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道德真经注卷上#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迭起,奸巧互生,盗跖履之以为盗,田成乘之而窃国,斯大伪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

    父子、兄弟、夫妻,六亲也。彼此相须,是非不作。长短相形,好恶斯起。和以不和标称,孝因不孝立名也。

    国家昏乱,有忠臣。

    羲农之时,未闻股肱之节。桀纣之日,始称关比之贤。故知旭日丽天,星宿无以照其景;时雨降矣,浸灌无以着其功。若君昏於上,臣乱於下,有能内辅其君、外静於寇,忠名显矣。

    十九章

    绝圣弃智,人利百倍;

    圣者,人情之所仰;智者,愚人之所求。非智无以照机,非圣何能宰物?今言弃绝,所未闻也。夫圣人合道,道本无名,名生而物迷,言圣不及於忘圣,智出而伪起,用智不及於忘智。故须绝弃也。然圣生则盗起,智用乃贼来。今言弃绝,盗贼不起,其利实多,略言百倍也。

    绝仁弃义,人复孝慈;

    仁以爱物,义以让人。虽曰立人之道,实亦矫人之情。今弃矫情之仁义,归天性之孝慈也。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攦工倕之指,息机械之心,绝巧也。掷玉毁珠,弃利也。但盗贼之行规之以利,弃宝无利,宁有盗乎?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文,教也。属,继也。夫大人之设教也,莫不修凡以成圣,从愚以归智,去害而之利。今皆弃之,於教不足。未知学者何所措心,是故继以后文,示令立行也。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朴,本也。万境无染,见素也。守一不移,抱朴也。公而不党,少私也。以性制情,寡欲也。

    二十章

    绝学无忧。

    夫志无为之道,则学无所学,混之以愚智,则得失未闻,怀忘之进退,则荣悴不惊。抱自然合道,宁有忧乎?存有为之业者,学非为己,悬头刺股而竞者名,映雪聚萤所争者利,惧荣名之不立,惊厚利之未来,以此存心,忧患生矣。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

    礼对为唯,野应曰阿。称心为善,乖意为恶。几何,言不远也。体道则百虑俱遗,任真则万涂皆适,实亦无逆无顺,不美不恶,然有为强生分别偏私,妄起爱憎,不留心於道德之乡,唯责人以华薄之礼,悦心谓之为是,不问贤与不贤;润己称之曰能,未论智与不智。此则智者翻暗於不智,贤者倒愚於不贤。故曰相去几何也。亦言人性自然己足,益之则忧。夫进智以徇美,与饰伪以为恶,事虽不同,失性均也。故曰相去几何也。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水火可畏,不畏又遭烧溺。豺狼可畏,不畏终遇於损伤。故知人行爱憎而不已,归兹损败;贪名利而无息,致此危亡。今流俗滞之有年,溺之忘反,悠悠莽莽,欲出无期。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熙熙,悦乐也。太牢,味也,春台,色也。言流俗众人,务学以规名声,纵情以昏色味。悦之以色,不知盲之有时;适之以口,不知爽之有日。逐欲老而愈溢,劳形困而不休,仍自欣欣,以为悦乐。

    我独怕兮,其未兆,若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

    圣人言众人驰骛於有为之境,为声色之所动,我澹泊於无为之端,香味不能惑。犹如赤子未识牝牡之合,不知淫泆之情,心无所在,岂定有归也。

    众人皆有余,我独若遗。

    俗人於清虚而不足,在昏浊而有余,积财货以为外累,肆情欲以增内垢。圣人尘埃无染,俗事都捐,故曰若遗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纯纯兮。

    俗人愚也,自以为智,惑於情欲,秽乱日以至。圣人大智若愚,形神虚静,纯白日以生也。

    俗人昭昭,

    不知强言知,内明於心,外曜於物,自言了了,故曰昭昭。

    我独若昏。

    知如不知,如将暗也。

    俗人察察,

    锐情於是非之境,专心於得失之路也。

    我独闷闷。

    遗心识,自无分别,忘善恶,故曰闷闷。

    淡若海,漂无所止。

    德宇恢恢,心台淡淡,犹如大海风动波随,漂泊东西,终无定止。

    众人皆有以,

    用有为也。

    我独顽似鄙。

    若愚人之无知,同贱者之不饰。

    我独异於人,而贵求食於母。

    食,用也。母,道也。人皆得意,未假以言。物既失理,圣人设教。自春台已下,并是众生有为之病。圣人随病救之,皆用无为之药。有病有为,有无不同,故言异也。凡夫滞俗,圣人用道,故言食母也。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孔,甚也,大也。道,理也。德物无不包,故言容也。动皆顺理,故言从也。亦言大德,不由他至,唯从道来也。

    道之为物,唯怳唯惚。

    未知道是何物,而令德从明矣。大道幽玄,深不可识,语其无也,则有物混成;言其有焉,则复归无物。归无物而不有,言有物而不无,有无非常,存亡不定,故言怳惚。

    怳惚中有象,惚怳中有物。

    非有非无之真,极玄极奥之道,剖一元而开三象,和二气而生万物也。

    杳冥中有精。

    至理唯一,故言精。妙体无变,故言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寂乎无象,感而遂通。福善祸淫,影响斯在。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阅,简也。甫,始也。愚者无知,凡情有滞,谓杳冥之理,本绝因缘,怳惚之中,元无果报,遂令行善者有怠,长恶者不悛,未识精而有灵,岂知真而有实,言其中有信,欲照理非虚,为救众生开方设教,从终至始,简其善恶之因。自古及今,阅其邪正之行。忠孝者赏之以爵,过忒者罚之以刑,含贯空有,弥罗宇宙,体既独立,而常存名,亦湛然而不去。

    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哉。

    我何以得知大道自古及今,从终至始,简阅於物,分别於人,度脱四生三代不失,但以观之於见在,足知过去未来也。

    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外顺於内,内养於神,物我无伤,全也。屈己从人,身不失道,直也。谦退处下,室也。混而不浊,新也。理本是一,故言少。忘言契理,故言得。有为为境群典百端,多士逐欲情乱,滞教生迷。故言惑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一,道也。圣人怀道,故言抱一。动皆合理,可以轨物,故言式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去分别而遗识,智慧自明。捐物我以全真,道德自彰。取其功而反失,夸其德不长也。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争。

    以我为是,指他为非,不能顺人,唯知逆物,起於争。圣人屈曲从物,豁荡是非,不争功名,与物无竞,故天下虽大,谁能争乎。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圣不自专,寄言古昔,枉正少得,不是虚言,诚全归身,皆为实录也。

    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少也。多言数穷,少言合道,故曰自然。道则非无非有,理亦非少非多,欲明多言之失真,故借少言而合道。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迅风暴雨,尚不竟日终朝,轻躁多言,岂得全身远害?少言合理,则十日雨五日风也。多言有损,则狂风暴雨也。

    孰为此,起问天地。解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

    此举大以明小也。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

    道者,清虚无为,救人济物,若举事皆从於道,道亦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得之。

    德者,畜养於物,润益於人,人能行同於德,德亦得人也。

    同於失者,道失之。

    不能行同道德,体存化义,共恶者之为非,同罪人之受罚也。

    信不足,有不信。

    同於道者道得之,信於德者德得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也。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跨,越也。徐行缓步,其行久也。企踵越分,行不久也。喻明谦卑退让者可久长也。跨企矜伐者,自危自亡也。

    自见不明,自是不彰,自伐无功。自矜不长。

    此非君子之行,岂是忘怀之士。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残余之食,不可以荐飨。跨企之行,不可以进道。昏乱者爱斯行之为是,乃安之。达理者恶此道之为非,故不处也。

    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物者,道也。名之曰道,故言有物。然道之为物,唯怳唯惚,不可以有无议,不可以阴阳辩,混沌无形,自然而得,故曰混成。自然之理,运之以变化,无形之内,开之以气象。原其本,则先天地生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混成之道,先天地生。听之不闻,则寂寥无响,搏之不得,则澹漠无形,丧偶而无对,故言独立。湛然而常存,故言不改。无处不在,周行也。用之不勤、不殆也。覆载生畜,母之义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

    天有形者立称,无象者绝名,约通生而为用,字之曰道。无一法而不包,名之曰大。理无名,无名而名,谓之强也。

    大曰逝,逝日远,远日返。

    逝,往也。即大求之,而不得往也。就往追之,而不及远也。体之近在於身,故谓之返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道尊德贵,弥罗无外。天能广覆,无隔於贵贱。地能厚载,不择於妍媸。帝王控制,通贯於远近。字育普均於贫富,用各有主,历言大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寰宇之表,自可绝言。形象之中,理生称谓。虽具万品,究之唯有四大。大名既一,用义难殊,欲劝帝王抱式於道德,取则於天地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夫为人主者,静与阴同德,其义无私,法地也。动与阳同波,其覆公正,法天也。清虚无为,运行不滞,动皆合理,法道也。圣人无欲非存於有事,虚己理绝於经营任物,义归於独化,法自然也。此是法於天地非天地以相法也。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大小俱轻,不能为於根本。上下皆躁,未可为於君主。是以一轻一重,轻者以重为根。一躁一静,躁者以静为主。故无为重静者,君之德也。有为轻躁者,臣之事也。上下各司其业,为君必须重静也。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有道之主,君人子物,务於重静,不为轻躁,举不失道,动不离静。是以行必辎重,居必摄卫。不至危亡,由重静也。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圣人所贵者,大道所宝者,重静。虽有瑶台琼室之丽馆,身之所托者,虚寂。孋姬飞燕之美,御心之所游者,无为。情欲不足以累身,华屋未能以惑己。物无累者,故曰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万乘之君,岂宜妄动。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前明重静,则超然无累,今明轻躁则必致有损。无累则上下俱安,有损则君臣皆失也。

    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七香流水之车,动之者有辙。千里浮云之马,跃之者有迹。不疾而速,云軿不蹍地。不行而至,凤鸟本无迹。言圣人垂拱,庙堂不遍周至之辙。贤士销声,丘壑不削孔丘之迹也。

    善言无瑕谪,

    言必有中,千里应,非法不言,有何过也?

    善计不用筹策,

    筹策者,以算物数。以道观之,物无不尽道,非於数,宁用筹策也。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门以关,亦有闭有开。若能以道制

    之,无闭无闭。是以理国者以道百姓,无以窥窬。修身者以道声色,无由开凿。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用绳之者,有缚有解。以道控制於四方,善结也。万国共戴於一人,不解也。修身者必契於道,故言善结。抱一无离,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一物失所,虑轸纳隍,视人如子,宁有弃乎?真圣演经以开化,赴感以导凡,以道济之,曾无遗弃。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始终用道,故言常。庆及万方,故言善。德能广济,故言救。通言一切,故言物。

    是谓袭明。

    善行五者,人物兼济。承道而用,是谓袭明。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行与道合,德能利物,善人也。人之仪表,物之楷模,师也。暗者求明,明者不求於暗,受之以作役,具之以束修,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大迷,此谓要妙。

    尊师重道,贵也。仁惠善诱,爱也。资之义当贵爱也,若师不爱於资,壅玄流而不润,资不贵於师矣。惠路而难反,悟之者要妙,昏之者大迷也。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不谄不骄,在於中平,君子之行也。不静不躁,处於中和,入道之基也。故知怀雄猛之心者,未可全真。抱雌柔之性者,不能志道。今知性雄而守雌,则不躁不速,亦知性雌而守雄,则不静不迟,不滞两边,自合中道。然行雄猛者众,守雌柔者少。故喻明汉壑处下,众流归之。人士谦退,道德归之。

    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内无分别绝是非,赤子之行也。若常能守静,恒与德合,是不离也。小则无情,大则有欲,去大时之有识,反小日之无知,故曰复归也。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大白若辱,大智若愚,晦以安身,斯为法式。

    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忒,差也,不以智耀人,不为名害己,内虽洁白,外实同尘。立身者受禄无穷,修道者成真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有官有爵,荣也。无位无名,辱也。能知居显不骄而守卑辱,可谓包含一切,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在贵如贱,处荣若辱,真常之德,自然满。常德反归,故言复朴也。

    朴散为器,圣人以为官长,是以大制无割。

    一气未分,朴也。三才有位,器也。自无形以关有象,故言散朴以为器。天尊地卑之体既着,君贵臣贱之体亦明,树之以君,故云官长。统御万国,故言大制。上能子育,下获不伤,故言无割。亦明圣人开不言之教,此即散朴为器也,作真仙之主为官长也,以道摄物,物无不归,大制也。慈能被物,物得以全,无割。

    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夫无为无事,可以摄天下也。若以有事有为,吾见其不得已也。

    天下神器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若乃与天下之善,不私其利,除天下之害,不处其功,四海沐德以饮和,万物从化以乐俗,可以安大宝,守神器。若不知有为之非,而执之以为是,则败失也。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接或隳。

    夫有为之法,有前可行,有后可随。一温一寒,一盛一衰,聚之则接,散之则隳。若行有为,虽成必败。若用无为,能弊复成也。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奢泰者,即有为之事也。逐欲为甚,心存侈靡为奢,极乐无厌曰泰。圣人虚心知足,去甚也。见素抱朴,去奢也。忘欢而复乐足,去泰也。

    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忠臣辅於君上,贤相理於阴阳,以道胜於海内,不以兵强天下。下之事上,犹以道佐,上自有道,宁专用兵。以道则彼此各安,用兵则互相侵伐。一来一往,故曰好还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嘉禾不得植,荆棘所以生。此亦用兵之过也。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能用为善杀敌,为果。贼来侵我,所以除之,不以国大兵强专用,为是也。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

    自大为矜,取功为伐,好胜不已,示贤於敌,谓之骄。故曰义兵王,应兵胜,忿兵死,骄兵灭。善用兵者决定果敢,不矜不忿,不贪不骄,迫不得已,从后应之,义在除敌救人,亦非恃力好战矣。

    是果而勿强。

    心定能不骄不矜,行不得已者,是果而勿强也。

    物壮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少而必长,盛而必衰,此物壮则老也。明以兵为强者,兵败而必弱,故言非道也。是道可以常行,非道理宜先止也。

    三十一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精饰为佳。祥,善也。兵者,动有亡国失人之患,故言不善。存者,人之所爱。亡者,物之所恶。有道之主不处好兵也。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经天曰文,止戈为武,其为用也,彼此实齐,礼乐所以并行,水火故宜难废。用须得理,动叉以时。是以平居好生,以左为重;行兵主杀,以右为贵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兵虽可用,多有损伤。是爪牙之所司,非元首之器用。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恬淡,静也。王者用师,有征无战,动不失静,故言恬淡。不好用兵,不以为美也。

    若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君者,人父母。美兵,好杀,非谓养人。

    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阳道贵生,所以吉。阴道贵杀,故云凶也。

    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偏将副军不当杀,故居左。上将闽外以行诛,故居右。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兵之所用,义在救人,哀失道,悲其过杀。古者以慈用兵,贵之以德,贱之以器,克敌之后,将军素服主丧,行礼受吊也。

    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有名之物,并悉无常。今谓无名,理。归常道。朴,本也。臣,贱也。常道妙本,非大非小。非大而能大,虽大不可贵;非小而能小,虽小不可贱也。

    王侯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天王诸侯若能抱道,遐迩人物自然宾服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守道则功格四表,无为则乾坤交泰。非唯天地相合,抑亦德合天地。德合天地,既知甘露降,亦知醴泉出,此有道之化也。

    人莫之令而自均。

    上如标枝,人如野鹿,不须教令,自然太平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自本自根,生天生地,始制有名也。既得其子,以知其母。子之依母,天之理也。故言知止也。

    知止所以不殆。

    子依母,物无伤害;人依道,理无危殆。

    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与江海。

    川谷上源而不竭,铃以江海为本。以江海为本,复本而归江海。明人从道而生,还须归道。今不知归,失於本也。亦言人有道,物归之,如川谷归江海也。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闻而知之谓之圣,见而知之谓之智。然则外难知者,人也;内难知者,己也。今鉴人而知善恶,智也;照己而知得失,明也。知善就君子,如染芳兰,知恶远小人,如去鲍肆;知得尽之以忠贞;知失除之以悔吝。此乃明智也。若乃清重玄之路,照虚寂之门,知人者识万境之皆空,自知者体一身之非有。一身非有内,岂贪於名利。万境皆空,外何染於、声色。内外清静,故曰明。物我皆通,

    故言智。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夫用力者,力大则胜人。用德者,德高则伏物。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不溺於非,斯自胜也。修道者忘怀,则外物无害,故曰胜人。虚心而仙骨日强,故言自胜也。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分之人,乐一瓢而为富。贪利之者,积百万而为贫。饰躬励己,强行信道,弥笃为有志也。

    不失其所者久,

    上乘所说,本以教人。依教修行,不乖其理也。欲言不失其所。理国者用之,则国祚长久。修身者用之,则性命长久。

    死而不亡者寿。

    国王有道,天清地静,人安神泰,无复倾危。设令时遇灾衰,运逢屯否,居危而得安,处否而常泰,以保於万寿,故言死而不亡者寿。修道者以百年将尽之身,获万劫无期之寿,此亦死而不亡也。然物则百生有死,人则有存有亡者,皆为天也。道则不生而能示生,虽生而不存。不死而能示死,虽死而不亡。不存不亡,故云寿也。但存亡既泯,寿夭亦遗。

    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夫虚舟泛而不系,大道泛而玄通。不系者,无滞於西东。玄通者,宁封於左右。是以入毫芒而遗小,弥宇宙而忘大,影见非一,灵化难常,物无不应,何为不可也。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物之得生,皆赖大道。道则信之以独化,物则称之於自然。能生者不以为功,所生者不以为德。真之至理,不相辞谢也。

    成功不名有。

    道之生物得以生,成功也。能所皆忘,故不名有也。

    衣被万象不为主,可名於小。

    生育普均,覆载无二,衣被也。长而不宰,不为主也。可言於小,言不小也。

    万物归之而不为主,可名於大。

    万象轮回,不出无形之表。品汇终始,会依虚寂之中。故曰归之。可名於大,言不大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同大道之停育,齐至理以忘功,不滞空有之端,宁拘小大之域,必定忘於小大,故言终不为大。执则成小,亡心则为大。不大而大,故言成其大也。

    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

    大象无形。无形者,虚无之大道大。执,专也,持也。能持身庇玄德之影,专心驻幽寂之门,有道则物归,故言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泰。

    油云布而万物润,膏雨降而百草滋。但以被微物而有益,是知归大道而无害。无害之理,其致云何?身神不动曰安,死生泯然曰平,彼此玄通曰泰也。

    乐与饵,过客止。

    五音之声,乐也。八珍之味,饵也。百年寄身,过客也。止,留也,依也。归往於道,可以平物情,不悟少能依止,乃留心於丝竹,以此畅情,依身於兰桂,用兹适口,不能执象,欲泰难乎。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繁华者,物情之所悦。虚寂者,人性不能安。情悦谓之为美,不安呼之为淡也。

    视不足见,听不足闻,用不可既。

    既,尽也。目所见者色,炫之於青黄;耳所闻者声,惑之於宫征;心所贪者利,昏之於珍宝。宝虽为利,用有尽也;声虽可悦,聋不远也;色虽可爱,盲在近也。故知止乐饵者,有斯患也。然恬澹无为之道,视虽不能见,致之者洞视无不明;听虽不能闻,契之者洞听而更聪;心虽不能计,会之者运用而不尽。道

    俗之好如彼,利害之涂如此。

    三十六章

    将欲嗡之,必固张之。

    将欲塞兑而闭门,愚夫不服,纵其开兑而济事,困而后已。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息其雄猛之心,纵其刚强之志,柔弱生徒,刚强死行,苦至当止也。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欲衰而更盛,物极而自反。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欲夺其恶,恶行不除,恶积灭身,临时自悟。

    是谓微明。

    上之权道观之,则未似施教。究理则极有潜资,甚自微妙,分明历然有益,故谓微明。八十一章广陈化道,而凡情有系,所执不同,以实示之,而不从将权化之,令知返玄教,深远左右宜之。权释辩於前,实解彰於后。欲噏敛之,开经化之;欲弱俗情,强其仙骨。欲废邪志,与之正道;欲夺恶行,与之善业。

    柔弱胜刚强。

    权道顺之而不违,故言柔弱必竟能制於刚强,故言胜也。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脱,失也。鱼之游泳,事藉於江湖。圣人大宝,理资於利器。鱼不可以失水,失水则鱼亡。利器不可以示人,示人则危殆。故曰人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知执权之道不易其人。

    (后文元阙)#3

    老子道经卷上#4竟

    #1 按《道藏》本原将老子道经李荣注分作四卷。现据敦煌本合并为一,改题『道德真经注卷上』。后文卷题亦删去。

    #2 按《道藏》本原未分章,仅题篇名『道经』二字。现据通行本分章,列出章次,以便阅读。下同此。

    #3 《道藏》本原止於此。以下第三十七至八十一章缺。据敦煌本及强本补。

    #4 此行系整理者补。下卷敦煌本尾题『老子德经卷下』,可证上卷尾题应作『老子道经卷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