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 寻法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为半偈舍身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舍弃众多难以割舍之人、财、物,只为以此而寻觅佛法。

    久远之前当如来未出世时,释迦牟尼佛那时曾示现为一外道婆罗门。当时他精通一切学问,行为亦调柔寂静,不但烦恼微少,心与行为都清净无染。

    他为寻觅大乘经典已四下打探过很多时日,但却连大乘名称都未曾发现、听闻。其后他在一泉水清冽、瓜果丰饶之森林中入等持,修禅定,不过虽苦行多年,因无如来出世故而始终无从听闻大乘教义,他只能独自苦苦寻觅、默默等待。

    帝释天与天子有次于天界集中,有天子即以偈颂方式宣说了人间某位仙人苦行修道之境况。有天子断言说此人可能是外道,只欲获帝释天等天界果位。不过有位天子仙人却批驳道:“此人苦行根本不为获得天界果位,他只欲利益众生,故而才会不顾惜自己身体与一切财富而精进苦行,他唯一目的即为誓得无上圆满佛果。”帝释天此时则以见多识广、老谋深算之语气说道:“按你所说,此人即为佛陀如意树一般,这样一来,他岂不成为所有众生真正皈依处?他定会以荫凉遣除众生炽热烦恼,我等热恼也应被其息灭。但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因虽有无量众生发过菩提心,不过他们发心就如水中月一样,水波稍一动荡,月影也晃荡不平,只要一遇违缘,这些众生所发菩提心便会立刻随之退转。正与我们绘画相似,作画不易,毁坏却易如反掌;真正发心难于上青天,而退转却似顺风行船、一拍即成。好像一人手执兵器,一遇敌军即速后撤;这些所谓发心之众如遇轮回恐怖又怎能不败下阵来?所以很多人虽说以清净行为厉行苦行,但为获无上菩提之发心是否真正稳固,我们还是应到其面前仔细观察一番,看他能否肩负起发无上圆满菩提心之重担。正如车有双轮就能飞驰、飞禽有双翼便容易飞翔一样,一个苦行者虽具清净戒律,有无智慧还得另当别论,我们必须详加观察。若他真有智慧,则必定能肩负起无上菩提之重担。又好比水中鱼儿虽产下众多鱼卵,怎奈真正长成大鱼者却寥寥无几;芒果枝头花朵累累,但结出果实者却少之又少。发菩提心之众人数虽多,又有几人能获真正菩提果?我们还是一同前往,应似冶炼黄金一般再三对其观察、评判。”

    帝释天言毕即变现为一令人恐怖之罗刹,飞临雪山仙人苦行地附近,并高声宣说以前于如来前所听闻偈颂之一半:“诸行无常,有生有灭。”旋即便来至仙人前以恐怖眼神打量四方。

    苦行仙人听到这半偈后,就如在恐怖深渊中找到朋友一样,又好似长期疾病忽以良药而得以治愈、落水者发现船只、干旱地找到净水、遭怨敌羁捕今得逃脱、长时身陷囹圄终获释放、久旱逢甘霖、客人远行后终又返回一般,内心欢喜无法言喻。他急忙起身、将头发向后拢齐,又抬头四下扫视声音出处,但除眼前罗刹外一无所获。他不禁满怀疑惑问道:“是谁打开解脱之门?是谁传出如来妙音雷声?是谁将我从轮回睡梦中唤醒?饱受轮回饥荒痛苦之人,是谁赐予其无上菩提妙味?无量众生沉迷轮回大海中时,是谁开来解脱宝舟?无量众生深受烦恼疾病困扰时,是谁赠以解脱妙药?听闻半偈后,我心就似半月出来后莲花全部盛开一般,智慧心花亦倏而打开。”

    苦行者此刻想到:除罗刹外不见任何人,莫非刚才半偈为罗刹宣说?不过他转念又想:罗刹长相如此丑陋,他既听闻偈颂,为何还不能远离丑相?火中岂能生莲?太阳光辉中岂会出现凉水,这种人又怎会说出如此美妙之偈颂?但苦行者随即又自我谴责道:“我自己实乃孤陋寡闻,此罗刹也许以前见过佛陀或听闻过佛陀教言,我又怎可妄加揣测?自己还是赶快向他求教后半偈为妙。”想到这里,他急忙对罗刹说:“善哉,大士夫!你从何处得闻过去如来所说法语?此偈乃宣说三世诸佛圣道,超离世间、具有十力之佛语,持世间邪见之外道何能听闻?”

    罗刹故弄玄虚说道:“你休要打听这些!我已多日滴米未进,饥渴难耐之时,我自会胡言乱语一气,就如刚才所说,我并非是以正念宣说偈颂。我飞到虚空中时,无论在北俱卢洲还是天界,全都找不到任何饮食,故而我才颠三倒四、瞎说一气。”

    婆罗门苦行仙人求法心切,他真诚对罗刹说:“大士夫,若你能圆满宣说偈颂,我愿一辈子做你弟子,请你无论如何都要将偈颂词意完整传授与我。”

    罗刹仍狠心说道:“你太固执亦太自私,只知为自己考虑,从不考虑我已饥肠辘辘。现如今我腹响如鼓,无有丝毫力气再费唇舌。”

    婆罗门苦行者急切问道:“你以何为食?”罗刹伪装说道:“勿向我提及此事,否则许多人都会恐惧万分。”婆罗门不觉有些疑惑:“空无一人之处哪有外人?在我们之间,我又不惧怕你,你为何还要吞吞吐吐?”罗刹这才假意说道:“我以新鲜人肉为食,还要配以人之热血。不过因我福德浅薄,尽管四处寻找,但始终无法满愿。人世间多有众生,但人们大多都有大福报,各个受到天尊护佑,故而我实在无力将其杀害。”

    婆罗门为听法故就对罗刹坚决说道:“你所念偈颂有大意义,若能将后半偈传与我,我愿将自身供奉你。我身曾为野狼、老虎等猛兽吞食过,但丝毫功德都未曾获得。而今为得圆满菩提,我献出身躯才能使这无实质肉身获取实义。”罗刹继续试探他:“你为八个字就愿将自己宝贵身躯舍弃,有谁会相信这欺诳之语?”婆罗门再次向他表白心迹:“正如有人愿用自己破碗换取珍宝器一样,我这有漏不实之身即将转成金刚身,我何乐而不为?我真心实意愿奉献我肉体,帝释天、梵天、四大天王、菩萨,乃至十方诸佛均可为我作证,我为八个字之偈颂心甘情愿舍身闻法。”罗刹感慨答言:“你既真正欲听闻正法,我就将后半偈传授与你。”

    听到罗刹愿意宣说半偈,婆罗门就以大欢喜心把衣服脱下当成坐垫,合掌祈请罗刹能于其上为自己传讲半偈。罗刹随即吟诵道:“生后灭尽,寂灭即乐。”然后又重提话头:“如今你已完整听受全偈,若为真正利益众生而行持,就应将自身马上布施。”

    婆罗门听闻后对此偈重视非常,他觉此偈太有价值与利益,他随即将偈文于岩石、墙壁、树木及街道上广泛书写,然后便准备兑现诺言、舍生取义。为不损害、毁灭肉身,他将身躯以衣物层层包裹后,举身攀上树梢准备下堕。树神急忙劝阻说:“善哉,殊胜大士!你现在到底如何考虑?”

    婆罗门心无挂碍回答说:“我从罗刹那里闻得一首佛偈,为报恩故而欲舍身。”树神听罢不觉有些疑惑:“听闻这首偈颂又能带来何种利益?”婆罗门为他解释说:“此法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宣说之空性法门,我是为闻空性之法方才舍身,绝非贪图名利,亦不为获转轮王、梵天等人天安乐而舍身,为一切众生利益我才甘愿布施身体。见闻我舍身之事迹后,愿吝啬者能广行布施;布施后心生傲慢之众生,愿能如我这般心无任何执著而布施。”婆罗门一边发愿,一边就似吐唾液、抛石块一样从树上轻松跃下。

    此时虚空中传出美妙音声,并一直上达非想非非想天,罗刹则现出帝释天身形,并于空中接住婆罗门身体,又与诸天子、梵天王等天界众生到婆罗门前顶礼,赞叹道:“善哉,善哉,大菩萨!你为无边众生利益,以大智慧明灯摧毁众生无明黑暗。我们虽为维护如来教法,但依然给你平添太多麻烦、惹你心乱,现在特诚心向你忏悔,愿你将来成佛时能度化我等。”帝释天等天人说完即隐身消失。

    婆罗门以舍身为得半偈之因缘,迅速圆满十二劫资粮,先于弥勒菩萨而成佛。

    又释迦牟尼佛以前曾转生为一婆罗门子,名为喜法,素喜清净戒律,又具足善法,故而名声远播。当时有一婆罗门对他心生妒意,便以恶心对婆罗门子说道:“你若能跳入火坑,我则为你宣讲佛法。”婆罗门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为求法,他甘愿舍身入坑。

    此时有众多施主及婆罗门均劝他切勿轻率行事,但喜法为满婆罗门上师所愿,根本不听众人劝阻。他将火坑备好后就请婆罗门传法,婆罗门宣说一偈道:“恒喜行布施,恒受清净戒,精勤修善法,以智得胜法。”喜法听到后高兴非常,他马上集中起众人,并为他们宣说此偈,然后慨然说道:“为获无上菩提,愿我所作所为均有大意义,不会成为无意义之举。”说完即纵身跃入坑中。结果坑中烈火自然熄灭并变为一莲花池,而喜法则端坐莲花池上,并为众人宣讲梵行四德等法门。

    那位恶性婆罗门此刻则遍身突燃大火,并立堕可怕大地狱中。喜法急忙安慰他说:“上师请勿恐惧,我定能使你获得解脱。以我为众生行菩提道之真实力,愿此婆罗门自身烈焰即刻熄灭,并能从地狱中得到解脱。”

    当时之婆罗门即为后来之吉祥藏施主。

    为得妙法能舍一切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梵施国王,总喜将自己财富全部布施。有次他与美丽王妃及大太子一同前往岗萨地方后,发现一身相丑陋之食肉鬼正于面前虚空中跏趺而坐。食肉鬼见到梵施国王后便说道:“我过去曾于佛前闻受过佛法,你若愿意听闻,我可向你传授。”

    梵施国王闻言喜不自胜,他急忙说:“大食肉鬼,你快快宣说,我极欲听闻。你需要何等赏赐,我均可满足。”食肉鬼于是列出条件:“我要你最珍爱之自身、妻子、儿子,将这三者全部给我后,我才可为你传法。”梵施国王不禁问道:“你要我们三人有何用途?”食肉鬼毫无愧色答道:“我要吃!将其食毕我才可说法。”

    国王看看右边儿子、左边妻子,正欲下定决心之时,食肉鬼催促说:“快快给我,交与我后你即可听闻从轮回中获得救度之胜法。”食肉鬼此时已从国王表情中了知他欲舍弃身躯及妻儿之决心,于是他宣说道:“自他欲得乐,勿造诸恶业,凡愚乐不善,今生来世苦。”

    国王听罢深感稀有,他想:为得此偈,即便将恒河沙数妻儿舍弃也难抵其值。想及此,他便从坐垫上起身,右手抓住儿子准备将其奉献。结果这食肉鬼现出原形,却原来为帝释天。帝释天对国王说:“你确实能厉行布施,善哉,善哉!我乃帝释天,你有何欲求请尽管明说。”

    国王马上对他说:“请赐予我灭尽生老病死等痛苦之悉地。”“此愿恐我无法满足,”帝释天为难回答:“唯有佛陀才有灭除一切痛苦之法门。除此之外,你还需何等赏赐,我定竭力供奉。”国王失望说道:“你既无法满足我真正需求,赐给我其他物品又有何益?你自己尚如象入泥淖般无力解脱。”

    又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妙色国王,统领整个世界,具大威势。他曾这样想过:我虽以种种珍宝、受用利益众生,但却未曾以佛法予众生真实利益,我现应寻觅佛法以度化众生。国王便下令:“整个赡部洲是否有能为我宣说佛法之人?若有之,我愿赐予他一切所需。”尽管如是下令,但却无人能为他宣讲佛法,国王内心十分痛苦。

    毗沙门天王为观察他发心,就变现为一令人深觉恐怖之夜叉。他来到王宫门口问道:“欲听法者可向我讨教。”闻听此话,国王非常高兴,他急忙到夜叉前顶礼,又让他坐上高高法座,然后通知大臣、眷属等人全部集中,齐来听夜叉传法。夜叉则提要求说:“闻法怎能如此轻易,你欲听法尚需满足我所提条件:你若能将王妃及太子送与我为食,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无有丝毫犹豫便将最宠爱之王妃及太子送与夜叉,夜叉当众将二人吞食。大臣们各个流泪劝阻国王,但他寻法之心又坚定又急切,任何人都无法劝阻。夜叉吃完人后就开始传法:“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五蕴无相空,亦无我我所。”国王听罢深感满意,他对自己刚才布施之举未生任何后悔心。他又将所听佛偈记录抄下,于整个赡部洲众生前广为宣说,并令其皆学此法。

    毗沙门天王此时则现出天身,他一边赞叹国王,一边又将王妃太子重新交与他,原来刚才残食仅为幻变而已。

    身做千灯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赡部洲国王,名为甘谢讷巴乐,当时他统领诸多小国,又具有强烈悲心。一日他想到:既然我已成众生君主,他们亦对我信赖、喜爱,那我更应以佛法饶益他们。心意已定,他便对众大臣说:“谁愿为我宣说佛法,我可将全部财产悉数赐予他。”

    有一婆罗门名为力得吉者闻言便对国王说:“我掌握有佛法。”国王立刻对他恭敬承侍,并表示愿意听他传法。力得吉对国王说:“如你真想得法,那就必须以自身躯体做成一千盏灯以为供养,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听到这一要求后满口答应下来,他还派人在赡部洲广为宣传道:“国王为听闻佛法,七日后将以自己身肉做成千灯供养。”大众听到如此消息后,尽皆哀伤痛苦,他们纷纷来到他面前顶礼哀恳道:“我等愚痴可怜之众,犹如盲人依赖有目者或儿子依赖母亲般仰仗你为生,若你身成千灯,则必死无疑。为一婆罗门你实在不应将世间众生全部舍弃。”

    王妃、继承王位之五百太子、一万大臣此时均祈祷他万勿如此行事,而甘谢讷巴乐国王却意志坚定,谁都无法阻挡。他安慰众人说:“待我获得无上佛果时,我必能度化你们。”

    言罢,国王即剜肉钻眼做成灯盏,又做一千灯芯插入其中,然后对婆罗门说:“你先说法,我听完即刻便点燃自身。若现在就点,我根本无从听闻法要。”

    婆罗门便宣说偈子道:“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国王对他所说非常满意,更加坚定自己布施、供养之心,他以无有后悔之心态发愿道:“我希求佛法只为得到佛果,愿我得佛果时,必能以智慧明灯遣除众生无明黑暗。”

    待国王发愿完毕,整个世间开始震动,天人、菩萨相继前往虚空看望国王,并撒下阵阵花雨。帝释天以种种妙音赞叹他并询问道:“大国王,你承受如此巨大痛苦有无生后悔心?”国王掷地有声地回答说:“无丝毫后悔心。”帝释天试探他道:“看你现在身躯抖动、表情不悦,还说自己不后悔,有谁会相信?”

    国王即以谛实语发愿说:“从开始至现在,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体即刻恢复如初。”

    他话音刚落,身上伤痕便消失不见。

    寻法志坚不惧万难

    释迦牟尼佛为国王香朗嘎乐时,常欲听闻佛法。有次国王传令广宣道:“有谁能为我宣讲佛法,我甘愿将一切财物布施与他。”当时有一婆罗门名为累德切,他对国王说他掌握有佛法,但必待国王将自身钉入一千铁钉后才可宣说。国王不仅答应下来,还号召民众皆来观看。众人纷纷对其进行劝阻,但国王求法心切,根本就不听从。

    香朗嘎乐国王要求累德切婆罗门首先为自己传法,然后再钉入钉子,婆罗门答应后便宣讲道:“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诸法空无我,亦无我所有。”国王听后心满意足,随即便践行诺言,钉入一千铁钉。当此之时,众多小国之人与国王眷属皆哀哭倒地,天人也撒下花雨、失声痛哭。帝释天则来至国王前问道:“你苦行是为得帝释天还是转轮王果位?”

    国王忍痛答言:“三界安乐我皆不欲取,所有功德只回向无上佛果。”帝释天面带怀疑之色:“我观你身体颤抖,面呈无法忍耐之色,你自己却说并不后悔所作所为,这话有谁能相信?”国王便发愿道:“若我确无后悔心,则愿我身不留下任何伤痕。”国王说完,身体即恢复如初,诸天人也心生欢喜。

    久远之前,此世界有一梵天国王,他有一太子名为达玛嘎木,也即后来之释迦牟尼佛。太子整日四处寻法,但就是难闻正法法音,他为此很是苦恼、痛苦。帝释天为观察太子发心真伪,便以婆罗门形象来到王宫说他有佛法可以传授。太子立即请他传法,并答应说为听法甘愿舍弃一切。

    帝释天则故意刁难说:“你需准备一十尺深坑,内里遍满大火烈焰,若你能跳入,我则可为你传法。”太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下来,并开始挖坑准备。梵天国王与王妃、众大臣、各大官员内心均痛彻心肺,他们纷纷要求王子万勿如此行事,并命令帝释天所化之婆罗门不得轻率妄动,若非要跳入火坑,他们皆愿以己身代太子跳入。

    而婆罗门却软中带硬说道:“我根本不欲勉强太子,他如何行事全在他本人自己掌控。但要求佛法就必须按我要求去做,否则我绝不说法。”太子此刻已开始广诏天下,言七日后自己要为法殉身火坑,所有愿意观瞻之人均可前往亲睹。邻近小国民众听闻后全都赶来劝阻太子,祈请他切勿自丧身命。太子全部予以拒绝,并坚决说道:“在长期漂转轮回之过程中,虽我拥有无数身躯,但转生人、天众生中时,因贪欲无餍而深感痛苦;转生三恶趣时,更是感受难忍、难言之剧痛。如此折腾全为无意义损耗自身,皆非以佛法积聚微少善根。现如今我这肮脏、丑陋身躯要为行佛法而供养,为获无上菩提而发愿,你等千万勿造违缘。我乃为得佛果而舍身,等我成佛后,我即可对你等行法布施矣。”

    因太子誓愿坚固,众眷属都已了知无遗,故而大家也就沉默不语。

    太子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