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 张国宾[2]撰

    * * *

    [1] 合汗衫————此剧关目,与唐人《原化记》(见《太平广记》)所载崔尉事相似,但姓名、情节略有增损、出入。明人话本《警世通言》中有《苏知县罗衫再合》类似情节一篇。此剧今有三种传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正名题:“马行街姑侄初结义,黄河渡妻夫相抱弃。金山院子父再团圆,相国寺公孙汗衫记。”脉望馆钞校内府本(《古今杂剧》),题目正名:“金沙院子父再团圆,相国寺公孙汗衫记。”《元曲选》本,题目正名:“东岳庙夫妻占玉珓,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2] 张国宾————一作张国宝(“宾”与“宝”字形近而误),艺名张酷贫(国宾二字的谐音),元代著名戏曲演员,任教坊勾管,工于杂剧编撰,著杂剧五种,现存《合汗衫》、《薛仁贵衣锦还乡》、《罗李郎大闹相国寺》三种。

    第一折

    (正末扮张义,同净卜儿、张孝友、旦儿、兴儿上)(正末云)老夫姓张名义,字文秀,本贯南京人也。嫡亲的四口儿家属:婆婆赵氏,孩儿张孝友,媳妇儿李玉娥。俺在这竹竿巷马行街居住,开着一座解典铺[1],有金狮子为号,人口顺都唤我做金狮子张员外[2]。时遇冬初,纷纷扬扬,下着这一天大雪。小大哥在这看街楼上,安排果桌,请俺两口儿赏雪饮酒。(卜儿云)员外,似这般大雪,真乃是国家祥瑞也。(张孝友云)父亲母亲,你看这雪景甚是可观,孩儿在看街楼上,整备一杯,请父亲母亲赏雪咱。兴儿,将酒来。(兴儿云)酒在此。(张孝友送酒科,云)父亲母亲,请满饮一杯。(正末云)是好大雪也呵!(唱)

    【仙吕点绛唇】密布彤云,乱飘琼粉,朔风紧,一色如银。便有那孟浩然可便骑驴的稳[3]。

    (张孝友云)似这般应时的瑞雪,是好一个冬景也!(正末唱)

    【混江龙】正遇着初寒时分,您言冬至我疑春[4]。(张孝友云)父亲,这数九的天道,怎做的春天也?(正末唱)既不沙,可怎生梨花片片,柳絮纷纷:梨花落,砌成银世界;柳絮飞,妆就玉乾坤。俺这里逢美景,对良辰,悬锦帐,设华裀。簇金盘、罗列着紫驼[5]新,倒银瓶、满泛着鹅黄嫩。俺本是凤城中黎庶,端的做龙袖里骄民[6]。

    (张孝友云)将酒来,父亲母亲,再饮一杯。(正末云)俺在这看街楼上,看那街市上往来的那人纷纷嚷嚷,俺则慢慢的饮酒咱。(丑扮店小二上,诗云)买卖归来汗未消,上床犹自想来朝。为甚当家头先白,每日思量计万条。小可[7]是个店小二。我这店里下着一个大汉,房宿饭钱都少欠下,不曾与我。如今大主人家怪我,我唤他出来,赶将他出去,有何不可?(做叫科,云)兀那大汉,你出来。(净邦老[8]扮陈虎上,云)哥也,叫我做甚么?我知道少下你些房宿饭钱,不曾还哩。(店小二云)没事也不叫你,门前有个亲眷寻你哩。(邦老云)休斗小人耍。(店小二云)我不斗你耍,我开开这门。(邦老云)是真个,在那里?(店小二做推科,云)你出去,关上这门,大风大雪里,冻杀饿杀,不干我事。(下)(邦老云)小二哥,开门来。我知道少下你房宿饭钱,这等大风大雪,好冷天道,你把我推抢将出来,可不冰杀我也?(做叫科,云)嗨!小二哥,你就下得把我抢出门来。身上单寒,肚中又饥馁,怎么打熬的过!兀的那一座高楼,必是一家好人家。没奈何,我唱个莲花落,讨些儿饭吃咱。(做唱科)一年春尽一年春……哩哩莲花,你看地转天转,我倒也。(做倒科)(正末云)小大哥,你看那楼下面冻倒一个人,好可怜也。你扶上楼来,救活他性命,也是个阴骘[9]。(张孝友云)理会的。我是看去,果然冻倒一个大汉。下次小的每,与我扶上楼来者。(兴儿做扶科)(正末云)小大哥,笼些火来与他烘。(张孝友云)理会的。(正末云)酾将那热酒来,与他吃些。(张孝友云)兀那汉子[10],你饮一杯儿热酒咱。(邦老做饮酒科,云)是好热酒也。(正末云)着他再饮一杯。(张孝友云)你再饮一杯。(邦老云)好酒,好酒!我再吃一杯。(正末云)兀那汉子,你这一会儿比头里那冻倒的时分,可是如何?(邦老云)这一会觉苏醒了也。(正末云)兀那汉子,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什么冻倒在这大雪里?你说一遍,老夫是听咱。(邦老云)孩儿是徐州安山县人氏,姓陈名虎,出来做买卖,染了一场冻天行的症候[11],把盘缠都使用的无了,少下店主人家房宿饭钱,他把我赶将出来,肯分的[12]冻倒在你老人家门首。若不是你老人家救了我性命,那得个活的人也。(正末云)好可怜人也呵!(唱)

    【油葫芦】我见他百结衣衫不盖[13]身,直恁般家道窘。我为甚连珠儿[14]热酒,教他饮了三巡。(云)汉子,自古以来,则不你受贫。(孝友云)父亲,可是那几个古人受贫来?(正末唱)想当初苏秦未遇遭贫困,有一日他那时来也,可便腰挂黄金印。咱人翻手是雨,合手是云[15],那尘埃中埋没杀多才俊。(带云)你看那人,也则是时运未至。(唱)他可敢一世里不如人。

    (云)小大哥,将一领绵团袄来[16]。(张孝友做拿衣服科,云)绵团袄在此。(正末云)汉子,(唱)

    【天下乐】我与你这一件衣服,旧换做新。(云)再将五两银子来。(张孝友取银科,云)五两银子在此。(正末云)这银子呵,(唱)我与你做盘也波缠,速离了俺门。(邦老云)救活了小人的性命,又与小人许多银子,此恩将何以报?(正末云)汉子,这衣服和银子,(唱)也则是一时间周急[17],添你气分[18]。(邦老云)多谢你老人家。(正末云)汉子,你着志[19]者!(唱)有一日马颏下缨似火,头直上[20]伞盖似云,愿哥哥你可便为官早立身。

    (云)小大哥,你扶他下楼去。(邦老云)多亏了老人家,救了我性命;今生已过,那生那世,做驴做马,填还你的恩债也。(张孝友云)一条好大汉,我这家私里外,早晚索钱,少个护臂[21]。我有心待认义他做个兄弟,未知他意下如何。我试问他咱。兀那汉子,你如今多大年纪?(邦老云)我二十五岁。(张孝友云)我长你五岁,我可三十岁也。我有心认义你做个兄弟,你意下如何?(邦老云)休看小人吃的,则看小人穿的,休斗小人耍。(张孝友云)我不斗你耍。(邦老云)休道做兄弟,便那笼驴把马,愿随鞭镫。(邦老做拜科)(张孝友云)你休拜。张孝友,你好粗心也!不曾与父亲母亲商量,怎好就认义这个兄弟?兄弟,我不曾与父亲母亲商量,若是肯呵,是你万千之喜;若是不肯呵,我便多赍发与你些盘缠。你则在楼下等一等。(做见正末科,云)父亲母亲,您孩儿有一桩事,不曾禀问父亲母亲,未敢擅便。(正末云)孩儿,有甚么话说?(张孝友云)恰才冻倒的那个人,您孩儿想来,家私里外,早晚索钱,少一个护臂。我待要认义他做个兄弟,未知父母意下如何?(正末云)恰才那个人姓陈,名个虎字,生的有些恶相,则不如多赍发他盘缠,着他回去了罢。(张孝友云)父亲,不妨事,您孩儿眼里偏识这等好人。(正末云)既是你心里要认他呵,着他上楼来。(张孝友云)谢了父亲母亲者。(做见邦老科,云)兄弟,父亲母亲都肯了也。你上楼见父亲母亲去咱。(邦老做见科)(正末云)兀那汉子,我这小大哥要认你做个兄弟,你意下如何?(邦老云)笼驴把马,愿随鞭镫。(正末云)你看他一问一个肯。(张孝友云)兄弟,拜了父亲母亲咱。(邦老做拜科)(张孝友云)父亲母亲,叫媳妇儿与兄弟相见,如何?(正末云)孩儿,这敢不中么?(张孝友云)父亲,不妨事,我眼里偏识这等好人。(正末云)随你,随你。(张孝友云)大嫂,与兄弟相见咱。兄弟,与你嫂嫂厮见。(邦老做拜旦儿科,云)嫂嫂,我唱喏哩。(旦儿云)呸!那眼脑恰像个贼也似的!(邦老背云)一个好妇人也!(正末云)小大哥,着他换衣服去。(张孝友云)你且换衣服去。(邦老下)(外扮赵兴孙带枷锁同解子上)(赵兴孙云)自家赵兴孙,是徐州安山县人氏。因做买卖,到这长街市上,见一个年纪小的,打那年纪老的,我向前谏劝,他坚意不从,被我过那年纪小的来,则打的一拳,不恇[22]就打杀了。当被做公的拿我到官,本该偿命,多亏了那六案孔目,救了我的性命,改做误伤人命,脊杖了六十,迭配[23]沙门岛[24]去。时遇冬天,下着这等大雪,身上单寒,肚中饥馁。解子哥,这一家必然是个财主人家,我如今叫化些儿残汤剩饭,吃了呵,慢慢的行。我来到这楼直下。爹爹奶奶,叫化些儿波。(正末云)小大哥,你看那楼下面,一个披枷带锁的人也!可怜的,与他些饭儿吃么。(张孝友云)理会的。待我下楼看去咱。(做下楼见赵兴孙,云)兀那后生,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么这等披枷带锁?(赵兴孙云)孩儿徐州安山县人氏,姓赵名兴孙。因做买卖,到长街市上,有一个年纪小的,打那年纪老的,我一时间路见不平,将那年纪小的来只一拳打杀了。被官司问做误伤人命,脊杖了六十,迭配沙门岛去。时遇雪天,身上无衣,肚中无食,特来问爹爹奶奶讨些残汤剩饭咱。(张孝友云)原来为这般,你且等着。(见正末云)父亲,孩儿问来了,这一个是打杀了人,发配去的。(正末云)哦!他是个犯罪的人。也不知官府门中,屈陷了多多少少!我那里不是积福处,小大哥,你且着他上楼来,等我问他。(张孝友唤科,云)兀那囚徒,你上楼来。(解子跟赵兴孙见科)(正末云)我问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这般披枷带锁的?你说与我听咱。(赵兴孙云)孩儿徐州安山县人氏,姓赵名兴孙。因做买卖,到长街市上,有一个年纪小的,打那年纪老的,我一时间路见不平,将那年纪小的则一拳打杀了。被官司问做误伤人命,脊杖了六十,迭配沙门岛去。时遇雪天,身上无衣,肚里无食,特来讨些残汤剩饭咱。(正末云)嗨!俺婆婆也姓赵。五百年前,安知不是一家。小大哥,将十两银子、一领绵团袄来。(张孝友云)银子、绵袄都在此。(卜儿云)兀那汉子,老爹与你十两银子,绵团袄一件。我无什么与你,只这一只金钗,做盘缠去。(赵兴孙云)多谢老爹奶奶!小人斗胆,敢问老爹奶奶一个名姓,也等小人日后结草衔环[25],做个报答。(正末云)汉子,俺叫做金狮子张员外,奶奶赵氏,小大哥张孝友,还有一个媳妇儿,是李玉娥。你牢记者。(赵兴孙云)老爹是金狮子张员外,奶奶赵氏,小大哥张孝友,大嫂李玉娥:小人印板儿[26]似记在心上。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驴做马,填还这债;若不死呵,但得片云遮顶[27],此恩必当重报也。(做拜下楼科)(邦老冲上,云)呸!我两个眼里见不的这等穷的!你是甚么人?(赵兴孙云)小人是赵兴孙。(邦老云)你认的我么?(赵兴孙云)你是谁?(邦老云)则我是二员外。(赵兴孙做叫科,云)二员外。(邦老云)住住住,你不要叫,你拿的是甚么东西?(赵兴孙云)老爹与了我十两银子,一领绵团袄。奶奶又是一只金钗,着我做盘缠的。(邦老云)父亲母亲好小手儿也,则与的你这些东西。你将过来,我如今去对父亲母亲说,还要多多的赍发你些盘缠。你则在这楼下等着。(邦老见正末科,云)父亲,楼下这个披枷带锁的,可惜与了他偌多东西;不如与您孩儿做本钱,可不好也。(正末云)婆婆,你觑波。陈虎,我这家私早则由了你那!(邦老云)看了那厮嘴脸,一世不能勾发迹。那眉下无眼筋,口头有饿纹;到前面不是冻死,便是饿死的人也。(正末云)噤声!(唱)

    【后庭花】你道他眉下无眼筋,你道他兀那口边厢有饿纹。可不道马向那群中觑,陈虎[28],我则理会得人居在贫内亲。(邦老云)可惜偌多钱,与了这厮,他那里是个掌财的?(正末唱)你将他来恶抢问,他如今身遭着危困。你将他恶语喷,他将你来死记恨。恩共仇,您两个人;是和非,俺三处分。怎劈手里便夺了他银?

    (云)嗨!陈虎,我恰才与了他些钱钞,你劈手里夺将来。知道的便是你夺了;有那不知道的,只说那张员外与了人些钱钞,又着劈手的夺将去。(唱)

    【青哥儿】陈虎,显的我言而言而无信。(带云)张孝友,(唱)你也忒眼内眼内无珍。(带云)恰才两个人呵,(唱)他如今迭配遭囚锁缠着身,不得风云,困在埃尘。你道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则你也曾举目无亲,失魄亡魂,绕户踅门,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29]。陈虎,你也曾这般穷时分。

    (云)陈虎,你将那东西还与他去。(张孝友云)兄弟,你怎么这等?将来,我送与他去。(见赵兴孙科,云)这东西为什么不将的去?(赵兴孙云)恰才那个二员外夺过盘缠去了也。(张孝友云)汉子,他不是二员外,他姓陈名虎,也是雪堆儿里冻倒了的。我救了他,我认他做了个兄弟。你休怪咱,盘缠都在这里,你将的去。(赵兴孙做谢科,云)陈虎,你也是雪堆儿里冻倒的,将我银两衣服,劈手夺将去了。我有恩的是张员外一家儿,有仇的是陈虎那厮。我前街里撞见,一无话说;后巷里撞见,一只手揪住衣领,去那嘴缝鼻凹里则一拳!哎哟!挣的我这棒疮疼了。陈虎,咱两个则休要轴头儿厮抹着[30]。(同解子下)(正末云)婆婆,陈虎那厮,恰才我说了他几句,那厮有些怪我,我着几句言语安伏他咱。陈虎孩儿,我恰才说了你几句,你可休怪老夫。我若不说你几句呵,着那人怎生出的咱家这门。陈虎孩儿,你记的那怨亲不怨疏么?(邦老云)您孩儿则是干家的心肠,可惜了这钱钞,与那穷弟子孩儿。(正末唱)

    【赚煞尾】岂不闻一饭莫忘怀,睚眦[31]休成忿。这厮他记小过忘人大恩,这厮他胁底下插柴不自稳。那里也敬老怜贫,他怒嗔嗔劈手里夺了他银。(带云)不争你夺将来了呵,(唱)显的我也惨,他也羞,陈虎,你也狠。(云)陈虎孩儿,自古以来,有两个贤人。你学一个,休学一个。(邦老云)父亲,您孩儿学那一个?(正末唱)你则学那灵辄[32]般报恩。(邦老云)不学那一个?(正末唱)休学那庞涓[33]般挟[34]恨。休休休,我劝您这得时人可便休笑恰才那失时人。(下)

    (张孝友云)兄弟,父亲恰才说了几句,你休怪也。(邦老云)父亲说的是。哥哥,我索钱去咱。(诗云)员外有金银,认我做亲人;我心还不足,则恨赵兴孙。(下)

    * * *

    [1] 解典铺————典押铺、当铺。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二:“江北人谓以物质钱为解库,江南人谓为质库,然自南朝已如此。”旧社会剥削阶级用高利贷对穷苦人进行剥削的商铺。

    [2] 员外————古代官名,别于正额(正式编制之内)官员而言;历代都设有员外郎,后来官爵泛滥,社会上多以官名互相滥称,故有财势者皆被称为员外。

    [3] 孟浩然可便骑驴的稳————孟浩然,唐代诗人。相传他有风雪骑驴寻梅的故事,元人曾将这故事编为杂剧。

    [4] 疑春————《元曲选》本作“言春”。据元刊本改。

    [5] 紫驼————古代的一种奢侈、名贵的食品,据说是用骆驼峰(骆驼背上拱起的肉)制成的。杜甫《丽人行》诗:“紫驼之峰出翠釜。”

    [6] 龙袖骄民————凤城、龙袖,均指京城。宋代,住在京都的人享受许多特殊待遇,被称为“龙袖骄民”。宋·周密《武林旧事》六:“骄民”:“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之然。……恩赏则有黄榜钱,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又有账恤钱米,大家富室则又随时有所资给,大官拜命则有所谓抢节钱,病者则有施药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

    [7] 小可————犹云小的、小人、小子,自谦之词。

    [8] 邦老————剧中扮演强盗的人。焦循《剧说》一:“邦老之称……皆杀人贼,皆以净扮之,邦老者,盖恶人之目。”

    [9] 阴骘(zhì至)————古人认为,暗中作了对人家有好处的事,不让人知道,这种行为,叫做阴骘或阴德。本于《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是说老天爷能暗中造福于民。

    [10] 汉子————旧时对男子的一种轻蔑称呼。《辍耕录》八:“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按:北齐魏恺自散骑常侍迁青州刺史,固辞。文宣帝大怒曰:何物汉子!与官不就。”

    [11] 冻天行的症候————冬天里的流行病症。唐·张《朝野佥载》六:“其人患天行病而卒。”

    [12] 肯分的————恰恰的、凑巧的。

    [13] 盖————《元曲选》本作“挂”,据元刊本改。

    [14] 连珠儿————谓接连不断。“连珠”,本古代文体的一种,见《昭明文选》“连珠”体。

    [15] 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复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是说:朋友的关系,反复无常。

    [16] 绵团袄————即绵袄。

    [17] 周急————救济。《论语·雍也》:“君子周急不济富。”集注:“急,穷迫也;周者,补不足。”

    [18] 气分————或作气忿。气概、志量、性子。

    [19] 着志————用心、注意。

    [20] 头直上————头顶上。

    [21] 护臂————拥卫,保镖的人。

    [22] 不恇(kuānɡ筐)————不料,没有想到。

    [23] 迭配————配,古代刑法的一种,把罪犯由甲地流放到乙地。迭配,就是发配充军。

    [24] 沙门岛————今属山东蓬莱海中,宋代罪犯充军的地方。《宋史·刑法志》三:“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

    [25] 结草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故事。结草,春秋时,晋国大夫魏颗没有听从他父亲死后要用妾来殉葬的话。后来在一次对外战役中,他看见一个老头儿(那个妾的父亲的“魂灵”)把草结起来,将敌人绊倒,魏颗因而获胜(见《左传》)。衔环,汉代杨宝救了一只负伤的黄雀,夜里,梦见黄衣童子拿了四只玉环答谢他(见《后汉书·杨震传》注引)。

    [26] 印板儿————或作经板儿。形容牢固记忆,好像印刻在木板上一样。

    [27] 片云遮顶————表示还活着的意思。敦煌《捉季布变文》:“若得片云遮顶上,楚将投来总安存。”

    [28] ————或作。用在句尾或句中,助词,无义。

    [29] 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乞丐所唱〔莲花落〕里的句子。

    [30] 轴头儿厮抹着————轴头儿,指车轮子的轴儿;厮抹着,相碰着。这句是遇见、碰头的意思。

    [31] 睚眦(yá zì牙字)————怒目而视,引申为怨恨之意。《史记·范睢蔡泽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32] 灵辄————春秋时晋国人。晋国的正卿赵盾打猎时,看见灵辄没有饭吃,就送了些食物给他。后来晋灵公派甲士围击赵盾,灵辄出来保护,赵盾才免于祸难。

    [33] 庞涓————战国时魏国的将军;曾和孙膑同学,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用计把孙膑的脚砍掉了。

    [34] 挟————《元曲选》本作“雪”,据元刊本改。

    第二折

    (张孝友同兴儿上,云)欢喜未尽,烦恼到来。自从认了个兄弟,我心间甚是欢喜。不想我这浑家腹怀有孕,别的女人怀胎,十个月分娩,我这大嫂,十八个月不分娩,我好生烦恼。兄弟索钱去了,我且在这解典库中闷坐咱。(邦老上,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自家陈虎的便是。这里也无人。我平昔间做些不恰好的勾当,我那乡村里老的每便道:“陈虎,你也转动咱。”我便道:“老的每,我这一去,不得一拳儿[1]好买卖不回来;不得一个花朵儿也似好老婆,也不回来。”不想到的这里,染一场冻天行病症,把盘缠都使的无了。少下店主人家房宿饭钱,把我推抢出来,肯分的冻倒在这一家儿门前,救活了我性命,又认义我做兄弟。一家儿好人家,都在俺的手里。那一应金银粮食,也还不打紧;一心儿只看上我那嫂嫂。我如今索钱回来了,见俺哥哥去。下次小的每,哥哥在那里?(兴儿云)在解典库里。(见科,云)哥哥,我索钱回来了也。(张孝友云)兄弟,你吃饭未曾?(邦老云)我不曾吃饭哩。(张孝友云)你自吃饭去,我心中有些闷倦。(邦老出门云)且住者。陈虎也,你索寻思咱,莫非看出什么破绽来?往常我哥哥见我,欢天喜地;今日见我,有些烦恼。陈虎,你是个聪明的人,必然见我早晚吃穿衣饭,定害[2]他了;因此上恩多怨深。我如今趁着这个机会,辞了俺哥哥,别处寻一拳儿买卖,可不好?(做见张孝友云)哥哥也,省的恩多怨深;我家中稍将书信来,教我回家去。只今日就辞别了哥哥,还俺徐州去也。(张孝友云)兄弟,敢怕下次小的每有什么的说你来?(邦老云)谁敢说我?(张孝友云)既然无人说你,你怎生要回家去?(邦老云)哥哥,君子不羞当面。每日您兄弟索钱回来,哥哥见我欢喜;今日见我烦恼。则怕您兄弟钱财上不明白,不如回去了罢。(张孝友云)兄弟,你不知道我心上的事。这里无别人,我与你说。别的女人怀身,十月满足分娩;您嫂嫂怀了十八个月,不见分娩,因此上烦恼。(邦老云)原来为这个。哥哥早对您兄弟说,这早晚嫂嫂分娩了多时也。(张孝友云)你怎么说?(邦老云)我那徐州东岳庙至灵至圣,有个玉杯珓儿[3],掷个上上大吉,便是小厮儿;掷个中平,便是个女儿;掷个不合神道,便是鬼胎。我那里又好做买卖,一倍增十倍利钱。(张孝友云)既是这等,我和你两个掷杯珓儿去来。(邦老云)我和你去不济事,还得怀身的亲自去掷杯珓儿,便灵感也。(张孝友云)咱与父亲说知去。(邦老云)住住住。则除你知我知嫂嫂知,第四个人知道,就不灵了。(张孝友云)你也说的是。多收拾些金珠财宝,一来掷杯珓,二来就做买卖,走一遭去。(同下)(兴儿上,云)奶奶!陈虎拐的小大哥嫂嫂两口儿去了也!(卜儿上,云)你可不早说?我是叫老的咱。(卜儿做叫科,云)老的!老的!(正末上,云)婆婆,做甚么?(卜儿云)陈虎搬调的张孝友两口儿走了也!(正末云)婆婆,我当初说什么来?咱赶孩儿每去者。(做赶科)(唱)

    【越调斗鹌鹑】气的来有眼如盲,有口似哑。您两个绿鬓朱颜,也合问您这苍髯皓发。不争你背母抛爹,直闪的我形孤也那影寡。婆婆,他可便那里怕人笑,怕人骂;只待要急煎煎挟橐携囊,稳拍拍乘舟骗马[4]。

    【紫花儿序】生剌剌[5]弄的来人离财散,眼睁睁看着这水远山长,痛煞煞间隔了海角天涯。(哭科,云)天那!怎么有这一场诧事!儿也,则被你忧愁杀我也!(卜儿云)张孝友孩儿挈了媳妇儿,带了许多本钱,敢出去做买卖么?(正末唱)元来他将着些价高的行货[6],(带云)钱钞可打甚么不紧?(唱)天那,怎引着那个年小的浑家?倘或间有些儿争差,儿也,将您这一双老爹娘可便看个甚么,畅好是心粗胆大!不争你背井离乡,谁替俺送酒供茶?

    (卜儿云)老的,俺和你索便赶他去。(正末行科,云)咱来到这黄河岸边,许多的那船只,咱往那里寻他去?咱则这里跪者,若是张孝友孩儿一日不下船来,咱跪他一日,两日不下船来,跪两日。着那千人万人骂也骂杀他。(张孝友同旦儿上,云)兀的不是父亲母亲!(卜儿云)两个孩儿那里去?痛杀我也!(正末云)哎哟!张孝友孩儿,则被你苦杀我也!(唱)

    【小桃红】可兀的好儿好女都做眼前花,倒不如不养他来罢。(张孝友云)父亲母亲休慌,您孩儿掷杯珓儿便回来。(正末唱)这打珓儿信着谁人话?无事也待离家。你爹娘年纪多高大,怎不想承欢膝下,的去问天买卦?(旦儿云)公公婆婆,俺掷了杯珓儿便回来哩。(正末唱)噤声,更和着个媳妇儿不贤达。

    (云)婆婆,你与我问孩儿每,他要到那里去,掷什么杯珓儿?(卜儿见旦云)媳妇儿,你两口如今要到那一处去掷杯珓来?(旦儿云)母亲不知,因为我怀胎十八个月不分娩,陈虎对张孝友说,他那徐州东岳庙至灵感,有个玉杯珓儿,掷个上上大吉,便是个小厮儿;掷个中平,便是个女儿;掷个不合神道,便是鬼胎。因此上要掷杯珓儿去。(卜儿云)是真个?我对员外说去。(见正末云)员外,我则道他两口儿为什么跟将陈虎去。如今媳妇儿身边的喜事,陈虎与张孝友孩儿说道,他那里徐州东岳庙至灵感,有个玉杯珓儿,若是掷个上上大吉,便是小厮儿;掷个中平,便是女儿;若是掷个不合神道,便是鬼胎。为这般,要去掷杯珓儿哩。(正末云)噤声!(唱)

    【鬼三台】我这里听言罢,这的是则好唬庄家。哎!儿也,你个聪明人,怎便听他谎诈?那一个无子嗣,缺根芽;妆了些高驮细马,和着金纸银钱将火化,更有那孝子贤孙儿女每打,早难道神不容奸,天能鉴察[7]。

    (张孝友云)父亲,阴阳不可不信。(正末唱)

    【紫花序儿】且休说阴阳的这造化[8],许来大个东岳神明,(云)媳妇儿靠后。(唱)他管你什么肚皮里娃娃?我则理会的种谷得谷,种麻的去收麻。咱是个积善之家,天网恢恢不漏掐。这言语有伤风化。(张孝友云)陈虎说东岳神至灵感,掷杯珓儿,便回来也。(正末唱)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

    (张孝友云)父亲,您孩儿好共歹走一遭去。父亲不着您孩儿去呵,我就着这压衣服的刀子觅个死处。(卜儿云)孩儿,怎下的闪了俺也?(做悲科)(正末云)既然孩儿每要去,常言道,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婆婆,你问孩儿有甚么着肉穿的衣服,将一件来。(见旦科,云)媳妇儿,张孝友孩儿有什么着肉穿的衣服,将一件来。(旦儿云)婆婆,行李都去了,只这的是张孝友一领汗衫儿。(卜儿云)老的,行李都去了,只有这一领汗衫儿。(正末云)这个汗衫儿,婆婆,你从那脊缝儿停停的[9]拆开者。(卜儿云)有随身带着的刀儿,我与你拆开了也。(正末云)孩儿,你两口儿将着一半儿,俺两口儿留下这一半儿。孩儿,你道我为甚么来?则怕您两口儿一年半载不回来呵,思想俺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俺两口儿一般。俺两口儿有些头疼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孩儿,你将你的手来。(张孝友云)兀的不是手?(做咬科)(张孝友云)哎哟!父亲,你咬我这一口,我不疼!(正末云)你道是疼么?(张孝友云)你咬我一口,我怎的不疼?(正末云)我咬你这一口儿,你害疼呵;想着俺两口儿从那水扑花儿里抬举的你成人长大,你今日生各支的撇了俺去呵,你道你疼,俺两口儿更疼哩!(卜儿云)老的,俺则收着这汗衫儿,便是见孩儿一般。(正末唱)

    【调笑令】将衫儿拆下,就着这血糊刷。哎!儿也,可不道世上则有莲子花[10],我如今别无什么弟兄并房下;倘或间俺命掩黄沙,则将这衫儿半壁匣盖[11]上搭。哎!儿也,便当的你哭啼啼,拽布拖麻。

    (邦老云)你觑着,兀的不火起了也!早些开船去。(张孝友云)俺趁着船,快走快走。(同旦儿、邦老下)(正末云)孩儿去了也。哎哟!兀的不苦痛杀我也!(唱)

    【络丝娘】好家私水底纳瓜[12],亲子父在拳中的这掿沙[13],寺门前金刚相厮打;哎!婆婆也,我便是佛啰,也理会不下。

    (云)婆婆,你看是谁家火起?(内叫科,云)张员外家火起了也!(卜儿云)老的也,似此怎了?(正末云)婆婆,你看好大火也!(唱)

    【幺篇】我则听的张员外家遗漏[14]火发,哎哟!天那!唬得我立挣痴呆了这半霎。待去来呵,长街上列着兵马。哎!婆婆也,我可是怕也那不怕!

    (卜儿云)老的,眼见一家儿烧的光光儿了也,教俺怎生过活咱?(正末唱)

    【耍三台】我则见必律律[15]狂风飒,将这焰腾腾火儿刮;摆一街铁茅水瓮,列两行钩镰和这麻搭[16]。(内叫科,云)街坊邻舍,将为头儿失火的拿下者!(正末唱)则听得巡院[17]家高声的叫吖吖,叫道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拿下。天那!将我这铜斗儿般大院深宅,苦也啰!苦也啰!可怎生烧的来,剩不下些根椽片瓦!

    【青山口】我则见这家那家斗交杂,街坊每救火咱;我则见连天的大厦大厦声剌剌[18],被巡军横拽塌。家私家私且莫夸,算来算来都是假。难镇难压,空急空巴,总是天折罚。他也波他不瞅咱,咱也波咱可怜他。只看张家,往日豪华,如今在那搭[19]?多不到半合儿[20],把我来傒幸[21]杀。

    (卜儿云)老的,俺许来大家缘家计,尽皆没了,苦痛杀俺也!(正末云)火烧了家缘家计,都不打紧;我那张孝友儿也!(哭科)(唱)

    【收尾】我直从那水扑花儿抬举的偌来大,您将俺这两口儿生各支的撇下。空指着卧牛城[22]内富人家。(卜儿云)咱如今往那里去好?(正末云)哎!婆婆也,我和你如今往那里去?只有个沿街儿叫化,学着那一声儿哩。(卜儿云)老的,是那一声?(正末云)婆婆也,你岂不曾听见那叫化的叫?我学与你听:那一个舍财的爹爹妈妈哦!(唱)少不的悲田院[23]里,学那一声叫爹妈。(同下)

    * * *

    [1] 一拳儿————一桩、一批、一注,指财物。

    [2] 定害————打扰,扰害。

    [3] 玉杯珓儿————古时迷信占卜吉凶所用的一种器物;珓或作筊。用两个蚌壳(或用竹、木作成)投空掷地,看它俯仰的情况以定吉凶。有上上、中平、下下等名目。本剧里所说的“不合神道”,就是下下。韩愈《谒衡岳庙》诗:“手持杯珓导我掷。”宋·程大昌《演繁露》:“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杯珓者,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视其俯仰,以断休咎。”

    [4] 骗马————跳上马;骗本作。《集韵》:“,跃而乘马也。”今北语仍流行,即:一脚登马镫,另一脚翻跨马鞍,翻跨动作叫做骗。

    [5] 生剌剌————活活地。

    [6] 行货————货物,东西。

    [7] 神不容奸,天能鉴察————脉望馆钞校本、《元曲选》本均作:“神不容颜,天龙鉴察。”此据元刊本改。

    [8] 阴阳造化————谓天地创造化育万物;旧时多指天地神灵,今谓自然规律。

    [9] 停停的————平均地、平分地。

    [10] 莲子花————莲花。这里用“莲子”谐“怜子”,表示父母爱怜儿子的意思。

    [11] 匣盖————棺材盖。用薄劣木板钉成的简陋棺材叫做匣子。

    [12] 水底纳瓜————或作水里纳瓜。瓜性浮,捺入水中不沉;比喻不实在,飘浮。

    [13] 掿沙————掿,捏。掿沙,捏沙。沙性散,捏不拢;比喻离散、不能团聚。

    [14] 遗漏————失火的隐语,宋、元人习用。宋话本《碾玉观音》:“见乱烘烘道:井亭桥有遗漏。”可参证。

    [15] 必律律————形容狂风吹动的情状。

    [16] 铁茅水瓮、钩镰麻搭————都是用以灭火的各种工具。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三“防火”:“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

    [17] 巡院————管理诉讼、捕盗的衙门,也管消防灭火等事。宋代在开封设有军巡院;元初有警巡院(见《元史·百官志六》)。《东京梦华录》三:“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