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紫栢老人集卷之二十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明憨山德清阅

    书

    复王宇望叔侄

    书经之事。本老汉私恩。岂可累弟子。古有僧或荷母而行。旁人怜其劳顿。欲代荷之。其僧拜而辞曰。吾母宁敢劳君。由是言之。弟子图治经坛。设迟速亦奚罪。且接岁荐饥。人力疲极。虽素称阿堵翁者。为之艰难。而况王生家向清寒。首出延陵者哉。日附件淳此简。情真而言朴。亦老汉见汝叔侄。於北园。请书经之心。情真色悚。诚可裂石。所以久淹留都。未他游者。恐负叔侄初心也。或者解传溢言听复不察。比来此流触处。洋洋汩人耳目。使闻见倒置。争斗横起。情少弗合。视如胡越。情少苟合。胡越同心。是皆我刺坚固。佛手难拔矣。可笑。老汉不识时务。将一片热心。出乎委曲。强欲拔之。刺不能拔。反受刺刺。此非人过。过在老汉修行无力。天犹不佑也。自今而后。惟图自治。弗敢照人。若起照人之念。即我失照。失照不照。谓之即昧。昧而不反。更复尤人。罪莫大焉。贤叔侄并痛感吾言。日用之中。精进学吃欺。觉得吃欺有欢喜处。便是学佛灵效。若书经日期。俟晤再定。

    与王宇泰

    所受三戒。命根金汤。凡百行止。切切护念。如或放逸。其畏非言可喻。想此个光景日用。宇泰不忘也。且凡夫情习浓厚。卒难即除。当如蝼蚁过须弥。力虽微弱。必期逾顶而后已。须弥之高。蝼蚁之微。以常情观之。过也必难矣。据其初志。则蝼蚁与我何别。惟吾宇泰。常以蝼蚁为师。志必须逾顶可也。然众生情习。积劫熏久。高厚烦恼之山。又过於须弥远矣。

    与王后石

    蓦地相逢。雅同旧识。非顶门具眼。病犯烟霞者。宁有此哉。显亲别后。抱寂芙蓉。高谊如云。攸攸在望。不遑过我。岂暑妬青山耶。闻上人来金坛。一询起居。知令孙女已游九原矣。云先生追伤成疾。世外野人亦觉怆如。虽然。死生者。造物之蘧庐也。死者既归嬉笑家山。先生皇皇未已。何啻求马於唐肆哉。且有先生而有令郎。有令郎。而有令孙女。先生能善返之。则令孙女犹在。在而求之。所谓头上寻头也。闻上人风便。谨奉解忧散一剂。敢乞服之。

    答王方麓公

    睡眼乍开。日高三丈。余睡未尽。拭眼读手偈。旨趣清远。涤除睡魔。何啻天外长风。杯中春茗也。但一微涉动。起灭万端。喜怒战酣。苟不以一微之前者督之。则血流漂杵。长劫无已耳。故所谕诚尽善矣。然道待器言。静待动言。是皆一微待中境界。苟不以一微之前者吸之。不过能观者一微。万起万灭者。特一微待也。故曰。达本忘情。知心体合。此古人万古不欺之言也。本即一微之前者。此尚不可以有无求。况可以起灭观之哉。又心不知心。如己眼不见己眼。作么生知。既不可知。则古人又道知心体始合。贫道辱方老过奖。屡矣。无以报德。敢以谕次直心请。余则披晤。再请教不尽。

    与王方麓公

    夫有身必有心。有心必有知。故搯胸则胸知。搯背则背知。搯首则首知。搯足则足知。如离身一纸。搯则不知矣。今此身从顶至足。特不过五尺耳。此知即五尺则有知。离五尺则无知。又爪发须眉。皆五尺之分。皆搯而不知。由是而观。则此知但能周五尺。此知果是我心。我心何小哉。此知非我心。则离此知。别无有心。且自古及今。建大勋劳。虑周万物。果周五尺之知之能耶。或离此知。别有所能者耶。呜呼。此知甚微。孰肯审而究之。如究之得其所以然。则中庸之未发。大学之在明明德。一以心言。一以性言。此圣贤之深慈也。若未发可以五尺拘。已发亦可以五尺拘。未发非已发可知。何以故。已发之知。但周五尺。岂周五尺者。能知未发哉。贫道与方老。或披晤。或促膝。谈笑之闲。若皆处乎无我人之乡。苟非两下超情。安有此等光景。今方老年高。贫道鬓毛亦颁白矣。恐此一别。不知再晤何期。所以深坐而不忍即去。兹以周五尺之知。请教方老。愿方老不负贫道狗马之心。傥一检之。或有小补。未可知焉。

    与陆五台公病中

    昨日见门下。頺然抱疾而卧。及客至。复能强起支应。噫。门下今日之事。可谓急矣。安有闲精神。周给人情哉。直当痛念无常。视自身为罪薮。知自心为恶源。苟罪薮未空。恶源未竭。外则形骸为桎梏。内则识火焦灵根。一刻万劫。且念佛持咒。并参机缘。既言皆不得力。则临行一着。有何凭据。贫道虽不敏。实为门下大痛。岂门下思此宁弗自痛。如果不痛。或再来菩萨。则非鄙人可思议矣。若非菩萨。安得不谓之痴憨乎。昔庞蕴初见石头。便能顿融前境。前境既融。则何物为吾敌。敌既不立。则能有之根。曷可独存。根既不存。则身尚不有。谁为桎梏。蕴次见马祖。则命根俱断。圣情氷释。况凡情耶。凡情既洗。识火潜消。则灵根密固。谁为焦烁。若然者。则罪薮未始非功德之林。恶源未始非菩提之路。惟善用其心者。逆顺皆为解脱之门。贫道诚不作谄语。愿门下照其迫切之心。深自痛焉。

    复敬郎

    夫树高必招风。名高必招忌。非但人闲世如此。即出世法中。亦所不免者。故明教嵩。大慧杲。皆见道明白。问学渊博。行不负解。出言成章。心光耿洁。近则可以照一时。远则可以光万古。然明教大慧。俱不免贬辱。况其他乎。本朝隆庆闲。如徧融法界二师。操履光耿。亦不下古人。而皆遭细人之谗。至於抵狱。既而谗口卷舌。心事顿明。初虽受诬於一时。终大取信於天下。无择智愚。闻二师之风者。莫不引领愿见。如肉佛然。比劳盛亦遭诬陷。吾曹有不知大体者。亦随脚跟乘风鼓谤。流言充斥。扇惑清听。殊不知松栢不历风霜。黄金不经垆冶。道人不涉逆境。孰辨真伪。嗟哉髡奴。徒捐发须。不谙大体。灭华倡胡。浮云散尽。明月还孤。光彻寰宇。汝面泥涂。辱书答此。可谛踌蹰。情申理白。邪正皎如。古人有语。诬人自诬。事未定而先见。情难辨而理区。千载晨昏。何疑之有。

    谢于见素公惠尘尾

    结夏曲阿。影栖於圃。食残萧散。稍复经行。匪涉神奇。咸投妙会。清池白月。洞剖禅心。沃野嘉禾。滋培佛种。卷风尘於观力。廓泉石於情根。鱼跃波鸣。蝉啼树响。即喧领寂。冥妙关粗。并有无而通幽。齐遐迩以开务。辰丁贱诞。天赐清凉。法侣云臻。时逢雨足。既除烦暑。坐榻生寒。主人俨临。高宾翔集。惠我尘尾。举扬真风。岂惟动识雷惊。应使无情梦破。顾惭薄劣。敢弗铭怀。

    寄赵定宇

    石头一别。南北殊踪。心境依然。初非损昔。想吉人多福。动履胜常。胸中之天。身外之累。信莫能翳。问音久寂。积抱常悬。

    与丁勺原

    滁阳一别。嗣后绝音。时复逆思。宛然一梦。黑头俄白。悲境夺欢。日胜日输。苟不以自重为主。则眩我者多矣。奇男子家。如知名重。而不知身重。知身重而不知心重。知心重而不知性重。是不知类也。贫道虽不敏。每爱足下倜傥殊众。骨气清深。动止严谨。惜乎於此道不甚留意。比因来慈道者过江西。勒此聊叙疏阔。来慈於此道。操诣清深。行履光耿。极可与语者。南皋近有书见招。但贫道病疟未愈。不遑赴耳。汤若士尊公。近清胜否。闻佳郎秀爽特群。圆通大士一幅附赠。倘令郎夙昔。曾亲承大士。未可知也。春深时序清和。教子着书。是天下极乐事。且得重而遗轻。苍苍或厚待足下。足下当欢喜承接不宣。外附法华合论一部。此书能启迪本光。譬如长风驱云。天月自显尘心浓者。亦不易读。

    答请主法事

    比遣果清问讯足下。而足下所答书。意况不甚清朗。想二郎之母。病重扰之耶。大都死生荣辱。皆命所定。夫命业也。业不离心。故外心与业。而论病本者非也。古人有言曰。三界尘劳如海阔。无古无今闹聒聒。都向自己心念生。一念不生即解脱。此语极真。但众生不知自心是何物。在何处。所以治心无效耳。治心既无效。即古人言上生疑。疑生则不信。於古人分上。且疑而不信。况今人哉。又百千中。谁有治心之志。男子尚甘昏昏而待尽。况女人辈乎。承大令郎见招。为母作佛事。佛事作而无效。奚若不作。虽然。效不效。诚不在佛。顾其作者发心浅深如何耳。如病苦有十分。非二十分深心作此。断无有效。果以深心作之。病苦不消。无有是处。若令郎发心果如道人意。敢弗赴之。道人如孤云野鹤。去来凡百现成。但虑作之无效。反退病者。与贤子心耳。

    答竺生

    得书。读之亦甚怃然。言实出於赤怀。而郁愤之气。卒不能自胜。此所谓志。虽有。而理不察故也。如能察理。则得丧荣辱。皆我自致。虽天地之大。造物之神。亦不能陶铸我自致之情。此情必须自铸。且道自铸之方。从何铸起。凡向日所不能克者。痛当克去。所不能全者。痛当全去。然不耐心而究理。则心昏而神浊。情岂易铸。哉思之。

    答于中甫

    十二月初四。兴勤持手书至资福。购灯读之。凄然痛人。都下风习险诐。诚如所言。於世闲法。则公道谁亮。於出世闲法。则得少为足。且头绪不甚清楚。道人见此光景。亦不喜淹留。第以既为佛子。当报佛恩。如报佛之志。方自见定。而於祸福死生。又生心计较。则定志何在。所以风波迭经。总视觉后之梦。行住任缘。初不预料也。但念汝连年境风浩然。於不堪忍处。强力支持。一切拂逆谗谤。翻成受益之地。余喘幸存。此又令道人凄然中。生欢喜耳。法朗尊公临逝光景。断非此生习气。乃前生夙习也。果如是。则道人与汝等。亦有助不浅。卓头陀胸次洒然。本必无根。根在见地不虚。不审法朗。见卓受益何如。渠舍宅为寺。言不可轻发。盖风不可轻起。以风无形。而能鼓物故也。言如风。可听而不可见。所以与风同势。闻之心远。远则难挽。如不言而事成。活机在我。言则死已。

    二。

    天厚其人。众患煅之。天薄其人。众幸诱之。汝连年亲涉众患。天实厚汝而煅之。傥不能欢喜领受。便是薄福种子也。直以忍辱为海。割舍为刀。斩我相根株。汪洋包纳。则将来受用未易量矣。

    三。

    德卿不意至此。殊令人哽噎。幸汝周旋其儿子辈。此又老人合爪痛感麟郎者也。骨藏何所。知忍能念之否。幸致老人意。光公急究相宗。勿痴度时阴。比见学佛缁白。骨节不甚硬。稍触逆境。即如野狐变人作怪。一闻犬声。故体顿复。犬始知其是狐。敢恣口咬之。傥人形尚存。犬决不咬。惟卓吾非狐变之人也。故不烦犬咬。遂尔自刎。然卓吾非不知道。但不能用道耳。知即照。用即行。老朽更不如卓吾在。

    四。

    凡读汝来书。则句意自然可悲可喜。以下字不痴。故能令人遥中。若汝触不可意事。如裁书下字法。则不可意事之机。即天机之资也。傥知而未能却顺逆之境风。得无增吾忧乎。奇男子。须割爱。爱不割。则堕软暖魔网矣。

    与李次公

    世闲人自有法度。出世人亦自有法度。世闲人礼义不可苟。出世人照用。不可昧礼义。但人界照用。统九道。如忽九道。而从人界。不免触不可意。自然以平时所见治之。终不得力。盖平时所见者。不是自家固有。但从本子上拾来。耳孔听来。非是寒泉涌地。明珠万斛。倒喷泼日之势。安能却迷事无明乎。故曰。境大般若大。如般若威神顿损。殊为笑具。

    与元鉴

    少年为客。以技博供。供养父母。是须笔笔写着古人真处。自然即技入道。傥谓技道有别。此所谓把髻投衙者也。思之。

    答冯开之

    数千里外。忽辱手书。展读再四。如面玉容。何乐如之。且云般若缘深。天去其疾。岂胸中无秋江者。而能道哉。咄。青山白云。一切不放过时光。此又贫道万万所延颈也。

    与方幼舆

    迩来祖风凋弊。法道荒凉。无分黑白。凡在此门。孰不以为生死为言。及问死生所以。十个到有五双罔措。此皆最初发心不真实。见地不透彻。所以一逢逼拶。自然手脚忙乱。且道真实心如何发。善财初见文殊即获根本智。然后徧参知识。虽则门头次第不同。要且换他鼻孔不得。何以故。有本者。如是耳。今时人虽说发心学佛。大都如瞎公鸡相似。他也不知天明不明。但听得他鸡鸣。亦随胡叫。一上撞着个孟尝门下会假鸡鸣的贼。冷地叫一声。亦即随他鸣去。学佛的人见地不透彻。见人嘴皮动。他心上理知闲解。即搬出许多来。殊不知总是意根上的影子。此点影子。熟睡的人熟睡去了。或被跌的人跌闷去了。或临卒然利害关头。意识照管不到处。都总用不着。这三个境界。较之临命终时。孰险孰夷。想其轻重好恶。幼舆必定辨得出。既辨得出。必知活时。此点影子尚支吾不来。临命终时。岂有交涉。又有一等人。以反闻闻自性做工夫。是必不闻声尘。将闻声尘的机。来反照自性。积习日久。或见个空清境界。便谓真得。我且问他。声尘毕竟是性内的。性外的。若在性内。则声尘亦性。何必去声尘而反闻。则谓之闻自性。若在性外。性非有外。谓性外有声尘。决无是处。又有一等。於耳根门头。灵灵应物的。谓之真性。殊不知。此是由尘发知。应境影子。前境迁谢。此亦随没。以此当本来面目。此所谓唤奴作郎。皆非佛旨。若要真实会得耳根圆通的消息。我拈个榜样你看。古德问僧。隔壁闻钗钏声即为破戒。且道作么生持。其僧云。好个入路。幼舆会得这僧入路处么。若会得。方见善财见文殊的境界。方可参天下善知识。若会不得。也须猛着精彩。向这僧入路处讨个分晓。无常迅速。时不待人。珍重。

    与涂毒居士

    我今止有报佛恩一事。[拚-ㄙ+ㄊ]却身命。一切利害毁誉。非我所知。我逆逆顺顺。浅浅深深。非汝辈所知。

    二。

    俗谛中人。入吾法中。如人溺大海。露发髻子。善知识提携如援发髻子相似。须是自家尽命挣着。不然。是自要沉没。千佛出世。也难捄取。

    寄沈德舆

    达观自匡庐下江南。二三年往来吴越闲。初心窃谓宗门寥落。法道陵迟。假我门庭。炽然以魔习为传。以讹继讹。真伪不辨。天下遂谓宗门光景。不过如此。而不求真悟。至於少林奉朝廷钦依。以传宗为名。而崇尚曹洞。临济。沩仰。法眼。云门。五家纲宗。亦不辨端倪。不知设此胡为。则宗风扫地可知矣。岩头奯云。但识取纲宗。本无实法。若然者。则纲宗乃宗门之命脉。而有志於斯道者。岂可忽诸。达观以此。未尝不痛心疾首。抚膺流涕。然知我此怀者。几人哉。所以下匡庐。持僧宝传。林闲录。智证传。三书虽亡者糟粕。而五家典刑纲宗系焉。以故急为梓行。意在广传。今天下岂无豪杰挺生。遇此书顿断命根。洞豁纲宗。荷担法道。不顾危亡。必有以宗风中兴为志者出焉。则我寂音尊者。千古之下。若旦暮遇之也。达观於居士中。时时举扬。而荐此者希。惟汝虽不能始终彻然。然亦知好恶承顺触犯。奈汝胜习微弱。善根虽有。实不能如好坚木。出地顷刻千尺。垂阴如盖。作众生疲热避凉处。此皆是往因愿力轻鲜。感报不宏故也。自今切不可埋没此生。直於逆顺关头。利害之际。如风过树。如云行空。即常光时时现前。如投夜明珠於金盘之中。宛转横斜。莫测方向。特不出盘耳。从上祖师以纲宗为盘。以见地受用为珠。有珠无盘。则非人天眼目。有盘无珠。则自沉情海。虚张纲宗。拟欲度人。则龙天不佑。佛祖所厌。福日消而罪日长。慧云散而情风炽。一旦业报尽来。请随无常杀鬼受指挥去。那时始悔心地未彻。妄拈纲宗之所致也。悔之何及。此等忌讳。谅汝必知。今书此遗汝。虽达观隔远展之。示有志於宗乘者。则达观未尝不在也。比日舟过吴江。汝曾索开示。当谨受持。不可错举。若要相应我语。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於此不能透彻。吾此葛藤。何异说梦。

    与平廓

    庄周有言。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夫人不以此而称相知者妄也。不佞与座下周旋甚久。受座下益甚深。今座下行。思无以报。敢割肝胆吐一言。愿座下采听。座下素研精教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