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第一 时非时死之问

    「尊者那先!凡死者皆时至而死耶?或非时亦死耶?」

    「大王!亦有时至之死,亦有非时之死。」

    「尊者那先!如何者时至而死耶?如何者非时而死耶?」

    「大王!卿曾见果实未熟或已熟由庵婆树或阎浮树或其他之果树掉落耶?」

    「然,尊者!」

    「大王!凡由果实树掉落者皆时至而落耶?又非时而落耶?」

    「尊者那先!凡果实之熟,实落皆时至而落。然,余他之果实中,或有虫蚀而落,或有棒打而落,或有风中而落,或有中腐而落。此等皆非时而落。」

    「大王!如是,凡为老所打而死者是时至而死。余他是宿业所迫死而死,或旅行所迫而死,或活动所迫而死。」

    「尊者那先!宿业所迫而死,旅行所迫而死,活动所迫而死,又老所阻碍而死,此等皆时至而死,入母胎而死,其彼之时,彼是时至而死。於产室而死,其彼之时, [P.381] 彼是时至而死。五个月六个月而死、十个月十二个月而死、百年而死,其彼之时,彼是时至而死。尊者那先!然者,无非时之死。凡死者皆是时至而死。」

    「大王!此等七者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何等为七?大王!饥饿者不得食物时,肉脏损害,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大王!乾渴者不得饮物时,心脏乾涸,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大王!为蛇所咬者毒所害时,若不得医师,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大王!饮毒者肢体之燃烧时,若不得阿伽陀药,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大王!入火中者燃烧时,若不得息火者,寿命虽其以上存但於非时死。大王!入水中而不得支持物时,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刀打而负伤者不得医师时,寿命虽其以上存在但於非时死。大王!此等七者寿命虽其以上存在於非时而死。大王!关於此,我非一概而言。大王!有情之死依八种〔之因〕。何等为八?依风等起病、胆汁等起病、痰等起病、〔风、胆汁、痰之〕集合病、时节变化、不等姿势、伤害、业报而有有情之死。大王!此中,唯依业报 [P.382] 而死是时至之死,其他非时之死。

    因饥饿口渴   蛇咬伤中毒

    因於火水刀   人於非时死。

    因风胆汁痰   〔三者〕集时节

    因不等姿势   伤害及业报   人於非时死。

    大王!有情依前生所作种种不善业报而死。大王!於前生令他人饥饿而死者,多百千年间为饥逼恼、饿、憔悴,心脏涸萎、乾、涸渴、烧尽,内脏烧,不管少年、中年、老年,为饥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於前生令他人渴而死者,多百千年之间为烧渴饿鬼,渴、乾、瘦,心脏干渴,虽少年、中年、老年亦为乾渴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於前生令他人为蛇所咬伤而死者,多百千年间,由大蛇之口入大蛇之口,由黑蛇之口入黑蛇之口,彼等虽少年、中年、老年亦为蛇所喰、咬伤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於前生令与毒於他人而死者,多百千年间,被燃烧之肢体、由毁坏而身 [P.383] 体起屍臭,虽少年、中年、老年亦为毒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於前生令他人死於火者,多百千年间,由炭火山入炭火之山,由阎魔境入阎魔境,肢体被燃烧,虽少年、中年、老年亦为火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於前生令他人於水而死者,多百千年间,肢体破毁、折胜、坏毁、无力、心畏惧,虽少年、中年、老年亦於水中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於前生令他人於刀而死者,多百千年间,被截断、破毁、碎、打碎,被刀端所斩,虽少年、中年、老年亦於刀而死,此亦彼时至之死。」

    「尊者那先!卿所言是非时之死,请表示其理由。」

    「大王!譬如附於草、薪、枝、叶之极大火聚,材燃而尽,若薪材灭尽而灭。其火称无灾无祸时至而灭。大王!如是,多百千年之间生,年老寿尽无灾无祸而死者,称时至而死。大王!然而,又譬如有附於草、薪、枝、叶之大火聚,草、薪、枝、叶之未燃尽时,若降极大之雨而灭。大王!称其大火聚为时至而灭耶?」

    「否,尊者!」

    [P.384] 「大王!何故後之火聚与前之火聚为不同结果耶?」

    「尊者!其火聚由於偶来之雨而有所障碍,非时而灭。」

    「大王!如是,非时而死者,由於偶来病而障碍,即或由风等起病、或胆汁等起病、或痰等起病、或〔三者之〕集合病、或时节变化所生病、或不等姿势所生病、或伤害、或饥饿、或乾渴、或蛇咬伤、或咽毒、或火、或水、或刀之障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大王!又譬如极大之云现於空,若降雨满於低地与平地,言其雨无灾无祸而降。大王!如是,长时间生,年老寿尽无灾无祸而死者称时至而死。大王!然,又譬如云现空中之後,中途由大风而消散。大王!称其云时至而灭耶?」

    「否,尊者!」

    「大王!何故後云与前云为不同结果耶?」

    「尊者!其云由偶来之风而障碍,若不时至则消散而去。」

    「大王!如是,非时而死者由偶发之病而障碍,即依风等起病……乃至……或刀而障 [P.385] 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而死之理由。」

    「大王!又譬如有强烈之毒蛇,愤怒而咬人,其毒令无灾无祸而至死。称其毒无灾无祸而达终极。大王!如是,长时间生,年老寿尽无灾无祸而死,称无灾无祸而达命之终极,时至而死。大王!然,譬如对於强烈之毒蛇所咬伤者,中途蛇使与阿伽陀药(解毒剂)而令无毒。大王!称其毒时至而消散离去耶?」

    「否,尊者!」

    「大王!何故後毒与前毒为不同结果耶?」

    「尊者!毒由於偶来之药而障碍,不达终极而消去。」

    「大王!如是,非时死者由偶来之病而障碍,即或由风等起病……乃至……刀而障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大王!又譬如射手放箭,若其箭行至〔箭〕路之终极,称其箭无灾无祸而行至〔箭〕路之终极。大王!如是,长时间生,年老寿尽无灾无祸而死者称无灾无祸时 [P.386] 至而死。大王!然,又譬如射手放箭,其刹那谁捉住其箭。大王!称其箭行至〔箭〕路之终极耶?」

    「否,尊者!」

    「大王!何故後箭与前箭为不同结果耶?」

    「尊者!由偶来捉住箭之进行而断。」

    「大王!如是,非时之死者由偶来之病而障碍,即或由风等起病……乃至……刀而障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大王!谁打铜制之容器,由於彼打而生音,可行至〔音〕路之终极。称其音无灾无祸可行至〔音〕路之终极。大王!如是,多千日之间生,年老寿尽无灾无祸而死者称无灾无祸时至而死。大王!然,又譬如谁打铜制之容器,由於彼打而生音,生音未至远方时,若谁触,音与触同时止。大王!称其音可行至〔音〕路之终极耶?」

    「否,尊者!」

    「大王!何故後音与前音为不同结果耶?」

    「尊者!其音由於偶来之触而止。」

    [P.387] 「大王!如是,非时死者由偶来之病而障碍,即或由风等起病……乃至……刀而障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大王!又譬如於田善生长谷物之种子由适度之降雨而丰富、长满多实。若至结实时,言其谷物无灾无祸而圆满时。大王!如是,多千日之间生,年老寿尽无灾无祸而死称无灾无祸时至而死。大王!然,又譬如於田善生长谷物之种子为水非时而枯萎。大王!言其谷物圆满时耶?」

    「否,尊者!」

    「大王!何故後谷物与前谷物为不同结果耶?」

    「尊者!其谷物因偶来之炎热而障碍、枯萎。」

    「大王!如是,非时而死者由偶来之病而障碍,即或由或风等起病……乃至……刀而障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大王!卿曾听说虫生於结实之幼谷,令根失耶?」

    「尊者!予曾听,曾见。」

    「大王!其谷粒时至而失耶?又非时而失耶?」

    [P.388] 「世尊者尊!非时。若虫不食其谷粒,可至收获时。」

    「大王!谷物由偶来之炎害而失,不受灾害之谷粒至收获时耶?」

    「然,尊者!」

    「大王!如是,非时而死者由偶来之病而障碍,即或由或风等起病……乃至……刀而障碍,非时而死。大王!此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大王!谷粒结实,因结实之重而弯曲时,降一种所谓雹之雨而失去,令无实,卿曾听说耶?」

    「尊者!予曾听,曾见」

    「大王!其谷粒时至而失耶?又非时而失耶?」

    「尊者!非时。尊者!若不降雹於其谷粒,可至收获时。」

    「大王!谷粒由偶来之灾害而失,不受灾害之谷粒至收获时耶?」

    「然,尊者!」

    「大王!如是,非时之死由偶来之病所障碍,即依风等起、或胆汁等起病、或痰等起病、或〔三者之〕集合病、或时节变化所生病、或不等姿势所生病、或伤害、 [P.389] 或饥、或渴、或被蛇咬、或咽毒、或火、或水、或刀所障碍,非时而死。若无偶来之病所障碍者,乃时至而死。大王!此是所以有非时死之理由。」

    「希有哉,尊者那先!未曾有哉,尊者那先!理由明示,譬喻明示,非时之死亦能明矣。有非时之死,乃有所明白、明了、明了。尊者那先!无心、散心之人亦依任何一种譬喻而『有非时之死』之结论。况於有思之人乎?予依最初之譬喻而理解『有非时之死』。然而,几度亦欲听解明而不认受。」

    第二 於般涅盘者塔庙神变之问

    「尊者那先!於一切般涅盘者之塔庙神变耶?或唯一部份〔之般涅盘者塔庙〕有〔神变〕耶?」

    「大王!一部份〔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一部份〔般涅盘者之塔庙〕无〔神变〕。」

    「尊者!於如何〔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於如何〔般涅盘者之塔庙〕无〔神变〕耶?」

    「大王!依三人随一之决意,於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何等为三耶?大王!此处有阿罗汉哀愍人天而住立,决意『於如是之塔庙有神变』。如是,依阿罗汉之决意而於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复次,大王!有大威神之天神哀愍诸人,於般涅盘 [P.390] 者之塔庙,示现神变而言:『正法依此神变而常有所了解。又有净信之诸人增大善。』如是,依天神之决意,於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大王!复次,有或女人或男子之信,有净信,贤明、聪明、明知而具足觉者如理作意,决意於香、华鬘、衣随一而供捧於塔庙而为『能如是』。依彼决意,於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如是,依诸人之决意,於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大王!依此等三人随一之决意,於般涅盘者之塔庙有神变。大王!若无彼等之决意,虽漏尽、六通、心自在者之塔庙亦无神变。大王!譬如於无神变之时,见所行之徧净,则可断、决、信:『此佛子是正真涅盘者。』」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三 法现观之问

    「尊者那先!正行道者皆有法现观耶?或某者无〔法现观〕耶?」

    「大王!某者有,某者无。」

    「尊者!如何有,如何无耶?」

    [P.391] 「大王!畜生假若能行道亦无法现观,生於饿鬼境者、邪见者、诡诈者、杀母者、杀父者、杀阿罗汉者、破和合僧者、出〔佛身〕血者、与贼共住者、偏走外学者、污蔑比丘尼者、犯十三重罪之随一而未释免者、黄门、二根者假如能行道亦无法观。又未满七岁之幼童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大王!此等之十六人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

    「尊者那先!彼等十五人之违盾者不论或有法现观,或无,但未满七岁之幼童依如何理由,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耶?对此先质问。幼童非是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邪见、无不乐、无欲寻耶?烦恼无杂之幼童专心、逮达,应一度而通达四谛。」

    「大王!此即我言:『未满七岁之幼童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所以之理由。大王!若未满七岁者贪所贪、瞋所瞋、昏昧於所痴、憍於所憍、了别其见、了别乐与 [P.392] 不乐、思惟善不善者,於彼应有法现观。然,大王!未满七岁心乃无力、微力、小、少、微少、鲁钝、不明,无为涅盘界是重、重量、宏、大。大王!未满七岁不能以其微力、小、鲁钝、不明之心通达重、重量、宏、大之无为涅盘界。大王!譬如山王须弥是重、重量、宏、大。大王!以人生来之力势、力、力用能举起其山王须弥耶?」

    「否,尊者!」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人微力而须弥山大故。」

    「大王!如是,未满七岁之心乃无力、微力、小、少、微少、鲁钝、不明而无为涅盘界是重、重量、宏、大,未满七岁不能以其微力、小、鲁钝、不明之心而达通重、重量、宏、大之无为涅盘界。依此理由,未满七岁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

    大王!又譬如此大地是长、广、宏、宏扩、伸长、扩张、宏、大。大王!得以小水滴湿大地为泥土耶?」

    「否,尊者!」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水滴小而大地大故。」

    [P.393] 「大王!如是,未满七岁之心乃无力、微力、小、少、微少、鲁钝、不明而无为涅盘界是长、广、宏大、宏扩、伸长、扩张、宏、大,未满七岁以其微力、小、鲁钝、不明之

    心不能通达大之无为涅盘界。依此理由,未满七岁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

    大王!又譬如无力、微力、小、少、微少之弱火。大王!唯以如是之弱火,摧破含天此世界之黑闇,得现光明耶?」

    「否,尊者!」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火弱而世界大故。」

    「大王!如是,未满七岁之心无力、微力、小、少、微少、鲁钝、不明而由大无明之闇蔽。故难现智之光明。依此理由,未满七岁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

    大王!又譬如病、瘦、身体矮小之萨罗加虫发情而〔流苦汁〕於三处,虽见长九肘、宽二肘、胴周十肘、高八肘之大象,欲近而吞食。大王!其萨罗加虫得吞其象耶?」

    「否,尊者!」

    「大王!依如何之理由耶?」

    「尊者!萨罗加虫之体小而象大故。」

    「大王!如是,未满七岁之心乃无力、微力、小、少、微少、鲁钝、不明而无为 [P.394] 涅盘界大,以其微力、小、鲁钝,不明之心不能通达大无为涅盘界。依此理由,未满七岁假如能行道亦无法现观。」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四 涅盘杂苦耶之问

    「尊者那先!涅盘一向是乐耶?或杂苦耶?」

    「大王!涅盘一向是乐而不杂苦。」

    「尊者那先!『涅盘一向是乐』予不信此言。尊者那先!予对此如是解:『涅盘是杂苦。』其理由如何?尊者那先!求一切涅盘者,身心皆有艰难、辛苦,住立、经行、坐、卧、食皆抑止,阻止睡眠,令苦六处,舍弃财谷与可爱之亲族朋友。然,世之幸福者、幸福完具者一切依五种欲令六处喜悦、快乐。即如何由可意多种净相之色令眼喜悦、快乐。如何由可意、歌谣、音乐多种净相之声令耳喜悦、快乐。如何由可意、华、果、叶、皮、根、髓多种净相之香令鼻喜悦、快乐。如何由可意、所嚼、所噉、所嚐、所饮、所味多种净相之味令舌喜悦、快乐。如何由可意、柔软、 [P.395] 微妙、柔和、软柔多种净相之触令身喜悦、快乐。如何由可意、美、不美、净、不净多种之寻与作意令意喜悦、快乐。卿舍离、放舍、断、截断、止、阻止其眼、耳、鼻、舌、身、意之乐。是故,亦令身苦,亦令心苦。身苦之时,感受身之苦受,心苦痛之时,感受心之苦受。连普行者摩犍提亦非难世尊,非言:『沙门瞿昙是有类之杀害者。』耶?此所以我言:『涅盘是杂苦。』之理由。」

    「大王!涅盘是不杂苦,涅盘一向是乐。大王!卿所言:『涅盘是苦。』其苦非是涅盘,其涅盘作证之前分,其对涅盘之希求。大王!涅盘一向是乐,不杂苦。对此话其理由。大王!诸王有政权之乐耶?」

    「然,尊者!诸王有政权之乐。」

    「大王!其政权之乐是杂苦耶?」

    「否,尊者!」

    「大王!然者,何故彼等王边境骚扰之时,为压制其边境住者,随大臣、司令官、武官、士兵而出征,为蚊虻风热所恼,驰驱平地、险路,作大战斗,濒临生命之危殆耶?」

    [P.396] 「尊者那先!其非政权之乐。其为求政权乐之前分。尊者那先!王艰难而追求政权之乐後,享受政权之乐。尊者那先!如是,政权之乐不杂苦,政权之乐与苦有别。」

    「大王!如是,涅盘一向是乐,不杂苦。然,追求涅盘者身心皆苦,住立、经行、坐、卧、食皆抑止,阻止睡眠,令苦六处,舍弃身命,艰难追求涅盘之後,享受一向乐之涅盘。恰如征服敌人之王享受政权之乐。大王!如是,涅盘一向是乐,不杂苦,涅盘与苦有别。

    大王!『涅盘一向是乐,不杂苦,苦与涅盘有别』,谛听其他以上之理由。大王!工巧师有工巧之乐耶?」

    「然,尊者!工巧师有工巧之乐。」

    「大王!其工巧之乐杂苦耶?」

    「否,尊者!」

    「大王!然者,何故彼等对其师问讯,起迎,运水,扫除其室,举起扬枝、嗽水,受残食,按摩、洗浴、洗足舍自己之心,随他(师)之心,苦卧,取异常之食,以苦身耶?」

    [P.397] 「尊者那先!非其工巧之乐。其乃追求工巧之前分。尊者那先!艰难而工巧师追求工巧之後,享受工巧之乐。尊者那先!如是,工巧之乐是不杂苦。工巧之乐与苦有别。」

    「大王!如是,涅盘一向是乐,不杂苦。然,追求涅盘者身心皆苦,住立、经行、坐、卧、食皆抑止,阻止睡眠,令苦六处,舍弃身命,艰难追求涅盘之後,享受一向乐之涅盘。恰如工巧师於工巧之乐。大王!如是,涅盘一向是乐,不杂苦,涅盘与苦有别。」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五 涅盘之问

    「尊者那先!卿言:『涅盘,涅盘。』其涅盘之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得显示耶?」

    「大王!涅盘是无可比类、涅盘之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不得显示。」

    「尊者那先!存在法涅盘之形相、位相、分量、时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不得显示,予不能认受,以理由令理解。」

    [P.398] 「大王!然,以理由令卿理解。大王!名为大海者存在耶?」

    「然,尊者!其大海存在。」

    「大王!若谁对卿作如是问,『大王!大海之水有几何耶?又大海所栖息之生物有几何耶?』如是之问。大王!卿对彼如何回答耶?」

    「尊者!若谁对予作如是之问,『大王!大海之水有几何耶?又大海所栖息之生物有几何耶?』尊者!予欲对彼如是言:『汝!汝对予问不可问之事,此问任何人亦不问,此问宜应放置。大海创世纪者亦未能分别,大海之水或所栖息於彼处之生物不能计算。』尊者!予对彼作如是之答。」

    「大王!何故对存在法之大海如是之答耶?计数『大海之水唯有此些,大海所栖息之生物唯有此些』而对彼不能显示彼计数耶?」

    「尊者!其不可能,此问非境。」

    「大王!恰如存在法之大海水或栖息其处之生物不能计算。大王!存在法涅盘之形相、位相、时量、分量、时量不能依譬喻、理由、因、理显示。大王!具足神通,达心自在者计算大海之水与栖息其处之生物,彼虽具足神通,达心自在者,涅盘之 [P.399] 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亦不能依譬喻、理由、因、理显示。

    大王!『存在法涅盘之形相、位相、分量、时量不能依譬喻、理由、因、理而显示』之所以谛听其他以上之理由。大王!於诸天中有名无色身之天耶?」

    「然,尊者!予闻『於诸天中有名无色身之天』。」

    「大王!然者,其等无色身天之形相、位相、时量、分量者依譬喻、理由、因、理能显示耶?」

    「否,尊者!」

    「大王!然者,无色身天不存在耶?」

    「尊者!无色身天是存在。然,其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不能显示。」

    「大王!恰如存在法无色身天之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不能显示。大王!存在法涅盘之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不能显示。」

    「尊者那先!涅盘一向是乐,其形相、位相、时量、分量依譬喻、理由、因、理而不能显示。然,尊者!涅盘之德包含其他之物耶?有何例示耶?」

    「大王!虽对於无形相,但对德是得以示例示之。」

    [P.400] 「尊者那先!愿速语予对涅盘之德能明解一部分。愿消除予心之热恼,以清冷甘美言之微风镇伏。」

    「大王!莲华之一德含於涅盘。水之二德、阿伽陀药之三德、大海之四德、食之五德、虚空之十德、摩尼宝之三德、赤栴檀之三德、醍醐之三德、山顶之五德乃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卿言:『莲华之一德含於涅盘。』如何莲华之一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莲华不染着於水。大王!如是,涅盘不染於一切之烦恼。大王!此莲华之一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卿言:『水之二德含於涅盘。』如何水之二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水是清冷而消热恼。大王!涅盘是清冷而消一切烦恼之热恼。大王!此水之第一德含於涅盘。大王!复次,水能镇伏於疲、渴、涸渴、热苦人畜众 [P.401] 之渴。大王!涅盘能镇伏欲爱、有爱、无有爱之渴。大王!此水之第二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卿言:『阿伽陀药(解毒剂)之三德含於涅盘。』如何阿伽陀药之三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阿伽陀药是於毒所苦有情之归依处。大王!涅盘於烦恼所苦有情之归依处。大王!此阿伽陀药之第一德含於涅盘。大王!复次,阿伽陀药如灭病,大王!涅盘是灭一切苦。大王!此阿伽陀药之第二德含於涅盘。大王!复次,阿伽陀药如甘露,大王!涅盘是不死(甘露)。大王!此阿伽陀药之第三德含於涅盘。大王!阿伽陀药之此等三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卿言:『大海之四德含於涅盘。』如何大海四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大海清净无一切之死屍。大王!涅盘清净而无一切之烦恼屍。大王!此大海之第一德含於涅盘。大王!复次,大海大而无此岸彼岸,如容受一切河 [P.402] 川亦不满。大王!涅盘是大而无此岸彼岸,容持一切有情亦不满。大王!此大海之第二德含於涅盘。大王!复次,大海如大有类之住处。大王!涅盘是无垢、漏尽、得力、自在大有类阿罗汉之住处。大王!此大海之第三德含於涅盘。大王!复次,大海如能开无限种种宏大之波华。大王!涅盘能开无限种种宏大、清净、无垢明解脱之华。大王!此大海之第四德含於涅盘。大王!大海之此等四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如何食之五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食是(一)维持一切有情之寿命,(二)增大其力,(三)令生容色,(四)寂灭忧恼,(五)除去饥饿、衰弱。大王!涅盘作证之时,无一切有情之老死,故(一)维持寿命,(二)增大神通力,(三)令生戒之容色,(四)寂灭一切烦恼之忧恼,(五)除一切苦之饥饿、衰弱。大王!食之此等五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如何虚空之十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虚空是不生、不老、不去、不来、难胜、贼不夺、不依、鸟行、无盖、无边。大王!涅盘是不生、不老、不去、不来、难胜、贼不夺、不依、圣者行、 [P.403] 无盖、无边。大王!虚空之此等十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如何摩尼宝之三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摩尼宝(一)适於一切欲望,(二)令欣然微笑,(三)放光辉。大王!涅盘(一)适於一切欲望,(二)令欣然微笑,(三)放光辉。大王!摩尼宝之此等三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如何赤栴檀之三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赤栴檀(一)难得,(二)有无等之好香,(三)是一切人所赞赏。大王!涅盘(一)难得,(二)有无等之好香,(三)是圣者所赞赏。大王!赤栴檀之此等三德含於

    涅盘。」

    「尊者那先!如何醍醐之三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醍醐(一)色圆满,(二)味圆满,(三)香圆满。大王!涅盘(一)德色圆满,(二)不死(甘露)圆满,(三)戒香圆满。大王!醍醐之此等三德含於涅盘。」

    「尊者那先!如何山顶之五德含於涅盘耶?」

    「大王!恰如山顶(一)耸立,(二)不动,(三)难攀,(四)一切之种子不能生长,(五)无爱憎。大王!涅盘(一)耸立,(二)不动,(三)难攀,(四)一切 [P.404] 烦恼不能生长,(五)无爱憎。大王!山顶之此等五德包含於涅盘。」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六 涅盘作证之问

    「尊者那先!卿等言:『涅盘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尊者那先!正行道以作证涅盘是作证已生耶?或作证令生耶?」

    「大王!正行道以作证涅盘非作证已生,非作证令生。然,大王!其正行道所作证其涅盘界是存。」

    「尊者那先!勿密秘解明此问,请公开解明。起志欲,起勤勇,卿所学者一切公开陈述於此处。世人对此陷於迷惑,犹豫、疑惑。折断此内心之过(疑惑)箭。」

    「大王!寂静、安乐、殊妙之此涅盘界是存,正行道依胜者之教而思惟诸行,依慧而作证其涅盘。大王!譬如弟子依阿闍梨之教而以慧作证学术。大王!正行道依慧而作证涅盘。涅盘如何可见耶?见为无灾、无祸、无畏、安稳、寂静、乐、快、 [P.405] 胜、净、冷。大王!譬如有人堆积多薪燃烧火炎为火所逼恼时,努力依此而脱离,入无火之处,彼於其处而得最胜之乐。大王!正行道燃烧三种火炎为火所逼恼时,依如理作意,依此脱离,入远离三种火热之处,彼於其处作证最胜乐之涅盘。大王!三种火恰如见火,正行道恰如见火中之人,涅盘恰如见无火之处。

    大王!又譬如有人入蛇、鸡、人之屍体或粪、芥之穴,其发縺而中入屍体,努力依此脱离,入无屍体之处,彼於其处而得最胜之乐。大王!正行道依如理作意作证无烦恼之屍体最胜乐之涅盘。大王!五种欲恰如见屍体,涅盘恰如见无屍体之处。

    大王!又譬如有人,恐惧、战栗、动荡、心变异、恼乱、努力依此脱离,入、坚、牢、不动之无畏处,彼於其处得最胜乐。大王!正行道依如理作意远离怖畏、战栗,作证最胜乐之涅盘。大王!缘生老病死不绝起怖畏恰如见怖畏,正行道恰如见怖畏之人,涅盘恰如见无怖畏处。

    [P.406] 大王!又譬如有人陷於污秽之泥泞、泥土、泥地,努力远离其泥泞、泥土,至清净无垢之地,於其处得最胜之乐。大王!正行道依如理作意离烦恼之垢、泥,作证最上乐之涅盘。大王!利养、恭敬、名闻恰如见泥泞,正行道如见入泥泞之人,涅盘恰如见清净无垢之地。

    然者,正行道如何作证涅盘耶?大王!彼正行道思惟诸行之转起,思惟转起时,於其处见生、见老、见病、见死,於其处无见任何之快乐。於初中後,彼於其处不见任何可执着之物。大王!譬如有人一日之间於所热、燃、热、烧、炎烧之铁丸,於本、中、先端亦不见可握取之部分。大王!思惟诸行之转起,思惟转起之时,於 [P.407] 其处见生、见老、见病、见死,於其处不见任何之快乐,於初中後亦不见任何可执着之物。彼不见可执着物之时,心现不乐,热来入身,彼无救护所、无归依处、无归依处者厌恶诸有。大王!譬如有人入燃烧火炎之大火聚,彼於其处无救护所、无归依处、无归依处者厌恶其火。大王!彼不见可执着物之时,心现不乐,热来入身,彼无救护处、无归依处,无归依处者厌恶诸有。彼於〔诸行之〕转起,见怖畏之时,如次心生:『彼〔诸行之〕转起是燃烧、炎烧,是多苦、多恼。若谁得不转起,其为寂静、殊妙,即一切诸行之寂止,一切依之舍离、爱尽、离贪、灭、涅盘。』如是,彼之心者欣、喜、喜悦、满足不转起而为『我得出离』。大王!譬如有人,迷於道而进入异地,若发现至〔目的地〕之路,於其处欣、喜、喜悦、满足而『我得路』。大王!於〔诸行之〕转起而见怖畏之时,心欣、喜、喜悦、满足不转起而『我得出离』。彼增益、寻求、修习、多修至不转起之道。彼以目的确立念,以彼目的确立精进,以彼目的而确立喜,彼之心不绝作意之时,超越转起而入不转起。大王!达不转起,正行道称作证涅盘。」

    「善哉,尊者那先!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七 涅盘住立之问

    [P.408] 「尊者那先!涅盘所藏置之地於东方耶?或於南方耶?或於西方耶?或於北方耶?或於上方耶?或於下方耶?或於旁边耶?」

    「大王!涅盘所藏置之地亦不在东方、亦不在南方、亦不在西方、亦不在北方、亦不在下方、亦不在旁边。」

    「尊者那先!若无涅盘所藏置之处,然者涅盘不存在。又作证其涅盘者之作证亦是邪。对此说其理由。尊者那先!譬如地有田所生谷类,有花生香,有花生灌木,有果生树,有鑛山生宝石,即任何人皆以各人所欲之物,带来其处。尊者那先!若涅盘存在,其涅盘所生之处亦可有所期待。尊者那先!涅盘所生之处不存在,故予言:『涅盘不存在。』又作证涅盘之作证亦是邪。」

    「大王!涅盘所藏置处不存在,然涅盘是存在。正行道者依如理作意而作证涅盘。大王!譬如火存在,火所藏置处不存在,磨擦二木之时,生火。大王!涅盘存在,涅盘所藏置处不存在,正行道依如理作意而作证涅盘。

    大王!又譬如七宝,即轮宝、象宝、马宝、摩尼宝、女宝、居士宝、将军宝, [P.409] 然其等诸宝所藏置处不存在,刹帝利之正行道者依行道力,其等之诸宝到来。大王!涅盘是存在,其所藏置处不存在,正行道者依如理作意而作证涅盘。」

    「尊者那先!若涅盘无所藏置处,正行道者住立於其处,所作证涅盘有其住立处耶?」

    「然,大王!正行道者住立於其处,所作证涅盘者有住立处。」

    「尊者那先!何等是正行道者住立於其处,所作证涅盘者为住立处耶?」

    「大王!戒是住立处,住立於戒,如理作意之时,於塞国、臾那国,於支那国、鞑靼国,於亚历山,於尼坤芭国,於迦尸国、拘萨罗国,於迦湿弥罗国,於犍陀罗国,於山顶,於梵天界,於何处亦住立,正行道者作证涅盘,大王!譬如有眼之人於塞国与臾那国,於支那国与鞑靼国,於亚历山,於尼坤芭国,於迦尸国与拘萨罗国,於迦湿弥罗国,於犍陀罗国,於山顶,於梵天界,於何处亦住立。大王!住立於戒,如理作意之时,於塞国与臾那国……乃至……住立於何处,正行道者作证涅盘。

    [P.410] 大王!又譬如於塞国与臾那国……乃至……於何处亦住立,东方之存在。大王!住立於戒,如理作意之时,於塞国与臾那国……乃至……於何处亦住立,正行道者作证涅盘。」

    「善哉,尊者那先!依卿而说示涅盘,说示涅盘之作证,述说戒德,说示正行道,法幢建立,法眼确立,善专心者之正加行不空。彼然,予如是认受。」

    第八 比量之问

    时,弥兰王接近尊者那先之处,近而问讯尊者那先,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弥兰王欲知,欲闻,欲持,欲见智之光明,欲破无智,欲生智之光明,欲灭无明之闇,欲超轮回,欲断渴爱之流,欲达不死,欲触及涅盘,勉励优胜之志愿、精进、坚固、勇猛、念、正知,对尊者那先如是而问。

    「尊者那先!卿见佛耶?」

    「否,大王!」

    「卿之阿闍梨见佛耶?」

    「否,大王!」

    「尊者那先!言:『卿亦不见佛,卿之阿闍梨亦不见〔佛〕耶?』然者,尊者那先!佛不存在。佛於此处者不能知。」

    「大王!卿刹帝利系之祖先,古昔之刹帝利存在耶?」

    [P.411] 「然,尊者!有何疑惑耶?予刹帝利系之祖先,古昔之刹帝利存在。」

    「大王!卿曾见古昔之刹帝利耶?」

    「否,尊者!」

    「大王!教卿之司祭、将军、司法官、大臣曾见古昔之刹帝利耶?」

    「否,尊者!」

    「大王!然者,卿亦不见古昔之刹帝利,卿之师亦不见古昔之刹帝利,古昔之刹帝利存於何处耶?於此处古昔之刹帝利不能知。」

    「尊者那先!古昔之刹帝利所用之用品,即有白伞、冠、屐、拂子、宝剑、高价之卧床,依此予等知而信古昔刹帝利之存在。」

    「大王!如是,我等亦知而信彼世尊。我等所以知而信『彼世尊存在』之理由。何等是其理由?大王!知者、见者、应供、正等觉者之彼世尊所用之用品,即有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支圣道。依此,含天之此世界知信『彼世尊之存在』。大王!依此理由,依此因,依此理趣,依此比量而可知『彼世尊之存在』。

    [P.412] 度众之多人   依尽而寂灭

    依比量当知  『彼世尊之存在』」

    「尊者那先!请比喻之。」

    「大王!譬如筑城者欲构筑城市,最初悉视察平坦、无凸、无凹、无砾石、无危害、无瑕瑾美丽之地域,不平坦作为平坦,除去棒与棘,於其处构筑城市。美化区划,测定部分,挖掘堑壕、堡垒,有坚固之城门、望塔、叠壁,有四衢、十字路口、交叉路,十字路多清净而平坦之王通用路,城内之商店整然,具备有围林、公园、池、莲池、水井,有多种神殿之庄严,无一切之祸难。其城市於一切个处兴盛时,彼可往其他地方。其城市後日繁荣,殷赈,食物丰富而安稳、繁华,祥福而无灾、无祸,种种之人杂蹈。刹帝利、婆罗门、毘舍、首陀、乘象兵、乘马兵、车兵、步兵、持弓者、持剑者、旗手、传令、食配给者、魁伟之王子、勇敢而有大力之勇士、武装之兵士、奴隷之子、兵士之子、力士团、料理人、调味人、理发人、令浴者、锻治者、华鬘工、金工、银工、铅工、锡工、青铜工、铁工、珠工、织工、陶工、 [P.413] 制盐者、皮工、车工、象牙工、绳工、栉工、纺绩工、篮工、弓工、弦工、箭工、画工、染工、洗衣人、织师、裁缝师、银行家、衣服商、香商、薪商、木材商、佣夫、菜商、果实商、树根商、米商、糖果商、鱼商、肉商、酒商、演员、舞踊者、轻业师、手品师、咒术师、力士、火葬夫、花扫除夫、竹工、猎夫、娼妇、女演员、小汲女、塞人、臾那人、支那人、鞑靼人、郁禅尼人、婆留迦车人、迦尸人、拘萨罗人、边境人、摩竭陀人、沙鸡多人、须赖吒人、婆提耶人、库顿薄罗人、摩头罗人、亚历山人、迦湿弥罗人、犍陀罗人————由各种地方而来,此等人人为止住而来此城市,新巧区分,见无失、无过之美丽城市,比量而知『构筑此城之筑城者实巧妙哉!』大王!如是,无等、无等等、无等比、无似同、无比、无数、不可量、不可计、无量德、德圆满者、无边坚固、无边威光、无边精进、无边力、佛力圆满者 [P.414] 而胜魔军,破见网,尽灭无明、令生明,持法炬,逮达一切知性,於交战不败、能胜,彼世尊是构筑法城。

    大王!世尊之法城,以戒为堡垒,以惭为堑壕,以智为城门,以精进为望塔,以信为柱,以念为守门者,以慧为楼阁,以经为四衢,以阿毘达磨为十字路,以律为法廷,以四念处为街路。大王!其四念处之街路,开如次之商店。即花店、香店、果实店、阿伽陀药店、药店、甘露店、宝石店、百货店。」

    「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花店。」

    「大王!知者、见者、应供、正等觉者,所缘分别依彼世尊而说。即无常想、无我想、不净想、过患想、断想、离贪想、灭想、一切世间不乐想、一切诸行无常想、入出息念、膨胀想、青瘀想、脓烂想、断坏想、食残想、散乱想、斩斫离散想、血涂想、虫聚想、骸骨想、慈想、悲想、喜想、舍想、死想、身至念。大王!此等之所缘分别依世尊而说。此中,欲由老死而解脱者把取此等中之随一所缘,依其所缘 [P.415] 而由贪解脱,由瞋解脱,由痴解脱,由见解脱,渡轮回、止渴爱之流,断犹豫,舍离一切烦恼,入无垢、无尘清净、净白、不生、不老、不死、乐、清净、无畏最上都————即涅盘之都,於阿罗汉果而令心解脱。大王!此名世尊之花店。

    持业之代金   而行於商店

    以买所缘物   於解脱解脱。」

    「宜,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香店?」

    「大王!知者、见者、应供、正等觉者,戒分别依彼世尊而说。涂戒香佛子含天界,此世界依戒香而薰,使馥郁,四方四维,顺风逆风皆薰芳,频薰扩展而存。何等是戒分别?即〔三〕归戒、五戒、八支戒、十支戒、五诵所摄之波罗提木叉律仪戒。大王!此名世尊之香店。大王!又依天中天之世尊而如是所说:

    花香不逆风而行   栴檀香与多揭罗香

    末利迦花香亦〔然〕   然善士香逆风行

    善士薰芳一切方    [P.416] 栴檀或者多揭罗

    莲花又或夏生华   此等之一切香中

    戒〔律仪〕香为无上   多揭罗与栴檀香

    其香是为甚微小   然持戒香为最上   薰芳一切天之问。」

    「宜,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果实店?」

    「大王!依世尊说诸果。即预流果、一来果、一还果、阿罗汉果、空果等至、无相果等至、无愿果等至、不动果等至、舍果等至。此中,望果者付业之货款,买所望之果,若预流果,若一来果,若不还果,若阿罗汉果,若空果等至,若无相果等至,若无愿果等至,若不动果等至,若舍果等至。大王!譬如某人欲有结常时实之檬果树。彼买手不来之间无落实。买手之来时,取货款如是告言:『汝!挂账此檬果树之常时实,取汝所欲之果,或未熟,或过熟,或半熟,或已熟。』彼〔买手〕依自己所付货款,若欲未熟则取未熟;若欲过熟则取过熟;若欲半熟则取半熟;若欲 [P.417] 已熟,则取已熟。大王!欲果者付业者之货款,取所望之果,若预流果……乃至……若舍果等至。大王!此名是世尊之果实店。

    人付业货款   取不死之果

    买不死之果   彼等为幸福。」

    「宜,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阿伽陀药(解毒剂)?」

    「大王!阿伽陀药依世尊之所说。彼世尊依阿伽陀药,含天之此世界解脱烦恼毒。何等是阿伽陀药。大王!此四谛依世尊所说。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至苦灭之道圣谛。此中,求完全智而闻四谛法者,解脱生,解脱老,解脱死,解脱愁悲苦忧恼。大王!此名世尊阿伽陀药店。

    於此世间须除毒   任何之阿伽陀药

    不等法阿伽陀药   比丘饮阿伽陀药。」

    「宜,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药店?」

    [P.418] 「大王!药依世尊之所说,彼世尊依其药而治癒人天。何等是其药?即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圣八支道。世尊依此等之药排泄邪见,排泄邪思,排泄邪语,排泄邪业,排泄邪命,排泄邪定,令吐出其贪,令吐出其瞋、令吐出其痴,令吐出其慢,令吐出其见,令吐出其疑,令吐出掉举,令吐出惛沈睡眠,令吐出无惭无愧,令吐出一切烦恼。大王!此名世尊之药店。

    於此世间而存在   任何种种众多药

    亦无相等此法药   一切比丘以饮之

    [P.419] 〔若是常〕饮此法药   当成不老亦不死

    且修习及且观察   依於尽灭而寂灭。」

    「宜,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甘露店?」

    「大王!甘露(不死)依世尊之所说,彼世尊依甘露而灌顶含天界之此世界。灌顶甘露之人天由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解脱。何等是其甘露?谓身至念。大王!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说:『诸比丘!食身至念者是食甘露。』大王!此名世尊之甘露店。

    〔佛〕见诸病人   即开甘露店

    以买之此业   比丘取甘露。」

    「宜,尊者那先!尊者那先!何等是佛世尊之宝石店?」

    「大王!诸宝石依世尊之所说,以宝石庄饰佛子徧照、光明、光耀、照耀含天界之此世界,上下横显光明。何等是其宝石?即戒宝、定宝、慧宝、解脱宝、解脱智见宝、无碍解宝、觉支宝。大王!何等是世尊之戒宝?即波罗提木叉律仪戒、根律仪戒、活命徧净戒、资具依止戒、小戒、中戒、大戒、道戒、果戒。大王!以戒宝 [P.420] 而庄饰人含天、魔、梵天之世界,含沙门婆罗门人人之所希求、冀望。大王!以戒宝庄饰比丘其四方、四维、上、下、横皆徧照。下达无间地狱,上至存於有顶天之间,超、胜於一切宝石,隐蔽而存在。大王!如是,宝石陈列於世尊之宝石店。大王!此名世尊宝石店。大王!依天中天之世尊如是说:

    戒胜闻胜耶?   曾为我所惑

    戒乃胜於闻   斯〔今〕不我惑

    如是之诸戒   在佛之商店

    以买之此业   汝等饰宝石

    大王!何等是定宝?即有寻有伺定、无寻唯伺定、无寻无伺定、空定、无相定、无愿定。大王!庄饰定宝之比丘根据欲寻、恚寻、害寻、慢、掉举、见、疑、烦恼,各种邪寻一切接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