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佛说梵网经初津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清 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述

    △二释迦弘传二。初总举诸界多佛。二别显此界一佛。初中又四。初受法将辞。二旋归本界。三遵敕利生。四例结余佛。今初。

    尔时千华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华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光皆化无量佛。一时以无量青黄赤白华。供养卢舍那佛。受持上所说心地法门品竟。

    千华上佛。从座而起者。受法之事毕矣。各各礼辞舍那而退者。师资之礼尽矣。举身放不可思议光者。报本之心显矣然诸佛之光。有其二种。一。常光二。放光。常光。即本觉圆明。遍照法界。放光。即所起神通。变现非一。皆不离本源心地戒体而出也。今言不可思议者。谓此光非权小之所知。繇迹光与本光无异。同是三德秘藏。微妙智明。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论。故云不可思议也。光光皆化无量佛者。以显此智是诸佛之母。诸佛繇此而出生故。是则舍那心地。化为千佛。千佛化为千百亿佛。千百亿佛化为无量佛也。又表十无尽藏戒品。皆由光明金刚宝戒之所出故。青黄赤白。表住。行。向。地。华表万行妙因。供表一乘佛果。而妙因从果德起。故还用庄严果德也。前舍那以光告。今诸佛以光酬。表此心地法门。本非言念。佛性戒体。非色非心。惟此般若一光。本不离迹。迹不离本。本迹同照。供养卢舍那佛。以酬法乳也。

    △二旋归本界。

    各各从此莲华台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

    初隐为没。终没为已。然虽出没隐显。诸佛悟心。自在无碍故。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者。谓彻照本来如虚空之体性。则华光任运自现。体性表法身德。华表解脱德。光表般若德。三德圆融。故曰三昧也。又体性是法。生佛共有。即常住真心之体性也。华光是喻。此喻心体广大虚寂。而无边表。故曰虚空。心体虽空。本来具足恒沙性德智光妙用。不妨千枝万叶。俱能烁破情尘。故曰体性华光。寂不离照。动即是定。故曰三昧。三昧。通名也。此云等持。亦云正心行处。亦云正受。然三味名体甚多。修证不一。如一切禅定。亦名三昧。今言体性华光。是拣余三昧也。然如来三昧本非出入。故曰。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又云。不起灭定。现诸威仪示十法界像。导利诸众生。今言入者。以体用冥一故。出者。体用全彰故。所谓百千定门。同归一寂。无边智海。不离本源。圭峰云。息诸分别。智与理冥。故名为入。是也。若融前三观。空即不生观。观无为法界心。华即不灭观。观有为法界心。性即一心观。观无障碍法界心。三一圆通自在。名曰体性虚空华光三昧也。还本源世界阎浮提。菩提树下者。谓释迦牟尼佛在摩醯首罗天宫。与无量梵王。不可说菩萨众。说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竟。复擎此世界大众。还至台藏世界。礼敬问法。今来南洲。故云还也。又华藏。乃本师受业之本界。南洲。是自己行化之本界。故曰还本源世界也。然还去还来。不离一回本源自性界故。若约理而言。则体性虚空华光三昧。便是诸佛本源世界。约事而说。则千佛。千百亿佛。皆先各有本土因听戒故。俱来至舍那所。今受法已毕故又各还本有之报土也。阎浮。树名。此云胜金。提洲也。谓此南洲之北有大树。名曰阎浮。枝叶皆金滴水入土。皆为赤金。胜于他金故。或曰树下有河。阎浮果汁点物成金。因流入河。沙成金色。斯则树因河为名。洲从树得称。故云胜金洲。即南赡部洲也。菩提树者。西域记云。毕钵罗树。高数百尺。佛坐其下。成等正觉。故名菩提此翻觉道。乃道之极者。故又云道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变。每至二月十五。佛涅槃日。叶皆凋落。顷即复故。华严经云。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枝布影。复以摩尼宝珠。而为其果。此是舍那他受用身。十地菩萨境界。非凡夫二乘所能及见。然亦表佛。三昧神通。智光影现。庄严心地。还同体性华光也。释迦由此修道。故曰还本源世界菩提树下也。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者。返源自性为入。从本起照为出。先入者。示自受用三昧故。今出者。欲令众生。亦受用此三昧故。又受业进业曰入。赴感起化曰出。此有三义。一。观实际理地。无出入相。方便说出入。二。观说法时。有当说不当说时节之别。故有出入。三。观机逗教。应病与药。则有出入之相。然虽示出入。动静一源。往复无二定也。

    △三遵敕利生分十。今第一处。

    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法门海。

    离念曰出。事毕曰已。前明千释迦。与千百亿释迦。皆先于舍那前受菩萨戒藏已。乃入三昧。还本源世界。今明出三昧。现身十处说法也。方坐金刚千光王座者。方。犹正也。安住正法。故曰方坐。究竟坚固名为金刚。千佛放光得道之座。故曰千光王座也按略疏云。此座在中天竺。摩竭陀国。王舍城之西南二百余里。菩提树下。昔此世界初成。座与大地俱起。据三千世界之中。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贤劫千佛。皆坐此座。而入金刚定。放大光明。成无上觉。故曰金刚千光王座。是如来修证理道之所。亦曰道场。华严经云。尔时世尊。处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是也。所言成者。法身无成。出障名成。报身四智。创圆名成。化身八相。坐菩提树下。断结为成。然事虽有异。其理一也。及妙光堂者。及。相继之辞。谓从彼树下。至此处说法也。众宝庄严。故称曰妙。宝辉互照。故名曰光。圣凡聚集之处故曰堂也。亦名普光堂。此堂在菩提树西不远。昔乃如来初成正觉时。梵王以七宝建立此堂。帝释建立七宝之座。放异光明。照菩提树。请佛升座。转大法轮。佛坐其座。七日放光。演扬妙法。亦名普光明殿。华严经云。尔时如来。于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是也。说十世界法门海者。海以深广为义。谓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此十摄无不尽也。一世界海。二众生海。三法界安立海。四佛海。五佛波罗蜜海。六佛解脱海。七佛变化海。八佛演说海。九佛名号海。十佛寿量海。璎珞经云。佛初得道。在此树下。说十世界海法门时。有八万无垢菩萨(即等觉位菩萨)现身得佛。有九十亿人。入六入明门。然华藏庄严十世界海。一真如心。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自觉圣智。受用境界。诸佛乘此法门。倒驾慈航。广度群品。一切菩萨修此法门。以至究竟果海。一切众生。迷此心故。生死海中。流转无尽。不言众生。而言世界者。举依报。以该正报也。又华严大疏云。十世界海。即十信法门也。信者以顺从为义。谓顺从佛性之理不疑故。以十数而言者。正明十信法门。住行向等。与华严大同小异也。初地菩萨功德积感。乘本愿力。寄位人乘。作阎浮提王。修十善业。以化众生。行檀度法。而严妙果统摄南洲。一切国土。故如来始成正觉。初转法轮。先于此处。说十世界法门海以为菩萨。真修方便。以此种种世界。皆是众生同别二妄所成。故自妙光堂。至四禅天。凡有十处。前六处。为六会。第七后四禅通为一会。则第七会总更说前三十心十地。前六会。别说此心地法门。皆以信为本也。据华严第七会定。通忍等。亦合说三十心十地。清凉疏云。定通忍。当等觉法。余当妙觉法。取彼例此。亦可前三禅金。忍。愿明等觉法。第四禅心地。明妙觉法。然与华严不同而同。华严遮那即释迦。诸会说法。不动而周。地前圆融。地上行布。今经舍那坐华台。释迦据千叶。起座至余。地前行布。地上圆融。应知十无尽戒。总一心地。是行布不碍圆融也。此二无碍。方称圆教。故世亲以六相圆融。举一全收。随机宜见。说有异耳。今明次第。是故先说十信。后说十住。使已发大心众生。得入圆十信位。方得圆十住也。

    △第二处。

    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

    帝释宫者。梵语具云释提桓因。此云能天主。谓能作三十三天之主也。杂阿含经有一比丘问佛。何故名释提桓因。答。本为人时。行于顿施。堪能作主。故名释提桓因。其宫名殊胜殿。即欲界第二忉利天也。繇单修上品十善。得生其中。故离垢地菩萨。修行功行。多作忉利天王。是故世尊。第二于此处说十住也。菩萨约位进修。从浅至深。以妙觉为极果。而始必以十信为先导。故妙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矣。十住者。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也。谓住法信位。自修断证故。说此十住者。令已入十信菩萨天王。得入圆十住法门也。华严经云。尔时如来。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于树下。各有菩萨。承佛神力。而演说法靡不自谓恒对于佛。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山顶。向帝释殿。其余一一上升。皆亦如是。疏云。如来不动觉树。而升释天。体用无方。赴于物欲。其由澄江一月。三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者见月不移。是谓此月。不离中流。而往南北。如来应现。类此可知。即体之用无不普周。去住在缘。佛无动静。不动而遍。以赴彼机。故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是故如来不起真际。而普利群生也。

    △第三处。

    复从座起。至??天中。说十行。

    ??天者。梵语??摩。亦云夜摩。此云时分。谓时时快乐。不假日月光明。惟以莲华开合。乃分昼夜故。是欲界第三天也。此天依空而居。其殿名曰宝堂。繇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禅。得生其中。故发光地菩萨。修行功行。多作夜摩天王。寄位天乘。是故世尊。第三于此处说十行也。繇前十住。进修功满。已成佛子。自得己利。而利他之行未成。是故广行饶益。随顺众生。令其欢喜。然行有浅深。故成十种。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瞋恨行。四无尽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谓行教化行。利益众生故。说此十行法门者为令已入十住菩萨天王。得入圆十行法门也。

    △第四处。

    复从座起。至第四天中。说十回向。

    第四天者。是欲界兜率陀天也。梵语兜率。此云知足。谓于五欲知止足故。此天依空而居。所修同前。中有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亦云后身菩萨住处。故??慧地菩萨。修行功行。多作兜率天王。能除众生身见。观于道品。同于初果预流位也。是故世尊。第四于此处说十回向。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心。救度众生故。又回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宝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等入法界也一救度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处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真如相回向。九无缚解。脱回向。十法界无量回向。说此十回向者。为令已入十行菩萨天王。得入圆十回向法门也。

    △第五处。

    复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

    化乐天者。是欲界第五天也。谓自化五欲。而娱乐故。故难胜地菩萨。修行功行。多作化乐天王。寄位阿罗汉乘。观四谛行既终。同于四果无学位也。是故世尊。第五于此处说十禅定门为令已入十回向位。诸大菩萨天王。得圆知诸佛禅定。圆入诸佛刹土。圆证法身境界也。十禅定者亦名十大三昧。诸大菩萨乃能善入。入此三昧。得法界力。无有穷尽。得法王位。无量自在。生如来家。示现种种广大神通。一普光三昧。二妙光三昧。三次第遍往诸佛国土三昧。四清净深心行三昧。五知过去庄严藏三昧。六智光明藏三昧。七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三昧。八众生差别身三昧。九法界自在三昧。十无碍轮三昧。详见华严十定品。然华严在十地后出。余经所云。三贤行满。修四加行。方登十地是也。

    △第六处。

    复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

    他化天者。是欲界顶天也。其殿名摩尼宝藏。此有二种。一者。偏修十善。假他所化。以成己乐。即魔王天也。二者。正修上品十善。兼坐未到定禅假此得成。自然受乐。故现前地菩萨修行功行。多作自在天王。统摄欲界。寄缘觉乘。谓此菩萨修十二因缘观。同于缘觉。是故世尊。第六于此处说十地法门。为令已入十定菩萨天王。得圆证十地法门也。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位。犹如大地。一切佛法皆依此发生故。璎珞经云。地名持。谓持一切百万阿僧祇功德。亦名生。谓生一切因果。故名地也。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谓智悲等运生佛依持故若依今经。始从平等地。终至入佛界地也。已上六处。所说法门。正为初地菩萨起。乃至六地。寄位人天二乘。同彼断惑。是故世尊。在此六处。说十信起。乃至十地法门令彼凡夫天人。声闻缘觉回向大乘。而证十地也。下说金忍愿者以七。八。九地菩萨。寄位一乘。修菩萨行。为令发起自在。任运现身说法。令永断俱生我法。二执。生相无明。得入如来。妙觉果海也。

    △第七处。

    复至一禅中。说十金刚。

    复至一禅中者。色界初禅。离生喜乐地也。谓此天已离下界欲恶。忻上妙定。故远行地菩萨修行功行。多作初禅天王。寄菩萨乘。以自证法门。摄化众生。是故世尊。第七于此处说十金刚。谓菩萨愿心坚固不动。犹如金刚一觉了诸法。二灭度众生。三庄严世界。四善根回向。五供养诸佛。六实证诸法。七广行忍辱。八长时行化。九自行满足。十令他愿满。若依今经。谓信等十心。说十金刚者。为令已登七地菩萨天王得证金刚观智入妙觉果海也。

    △第八处。

    复至二禅中。说十忍。

    复至二禅中者。色界二禅。定生喜乐地也。谓此天已离初禅之喜。摄心在定。淡然凝静。而生胜定。七地已前。未离有作登第八地始号不动。故不动地菩萨。修行功德多作二禅天王。主小千界。寄一乘位说自证法门教化众生。是故世尊。第八于此处说十忍也。忍。即安忍。谓菩萨即断无明之惑。证无生理了达诸法本来寂灭。是故见色闻声。如幻如化不起妄念。而分别也。得此忍已。则得到于一切菩萨无碍忍地证一切佛法。无碍无尽。此乃等觉菩萨后心。断尽微细无明所证也。一音声忍。二柔顺忍。三无生法忍。四如幻忍。五如??忍。六如梦忍。七如响忍。八如影忍。九如化忍。十如空忍。说此十忍者。令彼已得真无生忍。菩萨天王修行十忍法门入妙觉果海也。

    △第九处。

    复至三禅中。说十愿。

    复至三禅中者。色界三禅离喜妙乐地也。此天已离初禅。二禅。喜踊之动。泯然入定。而得胜妙之乐。故善慧地菩萨。修行功德。多作三禅天王。主中千界。寄一乘位。以自证法门。为诸众生。演说开示。是故世尊。第九于此处说十愿也。一愿成熟众生无有疲倦。二愿具行众善。净诸世界。三愿承事如来。常生尊重。四愿护持正法。不惜躯命。五愿以智观察。入诸佛土。六愿与诸菩萨。同一体性。七愿入如来门。了一切法。八愿见者生信。无不获益。九愿神力住世。尽未来劫。十愿具普贤行。净治一切种智之门。说此十大愿者。令彼已证善慧地菩萨天王。更得十大愿力。得入如来。妙觉果海也。前九处。乃圆融中说行布。此后一处。是行布中。说圆融也。

    △第十处。

    复至四禅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

    复至四禅中者。色界四禅。舍念清净地也。此天已舍二禅之喜。三禅之乐。心无憎爱一念平等清净无杂。住于此禅。空明寂静万象皆现。故法云地菩萨。修行功德多作四禅天王。主大千界。而位寄佛乘。于诸声闻。缘觉。菩萨天王。说自证法门。摩醯首罗。此云大力。三目八臂。手执白拂。有大威力故亦云大自在。谓得八自在。欲乐解脱。光明胜于一切。居色界顶。是故世尊。第十于此处。顿说心地四十行位法门品。令彼圆证十地菩萨。入妙觉果海也。前佛在四禅下。说住行向等诸法门。今最后在四禅。说心地法门者。谓本从四禅中放光发起。接至华藏世界。秉受此法。故今仍于四禅。说此心地法门。而安慰之。亦表万法总归一心之至极。最尊无上。更无有法上于心者。今此本源无为无相之法。非下地凡夫心识所测。惟佛与佛。乃能知之。又此第四禅。是色界最极之顶。此天王宫过五净居上。更无有天。上于此者。故三乘教中。立此为净土是报身佛。所居之处密部云。过五净居天。有毗卢遮那宫殿。是也。又帝释宫等。分说此心地法四禅宫中。合说此心地法。分说。表于行布。合说。表于圆融。谓显此心地法。虽位位差别。而总趣舍那之极果也。又说十忍。十愿。及心地法门者。为令断等觉生相无明。得入如来妙觉果海也。

    △四例结余佛。

    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如贤劫品中说。

    其余千百亿释迦者。此结佛佛所说皆同也。谓千华上一佛所说心地法门既尔。千佛所说皆然。千佛所说既尔。千百亿佛所说皆然。一百亿世界佛所说既尔。如是覆述说法。推例千百亿世界佛说法皆然。故云无二无别也。已上经文。是结品上之末词。古疏著于品下之初。以彰释迦之本迹。令人了如指掌。故今仍存其旧。贤劫品句。出大本经中。是什师引证之语。非佛言也。

    △次别显此界一佛二。初正明心地利物。二转说戒法摄生。初中又二。初横指处会。二竖详往复。初中四。初天上降魔。二人间成道。三十处转法。四取喻教界。今初。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华台藏世界。东方来入天宫中。说魔受化经已。

    尔时释迦牟尼佛者。谓从体起用之时也。前叙千佛。及千百亿释迦。于千百亿世界说法。今叙此一日月界中之一释迦。降生国土。父母姓字。出家修道。成佛利生之大略也。从初现莲华台藏世界者。指上卷初于四禅天中放光彻照。乃至擎接。还归事也。华藏是来处。天宫是止处。初。谓座起辞退舍那。现。谓放光化佛也。东方来入者。谓此一日月世界。在华藏界中之东故。东有二义。一。震动义。谓震伏一切恶魔故。二。生长义。谓发起众生戒善故。然既秉心也法门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即于三昧之中。还来此土也。璎珞经云。于一切法界中。有一界报。于一切有为法。若凡。若圣。若见着。若因果法。不出法界。惟佛一人。在法界外。然后为复来入法界藏中。为无明众生。示一切善恶道果报。差别无量是也。天宫中者。凡佛佛出世。皆先在兜率天宫。教化诸天子已。方乃降生阎浮提也。说魔受化经者。梵语魔罗。秦言杀者。谓常欲断人慧命故。华严经云。所谓蕴魔。生诸取故。烦恼魔。恒杂染故。业魔。生障碍故。心魔。起高慢故。死魔。舍生处故。天魔。自憍纵故。善根魔。多执取故。三昧魔。久耽味故。善知识魔。起着心故。菩提法智魔。不愿舍离故。瑜伽论云。利养恭敬。称誉。放逸。悭吝。希欲。忿恨。恼覆憍诈等皆魔也。是以如来先调伏已。然后方下生也。盖兜率无魔。彼诸天子常修喜足定故。摩醯首罗天王宫。在四禅天上。色界之顶。四禅共有九天。上五天。皆三果阿那含圣人所居。色界顶有毗卢遮那宫殿。诸大菩萨。常集其中。亦必无魔或在他化天上魔王宫中说法。令魔受化已。方至兜率。或魔自至兜率受化也。集注云。兜率在六欲。梵世。七天之中。以佛常居中道故。是则魔宫包括其中也。又或别为利根示现说法。于第四禅天降魔已竟。方更下生。不同钝根所见。直至树下方降魔也。

    △二人间成道。

    下生南阎浮提。迦??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吾为释迦牟尼佛。

    下生者。佛本行经云。护明菩萨。住兜率天。满四千岁观下界苦。为欲拔济。故下生也。大报恩经云。如来出世必为五事。一。为转法轮。利众生故。二。为度多生父母。报其恩故。三。为无信人。立信地故。四。为未发菩萨意者。令发意故。五。为授现前当来。成佛记故。为此五事。故出世也。南阎浮提者。大论云南洲三事。尚胜诸天。况余三洲。一。能断淫。二。识念力。三。能精进。所以诸佛。惟出南洲也。迦??罗或名迦毗罗。此云黄色。谓上古有黄发仙人。依此修道。故以为名。是中天竺境。中天竺共有一十二国。迦??罗。在赡部洲地之中央也。又名婆兜释翅搜。此云能仁住处。梵语摩诃摩耶。此云大幻术。亦云大智母。谓成就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以大幻术。常为诸佛之母也。经云。护明菩萨。七月八日。自兜率下生之时。小机之人。见乘六牙白象。无量诸天。作众技乐。从母右胁而入。身映于外。如处琉璃。大机之人。见菩萨乘旃檀楼阁等住于胎中也。瑞应经云。摩耶夫人。胎月将满。思游园中。即举右手。攀无忧树枝。从右胁而生太子。天帝以天妙衣。里手承接。天神将金柄伞盖。诸天龙神。散香花。鼓音乐。大地六种震动。阿含经云。菩萨生时。从右胁出。专念不乱。时菩萨母。手攀树枝。不坐不卧。四天王手捧香水。于母前立言。唯然天母。今生圣子。勿怀忧蹙。太子堕地。周行七步。举手而言。天上天下。惟吾独尊。梵语阅头檀。此云净饭。今云白净。二义一也。悉达此云顿吉。谓佛四月八日降诞时。诸吉祥瑞。顿然出现故。亦云一切义成。是佛小时字也。七岁出家者。犹言出家七年也。谓十九岁。二月十五日。夜半乘天马逾城。入山先学不用处定。不久得证。知非究竟。次学非非想定。又不久得证。知其亦非究竟。次复游历诸国五年。非出家事。故所不言。又为降伏诸外道故。示苦行六年。至三十岁。方成正觉。七岁出家明矣。号吾为释迦牟尼佛者。显迹与本。名各不同也。由古佛授记。得斯圣号。经云如来往昔为陶师时。供养古释迦佛。自发诚愿愿同彼佛姓号故也。齐此以前。皆是体性虚空。华光三昧中事。示成佛已。名为从三昧出也。

    △三十处转法。

    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

    寂灭道场者。如来得道之处也。寂。谓寂五住烦恼。灭。谓灭二种生死。道即菩提场即处也。菩提是智。寂灭是理。繇坐此处。以菩提智。证寂灭理。则生死大患永绝。一切佛法现前。故曰寂灭道场。亦名菩提场。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者。正明说法之处也。谓其心坚固。安住不动。故曰金刚。心宝如莲。宝辉发??。故曰华光。从体起用。自在无碍。故名曰。王。住持一切佛法。故名座也。又千佛说法。皆悉出于华光三昧。而坐此座。然大地震动。此座不变。是表实相心地戒体。犹如金刚。能摧诸烦恼。不为烦恼所动。故名华光王座也。前千光王。是证道之座。此乃说法之座也。坐此座已。从妙光堂。次第说法。乃至四禅。其中共有十个住处。说于十种法门。故云。次第十住处所说也。

    △四取喻教界。

    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

    佛观等句。是发起此经正宗之处也。准上文意。即从台藏东来。入四禅天。观察梵网。说化魔经等是华光三昧观也。下八千返。亦不离此三昧。但入出异耳。大梵。此云净身。亦云净行。净名经云。梵是西音。此云离欲。是娑婆世界主。住初禅中间。统上摄下。故名为大。法华疏云。除下地系。上升色界。故名离欲。而言诸大梵天王者。谓此娑婆三千大千世界。有万亿大梵天王。如来说法。俱来集会。故总举也。今所言者。非初禅天之大梵天王。乃第四禅天之大自在梵天王也。网罗幢者。具云因陀罗网。此云天赤珠。时佛在摩醯首罗大梵天王宫殿上。见此珠幢。以无量百千万亿摩尼宝珠共成。而一一宝珠。光色文彩。各各别异不同。互相映射。互相摄入。不相妨碍。一大梵王珠幢如是。诸大梵王珠幢皆然。故佛因之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说教门。亦复如是也。言无量世界者。竖三际而莫穷。横十方而无间。然十方世界。安立无量。诸佛教门。施设无量。菩萨修证。参差无量也。然世界。即所被之机。佛教门。是能被之法。繇观梵网。万目重重。因知世界教门。别异无量。故千百亿国土中。有千百亿释迦宣扬教化也。

    △次竖详往复。

    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竟。

    八千返者。往还一周曰返返。转也。谓如来成佛度生之事。去来约八千转也。舍那本。释迦迹。千之百亿。横开本迹远近也。台藏没。阎浮出。经八千返竖开本迹远近也。娑婆八千。为开心地岂。非开显数数成觉事耶。然如来法身。体若湛虚。本离能所生灭去来动静之相。故般若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今云八千返者。乃如来利生悲智之大用也。华严经云。如来无身。为众生故。示现其身。斯即法身。无生。无所不生。无相。无所不相。以化身法身。无异体故。由众生缘感。则见佛兴世。缘尽故见佛灭度。如云笼日。愚蒙便为日灭。云开日现。谓复重来。众生亦尔。障重。不睹佛日。业轻。见佛出世。实因众生机感。非佛而有来去。出世灭度。无非利益众生。故涅槃经云。诸佛如来。为令众生。生欣乐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示现涅槃。是也。若据余经。百千。犹是随俗大数而言。又如涅槃经云我虽在阎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涅槃。然我实不涅槃。而诸众生。皆谓如来。真实灭尽。而如来性实不灭。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大涅槃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众生皆谓我始成佛。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所作已办。随顺世间法故。复示现阎浮提。出家成道。故法华经云。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我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方便教化众生故。问曰。如来既成佛久远。何不直现身说法。而假父母降生。出家修道耶。答曰。若不如是。凡夫无智。疑佛是化人。或谓无父母妻子。方能得道。不肯效修。此即如来示现。方便利生之妙用也。娑婆此云能忍。亦云堪忍。谓此世界众生。能堪忍受贪瞋痴三毒。及诸烦恼之苦。而不生厌离。以求解脱也。乃至者。谓十处说法。今初举金刚座。后举天王宫。余之八处。包括其中故也。为是中一切大众者。为十住处之大众。略说百千恒河沙法门中心地。如毛头许已。然后乃为地上凡夫。说重轻戒法也。

    △二转说戒法摄生二。初标戒源。

    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说我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