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三·叙记之属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角如意指挥军队。一天中交战了好几次,拓跋英才退去。魏军又在夜晚攻城,飞射的箭像雨一样密集。韦叡的儿子韦黯请韦叡下城避箭,韦叡不肯。军士惊慌,韦叡在城上厉声呵斥,军心才稳定。去淮水北岸割草的牧人都被杨大眼劫掠,曹景宗招募了一千多名勇士,在杨大眼城南数里的地方修筑营垒,杨大眼来进攻,曹景宗把他击退。营垒修成后,让别将赵草防守,有来掠夺的魏兵,都被赵草所抓获,此后人们才能割草放牧。以上是梁军屡获胜利。

    上命景宗等豫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之计,令景宗与叡各攻一桥,叡攻其南,景宗攻其北。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叡使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乘斗舰竞发,击魏洲上军尽殪①。别以小船载草,灌之以膏②,从而焚其桥,风怒火盛,烟尘晦冥,敢死之士,拔栅斫桥,水又漂疾,倏忽之间,桥栅俱尽。道根等皆身自搏战,军人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军大溃。英见桥绝,脱身弃城走,大眼亦烧营去。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以上焚浮桥,大捷解围。叡遣报昌义之,义之悲喜,不暇答语,但叫曰:“更生!更生!”诸军逐北至水上,英单骑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相枕藉,生擒五万人,收其资粮、器械山积,牛马驴骡不可胜计。

    【注释】

    ①殪(yì):死。

    ②膏:油脂。

    【译文】

    皇上命令曹景宗等人预先装备高大的舰船,使舰只与魏军的桥一样高,制定火攻的计谋,命令曹景宗与韦叡各进攻一座桥,韦叡攻打南桥,曹景宗攻打北桥。三月,淮水突然上涨了六七尺,韦叡派冯道根与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人乘着战舰竞相出发,把水洲上的魏军全部歼灭了。另外用小船装着干草,浇上油脂,纵火焚烧魏军的桥,风大火猛,烟雾弥漫。敢死的士兵拔掉木栅,砍断桥梁,水势迅急,转眼之间,桥梁和木栅都破坏光了。冯道根等都亲自参加搏斗,士兵奋勇杀敌,喊声惊天动地,无不以一当百,魏军大败。拓跋英见桥断了,弃城逃走,杨大眼也烧毁军营逃跑。各营垒相继土崩瓦解,魏兵都扔掉兵器铠甲,争相跳入水中,被淹死的有十几万人,被杀死的也有这么多。以上梁军烧毁浮桥,大胜解除钟离之围。韦叡派人告诉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来不及回答,只是喊道:“得救了!得救了!”各路军队乘胜追击直到水边,拓跋英一人骑马逃入梁城,沿着淮水一百多里地方,尸体相互枕藉,梁军生擒敌兵五万人,缴获的军粮、兵器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

    义之德景宗及叡,请二人共会,设钱二十万,官赌之。景宗掷得雉①;叡徐掷得卢,遽取一子反之,曰:“异事!”遂作塞。景宗与群帅争先告捷,叡独居后,世尤以此贤之。诏增景宗、叡爵邑,义之等受赏各有差。

    【注释】

    ①雉:与下文的“卢”“塞”都是古代赌博时投掷的木子,用来分别胜负,共有枭、卢、雉、犊、塞五种,其中枭最好,其次为卢、雉,再次为犊,塞最差。

    【译文】

    昌义之感激曹景宗和韦叡,请二人共聚,设二十万钱在官廨里赌博。曹景宗掷骰得雉;韦叡慢慢掷下去,得的是卢,急忙把其中一子扳成反面,说:“怪事!”于是成为塞。曹景宗和各位将领们争先报捷,唯独韦叡在最后,因此世人尤其称赞韦叡。皇上下诏增加曹景宗和韦叡的封邑,昌义之等人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赏赐。

    高欢沙苑之战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七卷。沙苑之战,高欢二十万大军被宇文泰击败。同历史上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一样,高欢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他恃众轻敌,恃力而不恃智,置部下许多以智取胜的建议于不顾,结果遭到西魏军队伏击,溃不成军。本文是《资治通鉴》描写战争的最精彩部分之一,如对王罴拒降、达奚武侦察敌情、李檦冲锋陷阵、彭乐醉入敌营、高欢不甘失败的描写,均十分生动。

    大同三年闰九月①,东魏丞相欢将兵二十万自壶口趣蒲津②,使高敖曹将兵三万出河南。时关中饥,魏丞相泰所将将士不满万人③,馆谷于恒农五十余日④,闻欢将济河,乃引兵入关,高敖曹遂围恒农。欢右长史薛琡言于欢曰:“西贼连年饥馑,故冒死来入陕州,欲取仓粟。今敖曹已围陕城,粟不得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麦秋,其民自应饿死,宝炬、黑獭何忧不降⑤!愿勿渡河。”侯景曰:“今兹举兵,形势极大,万一不捷,猝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前军若败,后军承之。”欢不从,自蒲津济河。以上东魏渡河伐西魏。

    【注释】

    ①大同三年:537年。

    ②东魏:北魏自534年分为东魏、西魏。欢:即高欢,又名贺六浑,是鲜卑化的汉人,时任东魏丞相。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建立北齐,追尊高欢为神武帝。壶口、蒲津:均为地名。在今山西境内。

    ③魏:此处指西魏。泰:即宇文泰,字黑獭,时任西魏丞相。

    ④馆谷:居其馆,食其谷。即就食。

    ⑤宝炬:西魏文帝名。

    【译文】

    梁武帝大同三年闰九月,东魏丞相高欢率兵二十万从壶口奔向蒲津,派高敖曹率兵三万从河南出发。当时关中发生了饥荒,西魏丞相宇文泰所率领的将士不到一万人,在恒农驻扎就食了五十多天,听说高欢将要渡过黄河,就率兵进入关中,高敖曹于是包围了恒农。高欢的右长史薛琡对高欢说:“西魏连年发生饥荒,所以西魏军队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州,想要取得仓库中的粮食。现在高敖曹已包围陕城,粮食不能取出,只要在各条道路上布置军队,不与他们在野外作战,等到麦收以后,他们的百姓自然会饿死了,还担心宝炬、宇文泰不投降吗!希望不要渡过黄河。”侯景说:“这次出兵,规模很大,万一不能取胜,一时难以收拾局面。不如分成两支军队,相继前进,前面的军队如果取胜,后面的军队可以保全力量;前面的军队如果失败了,后面的军队接替。”高欢没有听从,从蒲津渡过黄河。以上是东魏渡河伐西魏。

    丞相泰遣使戒华州刺史王罴,罴语使者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欢至冯翊城下,谓罴曰:“何不早降!”罴大呼曰:“此城是王罴冢,死生在此。欲死者来!”欢知不可攻,乃涉洛,军于许原西。泰至渭南,征诸州兵,皆未会。欲进击欢,诸将以众寡不敌,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泰曰:“欢若至长安,则人情大扰;今及其远来新至,可击也。”即造浮桥于渭,令军士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冬十月壬辰,泰至沙苑①,距东魏军六十里。诸将皆惧,宇文深独贺。泰问其故,对曰:“欢镇抚河北,甚得众心,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渡河,非众所欲,独欢耻失窦泰②,愎谏而来,所谓忿兵,可一战擒也。事理昭然,何为不贺!愿假深一节,发王罴之兵邀其走路,使无遗类。”以上宇文泰不肯还长安,迎敌于沙苑。

    【注释】

    ①沙苑:地名。在今陕西大荔。

    ②窦泰:字世宁,高欢部将,有勇略,与宇文泰战于小关,兵败自杀。

    【译文】

    西魏丞相宇文泰派使者告诫华州刺史王罴,王罴对使者说:“有我老罴把守道路,貉子哪能过得去!”高欢到达冯翊城下,对王罴说:“为什么不早点投降!”王罴大喊道:“这座城是我王罴的坟墓,死活都在这里。想死的人过来!”高欢知道不能攻取,便渡过洛水,驻扎在许原西边。宇文泰到达渭水南面,征集各州军队,都没有来会合。他想进兵攻击高欢,将领们都认为寡不敌众,请求等待高欢再往西以后观察形势。宇文泰说:“高欢如果到了长安,人心就会大乱;现在乘他们从远方刚来到,可以攻击。”随即在渭水上建造浮桥,命令士兵带上三天的粮食,轻便的骑兵渡过渭水,辎重从渭河南面沿渭河西行。冬天十月壬辰日,宇文泰到达沙苑,离东魏军队六十里。将领们都很害怕,只有宇文深向他道贺。宇文泰问他原因,他回答道:“高欢镇守河北,很得人心,他因而能防守严密,不容易图谋。现在他率孤军深入渡过黄河,这并不是众人的心愿,只是高欢耻于失去窦泰,不听规劝而来,这就是所谓的忿兵,经过一次战斗就可以擒获他们。事情的道理很明显,为什么不道贺!希望您借给我兵权,发动王罴的军队拦截他们的逃路,完全消灭他们。”以上是宇文泰不肯回师长安,在沙苑迎敌。

    泰遣须昌县公达奚武觇欢军①,武从三骑,皆效欢将士衣服,日暮,去营数百步下马潜听,得其军号,因上马历营,若警夜者,有不如法,往往挞之,具知敌之情状而还。以上达奚武侦敌情。

    【注释】

    ①觇(chān):侦察。

    【译文】

    宇文泰派须昌县公达奚武侦察高欢军队,达奚武率领三个骑兵,都仿效高欢将士的打扮,天黑时,在离高欢军营数百步的地方下马,偷听到他们军队中的号令,于是上马经过军营,像巡夜人一样,对不合法令的人就加以鞭打,详细了解敌人的情况后返回。以上是达奚武侦察敌情。

    欢闻泰至,癸巳,引兵会之。候骑告欢军且至,泰召诸将谋之。开府仪同三司李弼曰①:“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陈,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泰从之,背水东西为陈,李弼为右拒,赵贵为左拒,命将士皆偃戈于苇中,约闻鼓声而起。以上李弼谋于苇中背水置阵。

    【注释】

    ①开府仪同三司:官名。三国魏始置,为大臣加号,可开设府署,自辟僚属。

    【译文】

    高欢听说宇文泰到了,癸巳日,率兵与宇文泰会战。侦察敌情的骑兵告诉宇文泰,说高欢的军队将要到了,宇文泰召集将领们谋划。开府仪同三司李弼说:“敌众我寡,不能在平地上列阵,从这里往东十里的地方是渭曲,可以先占据那里等待敌人。”宇文泰采纳了这一意见,背靠渭水设置东西二阵,李弼为右方阵,赵贵为左方阵,命令将士都把戈隐藏在芦苇中,约定听到鼓声后发动攻击。以上是李弼谋划于苇荡中背水布阵。

    晡时①,东魏兵至渭曲,都督太安斛律羌举曰:“黑獭举国而来,欲一死决,譬如猘狗②,或能噬人。且渭曲苇深土泞,无所用力,不如缓与相持,密分精锐径掩长安,巢穴既倾,则黑獭不战成擒矣。”欢曰:“纵火焚之,何如?”侯景曰:“当生擒黑獭以示百姓,若众中烧死,谁复信之!”彭乐盛气请斗③,曰:“我众贼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欢从之。

    【注释】

    ①晡(bū)时: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时至五时。

    ②猘(zhì)狗:疯狗。

    ③彭乐:字子兴,东魏将领,骁勇善骑射。

    【译文】

    申时,东魏军队到达渭曲,都督太安人斛律羌举说:“宇文泰率领全国的军队而来,想要决一死战,就像疯狗一样,有时能咬人。而且渭曲芦苇深茂,地面泥泞,难以发挥力量,不如慢慢地和他们对峙,暗中分派精锐部队直袭长安,捣毁了他们的巢穴,宇文泰就可以不战而擒。”高欢说:“放火烧他们,怎么样?”侯景说:“应当活捉宇文泰给百姓看,如果将他同众人一同烧死了,谁又会相信呢!”彭乐精神抖擞,请求战斗,说:“敌寡我众,一百人擒一人,担心什么不能取胜!”高欢听从了他的意见。

    东魏兵望见魏兵少,争进击之,无复行列。兵将交,丞相泰鸣鼓,士皆奋起,于谨等六军与之合战,李弼帅铁骑横击之,东魏兵中绝为二,遂大破之。李弼弟檦,身小而勇,每跃马陷陈,隐身鞍甲之中,敌见皆曰:“避此小儿!”泰叹曰:“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征虏将军武川耿令贵杀伤多,甲裳尽赤,泰曰:“观其甲裳,足知令贵之勇,何必数级!”彭乐乘醉深入魏陈,魏人刺之,肠出,内之复战。丞相欢欲收兵更战,使张华原以簿历营点兵①,莫有应者,还,白欢曰:“众尽去,营皆空矣!”欢犹未肯去。阜城侯斛律金曰②:“众心离散,不可复用,宜急向河东。”欢据鞍未动,金以鞭拂马,乃驰去,夜渡河,船去岸远,欢跨橐驼就船,乃得渡,丧甲士八万人,弃铠仗十有八万。丞相泰追欢至河上,选留甲士二万余人,余悉纵归。以上东魏之败。都督李穆曰:“高欢破胆矣,速追之,可获。”泰不听,还军渭南,所征之兵甫至,乃于战所人植柳一株,以旌武功③。

    【注释】

    ①簿:军队之名籍。

    ②斛律金:东魏敕勒部人,因著《敕勒歌》名留于世。斛律是其姓。

    ③旌:表彰。

    【译文】

    东魏军队看见西魏军人少,争着向前攻击,不再保持队形。两军即将交战时,西魏丞相宇文泰敲响战鼓,士兵都奋起作战,于谨等六支军队共同战斗,李弼等人率铁骑横冲直撞,东魏军队从中间被分成两截,于是大败东魏军队。李弼弟弟李檦,身材矮小却很勇敢,每次飞马冲锋陷阵,把身体隐藏在鞍甲中间,敌人见了都说:“快避开这个小孩!”宇文泰感叹道:“有这样的胆识,何必要有八尺高的身躯!”征虏将军武川人耿令贵杀伤了很多敌人,铠甲衣服都染红了,宇文泰说:“看他的铠甲衣裳,就足以知道令贵的勇敢,何必要数他所杀敌人的数目呢!”彭乐乘酒醉深入到西魏的阵营,西魏人刺中他,肠子流了出来,他把肠子装进肚子后又继续战斗。东魏丞相高欢想要收兵再战,派张华原拿着名册去各营点兵,却没有人答应,张华原回来对高欢说:“大家都离开了,军营都空了!”高欢还是不肯离开。阜城侯斛律金说:“大家人心涣散,不能再指望他们作战了,应该赶紧撤往河东。”高欢按着马鞍不动,斛律金用鞭子抽马,才奔驰而去,晚上渡黄河时,船只离岸边很远,高欢骑着骆驼上船,才得以渡过。此一战东魏军丧失了战士八万多人,丢弃铠甲、兵器十八万件。西魏丞相宇文泰追赶高欢到黄河边,选拔两万多战士留下,其余的都放他们回去了。以上是东魏之败。都督李穆说:“高欢吓破胆了,迅速追赶,可以抓获。”宇文泰没有听从,率军返回渭南,所征集的军队才赶到,于是在战斗的地方每人种下一棵柳树,用来表彰战功。

    侯景言于欢曰:“黑獭新胜而骄,必不为备,愿得精骑二万,径往取之。”欢以告娄妃①,妃曰:“设如其言,景岂有还理!得黑獭而失景,何利之有!”欢乃止。

    【注释】

    ①娄妃:高欢的妃子,名昭君。其子高洋代东魏称帝后,她被尊为皇太后。

    【译文】

    侯景对高欢说:“宇文泰刚获胜后骄傲,一定没有防备,希望能给我两万精锐骑兵,直接去攻取他。”高欢把这事告诉娄妃,娄妃说:“假如真像他说的那样,侯景哪里有回来的道理!得到了宇文泰却失去了侯景,有什么好处!”高欢于是没有那样做。

    魏加丞相泰柱国大将军,李弼十二将皆进爵增邑有差。

    【译文】

    西魏加封丞相宇文泰柱国大将军,李弼等十二位将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加封晋爵。

    高敖曹闻欢败,释恒农,退保洛阳。

    【译文】

    高敖曹听说高欢战败,放弃了恒农,退守洛阳。

    宇文泰北邙之战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八卷。北邙之战十分激烈,双方经过了多次的争斗较量,各有胜负,最后以宇文泰败退告终。文章头绪很多,但杂而不乱,其中尤以彭乐放走宇文泰、高欢两次脱难、耿令贵奋勇杀敌、王思政智退追兵等段落最为精彩,颇具戏剧性。战争因高仲密反叛而起,文章结尾再提对高仲密事件的处理,前后呼应。

    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取吏部郎崔暹之妹,既而弃之,由是与暹有隙。仲密选用御史,多其亲戚乡党,高澄奏令改选①;暹方为澄所宠任,仲密疑其构己②,愈恨之。仲密后妻李氏艳而慧,澄见而悦之,李氏不从,衣服皆裂,以告仲密,仲密益怨。寻出为北豫州刺史,阴谋外叛。丞相欢疑之,遣镇城奚寿兴典军事③,仲密但知民务。仲密置酒延寿兴,伏壮士,执之,大同九年二月壬申④,以虎牢叛,降魏。魏以仲密为侍中、司徒。

    【注释】

    ①高澄:东魏丞相高欢的长子,曾任并州刺史、尚书令、京畿大都督等职。高欢死后,继任丞相。其弟高洋代东魏称齐帝后,高澄被追尊为文襄帝。

    ②构:诬陷。

    ③镇城:官名。掌城防。

    ④大同九年:543年。

    【译文】

    东魏御史中尉高仲密娶吏部郎崔暹的妹妹为妻,不久抛弃了她,因此与崔暹不和。高仲密选用御史,大多是他的亲戚老乡,高澄上奏要求改选;崔暹当时正受到高澄的宠爱信任,高仲密怀疑是崔暹陷害自己,更加痛恨他。高仲密后来的妻子李氏美艳而又聪慧,高澄看见后喜欢她,李氏不服从,衣服都被撕破了,她把这事告诉给高仲密,高仲密更加怨恨。不久,高仲密出任北豫州刺史,阴谋反叛。丞相高欢怀疑他,派镇城奚寿兴主管军事,高仲密只是掌管百姓的事务。高仲密设酒宴请奚寿兴,埋伏壮士,将奚寿兴捉拿。梁武帝大同九年二月壬申日,高仲密在虎牢反叛,投降了西魏。西魏任命高仲密为侍中、司徒。

    欢以仲密之叛由崔暹,将杀之,高澄匿暹,为之固请,欢曰:“我丐其命①,须与苦手。”澄乃出暹,而谓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曰:“卿使崔暹得杖,勿复相见。”元康为之言于欢曰:“大王方以天下付大将军,大将军有一崔暹不能免其杖,父子尚尔,况于他人!”欢乃释之。

    【注释】

    ①丐:给予,施予。

    【译文】

    高欢认为高仲密的反叛是由于崔暹,要杀崔暹,高澄将崔暹隐藏起来,坚持为他求情,高欢说:“我给他活命,但必须痛打一顿。”高澄于是放出崔暹,却对大行台都官郎陈元康说:“你如果让崔暹受到杖打,就不要再来见我。”陈元康因此对高欢说:“大王您正把天下交给大将军,大将军有一个崔暹却不能使他免受杖罚,父子之间还这样,更何况别人!”高欢于是释放了崔暹。

    高季式在永安戍①,仲密遣信报之;季式走告欢,欢待之如旧。以上高仲密奔西魏召寇。

    【注释】

    ①永安:地名。今山西霍州。

    【译文】

    高季式在永安驻守,高仲密派人送信告诉他情况;高季式跑去报告高欢,高欢仍像过去一样对待他。以上是高仲密奔西魏召致敌寇。

    魏丞相泰帅诸军以应仲密,以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驱,至洛阳,遣开府仪同三司于谨攻柏谷,拔之;三月壬申,围河桥南城。东魏丞相欢将兵十万至河北,泰退军瀍上,纵火船于上流以烧河桥;斛律金使行台郎中张亮以小艇百余载长锁,伺火船将至,以钉钉之,引锁向岸,桥遂获全。

    【译文】

    西魏丞相宇文泰率领各路军队接应高仲密,用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锋,到了洛阳,派开府仪同三司于谨攻打柏谷,攻下了柏谷;三月壬申日,围攻河桥南城。东魏丞相高欢率十万大军到达河北,宇文泰把军队撤退到瀍河上游,在河的上游放火船来烧河桥;斛律金派行台郎中张亮用一百多只小船装着长锁链,等到火船将要到时,用钉子把它钉住,把锁链引向岸边,桥于是得到保全。

    欢渡河,据邙山为陈,不进者数日。泰留辎重于瀍曲,夜登邙山以袭欢。候骑白欢曰:“贼距此四十余里,蓐食干饭而来。”欢曰:“自当渴死!”乃正阵以待之。戊申黎明,泰军与欢军遇。东魏彭乐以数千骑为右甄①,冲魏军之北垂,所向奔溃,遂驰入魏营。人告彭乐叛,欢甚怒。俄而西北尘起,乐使来告捷,虏魏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临洮王柬、蜀郡王荣宗、江夏王升、钜鹿王阐、谯郡王亮、詹事赵善及督将僚佐四十八人。诸将乘胜击魏,大破之,斩首三万余级。

    【注释】

    ①甄:军队的左右两翼叫甄。

    【译文】

    高欢渡过黄河,占据邙山设置阵营,几天没有前进。宇文泰把辎重留在瀍曲,晚上登邙山袭击高欢。侦察骑兵告诉高欢:“敌人离这里四十多里,吃过干粮后才来。”高欢说:“他们自然会渴死!”于是整顿阵营等待西魏军队。戊申日黎明时,宇文泰的军队与高欢的军队相遇。东魏彭乐率数千骑兵为右翼,冲出西魏军队的北边,所向披靡,于是奔入西魏的军营。有人报告说彭乐反叛了,高欢十分愤怒。一会儿,西北方扬起沙尘,彭乐派人来报捷,俘虏了西魏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临洮王元柬、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以及督将僚佐共四十八人。各位将领乘胜攻击西魏军队,大败西魏军队,杀死三万余人。

    欢使彭乐追泰,泰窘,谓乐曰:“汝非彭乐邪?痴男子!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何不急还营,收汝金宝!”乐从其言,获泰金带一囊以归,言于欢曰:“黑獭漏刃,破胆矣!”欢虽喜其胜而怒其失泰,令伏诸地,亲捽其头①,连顿之,并数以沙苑之败,举刃将下者三,噤良久②。乐曰:“乞五千骑,复为王取之。”欢曰:“汝纵之何意?而言复取邪!”命取绢三千匹压乐背,因以赐之。以上东魏大破宇文泰于北邙山。

    【注释】

    ①捽(zuó):揪。

    ②噤(xiè):咬牙切齿。

    【译文】

    高欢派彭乐追赶宇文泰,宇文泰被追得狼狈困窘,对彭乐说:“你不是彭乐吗?傻子!今天没有了我,明天哪里会有你呢!何不赶快回营去收拾你的金钱财宝!”彭乐听从了宇文泰的话,得了他的一袋金带而回,对高欢说:“宇文泰逃走了,但也吓破了胆!”高欢虽然高兴他打了胜仗,却恼怒他走失了宇文泰,命令他趴在地上,亲手揪住他的头,接连叩在地上,并且列举他在沙苑战败的罪过,几次举着刀就要砍下去,咬牙切齿了很久。彭乐说:“请给我五千骑兵,再为您把宇文泰抓来。”高欢说:“你放走他是什么意思?却说又要把他抓来!”命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在彭乐的背上,算是赏赐给他。以上是东魏大破宇文泰于北邙山。

    明日复战,泰为中军,中山公赵贵为左军,领军若于惠等为右军。中军、右军合击东魏,大破之,悉俘其步卒。欢失马,赫连阳顺下马以授欢。欢上马走,从者步骑七人,追兵至,亲信都督尉兴庆曰:“王速去,兴庆腰有百箭,足杀百人。”欢曰:“事济,以尔为怀州刺史;若死,用尔子!”兴庆曰:“儿小,愿用兄。”欢许之。兴庆拒战,矢尽而死。

    【译文】

    第二天,双方再次交战,宇文泰率领中军,中山公赵贵率领左军,领军若于惠等率领右军。中军、右军合力攻击东魏军队,大败东魏军队,俘虏了他们所有的步兵。高欢失去了马,赫连阳顺下马把马让给高欢。高欢上马逃走,有七个步兵、骑兵跟随。追兵赶到了,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间有一百支箭,足够杀死一百个敌人。”高欢说:“事情成功后,任命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死了,就任用你的儿子!”兴庆说:“儿子还小,希望任用我的哥哥。”高欢答应了他。兴庆抵抗作战,箭射完后被杀。

    东魏军士有逃奔魏者,告以欢所在,泰募勇敢三千人,皆执短兵,配大都督贺拔胜以攻之。胜识欢于行间,执槊与十三骑逐之,驰数里,槊刃垂及,因字之曰:“贺六浑①,贺拔破胡必杀汝!”欢气殆绝,河州刺史刘洪徽从傍射胜,中其二骑,武卫将军段韶射胜马,毙之,比副马至,欢已逸去。胜叹曰:“今日不执弓矢,天也!”

    【注释】

    ①贺六浑:高欢的鲜卑名。

    【译文】

    东魏士兵有逃奔到西魏的,告知高欢所在的地方,宇文泰募集三千勇士,都拿着短兵器,配给大都督贺拔胜攻打高欢。贺拔胜在队伍中认出了高欢,拿着长矛和十三个骑兵追赶他,奔驰了好几里,长矛的刃尖快要刺到高欢了,于是喊着他的字说:“贺六浑,我贺拔破胡一定要杀死你!”高欢几乎要气断身亡了,河州刺史刘洪徽从旁边用箭射贺拔胜,射中了他的两个骑兵,武卫将军段韶射贺拔胜的马,把马射死了,等到备用的马到达时,高欢已经逃走了。贺拔胜感叹道:“今天没有带上弓箭,这是天意呀!”

    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呼,独入敌中,锋刃乱下,人皆谓已死,俄奋刀而还。如是数四,当令贵前者死伤相继。乃谓左右曰:“吾岂乐杀人!壮士除贼,不得不尔。若不能杀贼,又不为贼所伤,何异逐坐人也!”以上次日东魏大败。

    【译文】

    西魏南郢州刺史耿令贵大喊着独自冲入敌群中,刀剑乱砍,人们都认为他已经死了,不久他又挥着刀回来了。这样进行了四次,阻挡耿令贵的人不断死伤。他于是对左右的人说:“我哪里是喜欢杀人!壮士消灭敌人,不能不这样。如果不能杀死敌人,又不被敌人所伤害,这与坐着空谈有什么不同!”以上是次日东魏大败。

    左军赵贵等五将战不利,东魏兵复振。泰与战,又不利。会日暮,魏兵遂遁,东魏兵追之;独孤信、于谨收散卒自后击之,追兵惊扰,魏诸军由是得全。若于惠夜引去,东魏兵追之;惠徐下马,顾命厨人营食,食毕,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有以异乎?”乃建旗鸣角,收散卒徐还,追骑疑有伏兵,不敢逼。泰遂入关,屯渭上。

    【译文】

    左军赵贵等五名将领作战不利,东魏军队又重新振奋。宇文泰与他们交战,又失利。正好天黑了,西魏军队于是逃走,东魏军队追赶;独孤信、于谨收集散兵从后面攻击东魏军队,东魏的追兵受到惊扰,西魏的各支军队因此得以保全。若于惠在晚上退离,东魏军队追赶;若于惠慢慢下马,回头命令厨子烧饭,吃完饭,他对左右的人说:“在长安死与在这里死,有什么不同吗?”于是树立旗子吹响号角,收拾散兵慢慢地往回走。追赶的骑兵怀疑有伏兵,不敢逼近。宇文泰于是进入关中,驻扎在渭上。

    欢进至陕,泰遣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拒之。行台郎中封子绘言于欢曰:“混壹东西①,正在今日。昔魏太祖平汉中,不乘胜取巴、蜀,失在迟疑,后悔无及。愿大王不以为疑。”欢深然之,集诸将议进止,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远追”。陈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幸而大捷,天授我也,时不可失,当乘胜追之。”欢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元康曰:“王前沙苑失利,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欢不从,使刘丰生将数千骑追泰,遂东归。以上东魏复大胜。

    【注释】

    ①混壹:统一。

    【译文】

    高欢进军到陕州,宇文泰派开府仪同三司达奚武等人抵御。行台郎中封子绘对高欢说:“统一东魏西魏,正在今天。从前魏太祖平定汉中,不乘胜攻取巴、蜀,错误在于迟疑不决,结果后悔莫及。希望大王不要疑虑。”高欢深表赞同,召集各位将领商议进退,大家都认为“野外没有青草,人和马都很疲惫瘦弱,不能追得太远”。陈元康说:“两雄相互争斗,已有很长时间。现在有幸取得重大胜利,这是天赐良机,不能失去,应该乘胜追击敌人。”高欢说:“如果遇到敌人的埋伏,我怎能取胜?”陈元康说:“大王以前在沙苑失利,他们都没有设伏兵;现在他们失败后像这样奔逃,怎么会有长远的谋划!如果舍弃敌人不追赶,一定会成为以后的祸患。”高欢不听从,派刘丰生率数千骑兵追击宇文泰,自己便率兵向东返回。以上是东魏又大胜。

    泰召王思政于玉壁,将使镇虎牢,未至而泰败,乃使守恒农。思政入城,令开门解衣而卧,慰勉将士,示不足畏。后数日,刘丰生至城下,惮之,不敢进,引军还。思政乃修城郭,起楼橹①,营农田,积刍粟,由是恒农始有守御之备。

    【注释】

    ①橹:用以观察敌情的望楼。

    【译文】

    宇文泰在玉壁召见王思政,将派他镇守虎牢,王思政还没有赶到,宇文泰就遭到了失败,于是就派他防守恒农。王思政进城后,命令士兵打开城门,解开衣服躺着休息,慰劳勉励将士,表示敌人不值得害怕。过了几天,刘丰生到达城下,感到害怕,不敢进城,率兵撤回。王思政于是修筑城墙,建造高台,耕种农田,积蓄粮草,从此恒农才有了防御的准备。

    丞相泰求自贬,魏主不许。是役也,魏诸将皆无功,唯耿令贵与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力战功多。泰欲以雍、岐、北雍三州授之,以州有优劣,使探筹取之。仍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用彰其功。于是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以上西魏增修军旅。

    【译文】

    丞相宇文泰请求贬低自己的官职,西魏皇帝不同意。这次战役,西魏各位将领都没有战功,只有耿令贵和太子武卫率王胡仁、都督王文达奋力作战,功劳很多。宇文泰想把雍州、岐州、北雍州三个州封给他们,因为三州有好有坏,让他们抽签选择。赏赐胡仁名勇,令贵名豪,文达名杰,用来表彰他们的功劳。于是广泛招募关、陇地区的豪门大族来增强军队力量。以上是西魏补充军力。

    高仲密之将叛也,阴遣人扇动冀州豪杰,使为内应,东魏遣高隆之驰驿慰抚,由是得安。高澄密书与隆之曰:“仲密枝党与之俱西者,宜悉收其家属,以惩将来。”隆之以为恩旨既行,理无追改,若复收治,示民不信,脱致惊扰①,所亏不细,乃启丞相欢而罢之。以上东魏不诛高仲密之党。

    【注释】

    ①脱:倘若。

    【译文】

    高仲密将要反叛时,暗中派人煽动冀州的英雄豪杰,让他们做内应,东魏派高隆之乘驿马奔驰去慰问安抚,冀州因此才得以安定。高澄秘密写信给高隆之说:“高仲密的党羽和他一同投奔西魏的,应该把他们的家属全部逮捕,以便警戒以后想反叛的人。”高隆之认为皇上既然已下旨宽赦,按理不应再更改,如果再逮捕惩处,让百姓觉得朝廷不守信用,如果导致惊扰动乱,损失不小,于是禀告丞相高欢而停止了这件事。以上是东魏不诛灭高仲密的党徒。

    韦孝宽之守玉壁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九卷。玉壁防御战是历史上最激烈、最精彩、最典型的守城防御战之一。善于用兵的高欢殚精竭虑,用尽了所有攻城的方法,都被韦孝宽从容地一一化解。“城外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守御有余”,表现了韦孝宽随机应变的非凡智慧。文章文笔简练,以很短的篇幅将这场精彩迭出、扣人心弦的战斗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谓战争描写的袖珍精品。

    梁中大同元年十月①,东魏丞相欢攻玉壁②,昼夜不息,魏韦孝宽随机拒之③。城中无水,汲于汾,欢使移汾,一夕而毕。欢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城上先有二楼,孝宽缚木接之,令常高于土山以御之。欢使告之曰:“虽尔缚楼至天,我当穿地取尔。”乃凿地为十道,又用术士李业兴“孤虚法”,聚攻其北,北,天险也。孝宽掘长堑,邀其地道,选战士屯堑上;每穿至堑,战士辄禽杀之。又于堑外积柴贮火,敌有在地道内者,塞柴投火,以皮排吹之④,一鼓皆焦烂。敌以攻车撞城,车之所及,莫不摧毁,无能御者。孝宽缝布为幔,随其所向张之,布既悬空,车不能坏。敌又缚松、麻于竿,灌油加火以烧布,并欲焚楼。孝宽作长钩,利其刃,火竿将至,以钩遥割之,松、麻俱落。敌又于城四面穿地为二十道,其中施梁柱,纵火烧之,柱折,城崩。孝宽于崩处竖木栅以捍之,敌不得入。城外尽攻击之术,而城中守御有余。孝宽又夺据其土山。欢无如之何,以上韦孝宽之善守。乃使仓曹参军祖珽说之曰:“君独守孤城,而西方无救,恐终不能全,何不降也?”孝宽报曰:“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岂有旬朔之间已须救援!适忧尔众有不返之危。孝宽,关西男子,必不为降将军也!”珽复谓城中人曰:“韦城主受彼荣禄,或复可尔⑤;自外军民,何事相随入汤火中!”乃射募格于城中云⑥:“能斩城主降者,拜太尉,封开国郡公,赏帛万匹。”孝宽手题书背,返射城外云:“能斩高欢者准此。”珽,莹之子也。东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战及病死者共七万人,共为一冢。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有星坠欢营中,士卒惊惧。十一月庚子,解围去。以上高欢苦攻无功而还。

    【注释】

    ①中大同元年:546年。

    ②玉壁:山名。在今山西稷山境内。

    ③韦孝宽:名叔裕,西魏将领,曾任晋州刺史,接替王思政镇守玉壁。

    ④皮排:鼓风吹火用具。

    ⑤可尔:犹言“可以如此”。

    ⑥募格:招募人的赏格。

    【译文】

    梁武帝中大同元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攻打玉壁,昼夜不停,西魏守将韦孝宽随机应变进行抵御。城中没有水,从汾水中取水,高欢派人使汾水改道,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工程。高欢在城南建造土山,想要登上土山进城。城上原来就有二层楼,韦孝宽在楼上捆绑木头接高,使城楼总比土山高来防御。高欢派人告诉韦孝宽:“即使你把楼绑接到天上,我也会穿过地下攻取你。”于是挖掘了十条地道,又利用术士李业兴的“孤虚法”,聚集兵力攻打城北,北面是天然的险要地。韦孝宽挖长沟,拦截高欢的地道,选拔战士驻守在沟上;每当东魏士兵挖洞穿越到沟中时,驻守的战士就将他们捕杀。又在沟外堆积木柴,准备好火,地道内有敌人,就塞进木柴投下火,用鼓风机吹火,一鼓风就把敌人都烧得焦烂。敌人用战车撞击城墙,车撞到的地方,没有不被撞坏的,无法抵御。韦孝宽用布缝制帐幕,随着敌人战车来的方向张开,布悬在高空,车子不能撞坏它。敌人又把松、麻等易燃物捆在竹竿上,浇上油点上火用来烧布,并且想要烧毁城楼。韦孝宽制作长钩,将钩刃磨得锋利,火竿将要到达时,用长钩远远地把它割断,竹竿上的松、麻都掉落了。敌人又在城的四面挖掘二十条地道,中间设立有梁柱,放火焚烧,梁柱折断,城墙崩塌。韦孝宽在崩塌的地方树立木栅来抵御,敌人进不了城。城外用尽了攻击方法,但城中却有余力防守。韦孝宽还夺取了高欢的土山。高欢对韦孝宽无可奈何,以上是韦孝宽善于守城。于是派仓曹参军祖珽去劝降:“你独自困守孤城,西魏却没有人来援救,恐怕终究不能保全,为什么不投降呢?”韦孝宽回答说:“我的城池很牢固,军粮也充足。进攻的人自己劳累,防守的人常常安逸,哪里十天一个月内就要等待救援!正担心你们这些人有不能返回的危险。我韦孝宽是关西的男子汉,一定不会做投降将军!”祖珽又对城中的人说:“韦城主受西魏的荣华富贵,或许可以不投降;外面来的军人百姓,为什么要跟随他赴汤蹈火呢!”于是向城中射进悬赏公告:“能够杀死城主投降的人,授给太尉官职,封为开国郡公,赏赐布帛一万匹。”韦孝宽在悬赏书背面亲笔题字,又射回城外,说:“能够杀死高欢的人也按这个标准封赏。”祖珽是祖莹的儿子。东魏苦攻了总共五十天,士兵战死和病死的有七万人,共同埋在一个坟墓里。高欢身心交瘁,因而生病。有星坠落在高欢的军营中,士兵都很惊慌恐惧。十一月庚子日,高欢撤围离去。以上是高欢苦攻,但无功而返。

    先是,欢别使侯景将兵趣齐子岭①,魏建州刺史杨檦镇车厢②,恐其寇邵郡③,帅骑御之。景闻檦至,斫木断路六十余里,犹惊而不安,遂还河阳④。庚戌,欢使段韶从太原公洋镇邺⑤。辛亥,征世子澄会晋阳⑥。

    【注释】

    ①齐子岭:地名。在今河南济源。

    ②车厢:地名。在今山西绛县。

    ③邵郡:地名。今山西垣曲。

    ④河阳:地名。今河南孟州。

    ⑤洋:即高洋,高欢次子,当时封太原公。

    ⑥澄:即高澄,高欢长子。

    【译文】

    在这之前,高欢另外派侯景率兵奔向齐子岭,西魏建州刺史杨檦镇守车厢,担心侯景侵犯邵郡,便率骑兵抵御。侯景听说杨檦赶到,砍断树木阻拦道路六十多里,仍然惊慌不安,于是退回河阳。庚戌日,高欢派段韶跟随太原公高洋镇守邺。辛亥日,征召世子高澄在晋阳会面。

    魏以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建忠公。时人以王思政为知人。

    【译文】

    西魏任命韦孝宽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升爵位为建忠公。当时人认为王思政能知人善任。

    十一月己卯,欢以无功,表解都督中外诸军,东魏主许之。欢之自玉壁归也,军中讹言韦孝宽以定功弩射杀丞相;魏人闻之,因下令曰:“劲弩一发,凶身自陨。”欢闻之,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作《敕勒歌》①,欢自和之,哀感流涕。

    【注释】

    ①敕勒:当时北方一少数民族名。敕勒歌为鲜卑语,按古乐府,其辞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

    十一月己卯日,高欢因为没有功劳,上表请求解除自己都督中外诸军的职务,东魏皇帝同意了。高欢从玉壁回来后,军队中谣传韦孝宽用定功弩射死了丞相高欢;西魏人听到后,于是下令说:“强劲的弩弓一射出,凶恶的人自然会死去。”高欢听到后,勉强坐着会见各位权贵,让斛律金弹奏《敕勒歌》,高欢自己跟着唱,伤心感慨得流下了眼泪。

    李晟移军东渭桥之事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卷。唐德宗时,李怀光阴谋叛乱,图谋吞并李晟等所部军队。李晟、陆贽敏锐地觉察到了危险,谋划移军东渭桥,并说服唐德宗同意,机智地挫败了李怀光的阴谋。文章用轻松平淡的笔调描写了这场紧张斗争的过程,表现了李晟、陆贽的远见和机智。

    兴元元年二月①,朱泚自奉天败归②,李晟谋取长安③。刘德信与晟俱屯东渭桥④,不受晟节制。晟因德信至营中,数以沪涧之败及所过剽掠之罪⑤,斩之。因以数骑驰入德信军,劳其众,无敢动者,遂并将之,军势益振。以上李晟并刘德信之众。

    【注释】

    ①兴元元年:784年。

    ②朱泚(cǐ):人名。曾任唐卢龙节度使。泾原兵变后,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他被拥立为帝,国号秦。兴元元年改国号为汉。后被李晟击败,被部将所杀。

    ③李晟:人名。曾任唐右神策军都将、凤翔陇右节度使,讨平朱泚叛乱。

    ④东渭桥: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北。

    ⑤沪涧之败:建中四年(783),刘德信援救襄城时,曾在沪涧被李希烈击败。

    【译文】

    唐德宗兴元元年二月,朱泚从奉天战败回来,李晟谋划攻取长安。刘德信与李晟一同驻扎在东渭桥,但不受李晟指挥。李晟乘刘德信来到军营中的机会,列举他在沪涧的失败以及所过之处抢劫掠夺的罪行,杀死了他。又率领几个骑兵奔驰到刘德信的军营中,慰劳他的士兵,没有人敢轻举妄动,于是合并了刘德信的军队,军队势力更加强盛。以上是李晟兼并刘德信的部众。

    李怀光既胁朝廷逐卢杞等,内不自安,遂有异志。又恶李晟独当一面,恐其成功,奏请与晟合军。诏许之。晟与怀光会于咸阳西陈涛斜①,筑垒未毕,泚众大至。晟谓怀光曰:“贼若固守宫苑,或旷日持久,未易攻取。今去其巢穴,敢出求战,此天以贼赐明公,不可失也!”怀光曰:“军适至,马未秣,士未饭,岂可遽战邪!”晟不得已,乃就壁。晟每与怀光同出军,怀光军士多掠人牛马,晟军秋毫不犯。怀光军士恶其异己,分所获与之,晟军终不敢受。怀光屯咸阳累月,逗留不进。上屡遣中使趣之②,辞以士卒疲弊,且当休息观衅。诸将数劝之攻长安,怀光不从,密与朱泚通谋。以上李怀光与李晟合军,观望不进。

    【注释】

    ①陈涛斜:地名。在今陕西咸阳。

    ②中使:宦官。趣(cù):催促。

    【译文】

    李怀光威逼朝廷放逐卢杞等人后,自己内心感到不安,于是产生了谋反的念头。又厌恶李晟独当一面,担心他获得成功,于是上奏请求与李晟的军队会合。唐德宗下诏同意他的要求。李晟与李怀光在咸阳西边的陈涛斜会合,营垒还没有修筑完毕,朱泚的大兵来到。李晟对李怀光说:“敌人如果坚守宫中,可能长期不容易攻取。现在他们离开巢穴,胆敢出来寻求作战,这是上天把敌人送给您,不能失去机会!”李怀光说:“军队刚到这里,马没有喂养,士兵没有吃饭,怎么能立即出战呢!”李晟不得已只好修完营垒。李晟每次与李怀光一同出兵,李怀光的士兵掠夺百姓很多牛马,李晟的军队秋毫不犯。李怀光的士兵厌恶他们与自己不同,把获得的财物分给他们,但李晟的军队始终不敢接受。李怀光在咸阳驻扎了好几个月,逗留不前。唐德宗多次派宦官催促李怀光,他都推辞说士兵疲惫,应当暂时休息,伺机而动。将领们多次劝他进攻长安,李怀光都不听从,他还暗中与朱泚勾结。以上是李怀光与李晟的军队会合,观望不进。

    李晟屡奏,恐其有变,为所并,请移军东渭桥。上犹冀怀光革心,收其力用,寝晟奏不下①。怀光欲缓战期,且激怒诸军,奏言:“诸军粮赐薄,神策独厚。厚薄不均,难以进战。”上以财用方窘,若粮赐皆比神策,则无以给之,不然又逆怀光意,恐诸军觖望②。乃遣陆贽诣怀光营宣慰,因召李晟参议其事。怀光意欲晟自乞减损,使失士心,沮败其功,乃曰:“将士战斗同而粮赐异,何以使之协力!”贽未有言,数顾晟。晟曰:“公为元帅,得专号令;晟将一军,受指踪而已。至于增减衣食,公当裁之。”怀光默然,又不欲自减之,遂止。以上李晟与李怀光有隙,思移兵。

    【注释】

    ①寝:扣住不发。

    ②觖(jué)望:不满,抱怨。

    【译文】

    李晟屡次上奏,担心李怀光谋反,自己被他吞并,请求将军队改驻东渭桥。唐德宗仍然希望李怀光回心转意,能够发挥作用,把李晟的奏书压下不发。李怀光想拖延作战日期,并且要激怒各路军队,上奏说:“各路军队粮饷赏赐菲薄,唯独神策军优厚。厚薄不均,难以进兵作战。”唐德宗认为财政正处于困难时期,如果粮饷赏赐都比照神策军,就无法供给,而不这样做,又违背了李怀光的意愿,恐怕各路军队怨恨。于是派陆贽到李怀光的军营宣诏慰问,因而召李晟参加商议这件事。李怀光的意思是要李晟自己请求减少粮饷,使他失去士兵们的拥护,败坏他的功业,于是说:“将士同样战斗,粮饷赏赐却不一样,怎能使他们同心协力!”陆贽没有说话,几次看着李晟。李晟说:“您是主帅,有权发号施令;我只是带领一支军队,受您的指挥罢了。至于增减衣食,应当由您裁决。”李怀光沉默不语,又不愿自己提出减少神策军的粮饷,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以上是李晟与李怀光有嫌隙,想调动军队到别处。

    时上遣崔汉衡诣吐蕃发兵①,吐蕃相尚结赞言:“蕃法发兵,以主兵大臣为信。今制书无怀光署名,故不敢进。”上命陆贽谕怀光,怀光固执以为不可,曰:“若克京城,吐蕃必纵兵焚掠,谁能遏之!此一害也。前有敕旨,募士卒克城者人赏百缗②,彼发兵五万,若援敕求赏,五百万缗何从可得!此二害也。虏骑虽来,必不先进,勒兵自固,观我兵势,胜则从而分功,败则从而图变,谲诈多端,不可亲信。此三害也。”竟不肯署敕。尚结赞亦不进军。以上李怀光不肯召吐蕃兵。

    【注释】

    ①吐蕃:唐时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

    ②缗: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

    【译文】

    当时唐德宗派崔汉衡去吐蕃调兵,吐蕃丞相尚结赞说:“按吐蕃的规定,调遣军队要以统兵大臣作凭证。现在制书上没有李怀光的署名,所以不敢进兵。”唐德宗命令陆贽告诉李怀光,李怀光坚决认为不可以,说:“如果攻占了京城,吐蕃必定放纵军队烧杀抢掠,谁能够阻止他们呢?这是第一个危害。以前下有诏令,招募能攻克京城的士兵,答应每人赏给一百缗钱,吐蕃派兵五万,如果按诏令要求赏赐,从哪里能得到五百万缗!这是第二个危害。吐蕃骑兵即使来了,必定不会冲在前面,率领军队保守自我,观望我军的形势,胜利了就分享功劳,失败了就图谋变乱,诡计多端,不能太信任。这是第三个危害。”他终究不肯在敕书上署名。尚结赞也不派遣军队。以上是李怀光不肯调用吐蕃兵。

    陆贽自咸阳还,上言:“贼泚稽诛,保聚宫苑①,势穷援绝,引日偷生。怀光总仗顺之师,乘制胜之气,鼓行芟翦,易若摧枯,而乃寇奔不追,师老不用,诸帅每欲进取,怀光辄沮其谋,据兹事情,殊不可解。陛下意在全护,委曲听从,观其所为,亦未知感。若不别务规略,渐思制持,惟以姑息求安,终恐变故难测。此诚事机危迫之秋也,固不可以寻常容易处之。今李晟奏请移军,适遇臣衔命宣慰,怀光偶论此事,臣遂泛问所宜。怀光乃云:‘李晟既欲别行,某亦都不要藉。’臣犹虑有翻覆,因美其军盛强。怀光大自矜夸,转有轻晟之意。臣又从容问云:‘回日,或圣旨顾问事之可否,决定何如?’怀光已肆轻言,不可中变,遂云:‘恩命许去,事亦无妨。’要约再三,非不详审,虽欲追悔,固难为辞。伏望即以李晟表出付中书,敕下依奏,别赐怀光手诏,示以移军事由。其手诏大意云:‘昨得李晟奏,请移军城东以分贼势。朕本欲委卿商量,适会陆贽回奏,云见卿语及于此,仍言许去事亦无妨,遂敕本军允其所请。’如此则词婉而直,理顺而明,虽蓄异端,何由起怨!”上从之。以上陆贽奏请李晟移军,赐怀光手诏。

    【注释】

    ①保聚宫苑:朱泚据长安,居白华殿,重兵多在宫苑之中,故名。

    【译文】

    陆贽从咸阳回来后,上疏说:“叛贼朱泚苟延残喘,聚集军队守护宫苑,形势穷困,外援断绝,苟且偷生。李怀光统领正义的军队,乘着获胜后的士气,一鼓作气消灭敌人,就像摧枯拉朽般容易,他却不追击逃亡的敌人,使军队士气衰竭而不用兵,将领们每次想要进兵攻取,李怀光就阻止他们的谋划,根据这些事情来看,十分令人费解。陛下意在保全维护他,委曲求全地顺从他,以观察他的所作所为,他也不知道感动。如果不另外进行筹划,逐渐地考虑控制掌握,只是用姑息迁就的办法求得安宁,我担心最终会发生难以预测的变故。这实在是事情危急的时刻,因此不能当做平常的事情轻率处理。现在李晟上奏请求调动军队,正好遇上我奉命宣诏慰问,李怀光偶尔谈起这件事,我于是随口询问他的意见。李怀光便说:‘李晟既然要去其他地方,我也完全不需要借助他的力量。’我还担心他会反悔,因而称赞他的军队强盛。李怀光自我吹嘘,反过来有轻视李晟的意思。我又从容地问他:‘我回去后,如果皇上问事情是否可行,应该怎样决定?’李怀光已经说了大话,不能中间改变,于是说:‘皇上同意他离开,事情也没有什么妨碍。’与他再三约定,不是不慎重,他即使想反悔,也实在难以说出口。希望立即把李晟的奏表拿出来交给中书,下令依照奏表的请求行事,另外给李怀光一道手诏,说明调移军队的原因。手诏的大概意思是:‘昨天接到李晟的上奏,请求把军队调到城东边来分散敌人的力量。我本想委托你与他商量,正好陆贽回来上奏说,与你见面时谈及此事,你说同意他离开,于事无妨,于是告知你的军队,同意他的请求。’像这样就会言辞委婉而正直,道理通顺而明白,他即使心怀不轨,又从哪里产生怨恨呢!”唐德宗听从了这一建议。以上是陆贽奏请同意李晟调动军队并向李怀光发诏令。

    晟自咸阳结陈而行,归东渭桥。时鄜坊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犹与怀光联营,陆贽复上奏曰:“怀光当管师徒,足以独制凶寇,逗留未进,抑有它由。所患太强,不资傍助。比者又遣李晟、李建徽、杨惠元三节度之众附丽其营①,无益成功,只足生事。何则?四军接垒,群帅异心,论势力则悬绝高卑,据职名则不相统属。怀光轻晟等兵微位下,而忿其制不从心,晟等疑怀光养寇蓄奸而怨其事多陵己。端居则互防飞谤,欲战则递恐分功,龃龉不和②,嫌衅遂构,俾之同处,必不两全。强者恶积而后亡,弱者势危而先覆,覆亡之祸,翘足可期③!旧寇未平,新患方起,忧叹所切,实堪疚心!太上消慝于未萌④,其次救失于始兆,况乎事情已露,祸难垂成,委而不谋,何以宁乱!李晟见机虑变,先请移军,建徽、惠元势转孤弱,为其吞噬,理在必然,它日虽有良图,亦恐不能自拔。拯其危急,唯在此时。今因李晟愿行,便遣合军同往,托言晟兵素少,虑为贼泚所邀,藉此两军迭为犄角,仍先谕旨,密使促装,诏书至营,即日进路,怀光意虽不欲,然亦计无所施。是谓先人有夺人之心,疾雷不及掩耳者也。解斗不可以不离,救焚不可以不疾,理尽于此,惟陛下图之。”以上陆贽更请李建徽、杨惠元移军。上曰:“卿所料极善。然李晟移军,怀光不免怅望⑤,若更遣建徽、惠元就东,恐因此生辞,转难调息⑥,且更俟旬时⑦。”

    【注释】

    ①附丽:附着,依附。

    ②龃龉(jǔ yǔ):上下齿不合,比喻意见不合。

    ③翘足:抬起脚来,形容时间短暂。

    ④慝(tè):邪恶。

    ⑤怅望:情绪落寞而有所想望。

    ⑥调息:调停。

    ⑦旬时:犹“旬日”。

    【译文】

    李晟从咸阳列队行军,回到东渭桥。当时鄜坊节度使李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仍然与李怀光的军营相连接,陆贽又上奏说:“李怀光所管辖的军队,足以独立制服凶恶的敌人,停滞不前,或许有其他的原因。令人忧虑的是他的兵力太强,不需要他人的援助。最近又派李晟、李建徽、杨惠元三个节度使的军队依附他的军营,这样无助于成功,只足以产生事端。为什么呢?四支军队的营垒连接在一起,主将之间不能同心同德,势力相差悬殊,职务官衔互不统属。李怀光轻视李晟等人兵力少、地位低,却恼恨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控制,李晟等人怀疑李怀光放纵敌人并怨恨他欺侮自己。平时无事的时候相互防范诋诽,要作战的时候就彼此担心分享功劳,意见不合,于是产生矛盾,让他们同处一地,必定不能使双方都得到保全。强大的一方恶贯满盈而后灭亡,弱小的一方形势危急而先覆没,覆亡的灾祸很快就会到来!旧敌还没有消灭,新的忧患又将兴起,忧虑深重,实在令人痛心!最好的办法是在罪恶没有产生前消除掉,其次是在过失刚开始出现时就加以补救,何况事情已经暴露,灾祸即将形成,却抛在一边不谋划,怎么能够平息祸乱呢!李晟看到苗头就考虑到可能发生变乱,预先请求把军队移驻,李建徽、杨惠元的势力变得更加孤弱,必然会被李怀光吞并,以后即使有好办法,也恐怕不能解救。要拯救危难,只有在这时候。现在乘李晟请求移动的机会,就命令李建徽、杨惠元的军队一同前往,借口李晟的军队一向人少,担心被朱泚半路拦截,借助这两支军队相互支援,仍然先下诏令,秘密派人让他们快速整理行装,诏书下达军营后,当天就出发,李怀光心里虽然不赞同,但也无计可施。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迅雷不及掩耳。劝解争斗不能不将双方分开,救火不能不迅速,道理都在这里,希望陛下考虑。”以上是陆贽进一步提出让李建徽、杨惠元调动军队。唐德宗说:“你的设想很好。但是李晟转移军队,李怀光难免有意见,如果再派遣李建徽、杨惠元去东边,恐怕李怀光因此有借口,反而难以调和,暂且再等待些日子吧。”

    裴度李愬平蔡之役

    【题解】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卷。平蔡之役是一次十分成功的夜袭战,当蔡州城被攻陷时,叛军首领还蒙在鼓里。这次战役之所以打得如此顺利、漂亮,是因为李愬善于招抚降将,并且用人不疑,使吴元济的重要将领一一为己所用,并对取得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李愬还善于用计向敌人示弱,麻痹敌人,从而保证了袭击的成功。

    元和十二年春①,正月甲申,贬袁滋为抚州刺史②。

    【注释】

    ①元和十二年:817年。

    ②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在今河南汝南)人,唐德宗、宪宗时历官彰义节度使、湖南节度使、抚州刺史等职。

    【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春季,正月甲申日,袁滋降职为抚州刺史。

    李愬至唐州①,军中承丧败之余,士卒皆惮战,愬知之,有出迓者②,愬谓之曰:“天子知愬柔懦,能忍耻,故使来拊循尔曹③。至于战攻进取,非吾事也。”众信而安之。愬亲行视士卒,伤病者存恤之,不事威严。或以军政不肃为言,愬曰:“吾非不知也。袁尚书专以恩惠怀贼,贼易之,闻吾至,必增备,故吾示之以不肃。彼必以吾为懦而懈惰,然后可图也。”淮西人自以尝败高、袁二帅④,轻愬名位素微,遂不为备。

    【注释】

    ①李愬(sù):字元直,唐宪宗时曾任唐邓节度使,后以战功历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唐州:地名。今河南泌阳。

    ②迓(yà):迎接。

    ③拊(fǔ)循:抚慰,安抚。

    ④淮西:唐方镇,领申、光、蔡三州之地,号彰义军。高:即高霞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中期将领。

    【译文】

    李愬到达唐州,军队在打了败仗之后,士兵都害怕作战,李愬知道这种情况,有人出来迎接,李愬对他们说:“皇上知道我性格温和懦弱,能够忍受耻辱,所以派我来安抚你们。至于作战进攻,不是我的事情。”众人相信他的话,都感到安心。李愬亲自巡视军营,抚恤受伤患病的士兵,不树立威严。有人指责他治军不严,李愬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袁尚书专门用恩惠安抚敌人,敌人轻视他,听说我来了,一定会加强防备,所以我要装出治军不严的样子给他们看。他们必定认为我懦弱,因而松懈怠惰,然后就可以图谋。”淮西人自以为曾经打败高霞寓、袁滋二位主将,轻视李愬名声地位一向很低微,于是不加防备。

    李愬谋袭蔡州①,表请益兵;诏以昭义、河中、鄜坊步骑二千给之②。以上李愬初至唐州。

    【注释】

    ①蔡州:地名。今河南汝南。

    ②昭义、河中、鄜坊:皆唐方镇名。

    【译文】

    李愬谋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加军队;唐宪宗下诏把昭义、河中、鄜坊的二千步兵、骑兵给他。以上是李愬初到唐州。

    丁酉,愬遣十将马少良将十余骑巡逻①,遇吴元济捉生虞候丁士良②,与战,擒之。士良,元济骁将,常为东边患,众请刳其心③,愬许之。既而召诘之,士良无惧色。愬曰:“真丈夫也!”命释其缚。士良乃自言:“本非淮西士,贞元中隶安州④,与吴氏战,为其所擒,自分死矣,吴氏释我而用之,我因吴氏而再生,故为吴氏父子竭力。昨日力屈,复为公所擒,亦分死矣,今公又生之,请尽死以报德。”愬乃给其衣服器械,署为捉生将。

    【注释】

    ①十将:军中小校。

    ②吴元济:唐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少阳死后,吴元济袭位未得朝廷许可,于是率兵反叛。捉生虞候:负责抓获敌方人士,以了解兵情的下级军官。

    ③刳(kū):剖,剖开。

    ④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安州:地名。今湖北安陆。

    【译文】

    丁酉日,李愬派十将马少良率领十多名骑兵巡逻,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交战后俘虏了他。丁士良是吴元济的勇将,经常为害东边,众人请求挖他的心,李愬答应了。一会儿,召见丁士良进行审问,丁士良毫无惧色。李愬说:“真是大丈夫啊!”命令解开对他的捆绑。丁士良便自我陈述说:“我本来不是淮西人,贞元年间隶属安州,与吴元济作战,为他擒获,自以为死定了,吴元济放了我并加以重用,我因为吴元济而重新得到活命,所以为他们父子尽力。昨天精疲力竭,又被您擒获,也自以为死定了,今天您又让我活下去,我愿意尽死力报答您的恩德。”李愬于是给他衣服兵器,任命他为捉生将。

    己亥,淮西行营奏克蔡州古葛伯城①。

    【注释】

    ①葛伯城:地名。故城在今河南宁陵。

    【译文】

    己亥日,淮西行营上奏攻克了蔡州古葛伯城。

    丁士良言于李愬曰:“吴秀琳拥三千之众,据文城栅①,为贼左臂,官军不敢近者,有陈光洽为之谋主也。光洽勇而轻,好自出战,请为公先擒光洽,则秀琳自降矣。”戊申,士良擒光洽以归。以上收降丁士良。

    【注释】

    ①文城栅:地名。故城在今河南遂平。

    【译文】

    丁士良对李愬说:“吴秀琳拥有三千人,占据着文城栅,是吴元济的左臂,官军之所以不敢靠近,是因为陈光洽做他的军师。陈光洽勇敢而轻率,喜欢自己出来作战,请让我为您擒获他,那么吴秀琳自然就会投降。”戊申日,丁士良将陈光洽擒获回来。以上是收降丁士良。

    鄂岳观察使李道古引兵出穆陵关①。甲寅,攻申州②,克其外郭,进攻子城。城中守将夜出兵击之,道古之众惊乱,死者甚众。道古,皋之子也③。

    【注释】

    ①穆陵关:地名。在今湖北麻城。

    ②申州:地名。今河南信阳。

    ③皋:即曹成王李皋,历任江西、山南等镇节度使。

    【译文】

    鄂岳观察使李道古率兵出穆陵关。甲寅日,进攻申州,攻克了外城,继续进攻内城。城内的守将夜间出兵攻击,李道古的军队惊慌混乱,死了很多人。李道古是李皋的儿子。

    淮西被兵数年,竭仓廪以奉战士,民多无食,采菱芡鱼鳖鸟兽食之①,亦尽,相帅归官军者前后五千余户。贼亦患其耗粮食,不复禁。庚申,敕置行县以处之②,为择县令,使之抚养,并置兵以卫之。

    【注释】

    ①芡(qiàn):水生植物,叶、茎皆有刺,结实如栗球,俗名“鸡头”,可食用。

    ②行县:一种行政举措。因县境被叛军所据,故在另一地设置该县县署,以安置自该县逃出的百姓。

    【译文】

    淮西遭受了数年的战争,仓库中的粮食全都用来供给战士,百姓大多没有粮食,采摘菱角、芡实,捕捉鱼、鳖、鸟、兽作为食物,这些东西也采摘捕捉完了,百姓成群结队归附官军的先后有五千多户。敌人也担心百姓耗费粮食,不再禁止他们归附官军。庚申日,唐宪宗下令设置行县来安置他们,为他们选择县令,抚养他们,并设置军队保护他们。

    三月乙丑,李愬自唐州徙屯宜阳栅①。

    【注释】

    ①宜阳栅:地名。在今河南桐柏。

    【译文】

    三月乙丑日,李愬从唐州移兵驻扎宜阳栅。

    吴秀琳以文城栅降于李愬。戊子,愬引兵至文城西五里,遣唐州刺史李进诚将甲士八千至城下,召秀琳,城中矢石如雨,众不得前。进诚还报:“贼伪降,未可信也。”愬曰:“此待我至耳。”即前至城下,秀琳束兵投身马足下,愬抚其背慰劳之,降其众三千人。秀琳将李宪有材勇,愬更其名曰忠义而用之,悉迁妇女于唐州。于是唐、邓军气复振,人有欲战之志。贼中降者相继于道,随其所便而置之。闻有父母者,给粟帛遣之,曰:“汝曹皆王人,勿弃亲戚。”众皆感泣。以上收降吴秀琳等。

    【译文】

    吴秀琳在文城栅投降李愬。戊子日,李愬率兵到达文城西边五里的地方,派唐州刺史李进诚率八千战士赶到城下,召吴秀琳出来,城中的箭和石头像雨一般落下,战士们不能前进。李进诚回来报告说:“敌人假装投降,不能相信。”李愬说:“这是要等待我去。”随即赶到城下,吴秀琳捆着兵器跪在李愬的马脚下,李愬抚摩着他的背慰劳他,他的三千部众都投降了。吴秀琳的将领李宪勇敢而有才能,李愬将他的名字改为忠义,加以任用,把妇女全部迁往唐州。于是唐、邓地区的军队士气又振奋起来,人人有了作战斗志。敌人中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根据他们的方便给以安置。听说有父母的人,就给粮食布帛送他们走,说:“你们都是君王的百姓,不要抛弃亲人。”众人都感动得哭泣。以上是收降吴秀琳等。

    官军与淮西兵夹溵水而军①,诸军相顾望,无敢渡溵水者。陈许兵马使王沛先引兵五千渡溵水,据要地为城,于是河阳、宣武、河东、魏博等军相继皆渡②,进逼郾城。丁亥,李光颜败淮西兵三万于郾城,走其将张伯良,杀士卒什二三。

    【注释】

    ①溵水:在今河南中部。

    ②河阳、宣武、河东、魏博:均为唐方镇名。

    【译文】

    官军和淮西兵在溵水两岸分别驻扎,各路军队互相张望,没有谁敢渡过溵水。陈许兵马使王沛先率兵五千渡过溵水,占据重要的地方修筑城堡,于是河阳、宣武、河东、魏博等军队相继都渡过河,向前逼近郾城。丁亥日,李光颜在郾城击败三万淮西兵,主将张伯良逃跑,十分之二三的士兵被杀死。

    己丑,李愬遣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兵攻诸栅。其日,少玢下马鞍山①,拔路口栅。夏四月,辛卯,山河十将马少良下嵖岈山②,擒淮西将柳子野。以上诸军度溵水屡捷。

    【注释】

    ①马鞍山:地名。在今河南确山。

    ②嵖岈山:地名。在今河南遂平。

    【译文】

    己丑日,李愬派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兵进攻各栅。这一天,董少玢攻下了马鞍山,攻取路口栅。夏季四月,辛卯日,山河十将马少良攻下嵖岈山,擒获淮西将领柳子野。以上是各支部队渡过溵水后屡获胜利。

    吴元济以蔡人董昌龄为郾城令,质其母杨氏。杨氏谓昌龄曰:“顺死贤于逆生,汝去逆而吾死,乃孝子也;从逆而吾生,是戮吾也。”会官军围青陵①,绝郾城归路,郾城守将邓怀金谋于昌龄,昌龄劝之归国,怀金乃请降于李光颜曰:“城人之父母妻子皆在蔡州,请公来攻城,吾举烽求救,救兵至,公逆击之,蔡兵必败,然后吾降,则父母妻子庶免矣。”光颜从之。乙未,昌龄、怀金举城降,光颜引兵入据之。以上董昌龄、邓怀金以郾城降。

    【注释】

    ①青陵:地名。故城在今河南漯河。

    【译文】

    吴元济任命蔡人董昌龄为郾城令,以他的母亲杨氏做人质。杨氏对董昌龄说:“归顺朝廷而死胜过跟随叛逆而活,你离开叛贼而我死了,你是孝子;你跟随叛贼而我活着,这是侮辱我。”刚好官军围攻青陵,断绝了郾城的退路,郾城守将邓怀金与董昌龄商议,董昌龄劝他归顺朝廷,邓怀金于是向李光颜请求投降,他说:“城中人的父母妻儿都在蔡州,请您来攻城,我点燃烽火求救,救兵来到,您迎头打击,蔡州的军队必定失败,然后我投降,那样我们的父母妻儿就会免遭杀害。”李光颜答应了。乙未日,董昌龄、邓怀金献城投降,李光颜率兵进城驻守。以上是董昌龄、邓怀金献郾城投降。

    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将骡军守洄曲①,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

    【注释】

    ①洄曲:地名。溵水至此洄曲,因以得名。

    【译文】

    吴元济听说郾城失守,十分害怕。当时,董重质率领骡军防守洄曲,吴元济出动所有的亲信和守城士兵去董重质那里抗拒官军。

    李愬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下冶炉城①。丙申,十将阎士荣下白狗、汶港二栅。癸卯,妫雅、田智荣破西平。丙午,游弈兵马使王义破楚城。五月辛酉,李愬遣柳子野、李忠义袭朗山,擒其守将梁希果。

    【注释】

    ①妫(ɡuī)雅:人名。冶炉城:地名。为战国时韩国铸剑之地,在今河南西平。

    【译文】

    李愬的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攻下冶炉城。丙申日,十将阎士荣攻下白狗、汶港二栅。癸卯日,妫雅、田智荣攻破西平。丙午日,游弈兵马使王义攻破楚城。五月辛酉日,李愬派柳子野、李忠义袭击朗山,擒获守将梁希果。

    丁丑,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青喜城,拔之。以上破诸城栅。

    【译文】

    丁丑日,李愬派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进击青喜城并攻克了该地。以上是攻破各防御设施。

    愬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由是贼中险易远近虚实尽知之。愬厚待吴秀琳,与之谋取蔡。秀琳曰:“公欲取蔡,非得李祐不可,秀琳无能为也。”祐者,淮西骑将,有勇略,守兴桥栅,常陵暴官军。庚辰,祐率士卒刈麦于张柴村①,愬召厢虞候史用诚,戒之曰:“尔以三百骑伏彼林中,又使人摇帜于前,若将焚其麦积者。祐素易官军,必轻骑来逐之,尔乃发骑掩之,必擒之。”用诚如言而往,生擒祐以归。将士以祐向日多杀官军,争请杀之。愬不许,释缚,待以客礼。时愬欲袭蔡,而更密其谋,独召祐及李忠义屏人语,或至夜分②,它人莫得预闻。诸将恐祐为变,多谏愬;愬待祐益厚。士卒亦不悦,诸军日有牒称祐为贼内应,且言得贼谍者具言其事。愬恐谤先达于上,己不及救,乃持祐泣曰:“岂天不欲平此贼邪!何吾二人相知之深而不能胜众口也。”因谓众曰:“诸君既以祐为疑,请令归死于天子③。”乃械祐送京师,先密表其状,且曰:“若杀祐,则无以成功。”诏释之,以还愬。愬见之喜,执其手曰:“尔之得全,社稷之灵也!”乃署散兵马使,令佩刀巡警,出入帐中;或与之同宿,密语不寐达曙,有窃听于帐外者,但闻祐感泣声。时唐、随牙队三千人,号六院兵马,皆山南东道之精锐也。愬又以祐为六院兵马使。以上厚待降将李祐。

    【注释】

    ①刈(yì):割。

    ②夜分:夜半。

    ③归死:犹言“致死”。

    【译文】

    李愬每次得到投降士兵,一定亲自召引询问详细情况,因此敌人的地势险易、距离远近、兵力虚实都知道了。李愬厚待吴秀琳,和他一起谋划攻取蔡州。吴秀琳说:“您要攻取蔡州,非得到李祐不可,我吴秀琳无能为力。”李祐是淮西的骑兵将领,有勇有谋,防守兴桥栅,经常欺凌官军。庚辰日,李祐率领士兵在张柴村割麦子,李愬召见厢虞候史用诚,命令他说:“你用三百骑兵埋伏在那里的树林中,再派人在前面摇旗子,好像将要烧掉他们堆积的麦子。李祐一向轻视官军,必定会派轻装骑兵来追赶,你就出动骑兵袭击他,一定会擒获他。”史用诚按照李愬的话前往,活捉李祐回来。将士们因为李祐以前杀死了很多官军,争相请求杀死他。李愬没有答应,解开对李祐的捆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当时李愬想袭击蔡州,对谋划更加保密,只召见李祐和李忠义,让其他人退下后谈话,有时谈话直到深夜,其他人都不能听到。将领们担心李祐叛变,多次劝说李愬;李愬却待李祐更加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诸军每天都有文书说李祐是敌人的内应,并且说捉得敌人的间谍都交待了这件事。李愬担心毁谤的话先传到皇帝那里,自己来不及解救,于是握着李祐的手哭泣道:“难道是上天不想平定吴元济这贼人吗?为什么我们二人互相信赖如此深却不能堵住众人的毁谤之口呢。”为此对众人说:“大家既然认为李祐可疑,那就交由天子处死他吧!”于是给李祐戴上镣铐送往京城,预先秘密上表说明情况,并说:“如果杀了李祐,就不能成功。”唐宪宗下诏释放李祐,送还给李愬。李愬见到李祐十分高兴,握着他的手说:“你得到保全,这是国家的福气啊!”于是任命他为散兵马使,让他佩刀巡逻,自由出入营帐;有时与他一同住宿,秘密交谈,整夜不睡直到天亮,有人在帐外偷听,只听到李祐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随的牙队有三千人,称做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的精锐。李愬又任命李祐为六院兵马使。以上是李愬厚待降将李祐。

    旧军令,舍贼谍者屠其家。愬除其令,使厚待之,谍反以情告愬,愬益知贼中虚实。乙酉,愬遣兵攻朗山,淮西兵救之,官军不利。众皆怅恨,愬独欢然曰:“此吾计也!”乃募敢死士三千人,号曰突将,朝夕自教习之,使常为行备,欲以袭蔡。会久雨,所在积水,未果。

    【译文】

    旧的军令规定,窝藏敌人间谍的人杀死他的全家。李愬废除这条军令,让人厚待间谍,间谍反而把敌人的情况告诉李愬,李愬更加知道敌人的虚实。乙酉日,李愬派兵攻打朗山,淮西兵前来救援,官军形势不利。众人都很苦恼,只有李愬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计谋啊!”于是招募了三千敢死队员,叫做突将,从早到晚亲自教练他们,使他们经常做好行军的准备,想用来袭击蔡州。正好下了很久雨,到处是积水,计划没有实现。

    吴元济见其下数叛,兵势日蹙,六月壬戌,上表谢罪,愿束身自归。上遣中使赐诏,许以不死;而为左右及大将董重质所制,不得出。

    【译文】

    吴元济看到他的部下屡屡背叛他,军事形势日益窘迫,于六月壬戌日上表谢罪,愿意捆绑自己回到朝廷。皇上派宦官下诏,答应不杀死他;但是吴元济被身边的人和大将董重质控制,不能出来。

    诸军讨淮、蔡,四年不克,馈运疲弊,民至有以驴耕者。上亦病之,以问宰相。李逢吉等竞言师老财竭,意欲罢兵。以上吴元济穷蹙,朝廷欲罢兵。裴度独无言①,上问之,对曰:“臣请自往督战。”乙卯,上复谓度曰:“卿真能为朕行乎?”对曰:“臣誓不与此贼俱生。臣比观吴元济表,势实窘蹙,但诸将心不壹,不并力迫之,故未降耳。若臣自诣行营,诸将恐臣夺其功,必争进破贼矣。”上悦,丙戌,以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②,仍充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以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朗、同平章事。制下,度以韩弘已为都统,不欲更为招讨,请但称宣慰处置使,仍奏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皆朝廷之选,上皆从之。度将行,言于上曰:“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上为之流涕。八月庚申,度赴淮西,上御通化门送之。右神武将军张茂和,茂昭弟也,尝以胆略自衒于度;度表为都押牙,茂和辞以疾,度奏请斩之。上曰:“此忠顺之门,为卿远贬。”辛酉,贬茂和永州司马③。以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承简,崇文之子也。

    【注释】

    ①裴度:字中立。唐德宗时进士,后以战功封晋国公,累官至中书令。

    ②彰义节度使:即淮西节度使,领申、光、蔡三州。

    ③永州:地名。今湖南永州。

    【译文】

    各路军队讨伐淮西、蔡州,用了四年时间没有攻克,粮食运输疲惫不堪,百姓以至于有人用驴耕田的。唐宪宗也对此感到忧虑,征求宰相的意见。李逢吉等人争着说军队疲惫财政枯竭,主张停战。以上是吴元济形势窘迫,而朝廷也想罢兵。只有裴度没有说话,皇上询问他,他回答说:“我请求亲自前往督战。”乙卯日,唐宪宗又对裴度说:“你真能为我去督战吗?”裴度回答说:“我发誓不与这些叛贼一同活着。我最近看吴元济的奏表,他的形势实在窘迫,只是各位将领不同心协力逼迫他,所以没有投降。如果我亲自去军营,各位将领害怕我抢了他们的功劳,一定会争着进兵攻克敌人。”唐宪宗听了很高兴,丙戌日,任命裴度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义节度使,仍然充当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又任命户部侍郎崔群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命令下达后,裴度认为韩弘已为都统,他不想再做招讨,请求只称做宣慰处置使,仍然上奏推荐刑部侍郎马总为宣慰副使,右庶子韩愈为彰义行军司马,判官、书记都是朝廷选拔的官员,唐宪宗都听从了他的请求。裴度将要出发了,对唐宪宗说:“我如果消灭了叛贼,就有机会再见到您;叛贼如果还存在,我就不会回朝廷。”唐宪宗因此感动得流下眼泪。八月庚申日,裴度奔赴淮西,唐宪宗到通化门为他送行。右神武将军张茂和是张茂昭的弟弟,曾向裴度夸耀自己的胆略;裴度上表推荐他为都押牙,张茂和借口有病推辞,裴度上奏请求杀了他。唐宪宗说:“他是忠臣的后代,我为你把他贬到远方去吧。”辛酉日,张茂和被贬为永州司马。任命嘉王傅高承简为都押牙。高承简是高崇文的儿子。

    李逢吉不欲讨蔡,翰林学士令狐楚与逢吉善,度恐其合中外之势以沮军事,乃请改制书数字,且言其草制失辞。壬戌,罢楚为中书舍人。以上裴度自请视师。

    【译文】

    李逢吉不想讨伐蔡州,翰林学士令狐楚与李逢吉关系好,裴度害怕他们联合朝廷内外的势力阻止军事行动,于是请求更改制书上的几个字,并说令狐楚草写的制书用词不当。壬戌日,罢免令狐楚的翰林学士职务,任用他为中书舍人。以上是裴度请求去视察军队。

    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战,癸亥,败于贾店①。

    【注释】

    ①贾店:地名。在今河南漯河。

    【译文】

    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兵作战,癸亥日,在贾店战败。

    裴度过襄城南白草原,淮西人以骁骑七百邀之。镇将楚丘曹华知而为备,击却之。度虽辞招讨名,实行元帅事,以郾城为治所。甲申,至郾城。先是,诸道皆有中使监陈,进退不由主将,胜则先使献捷,不利则陵挫百端。度悉奏去之,诸将始得专军事,战多有功。以上裴度驻郾城。

    【译文】

    裴度经过襄城南边的白草原,淮西人用七百名骁勇的骑兵拦截他。镇将楚丘人曹华知道后作了防备,打退了敌人。裴度虽然辞去了招讨的官名,实际上行使统帅的职权,把郾城当作办公地。甲申日,到达郾城。在这以前,各道都有宦官监督军队,军队的进退不由主将决定,获胜了宦官就先派使者报捷,作战不利就百般凌辱主将。裴度上奏将监军宦官全部撤除,各将领才得以专权指挥军事,立了很多战功。以上是裴度驻郾城。

    九月庚子,淮西兵寇溵水镇,杀三将,焚刍藁而去。

    【译文】

    九月庚子日,淮西兵侵犯溵水镇,杀死官军三个将领,烧毁草料后离去。

    甲寅,李愬将攻吴房,诸将曰:“今日往亡。”愬曰:“吾兵少,不足战,宜出其不意。彼以往亡不吾虞,正可击也。”遂往,克其外城,斩首千余级。余众保子城,不敢出。愬引兵还以诱之,淮西将孙献忠果以骁骑五百追击其背。众惊,将走,愬下马据胡床①,令曰:“敢退者斩!”返旆力战②,献忠死,淮西兵乃退。或劝愬乘胜攻其子城,可拔也。愬曰:“非吾计也。”引兵还营。以上李愬攻吴房,不取。

    【注释】

    ①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亦称“交床”。

    ②旆(pèi):旌旗。

    【译文】

    甲寅日,李愬将要攻打吴房,各位将领说:“今天是往亡日。”李愬说:“我军人少,不能硬拼,应该出其不意。他们因为今天是往亡日而不防备我们,正好可以攻击他们。”于是出兵,攻克了外城,消灭了一千多名敌人。其余的敌人退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兵撤退来引诱敌人,淮西兵将领孙献忠果然率五百名骁勇骑兵在后面追击。大家都很惊慌,将要逃跑,李愬下了马坐在交椅上命令道:“敢后退的杀头!”回头奋力作战,孙献忠战死,淮西兵于是退去。有人劝李愬乘胜进攻敌人的内城,认为一定可以攻下。李愬说:“这不是我的计谋。”率兵返回军营。以上是李愬攻打吴房,但没有攻取。

    李祐言于李愬曰:“蔡之精兵皆在洄曲,及四境拒守,守州城者皆羸老之卒,可以乘虚直抵其城。比贼将闻之,元济已成擒矣。”愬然之。冬十月甲子,遣掌书记郑澥至郾城,密白裴度。度曰:“兵非出奇不胜,常侍良图也①。”

    【注释】

    ①常侍:官名。

    【译文】

    李祐对李愬说:“蔡州的精兵都在洄曲,还有的在四处防守,守州城的都是老弱的士兵,可以乘虚直奔州城。等敌将听到消息,吴元济已经被擒获了。”李愬认为有道理。冬季十月甲子日,派掌书记郑澥赶到郾城,秘密告诉裴度。裴度说:“作战不用奇计不能取得胜利,李愬的计谋很好。”

    裴度帅僚佐观筑城于沱口,董重质帅骑出五沟,邀之,大呼而进,注弩挺刃,势将及度。李光颜与田布力战拒之,度仅得入城。贼退,布扼其沟中归路,贼下马逾沟,坠压死者千余人。

    【译文】

    裴度率领属官在沱口观看修筑城墙,董重质率骑兵从五沟出发,拦截他们,大喊着往前冲,张着弓挺着刀,即将逼近裴度。李光颜和田布奋力作战,抗拒敌军,裴度仅仅得以进城。敌军退去,田布扼守敌人在沟中的退路,敌人下马过沟,摔死压死了一千多人。

    辛未,李愬命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不知所之。愬曰:“但东行。”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尽杀其戍卒及烽子。据其栅,命士少休,食干糒①,整羁靮②,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监军哭曰:“果落李祐奸计!”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天阴黑,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愬,莫敢违。夜半,雪愈甚,行七十里,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愬令击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愬至城下,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䦆其城为坎以先登,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③,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听于廷,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曰:“何等常侍,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

    【注释】

    ①干糒(bèi):干粮。

    ②羁靮(dí):马络头。

    ③击柝(tuò)者:守更夫。

    【译文】

    辛未日,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随州刺史史旻留守文城,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三千突将为前锋,自己和监军率领三千人为中军,命令李进诚率领三千人殿后。军队出发后,不知道要去哪里。李愬说:“只要往东走。”走了六十里,晚上到达张柴村,杀死了所有的守兵和守烽火的兵。占据了敌人营寨,命令士兵稍微休息一会儿,吃过干粮,整理好马鞍和缰绳,留下五百义成军镇守,以拆断洄曲和各条道路上的桥梁,又连夜率兵出发。各位将领询问去哪里,李愬说:“进入蔡州擒拿吴元济!”各位将领都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当时正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军旗吹破了,人马冻死了很多。天色阴森漆黑,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官军都没有走过,人人自以为一定会死,但畏惧李愬,不敢违背命令。半夜时,雪下得更大,走了七十里,到达蔡州城。靠近城边有个养鹅鸭的水池,李愬命令人惊动鹅鸭来混淆军队的声音。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廷命令后,官军已有三十多年没有来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没有防备。壬申日,四更的时候,李愬到达城下,没有一个人知道。李祐、李忠义用大镢头在城墙上挖坑穴,先攀登上去,壮士跟着上去。守门士兵正在熟睡,将他们全都杀了,但留下了打更的人,让他照常打更。于是打开城门让大军进去,到了内城,也是这样,城中的人都没有发觉。鸡叫时,雪停了,李愬进入吴元济的外宅。有人告诉吴元济:“官军到了!”吴元济还在睡觉,他笑着说:“这是俘虏和囚犯在偷东西!天亮后把他们全部杀掉。”又有人告诉他:“城被攻陷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子弟来向我要御寒的衣服。”起床后,在堂中听到李愬军中传令说:“常侍传话。”有近万人应声。吴元济这才开始感到害怕,说:“是什么常侍,能来到这里!”于是率领身边的人登上牙城抵抗。

    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愬曰:“元济所望者,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厚抚之,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

    【译文】

    当时董重质拥有一万多精兵据守洄曲。李愬说:“吴元济所盼望的是董重质的援救。”于是看望董重质的家属,很好地安抚他们,派董重质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告诉董重质。董重质于是独自一人骑马来向李愬投降。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癸酉,复攻之,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城上矢如猬毛。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甲戌,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且告于裴度。是日,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自元济就擒,愬不戮一人,凡元济官吏、帐下、厨厩之卒,皆复其职,使之不疑,然后屯于鞠场以待裴度①。以上李愬袭破蔡州。

    【注释】

    ①鞠场:球场。鞠,古代一种用来踢打玩耍的球。

    【译文】

    李愬派李进诚攻打牙城,毁坏了外门,夺得武器库,取出里面的兵器。癸酉日,又攻打牙城,烧南门,百姓争相背柴草帮助官军,射到城上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申时,城门坏了,吴元济在城上请罪,李进诚用梯子让他下来。甲戌日,李愬用槛车押送吴元济去京城,并通报裴度。这天,申州、光州及各镇军队两万多人相继来投降。自从吴元济被擒获后,李愬没有杀一个人,凡是吴元济的官吏、侍从、烧饭养马的士兵,都恢复他们的官职,使他们心中没有疑虑,然后驻扎在球场上等待裴度。以上是李愬袭取蔡州。

    己卯,淮西行营奏获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言于上曰:“淮西大有珍宝,臣能知之,往取必得。”上曰:“朕讨淮西,为人除害,珍宝非所求也。”

    【译文】

    己卯日,淮西行营上奏擒获了吴元济,光禄少卿杨元卿对皇上说:“淮西有很多珍宝,我知道放在哪里,前去取一定会得到。”皇上说:“我讨伐淮西是为百姓除害,不是为了求得珍宝。”

    董重质之去洄曲军也,李光颜驰入其壁,悉降其众。庚辰,裴度遣马总先入蔡州慰抚。辛巳,度建彰义军节,将降卒万余人入城,李愬具櫜鞬出迎①,拜于路左。度将避之,愬曰:“蔡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愿公因而示之,使知朝廷之尊。”度乃受之。以上裴度入蔡。

    【注释】

    ①櫜鞬( ɡāo jiān):弓箭袋。

    【译文】

    董重质离开洄曲军后,李光颜驰马进入他的军营,他的军队全部投降。庚辰日,裴度派马总先进入蔡州慰抚兵众。辛巳日,裴度树立彰义军的符节,率领一万多降兵入城,李愬佩着弓箭袋出城迎接,跪拜在道路的左边。裴度要避开,李愬说:“蔡州人冥顽叛逆,不知道上下的名分,已经几十年了,希望您借这个机会向他们显示,使他们知道朝廷的尊严。”裴度这才接受了李愬的跪拜之礼。以上是裴度进入蔡州城。

    李愬还军文城,诸将请曰:“始公败于朗山而不忧,胜于吴房而不取,冒大风甚雪而不止,孤军深入而不惧,然卒以成功,皆众人所不谕也,敢问其故?”愬曰:“朗山不利,则贼轻我而不为备矣。取吴房,则其众奔蔡,并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风雪阴晦,则烽火不接,不知吾至。孤军深入,则人皆致死,战自倍矣。夫视远者不顾近,虑大者不详细,若矜小胜,恤小败,先自挠矣,何暇立功乎!”众皆服。愬俭于奉己而丰于待士,知贤不疑,见可能断,此其所以成功也。以上李愬自明知略。

    【译文】

    李愬率军队回到文城,将领们向他请教:“开始您在朗山战败而不忧虑,在吴房战胜了却不攻取,冒着大风大雪而不停止,孤军深入而不畏惧,但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这都是大家感到不明白的,敢问是什么原因?”李愬说:“朗山作战不利,敌人就会轻视我而不加防备。夺取吴房,那里的守军就会逃往蔡州,合力坚守,所以要保留吴房来分散敌人的兵力。风雪交加,天色阴暗,烽火就不能传接,敌人不知道我们到达。孤军深入,人人就都会拼命,战斗力倍增。看远方的人不顾近处,考虑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如果打了小胜仗就骄傲,遭到小的失败就忧虑,自己先扰乱了自己,哪里还能立功呢!”大家都很佩服。李愬自己生活节俭,但对待人才却很优厚,知道贤能就不怀疑,见事可行就能决断,这是他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以上是李愬阐述作战中的智谋。

    裴度以蔡卒为牙兵,或谏曰:“蔡人反仄者尚多①,不可不备。”度笑曰:“吾为彰义节度使,元恶既擒,蔡人则吾人也,又何疑焉!”蔡人闻之感泣。先是吴氏父子阻兵,禁人偶语于涂,夜不燃烛,有以酒食相过从者罪死。度既视事,下令惟禁盗贼,余皆不问,往来者不限昼夜,蔡人始知有生民之乐。

    【注释】

    ①反仄:反复无常。

    【译文】

    裴度任命蔡州兵做牙兵,有人劝说:“蔡州人反复不定的很多,不能不防备。”裴度笑着说:“我是彰义节度使,首恶已经擒获,蔡州人就是我的百姓,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蔡州人听到后感动得流泪。在这以前吴氏父子依仗军队,禁止人们在路上私下交谈,晚上不能点蜡烛,有用酒食互相招待的判死罪。裴度治理蔡州后,下令只禁止盗贼,其余的事都不过问,往来不限定白天还是黑夜,蔡州人才开始知道生活的乐趣。

    甲申,诏韩弘、裴度条列平蔡将士功状及蔡之将士降者,皆差第以闻。淮西州县百姓,给复二年①;近贼四州,免来年夏税。官军战亡者,皆为收葬,给其家衣粮五年;其因战伤残废者,勿停衣粮。

    【注释】

    ①给复:免除徭役赋税。

    【译文】

    甲申日,唐宪宗下诏命令韩弘、裴度把平定蔡州将士的功劳情况以及蔡州投降将士都依次列举上奏。淮西州县的百姓,免除二年的赋税徭役;靠近敌人的四州,免除明年夏天的税收。官军中战死的人都收尸埋葬,给家属五年的衣粮;因作战而受伤残废的人,不停止供给衣粮。

    十一月,上御兴安门受俘,遂以吴元济献庙社,斩于独柳之下①。以上功成后事。

    【注释】

    ①独柳:唐长安城西南隅有独柳树,为行刑处。

    【译文】

    十一月,唐宪宗驾车前往兴安门接受献俘,于是用吴元济献祭宗庙社稷,在独柳树下杀了他。以上是平定蔡州后的事。

    初,淮西之人劫于李希烈、吴少诚之威虐,不能自拔,久而老者衰,幼者壮,安于悖逆,不复知有朝廷矣。自少诚以来,遣诸将出兵,皆不束以法制,听各以便宜自战,故人人得尽其才。韩全义之败于溵水也,于其帐中得朝贵所与问讯书,少诚束以示众曰:“此皆公卿属全义书,云破蔡州日,乞一将士妻女为婢妾。”由是众皆愤怒,以死为贼用。虽居中土,其风俗犷戾①,过于夷貊②。故以三州之众,举天下之兵环而攻之,四年然后克之。

    【注释】

    ①犷戾:犹言“蛮横”。

    ②夷貊: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译文】

    当初,淮西人受李希烈、吴少诚淫威残暴的威胁,不能自拔,时间长了,老人衰老了,小孩长大了,安于叛逆,不再知道有朝廷。从吴少诚以来,派将领们出兵,都不用法制约束,听任他们根据方便自行作战,所以人人能够充分发挥才能。韩全义在溵水战败后,在他的营帐中得到了朝廷权贵给他的问候信,吴少诚把这些信捆起来给大家看,说:“这些都是朝廷公卿大臣嘱托全义的信,说攻破蔡州的时候,想讨一个将士的妻子女儿做婢女小妾。”因此大家都感到很愤怒,拼死为叛贼效力。虽然居住在中原,但他们风俗的粗犷凶暴却超过了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所以凭借三州的人力,却让朝廷发动天下的军队围攻,用了四年时间才攻克。

    官军之攻元济也,李师道募人通使于蔡,察其形势。牙前虞候刘晏平应募,出汴、宋间,潜行至蔡。元济大喜,厚礼而遣之。晏平还至郓,师道屏人而问之,晏平曰:“元济暴兵数万于外,阽危如此①,而日与仆妾游戏博奕于内,晏然曾无忧色。以愚观之,殆必亡不久矣!”师道素倚淮西为援,闻之惊怒,寻诬以他过杖杀之。

    【注释】

    ①阽(diàn)危:危险。

    【译文】

    官军攻打吴元济时,李师道招募人出使蔡州,观察那里的形势。牙前虞候刘晏平应募,从汴、宋之间出发,偷偷地走到蔡州。吴元济很高兴,给予丰厚的礼物送他走。刘晏平回到郓州,李师道让其他人退下后,向他询问情况,刘晏平说:“吴元济在外动用几万军队,形势如此危急,他却每天与仆人妻妾在城内游戏下棋,神色安详,毫不忧虑。依我看,他一定会灭亡,不会太久了!”李师道一向依靠淮西援助,听到这话又惊又怒,不久捏造其他过失陷害刘晏平,用棍杖打死了他。

    戊子,以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爵凉国公;加韩弘兼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各迁官有差。

    【译文】

    戊子日,任命李愬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赐给凉国公的爵位;韩弘增加官职,兼任侍中;李光颜、乌重胤等人都不同程度地晋升了官职。

    韩愈

    韩愈简介参见卷二。

    平淮西碑

    【题解】

    淮西,指蔡州,唐方镇名,唐置淮西节度使于此,后改为彰义军。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元和九年(814),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元济匿不发丧,不久举兵四出,焚劫邻境。元和十二年(817),宰臣裴度被任为淮西宣慰处置使,督统诸将平定淮西之乱,韩愈随为行军司马。平复蔡州以后,韩愈回到京师依旨撰写《平淮西碑》碑文。韩愈认为平复叛乱,功归裴度,引起李愬不满。李愬妻子是唐安公主女,因此前往皇宫,上诉碑文不实,应推愬功为第一,唐宪宗李纯于是下诏将已经镌刻好的碑削砍掉,又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作一篇来记载平叛事。

    天以唐克肖其德①,圣子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②,四海九州,罔有内外,悉主悉臣③。高祖、太宗,既除既治④;高宗、中、睿⑤,休养生息;至于玄宗⑥,受报收功,极炽而丰⑦,物众地大,孽牙其间⑧;肃宗、代宗⑨,德祖顺考⑩,以勤以容(11)。大慝适去(12),稂莠不薅(13)。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以上历叙唐之先朝。

    【注释】

    ①克:能够。肖(xiào):相似。

    ②付:给予。所覆:所覆盖管理的地方。指天下。

    ③罔有内外,悉主悉臣:《五百家补注》曰:“谓悉以为主而臣之也。”

    ④既除既治:《补注》曰:“除谓除乱也。”既,已经。

    ⑤高宗:名治。太宗子。中宗:名显。睿宗:名旦。皆高宗子。

    ⑥玄宗:名隆基。睿宗子。

    ⑦炽:盛。

    ⑧孽牙其间:这里指灾祸之端渐生其间,即“安史之乱”。孽,灾祸。牙,通“芽”。萌芽之意。

    ⑨肃宗:名亨。玄宗子。代宗:名豫。肃宗子。

    ⑩德祖:指德宗,名适。代宗子。顺考:指顺宗,名诵。德宗子,宪宗父。考,《礼记·曲礼》曰:“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11)以:而。勤:致力于政。容:宽容。

    (12)大慝:指“安史之乱”,及朱泚、李希烈叛乱事。

    (13)稂(lánɡ)莠(yǒu)不薅(hāo):稂为莠之未成者,莠则已成而扬起者,是禾粟间一种相似的草。一说稂乃狼尾草,莠则狗尾草。薅,《说文》:“拔去田草也。”此处指“安史之乱”平后,肃宗朝“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新唐书·藩镇魏博》)。

    【译文】

    上苍因为有唐一代能够遵沿它的大德,圣子神孙,继承传延千万年而谨慎敬事不敢懈怠。所以上苍就把它笼括的大地全部托付给了唐,使四海九州,无论内外都统于一国。高祖、太宗完成了铲除诸乱、安邦定国的大业后,高宗、中宗、睿宗接着减免赋税,鼓励生产,休养万民,繁荣经济;到了玄宗时代,自然地安享先帝治业的成果功绩,到了极端丰盛的地步,但谁料地大物众,灾祸之端渐起其间;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数帝便兢业勤政,宽容理国。刚刚消除了大患难,杂草还未拔尽。文臣武将,就各自愉快嬉戏,得其所乐,把见闻到的割据称霸之事,视为理所应该。以上历叙唐宪宗前历朝史事。

    睿圣文武皇帝①,既受群臣朝,乃考图数贡②。曰:“呜呼!天既全付予有家,今传次在予,予不能事事,其何以见于郊庙③?”群臣震慑,奔走率职。明年,平夏④;又明年,平蜀⑤;又明年,平江东⑥;又明年,平泽、潞⑦。遂定易、定⑧,致魏、博、贝、卫、澶、相,无不从志⑨。皇帝曰:“不可究武⑩,予其少息(11)。”以上宪宗前此武功。

    【注释】

    ①睿圣文武皇帝:指宪宗。

    ②考图数贡:考舆图之广狭,计贡赋之至与不至。

    ③郊庙:祭天于郊,祭祖于庙。

    ④平夏:指平定杨惠琳叛乱。夏,唐夏州,治朔方县,在今陕西榆林。

    ⑤平蜀:指平定刘在蜀地的叛乱。案:惠琳、刘伏诛事皆在元和元年(806),韩愈书“明年平夏,又明年平蜀”,有误,《新唐书》载此碑,删“又明年”三字。

    ⑥平江东:指平定李锜在润州的叛乱。润州,今江苏镇江。

    ⑦平泽、潞:指平定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的叛乱。昭义节度使兼领泽、潞二州。泽州治晋城县(今山西晋城),潞州治上党县(今山西长治)。

    ⑧定易、定:指元和五年(810)十月,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以易、定二州归于有司。“安史之乱”后,两河藩帅各自据于一地,父死子代,张茂昭表请举族还朝,可谓识大义者。唐河北道定州治安喜县(今河北定州),易州治易县(今河北易县)。

    ⑨无不从志:指魏博节度使田兴以魏、博等六州归于有司事。魏州治贵乡县(今河北大名),博州治聊城县(今山东聊城),贝州治清河县(今河北清河),卫州治汲县(今河南汲县),澶州治顿丘县(今河南清丰),相州治安阳县(今河南安阳)。

    (10)究:穷,极。

    (11)息:安。

    【译文】

    睿圣文武皇帝即位,受群臣朝贺,于详细核定版图广狭、审计贡赋的交纳后说:“唉!上苍既已托社稷给我们家,现在传位到我,我如不能担任治国大事,怎么有面目去祭祀皇天先祖?”群臣震惊畏惧,慌张忙碌,各尽职守。第二年,平复夏州;第三年,平复蜀地;第四年,平复江东;第五年,平复泽、潞。然后又安定易州、定州,使魏、博、贝、卫、澶、相六州没有敢不遵从圣意的。皇帝说:“不能穷兵黩武,我们略作休息。”以上唐宪宗此前的武功。

    九年,蔡将死①,蔡人立其子元济以请,不许。遂烧舞阳,犯叶、襄城;以动东都,放兵四劫②。皇帝历问于朝,一二臣外③,皆曰:“蔡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传三姓四将④,其树本坚⑤,兵利卒顽,不与他等。因抚而有,顺且无事。”大官臆决唱声⑥,万口附和,并为一谈,牢不可破。以上廷臣不愿伐蔡。

    【注释】

    ①九年,蔡将死:指元和九年(814)闰八月丙辰,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卒。蔡州治汝南县(今河南汝南)。

    ②“遂烧舞阳”几句:《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元济不得命,乃悉兵四出,焚舞阳及叶,掠襄城、阳翟。”舞阳,今属河南。叶,今河南叶县。襄城,今属河南。放,纵。

    ③一二臣:指武元衡、裴度。

    ④“蔡帅之不廷授”几句:自宝应元年(762)七月李忠臣为淮西节度使后,淮西节度屡以乱替:李希烈逐忠臣,陈希(仙奇)使人毒杀希烈,吴少诚杀陈奇,吴少阳又杀少诚子元庆而代之。李、陈、吴凡三姓。希烈、仙奇、少诚、少阳凡四将。廷授,朝廷授命。

    ⑤本:根本。

    ⑥臆决:以己意决之。

    【译文】

    元和九年,蔡将吴少阳死去,蔡人上表请立他的儿子吴元济再主此地,没有得到准许。于是吴元济焚舞阳,兵犯叶县、襄城,扰动东都洛阳,纵使士卒四处抢劫。皇帝在朝中一一询问,除一二臣以外,其余人都说:“蔡帅不在朝廷封授,到现在已有五十年,传了三个姓氏的四个将领,可谓根深叶茂,兵器锋利,士卒顽固,不能和其余地方等同对待。顺着他的要求安抚后使他归顺朝廷,就平安无事了。”重臣首先以意决断,倡导此议,然后群官同声附和,几乎使这个说法牢不可破。以上是朝臣不愿伐蔡。

    皇帝曰:“惟天惟祖宗所以付任予者,庶其在此,予何敢不力!况一二臣同,不为无助。”曰:“光颜,汝为陈许帅,维是河东、魏博、郃阳三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①。”曰:“重胤,汝故有河阳、怀,今益以汝,维是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七军之在行者,汝皆将之②。”曰:“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③。”曰:“文通④,汝守寿,维是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军之行于寿者⑤,汝皆将之。”曰:“道古⑥,汝其观察鄂岳。”曰:“愬,汝帅唐邓随⑦,各以其兵进战。”曰:“度,汝长御史,其往视师。”曰:“度,惟汝予同,汝遂相予,以赏罚用命不用命。”⑧曰:“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⑨曰:“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⑩曰:“度,汝其往,衣服饮食予士,无寒无饥。以既厥事,遂生蔡人。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惟其贤能,无惮大吏。庚申,予其临门送汝。”(11)曰:“御史,予闵士大夫战甚苦,自今以往,非郊庙祠祀,其无用乐。”(12)以上部署诸将相。

    【注释】

    ①“光颜”几句:元和九年(814)九月,以洛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冬十月又任命李光颜为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使。陈州治宛丘县(今河南淮阳),许州治长社县(今河南许昌)。河东、魏博、郃阳三军,指河东、魏博节度使所率军和郃阳军。郃阳,今陕西武功。

    ②“重胤”几句:元和五年(810)夏四月,以昭义都知兵马使乌重胤为怀州刺史,河阳五城节度使;九年闰八月兼汝州刺史。朔方,即朔方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灵州,即今甘肃灵武)。义成,义成军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滑州,治白马县,即今河南滑县)。陕,陕虢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陕州,治陕县,即今河南陕县)。益,指西川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益州,治成都,即今四川成都)。凤翔,凤翔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凤翔府,治天兴县,即今陕西凤翔)。延,属鄜坊节度使辖军(节度使治所在鄜州),延即延州,在今陕西延安。庆,属邠宁节度使辖军(节度使治所在邠州),庆即今甘肃庆阳。

    ③弘,汝以卒万二千属而子公武往讨之:授韩弘淮西诸军行营都统职,弘令其子公武率师一万三千隶李光颜军共讨淮西。万二千,乃“万三千”之误(据韩愈撰韩弘《神道碑》、段文昌《平淮西碑》)。

    ④文通:即李文通,元和十年(815)二月代令狐通为寿州团练。

    ⑤宣武:指宣武军节度使率军〔兴元元年(806),徙治汴州,即今河南开封〕。淮南:指淮南节度使率军(节度使治所在扬州,附郭为江都县,在今江苏扬州)。宣歙:指宣歙观察使率军(其治所在宣州,治宣城县,即今安徽宣城)。浙西:浙西节度使率军(治所在润州,治丹徒县,在今江苏镇江)。

    ⑥道古:即李道古,嗣曹王李皋之子,元和十一年(816)代柳公绰镇鄂岳(鄂州为鄂岳观察使治所,治江夏县,在今湖北武昌)。

    ⑦愬,汝帅唐邓随:指任命李愬为检校左散骑常侍,为随唐邓节度使。唐州、邓州、随州在今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一带。

    ⑧“度”几句:元和九年(814)十月,改裴度为御史中丞,寻兼刑部侍郎,奉使蔡州行营,宣慰诸军。用命不用命,语出《尚书·甘誓》:“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⑨弘,汝其以节都统诸军:元和十年(815)九月,以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充淮西行营兵马都统。

    ⑩“守谦”几句:元和十年(815)十一月命内侍梁守谦监淮西行营诸军事。

    (11)“度”几句:元和十二年(817)秋七月,制以裴度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使持节蔡州诸军事,蔡州刺史,充彰义军节度,申光蔡观察处置等使,仍充淮西宣慰处置使。八月三日,度赴淮西,诏以神策军三百骑卫从,上御通化门慰勉之。通天带,即犀带。

    (12)“御史”几句:以刑部侍郎马总兼御史大夫,充淮西行营诸军宣慰副使,跟随裴度出征。闵,后多作“悯”。其,副词,表强调。

    【译文】

    皇帝说:“上苍先祖托付我用心力去做的,正是在这样的事情上,我怎么敢不认真努力!而且有一两个大臣和我意见相同,也不算没有辅助了。”于是颁布命令说:“李光颜,你做陈许帅,河东、魏博、郃阳三地军队出征者,都由你统率。”说:“乌重胤,你过去已治有河阳、怀州之地,现再加你汝州,今后凡朔方、义成、陕、益、凤翔、延庆地七支出征的军队,都由你统率。”说:“韩弘,你调拨兵卒一万二(三)千人,归你儿子公武支配,从军讨贼。”说:“李文通,你据守寿地,宣武、淮南、宣歙、浙西四支营驻寿地的军队,都由你统率。”说:“李道古,你任鄂岳观察使。”说:“李愬,你为唐邓随军统帅,诸将各自率军前往作战。”说:“裴度,你任御史中丞,去战区督军作战。”又说:“裴度,只有你和我心意相同,你作我的丞相,赏罚听命和抗令者。”说:“韩弘,你充任诸军都统。”说:“梁守谦,你出入宫禁,是我近臣,由你前去抚慰军队。”说:“裴度,你去,供给我的士卒们衣服饮食,使他们不寒不饥。完成征讨大事,使蔡地百姓免于死地。赐给你节斧、犀带,及卫卒三百人。所有朝廷臣吏,任你选择跟从,不论其官职大小,只要贤能即可。庚申日,我到通化门送你。”说:“御史,我心里怜悯士大夫们作战太苦,从现在以后,除郊庙祭祀事,不再奏曲宴乐。”以上是部署各文臣武将的任务。

    颜、胤、武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①。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再入申,破其外城。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愬入其西,得贼将辄释不杀,用其策,战比有功②。

    【注释】

    ①“颜、胤、武合攻其北”几句:指李光颜、乌重胤、韩公武等人攻敌克地概况。

    ②“愬入其西”几句:李愬得降将丁士良、吴秀琳、李忠义、李祐等,用他们的力量与智慧,不断取胜。

    【译文】

    光颜、重胤、公武合力攻打蔡州地北,大战十六回,拔栅防、城、县共二十三个,降俘蔡军四万人。李道古攻打东南处,八战,降俘蔡军三万人,进入申州,攻破了它的外城。李文通在东方作战,与敌遭遇十余回合,得降卒一万二千人。李愬捣入西地,擒获敌军将领就释放不杀,使用他们的献策,屡战而有功。

    十二年八月,丞相度至师,都统弘责战益急,颜、胤、武合战益用命。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①。十月壬申,愬用所得贼将,自文城因天大雪②,疾驰百二十里,用夜半到蔡,破其门,取元济以献,尽得其属人卒。辛巳,丞相度入蔡,以皇帝命赦其人③。淮西平,大飨赉功④。师还之日,因以其食赐蔡人。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斩元济京师⑤。以上平蔡战功。

    【注释】

    ①元济尽并其众洄曲以备:吴元济闻郾城不守,甚惧,时董重质守洄曲,元济悉发亲近及守城卒诣重质以拒之。

    ②文城:在蔡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③赦其人:《旧唐书·宪宗纪》:“十月甲申,诏:‘淮西立功将士,委韩弘、裴度条疏奏闻,淮西军人,一切不问,宜准元敕给复二年。’”

    ④赉(lài):赐予,给予。

    ⑤斩元济京师:即将吴元济斩于京城独柳树。

    【译文】

    十二年八月,丞相裴度到了军队,都统韩弘催促诸军进攻更加急促,光颜、重胤、公武并力作战也更加负责听命。吴元济把他的军众全部调到洄曲以为防备。十月壬申日,李愬使用降将之计,从文城出发,由于天正大雪,疾行军百二十里,夜半到达蔡州城,破门而入,擒获吴元济献于朝廷,全部收伏其手下兵卒。辛巳日,丞相裴度进入蔡州城,宣布皇帝的赦命,不治兵众之罪。淮西平复了,因而大摆酒宴,犒赏三军。部队返回的时候,把余粮尽赐蔡地百姓。所有蔡军士卒,三万五千人众,不愿当兵从伍想归家为农的有十分之九,都放他们回去。在京城杀了吴元济。以上是平蔡战功。

    册功:弘加侍中①;愬为左仆射②,帅山南东道;颜、胤皆加司空③;公武以散骑常侍④,帅鄜坊丹延;道古进大夫⑤;文通加散骑常侍。丞相度朝京师,道封晋国公,进阶金紫光禄大夫⑥,以旧官相。而以其副总为工部尚书⑦,领蔡任。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皇帝以命臣愈。臣愈再拜稽首而献文曰:

    【注释】

    ①侍中:门下省长官。

    ②仆射(yè):有左、右之分,为宰相之职。

    ③司空:三公官,参议国事。

    ④散骑常侍:有左、右之分,分属门下、中书省。

    ⑤大夫:指光禄大夫、荣禄大夫等,原为文职散官称谓,专为封赠时用。

    ⑥金紫:左右光禄大夫、荣禄大夫,皆银章青绶,其重者,诏加金章紫绶,谓之金紫光禄大夫。

    ⑦工部:六部之一,掌管工程营造事项,其长官为尚书。

    【译文】

    表册封赏:韩弘加任侍中;李愬任左仆射,统领山南东道军;李光颜、乌重胤加司空官;韩公武任散骑常侍,统领鄜坊丹延军队;李道古进任光禄大夫;李文通加散骑常侍职。丞相裴度进朝京师时,在路上封晋国公,又升金紫光禄大夫,仍然为丞相。而让他的副手马总担任了工部尚书职,统领蔡州地。凯歌还朝以后,群臣请记述圣上功德,刻于金石。皇帝因此命令臣韩愈担此重任。臣韩愈再拜叩首并献上文章:

    唐承天命,遂臣万邦。孰居近土,袭盗以狂。往在玄宗,崇极而圮。河北悍骄①,河南附起②。四圣不宥③,屡兴师征。有不能克,益戍以兵。夫耕不食,妇织不裳④。输之以车,为卒赐粮。外多失朝,旷不岳狩⑤。百隶怠官,事亡其旧。以上唐中兴后方镇多叛。

    【注释】

    ①河北悍骄:指“安史之乱”后,燕、赵、魏相继而起(燕谓卢龙朱滔,赵谓成德王武俊,魏谓魏博田承嗣、田悦等,皆尝反)。

    ②河南附起:指汴、蔡之地屡乱。陈景云注:“按‘汴’当作‘郓’。时郓帅李师道方与蔡寇相首尾,与汴无涉。又统诸军讨蔡者即汴帅韩弘也。”

    ③四圣:肃、代、德、顺宗。

    ④夫耕不食,妇织不裳:不食、不裳皆因为出征士卒供给军需,即下“输之以车,为卒赐粮”。

    ⑤外多失朝,旷不岳狩:因乱者所隔故,在外做官者难以朝觐,巡狩四岳之礼也多旷废。

    【译文】

    唐秉上苍之命,统治四海万邦。但于所居近地,盗贼迭起猖狂。从前玄宗时代,高垒至极后颓。河北骄纵强悍,河南应之而起。四帝毫不宥宽,屡屡兴兵讨伐。凡有难克叛城,即添出征士兵。男子耕作少食,女人织布无衣。用车输送,慰师衣食。居官在外难朝,旷废巡岳大礼。众官玩忽职守,诸事都不是从前那样。以上是唐中兴以后方镇多反叛。

    帝时继位,顾瞻咨嗟。惟汝文武,孰恤予家。既斩吴、蜀,旋取山东。魏将首义,六州降从。淮蔡不顺,自以为强。提兵叫欢,欲事故常①。始命讨之,遂连奸邻②。阴遣刺客,来贼相臣③。方战未利,内惊京师。群公上言,莫若惠来。帝为不闻④,与神为谋。乃相同德,以讫天诛⑤。以上宪宗与裴相同谋。

    【注释】

    ①故常:指如少诚、少阳旧事,伪表请主兵,据地一方。

    ②奸邻:指郓州李师道及恒州王承宗。

    ③阴遣刺客,来贼相臣:指武元衡、裴度因力主兵讨淮蔡,故李师道等遣刺客弑之,元衡死,裴度伤。事见《旧唐书·元衡传》《裴度传》。

    ④帝为不闻:谓不听其言。

    ⑤讫:完毕。

    【译文】

    皇帝陛下继位,环瞻不住叹息。你们文武百官,谁恤皇家天下。斩断吴、蜀之乱,又取山东地区。魏将深明大义,六州归降顺从。淮蔡不听圣命,自认强可支撑。举兵叫嚣四进,欲效从前据霸。刚刚诏命讨伐,牵动奸邻不宁。暗中派遣刺客,弑杀两位丞相。初战之时不利,朝廷上下震惊。大臣纷纷上言,请求安抚使归。皇帝陛下不听,与神鬼同谋。于是同心共德,意在替天诛逆。以上是宪宗与宰相裴度同谋。

    乃敕颜、胤,愬、武、古、通,咸统于弘,各奏汝功。三方分攻①,五万其师。大军北乘,厥数倍之②。常兵时曲,军士蠢蠢。既翦陵云,蔡卒大窘。胜之邵陵,郾城来降。自夏入秋,复屯相望。兵顿不励,告功不时③。帝哀征夫,命相往釐④。士饱而歌,马腾于槽。试之新城⑤,贼遇败逃。尽抽其有,聚以防我⑥。西师跃入,道无留者。以上破蔡。

    【注释】

    ①三方分攻:即上所谓道古攻其东南,文通战其东,愬入其西。

    ②大军北乘,厥数倍之:始详叙颜、胤、武合攻其北之事。

    ③“自夏入秋”几句:自四月败贼郾城之后,五月愬又败之于张柴,自此以后,三个月没有战胜的捷报,八月重胤又有贾店之败,所以说“告功不时”。顿,通“钝”。励,通“厉”。即利也。

    ④相:谓裴度。釐:理。

    ⑤试之新城:指裴度至行营后,于方城沱口观板筑,五沟贼遽至,光颜决战于前却之,裴度才得脱险。

    ⑥聚以防我:谓董重质兵守洄曲。

    【译文】

    颁旨任命颜、胤、愬、武、古、通,都于韩弘帐下,各自进战立功。三个方向、五万军队,分别攻打蔡州诸地。大军合力并攻,兵量数倍敌师。蔡军屯于时曲,蠢蠢欲有所动。我师剪拔陵云,蔡军于是窘迫。我军邵陵告捷,郾城因此来降。从夏至于秋季,屯营按兵相望。兵卒委顿不锐,捷报少传京师。陛下哀悯将士,诏命丞相慰兵。士卒得粮高歌,战马欢腾于槽。磨砺之师再举,新城试兵斗敌,贼军慌张败逃。尽数调拨兵力,聚集以防我师。李愬西师捣蔡,其余城郭皆降。以上是攻克蔡州。

    蔡城①,其疆千里。既入而有,莫不顺俟。帝有恩言,相度来宣:诛止其魁,释其下人。蔡之卒夫,投甲呼舞;蔡之妇女,迎门笑语。蔡人告饥,船粟往哺;蔡人告寒,赐以缯布。始时蔡人,禁不往来②;今相从戏,里门夜开。始时蔡人,进战退戮;今旰而起③,左飱右粥。为之择人,以收余惫;选吏赐牛,教而不税。以上裴公惠政。

    【注释】

    ①(é):大貌。

    ②始时蔡人,禁不往来:《旧唐书·裴度传》:“旧令:途无偶语,夜不燃烛,人或以酒食相过从者,以军法论。度乃约法,唯盗贼、斗杀外,余尽除之,其往来者,不复以昼夜为限,于是蔡之遗黎始知有生人之乐。”

    ③旰(ɡàn):晚。

    【译文】

    浩阔蔡州之地,疆宇几至千里。已入居守其城,无不顺从待命。皇帝陛下颁诏,丞相裴度来宣:诛囚罪魁祸首,释放随从众人。兵士投甲呼舞,妇女迎门笑语。蔡民言告少粮,朝廷载粮往济;蔡民言告缺衣,朝廷赐给帛布。以前蔡州百姓,明令禁止往来;现今蔡州百姓,嬉闹里门夜开。从前蔡州百姓,或进战死沙场,或退为将所杀;现今昼眠晚起,丰衣足食甚乐。挑出能干官吏,收抚困疲病残之民;赐给蔡民耕牛,使之休养生息,安抚不抽赋税。以上是裴度的惠政。

    蔡人有言:“始迷不知。今乃大觉,羞前之为。”蔡人有言:“天子明圣。不顺族诛,顺保性命。汝不吾信,视此蔡方。孰为不顺,往斧其吭①。凡叛有数②,声势相倚。吾强不支,汝弱奚恃?其告而长,而父而兄③,奔走偕来,同我太平。”淮蔡为乱,天子伐之。既伐而饥,天子活之。以上蔡人知感。始议伐蔡,卿士莫随。既伐四年,小大并疑④。不赦不疑,由天子明。凡此蔡功,惟断乃成⑤。既定淮蔡,四夷毕来。遂开明堂⑥,坐以治之。

    【注释】

    ①吭(hánɡ):喉。

    ②凡叛有数:谓叛乱者数镇,如王承宗、李师道等。数,几个。

    ③而:尔。

    ④小大:指小臣大臣。

    ⑤惟断乃成:因断而事皆成。断,决断。

    ⑥明堂: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

    【译文】

    蔡州百姓欢言:“起初迷不自知。现在终于清醒,羞愧以前作为。”蔡州百姓欢言:“大唐天子圣明。不顺朝廷族诛,顺能保全性命。你若不信我言,请看蔡州情形。谁想不顺朝廷,就是不想活命。叛乱还有数州,声势相互倚持。我们强大尚难支撑,你们弱小想要依靠什么?告诉你的长官,还有你的父兄,一起归顺朝廷,大家共享太平。”淮蔡之地叛乱,天子出兵讨伐。伐后蔡地饥荒,天子使之活命。以上是蔡州人知道感恩。起初讨论伐蔡,大臣全不赞同。已经出师四年,大小朝臣纷纷怀疑。天子贤德圣明,坚持不赦不疑。克复蔡地功劳,全由决断所成。淮蔡安定以后,四方异族来朝。天子大开明堂,坐而化治天下。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