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刚三昧经通宗记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天台山华顶嗣祖沙门 ??震 述

    入实际品第五之上

    此为辨才分。夫欲得大辨才智者。非入实际。何以能之。所以第九善慧地中。为度众生。修无碍智。一法无碍。二义无碍。三词无碍。四乐说无碍。在声闻。祇得少分。以其不能知词知义。又且无三种善巧。不能随众生根性。用软语粗语。不软不粗语。而为众生方便说法故也。若在缘觉。乐修寂灭。其所化导。惟现神通而已。故菩萨住此九地中。得无量善巧无碍智。知一切佛法。名字性相。差别平等。而不取着。是法无碍。又知一切诸佛。法义名义。性相差别平等义。了知如来随八万四千众生。心行根解。差别音声。而不取着。是义无碍。又知一切法。随其言音。定其文字。善识字体。解其真义。广说地道无差别相。而不取着。是词无碍。又能以第一义智。善巧方便。随众生信解。以如来智。清净行。圆满说。然虽乐说如是最上。而亦不着。是乐说无碍。是皆于一切法。无所取着。故得无碍。又了达一切法无碍。故得义无碍。知义无碍。故得词无碍。知词知法知义。得不思议说。是为乐说无碍。如是。则善慧地中之能事毕矣。又菩萨住此地中。昼夜精勤。专求智明。更无余想。唯入佛境界。亲近如来。故诸佛皆随其性欲。而与法门也。今此如来无问自说。起发其问。亦犹是耳。又此地。行力波罗蜜为胜。以故大力菩萨当机。然总只发明入实际义而已。所谓实际者。于一切法俱不可得。此不可得亦不可得。虽不可得。而又修于智辨以利生也。又入实际三字。先出于无相法中。为此品张本。

    于是如来作如是言。诸菩萨等。本利深入。可度众生。若后非时。应如说法。时利不俱。顺不顺说。非同非异。相应如说。引诸情智。流入萨婆若海。无令可众。挹彼虚风。悉令彼庶。一味神乳。

    此垂法弘化。以明利生之行。言菩萨得本觉之利。深入唵摩罗。始可利生。若于吾灭后。至非正法住世之时。皆应如斯说法。即使众生未能信解。或际会不时。又且根性不利者。可以顺说而善化。可以逆说而折伏。此实非可以同。亦非必求其异。但取其相应。而如法说之。引一切邪见钝根众生之情识。与利根众生之心智。皆流入于萨婆若(此云一切种智)海中。夫般若为因。萨婆若是果。为令得此智果也。无令可化之众生。徒为挹彼虚风而已。挹之为言酌也。酌挹其风。犹俗言吸风。然必当令彼众庶。悉?一味神妙之法乳。乃为是耳。

    世间非世间。住。非住处。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何以故。诸法空相。性非有无。非无不无。不无不有。无决定性。不住有无。非彼有无凡圣之皆。而能测(北藏作恻)隐。

    此示五空之法。言若世间。若非世间。若住于世间相。若不住于世间相。于此住非住处。观于五空。若出若入。无有取舍之相生于其心。以此诸法空相。其性非属有之与无。亦非无。非不无。既不无不有。则无决定之性。故不住于有无。然非彼有无之情。凡圣之智。而能测其隐微之旨也。

    诸菩萨等。若知是利。即得菩提。

    此明其法利。然此法空性相之体。亦乃本觉之利。若知是本觉之利。即得于菩提矣。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大力。即从座起。前白佛言。尊者。如佛所说。五空出入。无有取舍。云何五空而不取舍。

    此咨请如来空义。

    佛言。菩萨。五空者。三有是空。六道影是空。法相是空。名相是空。心识义是空。菩萨如是等空。空不住空。空无空相。无相之法。有何取舍。入无取地。则入三空。

    此答名示义。明其空相之无取也。然佛说法。或称菩萨。或称善男子。各有所表。凡切实紧要。欲令其直下顺理刚断。则必曰善男子。若为后世众生唱明其义。即称菩萨。而此经中。佛与大力地藏二大菩萨酬问。并无善男子之称三有。欲有色有无色有。皆属有漏有为。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皆妄心所成。不实如影。法相名相。该世间出世间。皆由意识。妄生分别。心与识。皆是假名。本无实义。如是五空之义。亦皆为利生之故。诠表曰空。须知空。亦不住于空。空。亦无空相。总成无相之法。又何容取舍于其间耶。若能入于无取之地。则又更进一步而入于三空矣。

    大力菩萨言。云何三空。

    此又问三空之义。

    佛言。三空者。空相亦空。空空亦空。所空亦空。如是等空。不住三相。不无真实。文言道断。不可思议。

    此示名显义。此三种空。唯九地十地。与等妙二觉所知。他不能解。盖言如上所举五空之相亦空。又空空亦空。所空亦空。入于如是之三空。并不住此三种空相。则其间。岂不无真实之理。至此。文言道断。真乃不可思议。

    大力菩萨言。不无真实。是相应有。

    此拣误解为有相。

    佛言。无不住无。有不住有。不有之法。不即住无。不无之相。不即住有。非以有无而诠得理。菩萨。无名义相。不可思议。何以故。无名之名。不无于名。无义之义。不无于义。

    此示真实名义。言无且不住于无。有且不住于有。故凡不有之法。即是无。不即住于无。不无之相即是有。不即住于有。然此不住之中。不无真实之性。此亦非可以有无而为诠表。得尽其理。既不可以诠表。则本无名义之相可得。是真不可思议。然无名之名。名不自名。因义表名。故不无于有名。无义之义。义不自义。因名显义。故不无于有义。

    大力菩萨言。如是名义。真实如相。如来如相。如不住如。如无如相。相无如故。非不如来。众生心相。相亦如来。众生之心。应无别境。

    此菩萨领解。因义明如。言如是名义。既互无自性。即是真实如如不动之相。亦即如来之如相。如是如相。俱是假立。亦不住于如。以如中本无如相。若相中既无如相。则非不同于如来矣。至若众生之心相。是相亦同于如来。以此推之。众生之心。又岂不如。自应无有别境也。

    佛言。如是。众生之心。实无别境。何以故。心本净故。理无秽故。以染尘故。名为三界。三界之心。名为别境。是境虚妄。从心化生。心若无妄。即无别境。

    此印如明净。谓众生之心。本自清净。以理观之。实无垢秽。但以贪染情尘。背真离觉。故名为三界。遂成三界生死垢秽有漏之妄心。是即名为众生心中之别境也。虽有是境。本自虚妄。乃从清净心中。幻化而生。若心无妄念。本自如如。心境一如。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如此。即无别境也。

    大力菩萨言。心若在净。诸境不生。此心净时。应无三界。

    此明心净即土净。

    佛言。如是。菩萨。心不生境。境不生心。何以故。所见诸境。唯所见心。心不幻化。则无所见。菩萨。内无众生。三性空寂。则无己众。亦无他众。乃至二入。亦不生心。得如是利。则无三界。

    此明心境空寂。印成净义。言心不妄生诸境。如悬镜然。境亦不生于心。本不相到。若能如是。则所见诸境。唯所见心。宗门下说到者里。便截住口。却云。正当与么时。且道此心。毕竟在甚么处见。切莫拟议。若拟议。便属意根卜度。设或有不识好恶汉。下个注脚道。境从心现。见色便见心。祇是说道理。直须向语默外。当体觌露处。转得一机。直下便与释迦老子一同鼻孔出气。教乘中不会。只得注脚下重添注脚道。若心不幻化。则外无诸境之可见。内无众生善恶无记三性。皆本空寂。如是。则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故曰无己众。亦无他众。乃至二入。亦不生心。则并无法见。非法见。所以般若经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得于如是。即得本觉之利。自无有三界。而超然出乎其外矣。

    大力菩萨言。云何二入。不生于心。心本不生。云何有入。

    此拣问二入之义。

    佛言。二入者。一谓理入。二谓行入。

    此显二入之名。后别示二入之义。

    ○昔达磨大师。略辨大乘四行。有云。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谓理入。二谓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他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行。其余诸行。悉入此中。何等为四。一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怨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以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二随缘行。众生无我。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纵得胜报。荣誉等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构。今乃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故说言随缘行。三无所求行。世人常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有斯空。无所愿乐。知彼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了知无求。真为道行。故说言无所求行。四称法行。即性净之理。目之为法。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无吝惜。达解三空。不倚不着。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施既尔。余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故说言称法行。此四。乃为行入也。按初祖此说。即依此经而立者也。

    理入者。深信众生。不异真性。不一不共。但以客尘之所翳障。不去不来。凝住觉观。谛观佛性。不有不无。无己无他。凡圣不二。金刚心地。坚住不移。寂静无为。无有分别。是名理入。

    此示理入。言顺其真性之理以利生也。故曰。深信众生。原不异佛之真性。今生佛体殊而不能一。凡圣位分而不能共者。但以客尘之所翳障耳。然须知心性是主。本来清净。如明镜然。其妄念如客。因相续而起。污染心性。有尘垢之义。此犹镜上所积尘垢。而翳障其光明也。若能磨莹而去其尘垢。则光明之体仍在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