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三·叙记之属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通鉴

    宋代司马光(1019——1086)领衔编撰,共二百九十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司马光最初完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时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为编年体通史。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征引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参与编撰者还有当时的史学名家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贯穿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为了解历代治乱兴衰之迹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赤壁之战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六十五卷。东汉末年,曹操初步统一北方,率兵二十余万南下,攻占荆州,刘备仓皇败逃。曹军继续南下意欲攻打孙权。迫于形势,孙、刘联盟,合军五万,共同抗曹。曹军进到赤壁,小战失利,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军远道而来,不服水土,不善使船,为防止战船在江中晃动,操命人用铁链将沿江战船全部首尾相连。乘此机会,周瑜派人火攻曹营,曹军大败。曹操退守北方,刘备占据荆州地区,孙权雄踞江南,形成曹、刘、孙对峙局面。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它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形势。

    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③,军中诸将,各有彼此④。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⑤,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⑥,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⑦,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⑧,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⑨。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⑩?”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1),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12),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1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14)。以上鲁肃至荆州觇变,见先主、武侯。

    【注释】

    ①刘表:汉末地方豪强,生前任荆州牧。

    ②荆州: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一部分。

    ③二子不协: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不和睦。因为刘表及后妻偏爱次子刘琮。

    ④各有彼此:军中诸将有的依附刘琦,有的依附刘琮。

    ⑤离违:指人有离心,互相违异。

    ⑥克谐:能够顺利。

    ⑦夏口:当今湖北武昌。

    ⑧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江陵的纪南故城。

    ⑨当阳长坂:在今湖北当阳。

    ⑩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有此称呼。

    (11)苍梧:今属广西。

    (12)孙讨虏:孙权在汉建安五年(200)被封为讨虏将军。

    (13)六郡:即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庐江。

    (14)鄂县:今湖北鄂州。樊口:即娘子湖入长江之处,在今湖北鄂州。

    【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去世,就对孙权说:“荆州和我们相邻,地势险要,沃野万里,百姓富足,如果我们占据荆州,将为称帝奠定基础。现在刘表刚刚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中各位将领也各护其主。刘备本是一个英雄人物,因与曹操有矛盾,寄居在刘表这里,刘表嫉妒他的才能而不用他。如果刘备与刘表的儿子能同心协力,和睦相处,那么我们应前去安抚,与刘备结成盟友;反之,如果刘备另有打算,我们就要再做考虑,以便成就大事。我请求您让我去荆州抚慰刘表的儿子及军中诸位将领,并乘机劝说刘备收抚刘表的属下,和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很高兴地同意的。如果这件事能够顺利,天下就可以平定了。现在不抓紧时间去荆州,恐怕就会被曹操抢在前面了。”孙权立即同意,派遣鲁肃前去荆州。鲁肃到达夏口,听说曹操已经出发前去荆州,于是昼夜兼程。等到达南郡,听说刘琮已投降,刘备正向南撤退,鲁肃赶快迎上去,与刘备在当阳的长坂会合。鲁肃向刘备转达了孙权的问候,为刘备详细论述天下大势,表达了殷勤之意,并且问刘备:“现在刘豫州打算到哪里去呢?”刘备说:“我和苍梧郡太守吴巨有些交情,现在想投奔他去。”鲁肃说:“我们孙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东的英雄豪杰都集中在他那里,现在孙将军掌管东吴六郡,兵精粮多,足以成就大业。现在替您谋划,不如派个心腹之人与东吴结成盟友,共同完成大业。而您想去投奔吴巨,我看很不合适。吴巨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所住的地方又很偏远,很快就会被别人吞并,怎么可以依靠呢?”刘备听后,很是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和诸葛子瑜是好朋友。”这样,诸葛亮也与鲁肃结为好友。子瑜名瑾,他是诸葛亮的哥哥,为避战乱,来到江东,在孙权手下任长史。刘备接受了鲁肃的意见,进军驻扎在鄂县的樊口。以上是鲁肃到荆州窥探情况,见到刘备与诸葛亮。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①。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②,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③,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④,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⑤,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⑥,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⑦,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⑧。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⑨。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⑩,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以上武侯至柴桑说孙权。

    【注释】

    ①江陵:今属湖北。

    ②柴桑:今江西九江。

    ③芟(shān)夷:削除。

    ④抗衡:势力相当。

    ⑤犹豫:兽名。像麂,性多疑虑,所以比喻迟疑不决的人为犹豫。

    ⑥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人。原是齐国贵族,汉朝建立,率党徒五百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派人前去迎接。田横在回来途中因不愿称臣于汉,自刎而死。海上五百党徒闻讯亦皆自刎而死。

    ⑦胄:指帝王或贵族的后裔。

    ⑧鲁缟(ɡǎo):鲁国生产的薄绢。缟,未经染色的绢。

    ⑨蹶:失败,挫折。

    ⑩协规:意为合谋。

    【译文】

    曹操率大军自江陵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请让我赶快去向孙将军求救吧。”诸葛亮与鲁肃一起去拜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与孙权会面,劝孙权说:“天下大乱,将军在长江以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收服众人,与曹操共争天下。现在曹操在北方削除强敌,基本平定了北方,接着又南下攻破荆州,威名震惊四方。面对曹操大军,刘豫州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暂避此处,希望将军仔细想想量力而行。如果依靠吴、越之众与中原的曹操抗衡,那么不如早日与曹操绝交;如果不能与之抗衡,为什么不收兵卸甲,臣服于曹操!现在将军表面上服从于曹操,内心里又想起兵抗曹,迟疑不决,事到临头还不能决断,祸事很快就会来临了。”孙权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那么刘豫州为什么不臣服于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只是齐国的一名壮士,他都能保全义气,宁死不屈;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后代,英才盖世,人人仰慕,就像水流渴望归向大海一样。若大业不能完成,也只是命运不好,怎么可能向曹操屈服!”孙权听后愤然而起:“我不能让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主意已定!除了刘豫州没有能对付曹操的人;不过刘豫州最近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抗得住这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虽然在当阳长坂与曹军交手失利,可是眼下归来的散兵及关羽手中的水军精锐还有一万人,刘琦手中的江夏战士也不下一万人。曹操军队远道而来,士兵疲累,据说为追刘豫州,轻骑兵一日一夜追三百余里,这就是所谓的‘强弓射出的箭尽管有力,但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已不能穿透一块鲁国的薄绸’。所以《孙子兵法》忌讳这种做法,说‘(这样做)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而且,曹军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战;再加上荆州归附曹操的民众,只是迫于兵势罢了,并不真心拥护他。如果将军真能命猛将统领数万兵力,与刘豫州同心协力,那是一定会打败曹军的。曹军败,必然退回北方;那时东吴、荆州的势力就强盛了,鼎足之势就形成了。成败之机,就在今天。”孙权听后很高兴,马上召集群臣共同商议。以上是诸葛亮到柴桑游说孙权。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①:“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②,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③,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注释】

    ①张昭:字子布,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②蒙冲斗舰:以生牛皮蒙船,前后左右都有射箭的窗口,可以御敌。

    ③犊车:即牛车。

    【译文】

    这时,曹操派人给孙权送来一封信,上面写道:“最近我奉天子的命令讨伐叛逆之臣,大军南下,刘琮已经投降。现在我率领八十万水军,将与将军会猎于吴地。”孙权把信给群臣看,群臣都大惊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个如豺狼虎豹一样凶恶的人,他假借皇帝的名义四处征讨,动不动就打着朝廷派遣的旗号;我们现在抵抗他,事更不顺。况且,我们能够抵挡曹军的只有长江天险。可现在曹军已得到荆州,占据荆州全部土地,刘表水军的千艘战船也都被曹军占有,沿长江摆开,岸上还有步兵,水陆大军一齐东下,长江天险已由曹操和我们共有,我们的兵力与曹操相比也是寡不敌众。依我的愚见,不如迎合他。”只有鲁肃不吭声。孙权退入后堂更衣,鲁肃追到檐下。孙权明白他的意思,拉着他的手问:“你要跟我说什么?”鲁肃说:“刚才听众人说的话,真的会害了将军,不能跟他们图谋大事。现在我可以迎合曹操,而将军却不能。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我迎合曹操,想必他会把我送还家乡,品评我的名位,还少不得让我做一个低级官员,乘牛车,跟随着吏卒,跟读书人交游,慢慢地也能做到州郡一级官员。可是将军迎合曹操,又想如何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听他们的话!”孙权叹息说:“张昭他们的话太让我失望了。现在你阐发远大的谋略,真是说到我的心里去了。”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①,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②,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杖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③;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④,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⑤;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注释】

    ①番阳:今江西鄱阳。

    ②关西: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甘肃两省境内。

    ③藁(ɡǎo):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禽:“擒”的古字。

    ⑤二袁:指袁绍、袁术。

    【译文】

    当时周瑜正驻守在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把周瑜召回来商议对策。周瑜奉命赶回来后,孙权召群臣议事,周瑜对孙权说:“曹操虽然托名汉朝的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以神武雄才,又承袭父兄的功业,独占江东数千里土地,兵力雄厚,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王朝铲除奸贼;况且曹操这次是来送死,为什么要迎合他?请让我为您分析: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后方的隐患;而曹军现在弃马乘船,与生长在水乡的吴越人交战;现在天气寒冷,马匹找不到草料;驱使中原士兵长途跋涉来到满是江河湖海的南方,不服水土,必会生病。如此种种,都是用兵所要忌讳的不利条件,可曹操却占全了。将军要想活捉曹操,机会就在现在。我请求给我数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为将军大败曹军!”孙权说:“曹贼早就想废汉,自己称帝,只不过惧怕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那几位都已被消灭了,只有我还在。我与老贼誓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操,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派你来帮助我。”说着,孙权拔出佩刀,一刀劈下桌子的一角说:“再有人敢提迎合曹操,就是如此下场!”就散了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①,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②,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③,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④,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以上吴君臣定议。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注释】

    ①公瑾:周瑜之字。

    ②子布:张昭之字。元表:秦松之字。

    ③子敬:鲁肃之字。

    ④程公:指程普,当时江东诸将中程普年岁最大,故称程公。

    【译文】

    当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在书信中自称领兵水步八十万,就被吓住了,也不想想是真是假,就准备迎合,真是太不像话了。现在以实际情况来核对一下,曹操从中原带来的士兵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都已非常疲惫;收拢刘表部下最多也就七八万人,尚且心怀狐疑。以疲惫生病的士卒统御心怀狐疑之众,人数虽多也没什么可怕的。我只要精兵五万,就足够了,请将军不必担心!”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你能这样说,让我很高兴。子布、元表等人都只顾自己的家人,处处为自己着想,我很失望;只有你和子敬与我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派你们二人来帮助我。现在一时间凑不出五万人马,已经选出三万人,船粮战具都已准备好。你和鲁肃、程公先率军出发,我会继续招兵,多准备粮草,做你的后援。你与曹军交锋,能战则战,不能战就回来,让我亲自与曹孟德决战。”以上是东吴君臣商定对策。于是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军,率兵与刘备合作迎战曹操;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军中将领出谋划策。

    刘备在樊口,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权军①。吏望见瑜船,驰往白备,备遣人慰劳之。瑜曰:“有军任,不可得委署②;傥能屈威③,诚副其所望。”备乃乘单舸往见瑜,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备深愧喜。以上先主见周瑜。

    【注释】

    ①逻吏:巡逻兵。

    ②委:放弃,离开。署:职位,军署。

    ③傥:倘或。

    【译文】

    刘备在樊口,每日派巡逻的士兵在江边眺望孙权的军队。巡逻兵看到周瑜的战船,急忙跑去告诉刘备,刘备派人去慰问周瑜。周瑜对来人说:“军命在身,不敢擅离职守;如果刘使君能屈就前来,我诚惶诚恐恭候使君。”刘备乘一只小船前去会见周瑜,说:“迎战曹操,是明智的决定。你现在带了多少人马?”周瑜说:“三万。”刘备说:“可惜太少了。”周瑜说:“这就足够了,刘豫州只管等着瞧吧,看我怎么打败曹军。”刘备还想叫鲁肃来一起交谈,周瑜说:“身负重任,不敢随意。您若想见子敬,可以单独去见他。”刘备又惭愧又欢喜。以上是刘备见周瑜。

    进,与操遇于赤壁①。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②,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③,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④,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⑤,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⑥,引军北还。以上周瑜大破曹军。

    【注释】

    ①赤壁:在长江之右岸,胡三省注曰:“赤壁山,在今嘉鱼县,对江北之乌林。”

    ②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

    ③走舸:战船之一种。

    ④华容:地名。胡三省注曰:“华容,今石首也。”

    ⑤曹仁:曹操的堂弟,字子孝。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人。

    ⑥乐进:字文谦。

    【译文】

    周瑜率军前进,与曹军相遇在赤壁。这时曹军中有许多士兵已经染上疫病。两军初次交战,曹军失利,退驻江北。周瑜率军驻扎长江南岸,周瑜手下的大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长期坚持。曹军战船都是连在一起的,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准备了十艘蒙冲斗舰,船内装满荻草和干柴,灌了火油,用布遮住,船上插上旗帜,船尾系着撤走时用的快船。黄盖先派人给曹操送去书信,谎称要前来投降。当时正刮着东南风,黄盖率领这十艘船由南岸向北岸行驶,走到江中心升起船帆,黄盖的船走在最前面,其他的船跟在后面。曹军官兵都出营站在岸边观看,指指点点地说黄盖前来投降。船队离北岸还有二里左右,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借风势,如箭驶去北岸,将曹军战船全部烧毁,又波及岸上兵营。顷刻之间,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投江淹死者不计其数。周瑜率轻锐部队随后过江,鼓声大震,大败曹军。曹操领残部败走华容道,道路泥泞,不得通行,又遇狂风,曹操让疲弱的士兵背干草充填道路,才能骑马通过。又有疲弱的士兵被人挤马踏,陷于泥中,伤亡很多。刘备、周瑜率军水陆并进,追曹操一直追到南郡。这时曹军连饥带病,死伤大半。曹操只好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让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然后率残部撤回北方。以上是周瑜大破曹军。

    周瑜、程普将数万众,与曹仁隔江未战。甘宁请先径进取夷陵①,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益州将袭肃举军降②,周瑜表以肃兵益横野中郎将吕蒙③。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曹仁遣兵围甘宁,宁困急,求救于周瑜。诸将以为兵少不足分。吕蒙谓周瑜、程普曰:“留凌公绩于江陵④,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瑜从之,大破仁兵于夷陵,获马三百匹而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瑜乃渡江,屯北岸,与仁相拒。

    【注释】

    ①甘宁:字兴霸,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夷陵:今湖北宜昌。

    ②益州:汉武帝时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今四川省境内。袭肃:人名。姓袭名肃。

    ③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

    ④凌公绩:即凌统。

    【译文】

    周瑜、程普率数万军队,与曹仁隔江对峙。甘宁请求先去攻取夷陵,他领兵前去,很快攻下夷陵,率军进驻。益州守将袭肃率军投降孙权,周瑜上表建议把袭肃的军队划归横野中郎将吕蒙。吕蒙极口称赞:“袭肃有胆识,有才干,而且是仰慕孙将军而率军投降,于道义上讲应该嘉奖,而不是夺其兵权。”孙权认为吕蒙说得很对,将降军仍归还袭肃带领。曹仁派兵围困甘宁驻守的夷陵,甘宁危急,向周瑜求救。各位将领认为现在兵力不足,无法派出援军。吕蒙对周瑜、程普说:“留下凌公绩守江陵,我与将军同行,解救甘宁之急,不会用很长时间。我保证凌公绩在江陵能守住十日。”周瑜听从了吕蒙的意见,率军增援夷陵,大败曹仁,俘获战马三百匹,胜利返回江陵。此时兵强马壮,士气高昂。周瑜率军渡过长江,驻扎北岸,与曹仁相对抗。

    曹爽之难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五卷。曹爽,字昭伯,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宗室,曹操侄孙,曾任武卫将军。魏明帝临终,拜其为大将军,与太尉司马懿同受遗诏辅政。曹爽骄奢无度,任用弟兄、亲信把持朝政,与司马懿争权。司马懿假作年老病重,使曹爽不加戒备。后乘皇帝及曹爽等出城之机,控制军营,并要皇帝将曹爽治罪。曹爽不听桓范挟天子起兵之计策,只求服罪为民,安逸求生,后终被司马懿以谋反罪诛死。曹爽死后,朝政全归司马氏,为司马氏取代曹魏政权铺平道路。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①,充牣其家②;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③。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其党何晏等纵酒其中④。弟羲深以为忧,数涕泣谏止之,爽不听。爽兄弟数俱出游,司农沛国桓范谓曰⑤:“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

    【注释】

    ①尚方:官署名。主造皇室所用刀剑兵器及玩好器物。

    ②牣(rèn):满。

    ③才人:宫廷女官名。

    ④何晏:字平叔,何进之孙。美丰姿,著有《论语集解》一书传世。

    ⑤桓范:字元则,沛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人,官拜大司农。

    【译文】

    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衣服饮食都仿照皇上;皇室的奇珍异宝布满了他家的各个房间;他还私自把先帝宫中的女官留作自己的歌舞乐伎。他命人在地下建造密室,四周挂满了华丽的有文彩的丝织品,他经常和他的同党何晏等人在里面饮酒作乐。他的弟弟曹羲非常为他担忧,多少次哭泣着规劝他,曹爽就是不听。曹爽经常兄弟几人一同出城游玩,司农大臣沛国人桓范对曹爽说:“您总理朝廷各种事情,掌管着城内禁兵,不应该与弟兄们同时出城。如果有人乘机关闭了城门,又有谁能在城内接应呢?”曹爽说:“谁敢这样做?!”

    初,清河、平原争界①,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②。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以上爽之骄横。久而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有忿色而无言。懿曰:“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位往事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汹汹③,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注释】

    ①清河、平原:二郡名。分别在今河北、山东省境内而相邻。

    ②天府:《周礼》有天府,祖宗之宝藏、贤能之书及功书,皆藏于天府。烈祖:指魏明帝,曾封平原王。

    ③汹汹:犹“讻讻”,形容喧扰。

    【译文】

    当初清河郡和平原郡因为边界问题发生争议,八年也不能决断。冀州刺史孙礼请求将天府收藏的魏明帝受封平原王时的地图取出来,用以决断。曹爽听信清河郡的诉说,说地图不可用。孙礼上书为自己辩解,言辞激烈。曹爽大怒,弹劾孙礼对朝廷心怀怨恨,结果,孙礼被判刑五年。以上是写曹爽骄横。过了很久,孙礼又被任命为并州刺史,他去拜见太傅司马懿,满面忿恨之色却不说话。司马懿说:“你是嫌并州地方太小呢?还是怨恨边界问题处置不公?”孙礼说:“您是个明白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呢?我虽然没有什么德能,也不会为官位大小或是过去的事而介意!我是在想,您应该追循伊尹、吕尚的足迹,匡正辅佐魏国朝廷,上可以报答魏明帝的嘱托,下可以建立万世之功德。现在朝廷岌岌可危,天下动荡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原因啊!”说着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司马懿说:“请不要悲伤,要学会忍受那些不能忍受的事情!”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①,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②,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以上懿之奸诈。

    【注释】

    ①尹:官名。李胜:字公昭,南阳人。有才智,魏明帝认为他浮华,不用,曹爽将他作为心腹。

    ②忝:有愧于。常用作自谦辞。本州:李胜是南阳人,在荆州境内,故称荆州为本州,意其家乡。

    【译文】

    冬天,河南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他去辞别太傅司马懿。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着,要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指着口意思是渴了,婢女给他端来粥,司马懿不端碗就喝,一边喝一边流,粥都流在前胸的衣服上。李胜说:“众人都说您旧病发作,没想到您的身体竟病成这样!”司马懿气喘吁吁地说:“我年老多病,卧床不起,很快就要死了。你屈就并州刺史,并州靠近胡地,要好好加强戒备。我们恐怕再也见不着了,请你以后要照顾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李胜说:“我是愧还家乡荆州,而不是并州。”司马懿假装听错他的话说:“你是刚刚到过并州?”李胜又说:“是愧还家乡荆州。”司马懿说:“唉,人老了,头脑不中用,不明白你说的话。这次你回到家乡,正好大展宏图,好好建立功勋!”李胜告退,他对曹爽说:“司马公病得只剩一口气了,精神恍惚,神志不清,不必有什么顾虑了。”又过了几日,他又流着泪对曹爽等人说:“太傅的病体不能够复原了,真是令人难过!”因此,曹爽等人对司马懿不再戒备。以上是写司马懿的奸诈。

    何晏闻平原管辂明于术数①,请与相见。正始九年十二月丙戌②,辂往诣晏,晏与之论《易》。时邓飏在坐,谓辂曰:“君自谓善《易》,而语初不及《易》中辞义,何也?”辂曰:“夫善《易》者不言《易》也。”晏含笑赞之曰:“可谓要言不烦也!”因谓辂曰:“试为作一卦,知位当至三公不③?”又问:“连梦见青蝇数十,来集鼻上,驱之不去,何也?”辂曰:“昔元、凯辅舜,周公佐周,皆以和惠谦恭,享有多福,此非卜筮所能明也④。今君侯位尊势重,而怀德者鲜,畏威者众,殆非小心求福之道也。又,鼻者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今青蝇臭恶而集之,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深思也!愿君侯裒多益寡⑤,非礼勿履,然后三公可至,青蝇可驱也⑥。”飏曰:“此老生之常谭⑦。”辂曰:“夫老生者见不生,常谭者见不谭。”辂还邑舍,具以语其舅。舅责辂言太切至。辂曰:“与死人语,何所畏耶!”舅大怒,以辂为狂。以上管辂之先见。

    【注释】

    ①管辂:字公明,八九岁时便喜欢观察星辰。成人后,风水占卜之道无不精微。

    ②正始九年:248年。

    ③三公:古时官吏的最高荣衔。各朝具体官职不同,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

    ④筮:用蓍草占卦。

    ⑤裒(póu)多益寡:谓移多余以补不足。裒,减少。

    ⑥青蝇:这里比喻进谗言的人。

    ⑦谭:同“谈”。

    【译文】

    何晏听说平原郡的管辂精通占卜之术,就请求与他相见。正始九年十二月丙戌日,管辂来拜会何晏,何晏与他谈论《周易》。当时邓飏也在座,他对管辂说:“您自称善长于《周易》,可是谈话却不说《周易》中的辞义,这是为什么呢?”管辂说:“善长《周易》的人是不说《周易》的。”何晏笑着称赞说:“这真是言语虽短,含义深刻呀!”又对管辂说:“请你为我作一卦,算算我能做到三公吗?”又问:“我连日梦见数十只青蝇,飞到我的鼻子上,赶也赶不走,这是什么原因呢?”管辂说:“古代八元、八凯辅佐舜,周公辅佐周成王,都是以温和仁惠谦虚恭敬,而享多福多寿,这不是卜筮所能决定的。现在您位高权重,可是怀念您恩德的人少,畏惧您权势的人多,这可不是小心求福的办法。况且,鼻子是天中之山,‘高而不倾斜,所以长守富贵’。现在青蝇臭恶集中在您的鼻子上,这就是说,地位高的要倾覆,轻视豪杰的人要灭亡,您不能不认真地想一想!希望您能多施恩德,少用权势,不合礼仪的事不去做,这样就可以达到三公的地位,您鼻子上的青蝇也就可以驱走了。”邓飏说:“这不过是老生常谈。”管辂说:“但老生者却见到不生,常谈者见到不谈。”管辂回家后,把刚才的谈话告诉舅舅。其舅认为管辂的话过于直率。管辂说:“与死人说话,有什么顾忌!”舅舅大怒,认为管辂太狂妄。以上是管辂的先见之明。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

    【译文】

    太傅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密谋要诛杀曹爽。

    嘉平元年春①,正月,甲午,帝谒高平陵②,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出屯洛水浮桥;召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曰:“臣昔从辽东还,先帝诏陛下、秦王及臣升御床,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臣言:‘太祖、高祖亦属臣以后事,此自陛下所见,无所忧苦。万一有不如意,臣当以死奉明诏。’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则专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易以私人,根据盘互,纵恣日甚。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伺察至尊,离间二宫,伤害骨肉,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便为寄坐③,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臣虽朽迈,敢忘往言!太尉臣济等皆以爽为有无君之心,兄弟不宜典兵宿卫,奏永宁宫,皇太后令敕臣如奏施行。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令‘罢爽、羲、训吏兵,以侯就第,不得逗留,以稽车驾;敢有稽留,便以军法从事!’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以上懿闭城门,上奏谋诛爽等。

    【注释】

    ①嘉平元年:249年。

    ②高平陵:魏明帝陵。

    ③寄坐:指寄居帝位。

    【译文】

    嘉平元年春天正月甲午日,曹魏皇帝祭扫魏明帝高平陵,大将军曹爽和他的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都一起随同出行。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占据武器库,派兵驻守洛水浮桥;召来司徒高柔,让他暂时代理大将军职事,进驻曹爽的营地;让太仆王观暂时代理中领军事,占据曹羲的营地。然后向皇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说:“当年我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陛下、秦王还有我到御床前,握着我的手臂,为身后之事深为忧虑。我说:‘太祖、高祖也曾对我嘱托后事,这是陛下亲眼所见,没什么可忧虑的。万一有什么不如意的事,老臣拼死也要执行皇上的诏令。’现在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诏,败坏国家典章制度,内则超越自己的身份,自比为皇上,外则独断专权,破坏诸军营的编制,全部控制禁兵,朝廷各重要官职都安置着他的亲信,皇宫中的警卫都换成他的私人,他的势力盘根错节,他的行为越来越放肆。他还派黄门张当为都监,暗中监视皇上,挑拨二宫关系,离间皇室骨肉之情,闹得社稷不宁,人人自危。陛下现在虽然还身居皇位,又岂能长久!现在这种状况可不符合先帝对陛下和老臣的嘱托。臣虽老朽,怎敢忘记对先帝的承诺!太尉蒋济等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皇位的野心,认为曹爽兄弟不宜继续掌管军队和皇宫卫队,我把这些意见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我按照奏章所言施行。我已擅自做主告诫有关大臣和皇宫传令官,宣布‘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份退职回家,不得逗留而延迟陛下的车驾;如敢有拖延,就以军法处置!’我则勉力支撑着病体,带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以应付紧急情况。”以上是写司马懿关闭城门,上奏提出诛灭曹爽等。

    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为,留车驾宿伊水南,伐木为鹿角①,发屯田兵数千人以为卫。

    【注释】

    ①鹿角:军事上的防御设备,形似鹿角。

    【译文】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告诉魏帝;但是惊惶失措,不知该干些什么,于是就让魏帝留宿在伊水之南,伐木构筑工事,并调来数千名屯田兵作为守卫。

    懿使侍中高阳许允及尚书陈泰说爽宜早自归罪,又使爽所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谓爽,唯免官而已,以洛水为誓。泰,群之子也。

    【译文】

    司马懿派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一起去劝说曹爽,说他应该尽早回来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对曹爽说,只要曹爽回来认罪,只不过是免去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陈泰,是陈群的儿子。

    初,爽以桓范乡里老宿,于九卿中特礼之,然不甚亲也。及懿起兵,以太后令召范,欲使行中领军。范欲应命,其子止之曰:“车驾在外,不如南出。”范乃出。至平昌城门,城门已闭。门候司蕃,故范举吏也,范举手中版示之,矫曰:“有诏召我,卿促开门!”蕃欲求见诏书,范呵之曰:“卿非我故吏邪?何以敢尔!”乃开之。范出城,顾谓蕃曰:“太傅图逆,卿从我去!”蕃徒行不能及,遂避侧。懿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范则智矣,然驽马恋栈豆①,爽必不能用也。”

    【注释】

    ①栈豆:马槽中的豆料。喻才智短浅之人所顾惜的眼前小利。

    【译文】

    当初,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中的长辈,所以在九卿中对他特别尊重,但是并不很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让桓范担任中领军的职务。桓范本想接受,他的儿子劝阻说:“皇上在城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皇上。”桓范于是出城。他走到平昌城门,城门已关闭。守门将领司藩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举起手中的朝笏对司藩谎称:“有诏书召我前去,请你速速开门!”司藩想看一下诏书,桓范呵斥他说:“你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么敢这样对我?”于是司藩不敢再问,赶快把城门打开。桓范出城后,对司藩说:“太傅想要谋反,你还是跟我去投奔皇上吧!”司藩步行追赶不及,只好躲在路边。司马懿听说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个有智谋的人,然而曹爽是个目光短浅的人,一定不会听从他的意见。”

    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邪!于今日卿等门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也!”俱不言。范又谓羲曰:“卿别营近在阙南,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诣许昌,不过中宿①,许昌别库②,足相被假③;所忧当在谷食,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④,爽乃投刀于地曰:“我亦不失作富家翁!”范哭曰:“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⑤!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注释】

    ①中宿:隔夜。

    ②许昌别库:洛阳有武器库,许昌的武器库称别库。

    ③被假:武装士兵。

    ④甲夜:初夜。旧制,夜分数更,此为一更。

    ⑤犊:小猪称,小牛称犊。此为忿言,骂人话。

    【译文】

    桓范到了以后,劝曹爽兄弟挟持天子到许昌,调动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犹疑不决,桓范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就该这样做,你们这些人读书都是白读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像你们这样门第的人,再要想过贫贱平安的日子是不可能的。况且,一般人劫持一个人质,尚且还有求生的欲望;现在你和天子在一起,诏令天下,谁敢不服从!”曹爽等人都不说话。桓范又对曹羲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治所在城外,可以随意召唤调遣。从这里到许昌,不过是两天一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足够武装军队;我们应当担忧的是粮食,但是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随时征调粮食。”曹羲兄弟几人仍然默不作声,从天黑一直坐到五更天,曹爽拔出佩刀投到地上说:“就算投降了,我仍然可以做一个富贵有钱的人。”桓范见此情景哭着说:“可惜曹子丹这样好的人,生下你们这群蠢如猪牛的兄弟!没想到现在因为你们,要被灭族了!”

    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诏免己官,奉帝还宫。以上爽不听桓范之计,免官还宫。爽兄弟归家,懿发洛阳吏卒围守之;四角作高楼,令人在楼上察视爽兄弟举动。爽挟弹到后园中,楼上便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爽愁闷不知为计。

    【译文】

    曹爽向魏帝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请求魏帝下诏免去自己的官职,然后侍奉皇帝起驾回宫。以上是曹爽不听从桓范的计谋,被免官后侍奉魏帝还宫。曹爽兄弟回家以后,司马懿派洛阳守兵包围他们的家;在宅院的四角都筑起高高的瞭望楼,派人在楼上观察曹爽兄弟的举动。曹爽拿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守兵就高声喊:“看,以前的大将军往东南方向去了!”曹爽忧愁烦闷,不知怎么办才好。

    戊戌,有司奏:“黄门张当私以所择才人与爽,疑有奸。”收当付廷尉考实,辞云:“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阴谋反逆,须三月中发。”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并桓范皆下狱,劾以大逆不道,与张当俱夷三族。以上爽等被诛。

    【译文】

    戊戌日,有官员上奏:“黄门张当私自挑选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有奸情。”于是,张当被抓起来送到负责刑狱的官吏那里,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和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于是,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还有桓范都被逮捕关入狱中,给他们定下大逆不道的罪名,与张当一道都被诛杀三族。以上是曹爽等被诛杀。

    初,爽之出也,司马鲁芝留在府,闻有变,将营骑斫津门出赴爽。及爽解印绶,将出,主簿杨综止之曰:“公挟主握权,舍此以至东市乎?”有司奏收芝、综治罪,太傅懿曰:“彼各为其主也,宥之①。”顷之,以芝为御史中丞,综为尚书郎。

    【注释】

    ①宥:宽宥,赦罪。

    【译文】

    当初,曹爽出城的时候,司马鲁芝留在府中,听说发生变乱,他率领军营骑兵砍开津门出城追随曹爽。待曹爽解除官职要交出官印的时候,主簿杨综制止他说:“您挟天子握有大权,现在交出官印是想要在东市被斩首吗?”有官员上奏要逮捕鲁芝、杨综治罪,太傅司马懿说:“他们也是各为其主,赦其无罪。”不久,鲁芝被任命为御史中丞,杨综为尚书郎。

    鲁芝将出,呼参军辛敞欲与俱去。敞,毗之子也,其姊宪英为太常羊耽妻,敞与之谋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以吾度之,太傅此举,不过以诛曹爽耳。”敞曰:“然则事就乎?”宪英曰:“得无殆就!爽之才,非太傅之偶也。”敞曰:“然则敞可以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以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①,不祥莫大焉。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从众而已。”敞遂出。事定之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以上曹氏僚属之贤。

    【注释】

    ①执鞭:为人驾驭车马,引申为追随。

    【译文】

    当初鲁芝将要出城的时候,想让参军辛敞与自己同去。辛敞是辛毗的儿子,他的姐姐宪英是太常羊耽的妻子,辛敞与姐姐商量:“天子在城外,太傅关闭城门,有人说这将危害国家,事情是这样吗?”宪英说:“据我看来,太傅这样做不过是为了诛杀曹爽罢了。”辛敞说:“那么事情能够成功吗?”宪英说:“毫无疑问!曹爽远不是太傅的对手。”辛敞说:“这么说我不必出城了?”宪英说:“那怎么行!忠于职守,是人之大义。一般人遇到危难,还要去援助;何况你为人做事却擅离职守,这是最不好的事情了。再说为人承担责任,为人去死,这是亲信宠爱之人的职责,你只要随大流就可以了。”于是,辛敞随鲁芝出城。事过之后,辛敞感叹说:“我要是没有和姐姐商量,几乎做出不义的事情。”以上是写曹氏僚属的贤明。

    先是,爽辟王沈及太山羊祜,沈劝祜应命。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沈遂行。及爽败,沈以故吏免,乃谓祜曰:“吾不忘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也。”

    【译文】

    早先,曹爽征召王沈和太山人羊祜为官,王沈劝羊祜接受召聘。羊祜说:“违背自己的本性去为别人做事,谈何容易!”于是,王沈独自去应召。等到曹爽获罪,王沈因为是旧臣而免罪,他回来后对羊祜说:“我没有忘记你从前说的话。”羊祜说:“现在这样可不是我当初所能想到的。”

    爽从弟文叔妻夏侯令女,早寡而无子,其父文宁欲嫁之;令女刀截两耳以自誓,居常依爽。爽诛,其家上书绝昏,强迎以归,复将嫁之;令女窃入寝室,引刀自断其鼻,其家惊惋,谓之曰:“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自苦乃尔!且夫家夷灭已尽,守此欲谁为哉!”令女曰:“吾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时,尚欲保终,况今衰亡,何忍弃之!此禽兽不行,吾岂为乎!”司马懿闻而贤之,听使乞子字养为曹氏后。以上羊祜、令女之贤。

    【译文】

    曹爽的堂弟曹文叔的妻子是夏侯令女,她早年守寡,也没有儿子,她的父亲夏侯文宁想让她再嫁;她用刀割去两耳,发誓绝不再嫁,平日里衣食起居依靠曹爽。曹爽被杀后,夏侯家上书朝廷断绝与曹家的姻亲,强行把女儿带回家中,准备让她再嫁;令女悄悄进入卧室,拿刀割掉自己的鼻子。其家人惊讶惋惜,对她说:“人生在世,好比微尘落在小草之上,何必这样自找苦吃!再说你的夫家已被满门诛杀,你守节又是为谁呢?”令女说:“我听说仁人不以昌盛或衰落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义士不以生存或死亡而变心。曹家在昌盛的时候,我尚且守节不嫁,何况曹家现在衰亡了,我怎么忍心离去!这是禽兽都不做的行为,我怎么可能去做!”司马懿听说后,认为她是一个贤德的女子,任凭她收养了一个儿子,作为曹家的后代。以上是写羊祜、夏侯令女的贤良。

    何晏等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杰,人莫能及。晏尝为名士品目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盖欲以神况诸己也。

    【译文】

    何晏等人刚刚为官当政的时候,自以为是当世英才,没有人能比得上。何晏经常品评名士,他说:“唯其深刻探索,才能通达天下人的愿望,夏侯泰初就是这样的。唯其细致入微,才能成就天下人的事业,司马子元就是如此。唯有神灵,不迅疾而能速度很快,不用行走就能到达,我只听过这种说法,还没见过这样的人。”其实,何晏是想以神灵来比拟自己。

    选部郎刘陶,晔之子也,少有口辩,邓飏之徒称之以为伊、吕。陶尝谓傅玄曰:“仲尼不圣。何以知之?智者于群愚,如弄一丸于掌中;而不能得天下,何以为圣!”玄不复难,但语之曰:“天下之变无常也,今见卿穷。”及曹爽败,陶退居里舍,乃谢其言之过。

    【译文】

    选部郎刘陶,是刘晔的儿子,少年时就能言善辩,邓飏等人非常推崇他,将他比为伊尹、吕尚。刘陶曾对傅玄说:“孔子不是圣人。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智者对付愚昧的人,就如同在手掌中玩弄一个弹丸;可是孔子竟不能得天下,怎么能称作圣人!”傅玄不与他争辩,只是对他说:“天下事是变化无常的,现在我已能看出你今后将穷困潦倒。”后来曹爽失败,刘陶丢掉官职,退居乡里,才承认自己言语的狂妄。

    管辂之舅谓辂曰:“尔前何以知何、邓之败?”辂曰:“邓之行步,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此为鬼躁;何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此为鬼幽。二者皆非遐福之象也①。”

    【注释】

    ①遐福:长久之福。

    【译文】

    管辂的舅舅问管辂:“你以前怎么会知道何晏、邓飏会失败呢?”管辂说:“邓飏走路时,仿佛没有骨头的人,站也没个站相,歪歪斜斜,好像没有手脚,这就叫鬼躁;何晏看上去则是魂不守舍,面无血色,精神恍惚好像飘浮的烟尘,面容憔悴好像干枯的木头,这就叫鬼幽。这两种都不是有长久福气的面相。”

    何晏性自喜,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尤好老、庄之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王弼之徒竞为清谈,祖尚虚无,谓“六经”为圣人糟粕。由是天下士大夫争慕效之,遂成风流,不可复制焉。以上何晏等败征。

    【译文】

    何晏爱打扮自己,喜欢搽粉,整天白粉不离手,走路时也顾影自怜。尤其喜好老子、庄子的书,与夏侯玄、荀粲及山阳人五弼等人竞谈清玄理论,崇尚虚无之说,说“六经”是圣人的糟粕。从此天下士大夫争相羡慕并仿效他们,形成清谈的风气,不可遏制。以上是何晏等败亡的征兆。

    诸葛恪之难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七十六卷。诸葛恪,字元逊,三国吴大臣,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瑾长子。年少时即有才名,敏捷善辩,曾任大将军,掌管荆州,孙权临终嘱其辅佐少主,主持国政。诸葛恪自恃才高,有轻敌之心,不听众议,力主伐魏。建兴二年(253),率兵攻新城,士卒伤亡甚众,不得已退兵。又恃权骄横,百姓、大臣皆有怨言。侍中武卫将军孙峻因民怨,向吴主诬告诸葛恪欲谋反,与吴主设计谋害了诸葛恪,并诛杀三族。

    吴诸葛恪入寇淮南①,驱略民人。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入,疆埸之民,必相率远遁,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②,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图之,乃可大获。”恪从其计,嘉平五年五月③,还军围新城。

    【注释】

    ①入寇:入侵。

    ②新城:新建之城,指安徽合肥。

    ③嘉平五年:253年。

    【译文】

    吴国诸葛恪统兵入侵淮南,驱赶百姓,劫掠财物。将领们对诸葛恪说:“我们今天率军深入,所到之处的百姓必然相继逃走躲避,这样恐怕士兵们辛苦一场而收效很少;不如只围新城,一旦新城被围,必定引来援兵,届时再打救兵,可以大获全胜。”诸葛恪听从这个计策,于魏嘉平五年五月,还师围新城。

    诏太尉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往赴之。大将军师问于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①,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强,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②。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可,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姜维有重兵而县军应恪③,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且谓我并力于东,西方必虚,是以径进。今若使关中诸军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将走矣。”师曰:“善!”以上虞松策备御吴、蜀之法。乃使郭淮、陈泰悉关中之众,解狄道之围;敕毌丘俭案兵自守,以新城委吴。陈泰进至洛门,姜维粮尽,退还。

    【注释】

    ①二方皆急:指吴攻淮南,蜀攻陇西,两边战事吃紧。

    ②欲以致一战:欲要招致我军一战。

    ③姜维:蜀军将领。

    【译文】

    魏王下诏命令太尉司马孚统兵二十万迎敌。大将军司马师向虞松询问:“现在东西两边都有战事,而且都很危急,将领们士气低落,应该怎么办?”虞松回答说:“以前周亚夫坚守昌邑而吴、楚军队不战自败,有些事情看似虚弱实则强大,不能不研究。诸葛恪知道他的部队力量强大,足以横行无忌,而他却围打新城,想借此与魏军大战一场。如果城也攻不下来,仗也打不起来,敌军长期待下去就会疲惫不堪,势必将自动撤走。敌军将领们不愿长驱直入,对我们是有利的方面。蜀汉姜维的军队虽兵力强大,但是孤军深入以配合吴军,粮草供应不及,只有靠抢夺我方粮草,必然不能长期坚持作战。而且他们认为我军会全力投入东线作战,解新城之围,西线必然空虚,所以姜维敢贸然深入。现在如果我们让关中各军多走些路,日夜兼程急奔西线,出其不意地攻打姜维,大概他就得败走。”司马师说:“对!”以上是虞松提出的抵御吴、蜀的对策。于是司马师命令郭淮、陈泰统领关中所有的部队去解狄道之围;又令毌丘俭部按兵不动,把新城交给吴军去围攻。陈泰所部兵至洛门时,姜维的粮草就断绝了,他只好撤退。

    扬州牙门将涿郡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①;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②,且以我印绶去为信③。”乃投其印绶与之。吴人听其辞而不取印绶。特乃投夜彻诸屋材栅,补其缺为二重,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斗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

    【注释】

    ①不坐:不受牵连。

    ②名:文字。这里指降书。

    ③印绶:官印。

    【译文】

    扬州牙门将涿郡人张特守卫新城。吴军连月攻打,城中有三千守军,疾病战死者过半。这时吴军又堆起土山攻城,新城眼看就要失守了。于是张特对吴军说:“现在我已无心再战。但是魏国法律规定,被攻打超过百日而援兵没有到来的,守军虽然投降了,但其家属不受牵连;新城被围已九十余天,城中原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失陷,尚有一半人不想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讲明利害,明天一早就把降书送来,先把我的官印拿去为信物。”说着,将官印扔了过去。吴兵听信了他的话而没要官印。张特趁机连夜拆用房屋材料,将城墙缺口内外修补好。第二天,他对吴军说:“我只能战死,不能投降!”吴兵大怒,再次攻城,没有攻下来。

    会大暑,吴士疲劳,饮水,泄下、流肿①,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惟失计②,而耻城不下,忿形于色。将军朱异以军事迕恪③,恪立夺其兵,斥还建业。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来奔。诸将伺知吴兵已疲,乃进救兵。秋七月,恪引军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④,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哀痛,大小嗟呼。而恪晏然自若,出住江渚一月,图起田于浔阳;诏召相衔⑤,徐乃旋师。由此众庶失望,怨兴矣⑥。以上恪攻新城无功而返。

    【注释】

    ①流肿:脚气病。

    ②内惟:私下里想。

    ③迕:违背。

    ④流曳:互相搀扶而行。

    ⑤相衔:一个接一个。

    ⑥(dú):痛怨。

    【译文】

    正好赶上暑热天气,吴军士兵连日疲劳,饮用生水,患了腹泻、脚气病,生病的人超过半数,伤亡日益增加。各营将领每天都报告生病的人越来越多,诸葛恪认为他们说谎,要将其斩首,此后再也没人敢说了。诸葛恪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又耻于城久攻不下,每日里怒气冲冲。将军朱异在军事安排上与诸葛恪有不同意见,诸葛恪立刻解除他的兵权,打发他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出谋划策,提出军事建议,诸葛恪都不采用,蔡林一气之下骑马投奔魏军。魏军诸将观察吴兵已疲惫不堪,于是派援兵到新城。秋七月,诸葛恪率军撤走,受伤或生病的士兵行走艰难,互相搀扶着前行,有的跌倒在路边水沟中,有的被魏军俘获,全军上下伤亡惨重,士兵们哀痛悲叹。可是诸葛恪却若无其事,安然自若,到江洲住了一个月,又想在浔阳开荒屯田;后来召他回去的诏书连续发来,他才率军回朝。群臣百姓对他都很失望,怨言越来越多。以上是诸葛恪攻新城无功而返。

    汝南太守邓艾言于司马师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①,阻兵仗势,足以违命。诸葛恪新秉国政②,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犹败,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以上邓艾料恪之败。

    【注释】

    ①部曲:家兵。

    ②秉国政:执掌国政。

    【译文】

    魏汝南太守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经去世,吴国的大臣们尚未归顺朝廷的新君。吴国的名门望族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其势力足以违抗朝廷。诸葛恪刚刚执掌国政,国内又没有明君,他不考虑如何关心体恤百姓,建立执政的基础,却热衷于对外征讨,残酷地役使百姓,倾全国的军队去围困攻打坚固的城池,死亡数万人,惨败归来,这使诸葛恪获罪于民,失去民心。古时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都是深为君主所信任,在君主去世后还遭到失败呢,况且诸葛恪才能比不上四位贤者,又无所顾忌,没有远见,所以他的灭亡为期不远了。”以上是邓艾料定诸葛恪必败的话。

    八月,吴军还建业,诸葛恪陈兵导从,归入府馆,即召中书令孙嘿,厉声谓曰:“卿等何敢,数妄作诏!”嘿惶惧辞出,因病还家。

    【译文】

    八月,吴国军队返回建业,诸葛恪让士兵队列整齐,前有仪仗,后有随从,浩浩荡荡地返回府馆。随即召来中书令孙嘿,厉声责问:“你们怎么敢胆大妄为,数次擅写诏书!”孙嘿心中害怕,告辞出来后,就托病返回家中。

    恪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①,一更罢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②。又改易宿卫③,用其亲近;复敕兵严,欲向青、徐。

    【注释】

    ①曹:分科办事的官署衙门。

    ②竦息:提起脚跟憋着气的样子。

    ③宿卫:在宫中值宿的警卫。

    【译文】

    诸葛恪出征回来后,对官署衙门上报选任的各机构官吏,一再更换,治事愈来愈威严,官吏们经常被斥责或是被治罪,凡是去进见诸葛恪的人都胆战心惊,大气不敢出。诸葛恪又更换宫中侍卫,全部选用他的亲信;然后又下令严格训练士兵,准备攻打青州、徐州。

    孙峻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构恪于吴主,云欲为变。冬十月,孙峻与吴主谋置酒请恪。恪将入之夜,精爽扰动①,通夕不寐;又家数有妖怪,恪疑之。旦日,驻车宫门,峻已伏兵于帷中,恐恪不时入,事泄,乃自出见恪曰:“使君若尊体不安,自可须后②,峻当具白主上。”欲以尝知恪意③。恪曰:“当自力入。”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密书与恪曰:“今日张设非常,疑有他故。”恪以书示縢胤,胤劝恪还。恪曰:“儿辈何能为!正恐因酒食中人耳。”恪入,剑履上殿,进谢还坐。设酒,恪疑未饮。孙峻曰:“使君病未善平,有常服药酒,可取之。”恪意乃安。别饮所赍酒,数行,吴主还内。峻起如厕,解长衣,著短服,出曰:“有诏收诸葛恪。”恪惊起,拔剑未得,而峻刀交下。张约从旁斫峻,裁伤左手,峻应手斫约,断右臂。武卫之士皆趋上殿,峻曰:“所取者恪也,今已死!”悉令复刃④,乃除地更饮。恪二子竦、建闻难,载其母欲来奔,峻使人追杀之。以苇席裹恪尸,篾束腰,投之石子冈。又遣无难督施宽就将军施绩、孙壹军,杀恪弟奋威将军融于公安,及其三子。恪外甥都乡侯张震、常侍朱恩,皆夷三族⑤。以上孙峻杀恪。

    【注释】

    ①精爽扰动:没有睡意,来回翻身。

    ②须后:等待以后。

    ③尝知:试着了解,试探。

    ④复刃:将刀剑入鞘。

    ⑤夷三族:诛杀三族。

    【译文】

    由于百姓对诸葛恪怨声载道,众臣对诸葛恪嫌恶厌弃,于是孙峻在吴主面前诬陷诸葛恪,说他要发动叛变。冬十月,孙峻和吴主设计请诸葛恪来喝酒。诸葛恪将去赴宴的前一天晚上,精神亢奋躁动不安,一夜未睡;而且,家里又发生几件怪异的事情,诸葛恪心中惊疑不安。第二天,诸葛恪乘车来到宫门前,这时孙峻已经在宫中设下伏兵,恐怕诸葛恪不按约定的时间进去而泄露,于是亲自迎出宫门,对诸葛恪说:“您如果贵体欠安,可以等以后再来,我替您禀告主上。”这是孙峻试探诸葛恪,想知道他的想法。诸葛恪说:“我当然要进宫去见主上。”诸葛恪来赴宴之前,散骑常侍张约、朱恩等人曾写密信给诸葛恪说:“今天宫中的陈设不同往常,我们怀疑其中另有缘故。”诸葛恪把密信给滕胤看,滕胤劝诸葛恪赶快回家去。诸葛恪说:“这些小子们能干什么!恐怕也不过是在酒食中下毒罢了。”诸葛恪进宫后,带剑上殿,谢过主上落座。酒端上来后,诸葛恪因有疑心未喝。孙峻说:“您的病还没完全治好,如果有平常服用的药酒,可命人取来。”诸葛恪这才安心。他单独喝从自己家里取来的酒,酒过数巡,吴主进入内室。孙峻起身去厕所,他脱去长袍,身穿短服,出来说:“主上有诏令:立即拿下诸葛恪。”诸葛恪大惊,起身拔剑,尚未拔出,孙峻的刀已经砍下来了。张约从旁边砍孙峻,划伤孙峻的左手,孙峻回手一刀,砍断张约右臂。诸葛恪的卫士都跑上殿来,孙竣说:“我们所要拿下的只是诸葛恪,现在他已被杀死。”孙峻命人把刀全部收起来,又把地面清除干净,然后坐下来继续饮酒。诸葛恪的两个儿子诸葛竦、诸葛建听说其父遭难,带着他们的母亲逃跑,准备投奔魏国,孙峻派人将其追杀。用苇席裹住诸葛恪的尸体,拦腰捆上一根竹篾,扔到乱石冈上。孙峻又派无难督施宽去和将军施绩、孙壹一同领兵,在公安杀死诸葛恪的弟弟奋威将军诸葛融还有他的三个儿子。诸葛恪的外甥都乡侯张震、常侍朱恩都被诛杀三族。以上是孙峻杀诸葛恪。

    临淮臧均表乞收葬恪曰:“震雷电激,不崇一朝①;大风冲发,希有极日;然犹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是则天地之威,不可经日浃辰②;帝王之怒,不宜讫情尽意③。臣以狂愚,不知忌讳,敢冒破灭之罪以邀风雨之会④。伏念故太傅诸葛恪,罪积恶盈,自致夷灭,父子三首,枭市积日,观者数万,詈声成风;国之大刑,无所不震,长老孩幼,无不毕见。人情之于品物,乐极则哀生,见恪贵盛,世莫与贰,身处台辅⑤,中间历年,今之诛夷,无异禽兽,观讫情反,能不憯然⑥!且已死之人,与土壤同域,凿掘斫刺,无所复加。愿圣朝稽则乾坤⑦,怒不极旬,使其乡邑若故吏民收以士伍之服⑧,惠以三寸之棺。昔项籍受殡葬之施,韩信获收敛之恩,斯则汉高发神明之誉也。惟陛下敦三皇之仁⑨,垂哀矜之心,使国泽加于辜戮之骸,复受不已之恩,于以扬声遐方,沮劝天下,岂不大哉!昔栾布矫命彭越,臣窃恨之,不先请主上而专名以肆情,其得不诛,实为幸耳。今臣不敢章宣愚情以露天恩,谨伏手书,冒昧陈闻,乞圣明哀察。”于是吴主及孙峻听恪故吏敛葬。以上臧均请收葬恪。

    【注释】

    ①不崇:不终。

    ②浃辰:古代以干支纪日,称自子至亥一周十二天为浃辰。

    ③讫:终了,完毕。

    ④破灭之罪:破家灭身之罪。

    ⑤台辅:三公宰辅之位。

    ⑥憯(cǎn)然:心疼。

    ⑦稽:考核。则:法则。

    ⑧士伍:削官爵后的称谓。

    ⑨三皇之仁:上古时代人死之后弃在野外,后来人类逐渐文明后改用棺椁土葬,这就是所谓的三皇之仁。

    【译文】

    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收殓安葬诸葛恪的尸骨,他说:“雷鸣电闪,不会在整个早晨连续不断;狂风怒吼,很少是从早到晚刮个不停;雷电狂风之后,上天会降下大雨,用以滋润万物。因此天地的威严,不会连续施展十数天而不停止;帝王的愤怒,也不应毫无节制地尽情发泄。臣狂妄愚笨,不避帝王的怒气,冒着破家灭门的危险,请求您像上天在雷霆之后降下雨露一样,在严惩之后施以恩惠。臣心中明白,已故太傅诸葛恪罪大恶极,自寻死路,他们父子三人的首级悬挂在市上,已经很多天了,有数万人前去观看,一片咒骂之声;朝廷采用这种极重的刑罚,人人都受到震动,男女老幼,无不目睹。人对于事物的情感,往往是乐极生悲,看到诸葛恪大富大贵的时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身居宰辅的高位,历经数年,现在却被满门杀死,就和禽兽被杀没什么两样,看到这种截然相反的情景,怎么能不痛心呢!而且已经死去的人,应该安眠于地下,没有必要再对他的尸身乱砍乱刺。愿圣明的朝廷效法天地,发怒不超过十天,允许他的乡亲和门下故吏收殓他的尸身,给他穿上士伍的服装,允许使用三寸厚的棺材安葬他。从前项籍受到隆重的葬礼待遇,韩信也得到收殓安葬的恩惠,这使汉高祖获得神圣高明的美誉。希望陛下能注重三皇的仁德,发慈悲哀怜之心,使朝廷的恩惠施加于因罪被杀者的尸身,让罪臣在死后仍得到陛下的恩泽,将使陛下仁德的名声传遍四方,教化天下,岂不伟大!从前汉代的栾布故意违背成命,向彭越的首级禀奏并祭祀,臣对这种做法很不满,不先请求主上的恩典,而肆意发泄自己的情感,他能够不被诛杀,实在是很幸运的。现在臣不敢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显露陛下的恩德,只能恭敬地写信上书,冒昧地向您陈述臣的意见,请求圣明的陛下怜悯体察臣下之心。”于是吴主及孙峻不再干涉,听任诸葛恪的故吏为他收殓安葬。以上是臧均请求收葬诸葛恪。

    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父瑾常以为戚①,曰:“非保家之主也。”父友奋威将军张承亦以为恪必败诸葛氏。陆逊尝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汉侍中诸葛瞻,亮之子也。恪再攻淮南,越巂太守张嶷与瞻书曰:“东主初崩②,帝实幼弱,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亲有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也。虽云东家纲纪肃然,上下辑睦;百有一失,非明者之虑也。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③,谁复有尽言者邪!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愿深采察!”恪果以此败。以上诸人料恪之败。

    【注释】

    ①戚:忧愁。

    ②东主:吴在蜀的东边,故称其君主为东主。

    ③郎君:自汉以来门生故吏都称恩门子弟为郎君。

    【译文】

    当初,诸葛恪年少时就很有名气,大帝孙权很器重他,可是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却为此经常忧虑,说:“诸葛恪不是能保家的人。”诸葛瑾的朋友奋威将军张承也认为诸葛恪必将使诸葛家族衰败。陆逊曾对诸葛恪说:“在我之上的人,我一定会尊奉他,以与他共同升迁;在我之下的人,我则要扶持帮助他。现在我观察你,气势凌驾于在你之上的人,心中又蔑视在你之下的人,这不是安定功德的根基。”蜀汉侍中诸葛瞻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恪再次出兵淮南时,越巂太守张嶷给诸葛瞻写信说:“东吴主上刚刚驾崩,继位的皇帝实在是太年幼怯弱,太傅诸葛恪受先帝重托,辅佐幼主,又谈何容易!周公那么有才能,况且还有亲戚关系,来摄理朝政,仍然会有管叔、蔡叔散布流言发动叛乱;霍光受命摄理朝政,也有燕王刘旦、盖主和上官桀等人阴谋陷害霍光篡其权位的活动,他们依赖周成王、汉昭帝的圣明才得以免遭危难。过去我听说吴主从不把赏罚生杀的大权交给手下的人,结果在临终的时候,仓促地把身后大事托付给诸葛恪,真是令人担忧。再说从以前的记载来看,吴、楚地方的人性格剽悍急躁,但太傅却远离年幼的君主,率军深入敌国境内,这恐怕不是良好而长远的打算。虽说东吴国家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君臣上下和睦相处;但是百事中有一事失误,也不是明智者的谋略。以古鉴今,今事的道理与古时相通,现在除了您给太傅以忠告,还有谁能对他直言相劝呢?希望您能劝太傅撤军回朝,大力推广农业,致力于施行仁德恩惠,数年之后我们吴、蜀两国再同时并举去攻打魏,也为时不晚。希望您能深入地考虑并采纳我的建议。”后来,诸葛恪果然因张嶷所说之事而失败。以上是多人料定诸葛恪必将败亡的看法。

    谢玄肥水破秦之战

    【题解】

    此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初步统一北方后,强征九十万军队,大举南下,企图一举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等率兵八万迎敌。谢玄率军与秦兵前锋隔淝水对峙,谢玄请苻坚率军稍稍后退,以便渡河决战。苻坚想待晋军半渡时猛攻,于是指挥军队稍退,由于秦军中各族士兵不愿作战,一退即不可止。晋军乘机渡河追杀,秦军溃败,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苻坚负伤而逃。这一战,东晋保住半壁江山,前秦从此一蹶不振,鲜卑族、羌族等乘机欲颠覆前秦政权。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晋太元八年七月,秦王坚下诏大举入寇①,民每十丁遣一兵;其良家子年二十已下,有材勇者,皆拜羽林郎②。又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势还不远,可先为起第。”良家子至者三万余骑,拜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阳平公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③,所陈策画④,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⑤,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今陛下信而用之,轻举大事,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悔无及也!”坚不听。

    【注释】

    ①秦王坚:即前秦统治者苻(fú)坚,字永固,氐族人。曾统一北方大部分地区。淝水之战后,各族乘机反秦自立,苻坚于385年被羌人擒杀。

    ②拜:任命。

    ③风尘之变:比喻战乱。

    ④策画:计划,打算。

    ⑤闲:通“娴”。熟悉。

    【译文】

    晋太元八年七月,秦王苻坚颁布诏令,准备大举进攻东晋,百姓中每十名成年男子抽一人去当兵;凡二十岁以下又有才能勇气的良家子弟都授官职羽林郎。苻坚说:“将来任命晋朝的司马昌明做我们的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凯旋,可以先给他们盖府第了。”良家子弟踊跃应征,共得三万多骑兵,苻坚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统率这些良家子弟。当时,满朝大臣都不赞成苻坚亲自出征,只有慕容垂、姚苌和那些良家子弟劝苻坚出征。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人、羌人与我们有灭国之仇,他们常希望发生变乱可以乘机报仇复国,这些人所提出的计策,怎么可以听从呢?而且良家子弟都出身富有人家,不熟悉军事,只会恭维奉承附和陛下的愿望。现在陛下相信任用他们,轻率地决定大举进攻,臣恐怕既不能成功,还会带来后患,后悔不及呀!”苻坚不听。

    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坚谓苌曰:“昔朕以龙骧建业,未尝轻以授人,卿其勉之!”左将军窦冲曰:“王者无戏言,此不祥之征也!”坚默然。

    【译文】

    八月戊午日,苻坚命阳平公苻融督统张蚝、慕容垂等步兵、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统益州、梁州军事。苻坚对姚苌说:“过去我靠龙骧将军的官位建立大业,未曾轻易地把这个官位授给别人,你可要好好干呀!”左将军窦冲说:“君王无戏言,这是不祥的征兆!”苻坚默然不语。

    慕容楷、慕容绍言于慕容垂曰:“主上骄矜已甚,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垂曰:“然。非汝,谁与成之!”

    【译文】

    慕容楷、慕容绍对慕容垂说:“主上骄纵傲慢已很严重,叔父利用这次出征正可以兴复国之大业。”慕容垂说:“对。如果没有你们,谁能和我一起成就大业呢?”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①,凉州之兵始达咸阳②,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③,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④。以上苻坚盛兵伐晋。

    【注释】

    ①项城:今属河南。

    ②凉州:在今甘肃武威。咸阳:今属陕西。

    ③彭城:在今江苏徐州。

    ④颍口:在今安徽颍上。

    【译文】

    甲子日,苻坚从长安出发,率领着步兵六十余万,骑兵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绵延千里。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刚刚到达咸阳,蜀、汉的军队正在顺流而下,幽州、冀州的军队到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运输军粮的船只多达上万艘。阳平公苻融率兵三十万先到达颍口。以上是苻坚率领庞大的军队伐晋。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译文】

    晋孝武帝诏令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州、兖州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率兵共八万人抗拒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领水军五千增援寿阳。谢琰是谢安的儿子。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①,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②,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③,西藩宜留以为防。”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④,不闲将略⑤。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⑥!”以上晋谋所以拒秦。

    【注释】

    ①复言:再说什么。

    ②陟(zhì):升,登。此处意指登山。

    ③阙:缺点,过错。此处意为疏漏。

    ④安石:谢安的字。庙堂之量:形容人气量大,遇事沉着冷静。

    ⑤将略:用兵的谋略。

    ⑥左衽: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所着的服装,前襟向左掩,不同于中原汉族的衣襟向右。这里桓冲借以喻指东晋会被前秦打败。

    【译文】

    这时,由于秦军来势凶猛,声势浩大,晋朝都城一片恐慌。谢玄去向谢安请教对策,谢安淡定地答道:“已经另有打算了。”说罢便不再做声。谢玄不敢再问,让张玄再去请教谢安。可是谢安却下令驾车去山间别墅游玩,亲朋好友聚集别墅,谢安与谢玄又在此摆开棋局。平时谢安下棋常输给谢玄,这天谢玄心中害怕,与谢安战成平手。谢安又去登山游玩,一直到晚上才回来。桓冲担忧都城的安危,要派三千精锐部队去守卫京师。谢安坚决拒绝了,说:“朝廷已安排妥当,军事安排没有疏漏,你的部队还是留在西藩加强防守吧。”桓冲对身边的官吏叹息说:“谢安石有宽宏的气量,但是不懂用兵的谋略。现在大敌即将来临,他还到处游玩,高谈阔论,派遣一些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去抗拒敌兵,敌我力量又那么悬殊,结局如何已可想而知,咱们会被前秦打败的。”以上是晋人谋划如何抵御前秦。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①,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②,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③。谢琰劝石从序言。以上朱序输情于晋。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④,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⑤。以上刘牢之初破秦军。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⑥,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⑦,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⑧。

    【注释】

    ①硖石:山名。在今安徽寿县。

    ②洛涧:在今安徽定远。

    ③老:历时长久,意为拖疲、拖垮。

    ④趣:急速赶赴。

    ⑤军实:指作战中的俘获。

    ⑥八公山:在今安徽寿县。

    ⑦勍(qínɡ):强有力。

    ⑧怃然:怅然失意貌。

    【译文】

    冬十月,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癸酉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任命参军河南人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郧城。胡彬听说寿阳陷落,退保硖石,苻融领兵攻打硖石。秦卫将军梁成等率众五万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岸扎营以阻遏晋兵。谢石、谢玄等率兵在距洛涧二十五里之处扎营,惧怕梁成而不敢进军。胡彬粮尽,悄悄派人去告诉谢石:“现在贼兵强盛而我已粮尽,恐怕坚持不到与大军相会。”秦人俘获信使,送到阳平公苻融那里。苻融得到这个消息,急忙派人通报秦王苻坚,说:“贼兵少易擒,但是怕他们逃走,应快点赶到!”于是苻坚把大军留在项城,领轻骑兵八千人日夜兼程赶到寿阳,与苻融会合。苻坚派尚书朱序到谢石营中劝降,劝他们“看清双方强弱悬殊,不如早点投降”。可是朱序私下却对谢石说:“如果秦百万大军全部到来,确实难以抵抗。现在乘秦各路军队尚未聚齐,应该快速出兵;如果打败前锋部队,则挫败秦军士气,就可打败秦军了。”谢石听说苻坚亲自在寿阳领兵,非常害怕,想用不交战的办法拖延时间,使秦军疲惫,不战而退。谢琰则劝谢石采纳朱序的建议。以上是朱序向晋朝一方输送情报。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统帅五千精兵急速奔赴洛涧,距离洛涧还有十里,梁成已部署兵力扼守洛涧,等待晋军。刘牢之率兵径直渡水攻打秦军,大败秦军,斩杀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出一部分兵力占据秦军归途上的渡口,秦军步兵、骑兵都溃不成军,争先恐后地逃向淮水,士兵死亡一万五千人,擒获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缴获秦军的全部武器。以上是刘牢之初破秦军。于是,谢石等各路晋军沿水陆相继进发。秦王苻坚和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观望晋军,只见晋军部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呢?”神情茫然,开始有点害怕。

    秦兵逼淝水而陈①,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②!”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③。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④,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注释】

    ①淝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向北流经二十里分为二支流,一支东流入巢湖,一支西北流至寿县入淮河。

    ②蔑:无,没有。

    ③青冈:在今安徽寿县。

    ④蹈藉:践踏。

    【译文】

    秦兵紧挨着淝水部署兵力,晋兵无法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又紧逼河边布阵,这样是长久相持的办法,不是打算迅速决战。如果您将军队稍稍退后,让晋兵能够渡河,决一胜负,这不是很好吗?”秦各位将领都说:“我军多而敌军少,不如严守岸边,使晋军无法进攻,这样可以稳操胜券。”苻坚说:“只让我军稍稍退后,乘晋军正在渡河时,我们以铁甲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这样认为,于是指挥秦兵后退。秦兵开始后退,一退就无法停止。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迅速渡河,追杀秦军。苻融驰马于军中,试图统率退兵,重整军阵,谁知坐骑摔倒,被晋兵杀死,秦军溃不成军。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逃跑的秦兵听见风声、鹤鸣声都以为是晋兵追来,一路狂奔,昼夜不停,走小路露宿荒野,加上冻饿交加,死亡十有七八。当初,秦兵刚开始后退的时候,朱序在后阵高呼:“秦军败了!”秦兵于是争相奔逃,一退不止。朱序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投奔了晋军。此战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的云母车。晋军继而又攻取寿阳,擒获守将淮南太守郭褒。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飧、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①。以上秦军大败。

    【注释】

    ①潸:泪流貌。

    【译文】

    苻坚中了流箭,只身骑马走到淮河以北,非常饥饿,有百姓给他送来简单的饭食和猪腿,苻坚吃完饭,要给送饭的人赐帛十匹,绵十斤。那人推辞说:“陛下放弃安乐生活,置身危险困苦之中。臣为陛下的儿子,陛下是臣的父亲,哪里有儿子给父亲送饭而求报答的呢?”说完竟自离去。苻坚对张夫人说:“我如今还有什么脸去治理天下呢?”说着不禁潸然泪下。以上是秦军大败。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天借之便以复燕祚,此时不可失也,愿不以意气微恩忘社稷之重!”垂曰:“汝言是也。然彼以赤心投命于我,若之何害之!天苟弃之,不患不亡。不若保护其危以报德,徐俟其衅而图之①,既不负宿心,且可以义取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曰②:“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此为报仇雪耻,非负宿心也;兄奈何得而不取,释数万之众以授人乎?”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③,吾当怀集关东④,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⑤。”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⑥!”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至荥阳,慕容德复说起兵以复燕祚,不从。以上慕容不乘苻秦之危。

    【注释】

    ①衅:过失,罪过。

    ②慕容德:慕容垂的弟弟,后称帝,国号南燕。

    ③氐:代指氐族人苻坚。

    ④关东:指函谷关东,河南、山东诸地。

    ⑤关西:函谷关以西之地,今陕西、甘肃一带。

    ⑥三秦:今陕西咸阳、榆林等地。

    【译文】

    这时候,秦各路军皆溃败,只有慕容垂所率三万人保全,苻坚带领千余骑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世子慕容宝对其父说:“国破家亡之时,天命人心都属于您,只是时运未到,所以我们要隐蔽踪迹,保全自己。现在秦主兵败,投奔我们而来,这是上天给我们复兴燕国的机会,不能错失,愿您不要因为微小的恩惠而意气用事,忘记肩负着复国的重任!”慕容垂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秦主满怀赤诚把生命托付于我,我怎么能害他!上天若是抛弃他,不愁他不亡。不如在他危难时保护他,以报其恩德,慢慢地等待他再次失误而图谋起事,既可以不负往日的心愿,又可以不失道义而得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说:“秦国强盛而吞并燕国,秦国势弱就要图谋它,这是为报仇雪耻,不是违背往日的心愿;哥哥你为什么送到手上的机会而不要,把数万军队交给他人?”慕容垂说:“过去我被太傅所不容,无处安身,逃亡秦国,秦主以国士待我,恩义礼遇备至。后来我又被王猛出卖,无法自己辩白,秦主却能明察,如此大恩我怎么敢忘!如果氐族人注定是时运已尽,我应当召集关东的民众光复祖先的大业,关西之地不属于我。”冠军行参军赵秋说:“明公您应当光复燕国,这种迹象已表现在图谶中。现在天时已至,还等待什么!如果杀秦主占据邺都,一鼓作气向西进发,三秦之地都不会是苻氏家族所有了。”慕容垂的亲信大多劝他杀苻坚,慕容垂都没有听从,将全部军队都交给苻坚。平南将军慕容驻兵郧城,听说苻坚战败,便弃众逃走;到荥阳慕容德又劝慕容起兵复兴燕国,慕容没有听从。以上是慕容垂不乘苻坚之危。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①。

    【注释】

    ①屐: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古人游山多用之。

    【译文】

    谢安得到驿站传来的战事报告,知道秦兵已败。当时他正与客人下围棋,拿到战报随手放到床上,毫无高兴的样子,继续下棋。客人问是什么事,他不紧不慢地回答:“小辈们已经击退敌兵了。”下完棋,走入内室,过门槛时,连屐齿折断都没感觉到。

    丁亥,谢石等归建康,得秦乐工,能习旧声,于是宗庙始备金石之乐。乙未,以张天锡为散骑常侍,朱序为琅玡内史。

    【译文】

    丁亥日,谢石等返回建康,带回秦国的乐师,能演奏古时的音乐,于是宗庙中开始设钟磬乐器演奏音乐。乙未日,任命张天锡为散骑常侍,朱序为琅玡内史。

    刘裕伐南燕之役

    【题解】

    该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五。全文对战斗场面的描述并不多,而主要是通过描述战争双方主帅的决策活动来反映战争的发展过程。其中着重刻画了东晋主帅刘裕的智谋胆识,对南燕国主慕容超的刻画也较形象生动。战争的胜败关键在于双方决策指挥的得失,而不是慕容超所哀叹的“废兴,命也”。文章再次向世人表明了这一战争规律。

    义熙五年三月①,刘裕抗表伐南燕②,朝议皆以为不可,惟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以为必克,劝裕行。裕以昶监中军留府事。谢裕,安之兄孙也③。

    【注释】

    ①义熙五年:409年。

    ②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幼年贫穷,后为东晋北府兵将领,屡立战功,官至相国。420年代晋称帝,国号宋。谥号武帝。南燕: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慕容德于398年建立,据有今山东、河南的一部分地区。410年为刘裕所灭。

    ③安:即谢安,字安石,晋武帝时任宰相,任用谢玄等抗拒前秦军队,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译文】

    义熙五年三月,刘裕上表主张讨伐南燕,朝廷商议,都认为不可以,只有左仆射孟昶、车骑司马谢裕、参军臧熹认为一定会取得胜利,劝刘裕行动。刘裕任命孟昶为监中军留府事。谢裕是谢安哥哥的孙子。

    初,苻氏之败也①,王猛之孙镇恶来奔②,以为临澧令。镇恶骑乘非长,关弓甚弱,而有谋略,善果断,喜论军国大事。或荐镇恶于刘裕,裕与语,说之,因留宿。明旦,谓参佐曰:“吾闻将门有将,镇恶信然。”即以为中军参军。以上刘裕决计伐南燕。

    【注释】

    ①苻氏:指前秦皇帝苻坚。

    ②王猛:字景略。为苻坚谋臣,甚见信用,官至丞相。曾建议苻坚不宜攻晋,但未被采纳。

    【译文】

    当初,秦苻氏战败后,王猛的孙子王镇恶来投奔晋朝,被任命为临澧令。镇恶不擅长骑马,射箭的技术也很差,却有谋略,做事果断,喜欢谈论军国大事。有人向刘裕推荐镇恶,刘裕与他谈话后很高兴,因而留他住宿。第二天早晨,刘裕对僚属们说:“我听说将门出将,镇恶确实是这样。”随即任命他为中军参军。以上是刘裕决定征伐南燕。

    四月己巳,刘裕发建康,帅舟师自淮入泗。五月,至下邳,留船舰、辎重,步进至琅邪。所过皆筑城,留兵守之。或谓裕曰:“燕人若塞大岘之险①,或坚壁清野,大军深入,不唯无功,将不能自归,奈何?”裕曰:“吾虑之熟矣。鲜卑贪婪,不知远计,进利虏获,退惜禾苗,谓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不过进据临朐②,退守广固③,必不能守险清野,敢为诸君保之。”以上刘裕料敌。

    【注释】

    ①大岘(xiàn):地名。今山东沂水。

    ②临朐:地名。治今江苏连云港。

    ③广固:地名。今山东青州。

    【译文】

    四月己巳日,刘裕从建康出发,率领水军从淮河进入泗水。五月,到了下邳,留下船舰、辎重,步行进军到琅邪。所过之处都修筑城堡,留下军队防守。有人对刘裕说:“燕人如果阻塞大岘的险要地方,或者坚壁清野,我们大军深入,不仅没有功劳,还将不能退回,那怎么办?”刘裕说:“我已经深思熟虑。鲜卑人很贪心,不知道长远打算,进兵只追求劫掠些财物人口,退兵却爱惜庄稼,认为我们孤军深入,不能坚持很久,他们不过是前进占据临朐,后退防守广固,一定不会守住险要地方去坚壁清野,我敢向大家保证。”以上是刘裕判断敌方行动。

    南燕主超闻有晋师①,引群臣会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曰:“吴兵轻果,利在速战,不可争锋。宜据大岘,使不得入,旷日延时,沮其锐气,然后徐简精骑二千,循海而南,绝其粮道,别敕段晖帅兖州之众,缘山东下,腹背击之,此上策也。各命守宰依险自固,校其资储之外②,余悉焚荡,芟除禾苗,使敌无所资,彼侨军无食③,求战不得,旬月之间,可以坐制,此中策也。纵贼入岘,出城逆战,此下策也。”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先自蹙弱乎④!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谏不从,退谓五楼曰:“必若此,亡无日矣!”太尉桂林王镇曰:“陛下必以骑兵利平地者,宜出岘逆战,战而不胜,犹可退守,不宜纵敌入岘,自弃险固也。”超不从。镇出,谓韩曰:“主上既不能逆战却敌,又不肯徙民清野,延敌入腹,坐待攻围,酷似刘璋矣⑤。今年国灭,吾必死之。卿中华之士⑥,复为文身矣⑦。”超闻之大怒,收镇下狱。乃摄莒、梁父二戍,修城隍,简士马,以待之。以上南燕君臣议战守之策。

    【注释】

    ①南燕主超:即南燕皇帝慕容超。

    ②校(jiào):计算。

    ③侨军:意谓军队非在自己的统治区内作战。

    ④蹙(cù):窘迫。

    ⑤刘璋:汉末时任益州牧,引刘备入境,结果被刘备夺去益州。

    ⑥中华之士:即指汉人。

    ⑦文身:指用针在人体上刺图形。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文身的风俗。此语喻指南燕将会被东晋攻灭。

    【译文】

    南燕国主慕容超听说晋军来袭,召集群臣开会商议。征虏将军公孙五楼说:“吴地的军队轻捷果敢,他们的优势在于速战,不能和他们争胜负。应该据守大岘,使他们进不来,拖延时日,挫败他们的锐气,然后慢慢地选拔二千精锐骑兵,沿着海岸向南行动,断绝他们的粮道,另外命令段晖率领兖州的军队,沿着山向东进军,前后夹击,这是上策。命令守将各自凭借险要地形自我防守,计算留下所需费用和储备之外,其余东西全部焚毁,割除禾苗,使敌人没有东西可以利用,他们出兵在外,没有粮食,求战不得,少则十天,多则一个月,就会坐以待毙,这是中策。放敌人进入大岘,出城迎战,这是下策。”慕容超说:“现在岁星在齐地,用天象推算,不战自胜。客与主形势不同,根据人事来说,敌军远道而来,精力疲惫,势必不能长久。我占据五州的土地,拥有富庶的百姓,铁骑数万,麦禾遍野,为什么要割除庄稼,迁移百姓,先自我削弱呢!不如放敌人进入大岘,用精锐骑兵蹂躏他们,何必担忧不能获胜!”辅国将军广宁王贺赖卢苦苦劝说,不被接受,退下来对公孙五楼说:“一定要这样,我们很快就会灭亡呀!”太尉桂林王慕容镇说:“陛下一定要发挥骑兵在平地的优势,应该出大岘迎战,作战不能获胜,还可以退守,不应该放敌人进入大岘,自己放弃防守险要地方。”慕容超不采纳。慕容镇出来对韩说:“主上既不能迎战击退敌人,又不肯迁徙百姓,坚壁清野,引敌人进入腹地,坐等敌人的围攻,很像刘璋啊。今年国家灭亡,我一定为此而死。你是汉族读书人,又要断发文身了。”慕容超听到后,很恼怒,将慕容镇逮捕入狱。于是收集莒、梁父二地的守兵,修理城壕,选拔士兵战马,等待晋军。以上是南燕君臣讨论战守之策。

    刘裕过大岘,燕兵不出。裕举手指天,喜形于色。左右曰:“公未见敌而先喜,何也?”裕曰:“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虏已入吾掌中矣。”六月己巳,裕至东莞①。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将步骑五万屯临朐,闻晋兵入岘,自将步骑四万往就之,使五楼帅骑进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战,破之,五楼退走。裕以车四千乘为左右翼,方轨徐进②,与燕兵战于临朐南,日向昃,胜负犹未决。参军胡藩言于裕曰:“燕悉兵出战,临朐城中留守必寡,愿以奇兵从间道取其城,此韩信所以破赵也。”裕遣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向弥潜师出燕兵之后,攻临朐,声言轻兵自海道至矣。向弥擐甲先登③,遂克之。超大惊,单骑就段晖于城南。裕因纵兵奋击,燕众大败,斩段晖等大将十余人。以上临朐大捷,轻兵从间道克城。

    【注释】

    ①东莞:地名。今山东沂水。

    ②方轨:两车并行。

    ③擐(huàn):穿。

    【译文】

    刘裕经过大岘,燕军没有出战。刘裕举手指着天,喜形于色。左右的人说:“您还没有看见敌人就先高兴,为什么呢?”刘裕说:“军队已经通过了危险的地方,士兵心中不怕死;田野中有很多粮食,人们没有粮食匮乏的忧虑。敌人已在我的掌握之中。”六月己巳日,刘裕到达东莞。慕容超先派公孙五楼、贺赖卢和左将军段晖等率领步兵和骑兵五万人驻扎临朐,听说晋军进入大岘,亲自率步兵和骑兵四万人前往迎敌,派公孙五楼率领骑兵进兵占据巨蔑水。前锋孟龙符与公孙五楼交战,大败燕军,公孙五楼退逃。刘裕用四千辆车作为左右翼,两车并行,缓慢前进,与燕军在临朐南面交战,日过中午,还未分出胜败。参军胡藩对刘裕说:“燕国出动全部军队作战,临朐城中留守的人一定很少,我愿用奇兵从小路袭取该城,这就是韩信用来攻破赵国的方法。”刘裕派胡藩和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河内人向弥暗中率军队从燕军的后面出动,进攻临朐,声称轻装部队从海路赶到。向弥披甲先登,于是攻克临朐。慕容超十分惊慌,只身匹马投奔城南的段晖。刘裕于是发兵奋力攻击,大败燕军,杀死段晖等大将十多人。以上是临朐大捷,轻装部队从小路袭取城池。

    超遁还广固,获其玉玺、辇及豹尾。裕乘胜逐北至广固;丙子,克其大城。超收众入保小城。裕筑长围守之,围高三丈,穿堑三重;抚纳降附,采拔贤俊,华夷大悦。于是因齐地粮储,悉停江、淮漕运。

    【译文】

    慕容超逃回广固,东晋兵缴获了他的玉玺、辇和豹尾。刘裕乘胜追逐败亡的敌人到广固;丙子日,攻克了广固外城。慕容超收集人马防守内城。刘裕修筑长围墙围守,围墙高三丈,穿过三道壕沟;安抚接纳投降归附的人,选择人才,汉人和少数民族都很高兴。于是利用齐地的粮食储备,全部停止了长江、淮河的运粮。

    超遣尚书郎张纲乞师于秦,赦桂林王镇,以为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引见,谢之,且问计焉。镇曰:“百姓之心,系于一人。今陛下亲董六师①,奔败而还,群臣离心,士民丧气。闻秦人自有内患,恐不暇分兵救人。散卒还者尚有数万,宜悉出金帛以饵之,更决一战。若天命助我,必能破敌;如其不然,死亦为美,比于闭门待尽,不犹愈乎!”司徒乐浪王惠曰:“不然。晋兵乘胜,气势百倍,我以败军之卒当之,不亦难乎!秦虽与勃勃相持②,不足为患;且与我分据中原,势如唇齿,安得不来相救③!但不遣大臣则不能得重兵,尚书令韩范为燕、秦所重,宜遣乞师。”超从之。

    【注释】

    ①董:监督。

    ②勃勃:即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十六国时期夏的建立者,匈奴人。

    【译文】

    慕容超派尚书郎张纲向秦国求援,又赦免桂林王慕容镇,任命为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接见他,向他道歉,并向他询问计谋。慕容镇说:“百姓的心都系于皇上一人。现在陛下亲自督率全军,兵败而回,群臣人心涣散,百姓意气沮丧。听说秦国人自身有内患,恐怕顾不上分兵救援别人。失散的士兵回来的还有几万人,应该拿出所有的金银丝帛吸引他们,重新决一死战。如果上天保佑我们,一定能击败敌人;如果不能这样,死了也壮烈,比起闭门等待死亡,不是更好吗?”司徒乐浪王慕容惠说:“不对。晋军乘着胜利,气势凶猛,我们用战败的军队抵挡他们,不是很困难吗!秦国虽然与刘勃勃相持不下,但是不足以成为忧患;并且和我国分别占据中原,形势如同唇齿相依,怎能不来援救我们?但是不派大臣去求援不能得到大批军队,尚书令韩范被燕国、秦国所敬重,应派他去求援兵。”慕容超采纳了他的意见。

    秋七月,加刘裕北青、冀二州刺史。

    【译文】

    秋季七月,加封刘裕为北青、冀二州刺史。

    南燕尚书略阳垣尊及弟京兆太守苗逾城来降,裕以为行参军。尊、苗皆超所委任以为腹心者也。

    【译文】

    南燕尚书略阳人垣尊和他弟弟京兆太守垣苗越过城墙来投降,刘裕任命他们为行参军。垣尊、垣苗都是慕容超任用的心腹大臣。

    或谓裕曰:“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裕升纲于楼车,使周城呼曰:“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城中莫不失色。江南每发兵及遣使者至广固,裕辄潜遣兵夜迎之,明日,张旗鸣鼓而至,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张华、封恺皆为裕所获,超请割大岘以南地为藩臣,裕不许。以上围广固。

    【译文】

    有人对刘裕说:“张纲心思巧妙,如果能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城的工具,广固一定可以攻克。”正好张纲从长安回来,太山太守申宣将他抓获,押送给刘裕。刘裕将张纲放到楼车上,让他围绕着城呼喊:“刘勃勃大败秦军,秦国无兵来救援。”城中的人没有不大惊失色的。江南每次派军队和使者到广固,刘裕就暗中派兵在晚上去迎接,第二天,大张旗鼓地赶到,北方的百姓拿着兵器、背负粮食归附刘裕的,每天有上千人。围攻更急,张华、封恺都被刘裕所俘获,慕容超请求割让大岘以南的地方,成为藩臣,刘裕不答应。以上是围困广固。

    秦王兴遣使谓裕曰①:“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曰②:“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怒之。若广固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晋师不出,为日久矣。羌见伐齐,殆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注释】

    ①秦王兴:即十六国之一的后秦国国君姚兴,字子略,羌族,后秦建立者姚苌之子。

    ②尤:指责。

    【译文】

    秦王姚兴派使者对刘裕说:“慕容氏和我们是友邻,现在晋军对他们进攻得很急,秦国已派十万铁骑屯驻洛阳;晋军如果不退回,秦军将长驱直入。”刘裕招呼秦国使者,对他说:“告诉你们姚兴:我攻下燕国后,休兵三年,就将攻取关中、洛河地区。现在秦军能自动送上门来,可快来!”刘穆之听说有秦国使者,骑马赶来见刘裕,但秦国使者已经离开。刘裕把自己所说的话告诉刘穆之,刘穆之责怪道:“平时事情不论大小,一定让我参与谋划,这件事应该妥善慎重地处理,为什么要这样急速回答呢!这样的回答不能威慑敌人,正好激怒敌人。如果广固没有攻下,羌敌突然到来,不知将如何对待?”刘裕笑着说:“这是军事机要,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所以没有与你商议。兵贵神速,他们如果确实能来救援,一定害怕我们知道,怎么会先派使者,预先说这话呢?这是自己虚张声势的话。晋军没有出战,已经很久了。羌人看见我们攻打齐人,大概会心里感到害怕,自保还来不及,哪里能救别人呢!”

    九月,秦王兴自将击夏王勃勃,至贰城,遣安远将军姚详等分督租运。勃勃乘虚奄至,兴惧,欲轻骑就详等。右仆射韦华曰:“若銮舆一动,众心骇惧,必不战自溃,详营亦未必可至也。”兴与勃勃战,秦兵大败,将军姚榆生为勃勃所禽,左将军姚文崇等力战,勃勃乃退,兴还长安。勃勃复攻秦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皆拔之,徙七千余家于大城,以其丞相右地代领幽州牧以镇之。

    【译文】

    九月,秦王姚兴亲自率兵攻打夏王刘勃勃,到了贰城,派安远将军姚详等人分别督促运粮。刘勃勃乘虚突然赶到,姚兴很害怕,想轻装骑马投奔姚详等人。右仆射韦华说:“如果圣驾一动,大家心里感到恐惧,一定会不战而溃,也不一定能到达姚详的营地。”姚兴与刘勃勃交战,秦军大败,将军姚榆生被刘勃勃擒获,左将军姚文崇等奋力作战,刘勃勃才退去,姚兴返回长安。刘勃勃又进攻秦国的敕奇堡、黄石固、我罗城,都攻下了,把七千多户人迁到外城,用他的丞相右地代兼任幽州牧,镇守这些地方。

    初,兴遣卫将军姚强帅步骑一万随韩范往就姚绍于洛阳,并兵以救南燕,及为勃勃所败,追强兵还长安。韩范叹曰:“天灭燕矣!”南燕尚书张俊自长安还,降于刘裕,因说裕曰:“燕人所恃者,谓韩范必能致秦师也,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为散骑常侍,且以书招之。长水校尉王蒲劝范奔秦,范曰:“刘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燕亡,则秦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于裕。裕将范循城,城中人情离沮①。或劝燕主超诛范家,超以范弟尽忠无贰,并范家赦之。以上韩范降裕,秦救不至。

    【注释】

    ①人情离沮:人心涣散,精神沮丧。

    【译文】

    当初,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率一万步兵和骑兵跟随韩范在洛阳与姚绍会合,合兵救援南燕,等到秦军被刘勃勃打败,姚强的军队被调回长安。韩范叹道:“上天要灭亡燕国了!”南燕尚书张俊从长安返回,投降刘裕,于是对刘裕说:“燕人所依仗的,是认为韩范一定能请来秦国军队,现在如果能得到韩范给燕人看,燕国必定会投降。”刘裕于是上表推荐韩范为散骑常侍,并写信招降韩范。长水校尉王蒲劝韩范投奔秦国,韩范说:“刘裕出身于平民,却能灭掉桓玄,恢复晋室;现在发动军队攻打燕国,所向披靡,这大概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燕国灭亡了,秦国就会接着灭亡,我不能受两次耻辱。”于是投降了刘裕。刘裕带着韩范绕城行走,城内人心涣散,精神沮丧。有人劝燕王慕容超诛灭韩范全家,慕容超因韩范弟弟韩忠心不二,对韩范全家一同赦免。以是是韩范投降刘裕,秦国的救兵未到。

    冬十月,段宏自魏奔于裕。

    【译文】

    冬季十月,段宏从魏国投奔刘裕。

    张纲为裕造攻具,尽诸奇巧。超怒,县其母于城上①,支解之。

    【注释】

    ①县:挂。

    【译文】

    张纲为刘裕制造攻城工具,十分奇特巧妙。慕容超大怒,把张纲母亲悬挂在城上,将她身体肢解。

    六年春①,正月,甲寅朔,南燕主超登天门,朝群臣于城上。乙卯,超与宠姬魏夫人登城,见晋兵之盛,握手对泣。韩谏曰:“陛下遭堙厄之运,正当努力自强以壮士民之志,而更为儿女子泣邪!”超拭目谢之。尚书令董诜劝超降,超怒,囚之。

    【注释】

    ①六年:即东晋义熙六年(410)。

    【译文】

    义熙六年春季,正月甲寅日天刚亮,南燕国主慕容超登上天门,在城上接受群臣朝见。乙卯日,慕容超和宠爱的妃子魏夫人登上城墙,看见晋军强盛,握着手相对哭泣。韩劝说道:“陛下遭遇厄运,正应当发奋图强来增强士气,怎么反而像小孩女人一样哭泣呢!”慕容超擦干眼泪向他道歉。尚书令董诜劝慕容超投降,慕容超大怒,将他囚禁起来。

    二月癸未,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为地道出击晋兵,不能却。城久闭,城中男女病脚弱者大半,出降者相继。超辇而登城,尚书悦寿说超曰:“今天助寇为虐,战士凋瘁,独守穷城,绝望外援,天时人事亦可知矣。苟历数有终,尧、舜避位,陛下岂可不思变通之计乎!”超叹曰:“废兴,命也。吾宁奋剑而死,不能衔璧而生!”

    【译文】

    二月癸未日,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挖地道出击,不能击退晋军。城门长期关闭,城内男女有一大半患了软脚病,不断有人出来投降。慕容超乘车登上城墙,尚书悦寿对慕容超说:“现在上天帮助敌人作恶,士兵疲惫,困守孤城,外援无望,天时和人事也可以知道了。如果帝王相承的次第要结束了,尧、舜也得让位,陛下怎么能不思考变通的计策呢?”慕容超叹道:“兴亡是天命。我宁愿举剑自杀,也不能投降求生。”

    丁亥,刘裕悉众攻城。或曰:“今日往亡①,不利行师。”裕曰:“我往彼亡,何为不利!”四面急攻之。悦寿开门纳晋师,超与左右数十骑逾城突围出走,追获之。裕数以不降之罪,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惟以母托刘敬宣而已。以上破广固。

    【注释】

    ①往亡:凶日名。也叫天门日。旧历每月都有,或在寅日,或在巳日。是日诸多禁忌,如忌出兵。旧历二月以惊蛰后十四日为往亡日。

    【译文】

    二月丁亥日,刘裕全力攻城。有人说:“今天是往亡日,不利于军队行动。”刘裕说:“我军前往,敌人败亡,有什么不利呢!”从四面加紧进攻。悦寿打开城门让晋军进去,慕容超和左右数十人骑马出城突围逃亡,被追兵抓获。刘裕指责慕容超不投降的罪过,慕容超神色自如,一言不发,只是把母亲托付给刘敬宣而已。以上是攻破广固。

    裕忿广固久不下,欲尽坑之,以妻女赏将士。韩范谏曰:“晋室南迁,中原鼎沸,士民无援,强则附之。既为君臣,必须为之尽力。彼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伐而尽坑之,使安所归乎!窃恐西北之人无复来苏之望矣。”裕改容谢之,然犹斩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余,夷其城隍,送超诣建康,斩之。

    【译文】

    刘裕十分恼怒广固长久没有攻下,想把广固人全部活埋,把他们的妻子女儿赏给将士。韩范劝说道:“晋朝政权南迁后,中原混乱不安,百姓没有依靠,谁强大就依附谁。既然是君臣关系,就必须为国君尽力。他们都是从前的名门望族,先帝的遗民;现在王师前来征伐,却把他们全部活埋,让百姓归附谁呢?我私下担心西北的人不再有因王师的到来而获得休养生息的希望。”刘裕改变脸色向他道歉,但还是杀死了王公以下三千人,将一万多家属没收为奴婢,将城墙壕沟夷为平地,把慕容超押送到建康后处死。

    韦叡救钟离之役

    【题解】

    该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文章为我们生动地重现了韦叡救钟离之役的场面,刻画出梁军主将韦叡机敏果断、出敌不意的作战风格,以及他临危不惧、不矜功贪财的美好德行。另一方面又以对比衬托的方法写出魏将拓跋英的贪功恋战、谋划无方及其惨败的结局。作者在力图客观追记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即胜负不但取决于指挥得当,也取决于统帅的品德。

    梁天监六年正月①,魏中山王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攻钟离②。钟离城北阻淮水,魏人于邵阳洲两岸为桥③,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英据南岸攻城,大眼据北岸立城,以通粮运。城中众才三千人,昌义之督帅将士,随方抗御。魏人以车载土填堑,使其众负土随之,严骑蹙其后④,人有未及回者,因以土迮之⑤。俄而堑满,冲车所撞,城土辄颓,义之用泥补之,冲车虽入而不能坏。魏人昼夜苦攻,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一日战数十合,前后杀伤万计,魏人死者与城平。以上魏急攻钟离。

    【注释】

    ①天监六年:507年。

    ②魏中山王英:北魏宗室,魏宣武帝时封为中山王。杨大眼:北魏将领,氐族人,以骁勇著称,曾任平东将军、荆州刺史等职。钟离:地名。今安徽凤阳。

    ③邵阳洲:在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中。

    ④蹙:逼迫,追逼。

    ⑤迮(zé):倒压,砸。

    【译文】

    梁朝天监六年正月,北魏中山王拓跋英和平东将军杨大眼等率领数十万人攻打钟离。钟离城北有淮水阻隔,魏人在邵阳洲的两岸建桥,树立数百步长的木栅,跨在淮水江面上作为通道。拓跋英据守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守北岸筑城,以便运输粮食。城内只有三千人,昌义之督率将士,随机应变进行抗击防御。魏人用车装载泥土填护城河,并让士兵背着泥土跟在车后,同时严厉的骑兵在后面催促,如果有人行动太慢,来不及回身,就用土把他们填塞了。不久,护城河填满了,魏人开始用冲车撞击城墙,城墙上的土纷纷落下,昌义之立即用泥重新修补好,这样魏人的冲车虽有冲入墙内的,城墙最终还是没被冲坏。这样魏人昼夜不停地苦苦攻城,分番轮流换班,掉落下去又爬上来,没有人退却。一天交战数十次,先后杀伤的人数以万计,死亡的魏人与城墙齐平。以上是北魏急攻钟离。

    二月,魏主召英使还,英表称:“臣志殄逋寇①,而月初已来,霖雨不止②,若三月晴霁③,城必可克,愿少赐宽假。”魏主复诏曰:“彼土蒸湿,无宜久淹④。势虽必取,乃将军之深计,兵久力殆,亦朝廷之所忧也。”英犹表称必克,魏主遣步兵校尉范绍诣英议攻取形势。绍见钟离城坚,劝英引还,英不从。以上中山王英不肯退兵。

    【注释】

    ①殄:消灭。

    ②霖雨:久下不停的雨。

    ③霁:雨雪停止,云雾消散后天晴。

    ④淹:停留。

    【译文】

    二月,魏主召拓跋英回去,拓跋英上表说:“我立志歼灭敌人,但自从月初以来,久雨不停,如果三月份天晴,城一定可以攻下,希望稍微宽限一些时间。”魏主又下诏说:“那里土地潮湿,不宜久留。从形势看虽然一定能攻取,这是将军的深谋远虑,但是军队长久作战就会怠惰,这也是朝廷感到忧虑的。”拓跋英仍上表说一定能攻克,魏主派步兵校尉范绍去拓跋英那里商议攻城形势。范绍见钟离城坚固,劝拓跋英退兵回朝,拓跋英不听从。以上是中山王拓跋英不肯退兵。

    上命豫州刺史韦叡将兵救钟离①,受曹景宗节度②。叡自合肥取直道,由阴陵大泽行,值涧谷辄飞桥以济师。人畏魏兵盛,多劝叡缓行。叡曰:“钟离今凿穴而处,负户而汲,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况缓乎!魏人已堕吾腹中,卿曹勿忧也。”旬日至邵阳。上豫敕曹景宗曰:“韦叡,卿之乡望,宜善敬之!”景宗见叡,礼甚谨。上闻之,曰:“二将和,师必济矣。”

    【注释】

    ①韦叡:字怀文,曾任豫州、雍州刺史,护军将军等职。

    ②曹景宗:字子震,南朝梁将领。曾任竟陵太守、侍中、中卫将军等职。

    【译文】

    梁武帝命豫州刺史韦叡率兵救援钟离,受曹景宗指挥。韦叡从合肥走直路,经过阴陵大泽,遇到水沟山谷,就架飞桥渡过。军士畏惧魏军强盛,大多劝韦叡慢慢地走。韦叡说:“钟离城中现在挖洞居住,背着门板汲水,我们车马飞驰,士兵奔跑,火速前去救援还担心晚了,更何况慢慢走呢!魏人我自有办法对付,你们不要担忧。”十天后到达邵阳。皇上预先告诫曹景宗:“韦叡是你同乡望族,应该好好地尊重他。”曹景宗见到韦叡,礼节很恭敬。皇上听到后说:“二位将领和睦,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

    景宗与叡进顿邵阳洲,叡于景宗营前二十里夜掘长堑,树鹿角,截洲为城,去魏城百余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比晓而营立。魏中山王英大惊,以杖击地曰:“是何神也!”以上曹景宗、韦叡救钟离。景宗等器甲精新,军容甚盛,魏人望之夺气。景宗虑城中危惧,募军士言文达等潜行水底,赍敕入城①,城中始知有外援,勇气百倍。

    【注释】

    ①赍(jī):携带。

    【译文】

    曹景宗与韦叡进兵驻扎邵阳洲,韦叡在曹景宗营前二十里处连夜挖掘长沟,树立鹿角,拦截水洲筑城,距离魏军的城防只有一百多步。南梁太守冯道根能够骑马丈量地方,计算马的脚步就能估计工程量,到了天亮,营寨就建成了。魏中山王拓跋英十分震惊,他用杖击着地说:“这是何方神圣啊!”以上是曹景宗、韦叡救援钟离。曹景宗等人的装备精良,军容强盛,魏人见了,勇气都丧失了。曹景宗担心城内人忧虑恐慌,招募勇士言文达等人从水底潜行,带信进城,城内的人才知道外面有援军,勇气倍增。

    杨大眼勇冠军中,将万余骑来战,所向皆靡。叡结车为陈,大眼聚骑围之,叡以强弩二千一时俱发,洞甲穿中,杀伤甚众。矢贯大眼右臂,大眼退走。明旦,英自帅众来战,叡乘素木舆,执白角如意以麾军。一日数合,英乃退。魏师复夜来攻城,飞矢雨集。叡子黯请下城以避箭,叡不许。军中惊,叡于城上厉声呵之,乃定。牧人过淮北伐刍藳者,皆为杨大眼所略,曹景宗募勇敢士千余人,于大眼城南数里筑垒,大眼来攻,景宗击却之。垒成,使别将赵草守之,有抄掠者,皆为草所获,是后始得纵刍牧。以上梁军屡捷。

    【译文】

    杨大眼是魏军中最勇敢的人,他率领一万多骑兵来交战,所向披靡。韦叡把车子连结起来,组成阵势,杨大眼聚集骑兵围攻,韦叡让两千只强弩同时发射,射透铠甲穿入人体,杀伤很多。有一支箭射中了杨大眼的右臂,杨大眼这才退了回去。第二天早晨,拓跋英亲自率军来交战,韦叡乘着白木车,拿着白角如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