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周 易》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节 《周易》本是占筮书

    古代人对于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极其缺乏认识,因之产生不少迷信活动。卜和筮便是一种迷信。尤其是上层人物,什么举动都得先请教神灵,问问吉凶。卜用乌龟腹甲或者牛胛骨,自清代末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首都旧址)发现大量卜辞以来,为研究中国殷商史提供了第一手实物资料。最近在陕西扶风县、岐山县一带,即西周建国前的周原地区,又发现了周代卜甲、卜骨,虽然数量不大,却很有价值。用实物证明了西周在建国前,即武王灭纣以前,早就用龟甲牛骨占卜了。以后又用蓍草卜卦,叫占筮。《周易》这部书,就是提供占筮者用的。《周易》就是今天的《易经》,又简称《易》。

    蓍草就是民间通称的蚰蜒草或者锯齿草,用它的茎作占筮工具。大概用蓍草茎五十根,又抽去一根,得四十九根,分别数它们的数目,把它们分为几份,这叫做“揲”,然后成卦。要揲好几次,由原先的卦再变成什么卦,然后参考占筮书,来预测吉凶。

    传说占筮书有好多种,从《左传》和《国语》这种春秋史书来考察,一般用的是《周易》。也有一些不见今本《周易》的语句,或许有的是《周易》以外的占筮书。至于《周礼·春官·大(太)卜》所说的《连山》、《归藏》二种占筮书,谁也没有见到过,现存《连山》《归藏》是假货,就不必说它了。

    第二节 《周易》内容

    《周易》最基本的东西是“阴”“阳”两个符号,“——”是“阳”,“--”是“阴”。由这两个符号,连叠三层,组成八卦:乾、坤、坎、震、巽、离、艮、兑。这八个卦,互相重叠,又组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爻,从下往上数,第一爻叫“初”爻,第二、三、四、五爻仍用“二”“三”“四”“五”为名,最上一爻叫“上”爻。那一焰若是阳爻“——”,便叫“九”;阴爻“--”,便叫“六”。初爻叫“初九”或“初六”,最上一爻叫“上九”或“上六”,其余的便是“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爻的(本三百八十四爻,再加上《乾·用九》、《坤·用六》二条爻辞)爻辞,是《周易》“经”的部分。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

    《周易》有“经”,自然有“传”。《易传》有七个部分,十篇,所以叫做“十翼”,意思说这十篇文字是“经”的羽翼。《十翼》七种十篇是:

    一、《彖传》,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和《卦辞》的,分上下两篇。彖即断也,断定一爻之义。

    二、《象传》,解释六十四卦的卦名、卦义和《爻辞》的,也分上下两篇。

    三、《文言》,只解释《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

    以上三种,本来是和“经”分离各自单独为篇的,后人因为它和“经”文关系较为密切,便附在各有关“经”文之下。“经”分为上、下,因此《彖传》、《象传》也分为上、下。《文言》,只各附于《乾》《坤》两卦《象传》之后,这两卦都在上篇,不能再分为上下了。

    四、《系辞》,它是《易经》的通论,内容比较庞杂,篇幅也较长,所以也分为上、下两篇。

    五、《说卦》,主要记述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这八卦也叫“八经卦”,因为是由它组成六十四卦的。六十四卦,经过“经卦”的重叠,又叫“别卦”)所象的事物。《说卦》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是原始卦象。《说卦》又加引申,一个卦可以代表多种事物。

    六、《序卦》,解说六十四卦的顺序。

    七、《杂卦》,解说六十四卦的卦义,却不依照六十四卦的顺序,错杂解释,所以叫“杂卦”。

    以上四种,各自独立为篇,列于“经”文之后。本来“经”自“经”,“传”自“传”,今本《周易》把《彖传》、《象传》、《文言》各附于相关“经”文之后,而把《系辞》以下四篇列在“经”后,有人说,由西汉《易》学者费直干的,初见于唐颜师古《汉书·艺文志·注》;又有人说,开始于东汉末的郑玄,见于《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因为《三国志》是晋人陈寿所著,在唐以前,应该相信它。

    第三节 《周易》“经”的写作年代

    依上节所叙,《周易》先得画卦,然后重卦,才能有卦辞和爻辞。谁画的卦?谁重的卦?传统说法是伏羲氏、神农氏,这当然不可信。伏羲、神农这类人,只是战国以后传说中的人物。但画卦、重卦必然在作卦辞、爻辞之先,现在没有确凿得据以推论是谁所为,只好存而不论。

    从《卦辞》、《爻辞》看,《卦辞》《爻辞》作于西周初年。因为它所载的内容有殷商祖先的故事,也有周代初年的史事,却没有夹杂后代的任何色彩。

    一、《丰·初九爻辞》说:“虽旬无咎。”意思是“纵是十天,不会有祸害”。这个“旬”字,是从殷商承袭下来的,甲骨卜辞有大量“卜旬”记载,到西周中叶以后便不大有人知道了。

    二、《大状·六五爻辞》“丧羊于易”。《旅·上九爻辞》“丧牛于易”。“易”是地名,在易地丧失了牛羊,这是殷商祖先王亥的故事,从前人都不清楚,自卜辞大量被发现,经王国维仔细研究,才从若干古书结合卜辞钩稽出来。《爻辞》用着这个故事,可见它写作时代的早。

    三、《既济·九三爻辞》:“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未济·九四爻辞》:“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这二处都讲到高宗伐鬼方,是殷商的历史。

    四、《泰·六五爻辞》和《归妹·六五爻辞》都说“帝乙归妹”。帝乙是商纣的父亲,“归妹”意思是“嫁女”,帝乙把少女嫁给文王,可以和《诗·大雅·大明》互相印证和补充。

    五、《晋·卦辞》:“康侯用锡马蕃庶。”这是说武王之弟康叔被封于卫,饲养周王朝所赏赐的马,日益繁衍。

    六、《升·六五爻辞》:“王用亨于(享)岐山。”《随·上六爻辞》》:“王用于西山”。这两个“王”字,都是指周文王。周文王在生前已称为文王,王国维有考证,更得到周原卜辞的实证。

    七、《既济·九五爻辞》:“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东邻”指殷商,“西邻”周王国自指。杀牛祭鬼神,可说恭敬了。禴祭仅用饭菜,不杀牲。殷纣虽杀牛以祭,不如周文王的薄祭,鬼神反而使他受福。

    另外还有不少故事,因为情况后来失传,现今很难搞明白,暂且不谈。从上面所述,最早有殷商祖先丧牛羊以易的故事,其次有高宗伐鬼方以及帝乙嫁女的史事,又有卜旬的风气,最晚的故事是卫康叔饲养马群,那是周朝已灭纣统一天下了。《卦辞》《爻辞》没有后来盛传尧、舜禅让的事,没有讲商汤、周武王“革命”的话,没有讲封(皇帝登泰山祭祀)禅(祭祀泰山南的梁父山),没有讲观象制器(见《易·系辞》),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盛行的传说,而在《卦辞》《爻辞》中不见半点影子,足以说明《卦辞》《爻辞》写作较早。《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矣?当文王与纣之时耶?”怀疑《卦辞》《爻辞》作于周文王之世,但从“康侯用锡马蕃庶”这一条看,自在文王以后,许多研究《周易》的人大多认为《卦辞》《爻辞》是西周初的作品。

    第四节 《十翼》各篇的写作年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引《系辞》,称为《易大传》,所以后人称《十翼》为《周易大传》,相传为孔丘所作,那是毫无道理的。从宋代欧阳修作《易童子问》,便提出许多论点,说明是孔子以后的作品。以后研究的人越来越多,论证《十翼》不是一人所作,而且不是一时所作。各篇写作年代不同,略略论断于下。

    一、《彖传》,这篇写得最早,它只解释卦和《卦辞》,自应较其他为早。因为它已经解释了《卦辞》,所以《象传》便不再解释《卦辞》,而只解释爻和《爻辞》。它有不少用韵处,但《卦辞》《爻辞》与《诗经》用韵不同,而接近于《楚辞》以及《老子》、《庄子》的用韵。以时代论,近于战国;以地域论,近于南方。

    二、《象传》,它的解释有和《彖传》很不一致的地方,足见它的作者不是《彖传》的作者,而且很不及《彖传》的作者。《艮·象》:“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思不出其位”是孔子学生曾参的话,见于《论语·宪问》,《象传》这句话是直接袭用《论语》,可见《象传》之作在《论语》流行以后。但又在《礼记·深衣》以前,因《深衣》曾说:“故《易》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六二之动”二句,正是《坤·六二爻辞》下的《象传》。由此可以推断《象传》很大可能是战国中到晚期作品。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