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语正义卷二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始中,羲和刘钦等言之最详:一曰备数,二曰和声,三曰审度,四曰嘉量,五曰权衡。声者,官、商、角、征、羽也。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十有二律,即法也。案:成说是也。律者,声之所出。声正而后数可明,数明而后万物可正,故黄钟为万物根本也。度者,《汉志》云「分、寸、尺、丈、引也」。谨审之本,在于正律。故《汉志》引刘歆曰:「五声之本,生于黄钟之律。九寸为宫,或损或益,以定商、角、征、羽。九六相生,阴阳之应也。」又云:「度本起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量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十籥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而五权谨矣。」 包氏慎言《温故录》:「《汉志》引此文云云,颜氏不解,『修废官』者,意盖以官即职此权量法度者。《志》上云『周衰官失,孔子陈后王之法』,下乃引《论语》,明继周而起者,惟修此数官为急耳。志下又引刘歆《钟律篇》分敍权、量、法、度云:『权者,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职在大行人,鸿胪掌之。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度者,所以度长短也。职在内官,廷尉掌之。』以修废官为修此数官,故刘氏每敍一事,而结云某职在某官,某官掌之。」案:包说是也。据成君义,法训律,当据《志》补云:「声所以作乐者,职在大乐,太常掌之。」昔舜一岁四巡守,皆同律度量衡。《月令》春秋分,皆「同度量,正权概」。《周官•大行人》:「十有一岁,同度量,同数器。」盖奸民贸易,积久弊生,古帝王特设专官以审察之。其官历代皆未废,至周衰而或失耳。赵氏佑《温故绿》「或有职而无其官,或有官而不举其职,皆曰废」是也。「四方之政行焉」,谓凡所以治四方者,其政皆举而行之也。皇本「焉」作「矣」。

    〇注:「权,秤也;量,斗斛。」 〇正义曰:《说文》无「秤」字,「称」下云「铨也」,谓铨量多少也。《周易象传》:「君子以称物平施。」《左传》:「地平天成,称也。」称所以平物,故俗作「秤」。《广韵》:「秤,昌孕切。」俗「称」字是也。《汉志》云:「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又云:「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权衡」皆统名「称」,故此注以「秤」释「权」也。《志》又云:「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又云:「合者,合龠之量也;升者,登合之量也;斗者,聚升之量也,斛者,角斗平多少之量也。」此注举「斗」、「斛」二者,以概其余。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正义曰:《尔雅•释诂》:「灭,绝也。」《公羊•僖五年传》:「灭者,亡国之善辞也。」许氏《五经异义》解此文云:「国谓诸侯,世谓卿大夫。」《白虎通•封公侯篇》:「王者受命而作,兴灭国,继绝世何?为先王无道,妄杀无辜,及嗣子幼弱,为彊臣所夺,子孙皆无罪囚而绝,重其先人之功,故复立之。《论语》曰云云。」据此是「兴灭国」为无罪之国,若有罪当灭者,亦不兴之也。《尚书大传》:「古者诸侯始受封,则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其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书》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此之谓也。」《韩诗外传》同。此言平时立国,不以有罪黜其采地,亦兴灭继绝之义,凡封国当有此制也。汉成帝诏曰:「盖闻褒功德,继绝统,所以重宗庙,广圣贤之路也。」又曰:「夫善善及子孙,古今之通义也。」《五经异义》按:「《公羊》、《谷梁》说云:卿大夫世,则权并一姓,防贤塞路,经讥尹氏、崔氏是也。古《春秋左氏》说:卿大夫得世禄,不世位,父为大夫死,子得食其故采地,如有贤才,则复升父故位。」许慎谨案:「易爻位三为三公。食旧德谓食父故禄。《尚书》云:『世选尔劳,予不绝尔善。』《论语》『兴灭国,继绝世』。《诗》云:『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孟子》云:『文王之治歧也,仕者世禄。』故周世禄也。」从左氏义,郑氏无驳,与许同。

    所重:民、食、丧、祭。【〔注〕孔曰:「重民,国之本也;重食,民之命也;重丧,所以尽哀;重祭,所以致敬。」】

    正义曰:东晋古文采此文入武成。

    〇注「重民」至「致敬」。 〇正义曰:夏书曰:「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无与守邦。」《孟子•尽心下》:「民为贵。」又言「诸侯之宝」有「人民」。《周官•大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大司徒》:「掌人民之数。」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是民为国之本也。《书•洪范》:「八政:一曰食。」《伏生传》:「食者,万物之始,人事之所本。」故八政先食。《周官•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大司徒》:「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又云:「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曰树艺。」是食为民命,当重之也。丧以哀为主,祭以敬为主。丧祭者,所以教民反本追孝也。《礼记经解》云:「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臣子之恩薄.则背死亡生者众矣。」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注〕孔曰:「言政教公平,则民说矣。凡此二帝、三王所以治也,故传以示后世。」】

    正义曰:《汉石经》无「信则民任焉」句,皇本、足利本、高丽本亦无。翟氏灏《考异》、阮氏元《校勘记》并疑为子张问仁章误衍。又「公则说」,皇本「说」上有「民」字。《考异》又云:「按四语与上文绝不蒙。与前论仁章文,惟「公说」二字,殊疑子张问仁一章原在《古论•子张篇》首,而此为脱乱不尽之文。古书简尽则止,不以章节分简,故虽大半脱去,犹得余其少半连络于下章也。下章子张问政,孔子约数以示,俟张请目,然后详晰言之,与问仁章文势画一,显见其录自一手。又二十篇中,唯此二章以子答弟子之言,加用『孔』字。盖古分《尧曰》『子张问』以下别为一篇,与前季氏篇为别一记者所录,称『孔子』是其大例,故知命章首旧本亦有『孔』字。今以问仁章乱入阳货之篇,既嫌其体例不符,而公山佛肸[xī]连类并载之闲,横隔以比,亦颇不伦。」又云:「恭实宽、信、敏、惠之本,独舍此句,未足该历代帝王为治之体要也。」

    〇注:「言政教公平,则民说矣。」 〇正义曰;《吕氏春秋•贵公篇》:「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是言政教宜公平也。公平则举措刑赏皆得其宜,民服于上,故说也。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注〕孔曰:「屏,除也。」】 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注〕王曰:「利民在政,无费于财。」】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注〕孔曰:「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也。」】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正义曰:皇本「问」下有「政」字。「尊」者,崇尚之意,或作「遵」。《汉平都相蒋君碑》:「遵五迸四。」《后汉•祭遵传》:「遵美屏恶。」洪适《隶释》以「遵」、「迸」为《鲁论》异文。方言:「遵,行也。」此义亦通。「贪」者,《说文》云:「欲物也。」《吕览•慎大注》:「求无厌,是为贪。」阮氏元《校勘记》:「《益卦注》、《旅师疏》及《文选•洞箫赋注》引此文,并作『因民所利而利之』。皇疏两述经文,皆无上『之』字,疑后人妄增。」又皇本「择」下有「其」字。案:「择可劳而劳之」以下,皆因子张问而答之。不言「子张问」者,统于首句「何谓惠而不费」,凡诸问辞皆从略也。劳民,如治沟洫及耕敛之类。又农隙讲武事,兴土功,并是择而劳之。《荀子•富国篇》言:「古人使民,夏不宛暍,冬不冻寒,急不伤力,缓不后时,事成功立,上下俱富。而百姓皆爱其上,人归之如流水,亲之欢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忠信调和均辨之至也。」是言劳民而民不怨也。「欲仁得仁」,谓欲施仁政于民,即可施行,故易得仁也。皇疏云:「君子正其衣冠者,衣无拨,冠无免也。」《中论•法象篇》:「夫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仪。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佩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符表正,故情性治;情性治,故仁义存;仁义存,故盛德着;盛德着,故可以为法象。斯谓之君子矣。故孔子曰:『君子威而不猛,泰而不骄。』《诗》云:『敬尔威仪,惟民之则。』」

    〇注:「屏,除也。」 〇正义曰:《谷梁•宣九年传》:「放犹屏也。」《广雅•释诂》:「摒,除也。」摒与屏同。

    〇注:「利民在政,无费于财。」 〇正义曰:《左氏传》云:「上思利民,忠也。」「利民在政」者,政在养民,故当顺民之性,使之各遂其生。邢疏云:「民居五土,所利不同。山者利其禽兽,渚者利其鱼盐,中原利其五谷。人君因其所利,使各居其所安,不易其利,则是惠爱利民在政,且不费于财也。」《说文》:「费,散财用也。」《广雅•释言》:「费,耗也。费,损也。」

    〇注:「言君子不以寡小而慢也。」 〇正义曰:「寡小」,人所易慢。经意所主,故注别言之。《书•无逸》:「至于小大,无时或怨。」郑注:「小大,谓万民,上及群臣。」《诗•泮水》:「无小无大,从公于迈。」皆与此称「小大」同。皇疏引殷仲堪曰:「君子处心以虚,接物以敬,不以众寡异情,大小改意,无所敢慢,斯不骄也。」即此注意。《说文》:「慢,惰也,一曰不畏也。」二义相近。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注〕马曰:「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 慢令致期谓之贼,【〔注〕孔曰:「与民无信,而虚刻期。」】 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注〕孔曰:「谓财物俱当与人,而吝啬于出纳惜难之,此有司之任耳,非人君之道。」】

    正义曰:「不教而杀」,谓未以礼义教民,民犯于法,则以罪杀之,此为虐也。《说文》:「??[nüè],残也。」今从隶省作虐。京房《易传》:「不教而诛兹谓虐。」义本此。《毛诗•终风传》:「暴,疾也。」高诱《淮南•天文训注》:「暴,虐也。」「戒」者,《说文》:「戒,警也。」《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注:「戒,警也,告也。」言上于民当先告戒之,而后责成功也。「慢令」者,《新序•杂事篇》:「缓令急诛,暴也。」缓令即慢令。《说文》训慢为惰,凡怠惰,则致缓也。王氏樵《绍闻编》:「视成,如今官府之受成;致期,如今官府之立限。周公之营洛邑也,赋工命役,咸勤诰治,戒之如此其至也,然后视其成焉,而不愆于素。若但曰『吾知责其成而已』,而无夙戒之道,则卒遽无渐,而人难于效功矣。《费誓》鲁公之令众也,『甲戌,我惟征徐戎』,『甲戌,我惟筑』,期会明审如此:刍粮之不备,桢干之不供,则有某刑,其令之严又如此。孰敢不依期而集哉?今也慢其令于先,而刻期于后,以误其民,而必刑之,则是贼之而已。」《荀子•宥坐篇》:「鲁有父子讼者,拘之三月,其父请止,孔子舍之。季孙不说。孔子曰:『嫚令谨诛,贼也。今生也有时,敛也无时,暴也。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已此三者,然后刑可即也。』」《韩诗外传》:「孔子曰:『不戒责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教而诛,责也。君子为政,避此三者。』」又子贡谓季孙曰:「托法而治谓之暴,不戒致期谓之虐.不教而诛谓之贼,以身胜人谓之责。责者失身,贼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文皆略同。「出纳」者,《说文》:「纳,丝湿纳纳也。」别一义。「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经传多叚纳为内。此处皇本、《释文》本皆作内,唯邢本作纳。《公羊•桓二年传》:「纳者,入辞也。」上句言「与人」,此言「出」又言「纳」者,俞氏樾《平议》:「因出纳为人之恒言,故言出而并及纳。《史记•刺客传》:『多人不能无生得失。』言失而并言得也。《游侠传》:『缓急人之所时有也。』言急而并言缓也。此言出纳亦犹是矣。」案:俞说是也。胡氏绍勋《拾义》:「纳亦主与人。凡财物出于己,必入于人,亦谓之纳。」引《禹贡》「纳总、纳铚、纳秸」,《昏礼》「纳采、纳吉、纳征」,《曲礼》「纳女于天子」诸文为据,其说亦通。《夏小正》:「纳卵蒜。」传云:「纳者何也?入之君也。」亦一证。

    〇注:「不宿戒而责目前成,为视成。」 〇正义曰:《公食大夫记》:「不宿戒。」注:「申戒为宿。」又《乡饮酒注》:「再戒为宿戒。」

    〇注:「与民无信,而虚刻期。」 〇正义曰:注谓令既出,而行之有违,是虚刻期,为无信也。此说虽通,究非经旨。

    〇注「俱当」至「之道」。 正义曰:方言:「荆、汝、江、湘之郊,凡贪而不施,或谓之悋。」虞翻《易注》:「坤为吝啬。」皇疏云:「有司,谓主典物者也,犹库吏之属也。库吏虽有官物而不得自由,故物应出入者,必有所咨问,不敢擅易。人君若物与人而吝,即与库吏无异,故云『谓之有司』也。」案:夫子言从政之道,而人君为政亦不异此,故注广言之。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注〕孔曰:「命谓穷达之分。」】 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注〕马曰:「听言而别其是非。」】

    正义曰:《释文》本、皇、邢本,唐、宋石经并作「孔子」,唯《集注》本无「孔」字,当是误脱。《释文》云:「鲁论无此章,今从古。」此亦出郑注。《韩诗外传》:「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言天之所生,皆有仁、义、礼、智、顺、善之心。不知天之所以命生,则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又曰:「《大雅》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言民之秉德以则天也。不知所以则天,又焉得为君子乎?」《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贵于物也。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礼、智,安处善,乐循理,谓之君子。故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此之谓也。」二文皆言德命,其义极精。盖言德命可兼禄命也,说详前疏。

    〇注:「听言而别其是非。」 〇正义曰:言者心声。言有是非,故听而别之,则人之是非亦知也。《易•系辞传》:「将叛者其辞慙,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此孔子知言即知人之学。孟子自许「知言」云:「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亦谓知言即可知人也。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