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十三 辨别异端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此卷辨异端。盖异端不辨,则正学不明,故必于其弥近理而大乱真者,严析之于毫厘,然后人心不为所惑,而世道庶乎其日隆也。,

    朱子曰:今人容易为异说引去者,只是无见识。圣人之书,非细心研究,不足以见。

    朱子曰: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芮国器尝云: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如何要排佛?朱子曰:只为无二道无两心故著不得他佛法也。

    朱子曰:学者往往多归异教何故?盖为自家这里工夫欠缺奈何这心不下。见禅者之说有个悟门一朝得入则前后际断。恁地见成捷快如何不随他去者?知自家这里有个道理不必外求。此心自然各止其所。

    朱子答徐彦章曰:老释说于静而欲无天下之动是犹常寐不觉而弃有用于无用圣贤固弗为也。今说于动而欲无天下之静是犹常行不止。虽劳而不得息圣人亦弗能也。盖其失虽有彼此之殊其倚于一偏而非天下之正理则一而已

    朱子曰:学佛者尝云儒佛一同某言若果然是又何必言同。只这靠傍的意思便是不同。

    或云庄列释氏皆有大过人者但为从别路去故不可与校是非。朱子曰:既云别路则须自有正路。只此正路别路之间便有是非可校何言不可耶?

    朱子答李伯谏曰:来书云'形有生死真性常在。‘某谓:性无伪冒不必言真未尝不在不必言在。盖所谓性即天地所以生物之理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者也。曷尝不在?而岂有我之所能私乎?释氏所云真性不知其与此同乎否也?同乎此则古人尽心以知性知天。其学固有所为非欲其死而常在也。苟异乎此而欲空妄心见真性惟恐其死而失之非自私自利而何?

    或问:今世士大夫何以晚年都被禅家引去?朱子曰:是尔平生所读许多书许多记诵文章所藉以取利禄声名之计者。到这里都靠不得了所以被他降下

    朱子曰:世学不明异端蜂起大率皆便于私意人欲之实而可以不失道义问学之名以故学者翕然趋之。然谚有之是真难灭是假易除但当力行吾道使益光明。则彼之邪说如雪见晛耳故不必深与之辩。

    朱子曰:某数日来闻思圣人所以说个格物工夫尽在这里。今人都无这工夫所以见识皆低。

    朱子曰:释氏谓人死为鬼鬼复为人如此则天地间常是许多。来来去去更不由他、造化生生必无是理也。

    朱子曰:必有亲切悫实可以循序而进者乃为吾儒之学。如其不然恐未免陷于佛老之邪说。

    或曰:永嘉诸公多喜文中子。朱子曰:然只是小它自知定学做孔子不得了才见个小家活子便悦而趋之。譬如泰山之高它不敢登见个小土堆子便上去只是小。

    朱子曰:释氏止是恍惚之间见得些心性影子却不曾仔细见得真实心性。所以都不见里面许多道理。政使有存养之功亦只是存养得他所见影子而不可谓之无所见亦不可谓之不能养。但所见所养非心性之真耳。

    朱子曰:近世学者溺于佛学本以圣贤之言为卑近而不满于其意。顾天理民彝有不容殄灭则又不能尽叛吾说以归于彼。两者交战于胸中而不知所定。于是因其近似之言以附会而说合之。凡吾教之以物言者则挽而附之于己以身言者则引而纳之于心。苟以幸其不异于彼而便于出入。两是之私。至于圣贤之本意则虽知其不然而有所不顾也。

    盖其心以吾之所见已高于圣贤可以咄嗟指顾而左右之矣。又况推而高之凿而深之使其精神气象有加于前则吾又为有功于圣贤何不可者?而不自知。其所谓高且深者是乃所以卑且陋也。此近世杂学之士心术隐微之大病不但讲...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