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启蒙 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分表达了。

    竹枝词 (九首录三)

    一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

    二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三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第一首诗以桃花春水比男女相恋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年轻女子的单纯而又不安的感情。头二句描写满山红桃花盛开,一江春水顺着山边流过,暗喻情深意长。三四句进一步以花易衰比男子情易变,以水长流比女子怕失恋的愁肠。

    第二首诗是诗人对人情世态所发的感慨。诗人遭人诬陷打击,被放逐二十多年,所以他的悲愤并不是无的放矢,容易引起读者同情。他又不说抽象的空道理,而以瞿塘峡险滩的具体形象作比,使人毫无空洞之感。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峡口原有“滟滪堆”,对航船最为危险,现已被炸掉了。

    末一首也是写人情世态的诗。这里只提滟滪堆坚定不移,而人心却只考虑利害而时东时西。当然,这种现象是有的,但看法极不全面。我们只引以为戒就是了。

    竹枝词 (二首录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也是古代四川东部流行的民歌一种,这首诗也是依调写词,内容也写少女爱情心理。首句写景。第二句写她听到情人唱歌的声音。第三四句用具体的晴雨和双关语表达自己的心情:东边晴表示对方有情,也爱自己;西边雨表示猜疑,因为没有明确的誓言。“晴”谐“情”,南方夏天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情况。在运用双关语和表达纯净天真的感情上,都有民歌的特色。

    浪淘沙 (九首录二)

    一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疋晚霞。

    二

    日照澄州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一首诗的头二句写的风景如画:江水流动,两岸鲜花被春风吹拂。三四句盛赞女郎既勤劳又技术精巧,摘下来有鸳鸯花纹的织锦,可以同晚霞比美。疋,通匹,有配、敌和比的意思。

    第二首:澄,是不流动的清水,澄州是这样水中的沙洲。日照雾开,是太阳刚上来的情景,表示天很早。江隈是江边,满表示从事淘金劳动妇女人数众多。朝阳照耀清水中的沙洲,风景明媚,但她们不是为赏心悦目,而是为谋生来辛勤劳动的。这两句和三四两句一对照,说明淘金女劳动的成果,却成了“美人首饰侯王印”,用这种形象的事物,就不会有空洞议论影响诗意的毛病了。

    淮阴行 (五首录一)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淮阴,今江苏清江市。作者说:“余尝阻风淮阴作《淮阴行》,以裨乐府。”这首诗既受乐府诗影响,也不失乐府诗本色,托物抒情,淳朴自然。裨,音婢,增益的意思。这组诗写的是淮阴水乡生活和男女爱情。这里所选的一首写妇女送别丈夫,见到燕子而引起的情思。首句设问。二句自答:我所羡的是船尾燕子。三四句说明原因:燕子衔泥在船樯上筑巢,食宿时都可相见,自己却没有这样幸福。

    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首诗是重游旧地,怀念久无消息的故人之作。首句写一湾春水,两岸有上千株柳树,柳总有离别的联想。二句只写离别的时间和地点————板桥。第三句轻点一下就够了。末句写直到今朝毫无消息,与离别二十年一联系,就可见思念之久之深了。以精炼的文字表现深刻真挚的情感,是绝句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极耐人寻味。

    和乐天《春词》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唱和的诗一般内容相似,而写法不同,古人作诗有这样习惯。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愁的原因末句写得明白,愁的姿态是两眉双锁,背向鹦鹉,斜倚栏杆。刘诗不说明愁的原因,愁不形之于色,似乎更为含蓄委婉。“宜面”是所用脂粉对面容很适宜。“玉搔头”是玉簪。“数花朵”写出了百无聊赖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愁。末句使人联想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诗写登高豪兴。正辉大概还没有忘记,奶奶同我1979年同登泰山时,游人惊问我们年龄的情况吧?若还记得,读这首诗的体会,就要比正虹、正霞更深了。要欣赏诗,生活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在湖南岳阳。两相和,湖光和月光相互辉映。潭面即湖面。镜未磨,湖面风平浪静,像未磨损的镜面一样。洞庭山即君山。古代常以螺髻比峰峦,青螺指君山山峰。月光下的湖山景色被描写得和谐、宁静,末句的比喻尤为美妙。

    金陵五题 (五首录二)

    一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曾为六朝都城。六朝指三国的东吴,晋代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西,石头山后。首句故国指六朝故都,言周围的山依旧存在。空城指石头城,潮水来回打着空城,十分寂寞。这两句写山水如旧。淮水即秦淮河,流经南京城入长江。女墙,城上的短墙(城垛),上有射孔。三四句写月墙依旧。六朝繁华已化为乌有,意在言外。

    乌衣巷故址在秦淮河之南,朱雀桥横跨秦淮河上,通往乌衣巷,桥上有谢安所建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乌衣巷在孙吴时有身着乌衣的兵士戍守,故名。乌衣巷是东晋建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的宅第所在地。诗的一二句写朱雀桥边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照,富有历史联想,已写尽昔日繁荣烟消云散,今日景象满目荒凉。诗人不接着直发感慨,因为这样写就索然无味了,而写王谢堂前的燕子现在只栖息在平常的百姓家,以极平常的形象表达了极深刻的感受。这和上一首诗所运用的是同样的艺术手法。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秋风引”是乐府琴曲歌辞。季节更换,秋风初起,候鸟鸿雁南迁,是寻常事,一般人容易疏忽,不见不闻,但最容易引起孤客的乡愁别恨,“最先闻”三个字就把这种心情写活了。

    秋词二首

    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空去,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人的性格不同,生活经验各异,时节迁易自然会引起不同感受,不可能也不必强求一致。只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伤春悲秋也有很好的诗。秋色“清入骨”固佳,“春色嗾人狂”也不一定就不好。我这样说,并非否认刘禹锡所写的是很有特色的好诗。你们若不笑我高攀诗人,“晴空一鹤排空去”,我不仅见过这样的美景,而且并非出于抄袭(当时我还未读过这首诗,或读过已经忘记了),曾写过一句类似的诗。

    “排空去”一作“排云上”。

    第二首诗写秋色引起的美感和宁静情绪,也很自然真实,我也有亲身体会。这样的诗引起的情绪是健康的、乐观的,使人心胸开朗。

    崔护 (生卒年代不详)

    博陵(今河北定县)人。贞元十二年(796)进士。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这首诗,有这么一段故事:崔护清明节到长安城南游玩,见到一座庄园,花木繁茂,口渴叩门求水喝,一位女郎给他拿杯水来,请他坐饮,自己身倚桃树站立,脉脉含情看望着他。崔对她很有好感。第二年崔再访这个庄园,门关锁着,崔在门上题了上面这首诗。故事可能是因诗而编造出来的,不过诗的内容无疑是诗人的生活经验。诗似简单叙事,但前二句写与桃花人面(美丽的女郎)相遇,引起无限深情,后二句写只见桃花仍在春风中逞艳,而人面却杳无踪影,惆怅之情难以言表,抒情的意味就十分浓厚了。

    白居易 (772——846)

    下邽(在今陕西渭南县境)人,在河南新郑出生。贞元十六年(800)进士。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后贬江州司马,又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等。他写过不少讽喻诗,内容涉及社会政治重要大事,也写过不少闲适诗,是唐代诗篇最多的人。他的诗平易通俗,传诵最广。

    夜雨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蛩,蟋蟀,晴时鸣,雨时歇。二句写灯忽明忽暗。芭蕉有声,所以知道下雨了。诗人的生活十分幽静,虽然贬官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心头难免有点轻愁,对雨打芭蕉很敏感。

    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遗爱寺在庐山香炉峰北,现已废。这首诗写诗人在鸟语花香中玩石听泉,何等闲适!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向此中来。

    大林寺遗址在庐山香炉峰附近高处,天气比较冷,所以别处已经百花凋谢,这里的桃花却正盛开。“春归无觅处”表现诗人惜春伤春的情思,意外在这里见到桃花盛开,仿佛有旧友重逢一样的惊喜。这样感情是自然流露的,诗也写得自自然然,毫无雕饰的痕迹。白居易主张诗要写得浅显易懂,妇女都能诵读,他的许多诗都做到了这一点。

    杨柳枝词 (八首录二)

    一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

    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二

    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堪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

    依依袅袅,轻轻摇曳。青青,指柳色。白雪,柳絮。扑地,满地。末句说柳条嫩弱,停不住黄莺。

    柳叶像含泪的眼,柳枝像起舞的腰。折柳惜别是古代习惯,末句祈求爱惜幼小的柳树。

    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萦波,随波浪回旋。荷飐风,荷叶被风吹动。诗一二句写荷池情况,荷花深处,仅通小船。三四句写采莲女遇到情人惊喜含笑,想说话而未开口,低下头去,玉簪落到水中了。脉脉含情的少女形象活跃纸上。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或是去杭州就任途中所作。头二句写傍晚时景色:斜阳在水面上闪光,水色半碧半红,灿烂悦目。三四句写夜景:一弯新月,照得草木上的露水明如真珠,可爱的九月初三夜晚呵,诗人发出赞叹,引起读者情景交融之感。

    赠内

    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天。

    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

    古代人称妻子为内子或内人,诗题常简称内。漠漠,密密分布很广的意思。头两句写景。新雨后满地长满了青苔,微风初凉的新秋天气,是最容易生病并引起乡愁的时候。下两句抒情,嘱咐妻子不要回想往事伤心,不然既易损容颜,也使人衰老得快。由思念转为劝慰,是体贴入微的地方。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人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今河北邯郸市。驿,驿站,途中休息换马的地方。冬至在唐代是重要的节日,像新年一样隆重庆祝,家人团聚。这时诗人抱膝对灯危坐,只有自己的身影做伴,不能不油然生起思家之念。然而不明说,三四句一转写到家人夜深不睡,在思念自己未能回家,感情就更为深入,留下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了。

    问刘十九

    绿螘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刘十九的生平我们不知道,显然是白居易的近邻好友。白的朋友刘禹锡有时被称为刘二十八,刘十九也可能是他的本家。“螘”是“蚁”的本字,绿蚁是酿而未过滤的酒,上面浮渣像蚁微绿。这首诗写的是小小主题,文字也极浅显,为什么很被许多人喜爱呢?因为它所写的是朴素生活片断,欲雪的傍晚和小小火炉很家常,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更洋溢着温暖人心的友情。在欲雪的黄昏,与知己对坐小饮谈心,是人人羡慕而未必能享受到的幸福,或者是这首诗受人欢迎的原因吧。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小诗写得很灵活别致:觉衾冷、见窗明、听竹折,三个细节既写了夜雪,也写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李十一是李建,是白居易和元稹的朋友。酒筹是饮酒计数的筹码,行酒令时的签条也叫酒筹。元稹到四川台县去办公事,白居易与李建在长安同游慈恩寺,一边饮酒,一边思念离开的朋友,就写了这首诗,想到他该到梁州了。最后一句把思念具体化了,表现的感情十分自然真切。

    关于这首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白居易在诗中估计,他的朋友元稹某日到梁州,不仅日期对了,元还在同天做了一个梦,梦与白居易、李十一同游曲江和慈恩寺诸院,还写了一首诗:“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估计的日子和实到的日子相同;白李实游的地方和元梦游的地方相同,人也相同;两人的诗所用的韵部又相同————这些巧合实在令人十分惊异!名胜地曲池和慈恩寺是他们同游过多次的,他们有深厚真挚的友谊,大概是这些巧合的基础。

    东城桂 (三首录一)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嫦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仙丹,奔上月宫,这神话你们是早就听说过的了。吴刚砍月中的桂树,还有小白兔在一旁窥看,你们在月夜不是有时看到过吗?不知你们可有过诗人的妙想,问问嫦娥要不要在月宫中再种两株桂树?现在人可以在月宫登陆了,你们可以写一封信给嫦娥,请她答复诗人提出的问题。她既服过仙药,我想她一定还健在。

    邻女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娉婷,美好。姮娥即嫦娥。上二句写邻女貌美。后二句写邻女的活动。白描出天真无邪的少女形象。

    夜筝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紫袖,写弹筝人的服装,代表弹筝的人。红弦指筝。首句所写的是一个美妆的女子在月光中弹筝。第二句写弹筝人的内心感受和黯然神伤的容貌,读者不难想象出她的悲酸史。第三句写弹筝人手指暂停拨弦,乐声短时停止,但是这一停却表现出无限深情。这正是《琵琶行》中所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浪淘沙 (六首录一)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诗的头二句是以女子的口吻设问;后二句自己作答:怨的是离别的丈夫不如潮水有信,没有按时归来,而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与海水相比,后者并不比前者深。

    薛涛 (785?——832)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到蜀中做官,随往。后来她父亲病故,因家贫沦为歌伎。韦皋镇蜀,她常出入幕中,当时人称她为女校书。有才华,常与诗人元稹等唱和。她亲制深红小彩笺,人称薛涛笺。而今成都尚有薛涛井,传说是她制笺汲水处。我曾去参观过,可信的程度就难说了。

    送友人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水国,多水的地方,等于泽国。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你们知道,中国有一部最早的诗集《诗经》,里面有一首诗就题为《蒹葭》,其中有这几句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送友人》头二句就是从这几句诗化出来的,写别友时的景色:天寒有霜,月光照耀着山和水上的芦苇,一片苍苍。末二句有不同的解释,我们采取一种:谁说从今晚起,我们就相隔千里呢?离别的梦魂无影无声,一直会追随到你所要去的遥远关塞!

    春望词 (四首录一)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欢乐或悲哀的时候,愿意有亲人在一处,是人情之常。这首小诗浅显易懂,借花开花落常见景象表达这种常态心理。

    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过头。

    筹边楼是大和四年(830),李德裕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所建。李曾从吐蕃(即羌族)收复大片领土,筹边楼的兴建主要是为军事防守。楼的旧址在成都西郊。诗的首句写楼高,既入云霄,又达到鸟飞的高度。二句写的西川四十州指两府三十八州,楼高气象雄伟,可以俯瞰这些地方,起镇乱作用。可是李德裕调离后,汉军将军有时掠夺羌族马匹或杀害羌人,引起战乱,而又无力防守。诗的三四句劝诫将领莫再掠劫,因为从楼的最高处已经可以看到边城烽火,连成都也受到战乱的威胁了。薛涛写这首诗时已经年近半百,可是她还关心时事和人民的安危,这是难能可贵的。

    李绅 (772——846)

    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806)进士。曾作《乐府新题》二十篇,白居易和元稹都有诗唱和,成为当时风气。可惜李诗已佚。

    悯农二首

    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的农业技术虽然还不算高明,但全国没有荒芜不种的土地,农民应该能吃饱饭,饿死当然只是统治阶级苛征暴敛的结果。至于盘餐粒粒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收获,似乎直到现在还不大被一些人所了解或重视。前些天报纸上不是还说,在有些大学的食堂里,糟蹋粮食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吗?李绅的诗以一粒种子变为万颗米麦,农民在烈日下劳动流汗的具体事实赞扬劳动人民,谴责那些不劳而食,还糟蹋粮食的人,既有思想性,也有艺术性,我们读起来,仍然很能得到教益。

    却望无锡芙蓉湖

    丹桔村边烟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

    萧条落日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却望,回头看。芙蓉湖在江苏无锡市西北。全诗只淡淡写故乡景色,但含蕴地表达了怀乡之情。

    吕温 (772——811)

    一说他是河中(今山西永济县)人,一说他是东平(今山东泰安县)人。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他的朋友,他们都有才华。他赞成革新,失败后,因出使吐蕃被扣留过,未遭贬谪。以后仍然被忘被贬,死于任所。

    戏赠灵澈上人

    僧家亦有芳春兴,自是禅心无滞境。

    君看池水湛然时,何曾不受花枝影。

    这首诗题为“戏赠”,很有风趣。一般僧人持出世态度,但对大自然在春季展现的风光,并不是漠然,所谓“无滞境”。三四句的形象比喻很富诗情。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绿原青垄渐成尘,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人。

    贞元十四年即公元798年,关中大旱,史书未加记载,唯吕温及韩愈诗中提及。权门是权贵人家。唐代将牡丹称为芍药花。绿色的平原和青色的耕地都渐渐因旱变成尘土了,农民天天汲井水灌溉,并开垦园圃。但是权贵人家却移植刚要开花的芍药,那还有谁为国事忧心呢?诗讽刺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民生。

    柳宗元 (773——819)

    河东(今山西运城)人。贞元九年(793)进士。贞元末为革新派王叔文所引用,王失败,贬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主张文体革新,散文与韩愈齐名。

    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零陵,今湖南零陵县,隋时为零陵郡,唐时改为永州。春天从永州出发,几天能够到长安地区?请春将自己的乡梦,殷勤带回故园。诗婉约表达希望从贬谪地返回长安。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浩初是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人。和尚,敬称为上人。京华亲故,长安的亲友。诗写于柳州,地较为近海,海畔形容其地偏远,山当在柳州附近,峰尖似剑,所以能割愁肠。怎么样能将自身分割为千亿个,散布在诸峰顶上看望故乡呢?思乡情切,同上一首诗一样,不过幻想却更为奇特了。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酬……见寄,答谢寄诗。侍御,侍御史官名简称。象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象县。破额山,今不可考,当是象县附近靠近柳江的山。碧玉流,指流过山前澄清如碧玉的江水。屈原作《离骚》,后人称他为“骚人”,以后即为诗人之意,这里指曹侍御。遥驻木兰舟,即停下所坐的船。传说鲁班曾刻木兰为舟,因此木兰舟成为船的美称,是指上好木头所做的船。第三句比较难懂,因为是化用柳浑《江南曲》诗意,诗写怀念久别情人,而实际已绝无相见机会,有典故的性质。骚人,屈原常在那里行吟的潇湘地方,屈原的不幸遭遇,都结合柳宗元自己的贬谪,引起无穷联想。采花相送是古人用以表示感情的习俗,但柳宗元因为被贬谪远地,还时遭人诽谤,恐牵连友人,所以连见面送花的自由也没有了。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大概是柳宗元贬谪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时做的。他以后还被贬谪到更远的柳州。对一个唐代官吏来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是一大不幸,一部分因为自己生活艰苦,但更多是因为不能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诗人的心情当然很不愉快,但是他有极为坚强的性格、极为崇高的理想,不消极,不悲观,还尽力为人民做些好事,所以人民一直怀念他。你们看,鸟飞绝,人踪灭了,环境是够凄清的了。但在寒雪中一位老翁巍然不动,坐在孤舟上独钓!这形象不是令人肃然起敬吗?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