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道德真经注卷下#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元天观道士李荣注

    三十八章#2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明古之皇道,宅太虚以为心,凝至一而为体。不言均天地之化,无事成万物之功,未规揖让之名,岂有干戈之争。虽复处宗处极,而乃非争非名,无为自然,故云上德。为而不恃,成功不居,故云不德。畜养万物,物得以成,故云有德。内明德与道合,厥义可尊,故云上德。道既无象,德亦虚玄,韬光藏用,故云不得。虽藏於用,无用之用用矣。乃韬於光,不耀之光光矣。有用有光,济人济物,故云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道德之风几乎将失,仁义之化殆欲斯兴,文字既彰,浇漓渐矣,故云下德。以德为德,以功为功,恃德伐功,故云不失德。执言有德,不及无为,故云是以无德。内明体同虚寂者德之上,事有纷累者德之下,封执在心故云不失德。执者失之,是以无德也。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以,用也。上用无为以化下,下用无为以事上也。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用有为以导下,下亦以有为以事上,何者?草则逐风以西东,影则随形而曲直,故知君海内者不可以多事,理归虚静,训弟子者不可以非礼,义存忠孝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兼爱博施仁也,赏善罚恶义也,恒其道德,其宜上也。上德下德亦浇淳之化有殊,无为有为明得失之政斯别。下德之称有为者,是上德之劣也,上仁之称无为者,是上义之优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上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以此教人,故曰为之。礼烦则乱,下不能行,故云而莫之应,可谓信不足有不信。相信自可忘言,不信则生忿争,是以挥拳攘臂,更相牵引。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

    玄古淳和,物情诚实,人皆自足,不假仁义以煦濡,家悉无为,各怀道德以游泳,爻象不作,教迹未兴,混亲疏,忘贵贱,此则太上下知,大道之化也。此风既散,谧号乃兴,畜养之义行焉,成济之功见矣。圣人潜被,黎首自安,此上德之化也。亲惠情生,泛爱功起,亲则有所不普,爱则有所不同,浇风以渐也。亲爱不足以化俗,赏罚于是以理人。又丧赏罚之义,废仁义之礼,教之以折旋,行之以玉帛,而君欺于上,臣诳于下,淳源已远,浇浮孔炽也。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人皆敦厚,各怀忠信,亦无烦曲礼,但忠信已薄,浇浮更厚,惑乱滋甚,以礼理之,贱质贵文,转增邪乱,故言乱始也。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始。

    道德者,道之实也。仁义者,道之华也。先知仁义者,识华不识实也。夫明者自然合理,暗者方俟师教,知礼非上智之基,乃是下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云去彼取此。

    散朴以为器,原其始也至淳,失道而后德,要其终也浇薄。是以仁非本性,义异自然,信不由衷,礼饰於外,是非战争,奸巧纷纭,父子失慈孝之心,君臣乖忠义之道,于是大圣老君痛时命之大谬,愍至道之崩沦,欲抑末而崇本,息浇以归淳,故举大丈夫经国理家,修身立行,叉须取此道德之厚实,去彼仁义之华薄,则捐俗礼,归真道。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3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一,元气也,未分无二,故言一也。天地虽大,所禀者元一。万物虽富,所资者冲和。王侯虽贵,所赖者真道。是以清澄以广覆,宁静以厚载,变化以精灵,虚豁以盈满,安乐以全生,无为而正定,何以致其然?皆得一於道。

    其致之,

    道无兴废,物有得失。得之者益如前,失之者损如后。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将恐蹶。

    真一之道,不可失也。失之,成象恐之於破裂,成形恐之於动发,不测将恐以绝歇,虚间将恐以枯竭,生灵将恐以死灭,尊贵将恐於颠蹶。

    故贵以贱为本,

    此则国以人为本,亦言从贱以至贵也。

    高以下为基。

    九重之台起於累土。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孤寡不谷,王侯之谦称,此亦不忘於本也。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

    言贵实以贱为本也。

    故致数誉无誉。

    王侯实贵而以贱为名者,此有道之君也。歌谣颂德,不以为誉,此则数誉。悬谤从谏,不以为数,此则数毁也。明体道君子外宠辱,得失不惊,心忘毁誉,喜愠不形色也。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玉琭琭少故贵,而石#4落落多故贱,贱者人所恶,贵者物可政,俱不安也。处贵而谦退,不欲如玉之被致。在贱而恶齐,不欲如石之被奔。得之以一,处之以中,唯上与下无不安。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以柔弱为用,动皆反俗,以刚强在心,举皆失道也。

    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有者,天地有形故称有。天覆地载,物得以生,故言生於有。无,道也。道非形相,理本清虚,故曰无。天地从道生,有生於无也,故曰虚者天地之根,无者万物之源。迷者失道,不识本元。圣人垂教,明於祖始,若能道超生死而出有无,必其昏俗,沦有无而系生死。形神合而见相,故言生於有,形神散而无体,故言有生於无。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能行;

    信道弥笃,强行有志,寒暑变而不革其心,金石销而不移其操,始终常一,确乎不拔。勤行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素丝无恒,逐玄黄而改色。中士不定,随好恶而异心。闻真道,存身以安国,则存道而忘俗。见财色,悦性以娱情,则存俗而亡心道。

    下士闻道,大笑之。

    心迷得失,知近不知远,情昏真伪,识浅不识深,但悦尘垢之小行,反笑清虚之大道。

    不笑不足以为道。

    道深甚奥,下士#5之所难知。微妙玄通#6,下愚故非易识。今笑之,不能令真使混浊,适足彰道之清远也。

    是以建言有之:

    物情不一#7,取舍异心。圣人设法,无教无不教,凡情向背,有信有不信也。

    明道若昧,

    智无不周,明。光而不耀,昧。勤行,进,大成若缺,退也。

    夷道若类,

    缅平一等,夷道也。和光同尘,若类。

    上德若谷,

    无不容也。

    大白若辱,

    廉而不秽,大白也。混若於浊,若辱也。

    广德若不足,

    大满若冲。

    建德若偷,

    潜行密被。

    质真若偷。

    偷,变也。性无洁浊,体实常存,质真也。亡死生,合变化,若偷也。

    大方无隅,

    寰寓有象,有方也。至道无形,无隅也。

    大器晚成,

    积习生常,美成在久,故知修心修行,非一朝一日可以致。

    大音希声,

    鸣钟应节而鸣,玄教随机而作。

    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虚无罗於有象,故言大象。大象无象,故曰无形。不可睹,故言道隐。绝於称谓,故曰无名也。

    夫唯道,善贷生。

    夫进而若退,进无进也。若退而进退也。明若昧,非明也。昧若明,非昧也。至真之道,非进非退,非明非昧,无色无声,无形无名。虽复无名,亦何名而不立?虽复无象,亦何象而不见?是故布气施化贷生於万有,为而不恃,付之於自然。

    四十二章

    道生一,

    虚中动气故曰道生。元气未分,故言一也。

    一生二,

    清浊分,阴阳着。

    二生三,

    运二气,称三材。

    三生万物。

    圆天覆於上,方地载於下,人主统於中,何物不生也。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阳气热孤,亦不能生物,阴气冷单,亦不足成形,故因大道以通之,借冲气以和之,所以得生也。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

    抱冲和之气,无好无恶。失一元之道,有爱有憎。但敦富贵之名,不悦孤寡之称。唯有道王公,卑以自牧,义存谦退,以为名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有道以富贵而称孤寡,损也。谦光日新,益也。无德处贵,自以为益。材下位高,必至倾覆,损也。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

    人间所行之教,理归仁义,事刚强。然刚强者死之类,仁义者道之华。亦我义教之者,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远仁义而安道德也。亦言圣人是於能教众生,是於所缘教得宜。义者,宜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学父。

    不从君父之命,不顺圣人之教,贪荣而守胜,尊己以陵人,强梁也。违科犯法,不尽天年,中道而夭,不得真死也。物皆合道,圣人无不设教。凡情失理,化主所以兴言。由仁义之华,彰道德之实,因强梁之性,演柔弱之法。父,本也,以强梁为教本也。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有象之至柔者,水也。无形之至柔者,道也。水至柔而能消金穿石,破彼坚强。道至柔而能贵彼忘我,破兹固执。言人若能鉴之於水,体之於道,足然洞之於人我,经之於丘山,微妙玄通,都无滞碍,此谓驰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水无有碍,道无有形。有间无间,无处不入。

    是以知无为有益。

    道无形,物得成;圣无为,人得化。此乃无为之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前称无为之益,未知何曰无为。行不言之教,教即忘言。任因循之事,事即无事。吾安於上,臣悦於下,此为之益也。

    天下希及之。

    行有为者多,及无为者少。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名者,外之称誉。货,俗之财帛。身为忠孝之本,抑德之基,理须外名利,存身神,反无为,修至道,而弱丧者不反,逐欲者失真,遂为名以杀身,因财而害己#8。迷沦者众,圣人怀之,故详问云为得利为病,为失名失利为病。俗以得名利为善,而得之则身亡;失之为恶,亡之则己立。得失病利,谁然定乎?亡,失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

    为名以杀身,斯大费。

    多藏必厚亡。

    为财以伤己,斯厚亡。

    知足不辱,

    不分外以求名,远耻辱。

    知止不殆,

    不非理以规财,无危殆。

    可以长久。

    外之於名利,远之於危殆,理国可以长存,修身可以久视。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道圆德备,名曰大成。备如不足,故云若缺。然大壑酌之而不竭,明镜应之而忘疲,不弊。

    大满若冲,其用不穷。

    四达是方而俱照,六通无幽而不烛,斯大满。不以照为照,不以盈为盈,若冲也。用不以心,故无极。

    大直若屈,

    直同正道,大直。以欲从人,若届也。

    大巧若拙,

    匠成万物,大巧。似不能为,若拙。

    大辩若讷。

    谈天畅理,大辩。言即无言,若讷也。

    躁胜寒,静胜热。

    阴阳二气,递相为用。阳气躁而热,阴气静而寒。阳气盛则静胜而躁劣。此则气序迁移,平为胜劣。夫大成若缺,大满若冲,则盛无盛也。其用不弊,其用不穷,则衰无衰也。不盛不衰,不寒不热,遗成而不败,忘胜而无劣。

    清静为天下正。

    为阴阳之所寒热,未清也。为生死之所流动者,不静也。明圣人生死无变於己,寒热不累於身,清静也。有轮转处,生死皆为耶也。无轮转,绝死生,为天下正。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君上有道,除奔命之马。臣下无为,粪桑田之业。修真者去驰骋之浮情,粪身神以道德。务学者绝飘荡之懈惰,粪心虚以艺文也。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生,起也。不用道而修文,专饰兵而好武,四郊多垒,五兵斯起,戎马生於郊也。内明心王无道,驰六识之马,遍万境之中,得失纷纭,是非#9交争也。

    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甚於欲得#10。

    有道之人,遗情去欲,祸自除。无识之徒#11,纵性任心,殃咎斯至。善积成庆,幽显咸享。恶积成殃,存亡俱累。罚止一身,罪也。下及子孙,祸也。上误先祖,咎。

    知足之足,常足。

    除可欲则外无所求,清本性则内无所乏,故言知足,动皆合道,事无不圆之足也。无不足之时,常足也。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

    观之以道,则理无不达,照之以智,则事无不知,所谓不行而知者。

    不窥牖,见天道。

    二景丽天,五星耿汉,宁须窥牖,方始见乎内明。窥牖者,穿凿求解也。天道者,自然之理。不假筌蹄得鱼兔,无劳言教悟至理,此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迹周於宇宙,未识山川,览遍於经籍,宁知至理,此谓无知。

    是以圣人不行而行,

    独悟也。

    不见而名,

    玄览也。

    不为而成。

    自内就也。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增之以卷轴,长之以见闻,利之以名声,加之以嗜欲。

    为道日损。

    行不言之教,文理双忘。体虚玄之道,物我同遣。为无为百为兼丧,事无事万事都损。岂惟憍盈奢侈也。

    损之又损之,以至於无为。

    舍有归无,损之者也。有去无忘,又损之者也。有去,无也。理冥真寂,至无为也。

    无为无不为。

    夫欲去有累,所以归无为,而惑者闻无为,兀然常拱手,以死灰为大道,土块为至心,理恐其封执无为不能悬解,故云无为而无不为也。不为非无为也,有为而归无为,非有为也。此则为学为道,道学皆忘,唯动与寂,寂动俱息者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摄也。忘则无舍无不拾,用则有可有不可。若以无为摄天下,无有而不可皆可也。若以有事取天下,无有而不可皆不可也。

    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君上无心於有为,任百姓之自化。圣人无情以分别,逐万有而感通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

    若有心分别,有善善有不善,不得以为善#12。今既无心分别,非唯善於善,亦善於不善,善与不善皆善,是以谓之得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

    信,顺也。物情既有可有不可,从事则有顺#13有不顺。有顺有不顺,不得以为俱顺。今圣人无可无不可,皆可;无顺无不顺,皆顺,是以名为大顺。

    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混其心。

    惵惵,不住也。凡情分别,见善见不善,信有信不信。圣人惵惵不住,泛泛随机,混其分别之心,齐其是非之意也。

    百姓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百姓不能以性制情,而乃纵心逐欲,注耳目於声色,专鼻口於香味,因兹惛惑,以此聋盲。圣人逐病行医,随机演教,因心救物,说己化他,乃云我止如婴孩赤子,不知声色悦於耳目。

    五十章

    出生入死。

    从幽至显名出生,自有归无称之入死也。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九窍四关为十三也。若能绝欲则为生之类,必其放荡,则为死之徒也。

    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所以流死地者,由十三种造过。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何为得至於死地?言用之九窍,运之四关,多取有为之生业,爱养无常之生死,后(厚)过其分,动之死地也。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不能养性,内为情欲之所伤,外为毒虫之所害。善摄者不耽染,性不伤,无毒心,物无害。

    兕无所驻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言养生以道,积善以行,是故前显不与恶遇,今明虽遇无伤。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夫生我者神,杀我者心。我杀由心,心为死地。若能灰心息虑,不构有为,无死地。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孰成之。

    至道运而无壅,何适而不能。玄德动而不滞,何事而不可。今约事分用,通生则理归於道,长畜则义在於德。生畜於物,物各有形。既秀而不实曰孰,生畜具全曰成也。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父母所生,天地覆载,诚可尊也。今道德恩隆於父母,功盖於天地,理当尊贵人也。

    道尊德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道德虚忘,自然尊贵,非由爵命方见敬重也。

    故道生之畜之,长育之,成之孰之,养覆之。

    此广明道德生畜之义也。进益曰长,抚恤曰育,构立曰成,圆足曰孰,资给曰养,衣被曰覆。

    生而不有,为而不侍,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夫伐其功者,非至功也。恃其德者,非大德。今既生既长,不恃不宰,深妙之德也。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道为物本,故云始。德能畜养,故云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其子。

    道德生畜,母之义也。物从道生,子可知也。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子从亲生,必须孝於亲;物从道生,必须守於道。子孝於母,母慈於子,通天地,感神明,物无伤也。人守於道,道爱於人,积功行,着幽显,物无害者,故言不殆也。此明母子相守,本末相收。能行此者,家国安也。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掩目闭口,外患不生。既无疲劳,又绝勤苦。会无名之始,归有名之母,修身之道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失道滞俗,去本行末,通六情之兑,开五欲之门,虽成有累之事,终失无为之道。亡没此身,难可救拔。

    见小曰明,用柔曰强。

    祸乱初起为小,预能防患曰明,顺道无违曰柔,始终不损曰强也。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智能照机,以之防祸,用其光也。睹见未萌,皎然无失,内视反照,复归其明。以不罹患,无与身殃也。

    是谓袭常。

    放情极欲,遣本徇末,患难斯至,归无常也。塞兑闭门,守母依始,洁身入道,袭真常也。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甚畏。

    老君伤时王不从夷路,唯履险途,服文彩而带利剑,厌饮食而积货财,农田荒秽,仓凛空虚,此乃夸盗之人,岂纯粹之行。若使我微知政事,必行无为之大道,不涉有为之小径,有所施为事,尤畏不行。

    大道甚夷,其人好径。

    正道平而易,邪径险而难。理国者多履其难,修身者少从其易。斥无道。

    朝甚除,田甚芜,

    雕墙峻宇,除故造新。下人妨农,良田芜秽。殉名好利,弃少求多。道业不修,丹田荒废也。

    仓甚虚。

    年登则禀实,农废则仓虚,行薄则业虚,德充则道实。

    服文彩,带利剑。

    捐素以事华,贱文而贵武。修真者内不存於道德,外唯饰以威仪,毒意末松,带利剑也。

    厌饮食,资货有余。

    夫味无味者,饮和浴德。为无为者,礼士爱贤。鄙刍豢,以箪食为乐,散货财,以不贪为宝,此则内外无不可也。而厌之以芳鲜,积之以珠玉,是盗夸之行,非家国之基。

    是谓盗夸。盗夸非道。

    取不足积有余,盗之谓也。爱文彩,事贪侈,夸之义也。唯盗与夸,俱非道行。

    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子孙祭祀不辍。

    能立行於至道之境,则根深而不拔。妙树功於玄德之乡,则蒂固#14而不脱。为国则百代宗庙而常安,为家则万叶蒸尝而不绝。师资结影於真气,授继响於玄风。

    修之身,其德能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能长;修之国,其德能丰;修之天下,其德能普。

    夫道不可不修,德不可不立。立德修道,自家形国,何往不安。死生无变曰真,庆及后昆曰余,迩安远至曰长,物皆自然曰丰,惠无不周曰普也。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

    至道之源,实自无善无恶;建德之始,理须知是知非#15,知非者则去恶虑不远,知是者则就善恐不及。察邪察正,照存照亡。修道之身则归真,不修道者则入伪。修道之家则有余,不修道者则不足。修道之乡则久长,不修道则短促。修道之国则丰大,不修道则穷俭。修道之天下则周普,不修则缺少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如何得知修道者昌,不修道者亡?观一身则百身可知矣,观一国万国斯睹矣,岂唯三代乎也。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怀道抱德,积行深厚,气专精固,绝欲无贪,不散真童,类於赤子也。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以毒曰螫,以足曰据,以爪曰博。婴儿所以无害者,一为内无毒意,二为慈母加护,故不伤也。含德之人,既其无复恶心,又以天灵垂佑,是以毒虫不得流其毒,猛兽无以施其猛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婴儿筋骨弱而握拇指牢固者,非由力也,本为心专,人虽欲开,不可得也。含德之人,屈身以顺物,柔心以从道,可欲不能开,全真自然固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竣祖雷反之作,精之至。

    牝牡之合,即阴阳之会也。竣,小儿阴也。作,动也。赤子未知男女之礼而动作者,至精不散也。精散则身枯,身枯则命竭。含德之人外情欲而爱其精,去劳弊而宝其气。无心於动,动不妨寂,虚己於寂,寂不妨动。寂不妨动,虽动而非动;动不妨寂,虽寂而非寂。非动非寂,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嘎於葛反之,和之至。

    啼极无声曰嘎。赤子旦夕恒啼而声不嘎#16者,和气未散也。含德之人演玄言而不疲,流法音而无绝,此抱冲和之所致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亡精损气归无常,知和不死保#17真常。含德既知和理,人体常义,物无不可,故曰明也。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祥,善也。强,盛也。此明流俗有为之徒,不能同赤子之握固,似含德之知和,逐欲丧其精,运力伤其气,益生以滋味,补气以药石,中心欲使气盛而不衰,体善而不恶,其可得乎?故曰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物壮则老,谓之非道,非道早已。

    物极则反,体盛则衰。此时俗尘之怛累,岂虚寂之常道。老君痛众生未解知常,不能受气,以有为益生,益之损。既乖至理,戒以止哉也。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得意忘言,悟理遗教。

    言者不知。

    多言则丧道,执教则失真。

    塞其兑,闭其门。

    杜欲路,绝祸源。

    挫其锐,解其忿。

    折贪欲之锋,释是非之争。

    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争得失则或可或不可,竞是非则一彼一此。今和光则无知无分,同尘亦共愚不别,通万有而齐致,亦何法而不同人。

    故不可得亲,不可得疏;不可得利,不可得害;不可得贵,不可得贱。故为天下贵。

    天有远近则亲疏明矣,存得失则害利生矣,定上下则贵贱成矣。今解忿挫锐,和光同尘,爱憎平等,亲疏不能入,毁誉齐一,利害不能干,荣辱同忘,贵贱无由得。能行此者,可以为天下贵也。

    五十七章

    以政理国,

    养百姓者,妙在於平均。宣风化者,要归於正直。此所谓诸侯牧宰导德齐礼,文之教之也。

    以奇用兵,

    奇,变诈也。临难制变,兵不厌诈。三略六奇,九政百胜,上将军师静难息寇武之功。

    以无事取天下。

    明君之摄化天下,论道宣风则贤相,守方讨逆则名将,垂旒坐朝於万国,塞耳凝神於九重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何以得知无事可以取天下?即以此下文云我无为人自化,我无事人自富也。

    天下多忌讳,而人弥贫;

    忌讳多端,政烦纳密。烦则人劳,密则人惧。从法妨业,焉得不贫也。

    人多利器,国家滋昏;

    机权不可多与人,兵器不可家皆有。家有兵器思为贼,人多执权恐至乱也。

    人多知巧,奇物滋起;

    多奇巧,异物生。上玩物,下起欲也。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珍好之物为法物也。多贵金玉,盗贼斯起也。亦言法所以息盗盗更多,礼所以整乱而乱作。

    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无事人自富,我好静人自正,我无欲人自朴。

    前忌讳下是四种有为之病,是故圣人说四种无为之药,欲令除乱得化去动之静,家安俗乐,无事无为。付自然之运曰化,人皆知之曰富,无偏曰正,遗华处实曰朴也。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人醇醇

    其政宽,其人悦。上恬静,下淳一也。

    其政察察,其人缺缺。

    其政急而烦,其人困而乏。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倚,用也。伏,匿也。言人在苦而思乐,改恶而从善。因祸以得福,若处乐而荒;在贵而骄纵,则祸匿於福中矣。

    孰知其极?

    行善恶之因,得祸福之果,轮回苦乐之境,来去谁知穷极也。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訞。

    奇,异也。訞,恶也,善恶往还之业,此并是邪?寂寞立之真始乃正,言人多积尘垢之行,少有清虚之基,故云其无正事耶者。众从正者,寡设命为正。正不常正,俄然变异,故曰为奇。并皆行恶,不肯修善,设令为善,善不恒善,还即造恶#18,故曰为訞也。

    人之迷,其日故久。

    迷祸福之源,惑邪正之路,此非旦夕,其日故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方,正也。割,伤也。邪行则物我俱伤,正道则彼此无割也。

    廉而不秽,

    凡情贪而浊,圣道廉而清。

    直而不肆,

    大直若屈,不显正以示人。

    光而不耀。

    明道若昧也。前标得失之政,次指祸福之门,而没溺者既多,昏迷者已久#19,訞奇则系累之境,倚伏悲悬解之场。是以廉而不秽,始体清虚之道;光而不耀,方识惠源之路。冥得失,何祸何福乎?混是非,孰邪孰正乎?泛兮无系无不系,萧然无可无不可也。

    五十九章

    治人及天,莫若式。

    下理於人,上事於天,莫过以道用为法式。

    夫唯式,是以早伏。

    以道为式,物先以归。

    早伏谓之重积德。

    道轻德薄,人不依重。积深厚,物自伏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

    德重仁深无不胜。克,胜也。

    无不克莫知其极。

    四夷宾伏,国无边,与道玄同,有何穷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境土无边,德、无际,始可以有於家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有道则国安,无道则国危。国由道生,道为国母。以道为母,所以久长。

    是以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夫根枯则拔,蒂朽则落。今理国以道为根则根深,修身以德为蒂则蒂固,蒂固则长生,根深则久视。天人之式,家国之要也。

    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鲜,鱼也。烹鲜不挠,挠则鱼烂。故曰理国烦则下乱,修身烦则精散也。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君上用道临下,鬼不见其精灵以害人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鬼无精灵而不害人,由上用於正道,所以邪不为害。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非其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