是为八十。如上相好。皆是多生清净持戒所感也。

    等觉

    一生补处菩萨之名。如今弥勒菩萨等。下地望之则与佛等。尚有极微细一品无明未尽。犹名菩萨。所修观智。纯一坚利。喻若金刚。名金刚心。亦名有上士。

    妙觉

    谓金刚后心。朗然大觉。妙智穷源无明习尽。名真解脱。故曰。妙觉也。

    三障

    烦恼。业。报曰三。覆蔽正道曰障。

    天眼

    谓清净色根。照境发识。名之为眼。依天修得。故曰天眼。

    天竺

    新云印度。唐言月。谓彼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故也。

    模楷

    取法则义。

    居真净土

    华严经云。他受用身。依他受用土。他受用身者。谓因他机感扣。而现此身。即胜应身也。他受用土者。亦即实报土也。谓佛以大慈悲力。随十地菩萨所宜。变为净土。或小。或大。或劣。或胜。他受用身依之而住。故云居真净土。观无量寿佛经疏云。行真实法。感得胜报者。是也。

    诸菩萨

    即别杀十地。圆教十住。十行。十向。乃至等觉菩萨也。

    阿僧祇

    此云无央数。乃天人中能知算数者极数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此是华严经十大数中之首也。十大数者。一阿僧祇。二无量。三无边。四无等。五不可数。六不可称。七不可思。八不可量。九不可说。十不可说不可说。是为十大数也。

    所知障

    所知障者。亦名智障。谓执所证之法。障蔽智慧之性。是名所知障。与烦恼同。是根随二十六惑。由贪上有扰乱用。名烦恼障。有覆盖用。名所知障。烦恼障涅槃。所知障菩提。有分别。俱生。此且分别大乘见道位断也。如来二障永离。心常清净。而无能所之相也。

    四智

    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

    百法明门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详如大乘百法明门论。

    三贤

    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也。皆称贤者。此就别教而论。谓此位菩萨。但断见思惑尽。尚有无明惑在。未入圣位。故名曰贤。

    十圣

    圣者。正也。谓此菩萨修行功满。已入正位。故名曰圣。即十地也。

    四悉檀

    悉。遍也。梵语檀那。华言施。华梵兼称。故名悉檀。谓佛以此四种说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悉檀也。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二。为人悉檀。谓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根器之大小。宿种之浅深。然后称其机宜而为说之。令其正信增长善根。故名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谓如众生贪欲多者。教观不净。瞋恚多者。教修慈心。愚痴多者。教观因缘。谓对此等诸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

    八自在我

    我。即身在义。即如来常。乐。我。净。四德之我。由如来具大神力智慧。随机示现自在故。一。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三。大身轻举远到。四。现无量类。常居一土。五。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无法想。七。说一偈义。经无量劫。八。自身遍诸处。犹如虚空。具此八义。故称我也。

    尸弃

    此云宝髻。亦云式弃。此翻为火。火有二义。一能照诸恶不起。二。烧诸烦恼不生。故从义以立名。

    然灯

    梵语泥洹竭。此云然灯。大论云。谓太子生时。身光如灯故。亦云锭光。

    毗婆尸

    亦云维卫华言胜观亦云遍见。

    六度

    谓施戒忍进禅慧以此自度度人故。

    修相好因

    相。谓三十二相。好。谓八十种好。修行六度。成百福德。用百福德。成一相。以为三十二相之因也。

    妙海王子

    梵语文殊。此云妙。师利。此云海。王子者。法王之子也。然如来为大法王。妙海最初请佛授菩萨戒。入法正位。故名王子也。

    三教法流颂(出周书异记)

    周昭甲寅第四帝  释迦降生迦维卫

    穆王壬申五十三  如来八十归真际

    灭度一千八十年  教流汉明永平世

    佛先四百二十二  老子方生定王世

    佛先四百七十七  孔子灵王时诞质

    是为三圣诞生时  前后分明次第记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