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音声宣说完此经后,佛及诸菩萨都于空中隐而不见。

    罗婆那王只见到自己身居本宫之中,他当下便想:刚才说法的是谁?又是谁听其说法?刚才所看到的一切究竟是什么?能见的又是谁?佛及诸国土大城众宝山林,这一切现在都哪里去了?难道是梦中所见吗?难道是幻化而成的吗?或者犹如幻有实无之乾闼婆城?或者眼睛有了毛病?或者为阳焰微尘的反映所迷惑?或者如梦中见石女生子?或者如烟焰旋火轮?旋即又想:世上一切诸法大概都是这样,本来实无其物,都是自心虚妄分别的结果,凡夫迷惑,不懂得这个道理。实际上,世上无有能见,也无所见,无有能说,也无所说。见佛听法都是虚妄分别,正如刚才所看到的,不能说是见到了佛,不起分别才能真正见到佛。

    其时,罗婆那王当即开悟,弃除了一切杂染,证得诸法唯是自心所变现,住于无虚妄分别之境地。由于以往所种善根,得如实见一切法,了达外境即是自心,能以自智慧善巧观察,永离于一切邪见臆想,善于修行,为修行师,能于自身显种种色相,得种种大方便解,善知诸地精进之相,善观各种心识自体,断除三界相续身见,远离外道各种执着,以自智觉悟入于如来之藏,直趣佛地。

    其时,听到虚空中及宫殿里都发出这样的声音:善哉!大王,像你所修学的,诸修行者都应该这样修学,应当这样见一切如来,应当这样见一切诸法,如若异此如实之见,即是断灭之见。自证之法,非心意识境界,故各种心识应当远离,应如理观察一切法性,应依智慧内修,莫着外见,莫着二乘外道所修句义境界,及二乘外道所得之诸三昧法。你不应乐戏论谈笑,也不应起吠陀外道之见,不应耽着王位自在,也不应住外道六邪定中,若能如此如实修行,即能摧破种种邪论恶见,能舍弃一切我见执着,能够以妙慧转识成智,入如来自证圣境。你应如此勤加修习,使所得之法更为清净,善修正定,由定发慧而至殊胜之位,莫着外道二乘境界,以为殊胜,如外道凡夫等修行者。外道执着于我,见有我相,及四大、蕴界处有实功能,而取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二乘见有十二因缘,不了性空,于中妄加分别。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于诸界中上品受生。楞伽王,此大乘行,能灭无明惑,能除诸业障,不堕外道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执着于我,作种种异论,不能演说离见识性、法非法二义。善哉!楞伽王,你之前见到的只是佛对此义的见解,现在你能如是思维此义,乃是真见佛也。

    其时罗婆那王又想重见如来,因为如来世尊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离外道法,能说自证圣智境界,超诸化佛所做之事,住如来定,入三昧乐,所以称为大观行师,也称为大哀愍者,能烧断一切烦恼,断除一切分别妄想,众佛弟子所共围绕,善知一切众生之心,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我今愿得重见于如来,以重见因缘,未得觉悟者即得觉悟,已得觉悟者,不复退转,远离一切虚妄分别,住三昧乐,智慧增长,进入如来地。

    原典

    尔时,世尊知楞伽王即当证悟无生法忍①,为哀愍故,便现其身,令所化事还复如本。时十头王见所曾睹,无量山城悉宝庄严,一一城中皆有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以严其身,自见其身遍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围绕,说自证智所行之法,亦见十方诸佛国土,如是等事悉无有别。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以慧眼观,非肉眼观,如师子王奋迅回盼,欣然大笑,于其眉间、髀胁、腰颈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无量妙色光明,如虹拖晖,如日舒光,亦如劫火猛焰炽然。时虚空中梵释四天②,遥见如来坐如须弥,楞伽山顶,欣然大笑。尔时,诸菩萨及诸天众咸作是念:如来世尊于法自在,何因缘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动,住自证境,入三昧乐,如师子王,周回顾视,观罗婆那,念如实法。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先受罗婆那王请,复知菩萨众会之心,及观未来一切众生,皆悉乐着语言文字,随言取义,而生迷惑,执取二乘外道之行,或作是念:世尊已离诸识境界,何因缘故欣然大笑?

    为断彼疑而问于佛,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观世间愍诸众生,于三世中恶见所缠,欲令开悟而问于我。诸智慧人,为利自他,能作是问。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③,二种之义,今亦欲问,未来亦尔。此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皆不能测。

    尔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而告之曰:楞伽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我当为汝分别解释,满汝所愿,令汝欢喜,能以智慧思维观察,离诸分别,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为诸如来之所摄受,住奢摩他④乐,远离二乘三昧过失,住于不动善慧法云菩萨之地,能如实知诸法无我。

    注释

    ①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无灭之理而不动心,亦即悟诸法不生不灭之理。

    ②梵释四天:指梵天、帝释天及四天王。四天王即居于须弥山腰之由犍陀罗山的四个山头上的帝释天四将。

    ③应正等觉:即“应供”与“正等觉”。“正等觉”又称“正遍知”,与“应供”均为佛之名号。

    ④奢摩他:又称“舍摩他”“奢摩陀”,禅定七名之一,意为“止息”“寂静”。

    译文

    此时,世尊知道楞伽王马上就要证悟不生不灭法门,出于哀怜之心,便重现其身,连同刚才所变现之众多山城国土,也一并重新显现。其时,十首罗刹王重新见到刚才出现的一切景象:众多山城都十分富丽庄严,每一城中都有如来显现其中,每个如来都具三十二种相,而自己则出现于各个如来佛跟前,且每一如来佛之前都有大慧菩萨、夜叉等簇拥围绕,各各在说自证智所行之法门,又见十方诸佛国土,也都是这样毫无差别。

    其时,世尊以其慧眼普观众会,突然如狮子王回头,欣然大笑,只见此时佛之眉间、髀胁、腰颈、肩臂各处的每一毛孔,都放出无量光明,如虹放彩,如日舒光,又如大火在炽热燃烧。其时,虚空中之梵天、帝释天及其四天王,遥见如来坐如须弥山,于楞伽山顶欣然大笑。其时众菩萨诸天众都在想:佛世尊于一切均坦然自在,今何故欣然大笑?通身放大光明,默默不动坐如须弥,住自证境地,入三昧妙乐,如狮子王四周环视,望着罗婆那王,念着如实之法。

    此时,大慧菩萨受罗婆那王之请求,加之他洞悉在座诸菩萨之心思,深知未来一切众生都爱好执着于语言文字,常随言取义而生迷惑,执着于外道二乘之行,或者产生这样的念头:世尊已经远离诸识境界,是什么原因欣然大笑?

    为了破其疑惑,所以就向佛提问佛法,佛随即说:善哉!大慧,善哉!大慧,你怜悯众生为三世恶见所缠绕,为了使他们开悟,特意向我问法。诸多有智慧之人,为了自利利他,能够做这样的提问。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种之义,现在你也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后的问法者也会提出这个问题。如来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都不解其义。

    其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便告之曰:楞伽王,你欲问法,就快问吧,我会逐一为你解释的,满足你的愿望,使你欢喜,能够以智慧观察思维,远离一切虚妄分别,善知诸地境界,证得真实之义,入于禅定之乐,为诸如来之所摄受,安住于寂静之乐,远离二乘禅定的种种过失,住于诸佛菩萨之地,能如实知诸法本无自性。

    原典

    尔时,楞伽王蒙佛许已,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从座而起,诸采女众之所围绕,化作无量种种色花,种种色香、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及余世间未曾见闻种种胜妙庄严之具;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过诸天龙乾闼婆等一切世间之所有者;又复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见诸音乐器;又复化作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复现种种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为供养。作是事已,即升虚空,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作诸音乐,从空而下。

    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花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

    尔时,世尊告彼王言:汝应问,我当为汝说。

    时夜叉王更着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云何得舍此二种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应舍,云何有二?有二即堕分别相中,有体无体,是实非实,如是一切皆是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①无差别相,如毛轮住非净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舍?

    尔时,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岂不见瓶等败坏之法?凡夫于中妄生分别,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此是凡夫之所分别,非证智见。凡夫堕在种种相中,非诸证者。楞伽王,如烧宫殿、园林,见种种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长短大小各各差别,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

    楞伽王,如一种子,生芽、茎、枝叶及以花果无量差别。外法如是,内法亦然。谓无明为缘,生蕴界处一切诸法,于三界中,受诸趣生,有苦乐、好丑、语默、行止各各差别;又如诸识,相虽是一,堕于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种种差别。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别,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况法与非法而无种种差别分别?楞伽王,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等为诸法因。如是等法应舍应离,不应于中分别取相。见自心法性,则无执着。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②如实观察,名舍诸法。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谓诸法无性无相,永离分别,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但堕世俗,说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着,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是名舍法与舍非法。

    楞伽王,汝先所问,我已说竟。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诸如来所已问是义,彼诸如来已为我说。楞伽王,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未来亦然。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以无相智,说名如来,是故如来以智为体,智为身故,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不可以我、人、众生分别。何故不能分别?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世间众生悉亦如是,无业无报,诸法亦然,无闻无说。

    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凡夫外道不能了达。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若他见者名分别见,由分别故,取着于二。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于灯月中自见其影,于山谷中自闻其响,便生分别,而起取着,此亦如是。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缘,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

    注释

    ①阿赖耶识:亦作“阿梨耶识”“阿剌耶识”“藏识”“无没识”等,瑜伽行派所立心法“八识”的第八识,具有含藏一切诸法种子之义。

    ②毗钵舍那:又作“毗婆舍那”,意译为“观”,观见事理之谓。

    译文

    其时,楞伽王承蒙佛之应允,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花的宝山之顶,从座而起,为众多采女所围绕簇拥,顿时又化作无数种颜色之花,种种花香、末香、涂香以及幢幡、幰盖、冠佩、璎珞等种种世间所未曾见的装饰;又变化作欲界之各种乐器,超过于诸天龙神及乐神乾闼婆之所有者;更变化作十方佛土以前所曾见过的种种乐器;再复化作大宝罗网,盖覆于诸佛菩萨之上;又化作种种上妙衣服,并竖立起幢幡以为供养。做完这一切后,楞伽王即升至虚空,有七多罗树高。在虚空中又变化出种种彩云以作供养,并奏出种种音乐,音乐声自空中而下,环绕不息。

    其时,楞伽王即坐于如大莲花之宝山顶上,极是欣悦恭敬地说:我今欲问如来二种义,此二义我从前已经请教过过去诸佛,过去诸佛也已经为我解说过,我今所问仍是此如来二义,但愿世尊慈悲,更为解说。世尊,变化佛曾说,此二义不是根本佛所说,根本佛说三昧乐法门,不说虚妄分别法门。善哉!世尊于一切法自在无碍,但愿世尊悲怜我等,进一步宣说此如来二义,一切佛子都十分想听世尊演说。

    其时,世尊告诉楞伽王说:此二义你应当问,我也应当为你等宣说。

    当时夜叉王更着种种宝冠璎珞,用各种宝物庄严其身,并应声道:如来常说,一切法都应该舍去,更何况非法?为什么必须舍去一切法及非法呢?那么,何者是法?何者是非法呢?法如果应该舍弃,为什么有二法之分呢?有二法之分,即是虚妄分别之相,诸如有体无体,有实无实,都是一种虚妄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无差别之相,就像毛轮住于不净之境一样,法性本来就是这样,如何舍弃?

    其时,佛对楞伽王说:楞伽王,你难道不曾看见过瓶等无常之物吗?愚妄凡夫为假相所迷惑,于中虚妄分别此是瓶,彼是非瓶,你何不借此去理解何者为法?何者为非法?这是凡夫之所分别,非是圣智见。在凡夫眼里,有此种相、那种相,智者不为各种假相所迷惑。楞伽王,譬如用火燃烧宫殿、园林,看到种种烟焰,但其火性是一,所出现的种种烟焰,是由各种长短大小不同之木料所产生的,你今何不借此去理解何者是法?何者是非法?

    楞伽王,如一颗种子,发芽、生根、长枝、开花并结出种种果实,差别甚大。外法是这样,佛法也是如此。以无明为缘,生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诸法,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因缘而生,有苦乐、美丑、语默、行止诸种差别;又如诸识,相虽是一,所堕之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之种种差别。楞伽王,不但以上所言诸法有如是差别,就是修行者修各种观行时,由于各自之智慧、境界不同,所见亦各有差别,何况法与非法,岂能无种种差别?楞伽王,法与非法之差别,应知此均属相分别。

    楞伽王,何者是法?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法存在,这是导致有种种法存在的主要原因。如此之种种法,均应舍离,不应该于中取分别之相。能洞见自心法性,则能做到无所执着。诸如瓶等事物,乃是凡愚之所虚妄分别执着,本无有体,诸修行者如能以理如实观察,即为舍离诸法。楞伽王,何者非法?所谓诸法无自性、无形相,永远抛弃一切虚妄分别,如实观察诸法若有若无,达到这种境界,其余妄见皆不生起,这就叫舍离非法。此外,还有一种“非法”,亦即如兔角、石女儿等,皆无自性相,不可分别,只是随世俗言说,而有其名,不像瓶等,看得见摸得着,以其不是诸识之所能取着,这种分别亦应该舍离。这就是舍离法与非法。

    楞伽王,你刚才所问的,我已经回答完了。楞伽王,你说你于过去诸如来处所已经问过此义,彼诸如来曾为你作过解说。楞伽王,你所说的“过去”本身,乃是一种“分别”,说“未来”亦是一样。我与过去诸佛并没有什么差别。楞伽王,诸佛所说之法,皆离分别,超出戏论,非如有色有相之物,只有圣智能够证知。为了使众生得到安乐,因而才演说。因其是无相之智,故称之为如来,因此,如来者,以智为体;因以智为身,因此不可分别,既无能分别,亦无所分别,不可以众生相妄加分别。何以无能分别?因有意识而才有诸境界生起,而有色形诸相,因此,无能分别,亦无所分别。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之众生,无有觉知,世间的众生也是这样,无有“业”,亦无“果报”,一切诸法也是这样,不可闻不可说。

    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幻术所变,凡夫外道不识此理。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否则,则是分别见,由虚妄分别,有二元之对待。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中自见其像,于灯月下自见其影,于山谷中自闻其声响,便生错觉,分别取着,以自心取自心。法与非法也是一样,实乃虚妄分别的产物,对此如不能舍离,只会更加增长虚妄之见,永远不得寂灭。若了达虚妄寂灭一缘,则是最胜三昧,由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妙净明心而为境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