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 精进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守五戒。

    妙喜苦行寻宝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梵施国王地盘上,有一商主名为现喜部,他有一子名为妙喜,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待现喜部去世后,为满足众多乞讨者愿望,妙喜决定前往大海取宝。待他取宝顺利归来后,妙喜即开始对众多商人广行布施,令其皆从贪执财富之种种强盗行径中解脱。他前后六次深入大海,尽量以所获珍宝向乞讨者、与他同行之商人、强盗等人布施财物。尽管广行种种布施,但仍有众多强盗不舍强盗行为,妙喜对此亦无能为力。他想:我现在尚不能根本摧毁这些强盗恶业陋行。

    带着种种苦恼,妙喜进入睡梦。梦中有一身色美丽之天女对他授记道:“大智者,切勿灰心失意,具智又精进不懈之人无事不能成办。有一班达儿洲为天人依止之处,你若前往必会发现一如意宝,此宝能令三界遍满财富。此地原本为超越凡人、具福德者所居之地,除去具福德者、具毅力者之外,普通人不可能到达那里,希望你能抵达班达儿洲。

    要去班达儿洲可依下述方式:此地西面有玛拉雅山,山下有种甘露妙药。依精进力得此妙药后,可解除众生饥渴、劳累之困。从此越过七大洲、七座巨山、七大洋后,会碰到顺行、逆行大海,你可凭船渡过。登船后依风力可直抵岸边,抵岸后又会遇到顺行、逆行山王。山上有风能刺伤眼睛,有一具意妙药可以对治眼疾,使用过后即不会再遭受厉风损害。接下来会碰到普漩大海,海上会刮曼嘎狂风。渡过大海狂风后,有普漩山王,此山实为可怕之山。不过有螺肚妙药,此药被众多毒蛇缠绕,只要将药置于头顶就能遣除一切灾难。

    再往前行又会遇一蓝水大海,海中有一赤目罗刹。有妙药名为玛刚,读诵佛经即可渡过蓝水大海。此时又会出现一蓝水山,山上有五百凶目夜行罗刹。那里有一具意妙药,见闻触摸者均可依此解除蛇毒。欲得此药,必得以守持斋戒、修大慈大悲心遣除毒蛇危害后才能得到。将此药与治眼疾之药等种种药配合后,会见到罗刹马车山,此山极难行走,不过你以自己福德力仍可跃过罗刹马车山。

    接下来会碰到巴山,恐怖艰险。铜林中有一铜眼毒蛇,它所放毒气被风吹散后,凡接触者都会死亡。铜眼毒蛇于六月中所放毒气可达于一由旬之地,六月过后它便饥饿难眠,不再放毒。在一竹林山洞中取到妙药后可念诵佛号,毒蛇及其余危害则无法近身。

    过后又有七大山,山上有铁竹林利刺,只能以铜鞋底方可行走于上。越过铁竹林、七大江河后即到达三峰山。三峰山有金刚刺山,此山亦只能以铜鞋底方能越过。过了铁山、铁水等众多山河后,又出现一烟目山,全山上下遍满毒蛇毒气。山顶有一石墙围绕之水池,池中有一珍宝洞,洞中有不死长生妙药。如此地沙砾附着于自己手脚及腹部,念诵密咒后,所有危害均不可能伤及自身。

    有七大山遍满毒蛇,越过如此七大山及七大江河后有一白色耸入虚空之山峰,山脚下有城名为日何得嘎,如天界一般。曼嘎大悲商主于其中对一切众生均生慈悲,众人将其称为帝释天,他会向你讲述前往班达儿洲方法。”天女即如是于梦中对妙喜作此授记,宣说完毕后即消失不见。

    妙喜醒来后对天女所言生起大信心,他依照天女教言苦行精进十二年后终至日何得嘎城。尽管曼嘎商主已身染沉疴,妙喜无法近前只得住在门口,但因他精于医道,最终还是蒙商主开许进入其家,进来后二人进行长谈。因妙喜对历算非常擅长,他经过观察、推算就已了知商主大限当在六月之后。妙喜心中自然十分伤感、痛苦,但他依然尽心竭力对商主予药治病。结果在他悉心调理下,商主病情很短时间内就日益好转。

    两人关系自此更胜从前,商主疾患最终全部治愈。妙喜则趁机将自己情况全盘告诉商主,曼嘎商主闻言对他一片苦心与精进努力自是赞叹有加,并答应教给妙喜前往班达儿洲之窍诀。他如是说道:“我并未去过班达儿洲,但通过辨认大海方向,我可带你奔赴那里。”

    二人便将船只准备齐全,妙喜跟随曼嘎一起上船前行。他们借助风势、飞帆前进一百由旬之后,发现前方海水五颜六色。妙喜便问曼嘎其中原由,曼嘎解释说:“海中有五座铁山及铜、银等不同山脉,故而才致海水变幻多色。”

    曼嘎随后于航行途中不幸死去,妙喜孤身一人仍以大精进力奋勇前行。抵达岸边后,妙喜将好友尸体掩埋妥当,随即便再踏征程。他驾船越过一大海后到达一宝山,此山长有茂密森林,巨树参天,山峰也耸入云端。妙喜实在无法翻过山头,无奈之中只得于山下落叶丛中以树叶为床,卧眠其上,但他心绪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妙喜想到:我千辛万苦、长时跋涉,但迄今为止连班达儿洲名字都未曾听闻,而好友却先我离去。不过为众生利益,无论成功与否,我即便死去亦不会对所愿所行有后悔之意。

    正当他内心暗自思忖之时,有一名为蓝色供施尊者来到他面前告诉他说:“从此往东越一由旬有三峰山,你可凭地大所成云梯攀援而上。”按尊者吩咐,妙喜终于攀至山顶,结果另一愈发高峻之山又耸立面前。此山纯由水晶构成,山高峰险,飞鸟都难越过山巅,更遑论一般人要爬过去。妙喜无计可施,只得再次席地而坐、冥思苦想。

    此山山洞中有一月光夜叉,此刻则现身妙喜前说:“从此往东越一俱卢舍有檀香树林,林中有一光明山洞,洞中有种妙药,你得到后依其光芒即可翻过此山。登临绝顶后,你所欲求皆得圆满。”妙喜闻言即按其吩咐顺利登上峰顶,结果一金色宫殿又现在其前。奈何金门紧闭,妙喜又被拒之门外,他只得在近旁森林中过夜。

    当月亮升上来时,妙喜已入沉沉梦乡,原先在梦中对他做过授记之天女此时又现身梦中对他再次授记道:“嗟!具大精进者,你为利益其他众生而行大苦行,现今功德即将圆满只需最后一点努力。你无需思虑日后行程,除此金城外,尚有其他三大城市,一座比一座庄严富丽。你可边诵经边敲门,之后便会出现人非人美女,从金城开始数量依次递升:金城出现四位,其余则分别为八位、十六位、三十二位。她们现身你面前时,你诸根必须调柔,要将她们全部当作自己妹妹,绝不可在其前恣意放纵,如此行事定能很快令你所愿如意。此外尚有一匹马王也可供你驾驭,骑上它则可顺利返回赡部洲。”

    妙喜听毕大喜过望,恰在此时天色大亮,妙喜即从梦中清醒过来。他随即就依天女授记一一落实:于第一个城门前连敲三次门后,四个人非人美女果然现身,她们对他恭敬说道:“大士夫,你可拥有此城。”他亦用温柔音声说道:“我只想取如意宝,至于美女等人、财、物我皆不欲得。在我眼中,你们这些美女均为我之母亲、姊妹。我本人早已断除贪心等十不善业,整个身心都已趋向善法。”

    妙喜又向她们宣说佛法,四美女不由心生欢喜。她们将如意宝爽快赠与妙喜,并向他解释说:“将此如意宝放在胜幢上祈祷,它能满足一千由旬内众生所需。”

    妙喜得此如意宝后又继续前行,不久即遇到银城。敲门后果有八位人非人美女前来迎接并行供养,她们赠与妙喜之如意宝能满足二千由旬内众生所需。再往前走,妙喜又来到蓝宝石城,此时有十六位人非人美女出门迎接,她们将一枚能满足四千由旬内众生所需之如意宝供养妙喜。妙喜得宝后再接再厉,终于来到第四座城市前。此城由四种珍宝构成,前来迎接之人非人美女则增至三十二位,她们供养妙喜之如意宝能在八千由旬内满足众生所需。

    妙喜于每一城市中都宣讲佛法,闻法众生各个欢喜难表。所有人非人美女均以喜悦眼神望着他,且同声说道:“这如意宝乃来源自我们兄长,也即人非人美女国王之王宫————月兴国王王宫内。依靠这些如意宝,你们赡部洲即可降下众生所欲资生用具,希望你将之带回好好利益众生。”

    妙喜得到珍宝后,凭其福德之力,云行力骏马王在享用完自然成熟之庄稼后,就将脊背靠向他,他则跃上马背,顺利返回故乡。此时梵施国王已经离世并转生善趣,众人则公推妙喜当上国王,并为他举行加冕大典。

    而新国王则于十五日那天守持斋戒,然后将如意宝置于胜幢之上,结果整个赡部洲全都降下能令众生满愿之各种物品。妙喜国王执政一百年后将王位传与太子,自己则转生梵天天界。

    又释迦牟尼成佛后也曾救护过惧怕强盗之商人,不但为其指点宝藏,更赐给他们大批财富,他前后共六次救护过这些身陷危难境地中之商人。当诸比丘询问其中原因时,世尊说道:“我不仅现在挽救过他们六次,过去亦曾帮助过这些商人。”接着世尊便向众比丘宣说了久远往事。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一精通吠陀之婆罗门,名具慈者。他为息灭众生疾患,便前往雪域、曼达、布喜等地寻觅良药,亦曾在众多森林中采集药物。采药归来后就开始配制药品,治疗众多病患者,遣除他们所得顽疾。他有次在玛拉雅山上发现一名身体憔悴、患病之缘觉,等他供上药物并顶礼后,缘觉便开始从身体病苦入手为他传法:“为息灭以业力、烦恼所引生之痛苦轮回心病,必须精进修法。”缘觉将有关这方面之教言尽力为他宣说,这更加增上了具慈者之精进心。他在缘觉前说道:“在你身体未恢复之前,我会居留此处精进承侍你。”

    说完他马上就开始在玛拉雅山诸位施主前广泛化缘,并以所得饮食供养缘觉,如是精心承侍时从未生起过疲倦之意。缘觉为增上他信心,就于虚空中显示诸如身体发光及自生火焰等各种神变。具慈者则合掌赞叹,并发愿未来定要成佛。听他发下如是大愿,缘觉顿生欢喜,随后就消失不见。具慈者再次对缘觉生起极大恭敬心,他取回药后又继续为众生治疗疾病。

    金铠逐步统领四大洲

    久远之前有一金城地方,当地国王名为金子,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金子国王太子,名为金铠。金铠又有一妹,名为金光,金光后与一大臣之子名为欲精者贪享世间妙欲,以致因不净行而毁坏种姓规矩,国王得知后便欲将公主与大臣之子统统杀死。

    后当二人看见金铠来至面前时,金光一言不发只是伤心饮泣,欲精则可怜巴巴说:“我俩因做坏事故而要遭受惩罚,我死倒不足为惜,但这世上有谁会忍心看着金光被人杀死?更何况她还是你妹妹,所以请你无论如何也要保护好她!”金铠立刻对他俩生起悲心,后当行刑者赶来欲取二人性命时,金铠死死拉住他们所乘马车不放。行刑者无奈说道:“金铠,你是我们好友,但此次乃国王发令,任谁也不敢违抗。我们若不杀掉他俩,自己就难以存身。”

    金铠义正词严说道:“对我而言,只要遇到危难之人向我求助,我都会全力保护,更何况自己亲友遇难。”金铠随后就拿起弓箭威胁驾车之人快快离开,自己则带着妹妹与欲精前往森林。

    国王闻听王子已将二人劫走,立刻怒火中烧,他马上发动军队四下搜寻攻击三人。金铠朋友此刻劝说他道:“这两人所行非法,你还是将他俩送还国王吧。”金铠听罢即刻手执弓箭来到大队人马前,他让军队停止再做此等无意义之事,并说:“凡皈依我者,我宁舍生命也绝不轻易将其抛弃。”这些人平日就知道金铠过人威力与顽强毅力,此时经王子劝说后纷纷议论道:“如我们杀了王子,王子万一真的死去,国王一定会后悔不已。”想到这,众人便相继返回。

    王子等三人继续前行至一空城中,正好看到一美女正采摘鲜花。他们便向她询问:“你为何呆在这里?”美女就向他们诉说了自己悲惨身世:“我曾是一国王公主,怎奈这里有六十夜叉专吃人与畜生,待他们全被吃光后,我一人就可怜兮兮被夜叉当成仆役伺候他们。众夜叉来时,你们务必小心谨慎。”

    王子则将他们三人经历讲给这位美女,女人闻言不禁对王子生起强烈贪执之意,她向王子提出欲为王子之妻,王子也随顺答应。后当夜叉前来时,金铠张弓搭箭,在不离大悲心之心态中与众夜叉激烈交锋。结果因其福德力所感,夜叉没能损伤金铠一根汗毛。而他所射之箭则箭箭穿透夜叉躯体,以致夜叉鲜血横流。

    长时鏖战后,金铠箭镞一直源源不竭、无法穷尽。大多数夜叉慑于他强大威力纷纷投降,剩下小部分夜叉则在王子前恭敬说道:“你若丢下弓箭,我们就为你指点宝藏。”王子放下箭后,他们就将种种珍宝悉数供养。金铠王子名声随后日益响亮,财富也日渐增多,而别处地方之人亦相继迁移到王子所居之地。

    金铠王子声誉日隆,金子国王闻听后也以恭敬心派人前往赞叹道:“你以大威德力降伏夜叉、主持国政,真乃稀有。”王子则回答说:“降伏世间夜叉并非稀有,我更将难以降伏之烦恼夜叉随意掌控。不唯如此,我还想在涅槃之城里登上如来法王位。”传国王口信者听到后也不免击节赞叹一番。

    金铠后又扶植欲精登上王位,自己即遵从父王教言回国并当上新国王,且逐渐成为整个四大部洲国王,以佛法治理国家、利益众生。

    世尊教化法政

    久远之前当善行如来住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法相大商主。后当法相欲以珍宝修建佛塔时,历来对佛法心怀歹意之婆罗门就开始阻挠他完成心中设想。国王则派东投英雄前去谴责婆罗门,待佛塔竣工后,法相作为大施主发愿将来要获圆满佛果。东投也发愿,愿待他成佛时能做他声闻眷属。东投也即后来之法政比丘。

    又久远之前正当慧贤婆罗门时,法政转生为一智慧婆罗门。

    拘留孙佛出世时,法政又转生为帕加地方一檀香施商主之子,名为马施。当檀香施前往海中取宝时,马施受姨母欺骗竟与母亲行不净行,后又与母亲成家。当父亲取宝归来、事情败露后,马施干脆将父亲杀死,然后带着母亲远徙他乡,开始过起夫妻生活。不久马施遇到一位来自家乡之阿罗汉比丘,此比丘问他:“你母亲现在是否安好?”马施闻言立刻惶恐不安,他怀疑比丘已了知自己与母亲所干丑事,于是又毫不犹豫将阿罗汉杀死。没过多久,马施发现母亲又与其他英俊商主之子共行邪淫,他便抽出宝剑再将母亲杀死。

    不长时日内,马施连续三次造下无间罪,当地居民受天尊劝化,最终将马施赶出此地。此时他才略微生起后悔之意,于是就到比丘僧众前请求出家,但僧众未开许他这一请求。结果他又嗔心大起,竟于夜半时分点火烧死了诸比丘。就在这时,一菩萨告诉马施道:“你现在受戒、持戒恐非应理,不如长期念诵‘南无佛’,以此念诵佛号之加持力,将来才会解脱。”

    马施死后长劫沦落地狱,恒时感受燃烧之痛。他后又于大海中转生为一条山王大小、吞食其它鱼类之巨鲸,此巨鲸张开血盆大口之时,众多取宝商人纷纷落入它囊中。正当众人遭遇危险、无计可施之时,一商主名为持耳者告诉众人只有念诵“南无佛”才可度过险难,于是大家便齐力念诵起来。正住于祇园精舍之释迦牟尼佛以天耳马上听闻到众人所诵佛号,佛陀随即施以意加持。结果鲸鱼听到佛号后也紧闭嘴巴,未伤害众人。商人们顺利脱险后都对释迦牟尼佛生出信心,并在其教法下出家,后皆获阿罗汉果位。

    鲸鱼死后,许多龙就将它尸体推至岸边。鲸鱼最终转生为舍卫城之司马得婆罗门,此乃他最后一世流转生死轮回。司马得婆罗门不论如何猛吃都感觉未饱,他最后终于出家求道。世尊将其带至海边看他自己前世遗骸,他这下总算对轮回彻底生厌,后又获阿罗汉果位,名为法政比丘。

    云驰代龙被啄

    久远之前有一金色城市,国王名为云顶,育有一非常俊美之太子。此具殊胜功德之太子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他当时已成为众多持明者主尊,名为云驰。父王后将王位交与太子,自己携王妃前往玛拉雅山居住。而云驰觉得离开上师父王后,要那王位又有何用?拥有众多财富又有多少价值与意义?于是他便将王位舍弃,追随父王也前往森林中生活。

    后来在吉祥山中,某次春光无限、山美水秀之时,云驰到山中赏玩,忽遇一美艳绝伦之女人正在一金殿内供养一尊郭玛天女像,此像纯由珍宝制成。美女边供养边弹拨琵琶乐器,还轻轻哼唱美妙歌曲。云驰被她美色倾倒,也就用稀奇目光一直专注看她。美女此时也发现了云驰,因前世宿缘,再加上云驰相貌殊胜,美女不觉也用稀奇目光紧盯太子不放。两人就这样互相脉脉对视,含情观望很长时间。

    云驰越看越对美女生大欢喜心,他便主动以温柔言辞询问对方种姓、出生地等等情况,那年青女子则略感害羞而不敢正面作答。恰在此时,美女身旁女伴玛达乐嘎解围回答道:“大持明者太子,她哥哥财父早就听闻过你鼎鼎大名,她本人也常常耳闻你美名,并迫切渴望能得你欢心,只不过今日因害羞才不敢开口说话而已。她乃大持明者财部之女,名为玛拉雅见,众多天人非天都喜欢、爱慕她。”

    不曾想就在此时,国王派人传语美女玛拉雅见道:“你兄长正与云顶商议欲将你嫁人,请火速回家。”美女万不得已只得快快而返,但心中却未曾片刻割舍对太子云驰之爱恋。云驰心中亦明了美女对自己之情感,他一边对玛拉雅见贪执不舍,一边无奈归家,脑海中一直呈现美女面容,自是难舍情缘。

    云驰朋友问他何故如此伤心,他难过答言:“我刚刚见到玛拉雅见美女,对她立刻就生出无穷欢心爱意,故而心境才不由自主变成这般境地。”云驰就将前后经过详细向朋友坦言。正在云驰身心备受煎熬之时,非天适时出现并告诉他说:“你根本不用担心,你之焦虑纯属多余。美女你自会得到,因你父亲索要玛拉雅见不为别人,恰恰就是要将她许配与你,明日你即会实现自己愿望。”非天如是安慰云驰后,云驰高兴难抑地于黄昏时分归家稳坐。

    玛拉雅见一直心神不定,尽管天上有皎洁之月,宫殿中不时飘来袭袭水莲花香,但她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眠,心中一直挂念着云驰,以致夜不成寐,这一晚竟似百年那么长久、难熬。第二日晨,当阳光普照大地之时,玛拉雅见也开始准备婚宴事宜,她用种种装饰细致打扮自己。而世人尊重之云驰太子则在数百位持明者眷属簇拥下来到举行婚宴之吉祥地,玛拉雅见也在手持拂尘之众人护送下来到此处。两人按当地风俗行盛大婚礼,并互相牵手举行仪式。亲朋好友在宴会上载歌载舞,尽享欢乐,并行供养、布施等善举,喜庆盛宴即如是连开六天。

    第七日,云驰独自一人进山,不期然却发现龙母与龙子正在那里哭泣。云驰忙问二龙伤心原因,龙母悲戚说道:“这是护贝龙王之子螺顶龙子,我们龙辈历来都要按顺序轮流被大鹏残食,如今恰好轮到螺顶。被大鹏吃掉之龙骨遗骸堆积如山王,每轮到众龙被大鹏啄食时,我们都要为其换上红色衣服,然后再将之送至丧身之地。奈何螺顶被吃后,我们这支龙种姓便要彻底绝迹,所以我才与螺顶龙子放声痛哭。”

    云驰听罢自然生起难忍之强烈悲心,他心下忖度道:如龙子被大鹏吃掉,龙母又该如何生存?我一定要用生命护卫好龙子。想到这里,云驰就对二龙说:“你们母子可安然回去,我来替螺顶赴死,你们将红衣交与我就是。”龙母连忙说:“这太不应理,你乃具功德之人,所具功德早已远胜螺顶龙子。具大功德者乃为一切众生依怙处,唯愿你吉祥圆满、长久住世。我们实在是因前世业力才感得如此苦报,再给你增添麻烦、让你承担我们痛苦于情于理都不适宜。”

    尽管龙母如是劝阻,但云驰已经发心,他愿为众生受苦之强烈发心任谁也无法阻止。龙子也在此时劝说道:“我本该被大鹏啄食,再要无缘无故给你添烦恼就更不应该。你身乃为功德所严饰,以三界所有之饮食保护、供奉你躯体也不足为过。而如杂草一般的我怎值得你如此舍身?若你为杂草般的我之身躯而舍身,则定会令我心更加痛苦。母亲也请返回,我现在欲往海边郭嘎那神像前顶礼,然后便直接奔赴大鹏食龙之地。”说完,螺顶龙子便无有厌倦心地前往大鹏所居之地。

    云驰为保护它也相跟前往,并再三向龙子索要红布,但龙子均未理睬。正在云驰不知如何是好之时,却见王宫内之内臣手捧红布前来给太子顶礼,并请求太子能尽快回去准备参加第七日沐浴仪式。云驰收下红布后说:“你们先行回去,我随后就到。”云驰得到红布后非常高兴,心想这下总算可以如愿以偿。他急忙赶赴大鹏屠龙所用之鲜血淋漓之石头上安坐不动,又将红布盖在自己身体之上静等大鹏到来。大鹏飞来后就径直以金刚利爪伤害他身躯,云驰则凭大悲心身不动摇、心不后悔。大鹏对此感到万分惊奇,此种现象实在稀有难得,它不知道此回受难之龙到底是何方神圣。

    大鹏一边想一边啄下云驰顶上宝珠,云驰顷刻就已是鲜血沾满全身。此时云顶大王与妻子等都向檀香林奔来,他们一方面是因忆念儿子、一方面又因儿子不归而深感怀疑才向这里搜寻而来。一路之上,诸人不停唠叨:“太子怎么一去不返?”正在此时,玛拉雅见与母亲均听到阵阵恐怖音声,抬眼望去,却见大鹏似乎正在啄食某物。一宝珠被啄掉后沾满血肉从天而降,且刚好落在众人面前。二人目睹沾有毛发、血肉之宝珠后,立即明白此乃大悲尊者云驰顶上宝珠,她们一见之后全都昏死过去。

    云顶则安慰妻子、儿媳道:“此乃大鹏撕扯龙子顶上宝珠,此宝珠是否为云驰所有尚不清楚。”

    待王妃、儿媳醒来后便与云顶国王奔到大鹏屠龙之石边,而龙子螺顶也在此时身着红衣、从海边顶礼完郭嘎那神像后赶至此处。它一眼就看见云驰正被大鹏损害,龙子不觉边哭边倒地昏厥。待它醒来后,龙子悲伤感叹道:“你为众生怙主,为何要为我这般业力深重之人遭受如此折磨、损害?”龙子随后又向云顶讲述了整个事件经过,并再次感慨自己业力却要带累云驰承受之内疚。龙子又怒斥大鹏说:“你这大鹏为何也不仔细观察?如此轻率就胡乱啄食一气?他像不像你平日所食之龙?你为何要杀害持明者?像你这样不经观察即行恶业也实属罕见。”

    玛拉雅见听闻、亲见云驰所受如是悲惨遭遇后,不觉再次昏厥过去。当她醒来后看到丈夫变成如此模样,伤心欲绝地抱着云驰身体又是几度昏厥。大鹏听到众人各种悲哀痛苦之倾诉后,自己终于也生起愧疚之意,心中不时感受阵阵痛苦、悲伤情绪。父母眼见爱子似乎活不长久,便愤愤不平对云驰说道:“你以慈悲心为杀害我们之众生做下这等粗糙、不审慎思索之事到底有何意义?你不保护自己、舍弃性命又有何等作用?对你那能遣除众生贫苦之身躯,你为何不知自我保护?”

    云驰以微弱音声恭敬回答说:“我虽未经父母开许,但我为利他众而舍弃不稳固之有漏身躯只为能获稳固果位,我现在以恭敬心对二老作顶礼。”大鹏闻言后悔不迭,它开始谴责自己过失。云驰也趁机要求它自此以后再勿残害诸龙,并要它当众发下誓愿。

    之后,云驰因受伤过重已不能开口讲话,呼吸愈发短促。众人见他已生命垂危,云顶就与螺顶开始做火化准备。玛拉雅见则想到:火化丈夫之时,我自己亦要跃入火海。她边打定主意边对自己供奉之天尊郭玛祈请道:“我经常供奉之天女,如你有能力,请保佑我能真正拥有我丈夫。我们成婚只有七天,难道你忍心看我七天后就成寡妇?看来你平日所允诺均为虚假不实。我生生世世都愿能得到云驰!”玛拉雅见边发愿,边将手中曼达鲜花扔进火中。

    郭玛天女不大功夫即手捧甘露宝瓶亲自现身于玛拉雅见眼前说道;“好姑娘,你丈夫定会复活,你若不信,只管静观事态发展就是。”天女言毕即脸面发光,光芒周遍一切世界,且于光中降下甘露雨水。待云驰彻底恢复后,天女则消失不见。云驰一苏醒即恳求大鹏能将它以前所屠杀之龙全部救活,大鹏听命后即刻就于原先所啄食遗留之龙骨尸骸上降下甘露,结果所有被吞食诸龙全部复活过来,它们顶上宝珠再度熠熠生辉,并最终全部平安、欢快重返龙宫。大鹏亦恭敬供养云驰王子,随后心平气和返回所居之地。

    螺顶龙子则一直注目坐于自己面前之救命恩人,他满怀欢喜、无有厌烦地长时间观望大悲尊者云驰太子,帝释天此刻也将花雨洒在云驰头顶。云驰于父母脚下顶礼后便与众人一起举行盛宴以示庆祝,刹那间就以自己巨大福德力而令自身具足转轮王七宝。诸天天人与各大持明者随即便为他行新国王加冕典礼,云驰登基后自始至终都以佛法治理国政,百姓也安居乐业,恒享平和、安乐生活。

    菩萨即如是以大精进替众生承受痛苦,他心中所思只为利益众生。对世尊此等利益他众之殊胜、稀有精进事迹,我们理应生起恭敬心。

    久远之前,世间明灯如来应世说法,他所唯一宣说者只为大乘佛法。于其刹土中,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勇势菩萨,成为当时众多菩萨主尊。有一魔王名为大力者亦在此时变现为佛陀形象“宣讲”佛法,他所鼓吹者尽为赞叹五种妙欲,于菩萨前供养美色、饮食、资具、鲜花、乐器、歌舞等引人生贪之内容。勇势尊者为护持正法,就以精进力及自身威力显示神变,将一具狗尸拴于魔王脖颈上,自己则以魔之形象前往魔王治下国家,并权巧方便令九十九万天女皆发菩提心,还为她们宣说正法,将她们全部安置于无上菩提不退转果位,自己也于魔王国土中示现享受五种妙欲。

    大力魔王后以脖颈上拴挂狗尸之形象回到魔境,结果却发现天女、天子等人都在享受安乐,大力立即心生妒意、满心不高兴。九十九万天女此时也觉察到魔王不悦表情,她们全都对他生出悲心,且议论道:“魔王一直危害众生,自己也心烦意乱、心态不稳定,更不明真谛。我们应祈祷勇势大尊者护卫此地,此处虽原为魔王治下国土,但愿从现在起再勿令魔王肆意骚扰。”

    勇势菩萨立即以神变于魔王上方幻化出一远胜大力所统辖魔国之新魔域,此魔境庄严善妙,俨然一崭新世界,勇势又于此魔界旁再幻化出一世界,并令魔界众生全部被此世界众生降伏,包括魔王及众魔尽皆毁灭无余。大力魔王眼见如此衰败景象不由伤心想到:看来我在魔国已不可能久呆,于世间生存之日也屈指可数,我肯定会离开魔域。大力想及此等黯淡前景不由心生厌离,同时也深感不悦,他以恐惧心告诉勇势菩萨说:“请你救度我,我忏悔己过。”勇势则对他开示道:“‘好友’你勿造违缘,还应摧毁傲慢心。”

    如是开导一番后,勇势又为大力魔王宣说佛法,魔王生起欢喜心后终于皈依佛门,并从此以佛法主导日常行持。

    莲面调化恶见众生

    无数劫之前,四大部洲处光显劫时,人寿长达六万八千年。寂光香光明吉祥如来于当时五浊兴盛之时为四众眷属宣说三乘佛法,释迦牟尼佛那时即转生为统领四大部洲之转轮王,名为莲面。莲面转轮王率众王妃、仆人、军队等人众前往如来前供养、赞叹并闻受佛法,王妃中一名为天丽者于如来前请求能得女身转男身之法,如来即赐予她宝顶陀罗尼法门。凭此法门所具有之大功德,所有闻法女众立即转为男身,且具备男根。

    莲面转轮王则将王位交与大太子,然后与九百九十九位太子及变成男人之天丽等八万四千男众,再加九万两千众生全部弃绝俗家、前往如来前出家求法,如理如法修持佛法奥义。

    此时有成千上万邪见众生对转轮王等人出家之举大惑不解,他们议论纷纷道:“此沙门(指莲面转轮王)精进于造作魔业,而这狡诈沙门(指如来)在宣说幻化般有魔力之法后,竟让众多男众男根消失,而女众却转为男身。他还将很多人须发剃除,令其皆着袈裟。这狡诈沙门一会儿宣说人、天及三恶趣存在,一会儿又宣说生死皆不存在。这等具有令女变男之魔力的形象沙门,我们连其形象都不欲目睹,更何谈听法?大家实在应远离他。”

    这时又有一学瓦童子添油加醋道:“我妻子、仆女、女儿等女眷全部被这恶性沙门变为男人,他将他们须发剃除,还给他们穿上袈裟,最后又将其带走,我真真切切为之苦恼万分。从此之后,我们应迁移到连沙门名字都不可得闻之山岩地方居住。”其他人也凑趣说:“这沙门以仙人形象率成千上万众生到偏僻寂静之地为他们宣说无有解脱、无有业力异熟果报之断灭法,他真正乃造魔业之人。若谁前往朝拜、听闻其教法,均能引发心生散乱。现如今依靠他之众生,全都剃发出家,他们以乞讨为生,又喜居寂静之地,且心生厌离、远离妙欲。以此种表面形象宣说断灭法之沙门,实为众生公敌。可惜多有众生从未见闻接触过此类恶人,这次我们方才如梦初醒。”经过这些恶见众生如此宣扬后,很多人都开始执持邪见,并屡屡造恶。

    大沙门莲面听闻如此传言后心中焦虑不安,他想:这些众生分明执持恶见,我若不能令其守持正见、得到解脱,则我成为沙门又有何意?待我将来成佛后,此等可怜众生如何能得调伏。思前想后,莲面最终还是以顽强毅力与不竭悲心祈请如来率众前往诽谤佛陀之人所居山岩地方。到达那里之后,莲面制止住众人恶见,令其皆趋入三乘佛法,并对女人宣说宝顶陀罗尼法门使其统统变为男子,这些人随后全部被莲面交与佛陀而出家。

    学瓦童子则愤怒至极地发恶愿道:“我所有眷属都已被这莲面沙门拐带走,此人将来成佛后,我一定要到他刹土上成为魔王,从他入胎及至最后获得佛果之间,我要恒时制造违缘对他加以危害。他成佛后,我亦要损害他教法。”

    学瓦刚刚如是发完愿,莲面沙门马上就已对其心态了知无遗,他立刻想尽办法,以种种方式试图能令学瓦回心转意。学瓦在其精进不怠之毅力与悲心感召下终于对他生出信心,并舍弃了恶见,又向莲面连连忏悔;莲面则令其发下菩提心。童子诸根随后均变得调柔,并对莲面及佛法生信,他最后说道:“大悲尊者,愿你成佛时我亦能得无上菩提授记。”

    此段公案于《宝顶陀罗尼经》中有宣说。当时之天丽即为后来之弥勒菩萨;当时之学瓦童子即为后来之魔王波旬。其后以他愿力感召,于释迦牟尼佛教法下,他也最终获得了未来成佛之授记。

    又释迦牟尼佛曾于赡部洲成为仙人国王,他一直对大乘经典充满信心,始终持之以恒、无有吝啬及嫉妒心地为众生宣说大乘法门,并成为贫穷者及无怙主之人的无偏亲友。

    当时并无如来出世说法,连声闻也无处可觅,国王就在十二年中以财富、仆人等方式供养大婆罗门。仙人国王有一天对这些大婆罗门说道:“你们作为大尊者理应发无上菩提心。”

    婆罗门却回答说:“国王,其实根本就没有菩萨法相,亦无所谓大乘经典。”因国王对大乘法门有极大信心,为制止诸婆罗门诽谤大乘经典之恶行,他便趁势将其全部降伏。结果因其清净心之力,国王从此永免堕落地狱之苦。

    保护大乘经典便具有如是无法衡量之功德。

    又久远之前,于音施如来教法下,有一国王名为吉祥妙音,他经常建筑众多善妙如来佛塔以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一乐施菩萨,后有一日,乐施将右手以布包裹,在酥油汤中浸泡后便点火燃烧以供养佛陀。结果所放光芒竟远超无数盏灯光之亮,光辉普达恒河沙数世界。整个大地皆开始震动,无数如来刹土亦降下花雨。而以手为灯、厉行供养之菩萨却毫无惧色,他镇定自若、颜面未改,还以悦耳妙音宣讲平等等持法门。

    诸天人看到后都赶来供养他,吉祥妙音国王亲眼目睹后也率八十王妃从万丈宫殿上齐往下跳。不过因他目的乃在于拜见菩萨,故而国王身体未受丝毫损害。国王眼见乐施菩萨右手燃烧,心痛至极不由得放声大哭,他哽咽着以偈颂方式询问菩萨。乐施则回答他说:“何人若无手,此人非残疾,何人戒不净,此人真残疾。丑恶之此身,应作大功德,世间应供处,我今供如来。”言毕,菩萨以宣说谛实语之力再次令大地震动,而他右手也恢复如初。

    乐施比丘能令任何目睹他身相之女人全部转为男身,并获不退转授记;他亦令天人等无量众生趋入菩萨道。

    常不轻比丘得名由来

    无量劫之前,畏宣妙音王如来于巨源世界出世传法,他为众生宣说声闻及大乘法要,住世长达四个恒河沙数劫。当时佛法于赡部洲成千上万微尘数劫中存在,形象佛法亦住世无数微尘数劫。佛法形象期隐没后,此世界又出世二亿皆名为畏宣妙音王之如来。第一位如来教法接近形象期末尾时,众多增上慢比丘纷然应世。当时有一比丘名为常不轻菩萨,此菩萨之得名自有一番来历。

    常不轻比丘每每看到四众眷属中任何一位时,总要现身其前、不厌其烦地说道:“我绝不会轻视你。大尊者,你不会受到我任何欺凌。为何如此?因你们皆行菩萨行,将来必获圆满佛果。”他不唯对四众眷属如是宣说,但凡碰到任何一位众生都会将上述话语重复一遍。除去反复诉说“我绝不会欺辱你……”外,常不轻既不诵经,亦不为众生讲法,只是翻来覆去讲述这几句话。大多数人都不耐其烦,他们纷纷对他生起嗔恨之意与邪见,并痛骂、殴打他。这些人理直气壮怒斥道:“我们从未问起过他,他为何自顾自喋喋不休地整日聒噪‘我绝不会轻视你……’,他这种作为即是对我们最大轻视。更何况我们从未希求听他开示,他竟恬不知耻还要为我等授记得无上佛果!”

    众人即如是经常骂他、揍他,但菩萨多年来从未生过嗔恨心及损害众人之意。每当他又老生重弹时,有人便用棍棒、粪便痛击他,他躲到远处后依然平和说道:“我绝不会轻视你……”多年来他即将这些话在增上慢诸眷属前广泛宣说,人们便因此而称他为“常不轻比丘”。

    常不轻菩萨临死之前已听闻过妙法白莲法门,此法门有成千上万偈颂,曾被畏宣妙音王如来宣说。当如来宣讲妙法白莲法门之音声从虚空中自然传出时,常不轻无漏听闻。在精进闻法、守持后,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立即得以清净,寿命也因此而延长,他就在随后之千百万年中为众生宣说此法门。增上慢比丘等四众眷属看到常不轻菩萨渐渐具有神变力、誓言力、辩才力、智慧力等功德后,都开始对他生出敬意,相继来到他足下听闻,有无数众生都因之而在他面前发起无上菩提心。

    常不轻圆寂后,多生累劫转生为两亿畏宣妙音王如来前闻法之人,每一世他都能令如来欢喜,且在两亿如来前依次听受妙法白莲法门。随后以其前世善根力成熟,他又连续转生为两亿鼓声王如来前闻法之人,又一一令诸如来均生欢喜心,并于两亿如来前次第听闻妙法白莲法门。他不仅如是听闻,更世世严持妙法白莲,还为四众眷属广为宣说。之后,两亿云声王如来出世,常不轻又转生无数次,且皆令众如来欢喜,并再度将妙法白莲法门次第闻受、为众人宣说。于每一佛陀前闻法后,常不轻均会六根清净。

    常不轻菩萨即如是于无量无边如来前承侍、供养,并听闻受持妙法白莲法门,以此善根终于成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假如他当初不守持妙法白莲法门,他绝不会在如此迅速之时间内证悟成佛;正因他恒时守护此法门,成佛时间才大大缩短。而那些以恶心故意伤害、欺侮常不轻菩萨之众生,在二亿大劫中都未曾听闻三宝名称,一万劫中于无间地狱感受痛苦。待其业障完全消除后,这些人终获解脱,又是常不轻菩萨令其皆发无上菩提心。在此等善根日后成熟之眷属中,有护贤等五百位菩萨,尚有五百比丘尼、五百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他们皆于无上菩提中获不退转果位。

    故而守持此法门有极大利益,即使佛陀涅槃也应守持不废,并常常读诵。依此妙法白莲法门定能获得圆满菩提果位。

    诸多精进行迹

    久远之前,精勤燃如来于妙见世界正处花源劫时出世说法,当时之世界无有女人名,众生皆从莲花中化生,如来恒时宣说精进法门。那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坚铠菩萨,他有一日于如来前询问何为精进法门,如来便向他宣说了精进、努力、妙观察、勤修等四种有关精进之法门。坚铠随后就开始精进修持,并在一千万年后终获相应安忍境界。

    坚铠后于不离精进之心态中安然离世,并再次转生于如来面前。他又开始听闻精进法门并努力修持,随后再次离世,然后又再度转生。他即如是于八万四千如来前闻法,并令诸佛皆心生欢喜。妙见世界花源劫中,坚铠世世都在如来前精进修法,不断希求善法。因他所具有之大精进力已远超成千上万菩萨众,故而坚铠在他们之前早一步成佛,此道理在《慧海请问经》中有详载。

    在燃灯佛之前,有如来名天王如来者出世说法,当时世间人、天众生全由莲花化生,根本无有女人名及淫乱字眼存世,连声闻乘都未曾得闻,全部教法皆为大乘法门,针对大乘根基之利根者。众生若有所需,无论饮食、衣物皆随念而至,善妙境况同于兜率天。众生临死之时,皆腾空至七多罗树高之处,并宣说无生法门,然后便随心所欲前往如来住世之刹土中。于其刹土中,如来及眷属皆不着袈裟,只穿清净天衣,又无遮止戒律,众生全部具足无生法忍,对如来所宣法门样样精通。众人同时得到安忍、陀罗尼等功德,且如来为一法王,再无其他任何国王,如来并且对七万两千菩萨做过授记。

    释迦牟尼佛当时也为天王如来眷属,名为无垢清净光菩萨。眼见其他菩萨纷纷得如来授记,他不禁内心多少有些波澜。他想到:得授记之菩萨无人能在正念及智慧、精进等功德上超过我,但为何偏偏就我不得如来授记?

    如来早已洞悉他想法,便温和地对他说道:“善男子,将来燃灯佛会为你授记。”无垢清净光听罢当然高兴万分,他腾身虚空说:“尽管燃灯佛一恒河沙数劫后方能出世,但我必获如来果位,此乃如来以真实不虚之语亲口所宣。”

    无垢清净光菩萨随后又令光明如来等诸佛皆生欢喜,并于众多如来前听闻戒律、神通、妙慧、智慧等四幻化法门,且身体力行,后终于燃灯佛前得授记。

    无量劫之前,药王如来于庄严刹土加行劫时出世说法,并住世二十中劫。当时有一转轮王名为宝伞,宝伞拥有一千太子,他即于五中劫中率太子、眷属等人以各种物品供养承侍如来;一千太子随后又于五劫中承侍如来。释迦牟尼佛彼时即转生为一千太子中一月伞王子,他有次前往寂静地,欲以更为殊胜之方法供养如来,但他一时又不知何种供养法方为殊胜。此时承佛神力加持,天人便来到王子前说道:“所有供养中最殊胜者乃为法供养。”王子急忙问:“如何才是法供养?”天人回答说:“你可向药王如来讨教。”

    王子又问药王如来,如来告诉他说:“善男子,有两种供养堪称为法供养:一者读诵、受持、忆念、精通与世间论典不同难以证悟之无缘空性佛典;二者趋入菩萨三藏、陀罗尼、六波多蜜多、宣说不退转轮及诸佛赞叹之经典。”

    月伞王子为获相应无生法忍,便将所有衣物、饰品悉数供养如来,并请求说:“我欲守持正法,请如来加持。”王子随后就出家求道,并精进修法,不久即获神通、陀罗尼、辩才无碍诸功德。待如来圆寂后,他开始转大*轮,于十劫中宣说佛法,度化无量无边众生。

    又久远之前有一具意如来,于其教法下释迦牟尼佛成为一称光比丘,一直修持大乘法门。他经常想:从今乃至菩提果之间,我身所有之皮、经络、骨头、腹部乃至血肉全部干瘪都不足为惜,我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精进!

    想毕,称光比丘即用布包裹住身躯,又沾满酥油,然后在如来前点燃自己以供养世尊。大火燃起之时,他又以偈颂赞叹如来道:“如来自然智慧无边际,远离过患骄慢一切罪,慈光观照趋入劣道众,祈请宣说遍智殊胜道。”

    久远之前有一百光如来出世说法,他以放光神变幻化出众多如来为众生宣说佛法,令无量无边众生皆获无生法忍。当时有一比丘名为明目一直承侍如来左右,他也即是后来之释迦牟尼佛。明目比丘非常了知幻化如来所调伏众生之心,每当如来宣法时,他也传法教导众人。明目还于如来前为众生做大量琐事,并以其承侍如来、服侍众生之功德而使无数众生均发无上菩提心,并进而获不退转果位。

    无量劫之前,盛誉如来出世说法,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一妙行菩萨,所发誓愿极其坚固。他之大愿为:愿我成佛时,我所教化刹土中所有众生均为圆满无上菩提之法器。若他们不能堪为法器,我则不欲获圆满菩提果位;任何转生于我教化刹土中之众生,愿他们皆能速得神通、顺利涅槃;愿所有转生我刹土中之众生,都能弃恶从善,并在无上菩提道中永不退转;愿我刹土中无有三恶趣、非天及痛苦名称;凡转生我刹土中者,除以愿力住世之菩萨外,无有最后有者。

    释迦牟尼佛即如是发愿住持清净刹土,故而我们应明白:释迦牟尼成佛后不仅住持我们所居之五浊刹土,也住持其他清净刹土。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净慧国王,他当时就已供养承侍过无数如来。国王一日心生一念:以有相承侍怎能令佛陀真正欢喜,将世间财富供养如来亦难令世尊究竟快乐,看来我应以希求如来智慧让佛陀心生真正欢乐。想及此,他便发愿为利益一切众生定要成佛,且要显示最广大、迅疾之神通以令众生皆能尽快成佛。他还发愿道:“于我成佛后所居刹土中,愿能有众多如来住世度众。”

    正因释迦牟尼佛当初如是发愿,故而贤劫中才会出现九百九十尊(似应为九百九十九尊)佛陀。他在无边无际佛陀前均以身、口、意供养承侍,且不断发心,以猛厉信心修持佛法。凭上述诸种善根,释迦牟尼佛刹土广大无边。

    久远之前无量光如来出世时,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威猛菩萨,成为当时七十万菩萨主尊。威猛以种种善巧方便而精通众生行事时间、对众生说法时间及亲近众生之时机,并具备为别众宣说佛法方方面面之菩萨所具无量功德。他经常专注于无量光如来,目不暂舍。当其从一佛刹到另一佛刹追随佛陀时,无论他到哪一刹土,凡他到达该刹土时,此刹众生便知道如来出世情况。魔众对他深感恐怖,而天人则心生欢喜。这些刹土全部遍满金色光芒,众生因不知光从何出而咸感稀有。

    此时从空中传出音声道:“此刹遍布如来光芒,何人欲见如来,只需边合掌边言‘我等欲见如来’,即可如愿见到。”无量光如来幻化出成千上万佛陀,每一众生面前均有一幻化如来,众生不见任何人唯除眼前幻化如来。如来光辉整日照耀,于如来无有涯际之刹土中,无量菩萨皆获不退转果位。

    无量光如来使威猛菩萨生起精进心与力量后说道:“善男子,你可追随我之光辉,我放光照于何处,此处即我刹土之边际。”世尊边说边发出金色光束,威猛即以神变追随佛陀光芒,如是经过无量劫亦无法及于终止处。当菩萨稍稍生起懒惰之意与疲累之态时,如来身相现于空中并说:“善男子,你不应懈怠,亦不需执著疲劳感觉,请继续追随我身光芒。”

    如来言毕即以神变加持威猛菩萨,遣除他身体疲累与心里懈怠,增上他精进力。又经过无数劫长时寻觅,威猛最终看见一如意宝树,此树光亮很远之地都能望见。他便将袈裟披于肩上,右膝着地,祈祷无量光如来道:“智慧无垢离染污,如来光芒照世界,汝之光辉极无边,我无法追随到底。”

    此时虚空中现出七宝宫殿,宫殿中如来显示身相且说道:“何人住于我脚下,或住边远偏僻地,众人音声我皆闻,修行状况我亦知。十力功德佛具足,众前显现实不虚,诸法实相如来知,工巧明等亦遍解。如来刹土诸众生,闻听此语皆生信,安住无上菩提果,于佛法中不退转。此法不同于声闻,不共佛法汝当知,任何菩萨心清净,摧灭魔过得菩提。”

    以佛神威加持,如来妙音传遍整个世界。

    又久远之前有一超离诸众如来于善目世界出世说法,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无边持力菩萨,成为七十万菩萨主尊。他精通六度万行及一切方便法,所具威力、功德超过所有菩萨,又能调化声闻根基众生,还恒时供养、承侍如来。他能住于现法乐住等持,在八十万世界与如来刹土之间,以种种化身利益众生、成熟他们善根。

    如来有次询问他说:“善男子,能令无量无边世界中诸如三恶趣、非天、无暇之处尽皆消失,所有如来刹土一刹那间都得以显现之利益众生法门能否现前?”

    无边持力菩萨回答道:“世尊,此等方法于一刹那间当可以显现。”如来又问他:“善男子,此等法门到底能否显现?众生寿命如今已长达无数劫,众多菩萨均开始放逸、懈怠。如此一来,一刹那间又怎能令这些设想全部成熟?”看到菩萨略显困惑,如来便谆谆开示道:“善男子,我实告汝:如来刹土本无量无边,而佛陀则对其再三观照,以此之故,如来不可调化之刹土实不存在,于一刹土中都有众多如来方便应世、调化开导。是故善男子,你应深信如来教言,此刹土理应得到清净与度化。善男子,你已于无量如来前积集善根,无等大慈早已具备,你之智慧亦超越常人,如此看来,你是否有信心于一生当中度化一切众生?”

    无边持力菩萨慷慨答言:“若如来开许,我定会对众生生起最大悲心。为众生利益,我愿无量劫中以欢喜心趋入火海。”

    超离诸众如来显示涅槃后,菩萨将如来法体做成遗塔并行广大供养。他时常忆念如来教言,并以慈悲心摄受众生。又幻化出无量无边化身,令如来刹土如盛开鲜花一般遍满不退转菩萨,然后才离开人世。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木头王子,身相丑陋不堪,但人却勇敢、坚强,远远超过其他怨敌。木头王子将六国全部划在自己统领之下,帝释天随后也赠其如意宝。以此如意宝威力,木头王子身体竟变得与天人一般庄严,财富也广大圆满,他便依此而行布施,具体详情请参阅《贤愚经》。

    释迦牟尼佛又曾示现为持力魔鬼,于五百如来教法下广行魔业。后当魔信如来出世并正要显现得菩提果位时,持力魔鬼便欲制造违缘。而如来早已了知魔鬼前世善根,于是便来到持力前显示神变,魔鬼顿时就回忆起以前在如来前因造魔业而堕入地狱中备受煎熬之痛苦情景。持力立刻生起厌离心,并皈依如来,又忏悔以前所造罪业。他对如来所传甚深法要深信不疑,并最终发下无上圆满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还曾示现为匝哦之女商主,某次当匝哦之女去海中取宝时,他先因对母孝顺而感受快乐果报;后当不敬母亲之业力成熟时,匝哦之女头上就长出铁转轮。他此时则对众生生出悲心,并因此而发愿道:“所有众生因对母不孝而造恶业之果报,我愿全部承受,愿铁轮只在我头顶旋转。”

    以此慈悲愿力感召,匝哦之女当下远离痛苦,并于死后转生兜率天。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阿渥仙人,他到一寂静地于六万年中依一只脚而精进苦行。帝释天了知后便于虚空中对其顶礼,又令欲界、色界天人对他行广大供养。阿渥仙人能回忆起天上最初出现之星宿,又精通世间最开始时边际在何处等学问,他还据此创制天上星宿运行规律,并安立诸如瞬间、刹那、白昼、夜晚、月、年等时间概念。诸天人皆对他生起欢喜心,并赞叹道:“如此众生实乃整个世间独一无二。”

    久远之前,狮力如来出世说法,当时释迦牟尼佛转生为一金刚幢菩萨。他在听闻甚深佛法及陀罗尼并受持后,就前往各个城市患有种种疾患众生前,以自己听闻及受持之力令此等众生皆获解脱。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菩萨,当星胜如来入火遍处定时,菩萨单脚独立,于七日中绕转如来,他以偈颂赞叹佛陀之众多公案在佛经中有广说。

    有关契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菩萨时,从无造作任何必堕地狱之恶业。但为利益众生故,他曾以发愿力转生地狱。

    当人寿一百岁时,转生为菩萨之释迦牟尼佛看到恒河沙数地狱众生深受痛苦煎逼,菩萨便以发愿力取地狱众生形象,于无量时日中,在罪业深重众生前广宣十二部经,摧毁他们各自恶业。除恶见众生外,菩萨度化无数地狱之众。

    贤劫之中,为无量众生利益,佛陀显示为旁生之躯,诸如食肉旁生、人熊、鸽子、猴子、龙、蛇、大鹏、鱼、乌龟、狐狸、兔子、牛、马等利益同类众生;他还以饿鬼身形救度无量无边饿鬼众;在屠户家中,他又以杀猪、杀鸡、撒网捕鱼等屠夫形象教化众生;于劣种之家,则以强盗形象利众……菩萨从未造作此等恶业,只为调伏众生,他才以其发愿力示现为如是躯体来教导群生。

    释迦牟尼佛亦曾转生在边地,以贪、嗔、痴等三毒行持非法,又不信三宝、因果,不孝父母,不敬长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他即以如此形象开导众生。

    释迦牟尼佛还曾以女人身相及身体面目丑陋不堪者、具猛厉贪嗔痴三毒者、嫉妒心强者、吝啬者、幻化师、魔术师、太监、石女、裸体外道、毁诽因果者等种种面目教化相应根基众生。

    为使众生解脱轮回苦海,世尊身披大誓愿铠甲,趋入持恶见、邪见之众中,以与他们相当之形象利益此等顽劣之众,相关详情可参见《涅槃经》等经典。

    又《岗波请问经》中云:“我于过去行菩萨行时,为众生利益而舍弃自己身躯,以众生为主人、自己做仆役,曾广行无量杂役:时时为别人端屎倒尿、洒扫除秽、割麦刈草、收获庄稼、辛勤挤奶、背柴砍樵、生火烧炭、挑水下厨……

    如是劳作之时,从未生起过‘我不欲做此等杂事’之念;为众人制作香、花、饮食时,亦未生起过‘我不欲做此等杂事’之念。欲为、愿行之事,我自会心甘情愿去做;不欲为、不情愿之事,我亦自觉行之,定不会袖手放弃。无论国王种姓或平民、婆罗门唤我做事,我绝不前思后想我能否为之;如有人相招,我定会跟他前往,所有如理如法祈请,我尽皆满足。迄今为止,我所承办之事样样圆满,自始至终未曾想起有何不圆满之事。”

    《持世请问经》又云:“善男子,我过去恒以大精进力及善巧方便力利益众生,为获无上圆满菩提果而积聚资粮。善男子,我能忆念过去世时为利益众生,我曾日日将自己躯体幻化为一千之众在众生前广行布施。善男子,我于百千万世中观见众生受饥饿之困,我便时时自煮身肉以为布施。如是做时,我未生起过刹那烦恼、后悔心,心中所充盈者唯有对此等众生之周遍大悲心。”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身披不可思议精进铠甲,趋入无量六波罗蜜多,广做世人难以想象之精进事业以利众生。

    以上圆满宣说了释迦牟尼佛广行精进之种种公案。

    筹码:佛教僧侣举行大规模法会时,用以计算人数的由柽柳制成的木筹码。

    俱卢舍:印度长度单位名。古印度以人寿百岁时代所用弓之长度为一弓,一俱卢舍约五百弓,相当于二百五十市尺。

    现法乐住等持:身心留住今生今世安乐之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