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史新证(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总论

    研究中国古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之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在中国古代已注意此事。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君子于其不知,盖阙如也。”故于夏、殷之礼,曰:“吾能言之,杞、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孟子于古事之可存疑者,则曰:“于传有之。”于不足信者,曰:“好事者为之。”太史公作五帝本纪,取孔子所传五帝德及帝系姓,而斥“不雅驯”之百家言。于三代世表,取世本,而斥黄帝以来皆有年数之谍记。其术至为谨慎。然好事之徒,世多有之。故尚书于今、古文外,在汉有张霸之百两篇,在魏、晋有伪孔安国之书。百两虽斥于汉,而伪孔书则六朝以降行用迄于今日。又汲冢所出竹书纪年,自夏以来,皆有年数,亦谍记之流亚。皇甫谧作帝王世纪,亦为五帝、三王尽加年数。后人乃复取以补太史公书。此信古之过也。至于近世,乃知孔安国本尚书之伪,纪年之不可信。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所谓纸上之史料,兹从时代先后述之:

    (一)尚书;虞夏书中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甘誓,商书中如汤誓,文字稍平易简洁,或系后世重编,然至少亦必为周初人所作。至商书中之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之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一]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诸篇,皆当时所作也。

    (二)诗;自周初迄春秋初所作。商颂五篇,疑亦宗周时宋人所作也。

    (三)易;卦辞、爻辞,周初作;十翼,相传为孔子作,至少亦七十子后学所述也。

    (四)五帝德及帝系姓;太史公谓“孔子所传”。帝系一篇与世本同,此二篇后并入大戴礼。

    (五)春秋;鲁国史,孔子重修之。

    (六)左氏传、国语;春秋后、战国初作,至汉始行世。

    (七)世本;今不传,有重辑本。汉初人作,然多取古代材料。

    (八)竹书纪年;战国时魏人作,今书非原本。

    (九)战国策及周秦诸子;

    (十)史记。

    地下之材料仅有二种:

    (一)甲骨文字;殷时物,自盘庚迁殷后,迄帝乙时。

    (二)金文。殷、周二代。

    今兹所讲,乃就此二种材料中可以证明诸书,或补足纠正之者,一一述之。

    校勘记

    [一]“召”,底本误作“台”,据尚书改。

    二、禹

    鼏宅禹。秦公敦。

    成唐……(2)處禹之堵。齊侯镈、鐘。

    秦公敦铭有“十有二公在帝之()〔〕[一]”语,与宋内府所藏秦盄和钟同。欧阳公集古录跋盄和钟云:“太史公于秦本纪云:‘襄公始列为诸侯。’于诸侯年表以秦仲为始。今据年表,始秦仲,则至康公为十二公,此钟为共公时作也。据本纪,自襄公始,则至桓公为十二公,而铭钟者当为景公也。”近儒或以为秦之立国始非子,当从非子起算,则钟当作于宣公、成公之世。要之,无论何说,皆春秋时器也。齐侯镈、钟,以字体定之,亦春秋时器。秦敦之“禹”,即大雅之“维禹之绩”,商颂之“设都于禹之迹”。“禹”言“宅”,则“”当是“迹”之借字。齐镈言:“成唐,即“成汤”,说见下。有敢即“严”字。在帝所,博受天命。……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堵”,博古图释“(祁)〔都〕”[二]。“处禹之堵”,亦犹鲁颂言“缵禹之绪”也。夫自尧典、皋陶谟、禹贡皆纪禹事,下至周书后同。吕刑亦以禹为三后之一,诗言禹者尤不可胜数,固不待借他证据。然近人乃复疑之,故举此二器,知春秋之世,东西二大国无不信禹为古之帝王,且先汤而有天下也。

    校勘记

    [一]据来薰阁手稿本(以下简称手稿本)改。

    [二]据手稿本改。

    三、殷之先公先王

    (一)夒

    贞:于。殷虚书契前编卷六第十八页。

    于,□牢。同上。

    于,六牛。同上卷七第二十页。

    于牛六。罗氏拓本。

    贞:年于,九牛。同上。

    癸巳贞:于高祖下阙。同上。

    又于。后编卷上第十四页。

    案:、二形,象人首、手、足之形。说文 夊部:“夒,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从页。巳、止、夊,其手足。”(手)〔毛〕[一]公鼎“我弗作先王羞”之“羞”作,克鼎“柔远能”之“柔”作,番生敦作;而博古图、薛氏款识盄和钟之“柔燮百邦”、晋姜鼎之“用康柔绥怀远廷”,“柔”并作,皆是字也。“夒”、“羞”、“柔”三字,古音同部,故互相通假。此称高祖夒。案:卜辞惟王亥称“高祖王亥”后编卷上第二十二页。或“高祖亥”,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第一页。大乙称“高祖乙”,后编第三页。则夒必为殷先祖之最显赫者。以声类求之,盖即帝喾也。帝喾之名,已见逸书。书序:“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告。”史记 殷本纪“告”作“诰”,索隐曰:“一作俈。”案史记 三代世表、封禅书,管子 侈靡篇,皆以“俈”为“喾”。伪孔传亦云:“契父帝喾,都亳。”汤自商丘迁亳,故曰“从先王居”。若书序之说可信,则帝喾之名已见商初之书矣。诸书作“喾”或“俈”者,与“夒”字声相近。其或作“夋”者,则又“夒”字之讹也。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帝喾名夋。”初学记九引帝王世纪曰:“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曰夋。”太平御览八十引作“逡”。史记正义引作“岌”。“逡”为异文,“岌”则讹字也。山海经屡称“帝俊”。凡十二见。郭璞注于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下云:“俊,宜为‘喾’”。余皆以为“帝舜”之假借。然大荒东经曰:“帝俊生仲容。”南经曰:“帝俊生季釐。”是即左氏传之仲熊、季狸,所谓高辛氏之才子也。海内经曰:“帝俊有子八人,实始为歌舞。”即左氏传所谓有才子八人也。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又传记所云“帝喾次妃诹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者也。案:诗 大雅 生民疏引大戴礼 帝系篇曰:“帝喾下妃娵訾之女曰常仪,生挚。”家语、世本,其文亦然。檀弓正义引同,而作“陬氏之女曰常宜”。然今本大戴礼及艺文类聚十五、太平御览一百三十五所引世本,但云“次妃曰娵訾氏,产帝挚”,无“曰常仪”三字。以上文“有邰氏之女曰姜嫄,有娀氏之女曰简狄”例之,当有“曰常仪”三字。三占从二,知郭璞以帝俊为帝舜,不如皇甫以夋为帝喾名之当矣。祭法“殷人禘喾”,鲁语作“殷人禘舜”。“舜”亦当作“夋”。喾为契父,为商人所自出之帝,故商人禘之。卜辞称“高祖夒”,乃与王亥、大乙同称,疑非喾不足以当之矣。

    (二)土

    贞:于,三小牢,卯一牛,沈十牛。前编卷一第廿四页,又重见卷七第廿五页。

    贞:年于,九牛。铁云藏龟第二百十六页。

    贞:于。同上第二百二十八页。

    贞:于。前编卷五第一页。

    癸亥卜,又,羊一,小牢。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第一页。

    其于。同上。

    案:即“土”字。盂鼎“受民受疆土”之“土”作。卜辞用刀锲,不能作肥笔,故空其中作,犹之作、之作矣。土,疑即相土。史记 殷本纪:“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相土之名,见于诗 商颂、春秋左氏传、世本 帝系篇。周礼 校人注引世本 作篇曰:“相土作乘马。”而荀子 解蔽篇云:“乘杜作乘马。”吕览 勿躬篇云:“乘雅作驾。”注:“雅,一作持。”案:“持”、“杜”声相近。杨倞注荀子云:“以其作乘马,故谓之‘乘杜’。”是“乘”本非名,相土或单名“土”,又假用“杜”也。然则卜辞之“土”或即相土(与)〔欤〕[二]?

    (三)季

    辛亥卜,□贞:季□求王。前编卷五第四十页两见。

    癸巳卜,之于季。同上卷七第四十一页。

    贞:之于季。后编上第九页。

    季亦殷之先公,即冥是也。史记 殷本纪:“相土卒,子昌若立。昌若卒,子曹圉立。曹圉卒,子冥立。冥卒,子振立。”振,索隐云:“世本作‘核’。”卜辞谓之“王亥”。楚辞 天问云:“该秉季德,厥父是臧。”又曰:“恒秉季德。”则该与恒皆季之子。该即王亥,恒即王恒,皆见于卜辞。则卜辞之季,亦当王亥之父冥矣。

    (四)王亥

    贞:于王亥。前编卷一第四十九页。

    贞:之于王亥,牛。辛亥用。同上卷四第八页。

    贞:于王亥求年。后编卷上第一页。

    乙巳卜,□贞:之于王亥十下阙。同上第十二页。

    贞:于王亥。同上第十九页。

    (贞)〔〕[三]于王亥。同上第二十三页。

    癸卯卜,□贞:□□高祖王亥□□□。同上第二十一页。

    甲辰卜,□贞:来辛亥于王亥,卅牛。十二月。同上第二十三页。

    贞:登王亥羊。同上第二十六页。

    贞:之于王亥,□三百牛。同上第十八页。

    贞:于王亥,五牛。龟甲兽骨卷一第九页。

    庚□□□贞:于王亥年。戬寿堂一页。

    高祖亥上下阙。同上。

    案:卜辞中王亥称“高祖”,又其牲用五牛、三十牛、四十牛,乃至三百牛,乃祭礼之最隆者,必殷之先公先王无疑。案史记 殷本纪及三代世表,殷先祖无王亥,惟云:“冥卒,子振立。振卒,子微立。”索隐:“振,系本作‘核’。”汉书 古今人表作“垓”。然则史记之“振”当为“核”或“垓”之讹也。大荒东经曰:“有困民国,句姓而食。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服)〔仆〕[四]牛。”郭璞注引竹书曰:“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君)〔臣〕[五]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克之,遂杀其君绵臣也。”此纪年真本。郭氏括之如此。今本纪年:“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是山海经之“王亥”,古本纪年作“殷王子亥”,今本作“殷侯子亥”,又前于上甲微者一世,则为殷之先祖、冥之子、微之父无疑。卜辞作“王亥”,正与山海经同。又祭王亥皆以亥日,则“亥”乃其正字。世本作“核”,古今人表作“垓”,皆其通假字。史记作“振”,则因与“核”、“垓”二字形近而讹。夫山海经一书,其文不雅驯,其中人物,世亦以子虚乌有视之。纪年一书,亦非可尽信者。而王亥之名,竟于卜辞见之。其事虽未必尽然,而其人则确非虚构。可知古代传说存于周秦之间,非绝无根据也。

    王亥之名及其事迹,非徒见于山海经、竹书,周秦间人著书多能道之。吕览 勿躬篇:“王冰作服牛。”案:篆文“冰”作,与“亥”字相似,“王”亦“王亥”之讹。世本作篇:“胲作服牛。”初学记卷二十引。又御览八百九十九引世本:“鲧作服牛。”“鲧”亦“胲”之讹。路史注引世本:“胲为黄帝马医。”疑是宋衷注。御览引宋注曰:“胲,黄帝臣也。能驾牛。”又云:“少昊时人。”皆汉人说,不足据。实则作篇之“胲”即帝系篇之“核”也。其证也。“服牛”,即大荒东经之“仆牛”。古“服”、“仆”音近也。楚辞 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又曰:“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该”即“胲”,“有扈”即“有易”,说见下。“朴牛”亦即“仆牛”、“服牛”。是山海经、天问、吕览、世本皆以王亥为始作服牛之人。盖古之车或尚以人挽之,至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而车之用始备。管子 轻重戊云:“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盖古之有天下者,其先皆有大功德于民。禹抑洪水,稷降嘉种,爰启夏、周。商之相土、王亥,盖亦其俦。然则王亥祀典之隆,亦以其为制作之圣人,非徒以其为先祖。周秦间王亥之传说,胥由此起也。

    卜辞记王亥事者凡十余见,其二有祭日,皆用辛亥,与祭大乙用乙日、祭大甲用甲日同例。是王亥确为殷人以辰为名之始,犹上甲微之为以日为名之始也。然观殷人之名,即不用日辰者,亦取于时为多。自契以下,若昭明,若昌若,若冥,皆含朝莫、明晦之意。而王恒之名亦取象于月弦。是以时为名或号,乃殷俗也。夏后氏之以日为名者,有孔甲,有履癸,要在王亥及上甲之后矣。

    (五)王恒

    贞:之于王。铁云藏龟第一百九十九页及书契后编卷上第九页。

    〔贞:之于王。殷虚卜辞第二百廿四页。〕[六]

    贞:之于王。后编卷下第七页。

    贞王下阙。前编卷七第十一页。

    案:、〔〕[七]即“恒”字。说文解字 二部:“[八],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间上下。心以舟施,恒也。,古文‘恒’从月。诗曰:‘如月之恒。’”案:许君既云“古文从月”,复引诗以释从月之意,而今本古文乃作,盖传写之讹字,当作。又说文 木部:“[九]。竟也。从木,声。,古文。”案:古从月之字,后或变而从舟。殷虚卜辞“朝暮”之“朝”作,后编下第三页。从日、月在茻间,与“莫”字从日在茻间同意。而篆文作“”,不从月而从舟。以此例之,本当作。曶鼎有字,从心,从,与篆文之“”从者同,即“”之初字。可知、一字。卜辞字从二,从月,其为“”字或“恒”字之省无疑。其作者,诗 小雅“如月之恒”,毛传“恒,弦也”,弦本弓上物,故字又从弓。然则、二字,确为“恒”字。王恒之为殷先祖,惟见于楚辞 天问。天问自“简狄在台,喾何宜”以下二十韵皆述商事,前夏事,后周事。其问王亥以下数世事曰:“该秉季德,厥父是臧。何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干协时舞,何以怀之?平胁曼肤,何以肥之?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昏微遵迹,有狄不宁。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眩〕[一〇]弟并淫,危害厥兄。何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此十二韵,以大荒东经及郭注所引竹书参证之,实纪王亥、王恒及上甲微三世之事。而山海经、竹书之“有易”,天问作“有扈”,乃字之误。盖后人多见“有扈”,少见“有易”,又同是夏时事,故改“易”为“扈”。下文又云:“昏微遵迹,有狄不宁。”“昏微”即上甲微,“有狄”亦即有易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说文 辵部“逖”之古文作“逷”。牧誓“逖矣西土之人”,尔雅郭注引作“逷矣西土之人”。书多士“离逖尔土”,诗 大雅“用逷蛮方”,鲁颂“狄彼东南”,曾伯簠“克狄淮夷”,毕狄钟“毕狄不龚”,此“逖”、“逷”、“狄”三字异文同义。史记 殷本纪之“简狄”,索隐云:“旧本作‘易’。”汉书 古今人表作“逷”。白虎通 礼乐篇:“狄者,易也。”是古“狄”、“易”二字通。“有狄”即“有易”。上甲遵迹而有易不宁,是王亥弊于有易,非弊于有扈,故曰“扈”当为“易”也。“狄”、“易”二字,不知孰正孰借。其国当在大河之北,或在易水左右。孙氏之说。盖商之先,自冥〔治〕[一一]河,王亥迁殷,今本纪年:“帝芒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其时商侯即王亥也。山海经注所引真本纪年亦称王亥为“殷王子亥”,称“殷”不称“商”。则今本此条,古本想亦有之。殷在河北,说见后。已由商邱越大河而北,故游牧于有易高爽之地。服牛之利,即发见于此。有易之人乃杀王亥,取服牛,所谓“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者也。其云“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床先出,其命何从?”者,似记王亥被杀之事。云“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恒盖该弟,与该同秉季德,复得该所失服牛也。云“昏微遵迹,有狄不宁”者,谓上甲微能率循其先人之迹,有易与之有杀父之仇,故不宁也[一二]。“繁鸟萃棘”以下,亦当指上甲事。书阙有间,不敢妄为之说。要之,天问所说,当与山〔海〕经、竹书同出一源。而天问就壁画发问,所记尤详。恒之一人,并为诸书所未载。卜辞之王恒与王亥同以“王”称,其时代自当相接。而天问之该与恒适与之相当,前后所陈又皆商家故事,则中间十二韵自当述王亥、王恒、上甲微三世之事。然则王亥与上甲微之间,又当有王恒一世。以世本、史记所未载,山海经、竹书所不详,而今于卜辞得之。天问之辞,千古不能通其解者,而今由卜辞通之。此治史学与文学所当同声称快也。

    (六)上甲

    □□自大方又在小宗自□□月。后编下第四十二页。

    庚辰卜,□贞:翌辛巳三肜□自衣至于多后,亡它。明义士殷虚卜辞第二十九页。

    上阙。□贞:翌甲子三□自衣至于后。同上第四十一页。

    上阙。三阙。阙。于阙。它。同上第一百十八页。

    癸丑卜,□贞:王宾□自至于多后衣,亡□。前编二第二十五页。

    □亥卜贞:王宾自至于多后衣,亡。同上。

    □酉王卜贞:今阙。曰自至于多后阙。。王占曰:大吉。在四月。同上。

    辛子卜贞:王宾至于多后衣,亡。同上。

    上阙。至于多后下阙。同上。

    癸未王卜贞:肜月自至于多后衣,亡它自。在四月,隹王二祀。卷三第二十七页。

    上阙。王卜贞:今□□□□其肜日阙。至于多后衣,亡它在。在阙。王[一三]曰:大吉。隹王二祀。同上第二十八页。

    上阙。贞:,翌日自至多后阙。自。在九月,隹王五祀。同上。

    甲寅翌日阙。。王廿祀。同上。

    丁酉卜贞:王宾□自至于武乙衣,亡。后编上第二十页。

    癸卯王卜贞:翌日自至多后衣,亡它自。在九月,隹王五□。同上。

    辛巳卜,大贞:之自元示三牛,二示一牛。十三月。前编卷三第二十二页。

    乙未贞:其自十示有三牛,小示羊。后编上第二十八页。

    丁卯贞:来乙亥告自。同上第二十九页。

    乙亥卜,宾贞:□大御自同上卷下第六页。

    贞:御自大示。十二月。前编卷三第十二页。

    贞:翌甲□自。后编下第三十四页。

    于五十牛。龟甲兽骨卷二第二十四页。

    癸卯卜,,贞:乙巳自廿示一牛,二示羊,,三示彘牢,四示犬。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第一页。

    殷本纪:“振卒,子微立。”鲁语:“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是商人祭上甲微,而卜辞不见“上甲”。郭璞大荒东经注引竹书作“主甲微”,而卜辞亦不见“主甲”。余由卜辞中有、、三人名,其“乙”、“丙”、“丁”三字皆在或中,而悟卜辞中数十见之即“上甲”也。卜辞中凡田狩之“田”字,其“囗”中横直二笔皆与其四旁相接,而人名之,则其中横直二笔或其直笔必与其四旁不接,与“田”字区别较然。中字,即古“甲”字。“甲”在中,与“乙”、“丙”、“丁”三字在或中同意。兮甲盘有字,其名为,其字为“伯吉父”。“吉”有始义,古人谓月朔为“吉月”,谓月之上旬八日为“初吉”是也。甲为十日之首,故名甲,字吉父。魏三体石经无逸“祖甲”字,古文作。说文 木部“柙”之古文作,而汗简及古文四声韵皆引说文作,亦之讹。今说文“甲”字作,不从古文“甲”。然秦新郪、阳陵二虎符及三字石经篆文之“甲”均作,即此字之变形。隶书“甲”字尤为近之。卜辞中亦有横直二笔与四旁接而与田狩字无别者,则上加,作以〔别之〕[一四]。上加者,古六书中指事之法,在上,与字古文“上”。之在上同意,去上甲之义尤近。罗雪堂参事闻余此说,乃于殷虚书契后编中发见字,始知即之省。嗣余于英人明义士之殷虚卜辞中捡出字三科,亦足证明余说。又案:上所列诸条,皆云“自至于多后”,或云“自衣”。衣者,殷祭也。则实居先公、先王之首。又殷之祭先祖,率以所名之日祭之,祭名“甲”者用甲日,名“乙”者用乙日,此卜辞之通例也。今卜辞中,凡专祭者,皆用甲日,如曰:“在三月,甲子□祭。”前编卷四第十八页。又曰:“在十月又一即十有一月。甲申祭。”后编卷下第二十页。又曰:“癸卯卜,翌甲辰之牛,吉。”同上第二十七页。又曰:“甲辰卜贞:来甲寅又伐羊五,卯牛一。”同上第二十一页。此四事祭有日者,皆用甲日。又曰:“在正月□□祭大甲,。”同上第二十一页。此条虽无祭日,然与大甲同日祭,则亦用甲日矣。是故,之名“甲”,可以祭日用甲证之;字从在中,可以、、三名“乙”、“丙”、“丁”在中证之;而此“甲”之即上甲,可以其居先王、先公之首证之。观后所列、、、示壬、示癸、大丁、大甲一骨,更可以知此说之不误矣。

    (七)报乙、报丙、报丁

    乙丑阙。王阙。阙。亡下阙。后编上第八页。

    乙丑卜,贞,王宾祭下阙。同上。

    贞:于告方。同上。

    上阙。贞:王宾一牛,亡。龟甲兽骨卷下第十页。

    乙未卜贞:王宾日,亡。同上。

    上阙。卜贞:王宾日,亡。同上。

    丙申卜贞:王宾□日,亡。同上。

    丙寅卜贞:王宾□,亡。同上。

    丙申卜,旅贞:王宾,亡。后编上第八页。

    丁亥卜贞:王宾肜日,亡。同上。

    丁阙。王宾,亡。同上。

    丁丑卜,□贞:王宾肜,亡。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第二页。

    壬□卜贞:王宾示壬翌日,亡。前编卷一第一页。

    癸酉卜贞:王宾示癸肜,亡。在十月。同上第二页,示壬、示癸,卜辞中所见甚多,兹各举其一例。

    史记 殷本纪:“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卜辞中绝未见此五人。曩罗参事颇疑卜辞之、、即报乙、报丙、报丁,示壬、(壬)〔示〕癸即主壬、(壬)〔主〕癸[一五],而未得确证。余于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始为疏通证明之。未几检理英伦某氏所得之刘铁云旧藏甲骨,于一骨中发见、、示癸诸名,与书契后编所载一骨上有、[一六]诸名者文例及字体皆相似,取而合之,乃知一骨折为二者。合读其文,则商之先公、先王自至太甲皆在焉。其次:首,次,次,次[一七],次示壬,次(壬)〔示〕[一八]癸,次大丁,次大甲,世数全与殷本纪及三代世表同。所异者,在后。此又可正史记之误也。由此骨观之,则之为上甲,、、之为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之为主壬、主癸,已成铁案。惟其字从甲在中,乙、丙、丁在中,实不可解。鲁语称“商人报上甲微”,孔丛子引逸书“惟高宗报上甲微”,此魏晋间伪书之未采入梅本者,今本竹书纪年“武丁十二年报祀上甲微”,即本诸此。而报乙、报丙、报丁亦冠以“报”字,义亦取于“报上甲”之“报”,自非本名如此。又郭璞引真本纪年。“上甲”作“主甲”,而主壬、主癸亦冠以“主”字,意坛及郊宗石室之制,殷人已有行之者欤?

    (八)大乙————唐

    乙丑卜贞:王宾大乙,亡。前编卷一第三页。大乙屡见。今举此为例。

    壬寅卜,贞:之于唐一牛,其之曰下阙。前编卷一第四十七页。

    癸卯卜,贞:之月告于唐,亡它。十二月。同上。

    贞:告于唐。同上。

    贞:于唐告。同上。

    贞:龢眔唐。同上卷二第四十五页。

    上阙。卜,、唐、大丁、大甲。铁云藏龟第二百十四页。

    贞:于唐告方。贞:于大甲告。贞:于大丁告。后编上第二十九页。三辞在一骨上。

    史记 殷本纪:“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天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