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前集卷五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诡习

    【题解】

    从内容上看,本篇“诡习”和下篇“怪术”、前集卷六“艺绝”,记载的都是杂技方术之类。本篇共六条,所载之事或为乞丐足书,或是驯蝇虎作舞,或是弹弓成字,或是击钱贯豆,或是驯獭捕鱼,无不技艺奇巧,新人耳目,是关于那一时代社会生活细节的珍贵记录。

    5.1大历中[1],东都天津桥有乞儿[2],无两手,以右足夹笔写经乞钱。欲书时,先再三掷笔,高尺余,以足接之,未曾失落。书迹官楷,手书不如也。

    【注释】

    [1]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766——779)。

    [2]东都:洛阳。天津桥:洛水上的一座桥梁。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五“洛阳县”:“天津桥,在县北四里。隋炀帝大业元年初造此桥,以架洛水,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浮桥辄坏,贞观十四年更令石工累方石为脚。《尔雅》:‘箕、斗之间为天汉之津。’故取名焉。”乞儿:行乞的人。

    【译文】

    大历年间,东都洛阳天津桥上有个乞丐,没有手,用右脚夹笔抄写经文讨钱。要抄写的时候,先一次次把笔向上抛起一尺多高,然后用脚接住,从没掉过笔。他写的字是标准的楷书,比手写得还好。

    5.2于在襄州[1],尝有山人王固谒见于。于性快,见其拜伏迟缓,不甚知书生。别日游,不复得进,王殊怏怏。因至使院[2],造判官曾叔政[3],颇礼接之。王谓曾曰:“予以相公好奇,故不远而来,今实乖望矣[4]。予有一艺,自古无者,今将归,且荷公见待之厚,今为一设。”遂诣曾所居,怀中出竹一节及小鼓,规才运寸[5]。良久,去竹之塞,折枝连击鼓子。筒中有蝇虎子数十[6],分行而出,为二队,如对阵势。每击鼓或三或五,随鼓音变阵,天衡地轴[7],鱼丽鹤列[8],无不备也。进退离附,人所不及。凡变阵数十,乃行入筒中。曾观之大骇,方言于于公,王已潜去。于悔恨,令物色求之,不获。

    【注释】

    [1]于(dí,?——818):字允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贞元十四年(798)为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观察。襄州:今湖北襄阳。

    [2]使院:郡守官署。

    [3]判官:职官名。方镇节度使僚佐。

    [4]乖望:失望。乖,违背。

    [5]规才运寸:圆周才一寸。运,疑“过”字之误。

    [6]蝇虎:动物名。蜘蛛的一种,善跳跃,不结网,常于墙壁上捕食苍蝇。

    [7]天衡地轴:比喻蝇阵之形。天衡,《吕氏春秋》卷六“明理”:“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其名曰天衡。”地轴,古时认为大地有轴,晋张华《博物志》卷一:“地有三千六百轴,犬牙相举。”

    [8]鱼丽鹤列:比喻蝇阵之形。丽,后作“俪”,成双成对。

    【译文】

    于在襄州的时候,有个叫王固的隐士前往拜见。于是个急性子,见王固拜见行礼动作迟缓,就不怎么搭理他。另一天举行游宴,也不邀请他,王固心里非常失落。于是到使院,造访判官曾叔政,叔政很客气地接待他。王固对曾说:“我因为于相公喜欢猎奇,所以不辞路远前来,现在的确很失望。我有一门绝技,自古以来没有过,现在我要回去了,而且承蒙大人您礼待的厚谊,就为您表演一番。”于是到了曾叔政的居所,从怀中取出一节竹筒和一面小鼓,圆周长短不过一寸多。过了一阵子,拔去竹筒的塞子,折了一根树枝连续敲击小鼓。竹筒里有几十只蝇虎排成行列跳出来,分成两队,就像两军对垒的阵势。王固每击鼓三下,或是五下,这些蝇虎就随着鼓点的不同而变换阵形,像星月经天,又像川流行地,像鱼儿穿梭,又像仙鹤起舞,千变万化,尽在其中。各种阵形或进或退,或散或聚,就是军队也比不上。总共变换了几十种阵形,这些蝇虎才跳进竹筒里。曾叔政看了之后,大为吃惊,正向于禀报,王固已经悄悄地离开了。于很懊悔,让人去四处访寻,始终没找到。

    5.3张芬[1],曾为韦南康亲随行军[2],曲艺过人,力举七尺碑,定双轮水硙[3]。常于福感寺趯鞠[4],高及半塔。弹力五斗[5]。常拣向阳巨笋,织竹笼之,随长旋培,常留寸许。度竹笼高四尺,然后放长。秋深,方去笼伐之,一尺十节,其色如金,用成弓焉。每涂墙方丈,弹成“天下太平”字,字体端严,如人模成焉。

    【注释】

    [1]张芬:其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为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帐下大将。

    [2]韦南康:即为韦皋(745——805),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贞元元年(785)迁成都尹,出镇剑南西川,在镇屡破吐蕃,收复巂州,以功加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3]硙(wèi):石磨。

    [4]福感寺:唐代成都寺庙。趯鞠(tì jū):即蹴鞠,古代踢球的游戏。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据此诗以及下文“高及半塔”之语,是以踢得高为能事。

    [5]弹力五斗:拉弓力气大。

    【译文】

    张芬,曾经担任过韦皋的亲随行军,技艺过人,力大无比,能举起七尺长的碑石,能定住转动的双轮水碾。有一次在福感寺蹴鞠,一脚将毬踢到塔身一半那么高。能拉五斗力的弓。他常常挑选向阳生长的巨笋,编织竹笼罩住,随其生长,随时培土,通常只留一寸左右露在地面。估计竹笼有四尺高了,然后任由巨笋自由生长。深秋,才取掉竹笼将竹子砍下来,一尺有十个节,颜色金黄,用这种竹子制作成弓。张芬还常常在墙壁上涂抹出一丈见方的空白,用弓弹射成“天下太平”四个字,字体端庄,像用手摹写的一样。

    5.4建中初[1],有河北军将姓夏者[2],弯弓数百斤。尝于毬场中累钱十余,走马以击鞠杖击之[3],一击一钱飞起六七丈,其妙如此。又于新泥墙安棘刺数十,取烂豆,相去一丈,一一掷豆,贯于刺上,百不差一。又能走马书一纸。

    【注释】

    [1]建中:唐德宗李适年号(780——783)。

    [2]河北:河北道。

    [3]鞠杖:击毬的杖。

    【译文】

    建中初年,有位姓夏的河北道军将,能拉几百斤的弓。曾经在毬场中垒起十多枚钱,然后骑马飞奔用击毬杖不断击打钱币,每击一杖,只见一枚钱飞起六七丈高,他的技艺就是如此奇妙。又在新抹的泥墙上安插几十枚棘刺,拿来煮熟的豆子,距墙一丈远,将熟豆一颗一颗地投掷贯穿在棘刺上,百发百中。又能一边骑马飞奔一边提笔写字。

    5.5元和中[1],江淮术士王琼,尝在段君秀家,令坐客取一瓦子[2],画作龟甲,怀之一食顷,取出,乃一龟。放于庭中,循垣西行。经宿却成瓦子。又取花含[3],默封于密器中,一夕开花。

    【注释】

    [1]元和:唐宪宗李纯年号(806——820)。

    [2]瓦子:这里指瓦片。

    [3]花含:花骨朵。

    【译文】

    元和年间,江淮地区的术士王琼曾在段君秀家,让座上的客人取来一块瓦片,在上面画出龟甲的图案,揣在怀里一顿饭的工夫,取出来一看,变成了一只乌龟。把这只龟放在庭院中,沿着墙脚向西爬行。过了一个晚上,又变成了瓦片。又拿来一个花骨朵,密封在一个容器里,过一晚,鲜花绽开。

    5.6元和末,均州郧乡县有百姓[1],年七十,养獭十余头[2],捕鱼为业,隔日一放出。放时,先闭于深沟斗门内[3],令饥,然后放之,无网罟之劳[4],而获利相若。老人抵掌呼之[5],群獭皆至,缘衿藉膝,驯若守狗。户部郎中李福亲观之[6]。

    【注释】

    [1]均州郧乡县:今湖北郧县。

    [2]獭(tǎ):动物名。脚短,趾间有蹼,昼伏夜出,善游水,食鱼、蛙等。

    [3]斗门:闸门。

    [4]罟(gǔ):网。

    [5]抵(zhǐ)掌:即扺掌。击掌。

    [6]户部:六部之一,掌管户口和财赋。郎中:职官名。分掌六部内各司政务。李福:字能之,陇西(今甘肃)人。官至刑部、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

    【译文】

    元和末年,均州郧乡县有位老百姓,七十岁,养了十多只水獭,以打鱼为生,隔一天把水獭放出去一次。放的时候,先把它们关在深沟的闸门之内饿着,然后再放出去,不用劳神费力地撒网收网,而捕鱼的数量却大致相当。老人拍掌呼唤它们,水獭全都跑过来,围在老人身边,靠着他的腿膝,温驯得像看家狗。户部郎中李福亲眼见过。

    怪术

    【题解】

    本篇和上篇内容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本篇十六条记载的诸种怪术,大多与释、道两家有关,其故事的主角也多为僧、道异人。

    5.7大历中,荆州有术士,从南来,止于陟屺寺[1]。好酒,少有醒时。因寺中大斋会[2],人众数千,术士忽曰:“余有一伎,可代抃瓦珠之欢也[3]。”乃合彩色于一器中,步抓目[4],徐祝数十言,方欱水再三[5],噀壁上[6],成维摩问疾变相[7],五色相宣,如新写。逮半日余,色渐薄,至暮都灭。唯金粟纶巾、鹙子衣上一花[8],经两日犹在。成式见寺僧惟肃说,忘其姓名。

    【注释】

    [1]陟屺(zhì qǐ)寺:此陟屺寺在荆州。《大清一统志》卷二六九:“陟屺寺,在江陵县东北三十里,南北朝梁建。”陟屺,登上屺山。《诗经·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后比喻思念母亲。

    [2]大斋会:寺庙里设斋食、供养僧人的大法会。

    [3]抃(biàn)瓦(kè)珠:投掷瓦片、珠子之类的游戏。抃,鼓掌。,磕碰。

    [4](diàn)步:马步。,黄脊毛的黑马。

    [5]欱(hē):吸吮。

    [6]噀(xùn):喷。

    [7]维摩问疾变相:据《维摩诘经》记载,佛在维耶离城奈氏树园说法,维摩诘大士故意称病不往,佛遣人前去问疾,自舍利弗、大目犍连、迦叶以下诸弟子皆诉说维摩诘本领,不愿前去,最后文殊师利奉命前往。文殊问维摩诘病因何起,维摩诘回答说:“从痴有爱则我病生。用一切人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人得不病者,则我病灭。”

    [8]金粟:即金粟如来,维摩诘大士的前身。纶(guān)巾:头巾。鹙(qiū)子衣:舍利弗所穿袈裟。鹙子,佛大弟子舍利弗,意译为鸲鹆子,据说其眼睛似鸲鹆,故名“鹙子”。

    【译文】

    大历年间,荆州有位术士,从南方来,止宿在陟屺寺。他喜欢喝酒,很少有不醉的时候。有一次寺中举行大斋会,僧俗信众有几千人,这位术士忽然说:“我有一门技艺,比寻常投珠掷瓦的游戏好看。”于是把各种颜料混合在一个容器中,踩着马步,抹抹脸,慢慢地祝祷了几十句,然后吸吮颜料水,一遍遍喷在墙壁上,就成了一幅维摩诘问疾的图像,五颜六色相互映衬,好像刚画上去的一样。过了大半天,画像的颜色慢慢变淡,到傍晚时都消失了。只有维摩诘的头巾,以及舍利弗的袈裟上的一朵花,过了两天时间还在。我听寺里的和尚惟肃谈过这事,只是忘了术士的名字。

    5.8丞相张魏公延赏在蜀时[1],有梵僧难陀得如幻三昧[2],入水火,贯金石,变化无穷。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或大醉狂歌,戍将将断之。及僧至,且曰:“某寄迹桑门[3],别有药术[4]。”因指三尼:“此妙于歌管。”戍将反敬之,遂留连为办酒肉,夜会客,与之剧饮。僧假裆巾帼[5],市铅黛,伎其三尼。及坐,含睇调笑[6],逸态绝世。饮将阑,僧谓尼曰:“可为押衙踏某曲也[7]。”因徐进对舞,曳绪回雪[8],迅赴摩跌[9],技又绝伦也。良久曲终,而舞不已,僧喝曰:“妇女风邪[10]?”忽起取戍将佩刀,众谓酒狂,各惊走。僧乃拔刀斫之,皆踣于地[11],血及数丈。戍将大惧,呼左右缚僧。僧笑曰:“无草草。”徐举尼,三支筇杖也[12],血乃酒耳。又尝在饮会,令人断其头,钉耳于柱,无血。身坐席上,酒至,泻入脰疮中[13]。面赤而歌,手复抵节[14]。会罢,自起提首安之,初无痕也。时时预言人凶衰,皆谜语,事过方晓。成都有百姓供养[15],数日,僧不欲住,闭关留之。僧因是走入壁角,百姓遽牵,渐入,唯余袈裟角,顷亦不见。来日壁上有画僧焉,其状形似。日日色渐薄,积七日,空有黑迹。至八日,迹亦灭,僧已在彭州矣[16]。后不知所之。

    【注释】

    [1]张魏公延赏:即为张延赏(727——787),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历淮南、荆南、剑南西川节度使,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2]如幻三昧:佛教术语。此处意为变化出种种神奇的幻相。三昧,事物的精义。

    [3]桑门:梵语音译,也作“沙门”。僧侣。

    [4]药术:唐一行《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三:“乃至云何为幻?谓如咒术药力,能造所造种种色像。……佛说药力不思议。如人以药力故,升空隐形履水蹈火。……又如药术因缘,示现能造所造种种色像。”

    [5]裆(liǎng dāng):妇女所穿的背心。巾帼:妇女的妆饰。

    [6]含睇:含情脉脉。

    [7]押衙:职官名。管理仪仗侍卫。踏曲:即踏歌,传统歌舞形式,以脚踏地为节奏。

    [8]曳绪回雪:形容舞姿的飘逸轻盈。曳绪,抽丝。回雪,雪花随风回旋飞舞。

    [9]迅赴摩跌:形容前后俯仰,舞姿的快速变化。

    [10]风:后作“疯”。

    [11]踣(bó):倒。

    [12]筇(qióng)杖:一种竹杖。

    [13]脰(dòu)疮:脖颈的伤口。

    [14]抵节:击掌合拍。

    [15]供养:佛教术语。敬献奉养佛、法、僧三宝,谓之供养。

    [16]彭州:今属四川。

    【译文】

    丞相魏公张延赏出镇西蜀时,有个名叫难陀的梵僧,精通幻术,能入水火而不受伤,穿过金石而无阻碍,变化莫测。这和尚刚入蜀地时,和三个小尼姑同行,一路上醉酒狂歌,当地军将准备阻止他们。等和尚赶到,对军将说:“我身为和尚,另有药术。”于是指着三个尼姑说:“她们精通歌舞。”军将因此很看重他,就挽留他们,为他们准备宴席,夜晚招待客人,都和他开怀痛饮。和尚借来妇女的衣饰,又买来化妆的粉黛,把三个小尼姑打扮成歌伎。她们坐在席上,秋波流转,打情骂俏,姿态狐媚,世上少见。酒宴快结束时,和尚对尼姑说:“现在为押衙踏歌一曲。”于是尼姑们缓缓移步,翩翩起舞,长袖飘拂有如雪花回旋,纤腰扭动真是俯仰生姿,舞技堪称天下第一。过了很久,一曲终了,但是三个尼姑仍然舞个不停,和尚大喝道:“这些女人疯啦?”突然起身去拿军将的佩刀,众人都说和尚撒酒疯了,吓得四处逃散。和尚拔出佩刀朝着尼姑就砍,三个小尼姑都倒在地上,血流了好几丈。军将大惊,喝命手下把和尚捆起来。和尚笑着说:“别慌里慌张的。”说着慢慢地举起尼姑,原来是三支竹杖,地上的血也只是酒而已。这和尚又曾经在宴会上,让人砍掉他的脑袋,钉耳朵挂在柱子上,没有流血。他的身体坐在酒席上,酒来了,就倾倒进脖子的创口中。挂着的头醉得面红耳赤,口中不停地唱着歌,坐着的身体还双手打拍子。宴会结束了,自己起身提着脑袋安放在脖子上,一点看不出砍过的痕迹。他经常预言吉凶兴衰,说的都是谜语,人们过后才明白意思。成都有个老百姓供养他,几天后,这和尚不愿意住了,主人就关上门挽留他。和尚于是走到墙角,主人赶紧去扯住他,和尚慢慢地就进入墙里,只剩下袈裟的一点衣角,很快衣角也不见了。第二天,墙壁上有和尚的画像,那样子很像。画像的颜色一天天淡下去,满七天时,就只留下黑色的痕迹。到第八天,黑色痕迹也消失了,那和尚已经到了彭州。后来不知道他去向何方。

    5.9虞部郎中陆绍[1],元和中,尝看表兄于定水寺[2],因为院僧具蜜饵、时果,邻院僧亦陆所熟也,遂令左右邀之。良久,僧与一李秀才偕至,乃环坐,笑语颇剧。院僧顾弟子煮新茗,巡将匝而不及李秀才。陆不平曰:“茶初未及李秀才,何也?”僧笑曰:“如此秀才,亦要知茶味?且以余茶饮之。”邻院僧曰:“秀才乃术士,座主不可轻言[3]。”其僧又言:“不逞之子弟[4],何所惮!”秀才忽怒曰:“我与上人素未相识[5],焉知予不逞徒也?”僧复大言:“望酒旗,玩变场者[6],岂有佳者乎?”李乃白座客:“某不免对贵客作造次矣[7]。”因奉手袖中,据两膝,叱其僧曰:“粗行阿师[8],争敢辄无礼!柱杖何在?可击之。”其僧房门后有筇杖子,忽跳出,连击其僧。时众亦为蔽护,杖伺人隙捷中,若有物执持也。李复叱曰:“捉此僧向墙!”僧乃负墙拱手,色青气短,唯言乞命。李又曰:“阿师可下阶!”僧又趋下,自投无数,衄鼻败颡不已[9]。众为请之,李徐曰:“缘对衣冠[10],不能煞此为累。”因揖客而去。僧半日方能言,如中恶状[11]。竟不之测也。

    【注释】

    [1]虞部郎中:唐代职官名。属工部,从五品上,职掌京城街巷种植、山泽苑囿、草木薪炭以及供顿畋猎等事。

    [2]定水寺:唐代寺名。在长安城太平坊西门之北。

    [3]座主:这里是对僧人的尊称。

    [4]不逞:不成器。

    [5]上人:佛家称德智善行的人,后用作对僧人的敬称。

    [6]变场:表演佛经转变故事或杂技魔术的场所。

    [7]造次:鲁莽,轻率。

    [8]粗行:言行粗野。

    [9]衄(nǜ)鼻败颡(sǎng):鼻青脸肿。衄,鼻出血。颡,脑门儿。

    [10]衣冠:有地位有修养的人。

    [11]中恶:中邪。

    【译文】

    元和年间,虞部郎中陆绍曾经去定水寺看望表兄,顺便为寺里的住持和尚带去了蜜饯和新鲜水果,隔壁寺院的和尚也和陆绍相熟,就让手下人去请。过了一会儿,邻院和尚和一位李秀才一同来了,大家环绕而坐,欢声笑语,非常热闹。住持和尚嘱咐徒弟煮新茶来,斟茶快一圈了,却没有给李秀才斟。陆绍心里不平,说:“这茶水居然不给李秀才,什么意思?”住持和尚笑着说:“像这种秀才,也要品尝新茶?就给他喝点残茶吧。”隔壁和尚说:“秀才是有法术的人,座主不要小瞧了他。”住持和尚又说:“这种不学好的人,有什么可怕的!”李秀才顿时发怒了,说:“我和上人素不相识,您怎么就知道我是个不学好的家伙呢?”住持和尚又大声说:“没事四处找酒馆,玩魔术的人,难道是什么好东西?”李秀才就对座中客人道歉说:“我要当着各位贵客做有伤大雅的事了。”于是把双手笼在袖子里,放在膝盖上,呵斥住持和尚说:“你这个粗野的和尚,怎能如此无礼!柱杖在哪里?给我揍他!”住持和尚的房门后有根竹杖,忽然就蹦了出来,接连不断地击打这和尚。这时众人忙掩护住持和尚,竹杖就伺机从人缝中打他,又快又准,好像有谁拿着这根竹杖似的。李秀才又呵斥道:“把这和尚捉到墙边去!”和尚就背靠着墙,拱手作揖,脸色发青,气喘吁吁,只叫饶命。李秀才又说:“师父下台阶吧!”和尚又很快地下了台阶,以头碰地,反反复复,弄得鼻青脸肿,就是停不下来。众人替他求情,李秀才慢悠悠地说:“当着这些雅士,我不能杀了这和尚连累大家。”说完拱手而去。住持和尚过了半天才能说话,好像中了邪。众人最后也不清楚到底施了什么法术。

    5.10元和末,盐城脚力张俨递牒入京[1]。至宋州[2],遇一人,因求为伴。其人朝宿郑州[3],因谓张曰:“君受我料理,可倍行数百。”乃掘二小坑,深五六寸,令张背立,垂踵坑口[4],针其两足,张初不知痛。又自膝下至骭[5],再三捋之[6],黑血满坑中。张大觉举足轻捷,才午至汴[7]。复要于陕州宿[8],张辞力不能,又曰:“君可暂卸膝盖骨,且无所苦,当日行八百里。”张惧,辞之。其人亦不强,乃曰:“我有事,须暮及陕。”遂去,行如飞,顷刻不见。

    【注释】

    [1]盐城:今属江苏。脚力:传递文书或运送货物的差役或民丁。牒:文书。

    [2]宋州:今河南商丘。

    [3]朝(cháo)宿:本指诸侯朝见天子时所住之地,此处意思为前方住地。

    [4]踵(zhǒng):脚后跟。

    [5]骭(gàn):小腿。

    [6]捋(lǚ):用手顺着抹过去。

    [7]汴:即汴州,今河南开封。

    [8]陕州:在今河南三门峡西。

    【译文】

    元和末年,盐城脚力张俨送公文入京。行至宋州,遇见一个人,就请求结伴同行。那人预定前住郑州,就对张俨说:“您听我指点,可以疾行几百里。”于是挖了两个小坑,深六五寸,让张俨背对着坑站立,两脚站在坑边,然后用针扎他的两只脚,张俨根本感觉不到疼痛。那人又从张俨的膝盖至小腿,反反复复往下捋,黑血流满坑中。张俨一下子觉得抬脚轻快了很多,才中午就到了汴州。那人又邀约他到陕州住宿,张俨推辞说脚力不够,那人又说:“您不妨暂时卸下膝盖骨,这一点痛苦都没有,就可以一天疾行八百里。”张俨害怕了,就借口推辞。那人也不勉强他,就说:“我有急事,必须傍晚到达陕州。”于是辞去,疾行如飞,转眼的工夫就不见了。

    5.11蜀有费鸡师,目赤,无黑睛,本濮人也[1]。成式长庆初见之,已年七十余。或为人解灾,必用一鸡设祭于庭。又取江石如鸡卵,令疾者握之。乃踏步作气嘘叱[2],鸡旋转而死,石亦四破。成式旧家人永安,初不信,尝谓曰:“尔有大厄。”因丸符逼令吞之[3],复去其左足鞋及袜,符展在足心矣。又谓奴沧海曰:“尔将病。”令袒而负户,以笔再三画于户外,大言曰:“过!过!”墨遂透背焉。

    【注释】

    [1]濮:在今山东鄄城北。

    [2]踏步: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