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

    [18] 剌剌————状房屋火烧倒坍之声。

    [19] 那搭————那里,那儿。

    [20] 半合儿————顷刻,极短的时间里。

    [21] 傒幸————这里是尴尬,疑惑不解的意思。

    [22] 卧牛城————宋代汴京(开封)城的形状像卧牛一样,因称为“卧牛城”。《宋东京考》一:“新城创于周。……周世宗显德三年以其土鹻,取郑州虎牢关土筑之。俗呼卧牛城。”

    [23] 悲田院————或讹作卑田院。佛教以供父母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救苦为悲田。悲田院,相当于后世的乞丐收容所;唐初已由政府设置,有专人管理(见《唐会要》及《旧唐书》)。

    第三折

    (邦老上,云)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我陈虎只因看上了李玉娥,将他丈夫撺在黄河里淹死了。那李玉娥要守了三年孝满,方肯随顺我,我怎么有的这般慢性。我道:“莫说三年,便三日也等不到。”他道:“你便等不得三年,也须等我分娩了,好随顺你;难道我耽着这般一个大肚子,你也还想别的勾当哩?”谁知天从人愿,到的我家,不上三日,就添[1]了一个满抱儿小厮,早已过了一十八岁。那小厮好一身本事,更强似我。只是我偏生[2]见那小厮不得,常是一顿打就打一个小死,只要打死了他,方才称心。却是为何?常言道,剪草除根,萌芽不发。那小厮少不的打死在我手里。大嫂,将些钱钞来与我,我与弟兄每吃酒去来。(下)(旦儿上,云)自家李玉娥。过日月好疾也,自从这贼汉将俺员外推在河里,今经十八年光景。我根前添了一个孩儿,长成一十八岁,依了那贼汉的姓,叫做陈豹,每日山中打大虫[3]去。怎这早晚还不回家来吃饭哩?(小末同俫俫儿上)(小末诗云)每日山中打虎归,窝弓药箭紧身随。男儿志气三千丈,不取封侯誓不灰。自家陈豹,年长一十八岁,膂力过人,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每日在于山中,下窝弓药箭,打大虫耍子[4]。今日正在那里演习些武艺,忽然看见山坡前走将一个牛也似的大虫,我拈弓在手,搭箭当弦,的一声射去,正中大虫;我待要拿那大虫去,不知那里走将几个小厮来,倒说是他每打死的大虫。咄!我且问你,你怎生打杀那大虫来?(俫儿云)我一只手揝住头,一只手揝住尾,当腰里则一口咬死的。你倒省气力,要混赖我的行货,我告诉你家去。陈妈妈!(旦儿云)是谁门首叫?我开开这门,你做什么?(俫儿云)妈妈,我辛辛苦苦打杀的一个大虫,只这一张皮,也值好几两银子,怎么你家儿子要赖我的?(旦儿云)小哥,你将的去罢。(俫儿云)我儿也,不看你娘面上,我不道的饶了你哩。(下)(旦儿云)陈豹,你家来,你跪着。教你休惹事,你又惹事,你倘着,我打你,等你好记的。(小末云)母亲打则打,休闪了手。(旦儿云)且住者,倘或间打的孩儿头疼额热,谁与他父亲报仇。陈豹,我不打你,且饶你这一遭儿。(小末云)母亲打了倒好,母亲若不打呵,说与父亲,这一顿打又打一个小死。(旦儿云)我也不打你,也不对你父亲说。(小末云)不与父亲说,谢了母亲也!(旦儿云)孩儿,你学成十八般武艺,为何不去进取功名?(小末云)您孩儿欲待应武举去,争奈无盘缠上路。(旦儿云)既然你要应举去来,我与你些碎银两,一对金凤钗,做盘缠。(小末云)今日是个吉日良辰,辞别了母亲,便索长行也。(做拜科)(旦儿云)陈豹,你记者!若到京师,寻问马行街[5]、竹竿巷、金狮子张员外老两口儿。寻见呵,你带将来。(小末云)母亲,他家和咱是甚么亲眷?(旦儿云)孩儿,你休问他,他家和咱是老亲。(小末云)您孩儿经板儿记在心头。母亲,孩儿出门去也。(旦儿云)陈豹,你回来。(小末云)母亲有甚么话说?(旦儿云)你若见那老两口儿,你便带将来。(小末云)您孩儿记的,我出的这门来。(旦儿云)陈豹,你回来。(小末云)母亲有的话,一发说了罢。(旦儿云)我与你这块绢帛儿,你见了那老两口儿,只与他这绢帛儿,他便认的咱是老亲。(小末云)理会的。(旦儿云)孩儿去了也,眼观旌节旗,耳听好消息。(下)(外扮长老上,诗云)近寺人家不重僧,远来和尚好看经。莫道出家便受戒,那个猫儿不吃腥?小僧相国寺住持长老。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6],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这早晚相公敢待来也。(小末领杂当上,云)下官陈豹,到于都下,演武场中比射,只我三箭皆中红心,中了武状元,授了下官本处提察使。自从母亲分付我寻这马行街竹竿巷金狮子张员外那两口老的,那里寻去?如今在相国寺中散斋济贫,数日前我与长老钱钞,与下官安排斋供,须索拈香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了也。(见长老科,云)老和尚,多生受你。(长老云)相公,请用些斋食。(小末云)下官不必吃斋,只等贫难的人来时,老和尚与我散斋者。(正末同卜儿薄蓝[7]上,云)叫化咱,叫化咱,可怜见俺许来大家私,被一场天火烧的光光荡荡。如今无靠无依,没奈何,长街市上有那等舍贫的财主波,救济俺老两口儿!佛啰!(唱)

    【中吕粉蝶儿】我绕着他后巷前街,叫化些剩汤和这残菜,我受尽了些雪压波风筛。猛想起十年前,兀那鸦飞不过的田宅,甚么是月值年灾,可便的眼睁睁一时消坏。

    (卜儿云)老的也,可怎生无一个舍贫的?(正末唱)

    【醉春风】那舍贫的波众檀樾[8],救苦的波观自在,肯与我做场儿功德散分儿斋,可怎生再没个将俺来睬、睬?(卜儿云)老的也,兀那水床[9]上热热的蒸饼,我要吃一个儿。(正末云)婆婆,你道什么哩?(卜儿云)我才见那水床上热热的蒸饼,我要吃一个儿。(正末云)婆婆,你道那水床上热热的蒸饼,你要吃一个儿。不只是你要吃,赤紧的咱手里无钱呵,可着甚的去买那?(唱)佛啰,但得那半片儿羊皮,一头儿藁荐,哎!婆婆,我便是得生他天界。

    (云)婆婆!(卜儿云)老的,你叫我怎么的?(正末云)我叫了这一日街[10],我可乏了也,你替我叫些儿。(卜儿云)你着谁叫街?(正末云)我着你叫街。(卜儿云)你着我叫街,倒不识羞;我好歹也是财主人家女儿,着我如今叫街!我也曾吃好的,穿好的;我也曾车儿上来,轿儿上去:谁不知我是金狮子张员外的浑家,如今可着我叫街,我不叫!(正末云)你道什么哩?(卜儿云)我不叫!(正末云)你道你是好人家儿,好人家女,也曾那车儿上来,轿儿上去,那里会叫那街?偏我不是金狮子张员外,我是胎胞儿里叫化来?赤紧的咱手里无钱那,我要你叫!(卜儿云)我不叫!我不叫!(正末云)我要你叫!要你叫!(卜儿云)我不叫!我不叫!(正末云)你也不叫,我也不叫,饿他娘那老弟子!(卜儿做悲科)(正末云)婆婆,你也说的是。你是那好人家儿,好人家女,你那里会叫那街。罢罢罢,我与你叫。(卜儿云)你是叫咱。(正末云)哎哟!可怜见俺被天火烧了家缘家计,无靠无捱,长街市上有那等舍贫的,叫化些儿波!(唱)

    【快活三】哎哟!则那风吹的我这头怎抬,雪打的我这眼难开。则被这一场家天火破了家财。俺少年儿今何在?

    (卜儿云)嗨!争奈俺两口儿年纪老了也!(正末唱)

    【朝天子】哎哟!可则俺两口儿都老迈,肯分的便正该。天那!天那!也是俺注定的合受这饥寒债。我如今无铺无盖,教我冷难挨。肯分的雪又紧,风偏大,到晚来,可便不敢番身,拳成做一块。天那!天那!则俺两口儿受冰雪堂地狱灾。我这里跪在大街,望着那发心的爷娘每拜。

    (卜儿云)老的,这般风又大,雪又紧,俺如今身上无衣,肚里无食,眼见的不是冻死,便是饿死也!(正末唱)

    【四边静】哎哟!正值着这冬寒天色,破瓦窑中,又无些米柴,眼见的冻死尸骸,料没个人瞅睬。谁肯着半掀[11]儿家土埋,老业人眼见的便撇在这荒郊外。

    (杂当上,云)兀的那老两口儿!比及你在这里叫化;相国寺[12]里散斋哩,你那里求一斋去不好那。(正末云)多谢哥哥,元来相国寺里散斋哩,婆婆,去来,去来。(卜儿云)老的也,俺往那里叫化去?(正末唱)

    【普天乐】听言罢,不觉笑咍咍。我这里刚行刚蓦,把我这身躯强整,将我这脚步儿忙抬。(云)官人,叫化些儿波!(杂当云)无斋了也。(正末唱)哎!可道哩饿纹在口角头,食神在天涯外。不似俺这两口儿公婆每便穷的来煞,直恁般运拙也那时乖。(云)官人也,(唱)但的他残汤半碗,充实我这五脏。(带云)不济事,不济事。(唱)哎!婆婆也,咱去来波,可则索与他日转千街[13]。

    (杂当云)你来早一步儿可好,斋都散完了也。(正末云)官人可怜见,叫化些儿波。(杂当云)无了斋也。(小末云)为甚么大呼小叫的?(杂当云)门首有两个老的讨斋,来的迟,无了斋也。(小末云)老和尚,有下官的那一分斋,与了那两口儿老的吃罢。(杂当云)理会的。兀那老的,你来的迟,无有斋了;这个是相公的一分斋,与你这老两口儿。你吃了,你过去谢一谢那相公去。(正末云)多谢了!婆婆,你吃些儿,我也吃些儿,留着这两个馒头,咱到破瓦窑中吃。婆婆,你送这碗儿去。(卜儿云)我送这碗儿去。(正末云)就谢一谢那官人。(卜儿云)我知道。(见小末做拜科,云)积福的官人,今世里为官受禄,到那生那世,还做官人。(做认小末科)(小末云)这老的怎生看我?(卜儿云)官人官上加官,禄上进禄,辈辈都做官人。(出门科,云)这官人,好和那张孝友孩儿厮似也。仔细打看[14],全是我那孩儿。我对那老的说去,着他打这弟子孩儿。(见末云)老的也,喜欢咱。(正末云)什么那?婆婆。(卜儿云)你笑一个。(正末云)我笑什么?(卜儿云)你笑。(正末云)哦,我笑。(做笑科)(卜儿云)你大笑。(正末做大笑科)(卜儿云)你也是个傻老弟子孩儿。如今咱那张孝友孩儿有了也!(正末云)在那里?(卜儿云)原来散斋的那官人,正是张孝友孩儿。(正末云)婆婆,真个是?(卜儿云)我的孩儿,如何不认的?我这眼不唤做眼,唤做琉璃葫芦儿,则是明朗朗的。(正末云)是真个?我过去,打这弟子孩儿。婆婆,可是也不是?(卜儿云)我这眼,则是琉璃葫芦儿。(正末云)我则记着你那琉璃葫芦儿。(卜儿云)则是个明朗朗的。(正末见小末云)生忿忤逆的贼也!(小末云)长老,他唤你哩。(长老云)相公,他唤你哩。(正末唱)

    【上小楼】甚风儿便吹他到来,也有日重还乡界。则俺这烦烦恼恼,哭哭啼啼,想杀我儿也,怨怨哀哀。到如今可也便欢欢爱爱,潇潇洒洒,无妨无碍。(小末云)兀那老的,你说甚么那?(正末云)生忿忤逆的贼也!(唱)哎!怎把这双老爹娘,做外人看待!

    (卜儿云)老的,他正是我的儿。(小末云)兀那老的,你说什么我的儿?我且问你,你那儿可姓什么那?(正末云)我的儿姓张,叫做张孝友。(小末云)兀的你孩儿姓张,是张孝友;我姓陈,是陈豹;你怎生说我是你的儿?(卜儿云)呀!他改了姓也。(小末云)你的孩儿,去时多大年纪?(正末云)他去时三十岁也,去了十八年,如今该四十八岁。(小末云)你的孩儿,去时三十岁,去了十八年,如今该四十八岁。这等说将起来,你那孩儿去时节,我还不曾出世哩。(正末云)婆婆,不是了也。(卜儿云)我道不是了么。(正末云)可不道你这眼是琉璃葫芦儿?(卜儿云)则才寺门前挤破了也。(小末云)兀那老的,你那孩儿,怎生与下官面貌相似?你试说与我听咱。(正末云)官人,听我说波。(唱)

    【幺篇】您两个,恰便似一个印盒印盒里脱将下来,您两个,都一般容颜,一般模样,一般个身材。哎!我好呆,也合该,十分宁奈[15]。(云)相公恕老汉年纪老了。(唱)我老汉可便眼昏花,错认了你个相公休怪。

    (正末做跪拜请罪科)(小末云)兀那老的拜将下去,我背后恰便似有人推起我来一般;莫不这老的他福分倒大似我?我不怪你,你回去。(正末云)多谢了官人!(小末云)你且回来。(正末云)官人莫非还怪着老汉么?(小末云)我说道不怪,怎么还怪着你。我见你那衣服破碎,与你这块绢帛儿,补了你那衣服,你将的去。(正末云)多谢了官人!这个官人又不打我,又不骂我,又与我这块绢帛儿,着我补衣服,我是看咱。(哭科,云)我道是甚么来,原来是我那孩儿临去时,留下的那半壁汗衫儿。哎!这有甚么难见处?眼见的是那婆子恰才过来谢那官人,笃速速的掉了。我如今问他,若是有呵,便是那官人的;若是没呵,我可不到的饶了他哩。婆婆,俺那孩儿的呢?(卜儿云)孩儿的什么?(正末云)孩儿临去时留下的那半壁汗衫儿在那里?(卜儿云)我恰才忘了,你又题将起来。我为那汗衫儿呵,则怕掉了,我牢牢的揣在我这怀里。(做取科,云)兀的不是我孩儿的?(正末云)我这里也有半壁儿。(卜儿云)你那里得来?(正末云)咱是比着,可不正是我那孩儿的汗衫儿那!(做悲科,云)哎哟!眼见的无了我那孩儿也!兀的不苦痛杀我也!(唱)

    【脱布衫】我这里便觑绝[16]时两泪盈腮,不由我不感叹伤怀,则被你抛闪杀您这爹爹和您奶奶。婆婆也,去来波,问俺那少年儿是在也不在?

    (见小末云)官人,这半壁汗衫儿不打紧,上面干连着两个人的性命哩。(小末云)你看这老的波,怎生干连着两个人性命?你是说一遍,我是听咱。(正末唱)

    【小梁州】想当初他一领家这衫儿,是我拆开,不倈,问相公,这一半儿那里每可便将来?(小末云)你为甚么这等穷暴了来?(正末唱)想着俺那二十年前有家财。(小末云)你姓甚名谁?(正末唱)则我是张员外。(小末云)哦!张员外!你在那里居住?(正末唱)我家住、住在马行街。

    (小末云)你家曾为什么事来?(正末唱)

    【幺篇】只为那当年认了个不良贼,送的俺一家儿横祸非灾。(小末云)你那孩儿那里去了?(正末唱)俺孩儿听了他胡言乱道巧差排,便待离家乡做些买卖。(小末云)他曾有书信来么?(正末云)俺孩儿去了十八年也。(唱)只一去不回来。

    (小末云)兀那老两口儿,你莫不是金狮子张员外么?(正末云)则我便是金狮子张员外,婆婆赵氏。官人曾认的个陈虎么?(小末云)谁将俺父亲名姓叫?(正末云)你还认的个李玉娥么?(小末云)这是我母亲的胎讳,你怎生知道?(正末云)咱都是老亲哩!(卜儿云)老的,我想起来了也。这厮正是媳妇儿怀着十八个月不分娩,生这个弟子孩儿那!(小末云)既是老亲,你老两口儿跟我去来。(正末云)婆婆,他要带将俺去哩,咱去不去?(卜儿云)休去。(正末云)为甚么?(卜儿云)说道一路上有强人哩。(正末云)有甚么强人?敢问官人,要带我去时,着我在那里相等?(小末云)我与你些碎银,到徐州安山县金沙院相等。你老两口儿小心在意者。(正末唱)

    【耍孩儿】你将这衫儿半壁亲稍带,只说是马行街公婆每都老惫。官人呵,这言语休着您爷知,(小末云)怎生休着他知道?(正末唱)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则要你一言说透千年事,俺也不怕十谒朱门九不开,那贼汉当天败。婆婆,这也是灾消福长,苦尽甘来。

    (云)婆婆,我和你去来,去来。(唱)

    【煞尾】我再不去佛啰佛啰、将我这头去磕,天那天那、将我这手去掴。我但能勾媳妇儿觑着咱这没主意的公婆拜,我今日先认了那个孙儿大古来啋。(同卜儿下)

    (小末云)老和尚,多累了。下官则今日收拾行程,还家中去来。(诗云)亲承母亲命,稍带汗衫来。谁知相国寺,即是望乡台。(下)

    * * *

    [1] 添————生育子女;今口语中还是这样说。韩愈《寄卢仝》诗:“去年生儿名添丁。”

    [2] 偏生————偏偏。

    [3] 大虫————老虎。

    [4] 耍子————玩耍,游戏;今四川等地方言仍沿用。

    [5] 马行街————宋代开封府的一条人烟众多的街名,在旧封丘门外祆庙斜街(见《东京梦华录》三“马行街铺席”条)。

    [6] 无遮大会————佛教法会名称。就是宽容无阻,无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都可以参加的大法会。《梁书·武帝纪下》:“太清元年三月庚子,高祖(萧衍)幸同泰寺,设无遮大会。”

    [7] 薄蓝————或作孛篮;就是篾篮。

    [8] 檀樾————樾,一般作越。檀樾,和尚对施主的称呼;梵语“陀那钵底”的省译,意为施主。

    [9] 水床————蒸屉、水屉;炊食用具。

    [10] 叫街————旧时,不登门讨饭,只在街上叫呼求乞的乞丐,叫做叫街或叫街的。

    [11] 掀(xiān先)————元刊本作“”,是。,一种长柄农具,撮土或撮麦等事用的。

    [12] 相国寺————宋代开封府的一个有名的大寺庙,《东京梦华录》三:“大内前州桥东街巷”条:“大内前州桥之东,临汴河大街,曰相国寺。”

    [13] 日转千街————日转千阶,本指官员升迁很快,一天升一级。这里用“街”谐“阶”的音,说乞丐沿街叫化,是打诨取笑的话。

    [14] 打看————即看着的意思。

    [15] 宁奈————或作宁耐。忍耐,安心。

    [16] 觑绝————看尽,看完,看罢。

    第四折

    (邦老同旦儿上)(邦老云)自家陈虎的便是。我这一日吃酒多了,那小厮不知被母亲唆使他那里去,至今还不回来。莫不是去做贼那?(旦儿云)他应武举去了也。(邦老云)既是应武举去了,不得官,教他不要来见我。今日有些事干,我要到窝弓峪里寻个人去。大嫂,你看着家者。(下)(旦儿云)这贼汉去了,我到门首觑着,看有甚么人来。(小末上,云)下官陈豹。自相国寺见了那两口儿老的,我稍带将来了。下官先到家中,见母亲走一遭去。可早来到咱家门首也。(做见拜科,云)母亲,您孩儿一举中了武状元,现授本处提察使。(旦儿云)孩儿得了官,兀的不喜欢杀我也!孩儿,那马行街张家两口儿老的,你见来么?(小末云)那两口儿老的,孩儿寻见了,随后便来也。母亲,他和咱是甚么亲眷?(旦儿云)孩儿你休问他,他和咱是老亲。(小末云)便是老亲,也有近的,也有远的;母亲怎葫芦提只说老亲,不说一个明白与孩儿知道。(旦儿云)孩儿,我说则说,你休烦恼。(小末云)我不烦恼。(旦儿云)孩儿你不知,兀那陈虎,不是你的父亲,咱也不是这里人,元是南京马行街竹竿巷人氏,金狮子张员外家媳妇。十八年前,陈虎将你父亲张孝友推在黄河里淹死了,你是我带将来生下的。那两口儿老的,则他便是金狮子张员外。(小末云)母亲不说,您孩儿怎知。(做气死科)(旦儿云)孩儿苏醒着,不争你死了,谁与你父亲报仇?(小末醒科,云)这贼汉原来不是我的亲爷!母亲,那贼汉那里去了?(旦儿云)他到窝弓峪里寻个人去了。(小末云)这贼汉合死,他是一只虎,入窝弓峪里去,那得个活的人来!(诗云)我听说罢紧皱眉头,不觉的两泪交流。今朝去窝弓峪里,拿贼汉报父冤仇。(下)(旦儿云)孩儿拿陈虎去了。我听的说金沙院广做道场,超度亡魂,我也到那里去搭一分斋,追荐我亡夫张孝友去来。(下)(赵兴孙做巡检[1]上,云)自家赵兴孙的便是。自从那日张员外家赍发了我的盘缠,迭配沙门岛去,幸得彼处上司,道我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士,屡次着我捕盗,有功,加授巡检之职。因为这里窝弓峪是个强盗出没的渊薮,拨与我五百名官兵,把守这窝弓峪隘口,盘诘奸细,缉捕盗贼。我想当日若无张员外救我,可不死在沙门岛路上多时了。我有恩的,是马行街竹竿巷金狮子张员外,院君赵氏,小大哥张孝友,大嫂李玉娥;有仇的,是陈虎:似印板儿记在心上,不曾忘着哩。(诗云)感恩人救咱难苦,有仇的是他陈虎。知何日遂我心怀,报恩仇留名万古。(弓兵拿正末、卜儿上,云)有两口儿老的,背着一个包儿,在此窝弓峪经过,小的每见他是面生可疑之人,拿来盘诘者。(正末云)大王饶命咱!(弓兵喝科,云)不是大王;是巡检老爷,奉上司明文,把守窝弓峪,盘诘奸细的。(正末唱)

    【双调新水令】您夺下的是轻裘肥马他这不公钱;俺如今受贫穷,有如那范丹、原宪[2]。(赵兴孙云)你两个老的那里去也?(正末唱)俺只问金沙院在那里,不想道窝弓峪经着您山前。(弓兵云)有甚么人事[3]送些与老爷,就放了你去。(正末唱)可怜俺赤手空拳,望将军觑方便。

    (赵兴孙云)兀那老的,你那里人氏?姓甚名谁?(正末云)老汉金狮子张员外,婆婆赵氏。(赵兴孙云)谁是金狮子张员外?(正末云)则老汉便是。(赵兴孙云)你认得我么?(正末云)你是谁?(赵兴孙云)我那里不寻,那里不觅员外!(诗云)我才听说罢笑欣欣,连忙扶起大恩人。你是那十八年前张员外,则我便是披枷带锁的赵兴孙。左右,扶着员外、院君,受赵兴孙几拜。(正末云)将军休拜,可折杀老汉两口儿也!(赵兴孙云)员外怎生这般穷暴了来?(正末云)将军,只被陈虎那厮,送了俺一家儿也。(赵兴孙云)小大哥,大嫂,都那里去了?(正末唱)

    【小将军】休提起俺那小业冤,他剔腾[4]了我些好家缘。(赵兴孙云)员外偌大庄宅,可还在么?(正末唱)典卖了庄田,火烧了俺宅院。(赵兴孙云)嗨!好可怜人也。(正末唱)直闪的俺这两口儿可也难过遣。

    (赵兴孙云)员外,你如今怎地做个营生,养赡你那两口儿来?(正末唱)

    【清江引】到晚来枕着的是多半个砖,每日在长街上转,口叫爷娘佛,(赵兴孙云)也有肯舍贫的么?(正末唱)无人可怜见。(赵兴孙云)陈虎那厮好狠也!(正末唱)陈虎,我和你便有甚么那个杀父母的冤?

    (赵兴孙云)看那厮也好模好样的,可怎生这等歹心?(正末唱)

    【碧玉箫】那厮模样儿慈善,贼汉软如绵;心肠儿机变,贼胆大如天。(赵兴孙云)这元是小大哥认义他来。(正末唱)俺孩儿信他言,信他言,搬上船。(赵兴孙云)小大哥去了多时也,曾有书信寄回么?(正末唱)他去了十八年,不能勾见。(赵兴孙云)员外,你这几年可在那里过活?(正末唱)哎哟!天那!只俺两口儿叫化在这悲田院。

    (赵兴孙云)谁想陈虎这般毒害。员外,那陈虎元是徐州人,这窝弓峪正是徐州地方,我务要拿住此贼,雪恨报仇。我先与你些碎银两做盘缠去,只在金沙院里等着我者。(同下)(张孝友扮僧人上,诗云)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自家张孝友的便是。则从陈虎那厮推我在黄河里,多亏了打渔船,救了我性命,今经十八年光景,好过的疾也。我如今在这金沙院舍俗出家,这几日有那舍钱的做好事,徒弟,与我动法器者。(正末同卜儿上,云)婆婆,金沙院里做好事哩,咱与孩儿插一简[5]去来。(见科)(正末云)师父,俺特来插一简儿。(张孝友云)那里走将两口儿叫化的来,倒好面善。(正末云)俺怎生是叫化的?(张孝友云)你不是叫化的是甚么?(正末云)俺是那沿门儿讨冷饭吃的!(张孝友云)左右一般。(正末云)当初也是好人家来。(张孝友云)兀那两口儿老的,你当初怎样的好人家?(正末云)师父,你听我说咱。(唱)

    【沽美酒】若说着俺祖先,好家私似泼天。(张孝友云)老的,你敢说大话盖着我哩。(正末唱)俺正是披着蒲席说大言。(张孝友云)老的,你那家乡何处?本贯何方?(正末唱)若说着俺家乡,可便不远,祖居是住在梁园[6]。

    (张孝友云)你平日间,做什么营生买卖?(正末唱)

    【太平令】则我在那马行街里,开着座门面。师父也,与你这花银,权当做些经钱。(张孝友云)哦!他也在马行街住哩。老的,你可要看诵什么经卷?(正末唱)梁武忏[7]多看几卷。(张孝友云)再呢?(正末唱)消灾咒[8]胜读几遍。告师父也可怜可怜我那命蹇。(张孝友云)你追荐什么人?(正末唱)与俺个张孝友孩儿追荐。

    (张孝友云)你追荐谁?(正末云)师父,我追荐亡灵张孝友。(张孝友云)这个正是我父亲、母亲!我再问咱,你追荐什么人?(正末云)追荐亡灵张孝友。(张孝友云)追荐什么人?(正末云)你将我那银子来还我,另寻一个有耳朵的和尚念经去。(张孝友云)那个和尚没耳朵,这个正是我父亲、母亲。(拜科)父亲、母亲,则我便是张孝友。(卜儿云)哎哟!有鬼也!有鬼也!(正末唱)

    【雁儿落】则你这恶芒神[9]休厮缠,我待超度你在这金沙院。可怜我每日家思念你千万遭,题[10]道有十馀遍。

    (张孝友云)父亲、母亲,您孩儿不是鬼,是人。(正末唱)

    【得胜令】呀!原来这和尚每都会通仙,我活了七十岁,不曾见。则你尸首归何处,儿也,你今日个阴魂在眼前。(云)你若是人呵,我叫你三声,你一声高一声;你若是鬼呵,我叫你三声,你一声低似一声。(张孝友云)你叫我答应。(正末云)张孝友儿也!(张孝友云)哎。(正末云)是人,是人!张孝友儿也!(张孝友云)哎。(正末云)是人,是人!张孝友儿也!(张孝友云)偏生的堵了一口气儿。(做低应科,云)哎。(正末云)有鬼也!(张孝友云)父亲、母亲,我不是鬼,是人。(正末唱)也是我心专,作念的一灵儿须活现。留得你生全,免的我两口儿长挂牵。

    (张孝友云)父亲、母亲,我是人。(正末云)孩儿也,你为甚么在这里出家?(张孝友云)父亲、母亲不知。自从离了家来,被陈虎那厮推在黄河里,多亏了打鱼船,救了我性命,因此上就在这里舍俗出家。(正末云)今日认着了孩儿,兀的不欢喜杀我也!(旦儿上,云)来到此间,正是金沙院了。进院去,追荐我亡夫张孝友咱。(见正末科,云)兀的不是公公婆婆!(正末云)兀的不是李玉娥媳妇儿!(卜儿云)哎哟!媳妇儿也!(张孝友云)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张孝友做认科,云)我那大嫂也!(卜儿云)媳妇儿,你这十八年在那里来?(旦儿云)婆婆,被陈虎那贼拐带将这里来。(正末云)你那孩儿回家了么?(旦儿云)他如今拿陈虎那贼去,这早晚敢待来也。(邦老上,云)我陈虎,来到这窝弓峪里,怎么那眼皮儿连不连[11]的只是跳,也不知是跳财是跳灾。你看后面慌张张赶上来的,是什么人?(小末上,云)兀那杀父亲的贼,休走!(邦老云)你这小贼,一向躲在那里?谁杀你父亲来!(小末云)你还要赖哩!我父亲张孝友,不是你这贼推在水里淹死了?我不拿住你碎尸万段,怎报的我这仇恨!(打科)(邦老云)我打他不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只是跑,只是跑。(小末云)你这贼往那里去?(赵兴孙领弓兵冲上,云)兀的不是陈虎!左右,与我拿住者。(邦老云)悔气!偏生又撞着那个披枷带锁的。我死也!(小末见科,云)敢问大人贵姓?(赵兴孙云)小官姓赵,名兴孙,现做本处巡检,把守窝弓峪隘口。我有恩的是金狮子张员外,有仇的是陈虎。适才张员外见过了,约他在金沙院相会,恰好拿住陈虎。小官报恩报仇,都在这一日哩。(小末云)大人,小官忝授这里提察使,就是张员外的亲孙。(赵兴孙云)这等,大人是赵兴孙的上司也。(小末云)且喜拿住陈虎,我和你同到金沙院去来。(见旦儿,云)兀的不是母亲!(旦儿云)孩儿,你拜了公公婆婆咱。(小末云)公公婆婆请坐,受孙儿几拜。(正末云)我今日又认着个孙儿,兀的不欢喜杀我也!(旦儿云)孩儿,你拜了父亲咱。(小末云)母亲,谁是您孩儿的父亲?(旦儿云)就是这个师父。(小末云)母亲,你好乔也!丢了一个贼汉,又认了一个秃厮[12]那。(旦儿云)孩儿,这师父正是你父亲张孝友。(小末云)父亲请坐,受孩儿几拜。(正末云)孙儿,那陈虎曾拿得着么?(小末云)幸得这里一个巡检赵兴孙,替孙儿拿着了,现在外面。(正末云)哦!元来果然是赵兴孙拿了也!快请进来。(赵兴孙见科,云)老员外,老院君,早见过了。这一个师父,一个大嫂,是谁?(正末云)这便是孩儿张孝友,媳妇儿李玉娥。(赵兴孙云)正是我恩人,请上,受赵兴孙几拜。(正末云)孙儿过来,他替你拿得陈虎,你须拜谢者。(小末做谢科,赵兴孙云)不敢,不敢!大人是上司哩。左右,绑过陈虎那贼来,当大人面前杀了罢。(张孝友云)不要杀他。(正末云)为甚么不要杀他?(张孝友云)我眼里偏识这等好人。(赵兴孙云)天下喜事,无过夫妻子母完聚。就今日杀羊造酒,做一个大大的筵席庆喜咱。(正末唱)

    【殿前喜】您道一家骨肉再团圆,这快心儿不是浅,便待要杀羊造酒大开筵。多只是天见怜,道我个张员外人家善,也曾济贫救苦,舍了偌多钱;今日个着他后人儿还贵显。

    (外扮府尹领祗从人上,云)老夫姓李名志,字国用,官拜府尹之职。奉圣人的命,敕赐势剑金牌,着老夫遍行天下,专理衔冤负屈不平之事。今有金狮子张员外,被贼徒陈虎图财陷害,是老夫体察真实,奏过圣人,今日亲身到此,判断这桩公案。闻知都在金沙院里,可早来到也。张义,装香来。您一行望阙跪者,听老夫下断。(词云)奉敕旨采访风传,为平民雪枉伸冤。张员外合家欢乐,李玉娥重整姻缘。将陈虎碎尸万段,枭首级号令街前。李府尹今朝判断,拜皇恩厚地高天。

    题目 东岳庙夫妻占玉珓

    正名 相国寺公孙合汗衫

    * * *

    [1] 巡检————元代在各州县设有巡检司,有巡检和弓兵若干人,专防盗贼。《元史·兵志四》“弓手”:“元制:内而京师,有南北两城兵司。外而诸路、府所辖州县,设县尉司、巡检司、捕盗所,皆置巡军、弓手。而其数则有多寡之不同。职巡逻,专捕获。”

    [2] 范丹、原宪————范丹,一作范冉,东汉时人,字史云,曾官莱芜长。遭党锢之祸,逃遁于梁沛间,卖卜为生,有时绝粒,而穷居自若。时人称为:“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见《后汉书》)原宪,字子思,孔子的弟子。家贫,蓬户褐衣蔬食而不改其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3] 人事————馈赠人的礼物叫做人事。《后汉书·黄琬传》:“时权富子弟多以人事得举。”

    [4] 剔腾————或作踢蹬、踢腾。挥霍,败坏。含意略近于北京话的“折腾”。

    [5] 插一简————这里是搭着、附带做一点功德的意思。

    [6] 梁园————汉代园名,在河南开封县境。这里指开封。

    [7] 梁武忏(chàn颤)————即“梁皇忏”。梁武帝为他的皇后郗氏制《慈悲道场忏法》十卷,令僧人忏礼;后名《梁皇忏》。忏,是一种迷信的仪式,延请僧人替死者诵经忏悔,以超度死者,叫做“拜忏”。

    [8] 消灾咒————佛教的经名。据此经说:“受持诵此陀罗尼(即消灾咒)者,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消灭八万种不吉祥事。”

    [9] 芒神————勾芒神。勾芒,本是古代管木的官;木初生时,勾屈而有芒角,因称为勾芒。后来又当作神名。这里是取其纠缠之意。

    [10] (diàn店)题————亦作惦题。口里念叨,心里挂念。

    [11] 连不连————就是连连,连续不断的意思。

    [12] 秃厮————对和尚的詈词,犹云秃洴伙、秃驴。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