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启蒙 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权德舆 (759——818)

    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人。十五岁时即编文为《童蒙集》十卷。多在朝任高官,也外出任职,最后因病回京,途中去世。

    玉台体 (十二首录三)

    一

    隐映罗衫薄,轻盈玉腕圆。

    相逢不肯语,微笑画屏前。

    二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三

    万里行人至,深闺夜未眠。

    双眉灯下扫,不待镜台前。

    南北朝时期,南朝陈有位徐陵,把梁以前所谓艳诗选编为《玉台新咏》十卷。这些诗又称“宫体”,因为作者有帝王,也有些诗写宫廷生活。后人拟作的诗即称为“玉台体”。

    选诗第一首用几个细节即勾画出女子的娇憨形态。

    第二首写从一些预兆中想到丈夫即将归来。古代妇女以带系裙,带结松开,往往认为是外出丈夫归来的喜兆。蟢子,亦称喜子,是一种长脚蜘蛛,在绸上动时好像是飞,也常被认为是喜兆。这两件小事动了思妇的心,因有下面的猜想。铅华是妇女敷面的粉,这句说还要修饰容貌。莫是,莫不是,疑问词。藁砧是切草的砧石,切草用,与夫同音,用作代称丈夫的隐语。

    诗既质朴,感情也是健康的。

    第三首写丈夫从万里外归来,妻子万分惊喜,迫不及待,不到梳妆台前照镜,就在灯下匆匆画了画眉毛。妻子惊喜的神态写得多么生动!

    览镜见白发

    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舞狂。

    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

    到了秋天,看见须发洁白,便脱去簪冠狂舞起来。(古人戴冠时,用簪将冠插入头发挽成的髻上。)一边还高歌取乐,引得儿孙挽着自己衣服嬉笑。这首诗将老人不知老之将至,心情畅快,步履轻盈的神态写得活跃纸上。

    赠天竺灵隐二寺主

    石路泉流两寺分,寻常钟磬隔山闻。

    山僧半在中峰住,共占青峦与白云。

    天竺和灵隐是西湖两座寺院,这首诗别有风趣。

    羊士谔 (生卒年代不详)

    泰山(今山东泰安市)人。贞元元年(785)进士。

    泛舟入后溪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前二句写雨后沙净水绿,春光明媚。后二句写桃花盛开,无人观赏,只有杜鹃啼声可闻。环境如此幽静,诗人的闲适心情自在言外。

    郡中即事 (三首录一)

    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无限,莫教长袖倚阑干。

    此诗一题作“玩荷花”,首二句写荷花入秋残落,只余一点暗香,叶上还闪跃着露珠。这种景色易引起伤感。三四句写越女已有迟暮之感,莫教她倚阑观看这种景色,徒增悲伤了。有自慰自勉的意味。

    孟郊 (751——814)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少隐嵩山,性情耿介。他与韩愈为忘年交,很为韩愈器重。苏轼评他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肠。”

    古别离

    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

    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

    这首诗写夫妻离别时,妻子向丈夫说出深藏在心底的忧虑,归期迟了可以不恨,但不要另觅新欢,将她遗弃。意深情切,令人感动同情。

    为什么怕他到临邛去呢?这里有一段历史的故事。汉代的司马相如客游到临邛(今四川邛崃县),同卓文君相识相爱,历代传为佳话。这里借用了这个故事,只表示希望丈夫不要喜新厌旧。

    你们要知道,在封建旧时代,寡妇不能再嫁,不然就违反礼教,被人看不起。卓文君新寡,而毅然嫁了所爱的司马相如,表明她明达而有勇气。在旧封建时代,妇女遭遗弃是常有的事,这位妇女的忧虑不是无缘故的,诗人在诗中表示了对她的深厚同情。

    归信吟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以泪和墨写信寄远,情已够深。灵魂随信同去,就情深逾海了。设想十分新奇。

    古怨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这首诗的构思十分奇特。他的诗中因怨因爱而写到泪的很多,写得好的也不少。但这首诗写泪很别致。她要求丈夫同她一样,把相思的泪水滴到水池里面,看池里的荷花为谁的泪枯死。不言而喻,谁的泪多,谁的泪更苦,谁就能致荷花死命,谁的相思情就更深。

    李约 (751——810?)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人。唐宗室,弃官隐居。

    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天旱到桑树上没有了叶子,地面的土干成灰尘,一踏就像烟一样飞扬,老百姓只好在龙王庙吹奏乐器,敬神求雨。朱门是红漆大门,指的是有钱有势的人家,却怕天阴下雨,使乐器的弦受潮声哑,影响他们歌舞的乐趣。

    晁采 (生卒年代不详)

    大历时女诗人,有文采,性爱云。少年时与邻人文茂相约为夫妻。长大时,文茂寄诗表达情意,采用莲子答谢。一个莲子落到水中,花开并蒂,茂借此与采通款曲。她的母亲知道了,以采嫁茂。当然,这段传奇式的佳话未必是实有的。

    子夜歌 (十八首录三)

    一

    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发。

    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

    二

    明窗弄玉指,指甲如水晶。

    剪之特寄郎,聊当携手行。

    三

    醉梦幸逢郎,无奈乌哑哑。

    中山如有酒,敢惜千金价!

    子夜歌是乐府“吴声歌曲”,相传为晋时女子子夜所作,内容写男女爱情,以后诗人多仿作。云鬟为女子发髻;分意也是剪。这表示男女已到成年。同心结是以发相结,表示相爱,夫妻成婚称为“结发”。第三首三四两句:传说古代中山人狄希能酿千日酒,人饮后能醉千日。全首诗的意思是:喝酒醉了,梦见情人,但被乌鸦叫醒,无可奈何。如有中山人酿的千日酒,不惜用千金购买,以便千日在醉乡与情人相会。这首诗很有子夜歌风趣。

    陈羽 (753——?)

    江东(今江苏南京市一带)人。四十岁才中进士。他与韩愈有交往。

    送灵一上人

    十年劳远别,一笑喜相逢。

    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重。

    灵一是诗僧,与张继、皇甫冉等为诗友。上人是对僧的尊称。劳是悲伤,言为十年远别伤心。相逢一笑固然感到欣慰,但“青山千万重”既表示惜别深情,也表示后会难期。含蓄见艺术技巧。

    梁城老人怨

    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

    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

    梁城,今河南临汝县。唐代中期以后,藩镇割据,多方扩张自己势力范围,征兵互相屠杀。这首诗就是这种局面的缩影。

    王涯 (765?——835)

    太原人。贞元八年(792)进士。做高官而对妻子情笃,不蓄妾。与人谋铲除宦官集团,事败被杀害。

    秋思赠远 (二首录一)

    当年只自守空帏,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这是一首怀念妻子的诗。“当年”是年轻;“只自”是独自。整句的意思是说年轻的妻子独自守在空房里。第二句是写自己梦中越过关山与妻子相会,但醒来知道二人仍在别离之中。三句写古人相信雁足可以传信,但不见家信传来。末句说仰看新月,幻想是妻子的蛾眉。

    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桂魄是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秋天微有露水,月亮刚刚上来,天气已经有凉意。第二句写诗中女人因为心事重重,罗衣虽薄,并不去换厚点的衣裳。为排除忧思,尽力弹筝。因为房里空空,不忍回去。诗笔婉约,写出无限缠绵情思。

    闺人赠远 (五首录一)

    莺啼绿树深,燕语雕梁晚。

    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

    绿树深处黄莺啼鸣,天色已晚梁间还燕语呢喃,这种暮春景色容易引起万端思绪。后二句写思妇怀念征人的深情,因为她虽不会出门远行,但梦魂萦绕,心思离不开征夫,沙场远近,也就了然于怀了。

    游春曲 (二首录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水边万树杏花,颜色有深有浅,微风轻轻吹拂,花影在绿波中荡漾————好一幅引人入胜的春景图!

    杨巨源 (生卒年代不详)

    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人。贞元五年(789)中进士。

    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尽是看花人。

    城东,指长安城东。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长安西北。对诗人来说,清新幽静的景色在早春最可爱。第二句写得具体:柳报春最早,初春时嫩黄柳色,因在严冬之后,很引人注意。等到繁花似锦,游人众多,热闹代替了清幽,春光倒不免减色了。诗人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令狐楚 (766——837)

    原籍敦煌,后迁宜州华原(在今陕西),又作咸阳人。贞元七年(791)中进士。与刘禹锡、白居易有交往。

    长相思 (二首录一)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

    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这是一首思念征夫的诗。首二句写春梦刚醒,纱窗外天色还未大明。三四句写在模模糊糊的残梦里,还以为身在辽河以西的地带,丈夫驻防的地方呢。

    韩愈 (768——824)

    南阳(今河南孟县)人。贞元二年(786)中进士。因谏迎佛骨,被贬官。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齐名。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人盼望春天到来,但新年百花都未开,不免惆怅。忽然看见发青的草芽,知道春天终于快要到了,不免惊喜。这两句将心情变化写得已经细致。三四句却是奇妙的想象,以自己盼春的心情推想,白雪也嫌春天姗姗来迟,便穿过庭树飘动下来,仿佛是春花怒放了。看到这种景色,春天已经到来的幻觉,也就很够使诗人感到快慰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首录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水部是官职,张十八员外是张籍。天街是皇城的大街,我们常说春雨如酥,一方面说它湿润像奶油,一方面也说它富有使植物生长的养分。初春一下小雨,远远可以看到草芽已发绿,但色极浅,近看却又似乎没有了。这一句写得极为微妙,既表达了诗人希望春天早到的心情,也表示他观察仔细,文字表面平淡,诗意却很浓厚。三四两句再度说初春的景色最美,胜过“杨柳堆烟”的暮春季节。给人以新奇感的事物,往往更引人喜爱,也是心理常态。

    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首诗写的是晚春的图景,这是容易看明白的。但是对三四两句的解释却有歧义。头二句说草本和木本植物都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万紫千红争相怒放。这是形象化的写法,仿佛草木是有感情知觉的了。但暮春的景色中,除了色彩鲜艳的花之外,还有飞絮如雪的杨树和形如钱币的榆荚,不写它们,图景便不完全。既赋予其他草木以感情知觉,对它们没有形色之美,而说它们“无才思”,是一种微妙的幽默感,同上两句的写法是和谐一致的。

    盆池 (五首录一)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用大瓦盆浅埋地面,养鱼种荷,称为盆池。诗的头二句说盆池不难做成,种上一截藕梢就可以生出荷来。待到荷叶长大,便可以听到雨打荷叶的声音。从栽植就想到听雨打荷叶声的乐趣,同以上的诗联系起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一切是很敏感的。

    风折花枝

    浮艳侵天难就看,清香扑地可遥闻。

    春风也是多情思,故拣繁枝折赠君。

    诗的首句说鲜艳的花开得高入天空,仰头也难看清。第二句说花香在地上只可以远远闻到。春风了解诗人欲向友人赠花的情谊,把花开得最多的花枝故意吹折了,让诗人送给朋友。这首诗把对友人的深情写得多么委婉细致!

    张仲素 (769——819)

    河间(今河北合间县)人。贞元十四年(798)中进士。工绝句。

    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袅袅是形容柔长的柳枝在风中飘动,引起人折柳枝赠别的联想。青青的桑树点明妇女是采桑叶来的。柳桑的动态和颜色绘出了明媚春光的图景。见景生情,回忆起昨夜梦渔阳,即梦见戍边所在地的丈夫。渔阳是现今的河北蓟县,那时是边塞要地。在恍恍惚惚的梦境中,她把采桑叶饲蚕的事儿也忘记了。这把妇人日夜思念征夫的情怀委婉细致地表达出来了。这首诗既有民歌的风趣,又有绘画的特色。

    春游曲 (三首录一)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

    濛濛百花里,罗绮竞秋千。

    头二句写暮春景色:柳絮纷飞,榆钱(荚)飘落。末二句写百花丛中,妇女(罗绮代称她们)竞做秋千游戏。情景交融。

    秋闺思 (二首录一)

    秋天一夜净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秋夜无云,天高气爽,鸿雁断续夜鸣,直到天亮;天气渐冷,自然想到要为征夫寄冬衣了。居延是边塞古县,故址在今甘肃额济纳旗地方,有军队驻守,这时丈夫又移驻他处,寒衣也无法寄去了。秋天终夜闻雁,思妇情绪已够凄凉惨淡,移军表示边乱加剧,欲寄冬衣而不能寄,思妇的忧伤就更深化了。

    张籍 (768?——830?)

    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迁居和州(今安徽和县)。贞元十四年(798)进士。他的乐府诗通俗流畅,多述民间疾苦,绝句也自然清新。同王建是诗友。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使我联想到岑参的《逢入京使》中“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张籍诗所写的情况更为常见,恐怕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例如“欲言不尽”,就是书信中常见的话。能将普通的经验用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激动人心,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凉州词 (三首录一)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边城即凉州,当时边塞要地,首句写傍晚鸿雁低飞,芦笋是沼泽地带所生芦苇的嫩芽,可以吃,这时已渐渐生齐。这两句描写了边城的荒凉景象。远处却有无数铃声可闻,是庞大的骆驼队从沙漠中通过。想来该是驮漂白的熟帛到安西去。安西及周围大片土地原属唐朝,早被吐蕃族占据,唐朝统治者和边将并无收复失土的心,只苟且偷安,献白练或以白练换取病弱马匹。末句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慨,虽然表示屈辱的只是一个细节。

    王建 (768?——830?)

    颍川(今河南许昌市)人。大历进士。出身贫寒,官卑至晚年还是贫困。他关心社会现实,所写乐府在内容与风格上都有创新,与张籍的乐府同对白居易和元稹有很大影响。他所写《宫词》百首,与乐府就不能相比了。

    新嫁娘词 (三首录一)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娘婚后三日到厨房做菜,是一种古代风俗。姑食性是指婆婆的口味。她爱吃什么,小姑————丈夫的妹妹,一般说对此是比较熟悉的。这首小诗用简单的一件小事,写活了一位贤淑细心的新嫁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头二句写山村景色,十分具体,没有一个闲字:雨里鸡鸣,小溪修竹,曲径板桥,一二人家,多么幽静美丽。三句写一嫂一姑互唤去一同劳动,多么情感融洽。末句用一个细节画龙点睛,写出农妇养蚕有多辛苦,连看看最喜种的栀子花都没有工夫,更顾不到折来插在头上了。

    栀子花色白香浓,在我的故乡农村是常见的,我对它很有好感,读这句诗就觉得分外亲切了。几年前我居然买到一盆栀子花,蓓蕾很多,但未开放,可惜两年后死去了。

    寄蜀中薛涛校书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是女诗人,时人称她为女校书。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薛涛晚年住万里桥附近的浣花溪,扫眉才子意为有才华的女子;管领春风,在诗坛居首位。这首诗称赞薛涛诗才出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郎中不知是何许人。诗的头二句写月夜景色。月光将庭院中的地照白了,乌鸦已经栖息在树上,环境幽静极了。露水无声使桂花湿润,散出清香。有人认为第二句写诗人仰头望月,在想象中见到月中的桂树,引起丰富的神话联想。第三句写今夜人人都望月。第四句写月光不知在谁家引起秋思,这秋思可能是思念远人的相思,回忆往事的悲欢,或渴望故里的乡愁。也有人认为诗题原有自注:“时会琴客”,所以秋思应为琴曲名;有人赞成这一说法,并补充说,“秋思”有双关意义。我并不想同你们细谈,不过从这里可以说明一下“诗无达诂”的意思,也是读古典诗的一点启蒙常识。

    春意 (二首录一)

    去日丁宁别,情知寒食归。

    缘逢好天气,教熨看花衣。

    临别千叮万嘱,约定清明节寒食归来。天气很好,相信丈夫会如约来家,所以教人熨好看花的衣服等待。夫妻情笃,意在言外。诗只写一个细节,胜过烦琐铺叙,是绝句的艺术特色。

    江南三台词 (四首录一)

    扬州桥边小妇,长安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

    江南三台词是乐府《杂曲歌词》。小妇,少妇,有的本子即作少妇。

    宫词 (百首录二)

    一

    宫人拍手笑相呼,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外头还似此间无?

    二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

    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

    第一首写宫女见到扫地夫,虽不认识,仍含笑拍手,互相呼唤,并送钱给他们,争问外边的情况。一件小事便把她们与世隔绝的生活写得清清楚楚了。

    第二首写宫女悲叹自己的命运。头二句写抬头看高枝,低头看地下,都只见到将残已残的桃花,残花飘落到地下各处。这两句主要写时光消逝,红颜易衰,因被遗弃而感到悲伤。三四句更进一步写桃花残落,不能错怪东风摧残,而是因为桃花急欲结果,自己的命运就远远不如桃花了。诗写得含蓄委婉,明白如话,而含意十分深刻。

    这里我顺便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写《宫词》百首的王建,同当时有权有势的宦官头头王守澄是同族,两人关系不错。一次二人对饮,王建有点酒意,说东汉灵帝信任宦官,杀正直大臣,结果东汉覆亡。王守澄听了大怒,想奏明皇帝:王建大写宫词,泄露宫廷秘密,要重刑惩治。王建一听到风声很害怕,但心生一计,就先发制人,献给王守澄一首诗,称赞王如何长期受皇帝恩宠,参与宫廷机密大事,他自己写的事是本家人向他说的,要不然他一个外人怎能知道皇宫里的事呢?原句是:“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王守澄更是有气,但毫无办法,只好把上奏皇帝想谋害王建的事作罢了。

    宫人斜

    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

    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

    未央宫西墙外的“宫人斜”是埋葬宫人的地方。更衣原为宫人休息更衣之处,这里指宫人,一边把死的载出,一边就用新人补足原数。

    胡令能 (生卒年代不详)

    贞元、元和间人。少年时为工匠,以后知书能诗,做了隐士。

    咏绣幛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日暮是富有诗意的黄昏时刻,含苞待发的娇花这时更能引人入胜,争拈小笔写出她见景生情,激起了艺术创造的迫切愿望,所以立刻上绣架去描绣屏风。她显然因创作成功而很得意,便把绣好的屏风安放在春光明媚的花园里面,引得黄莺从柳条上飞下来,误以为看到的是真花。屏风增添了园景的美,它精到能引得黄莺下顾,就更显得动静结合,美又增添几分了。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坐在有苔藓的地面上学钓鱼,他对向他提问的人不答话,因为怕将鱼惊跑了。一件小事,随手写来却颇有情趣。

    刘禹锡 (772——842)

    原籍洛阳,迁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市)。贞元九年(793)进士。早年与柳宗元、晚年与白居易交谊甚笃。他的诗比较长于抒情,所作《竹枝词》《浪淘沙》富有民歌风味。

    踏歌词 (四首录二)

    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

    二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亮出来了,照着平坦的大堤,女郎们手拉手在大堤上行走。袂是衣袖,连袂就是携手。她们尽兴唱歌,但歌唱完了,却不见自己的情人。最后一句既写景又抒情,红霞映树何等美观,但不见情人,徒增惆怅;鹧鸪雌雄对鸣何等好听,但不见情人,更引悲戚!

    踏歌是古代长江流域四川地区流行的民歌。唱时携手用脚踏地击拍。刘禹锡善仿民歌作诗,不失民歌风趣。

    古代四川风俗,春季民间男女聚会歌舞,选意中人。所唱的歌多为即兴作品,接唱成篇,边唱边舞。第二首的首句写唱歌的情形,相传就是下一人接着上一人唱。诗的第二句写舞,振袖倾鬟写舞姿。三句写歌舞兴尽,天已破晓。四句写人去后落地的花钿(金属的发饰)被游童拾起。歌舞的狂欢情况,末一句就充分表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