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集卷十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语资

    【题解】

    本篇共二十六条,记载名人逸事和历史掌故,同于六朝志人笔记一类。首条至12.9条为南北朝事,其中12、2条、12.3条、12.4条、12.5条、12.8条,记载的是南北朝时外交场合宾主酬酢的情形,且均为梁宴魏使时双方外交人员的引经据典,竞骋谈锋,戏谑讥嘲,夸露才华,宜与本书1.24条、1.25条、1.26条、3.50条、3.51条、7.5条、11、27条、18.30条相互参看。第12.10条至本篇末为唐朝事。其中12.10条至12.12条记载隋末唐初单雄信、秦叔宝、徐逸事;第12.13条至12.17条,以及12.25条,记载唐玄宗时逸史;第12.18条至12.20条,记载王勃、张说、李白逸事,王勃的“腹稿”典故,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众所熟知,而以此为最早记载;其余则为中唐时期的事情。

    12.1历城县魏明寺中有韩公碑[1],太和中所造也[2]。魏公曾令人遍录州界石碑[3],言此碑词义最善,常藏一本于枕中,故家人名此枕为麒麟函。韩公讳麒麟[4]。

    【注释】

    [1]韩公:即为韩麒麟(432——488),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魏孝文帝时,拜给事黄门侍郎。曾任齐州刺史。

    [2]太和:北魏孝文帝元宏年号(477——499)。

    [3]魏公:应指魏收(506——572),字伯起,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西)人。北朝齐诗人、骈文家。本篇12.2条、12.6条、12.7条均记其事。

    [4]讳:名讳。

    【译文】

    历城县魏明寺里有一方韩公碑,魏太和年间建造。魏公曾让人广泛抄录州境之内的碑文,说这块碑的碑文词义最好,经常藏一本在枕头里,所以家人把这个枕头叫作麒麟函。韩公的名讳是麒麟。

    12.2庾信作诗用《西京杂记》事[1],旋自追改,曰:“此吴均语[2],恐不足用也。”魏肇师曰:“古人托曲者多矣,然《鹦鹉赋》,祢衡、潘尼二集并载[3];《弈赋》,曹植、左思之言正同[4]。古人用意,何至于此?”君房曰[5]:“词人自是好相采取,一字不异,良是后人莫辨。”魏尉瑾曰:“《九锡》或称王粲[6],《六代》亦言曹植[7]。”信曰:“我江南才士,今日亦无。举世所推如温子昇[8],独擅邺下,常见其词笔,亦足称是远名。近得魏收数卷碑[9],制作富逸,特是高才也。”

    【注释】

    [1]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徙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初为梁昭明太子东宫侍读,又为简文帝萧纲东宫学士,累官尚书度支郎、通正员外郎、建康令、御史中丞。承圣三年(554)出使西魏期间,梁亡,遂被迫羁留长安,历仕西魏、北周。庾信为一代大诗人,其诗先以宫体著名,至北方后一变而为沉郁苍凉,其赋亦卓然大家,颇多名篇。《西京杂记》:作者说法不一,有刘歆、葛洪、吴均、萧贲等,周天游断为葛洪,书中所记皆西汉遗文轶事,间有怪诞异闻。本书所引,即据周天游校注本。

    [2]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仕梁,南朝文学家。

    [3]祢(mí)衡(173——198):字正平,东汉后期平原般(今山东临沂东北)人。文学家。《后汉书·祢衡传》:“(黄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卮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潘尼(247?——311?):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晋朝诗人,与从叔潘岳并称“两潘”。

    [4]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曹丕即位后,屡遭屏斥,郁郁而终,谥思,后世称其“陈思王”。曹植志在建功立业,而其成就实在文学,允为建安文学之雄。大诗人谢灵运狂傲自负,而独倾倒于曹植,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左思(252?——306?):字太冲,临淄(今属山东)人。晋朝诗人、辞赋家。其《三都赋》之作,名动一时,豪贵之家竞相抄写,洛阳为之纸贵。

    [5]君房:即为徐君房。梁朝人,曾和庾信同聘魏朝。

    [6]《九锡》:即《册魏公九锡文》,《文选》署名潘勖。九锡,帝王优礼大臣,所赐的九种物品(车马、衣服、乐则、朱户、纳陛、虎贲、弓矢、斧钺、秬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政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之前,都加九锡。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平)人。建安时期著名辞赋家。

    [7]《六代》:即《六代论》,《文选》署名曹冏。六代,指夏、殷、周、秦、汉、魏六朝。

    [8]温子昇(495——547):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北魏诗人。

    [9]魏收(506——572):详12.1条注[3]。

    【译文】

    庾信写诗使用《西京杂记》的典故,很快自己又涂改了,说:“这是吴均的话,恐怕不能用。”魏朝崔肇师说:“古人假托他人的很多,《鹦鹉赋》,祢衡、潘尼两人的文集中都有收录;《弈赋》,曹植、左思所写的正好相同。古人创作构思,怎么可能是这样呢?”徐君房说:“文人自然是喜欢相互借用,一字不差,让后人很难分辨。”魏朝尉瑾说:“《九锡》有说是王粲所作,《六代》也有人说是曹植所作。”庾信说:“我江南地区的才士,到现在也没有了。举世推崇的温子昇,在邺下文坛独领风骚,我经常读到他的文章,也足以名传四方。近来读到魏收所写的几卷碑文,文辞丰赡超迈,真是杰出的才士啊。”

    12.3梁遣黄门侍郎明少遐、秣陵令谢藻、信威长史王缵冲、宣城王文学萧恺、兼散骑常侍袁狎、兼通直散骑常侍贺文发[1],宴魏使李骞、崔劼,温凉毕[2],少遐咏骞赠其诗曰:“萧萧风帘举,依依然可想。”骞曰:“未若‘灯花寒不结’,最附时事。”少遐报诗中有此语。劼问少遐曰:“今岁奇寒,江淮之间,不乃冰冻?”少遐曰:“在此虽有薄冰,亦不废行,不似河冰一合,便胜车马。”狎曰:“河冰上有狸迹[3],便堪人渡。”劼曰:“狸当为狐,应是字错。”少遐曰:“是。狐性多疑,鼬性多预[4],狐疑犹预[5],因此而传耳。”劼曰:“鹊巢避风[6],雉去恶政[7],乃是鸟之一长;狐疑鼬预,可谓兽之一短也。”

    【注释】

    [1]黄门侍郎:职官名。始设于秦,汉代沿置,因为给事于黄门之内,故称。东汉时,给事中与黄门侍郎并为一官,故又称“给事黄门侍郎”,出入禁中,省尚书事;唐代或称“东台侍郎”、“鸾台侍郎”,天宝以后为“门下侍郎”。黄门,黄色宫门。明少遐:字处默,侯景之乱奔魏,后仕北齐。谢藻:历官公府祭酒、主簿、县令等。信威长史:职官名。信威,即信威将军。长史,军府属官。文学:职官名。汉代州郡及王国皆置文学,相当于教官,后代沿置。萧恺(503——548):兰陵(今江苏丹阳)人。曾官宣城王文学,官终侍中。散骑常侍:职官名。侍从皇帝左右,掌讽议,隋代以前职位清显,以后则渐不见重。通直散骑常侍:职官名。《宋书·百官下》:“通直散骑常侍四人。魏末散骑常侍又有在员外者,晋武帝使二人与散骑常侍通直,故谓之通直散骑常侍。”通直,轮流值班。

    [2]温凉:寒暄。

    [3]河冰上有狸迹: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一:“(《述征记》)曰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余按《风俗通》云:里语称狐欲渡河,无如尾何?且狐性多疑,故俗有狐疑之说。”

    [4]鼬(yòu):俗称黄鼠狼。

    [5]犹预:迟疑不决。又写作“犹与”、“由与”、“犹夷”、“犹豫”等,依声取义,本无定字。以犹、预为二兽之名,是误解。

    [6]鹊巢避风:西汉刘安《淮南子》卷十:“鹊巢知风之所起。”高诱注:“岁多风则鹊作巢卑。”

    [7]雉去恶政:《后汉书·鲁恭传》:“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中牟令)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是岁嘉禾生。”

    【译文】

    梁朝派黄门侍郎明少遐、秣陵令谢藻、信威长史王缵冲、宣城王文学萧恺、兼散骑常侍袁狎、兼通直散骑常侍贺文发,宴请魏朝使者李骞、崔劼,寒暄完毕,少遐咏李骞赠给他的诗:“萧萧风帘举,依依然可想。”李骞说:“比不上‘灯花寒不结’,最切近眼前。”少遐的赠答诗里有这一句。崔劼问少遐:“今年特别冷,江淮一带河流,怕是要结冰吧?”少遐说:“这里虽然有薄冰,也不影响行船,不像黄河一结冰,就可以承载车马。”接着开玩笑说:“河冰上面有狸的脚印,人就可以在冰上行走。”崔劼说:“狸字应为狐字,字弄错了。”少遐说:“是。狐性多疑,鼬性多预,狐疑犹预的说法,因此就传下来了。”崔劼说:“鹊做窝可以避风,雉可以启示官员不行恶政,这是鸟类的一项长处;狐疑鼬预,可以说是兽类的一项短处。”

    12.4梁徐君房劝魏使尉瑾酒,一噏即尽,笑曰:“奇快!”瑾曰:“乡邺饮酒[1],未尝倾巵。武州已来[2],举无遗滴。”君房曰:“我饮实少,亦是习惯。微学其进,非有由然。”庾信曰:“庶子年之高卑,酒之多少与时升降,便不可得而度。”魏肇师曰:“徐君年随情少,酒因境多,未知方十复作若为轻重[3]?”

    【注释】

    [1]乡:通“向”,从前。

    [2]武州:东徐州。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

    [3]方十:疑为“方寸”,内心。一说方十为二十,谓回到少壮时。

    【译文】

    梁徐君房陪魏使尉瑾饮酒,自己一饮而尽,笑着说:“痛快!”尉瑾说:“先前您在邺城饮酒,不曾干过杯。自从武州以来,每次举杯都滴酒不剩。”君房说:“我的酒量其实很小,这是习惯。慢慢地学着喝,酒量就大起来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庾信说:“庶子您是随着年龄增大,酒量也随之增大,这酒量无法估计。”魏崔肇师说:“徐君年岁渐高,情感冲淡,情境投合,酒量增大,不知心里对这次酒会是如何权衡的?”

    12.5梁宴魏使,魏肇师举酒劝陈昭曰[1]:“此席已后,便与卿少时阻阔,念此甚以凄眷。”昭曰:“我钦仰名贤,亦何已也。路中都不尽深心[2],便复乖隔,泫叹如何!”俄而酒至鹦鹉杯[3],徐君房饮不尽,属肇师。肇师曰:“海蠡蜿蜒[4],尾翅皆张。非独为玩好,亦所以为罚,卿今日真不得辞责。”信曰:“庶子好为术数[5]。”遂命更满酌。君房谓信曰:“相持何乃急[6]?”肇师曰:“此谓直道而行[7],乃非豆萁之喻[8]。”君房乃覆碗。信谓瑾、肇师曰:“适信家饷致醁酒数器[9],泥封全,但不知其味若为。必不敢先尝,谨当奉荐。”肇师曰:“每有珍旨[10],多相费累,顾更以多惭。”

    【注释】

    [1]陈昭: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梁永兴县侯陈庆之长子,袭爵,入陈。

    [2]中都:京城。这里指梁朝都城建康(今南京)。

    [3]鹦鹉杯: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九七引《南州异物志》:“扶南海有大螺,如瓯,从边直旁截破,因成杯形。或合而用之。螺体蜿蜒委曲,酒在内自注,倾覆终不尽,以伺误相罚为乐。又曰鹦鹉螺,状如覆杯,头如鸟头,向其腹视似鹦鹉,故以为名。”

    [4]海蠡(luó):即海螺。

    [5]术数:计谋。这里是开玩笑说徐君房耍花招。

    [6]相持何乃急:这里是化用曹植七步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文帝尝令东阿王(按,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7]直道而行:正道而行,依理行事。语出《论语·卫灵公》。

    [8]豆萁之喻:见注[6]。

    [9]醁(líng lù)酒:也作“酃渌酒”、“酃绿酒”,美酒名。《文选》张景阳《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渌水出豫章康乐县,其间乌程乡有酒官,取水为酒,酒极甘美,与湘东酃湖酒,年常献之,世称酃渌酒。”

    [10]旨:美味。

    【译文】

    梁朝宴请魏使,魏崔肇师举起酒杯对陈昭说:“今日宴散之后,便和您很快分别,山遥水远,想到这心里就很是凄然不舍。”陈昭说:“我钦仰您盛名贤德,同样无法忘怀。您这次来建康,彼此深情厚谊,我还未尽心意,就又要分别了,真是令人伤感!”一会儿,用鹦鹉杯行酒,徐君房不留心没喝完,就把鹦鹉杯转给肇师。肇师说:“这海螺曲折盘旋,螺尾伸得很长。这并不单单是为了好玩,也是借此罚酒取乐,您今天真的要罚一杯。”庾信说:“徐庶子就是喜欢耍花招。”就让人把鹦鹉杯再满上。君房对庾信说:“你我同朝臣,相煎何太急?”肇师说:“他这是依理行事,不是豆萁相煎。”君房就一饮而尽。庾信对尉瑾、肇师说:“刚才我家送来几坛酃醁酒,泥封未开,但不知道味道如何。我不敢先尝,恭敬献给诸位。”肇师说:“您一有珍味,我就叨扰,惭愧惭愧。”

    12.6魏仆射收临代[1],七月七日登舜山[2],徘徊顾眺,谓主簿崔曰:“吾所经多矣,至于山川沃壤,衿带形胜[3],天下名州,不能胜此。唯未审东阳何如[4]?”崔对曰:“青有古名[5],齐得旧号[6],二处山川,形胜相似,曾听所论,不能逾越。”公遂命笔为诗。于时新故之际,司存缺然,求笔不得,乃以五伯杖画堂北壁为诗曰[7]:“述职无风政[8],复路阻山河。还思麾盖日[9],留谢此山阿。”

    【注释】

    [1]魏仆射收:即为魏收。河清二年(563)兼右仆射。代:代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东北。

    [2]舜山:在代州东南。

    [3]衿带:襟带。谓山川屏障环绕,如襟如带,形势险要。

    [4]东阳:齐鲁之地。魏收问东阳何如,或因崔主簿为东阳人。

    [5]青有古名:青州为九州之一,所以这样说。

    [6]齐得旧号:齐春秋为齐地,汉代为齐郡,所以说“齐得旧号”。

    [7]五伯:也作“五百”、“伍佰”。衙门里舆卫前导或是执杖行刑的役卒。

    [8]风政:美政,政绩。

    [9]麾盖:旌旗伞盖,官员出行的仪仗。

    【译文】

    魏收仆射莅临代郡,七月七日登上舜山,流连眺望,对崔主簿说:“我走过的地方多了,所见山川沃野,胜地名区,天下知名的州郡,不能超过这里。只是不知东阳一带怎样?”崔主簿回答说:“青州早有古名,齐州历史悠久,两州的山川形胜大体相似,曾听别人评论,其他地方的山川都比不上。”魏公就让人准备纸笔要作诗。当时正值易代之际,官府物资匮乏,找不着笔,魏公就用仆役的杖具在厅堂北边墙壁上写诗,诗云:“述职无风政,复路阻山河。还思麾盖日,留谢此山阿。”

    12.7舜祠东有大石[1],广三丈许,有凿“不醉不归”四字于其上。公曰[2]:“此非遗德。”令凿去之。

    【注释】

    [1]舜祠:见上条注[2]。

    [2]公:即指魏收。

    【译文】

    舜祠东边有块大石头,宽三丈多,上面刻了“不醉不归”四个字。魏收说:“这不能视为留给后人的德泽。”让人把字迹铲去。

    12.8梁宴魏使李骞、崔劼。乐作,梁舍人贺季曰:“音声感人深也。”劼曰:“昔申喜听歌怆然,知是其母[1],理实精妙然也。”梁主客王克曰[2]:“听音观俗,转是精者。”劼曰:“延陵昔聘上国[3],实有观风之美[4]。”季曰:“卿发此言,乃欲挑战?”骞曰:“请执鞭弭[5],与君周旋。”季曰:“未敢三舍[6]。”劼曰:“数奔之事[7],久已相谢。”季曰:“车乱旗靡[8],恐有所归。”劼曰:“平阴之役,先鸣已久[9]。”克曰:“吾方欲馆谷而旌武功[10]。”骞曰:“王夷师熸[11],将以谁属?”遂共大笑而止。乐欲讫,有马数十匹驰过,末有阉人[12]。骞曰:“巷伯乃同趣马[13],讵非侵官[14]?”季曰:“此乃貌似。”劼曰:“若值袁绍[15],恐不能免。”

    【注释】

    [1]申喜听歌怆然,知是其母: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老母行歌而动申喜,精之致也。”高诱注:“申喜,楚人也。少亡其母,闻乞人行歌声,感而出视之,则其母也。故曰精之至。”

    [2]主客:尚书主客郎。王克:美容貌,善容止,历仕梁、陈。

    [3]延陵:即为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季子,寿梦欲传位于他,推辞不受,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在当时以多闻著称。季札当春秋之世,历聘鲁、齐、郑、晋等国,遍交当世诸侯贤士大夫。上国:春秋时,与吴、楚诸国相对,称中原诸侯国为上国。

    [4]观风:观察民土民风,知晓时政得失。《礼记·王制》:“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唐代贞观年间,设有视风俗使,清朝雍正年间,也设观风整俗使。按,崔劼的这句话,暗含此番出使梁朝即为考察梁之政治民情的意思,贺季听出弦外之音,所以有“乃欲挑战”之问。

    [5]鞭弭(mǐ):指代武器。弭,弓。这句话和下一句的“未敢三舍”,都是化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回答楚王的话:“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6]三舍:古代军队行一宿为一舍,师行每日三十里,故三舍为九十里。

    [7]数奔:多次逃跑。这句话也是化用晋人语。《左传·宣公十二年》:“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楚人惎(按,教的意思)之脱扃……乃出。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杨伯峻注:“晋人有一二兵车,因坠于坑陷而不能进……楚人教晋人抽去车前横木以出坑……晋人车陷,楚人不俘获之,反教以出陷之法。……晋人既脱,反嘲笑楚人,谓出陷之智不如楚人者,以不如楚人之常奔逃而有此经验也。”

    [8]车乱旗靡:喻败象。用《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之语。

    [9]平阴之役,先鸣已久:据《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兴师伐齐,战于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齐侯为晋军所设疑阵所惑,连夜逃走,晋人根据鸟叫声等知道齐军趁天黑逃跑了,此即“先鸣已久”。

    [10]方欲馆谷:居其馆,食其谷。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楚交战,楚军败绩,晋军居楚之舍,食楚之谷,三日而还。

    [11]王夷师熸(jiān):《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人从之,楚师大败,王夷师熸,子反死之。”王夷师熸,指晋军射中楚共王,楚军溃败。夷,伤。熸,火灭,比喻楚师士气不振。

    [12]阉人:宦官。

    [13]巷伯:即宦官,因其居于宫巷,掌管宫内之事,故有此称。趣(qū):跑。

    [14]讵(jù):岂。侵官:越犯他人的职守,宦官掌宫内事,不应与养马的官员共同行事,故此处斥其“侵官”。

    [15]袁绍(?——202):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汉灵帝时累官中军校尉,灵帝死后,劝何进诛杀宦官,事情泄漏,何进被杀,袁绍于是尽杀宦官。

    【译文】

    梁朝宴请魏使李骞、崔劼。音乐响起,梁中书通事舍人贺季说:“音乐实在是感人至深。”崔劼说:“当年申喜听到他人唱歌,心怀感动,结果发现是自己的母亲,音乐的感发力量实在是非常精妙。”梁尚书主客郎王克说:“能通过音乐观察一国民风,才是真正精通音乐的人。”崔劼说:“延陵季札当年受聘于上国,真有闻乐音而观风俗之美。”贺季说:“您说这句话,是想挑战吗?”李骞说:“愿执马鞭弓箭,斗胆与您周旋。”贺季说:“在下不敢退避三舍。”崔劼说:“数奔之事,本人早表谢意。”贺季说:“车辙已乱军旗已倒,这种事情不是我们。”崔劼说:“平阴一战,败兆早显。”王克说:“我正要居楚之馆,食楚之谷,表彰军功。”李骞说:“主将受伤,军队溃败,这种事情,到底该谁?”于是众人大发一笑作罢。音乐快要结束了,有几十匹马从旁边奔驰而过,后面跟着宦官。李骞说:“宦官竟然也一同赶马,这难道不是越职吗?”贺季说:“仅是相貌近似而已。”崔劼说:“如果是当年的袁绍在这里,恐怕他绝难幸免。”

    12.9历城房家园,齐博陵君豹之山池[1]。其中杂树森竦,泉石崇邃,历中祓禊之胜也[2]。曾有人折其桐枝者,公曰:“何谓伤吾凤条[3]?”自后人不复敢折。公语参军尹孝逸曰:“昔季伦金谷山泉[4],何必逾此。”孝逸对曰:“曾诣洛西,游其故所,彼此相方,诚如明教。”孝逸常欲还邺,词人饯宿于此。逸为诗曰:“风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时人以此两句比谢灵运“池塘”十字焉[5]。

    【注释】

    [1]齐:北齐。博陵君豹:即为房豹,字仲干,清河(今山东临清东北)人。仕于齐。齐亡之后,还乡自养。

    [2]祓禊(fú xì):三月上巳,到水滨洗濯,去除宿垢,称“祓禊”。

    [3]凤条:语本庄子。《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引文中鹓雏即为凤凰。据此,即把梧桐枝称作凤条。

    [4]季伦:即为石崇(249——300),字季伦,晋朝渤海南皮(今属河北)人。平生好聚家产,富可敌国。金谷:在洛阳西北,有金谷水流过,石崇筑园于此,世称“金谷园”。

    [5]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后寄养道观,小名客儿,故后世称其“谢客”,后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曾为永嘉太守,不理政事,专事畅意遨游,所至即有题咏。谢灵运聪明好学,能书画,通史学,精玄学佛理,文章则为江左第一,所作山水诗开一代风气,历来被视为山水诗派之祖。其《登池上楼》诗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此十字,为千古传诵之佳句。

    【译文】

    历城房家园,是北齐博陵君房豹的园林。园中杂树葱茂,泉石幽深,是历城每年祓禊的胜地。曾经有人折其园中的梧桐枝,房公说:“为什么损伤我的凤条?”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折树枝了。房公对参军尹孝逸说:“当年石季伦的金谷园山石池泉,不一定比我这园子好。”孝逸回答说:“我曾到过洛阳西边,游历石崇的故园,两相比较,的确如您刚才所说。”孝逸曾经想回邺城,文友们在这里饯行留宿。孝逸作诗云:“风沦历城水,月倚华山树。”当时人拿这两句诗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相提并论。

    12.10单雄信幼时[1],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常与秦王卒相遇[2],秦王以大白羽射中刃,火出,因为尉迟敬德拉折[3]。

    【注释】

    [1]单(shàn)雄信(?——621):曹州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人。大业十二年(616)从翟让起兵反隋,后又跟随李密、王世充。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围洛阳,被杀。

    [2]秦王:即为李世民。武德元年(618)封秦王。

    [3]尉迟敬德(585——658):名恭,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隋末从军,武德三年(620)降唐,累迁右武侯大将军,封吴国公。

    【译文】

    单雄信小时候,在学堂前面种了一棵枣树。到十八岁,把枣树砍了做成一杆枪,长一丈七尺,枪杆粗得两手捏不拢,枪头有七十斤重,枪名叫做寒骨白。曾和秦王在战场上仓促相遇,秦王用大白羽箭射中枪头,迸出火光,然后这杆枪就被尉迟敬德拉断了。

    12.11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1],常饮以酒,每于月明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2],嘶鸣不食而死。

    【注释】

    [1]秦叔宝(?——638):名琼,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隋末从军,武德二年(619)降唐。屡有战功,拜上柱国,封翼国公。忽雷:鳄鱼的别名。(bó):传说中的猛兽。

    [2]胡公:即为秦琼。秦琼于贞观十二年卒,陪葬昭陵。十三年,改封胡国公。

    【译文】

    秦琼骑的战马名叫忽雷,秦琼常给它喝酒,每到月明之夜骑着忽雷试跑,能够腾越竖列的三顶黑帐篷。后来秦琼去世,这匹马哀鸣嘶叫,不食而死。

    12.12徐敬业年十余岁,好弹射。英公每曰[1]:“此儿相不善,将赤吾族[2]。”射必溢镝[3],走马若灭,老骑不能及。英公常猎,命敬业入林趁兽,因乘风纵火,意欲杀之。敬业知无所避,遂屠马腹,伏其中,火过,浴血而立。英公大奇之。

    【注释】

    [1]英公:即为徐世(594——669)。武德二年(619)归唐,寻封曹国公,赐姓李,因名李;贞观十一年(637)改封英国公。

    [2]赤吾族:诛杀我全族。

    [3]溢镝(dí):盈贯,拉弓时满到弓背与弓弦的距离和箭同样长度。溢,超出。镝,箭头。

    【译文】

    徐敬业十多岁时,喜欢射弹丸。英公常说:“这孩子面相不善,会给我家带来灭族之灾。”敬业射箭时挽弓盈贯,有如满月,骑马飞奔,一转眼就无影无踪,老骑手都追不上他。英公曾经打猎,让敬业进入树林驱赶野兽,并乘着风势放火,想要烧死他。敬业知道无处逃避,就把马杀了,剖开马肚子,藏身其中,山火烧过,他浑身鲜血地站在那里。英公大为惊异。

    12.13玄宗常伺察诸王,宁王常夏中挥汗鞔鼓[1],所读书乃《龟兹乐谱》也[2]。上知之,喜曰:“天子兄弟,当极醉乐耳。”

    【注释】

    [1]宁王:即为李宪。见1.17条注[5]。

    [2]《龟兹乐谱》:钱伯泉《一千多年前的龟兹乐谱》(《文史知识》1994年第10期):“本世纪初,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卷龟兹乐谱……这份龟兹乐谱一共记有十个曲调,它们的名称依次为《品弄》、《倾杯乐》、《西江月》、《心事子》、《伊州》、《水鼓子》、《急胡相问》、《长沙女引》、《撒金沙》、《营富》。……据有关专家研究,这是一份龟兹国的琵琶谱。……诸如琵琶谱这样的龟兹乐谱,是龟兹国的乐师采取汉文中笔画简单的字,或是笔画稍繁的字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