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启蒙 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杜甫 (712——770)

    原籍湖北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是杜审言的孙子。举进士不第后,曾到多地漫游,既观览了祖国名山大川,也接近了人民群众,对他的写作都有影响。安禄山陷长安时,他逃到凤翔,肃宗任命他为左拾遗。后又移家成都,在浣花溪上建筑草堂。严武对他颇多照顾,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杜甫常被称为“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在途中病故。

    绝句 (二首)

    一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第一首:“迟日”就是春日的意思,首句写在春日阳光照耀之下,江山显得美丽。第二句写春风吹拂花草,散发芳香,更使人觉得“江山如此多娇”了。三四句写暖日使泥土融化,正适合燕子筑巢的需要,它们飞来飞去,是动态的美。日晒沙暖,鸳鸯在沙上安睡,是静态的美。诗人在这幅画图中所表现的欢快心情,自然微妙地感染读者,用不着多着一字了。

    第二首首句写白羽毛的鸟飞过江面,与碧色江水一对衬,羽毛显得更白了。青色山上的红花对衬起来,花色更浓艳,仿佛像火要燃烧起来了。末二句写时光易逝,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但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回乡。这首诗是杜甫避乱入蜀后所写,既表现了乡愁,也蕴蓄着忧国的情绪。

    漫兴 (九首录四)

    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二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几枝花。

    三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四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生活比较安宁,环境也很幽美;但乡愁国难,使他的心情不能宁静。第一首写心头充满愁绪,便觉得春色“无赖”而讨人嫌恶,花开“造次”而使人心烦,莺语“丁宁”而使人厌听了。这并不违反人情,颠倒常理,反而是极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人的主观感受往往给相同的环境着上不同的颜色。良辰美景引起愁思,是人人都会有的经验。

    第二首诗的戏谑口气很有情趣,好像春风有意相欺,把花吹断了几枝。“得”是语助词,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首:扶着手杖在江边缓缓散步,本来是一件赏心乐事,但诗人心情不佳,所以嫌柳絮颠狂,桃花轻薄。

    第四首诗所表现的心情同前几首诗就不一样了。诗的总题是“漫兴”,就是随手写下来偶然的兴致,好处是自然而无矫饰,可见诗人的真情实感。这首诗的头两句写柳絮把小径铺上白毡,是温顺而不是颠狂了。第二句写荷叶像一叠叠的青钱点缀溪水。青白对衬,景色多么美呀!但这些都是静止的,下两句写雉子凫雏,虽然隐约静卧,却表现出无限生机。全诗虽一句一景,却互相有机地联系,构成一幅初夏的美景。诗人的愁似已烟消云散,读者也为之一快。

    江畔独步寻花 (七首录二)

    一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二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尊称和尚,塔是僧墓,这句写散步地点。二句写春光使人感到困倦,让微风吹拂略事休息。三四句写一簇野生的桃花怒放,不知深红还是浅红更为可爱。

    黄四娘大概是杜甫的邻居。蹊是小路,花不仅遮盖了小路,把花枝也压低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留连不去,黄莺自自在在地歌唱,啼声使人乐听。“恰恰”也可作拟声解释。

    绝句 (四首录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写了四种颜色:黄、翠、白、青,地上天空构成和谐美丽的图景;两种鸟一歌一飞,使图景充满了活泼生机。千秋雪表示时间的悠久,万里船表示空间的广阔。乱后诗人的内心是欢快的,但他更为关怀的是身外的一切。

    杜甫短期居住在成都的草堂,可以看到西岭(即西山,又名雪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草堂离合江的万里桥不远,所以从那里可以看到成都同江苏地带来往而常在水上停泊的船只。

    除黄鹂外,杜甫绝句中提到的鸟你们都见过。在我的故乡可以常见到黄鹂,我父亲写春联时,喜欢写“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我童年的愉快回忆。我1946年回乡,又见到“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实景,诗与生活就水乳交融了。希望你们读好诗要好好品味消化,起到丰富并美化情操的作用。

    杜甫的绝句喜用对偶的联句,这也是他的一个特色。

    漫成一绝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漫成”同“口占”相似,都表示一时有了诗兴,随手写成或随口吟成。诗写夜泊景物,富有生活情趣,自然而毫无雕饰。江月是江水中映出的月影,所以离人只有几尺远。月光下水天一色。风灯是船桅上挂的灯,有罩避风,所以称风灯。天近三更,时近夜半了,诗人还未入睡。因为是月夜,所以可以看到白鹭在沙上屈身安眠;因为夜静,所以听到船尾鱼跳的拨剌声。

    从许多首绝句都可以看出:杜甫是很爱自然景色的,观察十分细致,写过多种鸟,姿态不同,各有特色。许多细小生活断片,经他一写,就很有情趣了。当然,他的最重要的作品还是被称为“诗史”的那些篇。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即花敬定,卿是对男子的客气称呼。花因平叛有功,不仅放纵部下抢掠人民,自己也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无视安史乱后人民的疾苦。

    锦城即今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日纷纷是每日乐声不断。第二句写乐声传播得又远又高,极言其盛。三四句可以认为是称赞音乐之美,是人间难得听到的仙乐。但认为有婉讽的意思,也不能说是牵强附会,因为在封建时代,对乐的演奏是有严格规定的。“人间”与“天上”(民间和朝廷)不分,就是大逆不道了。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著名的歌唱家,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崔九是当时殿中太监崔涤,是唐朝盛世的皇亲贵族。杜甫那时年岁虽轻,已经知名,所以能常在帝京(即长安)达官贵宅中见到李龟年并听他唱歌。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而衰,诗人和歌唱家分散漂泊,贫困不堪,四十年后竟在江南无意重逢,这时江南风景虽佳,却到落花时节了。

    这首诗表面上只写久别重逢,但世事沧桑,个人遭遇的感慨悲伤之情,却极为含蓄地深刻表达出来了。

    三绝句 (录二)

    一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二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却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入蜀是避羌、浑(党项羌、吐谷浑)当时入侵之乱。惟残,只剩下。骆谷关是入蜀要道,出骆谷即可以安全入蜀。二女啮臂,诀别时咬臂出血,并非弃之,实难两全也。

    殿前兵马指的是宦官鱼朝恩(722——770)统率的禁军,保护皇帝的军队。他们虽然勇敢善战,可是残暴同入侵的羌、浑差不多。他们在长江支流汉水上游地带不仅杀人,还把妇女掳到军中。二诗写的是异族入侵和兵灾带给人民的苦难,可以说是诗史的缩影。

    景云 (生卒年代不详)

    与岑参同时,是盛唐一位诗僧,善草书。

    画松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首诗将欣赏绘画时的诗意感受写得生动入神,初见画松仿佛似曾相识,十分惊讶。经过沉思回忆,记起在天台山石桥南边第三株松就是画中松树临摹的原物。画家的画能这样感动观者,当然不仅在于形似,观者能这样心领神会,也有生活经验做基础。

    岑参 (715——770)

    唐代南阳(今河南南阳)人,虽然祖父、伯父、父亲都任过高官,父亲死后,家道衰落,生活清贫。他曾两次出塞,很熟悉边疆生活,所写边塞诗,同高适齐名。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渭水即渭河,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秦川在今陕西。雍州为古代九州之一,包括陕西。渭水东流可到故园,但自己却身在异乡,无法随去。只好向河水流泪,聊寄乡思了。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在天宝八年(749)离开长安,去安西任职。途中向东回顾长安的家,已经是很远很远的了。这时遇到一个去长安述职的人,引起离家远行的悲感,流泪把双袖都弄湿了,龙钟就是泪淋淋的样子。想给家里写信,路上又没有纸笔,只好托他带口信向家人报告平安。这本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但又出乎意外,引起惊讶而又悲喜交织的复杂情绪,不加雕琢,信手写来,十分亲切动人。

    我年幼比正辉只大一岁时,到两百多里外上阜阳第三师范学校,有点想家,父母自然也思念我。每有便人,父亲总托他带一封信,封后总写上“凭君传语报平安”。那时我不甚明白父亲的用意,但写上那句诗的信封,我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现在我很了解父亲的心情:希望把写不尽的意思,请带信人加以补充。我深信他深深体会到这句诗的内涵了。

    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碛,沙漠。欲到天,似乎要到天上了,这是因为西北高原越向西去越高,在广阔的沙漠中骑马向上走,天就显得低了,人仿佛在上天。这种景象是很壮观的。第二句写离家后已经见到两次月圆,思家的情绪意在言外。三四句写沙漠万里,人烟断绝,还不知在何处住宿呢。

    玉关寄长安李主簿

    东去长安万里馀,故人何惜一行书?

    玉关西望肠堪断,况复明朝是岁除!

    玉关,玉门关。主簿是掌文书的官员,不知其名。诗写时已是除夕前夜,诗人更思家念友。古典诗歌要协韵,而有字古今读音不同,读今音往往不协,所以在这里顺便说一下,不必深究。“馀”古音读“吴”,同“书”“除”两字就协韵了。“馀”如读“鱼”,“书”就读“虚”,“除”就读“区”,也可以协韵。为声音美,诗人总力求协韵,我们读今音而觉得不协韵,是音变的关系,并不是诗人疏忽。

    山房春事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又名兔园,原在今河南商丘东。园的面积广阔,有楼台亭阁,种的有奇花异木,养的有珍禽异兽。诗人到这里凭吊遗址,写了这首诗,表达人世沧桑的感慨。他不用抽象的慨叹语言,而写了两种不同景物,一加对比,感染人的诗情就深深激动读者的心了。日暮飞鸦是最足以引人伤感的,只剩二三人家,荒凉萧条的情况就充分表达出来了。三四句一转写庭树还开旧日的花,又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凄凉之感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因为这些更引人在想象中复现以前的繁荣景象。

    春梦

    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常常思念的人入梦,是人所常有的经验,所以这首诗读起来使人感到特别亲切。经验不同,也使人对诗的理解有异。夜间洞房独眠,春风使人知道季节已经转换,情随境迁,思念远在湘水之滨的美人更为殷切,也是很自然的,梦中片时走完几千里地,到了湘水之滨,同美人相会,也就很不突然了。

    美人一词在古汉语中意义比现代广泛,既可指色美的女人,也可指德高的男人,这首诗中所指的是女是男并不明确,怎样理解都可以。

    裴迪 (716——?)

    关中(今属陕西)人。与王维友善,居终南山,与王唱和,写辋川别墅风景,但诗不如王。天宝后任蜀州刺史,与杜甫、李颀过从甚密。

    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华子冈是辋川别墅风景点之一。诗写还家时所见景物和感受。首句写夕阳照映,松林风起;二句写草上露水已经干了。云光是夕阳余晖从云中射出,照到鞋痕。末句写山的翠色触到衣服。“侵”“拂”两个动词使两句诗极为生动。“云光”“山翠”也富有色彩美。全诗写诗人在如画的山林美景中的留恋情绪。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南山,终南山。崔九是曾任唐玄宗秘书监的崔涤。诗人劝他游山要尽兴,把山的深处浅处、高处低处的美都完全加以欣赏。不要像《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夫那样,在桃花源里一逛就算了。

    贾至 (718——772)

    洛阳人。他同李白、杜甫都有交往,并有诗唱和。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录一)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唐巴陵郡包括洞庭湖所在地岳阳,贾至贬为当地司马,是辅助刺史的小官员。诗的头两句描写洞庭晚秋景色,枫叶和秋水相映,显得十分明媚。三句写一任轻舟远近漂流,游人显得多么自由洒脱,游兴欢畅。洞庭自然容易引起关于舜的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联想,白云明月既象征凭吊者纯洁情操,也象征二妃的忠贞爱情。

    春思 (二首录一)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柳色鹅黄,芳草青青,桃李怒放,散发芬芳,多么令人悦目赏心的春光!但是诗的三四句猛然一转,诗人既怨春风不能将愁吹去,更嫌春日使恨延长!这只能从诗人的生活情况和内心情绪寻找原因了。诗人这时被贬官任岳州司马,无事可干的小官,才能无由施展,愁恨便不是春光所能排除的了。

    张谓 (生卒年代不详)

    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天宝二年(743)中进士。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白玉条写寒梅色白如玉。迥临,远远地靠着。傍,临近。色白,远处易见而不易识别,傍桥知树近水,是花早发的原因,因为不知,所以疑梅是雪。诗人的思想感情过程,梅花在春寒中怒放的姿态,都生动地写出来了。

    元结 (719——772)

    河南鲁山(一作武昌)人。安史乱时,曾组织义军,保全了十五座城市。在动乱时期也为人民做过些好事。

    欸乃曲 (五首录一)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欸乃(读矮奶)曲”,是摇橹时船夫所唱的号子。元结任道州(今湖南道县西)刺史,因公去长沙,回程湘江水涨,并为逆流而上,所以写了五首《欸乃曲》,让船夫歌唱,有助兴之意。一二句写满月和风,乘船在春水上夜行,船夫又唱着号子,本来是件赏心乐事。三句“唱桡”,即唱摇橹的歌。平阳在衡阳以南,戍是有兵防守的关口,守吏问船上人姓名,一个细节点出这时已经不是太平盛世了。

    钱起 (722——780)

    吴兴(今浙江湖州一带)人,与王维有诗唱和。

    归雁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山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雁是候鸟,冬天南飞,春暖北归。潇湘是湘水,是雁栖息的地方,水碧山青,两岸又长满青苔,自然也有花草,风景是很美的。诗人向归雁发问,在这样一个美好地方,为什么要随便飞回北方呢?三四句是归雁的答语,涉及湘妃鼓瑟的神话。二十五弦是古乐器瑟。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在舜死后,悲伤投湘水溺死,成为湘水之神,常在月夜鼓瑟以抒怀舜哀思,归雁听了难忍清愁,所以飞回了。诗所表现的有诗人的乡愁,想象是很奇特的。钱起是浙江人,一直在北方做官,借不解归雁何以弃南飞北,委婉表达了思乡情怀。

    有人称赞他诗格新奇,这首诗可做印证。

    暮春归故山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谷口是故山草堂所在地,归时已是暮春,黄莺已少,较杏花开放早的辛夷(木兰树花)已谢尽,杏花也纷纷飘落,景色略显凄清。因而更爱窗下的幽竹,不像两花谢落,却仍然一片清阴,待我归来。诗人由怜爱幽竹而想象竹亦多情,加以赞美。像松一样,竹在古典诗中也常被诗人赞颂,具有高雅贞洁的品格。

    蓝田溪杂咏 (二十二首录二)

    一 戏鸥

    乍依菱蔓聚,尽向芦花灭。

    更喜好风来,数片翻晴雪。

    二 衔鱼翠鸟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第一首首句写海鸥有时聚在菱角秧附近,二句写它们有时藏在芦苇深处。刮起风来,更为高兴,便飞舞起来,海鸥白色,好像是晴天飘雪。三种形态有动有静,这不是很富诗意的图画吗?天津离海很近,可惜海鸥很少飞进市区。海面上海鸥飞舞,恐怕只有正辉去大连时看过吧。

    第二首的翠鸟,在我的故乡常见,我很喜欢它,因此也很喜欢这首诗。诗写它注意荷叶中间,突然从高树上飞下来,辟开波浪,得到下面潜藏的鱼,鸟身像一点翠色的光,一闪便不见了。写得多活,我们不禁惊喜叫好。

    张继 (?——约780)

    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县、南阳一带)人,一说他是湖北襄阳人,他的诗中有十九首绝句,其中两首传是他人所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原名封桥,因张继诗而改名,在今苏州枫桥镇。夜间船停,泊在那里,诗人即兴写了这首诗。这时月落乌啼,霜寒袭人,能看到的只是江岸枫树,水上渔船的灯火,不免引起不眠的旅人的愁思。姑苏就是苏州。寺是南朝梁时建的古刹,传说诗僧寒山住过这里,因此得名,寺在枫桥镇。佛寺夜半鸣钟是唐代常事,别人诗中也有记载,欧阳修指责这句诗失实,是错的。不眠的旅客独卧在冷清清水面的船上,旅愁是不难想象的,时已午夜,突然听到古刹钟声,一定会浮想联翩。想些什么,诗人没有写,但内涵无限丰富,韵味无穷。这首诗被人广为传诵,近年来有很多日本旅客到苏州旅游,就为除夕听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听到钟声联想如何,那就要看各人的生活经验了。

    “夜半钟声到客船”使我想起一点往事,就当故事给你们讲讲吧。1944年3月到1946年3月,我在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书,给学生课外讲一次《试谈人生》,讲到吉辛在《四季随笔》中引约翰生的话说,在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之间同死人与活人之间,有同样大的差别。作为例证,他说蝙蝠和猫头鹰在不读书的人心中,只是引起迷信的恐怖或憎恶;但它们进入了诗人的世界,在读过这些诗的人心中,引起的却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联想。这话引我想起韩愈的诗句:“黄昏到寺蝙蝠飞”,辛弃疾的词句:“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我便觉得吉辛的话是他亲身的体会。吉辛又说,一次中夜醒来听到钟声,立刻联想到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剧中有个人物说过:“我们听到了半夜的钟声。”他的感触一定是愉快的、富有诗意的。我问学生:你们读过“夜半钟声到客船”后,如果听到半夜的钟声,不会感到喜悦吗?我现在问问你们:读过这首诗后,想不想到苏州坐在船上,听听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呢?愿去?那我们就不算白读这首绝句了。因为好诗可以使我们的感官锐敏,是一把打开我们心灵的金钥匙,使我们对人间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可以心领神会,并用这一切作为鼓舞我们的源泉和力量,向人生的最广处探索,向人生的最深处追求,向人生的最高境界攀登!

    阊门即事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阊门,苏州城的西门。即事,就目前所见的事而写的诗。这里的事,指唐肃宗疑李铙、刘展二人靠不住,先杀了李;还密谋杀刘,刘反攻陷了江淮十多个州的地方,平乱的官兵到处肆虐;人民遭到灾难,苏州灾后几绝人烟。张继的诗就写的是他所见的情况。耕夫(农民)被征去驾驶楼船(大兵船),无人耕地,百顷田都只长青草。吴门,苏州的城门。郡郭,郊区。寒食节在清明前二日,要禁火;所以清明后要重新生火,可是能见到几处炊烟呢?

    皇甫冉 (716?——770)

    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县)人,十岁就能写文章,张九龄认为小友,可见对他很器重。

    送郑二之茅山

    水流绝涧终日,草长深山暮云。

    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郑二不知何名。之茅山,到茅山去。茅山在江苏西南部,这首诗所写的就是那里的田园风景。“条桑”,意为挑取桑叶,即采桑。“种杏”,用了一个典故,《神仙传》载:“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辄愈,重者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此句意在劝勉友人到茅山后养蚕并为人治病。

    问李二司直所居云山

    门外水流何处?天边树绕谁家?

    山色东西多少?朝朝几度云遮?

    这首诗所提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云山景色的描写,读起来仿佛是对熟朋友的思念和问候。

    严武 (726——765)

    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附近)人,曾两任剑南节度使。同杜甫关系很好,对诗人颇为关心,是值得纪念的。他破吐蕃有武功,吐蕃攻陷过西安,还常进犯西蜀地区。严武击败过吐蕃七万军队,收复失地,但颇为骄矜,他母亲很怕他闯祸。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