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楞伽阿?多罗宝经心印卷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陀罗译

    曹洞三十四世博山三世雷峰沙

    门释函是疏

    嗣法门人沙门 释(今无今覞)较

    ○十示诸法常住如幻。以显如来藏自性无生。分四。

    △初显惑乱常。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佛告大慧。为惑乱。以彼惑乱。诸圣亦现。而非颠倒。(唐译云。大慧。依妄法说。以诸妄法。圣人示现。然不颠倒)大慧。如春时??。火轮。垂发。乾闼婆城。幻。梦。镜像。世间颠倒。非明智也。然非不现。大慧。彼惑乱者有种种现。非惑乱作无常。所以者何。谓离性非性故(唐译云。大慧。妄法现时。无量差别。然非无常。何以故。离有无故)。

    一切诸法。悉无自性。如春??火轮。不可有无。此如来所以说常也。计有无惑乱者。颠倒想耳。颠倒可灭。法性常住。法华云。无上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诸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涅槃亦云。我亦不说内外六入及六意识常。我乃宣说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之为常。夫内外唯心。圣凡同现。惑乱由识。迷觉攸分。所谓一切凡夫有二种想。一世流布想。二着想。一切圣人唯有世流布想。无有着想。故知着想若灭。离性有无。春??火轮。法尔常然也。

    大慧。云何离性非性惑乱。谓一切愚夫种种境界故。如彼恒河。饿鬼见不见故。无惑乱性。于余现故。非无性。如是惑乱。诸圣离颠倒不颠倒。是故惑乱常。谓相相不坏故。大慧。非惑乱种种相妄想相坏。是故惑乱常(唐译云。大慧。妄法是常。相不异故。非诸妄法。有差别相。以分别故。而有别异。是故妄法。其体是常)。

    一恒河水。饿鬼不见。不可言有。余众生见。不可言无。无有无性。而非无水。所谓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也。一切诸法。妄想分别。法无分别。无分别法。是名常住。颠倒。属凡夫法。不颠倒。属二乘法。颠倒与不颠倒。皆为分别。非法实相。故诸圣悉离耳。

    大慧。云何惑乱真实。若复因缘。诸圣于此惑乱不起颠倒觉。非不颠倒觉。(魏译云。云何迷惑法名之为实。以诸圣人迷惑法中。不生颠倒心。亦不生实心)大慧。除诸圣。于此惑乱有少分想。非圣智事相。大慧。凡有者。愚夫妄说。非圣言说。

    此复言圣智事。于惑乱法。无有少想也。凡外于如幻法上。无常计常。乃至无我乐净。计我乐净。此凡外所为颠倒也。二乘于如幻法上。常计无常。乃至我乐净。计无我乐净。此二乘对治凡外。而自以为不颠倒也。不知颠倒与不颠倒。皆为觉想所转。而于惑乱真实自相。不得相应。故知有少分想。即不能入圣智事耳。

    ○二示惑乱起二种性。以显真如平等。分二。

    △初示惑乱起二种性。

    彼惑乱者。倒不倒妄想。起二种种性。谓圣种性。及愚夫种性。圣种性者。三种分别。谓声闻乘。缘觉乘。佛乘。云何愚夫妄想起声闻乘种性。谓自共相计着。起声闻乘种性。是名妄想起声闻乘种性。大慧。即彼惑乱妄想起缘觉乘种性。谓即彼惑乱自共相。不亲计着。起缘觉乘种性。云何智者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谓觉自心现量。外性非性。不妄想相。起佛乘种性。是名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又种种事性。凡夫惑想。起愚夫种性。

    此即惑乱显示起二种性。以明惑乱之法。本自平等。但能离诸分别。即名真如也。自共相计著者。谓声闻观阴界入空。作无我想。证人无我。而自共相不灭。故不得法无我也。自共相不亲计著者。谓缘觉于自共相。计于缘起。不乐愦闹。而于法我。犹未顿忘也。即彼惑乱起佛乘种性者。谓即惑乱。即非惑乱。当处想尽。即如如佛。此觉自心现量者。见一切法。无有法体。故妄想不生也。一切凡外执现前种种事物。将为实有。是为愚夫种性。所谓非常常想。非乐我净。作乐我净想也。

    △二示离妄平等真如。

    彼非有事。非无事。是名种性义。大慧。即彼惑乱不妄想。诸圣心意意识过习气自性法转变性。是名为如。(魏译云。圣人观察彼迷惑法。不虚妄分别。是故圣人能转心意意识身相。离烦恼习故。是故圣人转彼迷惑法。名为真如)是故说如离心。我说此句。显示离想。即说离一切想。

    承上于惑乱法。所起种性。彼惑乱法。非有实事。非无实事。由依妄想而有分别耳。诸圣智者观彼惑乱。离诸分别。但能转心意意识一切妄想习气。复本自性。得见法性。名为真如。所谓如离心也。离一切分别之心。真如法性。自然显示。此句。谓真如法性也。真如法性。显示离分别法门。离一切分别。更无余义也。故知一切惑乱。法非分别。一切妄想。性非分别。皆由不觉。内起妄心。外见妄法。内外惑乱。悉无实事。惟在迷中。亦非无事耳。

    ○上二示惑乱起二种性。以显真如平等竟。三示惑乱无法。分二。

    △初示惑乱无法如幻。

    大慧白佛言。世尊。惑乱为有为无。佛告大慧。如幻无计著相。若惑乱有计著相者。计着性不可灭。缘起应如外道说因缘生法。

    此问惑乱之法为有为无者。因上惑乱常义计也。不知所谓常者。灭内外入所生六识名常。非实有法常也。内外所生六识既灭。则法无自性。不可有无。谓之如幻。计着之相。无所从生矣。若如幻犹有计着之相。则计着法必不可灭。如外道说。外道于十二因缘。计从因生。此由不知自心所现。妄见实有耳。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惑乱如幻者。复常与余惑作因。佛告大慧。非幻惑因。不起过故。大慧。幻不起过。无有妄想。大慧。幻者从他明处生。(唐译云。大慧。夫幻事者。从他明咒而得生起)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是故不起过。大慧。此是愚夫心惑计着。非圣贤也。

    惑乱如幻复当与余惑作因者。谓此惑乱之法。虽是如幻。若犹于此而起妄计。则幻不能止惑。复当为惑作因。此防拨无者。不能深达如幻。则迷情未尽。着想犹存。借口空华。反成颠倒。不知西域幻法。从于明咒而得生起。喻如幻法。从自心不觉。妄有所现。无有主者。无有觉知。所谓幻不起过。无有妄想也。非自妄想过习气处生者。谓妄想由不达自心所现。一切诸法。悉同幻起。随顺习气。妄计有无。遂为过患。达法如幻。妄计顿停。所谓幻非惑因也。迷生惑乱。悟同幻者。妄想之心无附。即因缘之遘徒然。古今圣贤。真无两旨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圣不见惑乱。中间亦无实。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舍离一切惑。若有相生者。是亦为惑乱。不净犹如翳。

    圣不见惑乱者。谓惑乱即真实。不于惑乱中间。复有不惑乱以为真实也。故曰中间若真实。惑乱即真实。知妄即真。顿离内外相见。此觉自心现者。至无所有。犹如琉璃。无有余翳也。住九地菩萨。见法有性。犹云不见佛性。谓见佛性。则不复见一切法性。涅槃云。菩萨摩诃萨实无所见。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即一切法。所谓惑乱即真实也。

    △二再示如幻无过。

    复次大慧。非幻无有相似。见一切法如幻。(唐译云。复次大慧。见诸法非幻无有相似。故说一切法如幻)大慧白佛言。世尊。为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法如幻。为异相计着。若种种幻相计着言一切性如幻者。世尊。有性不如幻者。所以者何。谓色种种相非因。世尊。无有因色种种相现如幻。(唐译云。若依执着种种幻相言一切法犹如幻者。世尊。非一切法悉皆如幻。何以故。见种种色相不无因故。世尊。都无有因令种种色相显现如幻)世尊。是故无种种幻相计著相似性如幻(唐译云。世尊。不可说言依于执着种种幻相。言一切法与幻相似)。

    一切诸法。无有主者。无有觉知。非幻无以为喻。故世尊重言之。而非以种种计著相言如幻也。若以种种计著相言如幻者。则现前色相。不由计着而有所现。是有性不如幻者。便非无因。盖欲显一切法。由迷自心。而不同于作者因相。故曰无有因种种相现如幻也。复终之曰。无种种幻相计著相似性如幻。则世尊所说一切法如幻。旨趣自晓然耳。故知外道异因。总由不知现前色相。皆自心现。有无诸性。悉不可得。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如幻。此如来秘密之旨。大慧深领法要。而以如幻非计著相。所谓直显法性欤。

    佛告大慧。非种种幻相计著相似一切法如幻。大慧。然不实一切法速灭如电。是则如幻。大慧。譬如电光刹那顷现。现已即灭。非愚夫现。如是一切性。自妄想自共相观察。无性。非现。色相计着。

    此言非因计着诸相而言一切法如幻。谓一切法速灭如电。故言如幻也。一切诸法。如电光现。不可有无。愚夫不达诸法实相。妄起分别。以为实有自共相现。而不知妄现非性。但由色相计着。当下无生。抗行回互。俱无所用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非幻无有譬。说法性如幻。不实速如电。是故说如幻。

    法无自性。当生不生。不生说无。生而无生。故说如幻。此得法实相者之所显示也。

    ○上三示惑乱无法竟。

    △四直示无生如幻。令离希望。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一切性无生及如幻。将无世尊前后所说自相违耶。说无生性如幻。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如幻。此当生不生之旨也。性无自性。故曰无生。是无而非无也。如虚空华。故曰如幻。是有而非有也。如来秘密。非智所及。前后相违之难。盖欲明此耳。

    佛告大慧。非我说无生性如幻前后相违过。所以者何。谓生无生。觉自心现量。有非有。外性非性。无生现。大慧。非我前后说相违过。然坏外道因生。故我说一切性无生。大慧。外道痴聚。欲令有无有生。非自妄想种种计着缘。大慧。我非有无有生。是故我以无生说而说。

    生无生。此如来决定之旨。为觉自心现量者。说是秘密也。自心所现。故非无性。现唯自心。故非有性。一切外性非性。即无生现前。说有因生。说无因生。皆自妄想计着也。

    大慧。说性者。为摄受生死故。坏无见断见故。为我弟子摄受种种业受生处故。以声性说摄受生死。

    性。法也。佛说有法者。为令弟子知生死摄受之因。所以破无因断见也。涅槃云。众生行业。不常不断。而得果报。虽念念灭。而无所失。虽无作者。而有作业。虽无受者。而有果报。受者虽灭。果不败亡。无有虑知。和合而有。一切众生。虽与十二因缘共行。而不见知。不见知故。无有终始。此佛所以说因缘性也。声。犹名句也。谓有法摄受。亦空有言说。盖复示其行业因迷。觉则当下性离。涅槃为众生而言。非为觉者。此不可与迷情未尽者道也。

    大慧。说幻性自性相。为离性自性相故。堕愚夫恶见相希望。不知自心现量。坏因所作生。缘自性相计着。说幻梦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恶见希望。计着自及他一切法。如实处见。作不正论。大慧。如实处见一切法者。谓超自心现量。

    幻无自性。唯心所现。现如梦幻。不能为一切法而作生因。所以坏愚夫希望计着也。如实处。即指自心所现一切如幻之法。不堕有无能所。所谓诸法实相也。不见一法。方见实相。此觉自心现量境界。唯证相应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无生作非性。有性摄生死。观察如幻等。于相不妄想。

    一切诸法。无有生性。妄有所作。即受生死。生死如幻。而为妄想之所摄持。所谓不自生。非不生。无生缘起。缘起无生。悟此者。可以超然自得也。

    ○上十示诸法常住如幻。以显如来藏自性无生竟。十一示离言得义。止外别愚。选择觉心。建立涅槃。分五。

    △初示离言得义。

    复次大慧。当说名句形身相。(魏译云。说名句字身相)善观名句形身菩萨摩诃萨。随入义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是觉已。觉一切众生。大慧。名身者。谓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谓句有义身。自性决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谓显示名句。是名形身。又形身者。谓长短高下。又句身者。谓径迹。如象马人兽等所行径迹。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谓以名说无色四阴。故说名。自相现。故说形。是名名句形身。说名句形身相分齐。应当修学。

    前谓言说不显示第一义。此言随入义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第一义。第一义圣智乐处。言说所入。故知言说所入。即自性决定究竟之句。入决定究竟。则言说所说。不足显示。然所以达此者。亦由言说。谓之以楔出楔。所当善观也。依事立名者。如依水土人工所作浆具。名之为瓶。自性决定究竟者。如依诸法如幻之句。得一切法决定无有自性。究竟如来藏真如之义也。字画有长短。音韵有高下。因字得名。累字成句。所谓显示名句也。径迹。谓观径迹。知为象马人兽所行。如观句而得义也。无色四阴。谓受想行识也。因受想行识之名。而知四无色阴。观点画长短音韵高下。而字之自相现也。由名句形身。而入第一究竟之义。所谓疾得菩提。自觉觉他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名身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着。如象溺深泥。

    偈责愚外不知离言得义反为觉想境界所转。如象溺泥。深用怜悯也。

    △二示止论。以明义不在言。

    复次大慧。未来世智者。以离一异俱不俱见相我所通义。问无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问。谓色等常无常为异不异。如是涅槃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见所见。尘及微尘。修与修者。如是比展转相。如是等问。而言。佛说无记。止论。非彼痴人之所能知。谓闻慧不具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令彼离恐怖句故。说言无记。不为记说。又止外道见论故。而不为说。

    止论。四论之一。有二义。一止外道无记论。不为记说。为痴无智故。离彼怖畏故。止邪论故。二止根未熟者。令离执着故。默契无言故。时节因缘故。故设未来智者。若以如来离四句通义问于无智。必致非正之答。反以色等诸相能所展转。多所难问。此佛说无记。故止不为论。以彼痴人无知。闻慧不具。苟为记说。必生恐怖。以离四句甚深空义。非识所泊。若堕四句。又成戏论。增益邪见。如来所以为后世勖也。色等。谓于阴界入诸法。所有常异四句也。涅槃诸行。谓能证涅槃之行也。相所相。谓能相所相。依所依。谓能依所依。造所造。谓能造所造。见所见。谓能见所见。尘及微尘。谓泥团微尘也。修与修者。谓人我法我也。此展转相待。虚无实义。不可记录。故曰无记也。

    大慧。外道作如是说。谓命即是身。如是等无记论。大慧。彼诸外道愚痴。于因作。无记论。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离摄所摄。妄想不生。云何止彼。大慧。若摄所摄计著者。不知自心现量。故止彼。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以四种记论为众生说法。大慧。止记论者。我时时说。为根未熟。不为熟者。

    此明止记论之所由说也。命。生死之根。以此为身。成于因作。此外道无记。非如来所说。谓如来所说。离能所取。妄想不生。而不直示唯心者。以有因作计着。不知自心所现。故止之也。然诸佛如来四种记论。引导众生。止记论者。非但为外道。亦为根未熟者。时节未至。不可增其意言。时节将至。且欲悟之言外。所谓但遮其非。不言其是。涅槃云。如彼鸳鸯。巡邻提鸟。共相游止。不相舍离。如来谓异法是苦。异法是乐。异法是常。异法无常。异法是我。异法无我。时节若至。其理自彰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离所作。因缘不生。无作者。故一切法不生。大慧。何故一切性离自性。以自觉观时。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说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来不可持去。以自共相。欲持来无所来。欲持去无所去。是故一切法离持来去。大慧。何故一切诸法不灭。谓性自性相无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灭。大慧。何故一切法无常。谓相起无常性。是故说一切法无常。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谓相起无生性。无常常。故说一切法常。

    此正言止论说也。一切法不生。离能所。无作者故。一切法无自性。自共相不可得故。一切法无去来。自共相来无从去无至故。一切法不灭。无性相故。一切法无常。相起无常性故。一切法常。起即不起。无常性常故。详此六义。唯无所有。除无所有。不容有说。故曰止论。以此制诸外道。即以此别示玄义。如来深密。唯当默契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记论有四种。一向反诘问。分别及止论。以制诸外道。有及非有生。僧佉毗舍师。一切悉无记。彼如是显示。正觉所分别。自性不可得。以离于言说。故说离自性。

    一向。直答也。反诘。质难答。分别。条畅答。止论。即置答也。僧伽。指数论所立二十五冥谛。毗舍。指胜论所立六句。因与无因。无有实义。无可为说。唯说无性耳。

    ○三别四果。以出真觉。分六。

    △初问四果差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诸须陀洹。须陀洹趣差别通相。若菩萨摩诃萨善解须陀洹趣差别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分别知已。如是如是为众生说法。谓二无我相。及二障净。度诸地相。究竟通达。得诸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如众色摩尼。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摄养一切。

    问四果相。欲明四果与觉地通别。为众生分别显示。令舍人法二障。证二无我。超诸地相。通达佛地。究竟庄严。获如意宝。以无所有。转相度脱也。一切法境界。谓无所有境界也。

    ○二列三种须陀洹。分二。

    △初示须陀洹果相。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下者。极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

    须。翻无漏。陀洹。翻修习。谓修习无漏也。又须翻流。陀洹翻逆。谓逆生死流也。又翻入。谓入圣流也。上中下。分利钝二种。钝根人天七返。乃般涅槃。现生。盖指极利也。此三种人。断三种结。唐译无下中上三字。然断结亦分利钝。故云三结差别也。

    △二示须陀洹断结差别。

    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着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着。如热时??。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着。

    身见二种。谓俱生分别。妄想。即分别也。分别属见惑。虽广摄内外诸法。亦依五蕴妄计有无。如幻人从缘。而起男女屈伸诸相。生一切众生分别。而实非有非无。都无实事。唯妄想相。如彼渴鹿。妄见水性。此须陀洹以人无我智。观摄受无性。而得除断也。按须陀洹断二种烦恼。不堕外道作因。犹依人无我智。灭摄受性。故法无我非分也。

    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

    俱生。属思惑。声闻?五蕴空。而得解脱。谓受等四蕴。无色相可得。色蕴依四大及四大造色。互相和合。无有自他。远离有无邪见。贪想不生。总二种断。是名身见断。

    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余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

    得法善见相者。所谓见谛也。离有无因。见于真谛。是为证法善见。身见随断。疑则不生。疑有三种。谓疑法。疑己。疑人也。证法善见。则不疑法。身见已断。则不疑己。不疑法不疑己。则亦不疑人。谓法己二疑。得人而断。故不于余处起大师想也。为净不净者。疑词也。

    大慧。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

    求生乐处而取戒支。是为戒取。须陀洹所有受持。皆为自觉胜。回向无漏法行。故戒取断。

    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堕身见。及诸结不断。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佛告大慧。爱乐女人。缠绵贪着。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

    金刚般若云。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实无所入。乃至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可知作断结想。为堕身见。及诸结不断也。须陀洹唯断欲贪。若涅槃贪。则四果不断。三昧正受。即证法善见所生。谓三昧正受。障彼贪欲。而得现断。以思惑须陀洹未尽也。

    ○上二列三种须陀洹竟。

    △三示斯陀含果相。

    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唐译云。谓不了色相。起色分别。一往来已。善修禅行。尽苦边际。而般涅槃)是故名斯陀含。

    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者。谓此一来。为了色相所生分别。分别不生也。此分别。指思惑。非见惑。善见禅趣。即证法善见所起禅定。大般涅槃云。斯陀含人。系心修道。为断贪欲。瞋痴憍慢。以此系心。一往来已。尽苦边际。而般涅槃。

    △四示阿那含果相。

    大慧。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唐译云。谓于过未现在色相起有无见分别过恶。随眠不起。永舍诸结。更不还来)名阿那含。

    阿那含能见三世色相所起分别过患。尽诸分别。永舍诸结。此分别。亦指思惑也。阿那含般涅槃有七种。一中般涅槃。谓舍欲界未至色界。于中涅槃。除现在般涅槃。则中为利根也。行般涅槃有二种。一精进无自在定。二懈怠有自在定。按此惟见分别过患。不言禅乐。当指利根精进也。

    △五示阿罗汉果相。

    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唐译云。谓诸禅三昧解脱力通。悉已成就。烦恼诸苦。分别永尽)故名阿罗汉。

    阿罗汉。即是无学。由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得到彼岸。永断三世生因。亦断三界阴身。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也。

    △六别阿罗汉不同超觉。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得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余。余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眷属故。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上言阿罗汉。谓指三乘中定性一乘。而非菩萨示现。及佛化化。若菩萨佛化。于妄想众生中。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都无能所。为示自心现量。此得果相。与定性不同。摄诸同事。引进大乘也。故欲超世间四禅。四无量。四无想定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又出世间灭受想定。亦属心量。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下文若觉得解脱。正指此也。一言得自心现量。一言离自心现量。得即觉义。觉即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禅者禅及缘。断知见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

    禅者及禅。即上能入所入。既有能所。即有禅所缘境界也。断。断集。知。知苦。由知苦断集。所见真谛。不离心量。觉。谓觉自心现量。觉则顿离。离心现量。乃真证心现量耳。

    ○上三别四果。以出真觉竟。四选择觉心。分三。

    △初正示观察觉相。

    复次大慧。有二种觉。谓观察觉。及妄想相摄受计着建立觉。大慧。观察觉者。谓若觉性自性相。选择离四句不可得。是名观察觉。大慧。彼四句者。谓离一。异。俱。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