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信,五者霸王之器也,愛之而仁,利之而義,嚴之而禮,謀之而智,示之而信,之謂霸。仁不待愛,義不待利,禮不待嚴,智不待謀,信不待示,之謂王。王者率民以性者也,霸者動民以情者也。性者莫自知其然,情者如畏不可及。王者百年而立百年而備百年而裕百年而衰百年而踣,有過之矣。霸者十年而立十年而備十年而裕十年而衰十年而踣,有不及矣。率人以教人,其政乃純;率人以事神[案此句人字一本訛作神],其鬼乃神。政之不純,教之過也;鬼之不神,事之過也。教人過于觳,事神過于瀆,民不見嚴而煩是亵非瀆乎[案此二句有脱佚字]古之事神者必有則弗徵弗徵民弗信也,必無則弗畏弗畏民弗從也。事神若疑,故筮則弗非,盟則弗叛,禱則壹,齋則潔,言則信,令則從,居則謹,行則順,郊則見帝,廟則見先王,奥則見主,而誰職思亂。

    任天下之憂者,相天下者也。苦天下之重者,君天下者也。任天下之憂者,非憂敗也。言以已為天下法,苦天下之重者,非實可苦也;言富貴之非已伊尹,非憂天下任天下之憂者也,故舉于畎畝而相湯舜禹,非樂天下苦天下之重者也,故受天下禪也。

    古之君子為義于其學,為功于其業。義非其學,雖刑不避。為政者有以徇之,而勸事師也,功非其業,雖賞不就;為政者有以置之,則勸事君也,事師貴一,事君貴一,一之外毋敢動其心。人人一以事師,人人一以事君,天下治矣。義非其學,雖刑不避者誰歟?曰若齊景公虞人魏絳欒氏之臣是也。功非其業,雖賞不就者誰歟?曰若董安于屠羊説者是也。

    五經者五常也:詩者温厚仁之質也,書者訓告信之紀也,易者淵微智之表也,春秋褒貶義之符也。惟禮自名,其道専也。

    利已者亡,利民者霸。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者王。君臨臣喪以桃茢先,非古也。周之未造也。古者教民不倍死,臣已死,君不忍呼其名。

    事師者北面,言臣之也。就養無方,死則為三年之服,言子之也。故受道焉不敢倍,倍之者君不以為臣,士不以為友。故善事其師者,必善事其親;善事其親者,必善事其君。故人君莫不欲其臣之善師也,故立師保之官;人父莫不欲其子之善師也,故易子而教。

    孟子曰:人之性善,人之性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可謂言過其實矣。人之性善,且有上有中有下。于上也又有上焉,于中也又有中焉,于下也又有下焉,九品也。故上者聖,中者君子,下者有常。不及乎聖而為仁,不及乎君子而為善,不及乎有常而為齊民。故性不同也而善均,善不同也而性均,故人不可以為堯舜,猶堯舜不可為人也。壽莫如召公,不能至乎聖而止;夭莫如顔子,亦不能至乎聖而止。使召公而夭使顔子而壽,其材亦若是而止矣。此性之不可過也。人何可為堯舜哉?故開難到之期者,人不能信也;人不能信者,學不能益也。

    古之教者,詩書禮樂。至仲尼益之以易春秋,樂自此沒矣。禮者徳行之本也,詩者言語之本也,書者文學之本也,春秋者政事之本也。此四本者,君子之所盡心也。

    聚無功之人者,乏百姓之食也。地不加闢而賦粟倍,民不益進而廪餼廣,貧則不能富也,流則不能止也,殍則不能救也。此率人而使食人也,人相食則不祥莫大焉。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門人問曾子,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施之已曰忠,施之人曰恕。

    聖人之功與人同也,聖人之徳與人同也。聖人之性不可及也。聖人之功不過治人,聖人之徳不過治身,聖人之性不行而至,不疾而速,惡可及哉。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是故舉功徳以言聖人者,其由不知聖人者也。

    有材而不知道,材非其材也;有功而不知道,功非其功也。

    古者祭蓋必有配,配必有尸,尸者人道也。非祭人則無尸。

    天子七廟,二王後六廟,諸侯五廟,孤卿四廟,大夫三廟,上士二廟,官師一廟。故生異宫者祭異廟也。

    孔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如何斯可謂之無為矣?曰:因堯之臣,襲堯之俗,用堯之政,斯孔子謂之無為也。正朔無所改,制度無所變,教令無所易,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王者承極敝之後者則新之,改正朔以新其時也,異徽號服色以新其目也,殊聲音律吕之變以新其耳也,一制度法令以新其俗也,非所謂無為也。孔子曰唐虞禪夏后繼湯武伐,其義一也。

    不王不禘,非諸侯不祫。祫及其壇墠。禘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及其夾室。

    廟有二昭,漢之失禮也,古者一昭一穆。

    非學之難,知所學之難也。非所學之難,知道之難也。非知道之難,知行道之難也。知所學者亦鮮矣,知道者吾未之見也。譬知道者其猶止水乎,止水能盡物之形,此之謂一以貫之。

    商賈有千百之利則勤,農夫有終嵗之食則勉,是其樂之者也。為道者亦然。苟得其樂終身不厭,苟為不得終身愁苦,亦勤之而已矣。如商賈之謀富,農夫之望嵗,安有不及哉。詩曰如匪行邁謀是用,不得于道,今之為學者多若此,勿為名則名隨之,勿為利則利隨之,故學者去名利之心而已矣。

    徳之親民甚于子孫,子孫天性也,服有時而殺,廟有時而遷。至于徳,或累十世,民悲思享嘗之,詩曰豈弟君子胡不萬年。

    賓之初筵,飲酒之禮也。古者非祭祀不飲酒,不至于醉。書曰庶國飲惟祀徳將無醉。

    秦之亡不亦宜乎,多為利者大夫則君之,婦人則客之,以是教其民焉,民是以共利之。為政者慎所以導民,導民于善其報亦善,導民于惡其報亦惡。詩曰爾之教矣民胥效矣。

    莫之為仁者而謂之不可為,猶莫之行而忌逺也。熊蹯之美,不食則不知其美。知熊蹯之美者,必其食之者也。先王之禮,其猶熊蹯乎。

    庶子為後為其母,不敢貳尊者也。庶祖母之喪三年,非禮也,吾未之聞也。

    聖人之治天下,結之不以恩惠,威之不以刑罰,不為而治者,民自治也。一曰宗族,二曰師友,三曰賓客,四曰祭祀,五曰喪紀。

    所謂命者道而已矣。生死貴賤貧富,道之制也。君子以為命,所謂天者,人而已矣。人歸之則為諸侯,諸侯歸之則為天子,人之制也,非已制也。君子以為天,知道者其知命也,知人者其知天也。

    孫不後祖,故有嫡子無嫡孫。嫡孫者繼嫡子者也。為嫡子三年,為嫡孫朞祖不以孫為後也。祖不以孫為後,孫亦不敢後祖也。然則孰後,後嫡子。嫡子死有子則廟,廟則以昭穆治之;無子則不廟,不廟則不以昭穆治也。孫後祖者,惟始封君及始為大夫之嫡子,前死者子未為後其孫代之,于是乎為祖三年。後者後宗廟也。庶子不為長子,三年言不為後也。禮曰祖卒然後為祖後者服斬,此之謂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