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语正义卷二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尧曰第二十

    正义曰:《汉书•艺文志》:「《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何晏等序亦云:「《古论》分《尧曰》下章《子张问》以为一篇,有两子张。」两子张者,前第十九篇是子张,此子张问从政又为子张,故云「两」也。如淳注《汉书》,以此《子张篇》名《从政》。金氏履祥《集注考证》以此篇名《子张问》,金说似为得之也。翟氏灏《考异》引毛奇龄说,未有一章可为一篇者,是必别有子张一篇,未必是从政章,此说似非。盖《论语》自《微子篇》说夫子之言已讫,故子张篇皆记弟子之言,至此更搜集夫子遗语,缀于册末。而有两篇者,以《论语》非一人所撰,两篇皆更待裒[póu]录而未有所得,故尧曰止一章,子张止二章也。此真孔壁之旧,其合并为一篇,则齐、鲁家学者为之矣。翟氏灏《考异》以尧曰云云为《论语》后序,故专为篇,而文今不全,历引周易序卦及先秦、两汉诸子史后序皆居?尾。又以《尧曰章》及《孟子》由尧舜章皆为一书后序,「子张问」以下古原别分为篇,盖于书成后续得附编,故又居后序之后。此说尤误。《论语》之作,非出一人,此序果谁所作?且泰伯篇末,尝论尧、舜、文、武、禹矣,亦将谓为后序耶?必不然矣。篇内文有脱佚,自昔儒者曾言之。

    集解

    凡三章

    正义曰:翟氏灏《考异》:「古《论语》分此一篇为二,则尧曰凡一章,子张凡二章。鲁论无不知命章,则尧曰凡二章。」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注〕历数谓列次也。】 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注〕包曰;「允,信也;困,极也;永,长也。言为政信执其中,则能穷极四海,天禄所以长终。」】 舜亦以命禹。【〔注〕孔曰:「舜亦以尧命己之辞命禹。」】

    正义曰:《尔雅•释诂》:「嗟,咨??也。」《诗•文王》:「咨女殷商。」《毛传》:「咨,嗟也。」尧有所重诫于舜,故叹而后言也。《书•尧典》云:「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象」、「历数」词意并同。《洪范》:「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历数是岁、月、日、星辰运行之法。《曾子天圆篇》:「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中论历数篇:「昔者圣王之造历数也,察纪律之行,观运机之动,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长短,于是营仪以准之,立表以测之,下漏以考之,布算以追之,然后元首齐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顺序,四时不忒。夫历数者,先王以宪杀生之萌而诏作事之节也,使万国不失其业者也。」此历数之义也。 《史记•历书》言:「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于是有天地神祗物类之官。」又言:「尧复遂重黎之后,立羲和之官,明时正度。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据《史记》之文,则「咨舜」云云,乃尧禅位语。舜不陟帝位,故当尧之世,但摄政也。王者,天之子,当法天而行,故尧以天之历数责之于舜。《春秋繁露•郊语篇》引此文释之云:「言察身以知天也。」此董以「在」训察,「躬」训身也。在之为察,见《尔雅•释诂》。「察身」者,谓省察其身,当止至善以承天之事,受天之大福,故天垂象而人主法焉,天示异而人主惧焉。《书•洪范》云:「王省惟岁。」《诗•大明》云:「唯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翼翼」者,敬也,并皆察身之义也。郑此注云:「历数在汝身,谓有图箓之名。」「图箓」者,帝王受命,有符瑞之征,可先知也。其书起于周末,汉世儒者用以说经,故康成据之,实则于义非也。「执中」者,谓执中道用之。《礼•中庸》云:「子曰:『舜其大知也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而用中,舜所受尧之道也。用中即中庸,故庸训用也。中庸之义,自尧发之,其后贤圣论政治学术,咸本此矣。「四海困穷」者,《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又《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是尧时四海困穷之征。尧举舜敷治之,故此咨告之言,当忧恤之也。其后舜命禹亦言此者,水土初平,民犹艰食鲜食故也。「天禄」者,天子玉食万方,有禄食自天予之,故言天也。毛氏奇龄《稽求篇》:「阎潜丘云:『四海困穷是儆辞,天禄永终是勉辞。』盖四海当念其困穷,天禄当期其永终也。」江氏声《尚书集注音疏》疑此节为舜典佚文,东晋古文入之《大禹谟》。

    〇注:「历数谓列次也。」 〇正义曰:《尔雅•释诂》:「历,数也。」历即是数,故历数连文。《礼记•郊特牲》注:「简历谓算具陈列之也。」「次」亦数也。

    〇注:「允信」至「长终」。 〇正义曰:「允、信」,「永、长」,皆《尔雅•释诂》文。段氏玉裁《说文注》云:「困之本义为止而不过,引申之为极尽。《论语》『四海困穷』谓君德充塞宇宙,与横被四海之义略同。」段说即包此注意,然非经旨。「天禄所以长终」者,言享天禄能终竟之也。《易•归妹象传》:「君子以永终知敝。」《书•金縢》:「惟永终是图。」汉、魏人用此经语。班彪《王命论》云:「福祚流于子孙,天禄其永终矣。」隽不疑谓暴胜之曰:「树功扬名,永终天禄。」《韦贤传》:「匡衡曰:『其道应天,故天禄永终。』」其它封策禅诏,若汉武帝立子齐王闳策,汉灵帝立皇后诏,吴大帝即位告天文,汉禅位于魏册,魏使郑冲奉册于晋,凡引此文,皆作永长解。惟魏明帝青龙二年,山阳公薨,《魏志注》引《献帝传》有「山阳公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禅位文皇帝。」又曰:「惟山阳公昔知天命永终于己,深观历数,允在圣躬,传祚禅位。」是解「永终」为永绝在魏末晋初,而嗣后宋、齐、梁、陈,其文一辙,皆曰:「敬禅神器,授帝位于尔躬,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於戏!王其允执厥中,仪刑前典,以副昊天之望。」于是皆以「天禄永终」继「困穷」之后,为却却位绝天之辞,于古义绝不相应。此阎氏若璩、毛氏奇龄说。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注〕孔曰:「履,殷汤名。此伐桀告天之文。殷家尚白,未变夏礼,故用玄牡。皇,大。后,君也。大,大君。帝,谓天帝也。《墨子》引《汤誓》,其辞若此。」】 有罪不敢赦。【〔注〕包曰:「顺天奉法,有罪者不敢擅赦。」】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注〕言桀居帝臣之位,罪过不可隐蔽,以其简在天心故。】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注〕孔曰:「无以万方,万方不与也;万方有罪,我身之过。」】

    正义曰:「曰予」上当有「汤」字。称「小子」者,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汤告天,故谦言小子也。郑注以此文为舜命禹事,则舜本不名履,殊可疑。俞氏樾《群经评议》谓「郑本无履字」,或得之。「昭告」者,《诗•大明》:「昭事上帝。」笺云:「昭,明也。」言明告上帝,不敢有所隐饰也。郑注云:「皇皇后帝,并谓大微五帝,在天为上帝,分主五方为五帝。用玄牡者为舜命禹事,于时总告五方之神,莫适用,用皇天大帝之牲。」案:《周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注云:「此礼天以冬至,谓天皇大帝在北极者也;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礼西方以立秋,谓白精之帝;礼北方以立冬,谓黑精之帝。」郑不言中央之帝,以经文不见,故略之也。 《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衡,太微,三光之廷。」又言:「掖门内五星,五帝坐。」是五帝属太微,故此注言太微五帝也。在天为上帝,即谓昊天上帝,亦即《大宗伯注》所云「天皇大帝」也。舜命禹总祭五帝,即是受终文祖也。五帝分祭牲币,各有所尚,今此是总祭,故莫适用。而以昊天为主,用玄牡,故夏礼亦尚玄也。《说文》:「牡,畜父也。」《广雅•释兽》:「牡,雄也。」凡大祭,牡用牛,则此玄牡为黑牛矣。如郑之言,「有罪」谓四凶,「帝臣」即谓禹。其注云「简阅在天心」,言天简阅其善恶也。《周官•小宰》「二曰听师田以简稽」,郑司农注、遂大夫「简稼器」注并云:「简,阅也。」是简有阅训。「帝臣」为善,「有罪」为恶,「帝心」承上二句,言所举黜,皆本天心所简阅也。《周语》王子晋言:「皇天嘉禹,胙以天下。」韦昭注引《论语》「帝臣不蔽,简在帝心」为证。韦同郑义,而与《白虎通》及包、孔注以为「汤伐桀告天」者异,当亦经师相传,有此训也。「无以万方」,《汉石经》「无」作「毋」。又「万方有罪」下不重「罪」字,皇本亦不重。《尔雅•释诂》:「朕,我也。」郭注:「古者贵贱皆自称朕,至秦世始为天子尊称。」案:此告天亦称朕,是朕未为尊称也。东晋古文采此节文入《汤诰》。

    〇注「履殷」至「若此」。 〇正义曰:孙氏志祖《读书脞录》:「据《大戴礼•少闲篇》『商履代兴』,《白虎通•姓名篇》:『汤王后更名,为子孙法,本名履也。』则汤名天乙,又名履,自无可疑。」案:《潜夫论•五行志》亦称子履,是履为汤名也。明堂位:「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是殷尚白。于时汤甫伐桀,仍用夏礼为玄牡也。《说文》:「皇,大也。」《诗•楚茨》「先祖是皇」,传亦云「大也」。《尔雅•释诂》:「后,君也。」《说文》:「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天帝称后者,尊之,故君之也。《墨子•兼爱下》:「夫兼相爱,交相利,不惟禹誓为然,虽汤说亦犹是也。汤曰:『惟予小子履,敢用玄牡,告于上天后曰:今天大旱,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于上下,有善不敢蔽,有罪不敢赦,简在帝心。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无及万方。』」《吕氏春秋•顺民篇》亦云:「汤克夏而天大旱,汤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然则此语为因旱祷雨之辞。《墨子》谓之「说」者,《周官•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曰类,曰造,曰禬,曰禜[yíng],曰攻,曰说。」又诅祝亦「掌类、造、攻、说、桧、禜之祝号」。「说」谓以词自解说也。孔注本《墨子》。而云《汤誓》为伐桀告天之辞,与《墨子》不合,作伪者之疏可知。《白虎通•三军篇》:「王者受命,质家先伐,文家先改正朔何?质家言天命己,使己诛无道,今诛得为王,故先伐。故《论语》曰云云。此汤伐桀告天,用夏家之牲也。」与此包、孔注合。《周语》内史过引《汤誓》:「余一人有辠,无以万夫.万夫有辠,在余一人。」是《汤誓》亦有其文。疑伐桀告天及祷雨文略相同。然祷雨在克夏后,无为仍用夏牲,故白虎诸儒不用《墨子》为说也。伐桀所以告天者,《繁露•四祭篇》:「己受命而王,必先祭天,乃行王事,文王之伐崇是也。」又《郊祭篇》:「是故天子每将兴师,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征伐,行子道也。文王先郊,乃敢行事,而兴师伐崇。」下俱引《诗•棫朴》证之,是此告天亦郊祭也。

    〇注「言桀」至「心故」。 〇正义曰:《墨子》云:「有善不敢蔽。」是帝臣谓善臣。《吕氏春秋•简选篇》言「汤反桀之事,遂其贤良」是也。此注以帝臣为桀,与《墨子》不合。又「简在帝心」,承上有罪帝臣言之,故郑注谓「简阅其善恶也」。此注单承桀言,亦误。

    〇注:「无以万方,万方不与也。」 〇正义曰:以,与也;与,预也。世之治也,在位者皆自引过,以求尽乎治民之道。世衰则君诿罪于臣,臣诿罪于民,于是以民皆不肖,而视之如仇讐。欲民之治,不可得已。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注〕周,周家。赉,赐也。言周家受天大赐,富于善人,有乱臣十人是也。】

    ○注「周周」至「是也」。 ○正义曰:《尔雅•释诂》:「赉,赐也。」《说文》:「赐,予也。」《诗•周颂序》云:「赉,大封于庙也。赉,予也,言所以锡予善人也。」郑注:「大封,武王伐纣时,封诸臣有功者。」是大赉谓武王所赉。此注言「周家受天」者,当谓受天命,因大赐也。孔氏《诗疏》云:「《乐记》说武王克殷,未及下车而封蓟、祝、陈,下车而封杞、宋。又言将率之士,使为诸侯,是大封也。《昭二十八年左传》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皆是武王大封之事。此注举十乱者,以十乱中若周召、太公、毕公,皆封国为诸侯,余亦畿内诸侯也。乱臣,臣字当衍,此后人所加,说见前疏。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注〕孔曰:「亲而不贤不忠则诛之,管、蔡是也。仁人谓箕子、微子,来则用之。」】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正义曰:《墨子•兼爱中》:「昔者武王将事泰山隧,传曰:『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事,大事既获,仁人尚作,以祇商夏,蛮夷丑貉。虽有周亲,不若仁人。万方有过,维予一人。』」宋氏翔凤说:「『周亲』四语,盖封诸侯之辞也。武王封大公于齐,在泰山之阴,故将事泰山,而称『仁人尚』,为封大公之辞也。」今案:《说苑•贵德篇》:「武王克殷,问周公曰:『将奈其士众何?』周公曰:『使各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亲。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旧亲,《韩诗外传》作「旧新」。彼为誓众之辞,与此封诸侯略同。「周」者,至也。见《逸周书•谥法解》。《毛诗•鹿鸣传》:「亲者,近也,密也。」周亲兼旧新言之。「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言凡诸国百姓有不虞,天性不迪率典者,皆我一人之责。所以然者,百姓有过,亦由所封诸侯未得其人,故引以自责也。《曲礼》云:「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分职即谓封诸侯也。《白虎通•号篇》:「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东晋古文采诸文入《泰誓》。

    〇注「亲而」至「用之」。 〇正义曰:注不解「周」字,而以管、蔡当「周亲」,是以「周」为周家也。管、蔡作乱被诛,在成王时。注言此者,欲见管、蔡是周亲,其封当亦在武王时,是不如仁人也。《吕氏春秋•离谓篇》:「周公、召公以此疑。」高诱注:「以管.蔡流言,故疑也。《论语》曰:『虽有周亲,不如仁人。』此之谓。」亦以管、蔡当「周亲」,与此注意同。 《史记•宋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又曰:「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是箕子、微子来则用之也。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注〕包曰:「权,秤也;量,斗斛。」】

    正义曰:《汉书•律历志》:「《虞书》『乃同律度量衡』,所以齐远近、立民信也。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三代稽古,法度章焉。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据志此文,是「谨权量」云云以下,皆孔子语。故何休《公羊•昭三十二年注》引此节文,冠以「孔子曰」。《说文》云:「宷[shěn],悉也,知宷谛也。审,篆文从番。」《考工记•弓人注》:「审犹定也。」成氏蓉镜经史骈枝曰:「法度与权量,相对为文,当为二事。法谓十二律,度谓五度也。《舜典》:『同律度量衡。』马融注:『律,法也。』量衡即《论语》之『权量』,则律度亦即《论语》之『法度』矣。《汉书•律历志》引《虞书》及《论语》此文,又云:『元始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