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唐人绝句启蒙 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稹 (779——832)

    河南河内(今洛阳市附近)人。贞元十年(794)进士。他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人常以“元白”并称。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天宝末年,许多宫女被送到这里,孤独地变成“白头宫女”。诗的头两句写行宫荒凉,红花寂寞,已寓盛衰之感。三四句写宫女生活寂寞无聊,闲话玄宗时代轶事,一以自遣,一以吐露内心悲戚。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是说得很对的。

    六年春遣怀 (八首录二)

    一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但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二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元稹元配妻子韦丛是元和四年(809)去世的,这是悼念她的组诗,元和六年(811)所写。这时元稹被贬官在江陵,处在这种孤苦的地位,回想起夫妻恩爱生活。这第一首诗是说翻阅旧信,就直抒胸怀写诗。前二句描写旧信高高低低,行宽行窄;后二句写的是内容:她说自己节食度日,觉得平平常常,更为关心的是丈夫在遥远的深山驿站,生活一定十分艰苦。文字十分浅显,只是一个生活细节,所表现的感情却很深挚。

    次首诗首句写借酒消愁,愁就是怀念亡妻的悲痛。第二句写因为心有所感,偶然也喝醉。从下句可以看出这里也蕴含着伴饮朋友的同情。第三四句写醉里还呼唤亡妻的名字,仿佛她还活着,可见相爱之深,平时在心里闷积着,现在才有机会发作,无怪旁边的人感动得哭泣了。全诗没有明表自己悲哀的字,只写醉中呼名,旁人哭泣,这种简练含蓄的写法,比明铺直叙更有感动人的力量。

    离思 (五首录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也是悼念亡妻韦丛的诗。沧海的水既广且深,经历过它的人,就不把别的水放在眼中了。巫山的云,据传说为神女所化,极为美丽,见过它的人就看不中其他的云了。这两句诗隐喻诗人夫妻的爱情既深且美。第三句写偶在花丛漫步,懒得回头看望花朵,也就是见了别的女子也不动心。四句说明不动心的原因:学佛学道提高道德修养,对于亡妻念念不忘。

    梦成之

    烛暗船风独梦惊,梦君频问向南行。

    觉来不语到明坐,一夜洞庭湖水声。

    元和九年(814)元稹赴长沙,途中写了这首悼念亡妻韦丛的诗。风吹烛暗,独自在船上做了一个梦,梦到亡妻询问他南行情况,醒来默默坐到天明,终夜听着洞庭湖水声。梦醒独坐,默听涛语,深刻地表达了怀念深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我们已经讲到过,白居易贬官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辅助刺史的低贱小官)。这是他直言进谏的结果。

    影幢幢,是灯影摇晃不定。这一句和末一句写得消息当时和刚听以后的周围情况,惨淡凄凉。中二句写得消息时的内心感受,感慨悲伤,而这种心情只用“垂死病中惊坐起”一件具体行动表达,既含蓄而又生动。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平常不省常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接书就流泪,自然预示有不吉的事,所以妻子惊异,女儿哭问。使全家不安的,原来是江州司马来了信。前面说过白居易贬官任江州司马。元稹听到这个消息,曾写诗寄白表示悲伤慰问。这里所说的书,就是白接此诗后给元写的信。

    白元的诗都是抓住一件平常具体事件信手写来,丝毫不加雕琢,而真挚感情自然流露。

    嘉陵江 (二首录一)

    千里嘉陵江水声,何年重绕此江行?

    只应添得清宵梦,时见满江秋月明。

    文字浅显,你们容易懂,不过感情,你们恐怕就不容易体会了。我先讲点自己的经验,你们权当故事听吧。我从沦陷的北平逃出后,先到嘉陵江畔北碚复旦大学教书,慢慢恢复了散步的习惯,便常沿着江岸散步,一天看着缓缓流动的江水,口占一首绝句,其中一句“斜阳帆影恋碧流”,就是写嘉陵江的。抗战胜利后回乡时,坐长途汽车顺嘉陵江岸颠簸前进,旅客们都怕翻车落到江里,我却“笑看嘉陵波溅珠”。我时时想旧地重游,但总未能实现。我读这首诗特别觉得亲切,同这点经验很有关系。

    贾岛 (779——843)

    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早年曾为僧,法名无本。后以诗进谒韩愈,韩劝他还了俗。岛以苦吟著称,自成一家风格。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小诗实际是用问答体写的,首句问得明确,二三四句一步一步深入的答话隐含问语,这样写,文字精炼,表达访问人对隐者的感情也逐渐深化:采药外出,意欲寻求,而只知在此山中,却又不知确在何处,令人无限惆怅。山既深幽,隐者又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就意在言外了。

    口号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

    口号是口占的意思,意为不假思索,随兴写来。这类诗的内容往往只是一个生活细节或瞬间的感受。

    杨敬之 (生卒年代不详)

    元和初年进士,在当时是个有地位的人,仅存诗两首。

    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这首诗一直为人传诵,因为表现了他的爱才敬贤的崇高品质。

    项斯 (生卒年代不详)

    江东人,开始并无人知道他。杨敬之既爱他的诗,也更爱他的为人,赠了他上一首诗。项的科举及第,与杨的推崇不无关系。项斯的诗,看来并无特殊才华。我们在这里顺便选读一首:

    江村夜泊

    日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

    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不过他的标格(风度和品德)更被杨敬之赏识称赞。两个人都很令人钦佩。首句“日”又作月。

    刘采春 (生卒年代不详)

    淮甸(今江苏淮安淮阴一带)或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伶工周季崇之妻,歌唱为元稹所赏识,元有《赠刘采春》一诗。

    啰唝曲 (六首录二)

    一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二

    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又称《望夫歌》,有盼远人归来之意。秦淮即秦淮河。生憎,最憎恨。儿是少妇自称。夫婿,丈夫。

    桐庐,今浙江桐庐县。离别时只说去桐庐,来信却从广州寄出,怨丈夫行踪不定,越走越远。

    两首诗语言朴实,富有民歌风味。据说刘采春唱此曲时,听的人往往泣不成声。

    李贺 (790——816)

    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虽少时即以乐府知名,却处在政治腐败的情况下,生活贫困不堪。诗能反映社会情况,绝句尤多不平之鸣。意境风格别树一帜。

    马诗 (二十三首录二)

    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大漠,沙漠。沙被月照,色白如雪。燕山,燕然山。月是新月,形如钩,此处是指一种武器(弯刀)。二句实写塞外战场情况,引起下两句:什么时候可以配上金络脑(金制的马笼头),新秋在沙场上奔驰呢?大漠燕山当指幽州蓟门一带,是藩镇为祸最凶的地方,所以诗有现实感。

    汉武帝(借指唐帝)好神仙,想以炼金术炼出长生不老的丹药,结果只冒几股紫烟就完了。厩中所养的马都是平凡的马,不能像天马一样,有上天的本领。这是比喻唐统治者不能用人唯贤,当权者都庸庸碌碌,尸位素餐,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这也是针对现实的讽刺诗。

    南园 (十三首录三)

    一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二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三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园是李贺福昌昌谷故居读书的地方。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搜寻摘取文章词句。雕虫,古人指作文赋诗为雕虫小技,是谦语。首二句说一辈子读书学雕虫小技,直到破晓的下弦残月像玉弓一样悬在帘前。三句的“辽海”指唐代河北道属地,那时藩镇兵变,宪宗多次讨伐皆败。在这种情况下,唐统治者重武轻文。文士无用武之地,无处用文章“哭秋风”。也就是对时事表示悲痛,并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二首诗既运用了典故,又运用了神话,二者都运用得很灵巧,达到了用艺术手法论世述怀的双重目的。长卿是司马相如的字,虽然富有文学才华,却终生穷困潦倒(牢落),家徒四壁(空舍)。曼倩是东方朔的字,为不敢得罪汉武帝,出言只采取诙谐态度,自保其身。李贺用他们的情形自况。见买,打算买。若耶溪水剑,用了一个神话: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途中遇一老翁,自称袁公,勾践让他与一善舞剑的女子用竹竿比比剑术,比后袁公飞到树上化为白猿。他的剑术很高明。关于若耶溪(在浙江绍兴境内)剑,也有一个传说:春秋时,有个欧冶子,用若耶溪水底的铜铸剑,锋利著名。这两句是述怀:打算买一柄若耶溪水剑,明天去向袁公学习剑术,也就是要弃文习武。壮志难伸,慷慨而不失豪爽。

    末一首诗表示惜花、伤春,也抒写内心的伤感。一二句写园中木本和草本的花盛开,颜色红多白少,像越女的腮一样美丽。三四句写可惜到了傍晚,鲜美的花朵(嫣香)都落尽了。第二句将盛开的花比作越女,落花已红色衰败,嫁不用媒,只好一任春风摆布了。少壮怀才不能发挥作用,时光飞逝,不就是像落花一样吗?

    卢仝 (795?——835)

    范阳县(今河北涿州市)人。韩愈爱他的诗,诗多讽刺时政,掊击宦官。后因宿宰相王涯家,因“甘露之变”被杀害。

    山中

    饥食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因与鹿麛相伴眠。

    阳坡,向阳的山坡。厚如织,草厚像褥。麛,音迷,小鹿。诗写隐居闲适生活。

    刘叉 (生卒年代不详)

    河朔(今河北一带)人。性刚勇,因酒杀人亡命,被赦才折节读书。后投韩愈,因与客争,出走不知所终。

    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报细碎仇。

    首句把剑比作水,古时水即古剑。第二句因而用“流”写剑光闪闪。三句的“泻”也从水的比喻来,泻赠就是赠剑。末句勉励友人莫因小事而用剑报仇,言外要他杀巨奸或建大功。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扶桑,神树名,相传太阳从那里出来,诗首句写日出。第二句写太阳一出,人间就多事了。野夫,在野的人,不任官职的人,是诗人自称。不平事泛指一切坏现象,上自腐败朝政,下至人间邪恶。末句写得十分痛切奇特:他看到这些恶劣现象不能有所作为,心中的正义感和除恶的壮志无法伸展,像古剑一样被磨损了。

    施肩吾 (生卒年代不详)

    洪州(今江西南昌市)人,一说睦州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元和十年(815)进士。隐居洪州西山。

    幼女词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这首诗借拜新月一件小事,写幼女天真憨态,景真情真,诗的风格纯朴自然,同幼女姿态一样引人喜爱。向夜,天傍晚。拜新月,古代妇女见新月礼拜,私诉心愿或祈福。

    望夫词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

    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爇,点燃。向影频,常常顾影自怜。回文机,织回文锦的织机。回文,诗词字句回旋往返阅读,意义都可以通,有时这种诗可以织在锦上,寄人以表相思。机上生尘,因久已不用。丈夫没有消息,并不责怪他,却恨卖卜人算卦不灵。这种迁怒别人的情形是生活中常有的,表达了因思深问卦,卖卜人讨好安慰,结果更为失望等一连串心理情态,使抒情色彩贯通全篇。

    夜笛词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东家,东边的邻家。灯下裁衣妇听到笛声,思念远戍边疆的丈夫,错误地剪出表示恩爱的同心花。这首诗构思奇特,不落俗套。

    喜友再相逢

    三十年前与君别,可怜容色夺花红。

    谁知日月相催促,此度见君成老翁。

    老友重逢自然可喜,但岁月使人衰老又不免可悲。喜悲的感情都是很真挚的,诗如实写出,平易而有感染力。

    张祜 (?——859)

    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人,一说南阳(今河南南阳县)人。令孤楚表荐他,但元稹阻止,因归隐。

    宫词 (二首录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有几个小故事,我给你们讲讲吧。“河满子”原来是个歌者的名字,据白居易在一首诗的自注中说,他在临刑时请用此曲赎死,皇帝未准。但歌曲却传下来了,还有以“河满子”命名的舞曲。另有一个故事说,唐武宗病得要死时,歌伎孟才人得到允许,为他唱《河满子》,不料她气绝身死。又一说是,武宗想要她殉葬,她唱《河满子》时突然死去了。

    诗中的故国是故乡的意思,离宫廷有三千里,她被选入深宫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离乡远,入宫久,她的生活一定很凄惨,她的心情一定很悲痛。一唱歌就声泪俱下,不用其他文字描写,她的全部悲惨生活史也就够引起读者的悲叹了。

    赠内人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此处“内人”,意为“宫女”。表面看来,她的生活还很闲适,并无什么可怨之处似的,月下看看鸟巢,拔钗救救飞蛾。但是略一想想,她住在门禁森严的宫廷里面,在黯淡的月光下,无事可做,无景可观,无人可谈,冷冷清清,看看窠里的鸟,不免联想到家和伴侣,感到自己的孤独寂寞。进到屋里,看见飞蛾扑火,不免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和处境,出于同情,拔钗救它,是一种可怜的自我安慰,这就比直接描写宫怨的诗更有韵味了。

    杨花

    散乱随风处处匀,庭前几日雪花新。

    无端惹着潘郎鬓,惊杀绿窗红粉人。

    柳絮被风吹飞各处,庭院里仿佛铺了一层白雪。有些柳絮不知怎的吹上人的双鬓,使绿纱帘内的红粉佳人大吃一惊,以为他的鬓毛斑白了。这首即景小诗颇有情趣。

    朱庆馀 (生卒年代不详)

    越州(今浙江绍兴县)人。宝历二年(826)进士,仕途不得意,曾客游边塞。与张籍、贾岛等交游。

    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花时本是百花盛开,春光正好的时候,而用“寂寂”形容,已可见宫人孤寂,院门又紧闭,生活的凄苦就可知了。二句写两个宫女并立在装饰华丽的走廊里面,似乎将惨淡气氛冲淡一些。但三四句一转一结,却把她们的悲苦生活,形象地活写出来了,含意极为深刻。在鹦鹉前面都不敢一吐心曲,真令人悲叹:人间何世!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用夫妻爱情关系比喻多种社会关系,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这首诗就是一例。张水部是水部侍郎(官名)张籍,他以诗知名,又乐意提拔后进。朱庆馀献此诗给张,问画眉是否入时,是问自己的诗是否会中张和主考人的意。

    洞房是新婚夫妇所住的屋。停红烛,使红烛不熄灭,点燃到破晓。舅姑,公婆。汉代有个张敞为妻子画眉,传为佳话。

    抛开比喻不说,作为“闺意”阅读,这首诗也是很优美的。

    陈去疾 (生卒年代不详)

    侯官人,元和十四年(819)进士。

    西上辞母坟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鸟稀。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日光微弱,宿鸟稀疏,黄昏时刻的气氛十分凄凉,这时辞拜母坟,心情已够悲伤。滴酒垂泪,母亲叮咛早归已不可能,悲伤之情就更不难想象了。

    崔郊 (生卒年代不详)

    只知他是元和年间秀才,从下面一首诗中略知他的生平,因为诗中所写大概是实际发生过的事。崔郊的姑母有一婢,美姿色,郊爱她,而婢被卖给有权有钱的人家了。以后偶然与婢相遇,赠诗为主人看见,召见郊,使婢与他同归。

    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首句写权贵人家的子弟见到美女就要追逐夺去。第二句用了一个典故:晋石崇有个宠妾名绿珠,孙秀仗势向石崇索要她,石因拒绝而被捕入狱,绿珠坠楼身死。以后绿珠即作有节操的美女代称。第二句暗示美女被劫的悲痛。侯门指有权有势的人家,被劫去后很难出来。萧郎本指梁武帝萧衍,以后泛指女子所钟情的男子。三四句实斥责权贵者荒淫残酷,并不是指责女子忘情。

    徐凝 (生卒年代不详)

    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元和中官至侍郎,存诗一卷。

    忆扬州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是忆人诗。南朝以来,诗词中男子所爱的女子常被称为萧娘,女子所爱的男子则被称为萧郎。桃叶是晋王献之的爱妾。这里萧娘和桃叶都借指诗人所怀念的女子。首二句描写她离别时的愁眉泪脸,回忆时更觉得她意重情深,自己的离愁也就意在言外了。怀着这种凄伤离愁,原想看看明月来排除,不意更增加了离愁,便觉得明月“无赖”而可憎;但明月也曾照耀过他们的离别地扬州,“无赖”二字便有了亲昵的意味了。

    雍裕之 (生卒年代不详)

    只知他为贞元(785——805)以后的诗人,存诗一卷。

    江边柳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第一句写柳的袅娜姿态,第二句写柳的苍翠颜色。三四句因景而生奇想,愿柳丝不断,系住将要开行的郎船。折柳赠别,是诗中老调,柳丝系船,却就是推陈出新的艺术手法了。

    杜牧 (803——852)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和二年(828)进士。他为人刚直,愤朝廷荒淫,反藩镇割据,斥吏帅昏懦,忧边疆多事。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赠别 (二首录一)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樽,酒杯。头两句的大意是:看来仿佛无情,其实是多情的,因为在离别时面对酒杯,丝毫没有笑容,惜别情深。三四句写“蜡烛有心”,“替人”流泪,而人却并不流泪,表面又似无情,而黯然神伤,含情脉脉,惜别之情就更深了。

    有寄

    云阔烟深树,江澄水浴秋。

    美人何处在?明月万山头。

    头两句写景:天空广布云彩,树隐在烟霭深处,江水澄清,水上一片秋色。美人指所思念的人,不知在什么地方,只有照耀万山头的明月清辉可以共赏。第一句的“树”一作“处”,那就是江水的周围环境了。

    盆池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

    这首诗浅显易懂,但很有情趣。他的想法和诗的写法都妙趣横生。我家后园虽小,你们也可以仿他的办法掘一个盆池,把明月白云收进盆里。若在池里养几尾金鱼,种几株芙蓉,那就更锦上添花了。你们还记得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吗?

    齐安郡后池绝句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池塘里长满了菱角和浮萍,池塘好像是一片绿锦。池边种着蔷薇,枝上有黄鹂歌唱不休。这是有声有色的美丽图景,但总的气氛是幽静的。第三句尤其加强了幽静,天下着微雨,又没有一个人观看。我们在北京多次看到过鸳鸯并浮在水面,觉得已经是很够美观的了,但还无福见到它们相对浴红衣,诗人的描绘引我们进入更美的境界。鸳鸯容易引起恩爱的联想,在无人而下着微雨的天气,引起人孤寂之感是很自然的。这里运用的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很值得品味。

    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陵,今安徽南陵县,唐代属宣州,杜牧曾在宣州做过官。首句写水静流长。二句写风吹浮云,有点秋凉的意味了。这一轻微变化容易引起旅愁。正在客心感到孤寂邈远(迥)的时候,却见到一位妇女(红袖)扶楼栏遥望。这自然会在旅客心上加愁。这首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多次被画家绘画,并不是偶然。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能表现美丽秋色的,恐怕莫过于枫叶了。诗人先写斜曲石铺的小路,再写白云生处的人家,一幅清幽的画面就展现在读者眼前了。“坐”是因为的意思,爱黄昏时枫林,因而停下车来凝视,见到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我们仿佛听到诗人惊喜的欢呼。抒情的只有一个“爱”字,爱的深度就用不着其他的文字形容了。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一说这首诗是王建所作,诗中的字,各本也多不同,“银烛”或作“红烛”,“天阶”或作“瑶街”或“天街”。这种情形在别人的诗中也是常有的,只是意思不太悬殊,我们采用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