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孝 经》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节 《孝经》内容

    《孝经》虽然以“经”名书,实在不能和其他“经书”相比。它纯讲“孝道”,因此被历代皇帝所重视,用来劝老百姓“孝”,由“孝”以劝“忠”,由是得厕入《十三经》之林。

    今本《孝经》仅一千七百九十九字,分为十八章。这十八章是:

    《开宗明义章第一》,讲“孝,德之本也”,又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天子章第二》,讲“天子之孝”。

    《诸侯章第三》,讲“诸侯之孝”。

    《卿大夫章第四》,讲“卿大夫之孝”。

    《士章第五》,讲“士之孝”。

    《庶人章第六》,讲“庶人之孝”。

    《三才章第七》,讲“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利也”。天、地、人是“三才”。

    《孝治章第八》,讲“明王以孝治天下”。

    《圣治章第九》,讲“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

    《纪孝行章第十》,讲“孝子事亲”。

    《五刑章第十一》,讲“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广要道章第十二》,讲“礼”“乐”是广“孝”的“要道”。

    《广至德章第十三》,讲教“孝”“悌”和好好做臣属。

    《广扬名章第十四》,讲“孝”可移于“忠君“顺长“治官”。

    《谏诤章第十五》,讲要有“争臣”“争友”“争子”,使君上、父亲和朋友“不陷于不义”。

    《感应章第十六》,讲“孝”“无所不通”。

    《事君章第十七》,讲如何事君。

    《丧亲章第十八》,讲孝子丧亲之道。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评论《孝经》:

    《孝经》独篇首六七章为本经,其后皆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不成文理处,传者又颇失其次第。(见《朱子语类》)

    第二节 《孝经》的著者时代

    《孝经》作者有几种说法:

    第一说是孔子。班固:《汉书·艺文志》(实本于刘歆《七略》)说:

    《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

    其后郑玄的《六艺论》也这么说,《孝经纬钩命诀》甚至引孔子的话说:“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援神契》更说得神奇:“孔子制作《孝经》,使七十二子向北辰磬折。”《孝经》不是孔子所作,不待智者而后明,因为一翻《孝经》本书便会明白。孔子若作《孝经》,哪能称他的学生曾参为“曾子”,这是其一。《孝经》抄了孔子以后的一些书,如《左传》《孟子》《荀子》,孔子怎能预见到他死后一两个世纪中某些人物会说某些话?此其二。《论语》是比较可信的孔丘言行录,《孝经》的论孝,便和《论语》的论孝大不相同,甚至有矛盾处,此其三。所以越到后代,这种主张的人便逐渐少了。

    第二说是曾子所作,初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这一说法,在司马迁时,未受重视;到两晋以后,附和者渐多。但取《礼记》和《大戴礼记》曾子论孝诸事和《孝经》比较,相抵触者不少。如《孝经》主张“父有争子”,甚至说:“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指不义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而《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上篇》说:“父母之行,中道(合理)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一个说不争就是不孝,一个说争辩是祸乱发动之源,究竟哪一说是曾子本意?何况《孝经》所用《孟子》、《荀子》诸语,曾于是不可能看到的。所以这一说也不足信。

    第三说是曾子门人所作。这是宋朝人如胡寅(朱彝尊《经义考》引)、朱熹(《孝经刊误》)开其端,并无实证,只是想象之词。另外还有说是子思所作,只见于宋王应麟《困学记闻》引冯椅说,尤不足论。

    我们考察《孝经》的作者,一则当就与《孝经》有关的文献进行研究,一则尤其应该从《孝经》本身进行研究。

    《吕氏春秋·察微篇》有下列一段话:

    《孝经》曰:“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常守富也。富贵不离其

    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

    这一段和《孝经·诸侯章》文字全同。《吕氏春秋》明白地是引《孝经》,可见《孝经》出于吕不韦以前。

    又《吕氏春秋·孝行览》:

    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