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道说相续识从作者⑤生,不说眼识依色光明和合而生,唯说作者生为因故。作者是何?彼计胜性丈夫自在时及微尘为能作者。

    注释

    ①现识:阿赖耶识之异名,谓一切诸法皆依阿赖耶识而现起,故名。

    ②分别事识:八识中除阿赖耶识外之其他七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与色、声、香、味、触、法诸境相对,而起虚妄分别,故名。

    ③不思议薰变:谓真如不可薰,而能受薰,真如受无明之薰习而生诸妄法,称为不思议薰。

    ④转识:《唯识论》所说八识,第八之阿赖耶识为本识,余七识为转识,亦即阿赖耶识转生之末识。

    ⑤作者:外道十六神我之一,以此神我为生因,做众事。

    译文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何者是一百零八句?

    佛说:一百零八句者,亦即生句与非生句,常句与无常句,相句与非相句,住异句与非住异句,刹那句与非刹那句,自性句与非自性句,空句与非空句,断句与非断句,心句与非心句……文字句与非文字句。大慧,此一百零八句义都是过去诸佛之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说: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这二种生住灭不是凡夫及因位菩萨智慧所能认识的。二种生住灭者,所谓相续(“相续”即因果流转相续不断之意)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即转相、业相和真相。真相者,如来藏心,在缠不染,不生不灭者,名真相;根本无明令如来藏海起诸识浪,动而作业,此即阿赖耶识极微细之相,名业相;依前业相转成能缘所缘之境,生七转识,名为转相。

    大慧,识广说有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略说有二,谓“现识”(即阿赖耶识)及“分别事识”(即前七识)。大慧,譬如镜中显现诸色相,现识也是这样。现识与分别事识二者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薰变(即无明薰习真如而生妄法)为因;分别事识以虚妄分别境界及各种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各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皆灭,此为相灭。大慧,所谓相续灭者,即所依之因、缘皆灭,此为相续灭。所依之因者,如无始戏论、虚妄习气等等;而所缘者,即自心所见之虚妄分别境界。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既非异又非不异;金与各种由金做成的器具也是一样。大慧,如果泥团与微尘异,那么,泥团应不是由微尘构成的,但实际上,泥团是由众多微尘构成的,所以说二者不异;如若不异,泥团与微尘应该毫无差别。

    大慧,藏识(即阿赖耶识)与诸转识(即八识中之前七识)若异,藏识则非是彼七转识之因;若不异者,转识灭后,藏识也应灭,但实际上,藏识之真实相不灭。大慧,藏识之真实相不灭,而其业相则有生灭。若藏识之真实相灭,则藏识应灭;若藏识灭,此则与外道之断灭论无异。大慧,彼诸外道见身命终时,四大离散,眼等六识不能取境,即以为无始相续识永灭,更无业报受生相续。大慧,彼诸外道说相续识从神我生,不说眼等诸识从色等因缘生,只认神我为生因,故名之为外道。造作者是谁呢?彼以胜妙天主、神我、大自在天及微尘为能作者。

    原典

    复次,大慧,有七种自性①:所谓集自性、性自性、相自性、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所行、智所行、二见所行、超二见所行、超子地所行、如来所行、如来自证圣智所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法自性第一义心,以此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最上法,以圣慧眼入自、共相种种安立,其所安立不与外道恶见共。

    大慧,云何为外道恶见?谓不知境界自分别现,于自性第一义,见有见无,而起言说。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②,依缘生住,有已即灭。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若生若灭、若诸有、若涅槃、若业、若果、若谛,是破坏断灭论。何以故?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

    注释

    ①七种自性:此有二解。一是宋宝臣在《注大乘入楞伽经》中对七种自性的诠释,认为此七种自性主要是阐明“染净二缘,真妄识体”,而释“集自性”为烦恼,谓烦恼体性能集善恶等业;既有集因,必有未来果报,故言“性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言“相自性”;形相即从四大种子生,故言“大种自性”;而四大乃从因缘所成,故言“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但是丁福保在《佛学大辞典》中认为此是指如来有七种不变之性(详见丁福保编《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版,第五一九页),认为所谓“集自性”,即万善聚集之因;二“性自性”者,即万善聚之因各有自性存其内;三“相自性”者,即万善聚之因各有相现于外;四“大种自性”者,大种即地水风火四大之种子,此谓四大各有自性,今就圣报而言,即此大种自性乃是法性五蕴之果;五“因自性”者,即证圣果报之因;六“缘自性”者,即证圣果报之助缘;七“成自性”者,即成就如来果德之性。笔者以为宝臣说较符合经文之本义,故取宝臣说。

    ②蕴界处:指五蕴:色、受、想、行、识;十二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十二处加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泛指一切诸法。

    译文

    此外,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谓烦恼体性,能集善恶诸业,故名烦恼为集自性)、性自性(既有集因,必有未来苦果,故言性自性)、相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言相自性)、大种自性(形相从四大之种子生,故言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既有四大,即从因缘所成,故言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此外,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所行境界,智所行境界,二见所行境界,超二见所行境界,过佛子地境界,如来所行境界,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的境界。(心所行境界者,谓发心菩萨,缘第一义法性如来藏心,故名心所行胜解行地菩萨;智所行境界者,缘于真如,起十种智慧,故名智所行初地菩萨;正证真如,见人、法二种无我,故名二见所行;八地菩萨,超二乘,过七地,故名超二见所行;十地菩萨超九地,九地又名佛子地,故名。后二地即佛地。)大慧,这是过去、未来、现在如来自性第一义心,以此第一义心成就世间、出世间最上之法,以佛智慧,建立各种自相、共相,而此自相、共相不同于外道之恶见。

    大慧,何谓外道之恶见呢?外道之恶见者,即不懂得种种境界乃是虚妄分别的结果,而于究竟真理、诸法实相上见有或见无,妄起言说。大慧,我今当说,若了知诸境如梦如幻,均是自心之所显现,则一切妄想、三界生死、一切诸苦及无知爱业诸缘,悉皆尽灭。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虚妄执着有及非有,于因果外计着各种事物的显现,依时而住,此皆外道之主张;或虚妄执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依因缘生住,无常变异,生已即灭,不了常住真心,这都是外道之看法。大慧,如认为相续之体始无后有,视蕴界入名为涅槃,目修道所得名为果,凡此等等,皆是破坏诸法因果相续之断灭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他们不能如实观察的缘故,因不见根本的缘故。

    原典

    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焦种不能生芽,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当灭,应知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作事业悉空无益。大慧,三合①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过、现、未来从无生有。此依住觉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恶见熏习余气,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乾闼婆城,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不离自心,由无始来虚妄见故取以为外,作如是观已,断分别缘,亦离妄心所取名义,知身及物并所住处一切皆藏识境界,无能所取及生住灭,如是思维恒住不舍。

    大慧,此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二种平等,大悲方便,无功用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缘而起,知一切境界离心无得,行无相道,渐升诸地,住三昧境,了达三界皆唯自心,得如幻定绝众影像,成就智慧证无生法,入金刚喻三昧②,当得佛身恒住如如,起诸变化,力通自在。大慧,方便以为严饰,游众佛国,离诸外道,及心意识转依,次第成如来身。

    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心因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但住心量③,观察三有无始时来妄习所起,思维佛地无相无生,自证圣法,得心自在无功用行,如如意宝,随宜现身,令达唯心,渐入诸地。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注释

    ①三合:指根、境、识三事和合。

    ②金刚喻三昧:禅定之一种,此定如金刚,能摧破一切障碍,通达无碍。

    ③心量:心量有两种,一是凡夫之心量,心起妄想,各种度量执着;二是如来真证之心量,远离一切能缘所缘而住于无心之心。

    译文

    大慧,譬如瓶一旦破了,就不再是瓶;烧焦的种子,就不能再发芽,此中的道理也是这样。蕴界处诸法虽生即灭,应知此等诸法无自性故,只是自心虚妄分别的结果。此外,大慧,如果本无有识,三缘和合则生,那么龟应该生毛,沙也应该出油,如此,你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成立了,这与佛法之究竟义是相违背的,所做的事业也是徒劳无益的。实际上,龟本无毛,沙本无油,三缘体空,如何生果?又,大慧,外道说三缘和合,是因果性,可说为有,成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法。此乃邪谬相承及自恶见,故作如是说。大慧,诸愚昧凡夫为恶见所迷,不能自知愚痴,反而妄称此即是一切智说。

    大慧,又有沙门、婆罗门看到了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有如空中之云,又如飘忽不定之火焰,如幻有实无之乾闼婆城,如梦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中所见到的一切,均不离自心,由无始妄见薰习,取以为外,如此思维观察诸法,断除各种分别之见,也远离虚妄心所取的一切名义,了知自身及一切事物都是藏识之所显现,既无能取,亦无所取,更无各种生住灭,如此思维观察,锲而不舍。

    大慧,此大菩萨不久即可得生死涅槃平等无二之心,大悲方便之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各种缘而生起,知一切境界离开自心即一无所得,行于实相无相之道,从诸地渐进而升,住于三昧乐之境界,了知三界皆唯是自心,得如幻三昧(了达一切诸法如幻之理的禅定),离绝众虚幻之影像,成就最上智慧,证得不生不灭之理,入于金刚喻三昧(指断除一切烦恼之禅定),证得佛身,常住于如如之境,具诸神通,变化自在。大慧,以各种方便化现游众佛国,远离外道及心意识之辗转转依,次第成就如来之身。

    大慧,大菩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诸法,远离心因缘所生之各种生灭法,远离各种戏论及种种虚妄分别,但住于远离一切能缘所缘如来真证心量,观察三界无始以来为妄习所薰而起生死种种分别,思维无相无生之佛境界,自证圣法,得心自在无碍之功用,犹如如意宝珠,随宜现身,达于唯心之境,渐渐入于佛地。因此,大慧,一切大菩萨于此法应当善于修学。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