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题解】

    古人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金、水、火、土五种元气变化生成的;和气所成即为圣人,浊气所成即为怪物;元气的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属性,元气的流动变化必然带来事物属性的改变。本卷所收录的都是因元气的变化感应而发生的种种奇异故事,其中既有各种精怪如贲羊、犀犬、傒囊、庆忌,也有能夜间飞头的落头民、可化为虎的人、专抢美女的猳国马化、人鸟之间变化的越祝之祖,还有能致人毙命的刀劳鬼、鬼弹及各种蛊毒。面对种种奇异的事物,古人处之泰然:“此物之自然,无谓鬼神而怪之。”“天地鬼神,与我并生者也。”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论五气变化

    天有五气,万物化成。木清则仁,火清则礼,金清则义,水清则智,土清则思,五气尽纯,圣德备也。木浊则弱,火浊则淫,金浊则暴,水浊则贪,土浊则顽,五气尽浊,民之下也。中土多圣人,和气所交也。绝域多怪物,异气所产也。苟禀此气,必有此形;苟有此形,必生此性。故食谷者智慧而文,食草者多力而愚,食桑者有丝而蛾,食肉者勇而悍(1),食土者无心而不息,食气者神明而长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大腰无雄,细腰无雌(2)。无雄外接,无雌外育。三化之虫(3),先孕后交;兼爱之兽(4),自为牝牡(5)。寄生因夫高木(6),女萝托乎茯苓(7)。木株于土,萍植于水。鸟排虚而飞,兽蹠实而走(8),虫土闭而蛰,鱼渊潜而处。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本乎时者亲旁,各从其类也。千岁之雉,入海为蜃(9);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10),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千岁之蛇,断而复续;百年之鼠,而能相卜。数之至也。春分之日,鹰变为鸠;秋分之日,鸠变为鹰。时之化也。故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蛬也(11),稻之为也(12),麦之为蝴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无知化为有知而气易也。隺之为獐也(13),蛇之为鳖也,蛬之为虾也,不失其血气,而形性变也。若此之类,不可胜论。应变而动,是为顺常;苟错其方,则为妖眚(14)。故下体生于上,上体生于下,气之反者也。人生兽,兽生人,气之乱者也。男化为女,女化为男,气之贸者也(15)。鲁牛哀得疾,七日化而为虎,形体变易,爪牙施张。其兄启户而入,搏而食之。方其为人,不知其将为虎也;方有为虎,不知其常为人也。故晋太康中(16),陈留阮士瑀伤于虺(17),不忍其痛,数嗅其疮,已而双虺成于鼻中。元康中(18),历阳纪元载客食道龟(19),已而成瘕(20),医以药攻之,下龟子数升,大如小钱,头足咸备,文甲皆具,惟中药已死。夫妻非化育之气,鼻非胎孕之所,享道非下物之具(21)。从此观之,万物之生死也,与其变化也,非通神之思,虽求诸己,恶识所自来?然朽草之为萤,由乎腐也;麦之为蝴蝶,由乎湿也。尔则万物之变,皆有由也。农夫止麦之化者,沤之以灰(22);圣人理万物之化者,济之以道。其与不然乎?

    【注释】

    (1)(xiàn):气势强盛。

    (2)“大腰”二句:大腰,指龟鳖一类的动物。细腰,指蜂类动物。

    (3)三化:变化三次。这里指蚕。

    (4)兼爱之兽:《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叫“类”的兽,一身而具备雌雄二性,吃了它就不会妒忌,故称兼爱之兽。有人说即香狸。

    (5)牝(pìn)牡:鸟兽的雌性和雄性。

    (6)寄生:指芝菌一类依附于树木而生长的植物。

    (7)女萝:植物名,即松萝。多附生在松树上,成丝状下垂。茯苓: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用以入药,有利尿、镇静等作用。

    (8)蹠(zhí):脚掌。

    (9)蜃(shèn):大蛤。

    (10)鼋(yuán):大鳖。俗称癞头鼋。

    (11)蛬(qióng):蟋蟀。

    (12)(jiā):米中的小黑虫。

    (13)隺(hè):同“鹤”。

    (14)妖眚(shěng):灾异。

    (15)贸:交互,错杂。

    (16)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年。

    (17)虺(huǐ):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通常指土虺蛇,色如泥土。借指土灰色。

    (18)元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291——299年。

    (19)历阳:秦时置县,晋时改县为郡。治所在今安徽和县。客食道龟:客食一般指寄食,即依附别人生活。这里似应指作客时吃了有神性的龟。

    (20)瘕(jiǎ):腹中结块的病。也特指由寄生虫引起的腹中结块的病。

    (21)享道:消化道。

    (22)沤:壅埋堆积。

    【译文】

    天有木、火、金、水、土五行元气,万物由此生成。木气清纯就生成仁爱,火气清纯就生成礼仪,金气清纯就生成正义,水气清纯就生成智慧,土气清纯就生成聪明,五种元气都清纯,圣人的品德就具备了。木气混浊就生成虚弱,火气混浊就生成淫乱,金气混浊就生成暴虐,水气混浊就生成贪婪,土气混浊就生成愚顽,五种元气都混浊,就成为平民中的下等人。中原地区多出圣人,这是因为中和之气相交融。边远地区多有怪物,是由怪异之气所产生。如果禀受某种元气,必定会具有某种形状;如果有某种形状,必定产生某种性质。所以吃粮食的聪明而且有才华,吃草的力大而且愚蠢,吃桑叶的吐丝而变成蛾,吃肉的勇猛而强悍,吃土的没有心智而不休息,吃元气的神明而且长寿,不吃东西的不死而成神。龟鳖类动物没有雄性,蜂类动物没有雌性;没有雄性的与其他动物交配,没有雌性的由其他动物孕育。蚕类虫子,先产卵后交配;香狸类动物,自身具备雌雄二性;寄生依附于高木,女萝托身于茯苓;树木长在土里,浮萍生在水中;鸟翅凌空能飞翔,兽脚厚实能奔跑;虫子隐蔽在土里冬眠,鱼潜藏在深渊中居住。来源于天的亲附天,来源于地的亲附地,来源于时令的亲附傍依之物。这是各自以类相从。千年的雉,进入海中变化成蜃;百年的雀,进入海中变化成蛤;千年的龟鼋,能和人说话;千年的狐狸,能变成美女;千年的蛇,身子断了能再接上;百年的老鼠,能够占卜吉凶。这是气数到了。春分的时候,鹰变成鸠;秋分的时候,鸠变成鹰。这是时令的变化。所以腐烂的草变成萤火虫,朽坏的芦苇变成蟋蟀,稻子变成,麦子变成蝴蝶;生出羽翼,长出眼睛,有了心智,这是无知之物变成有知之物而元气变化了。鹤变成獐,蛇变成鳖,蛬变成虾,没有失去它的血气而形体性质变化了。像这一类的事物,多得说不完。根据变化来行动,这是顺应常规;如果违背了它的规律,就会出现灾异。因此下身长在上面,上身长在下面,是元气逆反的表现。人生出兽,兽生出人,这是元气混乱的表现。男人变成女人,女人变成男人,这是元气杂错的表现。鲁国人牛哀生病,七天后变成老虎,形体发生变化,长出了虎爪虎牙。他的哥哥开门进去,被他抓住吃掉了。当他还是人时,不知道他将会变成老虎;当他变成老虎的时候,不知道他曾经是人。因此晋武帝太康年间,陈留人阮士瑀被土虺咬伤,忍受不了伤口的疼痛,经常用鼻子闻疮口,后来鼻子里长出了两条土虺。晋惠帝元康年间,历阳人纪元载做客吃了得道的乌龟,后来得了瘕病,医生用药来治病,排泄出几升小乌龟,像小铜钱那么大,头、脚都齐备,龟壳上都有了花纹,只是中了药性都死了。夫妻不是化育的元气,鼻子不是怀胎受孕的地方,肠道不是生产动物的工具。由此来看,万物的生死和变化,如果不是通于神灵的非凡思虑,即使从它自身去追究,怎么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呢?然而朽草变成萤火虫,是由于草腐烂;麦子变成蝴蝶,是由于潮湿。那么万物的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农夫制止麦子的变化,用灰去沤;圣人治理万物的变化,用道来调剂。难道不是这样吗?

    土中贲羊

    季桓子穿井(1),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问之仲尼,曰:“吾穿井而获狗,何耶?”仲尼曰:“以丘所闻,羊也。丘闻之:木石之怪夔、蝄(2),水中之怪龙、罔象(3),土中之怪曰贲羊(4)。”《夏鼎志》曰(5):“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得食。”王子曰:“木精为游光,金精为清明也。”

    【注释】

    (1)季桓子:即春秋末年鲁国大夫季孙斯,执掌鲁国政权。

    (2)夔:山林中的精怪。又传说是一种像龙的一足怪物。蝄(wǎng liǎng):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

    (3)罔象:古代传说中的水怪。

    (4)贲(fén)羊:又作“羊”、“坟羊”、“羊”。传说中的土中怪兽。

    (5)《夏鼎志》:应是解释夏鼎所铸怪物图的书籍。

    【译文】

    季桓子挖井,得到一件像瓦盆一样的东西,里面有一只羊。他派人去问孔子,说:“我打井得到了一只狗,为什么呢?”孔子说:“根据我听说过的事情,是一只羊。我听说过:木石的精怪是夔、蝄;水中的精怪是龙、罔象;土中的精怪叫做贲羊。”《夏鼎志》说:“罔象如三岁的孩子,红眼睛,黑脸色,大耳朵,长胳膊,红爪子。用绳子捆住,就可以拿来吃。”王子说:“木精叫游光,金精叫清明。”

    地中犀犬

    晋惠帝元康中(1),吴郡娄县怀瑶家忽闻地中有犬声隐隐(2)。视声发处,上有小窍,大如螾穴(3)。瑶以杖刺之,入数尺,觉有物。乃掘视之,得犬子,雌雄各一,目犹未开,形大于常犬。哺之,而食。左右咸往观焉。长老或云:“此名犀犬,得之者,令家富昌。宜当养之。”以目未开,还置窍中,覆以磨砻(4)。宿昔发视,左右无孔,遂失所在。瑶家积年无他祸福。

    至太兴中(5),吴郡太守张懋,闻斋内床下犬声,求而不得。既而地坼(6),有二犬子。取而养之,皆死。其后懋为吴兴兵沈充所杀。《尸子》曰(7):“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无伤。”《夏鼎志》曰:“掘地而得狗,名曰贾;掘地而得豚(8),名曰邪;掘地而得人,名曰聚。”聚,无伤也。此物之自然,无谓鬼神而怪之。然则贾与地狼名异,其实一物也。《淮南万毕》曰(9):“千岁羊肝,化为地宰;蟾蜍得苽(10),卒时为鹑。”此皆因气化以相感而成也。

    【注释】

    (1)元康: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291——299年。

    (2)吴郡:古郡名,郡治在今江苏苏州。娄县:古县名,西汉时改秦疁县为娄县,故治在今江苏昆山。

    (3)螾(yǐn):蚯蚓。后多作“蚓”。

    (4)磨砻(lóng):磨石。

    (5)太兴:晋元帝司马睿的年号,318——321年。

    (6)坼(chè):裂开。

    (7)《尸子》:书名。战国时楚人尸佼所著。

    (8)豚(tún):小猪。亦泛指猪。

    (9)《淮南万毕》:书名,即《淮南万毕术》。该书由西汉淮南王刘安招集的淮南学派所作。“万毕”,即万法毕于此之意。

    (10)苽(gū):同“菰”。一种菌类植物。

    【译文】

    晋惠帝元康年间,吴郡娄县怀瑶家忽然听见地下有隐隐约约的狗叫声。查看声音发出的地方,地上有一个小孔,就像蚯蚓的洞穴那么大。怀瑶用木棍插进小孔,插入好几尺,感觉有东西。于是挖开来看,得到了小狗,雌雄各一只,眼睛还没有睁开,体型比平常家犬要大。喂它东西,它就吃了。左右邻居都来观看。年纪大的人说:“这狗叫犀犬,得到它的,会让家里富裕昌盛,最好把它养起来。”因为小狗眼睛还没睁开,怀瑶把它们送回到洞里,在洞口盖上磨石。过了不久打开看,到处都没有洞穴,于是就找不到去哪了。怀瑶家多年也没有什么灾祸。

    到东晋元帝太兴年间,吴郡太守张懋听见屋子床下有狗叫声。到处寻找没有找到。后来地面裂开,有两只小狗,他取出小狗喂养,都死掉了。后来张懋就被吴兴叛军沈充所杀。《尸子》说:“地下有狗,名叫地狼;地下有人,名叫无伤。”《夏鼎志》说:“挖地得到狗,名叫贾;挖地得到猪,名叫邪;挖地得到人,名叫聚。”聚,就是无伤。这是事物的自然存在,不要说它们是鬼神而感到奇怪。虽然“贾”和“地狼”名称不同,它们实际上是同一种事物。《淮南万毕术》说:“千年的羊肝,变成了地神;蟾蜍得到苽,最终变成鹌鹑。”这都是由于元气变化相互感应而形成的。

    山精傒囊

    吴诸葛恪为丹阳太守(1),尝出猎,两山之间,有物如小儿,伸手欲引人。恪令伸之,乃引去故地。去故地,即死。既而参佐问其故,以为神明。恪曰:“此事在《白泽图》内(2),曰:‘两山之间,其精如小儿,见人,则伸手欲引人,名曰傒囊。引去故地,则死。’无谓神明而异之,诸君偶未见耳。”

    【注释】

    (1)丹阳:郡名,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更秦鄣郡为丹阳郡,郡治宛陵,即今安徽宣城宣州区。

    (2)《白泽图》:一部记载山川草木精怪之状貌以及避忌、劾制之术的古书,至宋代已亡佚。

    【译文】

    三国时东吴诸葛恪任丹阳太守,曾经出外打猎,在两座山之间,有个怪物像小孩子,伸手想拉人。诸葛恪让人伸手给它,于是拉着它离开原来的地方。一离开原来的地方,它就死了。后来参佐问这个事情的原因,认为是神明。诸葛恪说:“这事记载在《白泽图》中,说‘两山之间,那里的精怪像小孩子,看见人,就伸手想拉人,名叫傒囊。拉着它离开原来的地方,它就死了。’不要说它是神明而感到奇怪,诸位只是偶尔没有见到过罢了。”

    池阳小人庆忌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有小人景(1),长一尺余,或乘车,或步行,操持万物,大小各自相称,三日乃止。莽甚恶之。自后盗贼日甚,莽竟被杀。《管子》曰(2):“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然池阳之景者,或庆忌也乎?又曰:“涸小水精生蚳(3)。蚳者,一头而两身,其状若蛇,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

    【注释】

    (1)池阳:原为县名,汉置,辖今陕西泾阳和三原的部分地区。这里指汉代宫殿池阳宫。

    (2)《管子》:书名。相传为春秋时齐人管仲所撰,实际上是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的托名之作。该书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农家等诸家的学说与思想。书中所引出自《管子·水地》。

    (3)蚳(chí):传说中的一种水中动物。

    【译文】

    王莽建国四年,池阳宫中出现了小人的影子,长一尺多,有的乘车,有的步行,拿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小和他们的身体相称,三天之后才消失。王莽十分厌恶这件事。从此之后盗贼一天比一天厉害,王莽最后被杀死了。《管子》说:“水泽干涸几百年,山谷不迁徙,水源不断绝的,就会产生庆忌。庆忌,它的模样像人,身长四寸,穿着黄衣,戴着黄帽,骑着小马,喜欢飞快奔驰。用它的名字喊它,可以派它去千里之外,一天就回来报告消息。”那么池阳宫中的小人影,或者就是庆忌吧?《管子》又说:“干涸的水泽小,水精就生成蚔。蚔,一个头有两个身子,它的形状像蛇,长八尺。用它的名字喊它,可让它潜入水中捕取鱼鳖。”

    霹雳落地

    晋扶风杨道和(1),夏于田中,值雨,至桑树下,霹雳下击之,道和以锄格,折其股,遂落地,不得去。唇如丹,目如镜,毛角长三寸余,状似六畜,头似狝猴。

    【注释】

    (1)扶风:县名。位于陕西宝鸡东。西汉时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代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

    【译文】

    晋代扶风人杨道和,夏天在田中干活,碰上下雨,到桑树下避雨,霹雳下地来雷击他,杨道和用锄头格斗,打断了它的腿,于是就落在地上,不能回到天上去了。霹雳的嘴唇和朱丹一样红,眼睛像镜子一样亮,长着毛角长三寸多,身子的形状就像家畜,头像猕猴。

    落头民

    秦时南方有落头民,其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