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憨山德清阅

    书

    与黄慎轩

    近得王宇泰书。知慎轩已出长安。想还家有日。兹有台泉上人。保持华梵诸祖道影。安置峨眉普贤光中。永远供养。道影乃新安丁南羽云鹏手写。而精神慈注。风致静深。实希有胜事也。欲作一记。此必出公手。方惬道人意。徐彦文遂作九原之客。令人心痛。碧云无恙。燕山如昔。死者不知何往。生者不知何事。每念至此。悲喜交集。不知慎轩会道人意否。中甫尊公。忠厚迈俗。断息时。初无昏乱。其平生虽不能作清净行。想得忠厚之力。有此效验。夫忠厚则不欺。不欺则自无偷心。偷心少。则日用瞒心处。不必提撕自少矣。故曰。但不瞒心心自灵圣。忠厚之力尚如此。况开佛知见。以知见治习者乎。慎轩前书来。以为佛知解作障。於日用中不得力。果如此。则临济曰。但得知见正当。便可横行天下。若临济是。则慎轩非矣。若慎轩是。则临济却成不是。又有一喻。慎轩当熟思之。有一武人。与贼战不胜。退而私忿曰。我武艺太多。所以不能胜贼。如我无武艺。则不受武艺障碍。可胜贼矣。道人知公读至此。必捧腹绝倒也。宋大慧禅师。每谓士大夫曰。聪明固是好事。亦是不好事。聪明非佛知见。则八难中一大难也。良以聪明属非量。非量者。於理不相应之谓也。佛知见。上则属现量。次则属比量。现量者。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之谓也。比量者。虽出思惟比度。而知於佛祖圣断量中。相契不妄。以之治习。终入现量。古人谓之流注真如。此非宗教精深者。不能辨之。道人往往见士大夫。语及流注真如。便掉头不顾。殊不知流注真如。即临济洞山俱不敢忽。故曰。以有言露个无言的。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又曰。但了纲宗。本无实法。近见董思白拶及此事。渠於不知不觉中。佛法习气渐觉生疎。横口褒贬古德机缘。判寂音决非悟道之僧。道人从容谓渠曰。汝信大慧杲禅师悟道否。渠曰。是一定大悟彻的。又问曰。寂音乃大慧平生所最仰者。脱寂音果见地不真。大慧难道作人情。仰畏他耶。思白俛首无语。又有一种人。见地万不如苏长公。握一根毛锥子。东刺西擉。谓东坡这里又说道理。便擉一擉。这里却不涉理路。便圈几圈。殊不知东坡於普贤毛孔中。鼻笑如雷曰。我不恁么。汝却恁么。我恁么。汝却不恁么。长公是慎轩乡老。慎轩肯为此老一雪否。即流注真如。也不甚恶。所刻大智度论。必大放般若光在。道人念公忠厚。无大偷心。所以因嘱护持诸祖道影。忉怛至此。倘公不以道人痴野见笑。为法自重。幸甚。

    与于中甫

    谢孝还家。当发心作吃臭醋郎。游方僧习。痛须渐消去。老汉教汝两者。汝若不能勉强力行。汝便当除却于字。始凭汝可也。汝顶着于字。又不能吃臭醋。不能消游方僧习。支持得于家门里事。要家门妥帖。无有是处。且古人处顺境时长。便谓佛菩萨。不来护念我矣。即此观之。良以不可意事重迭加来。使当事者。苦楚之极。不得不忧深虑远耳。忧深虑远。所应之事必有义者多。恣情忽略。感激中出来。所应之事。必无义者多。凡有义事。自然不觉不知。属醒悟门收。凡无义事。则属散乱门收。南岳思大师。於一佛性中。开违顺二门。顺门即醒悟门也。违门即散乱门也。又违顺二门。非南岳新设。实本马鸣起信论中。真如生灭二门来。今天下学禅习讲。求生净土。兼所谓讲道学者此四种人。难道无有一人真心学好者。但俱不肯忧深虑远。所以禅非达磨之禅。讲非如来之义。求生净土。以为爱根不拔。泛然亦可生者。讲道学。初不究仲尼之本怀。蹈袭程朱烂馊气话。以为旗鼓。欲一天下人之耳目。见学老学佛者。如仇雠相似。殊不知孔老与佛。果三人耶。果一人耶。此等断案。孔老俱通。而未精深佛典者。且谩度量。於三家头脑。俱不曾一摸。便谈儒。谈老。谈佛。逞一队瞎驴。随处鼓扬醋臭。倘然狭路相逢。若生不耐烦心应酬他。便是不能吃酸臭醋样子。即游方僧习气终不会消。老汉受性。才闻酸臭之名。魂惊万里。即游方僧习气。老汉初出家时。较汝更甚。年来痛念佛恩难报。痛恨自己受性刚烈。徐以佛祖知见治之。不免酸臭醋。也缓缓吃将去。刚烈习。也痛克将去。汝若如此两者。不能痛行。则汝结果可知也。老汉吐此语时。方口痛。又在行促之中。而忍痛不得不喋喋者。不知汝读老汉此语时。动甚念头。这里倘忽略了。则狗马不若矣。麟郎麟郎。痛念吾嘱。

    与王宇泰

    所天皆在高年。而令兄与令弟。并受性疎旷。不能奉汤药。光公苟不任此。孰能任之。此事理然也。老汉但念光公。晚得一子。则事有继。倘事亲而无继。不惟家门之光。无有传者。即心灯之光。后焰难续矣。此苦不独人闲有之。天上亦有之。故曰。人闲有绝嗣之痛。天上有无子之悲。或光公若能准之因果。直下不疑。反以无累。为作观之资。则无子之苦。乃光公大师也。苦何有哉。但恐识得破。忍不过。终被习绳所牵。触世态炎凉处。又不知不觉。忽生无量感慨矣。正当感慨时。拭回鼻孔。向父母未生前寻些水草吃。则感慨之情。又光公无生之绍介也。此五转。汝能次第置於日用中。横来竖去。恒作是念曰。此我本师。不远数千里之外。重迭风波。遣人持来者。於我求名耶。求利耶。要我好耶。不要我好耶。真心为我耶。假心为我耶。此六耶字。汝能不忽。仔细咀嚼之。或於汝憎爱关头。作个道场。亦是本色。不为分外。光公勉之。

    答于润甫

    十林诣燕。得手书。徐读次。掩卷思之。乃觉渡江五易寒暑矣。汝自觉悠悠送日。於正法中。不殊聋盲人。无可举似。此果出诚痛。惕然不歇。愤然勇进。则恶无大小。罪无重轻。皆导师与不请友也。若志稍懈。力稍缓。则暂时洗然有清凉处。未必非三障嚆矢耳。三炬真能顿豁情尘。心味老朽剩语。将往日无可举似者。审谁使之。於无可举似中。一旦无明障心。於不知不觉时。恬然造恶。恶既造成。终难省报。无明障心即烦恼障。恬然造恶即业障。终难省报即报障。此三障造就。如源与流。流与波名虽有三。而湿则一矣。老人问三炬。一是恁么。若识得渠。即徐察渠之前所造三障。是苦耶。乐耶。於苦乐根源。果彻底不疑。则三障便是三炬本来面目。老朽不惜忉怛。追究汝一之前者。倘不知重轻。直下翻身不得。怎生是好。要於三宝中。弃身舍命护法。如过楞严顶礼圣像。见朽草破席覆之。不觉徧体芒刺。汗发淫颡者。此片念力。能消十恶五逆之罪。虽千万金之施。不若此念力功德。不可情智测度也。但此念力。能始而终之。则本郎与开郎。虽死生有先后。而其心事亦了矣。刻藏事体。终有荷之者。勿虑。即康直指疏。乃三伏天松风潭月。能不清凉老朽肝肺乎。为仲淳致声。无萦怀。老朽年在耳顺。未能声入心通。愈自扼腕。奚烦远念。惟念汝兄弟中。我相胜负。如攫金人。只见其金。不见其主。大须恕之。写至此。老朽固乃解空之冻脓。亦於不知不觉中。思汝等父母在时光景。泪欲迸流。强止不能。盖父母汝等之本也。俱肯念本。则分别之情忘。情忘则无我之天。不烦举目。而昭然在上也。即汝三兄。虽向称于氏之贤者。渠失照较汝更多。老朽既为汝提明白。此后牢持恕字。若逆境顺境。愤力挨熟得。则向后受用不浅。炬郎炬郎。毋以老朽之言为迂阔。痛力勖之。

    二。

    大丈夫处於大块闲。本分事元无多端。不过经世出世而已。若於经世无心。纵得富贵。亦何用之。若用之於饮食男女。乃造罪也。非用之也。若於出世留心。苟不能检摄身心。究竟性命之学。则大道终不闻矣。噫人为万物灵。果於经世出世。两无所就。又甘与愚痴人。竞无明。更错矣。思之思之。有省则宜收拾世故。自别有受用地。幸莫忽。

    与陆太宰

    去岁闻门下。一切屏置。唯勤念佛。此暮年本色。然得胜净之缘资之。则念头易得绵密。而胜净之缘。莫过乎佛缘法缘僧缘也。佛像在前。经卷列之。更得僧徒一二人。朝夕亲炙。自然胜净之缘殊胜矣。但僧徒之中。求人卒未易得。即贫道亦东西南北之人。曷能恒为净助。故请丹青丁生。写此跋陀罗尊者道影。意在代贫道助门下念佛也。愿门下以眼根听其说法。当下万缘坐断。念头现前。此贫道所深望门下者也。年光飘忽。剎那不住。况头白老翁乎。永嘉曰。日夜精勤。恐缘差故。况不精勤乎。噫。缘之差别。惑乱正念。虽有见透者。每遭其埋没。况见未透者乎。愿门下莫为鄙人语不近情而忽之。幸甚。

    复董元宰

    缘起无生之旨。祖佛骨髓。而像季黑白。千万人中。求一二信者不可得。今足下於此独能信入。非夙具灵种。缘因熏发。那来现行暂露。何快如之。来书谓初颇畅快。兹又不活泼。若将失去。病在何处。此既现行暂露。熏力稍微。自然隐没。不必生疑。惟宗门语句。不可草草。若以足下信入者。拟通其关棙。所谓鲁君以己养。养鸟也。昔兜率悦问张无尽。宗门葛藤有少疑否。无尽曰。惟德山托钵因缘未了。兜率厉声曰。此既有疑。其余安得无疑。径入方丈不顾。无尽由是发愤参究。然后大彻。今足下十有二三不透。则去无尽尚远。极当发愤。此生决了。不得自留疑情。遗悞来世。来示又谓。念念起处。索头在手。敢问足下。为念起处本即无生。为了念本空乃契无生。若念起本即无生。则知无生者。念耶。非念耶。若了念乃契无生。则了者。谓有念了耶。谓无念了耶。有念则早乖无生。无念则无生谁契。於此透脱无疑。席几草庵借宿。犹非宝所。第来示所谓如何践履。如何保持。待力之充。及涉境试验云云。自知时节矣。岂待贫道饶舌。贫道不惜口业如此。总是钵盂添柄。惟足下或宗乘中。或教乘中。大着精神。作个仇雠。务必搂破其窠窟。捣其栖泊。再共商量未晚。

    与丁勺原

    凡荣辱得丧。皆念后事也。向烦浔阳邢来慈。持八行诣足下。良欲足下缘得丧而求念。缘念而求念之未始。念之未始既得。然后可以驾未始之航。来往於荣辱得丧死生之津。博运群有。安置彼岸。不意足下报章未久。则圣天子之椎轮又至矣。此实天以厚足下。非薄足下也。惟足下力承之。且云外散人。於世实泊然一无所求。而拳拳为足下如此者。宁无微意。愿足下以瘴乡为苑囿。刁斗为游观。加摄自重。散人脱有曹溪之游。再询起止。不悉。

    答陈五岳

    辱问无垢之义。鄙人鲁钝。宁足以酬。然无垢之说多矣。不审居士所问者。何种也。夫夷齐以不食周粟为无垢。鲁仲连以解人危。周人急。而不爱爵禄为无垢。颜氏子以箪瓢陋巷。超然自乐为无垢。此皆世中之无垢也。至於声闻以有身为患。观空为无垢。缘觉则以达患初无为无垢。菩萨则见患即心。万境皆真为无垢。一切如来。则以不可得为无垢。惟我初祖达磨而下。诸禅老以乾屎橛为无垢。此又世外之无垢也。如以世中无垢为得意。则足下自能发挥。无烦贫道。若以出世无垢为悦心。则是庵以声闻居之。庵即乖空。以缘觉居之。庵初非有。以菩萨居之。庵即自心。以如来居之。庵不可得。或曰如来之不可得。得非与声闻缘觉之空同乎。对曰。如来之不可得。虽一切大菩萨莫能窥其涯际。即如来自亦不可知。岂声闻缘觉所能测哉。以如来所到境界。一切圣凡。莫有容心之地。故以不可得名之耳。乃遂以小乘之空滥兹。虽三尺驱乌。闻之莫不捧腹者也。此无垢大意。敢粗陈之。至庵之巅末。在高明自定。倘披晤有期。再容请教。

    与雷雨居士

    病体稍愈。即当默诵八识颂。此颂乃相宗纲骨。相宗乃性宗五藏。如五藏相克不明。则一身便调养不来。至转识成智之旨。若相宗恍惚。断不能精了。此既不精了。即高论元微。刳真剔秘。若触境斗机。照用便提不出来矣。且吾此到巢陵。非是小缘。但众生泛常之见观之。竟不生大奇特想。世故非坚。人情翻覆。横计无常。染习难涤。宜须痛迸心魂。志凌金石。少有出头分。瞥尔因循。知苦未有尽日时在。

    与于中甫

    大都学道人。能未穷知变。则变不能惊。穷不能困。噫。此三昧。非见几而作者。孰能用之。

    与赵乾所

    祸福莫烈乎死生。故至贫贱之人。闻得生则喜若登天。闻得死则悲若入渊。然皆情也。如能率性观死生荣辱之境。不惟死生荣辱之境。不得夺我之志。且彼境。密为我不请友也。故大丈夫。平居无大苦迫楚之时。理不可不穷。性不可不尽耳。如此一着子。忽略放过。於平居时。猛涉不可意事。交错在前。则我之志。管取全被境夺矣。即李卓吾虽不能从容脱去。而以速死为快。竟举刀自刎。权应怒者之忿。亦奇矣。今直心之事。终不至丧身失命。极处不过放归田里而已。又造物以逆境成就我。未可知也。由是而观。则竭计酷谋。排陷我之辈。恐造物使之然。此等意思。若以众人之心领会。便错过矣。直以佛祖圣贤之心。虚怀平气。勉强领会。一有肯首处。则无我而灵者。头面露焉。如此际不信圣贤。而信众人。则我终莫闻道也。人霟物灵。道不闻可乎。愿熟思之。

    适得手示。读之亦不觉伤心。然立意摆布人者。第恐气力不猛。计谋不深。一味欲直心。生无隙地。死有余波。此自古至今。众人之常态如是。故君子涉此境界。倘感激心生。弗堪受之。痛当自讼者。以君子见过之生於自心。故讼极得力时。方见过不生於人心。再乞痛思之。

    二。

    古今祸福。皆初无常。直以天理与人情。折断臧否。无不验者。若以天理折断人情。则公道明。设以人情折断天理。则私忿重。方私忿重时。则中外防闲布置。彼之用心未必不周密。於私忿周密之中。而忿者且众。决死生之机何如。此非人力可以阴挽也。然直心必无伤命之理。自然老苍亦不忍。事后或征耳。

    三。

    凡祸福人我之根。根於已发。若以未发照察之。则祸福人我之根。本无有地也。已发情也。未发性也。故以情观祸福人我之事。则有我而昧者。愈重矣。重则厚。厚则深。深则畜。畜则决难轻泄。故报复人我。百千万劫卒不能了。此必然之事。而愚人不晓此理。於人我祸福之根。不但不能拔。反着力栽种之。恨未能深。殊可痛也。故佛祖圣贤。要人闻道见性。别无他意。不过要拔断众人之情根而已。情根一拔。则向之祸福人我之事。皆渐渐化为妙用矣。以妙用慧眼。观众人祸福人我争竞。殊不足怪也。直心於今日人我场中。若不能开心洞肺。受野朽之教。则汝坠堕。但可流涕也。思之思之。又功名富贵根於身。此身极寿。长不过百年。而百年中。享富贵快乐。又被愁多喜少。占大半去了。故百年中享富贵快乐。亦不多时。何苦为不多时。祸福人我之情。便甘把本性昧却。至人以本性观是非荣辱。不异太虚中微云散聚耳。奚暇介怀哉。汝於今日多故之际。野朽不惜口业。种种开解。直心情抱。如於野朽口业中。错过这些慈悲热肠。则直心受苦时劫。正方长在。咄。大丈夫情性关头。若认得真了。则今日与直心争竞。害直心者。皆我善知识也。苟有此见。何妨恶衣恶食。了我生死大事去。岂弗乐乎。汝名法复。正为今日耳。

    四。

    天力。地力。佛力。法力。僧力。皆外力也。惟自心之力。乃内力。外力是助。内力是正。如正力不猛。助力虽多。终不能化凶为吉。故曰。先天而天不违。又曰。自心之力。可以颠倒天地。设信此不过。别寻外助。断无是处。野朽凡遇祸害。更无他术。但直信自心之外。安有祸害。一涉祸害。皆自心所造。还须自心受毒。此理甚平。法复思之思之。

    五。

    别来甚久。思念甚深。不知近来一切境界。或有意。或无心。种种交冲。能以观音大士。大悲大智。铸逆顺为自受用三昧否。此三昧。初贵知得透。次贵行得坚。再次必期证而后已。又再次证而能忘。忘而用始全矣。大丈夫何暇论儒论释论老。是皆古人已用过了。不殊已陈刍狗耳。岂有闲精神理会他。虽然。若自家本有无生之心。倘未知得透。则儒释老白文。要紧经书。又不可不痛留神会之。贫道每於好山水行坐时。未始不触胜。思广虚也。又思初与南皋。勺原。寸虚。聚首石头光景。邈不可得。比赵乾所亦尝披晤。但渠气胜於理。则不免逆顺境风摇荡。亦可悯然。忠直不减古人也。

    六。

    持忠而遭黜。命也。惟知命故恬黜而无闷。如黜而怀闷。则向之所谓忠者。果忠乎。若人之不忠。我必知之。此智也。非明也。惟我之不忠。於自心了了不昧。此明也。非智也。今直心之忠与不忠。惟天知之。亦惟直心自知之耳。且人将欲置直心於死地。幸得为白衣郎。此莫大之福也。又何闷之有。大丈夫屡遭黜辱。不必为介。愿直心以大丈夫自任。终必相见有期。去年有书寄海若。书中已言直心终必遭黜。倘晤海若。取书征之。由是而观。为白衣郎。不在今日也。直心直心。休再沉吟。万缘歇却。乐最甚深。以此送行。大地黄金。

    七。

    自正月二十日。得手书。摇心顿歇。未得手书前。以传溢纷然。虽有定见。亦不觉稍受摇眩。此人情之常也。但直心向后於笔札。不必与人极力辩清浊是非。辩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