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纳兰词卷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采桑子

    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人在谁边?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静数秋天,又误心期到下弦。

    ◎四人天外曰三清境,玉清、太清、上清,亦名三天。(《灵宝太乙经》。此处“玉清”可能借指皇宫。据清人笔记,作者曾爱过一个宫女。参阅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七转引《海沤闲话》,以及李勖编注《饮水词笺》转引胡刊本《饮水诗词集》中的鹏图跋、唯我跋。)

    ◎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宋李清照《念奴娇》)

    又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哀婉沉着。(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又

    严宵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数尽残钟,一穟灯花似梦中。

    又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又 咏春雨

    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才着春寒瘦不支。

    凉侵晓梦轻蝉腻,约略红肥。不惜葳蕤,碾取名香作地衣。

    又 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宋孙道绚《清平乐·雪》)

    ◆此词有“万里西风瀚海沙”之句,按时令当在九月,地点应近大漠,姑系于康熙十九年九月扈驾至五台山时。

    又

    桃花羞作无情死,感激东风。吹落娇红,飞入窗间伴懊侬。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处浓。

    ◎隆昌元年,(沈约)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以书陈情于(徐)勉,言己老病,十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南史·沈约传》。东阳:地名,在浙江省,此指沈约。)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之二)

    又

    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金阙乍看迎日丽,玉箫遥听隔花微。(唐司空曙《送王尊师归湖州》)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又

    凉生露气湘弦润,暗滴花梢。帘影谁摇,燕蹴风丝上柳条。

    舞馀镜匣开频掩,檀粉慵调。朝泪如潮,昨夜香衾觉梦遥。

    又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箫。

    ◎蔡确贬新州,侍儿名琵琶者随之。有鹦鹉甚慧,公每叩响板,鹦鹉传呼琵琶。后卒,误触响板,鹦鹉犹呼不已。公怏怏不乐,有诗云:“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伤心瘴江水,同渡不同归。”(《渊鉴类函》卷四百二十一《鸟部》四引《青林诗话》)

    ◎唐韦皋少游江夏,馆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箫祇侍,因渐有情。韦归,七年不至,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仍为韦侍妾。(见《云溪友议》。此处“玉箫”指死去女子。)

    ◎“鹦鹉”二句回忆过去,令人产生睹物思人的悲痛。

    又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唐元稹《杂忆五首》之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又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宋刘克庄《忆秦娥》)

    ◎“情知”两句谓明知沈宛去后不可能再回来,还勉强说将来有重叙旧情之日。

    ◆此首与下一首可能为思念沈宛而作。

    又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别来长记西楼事,结遍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宋晏幾道《采桑子》。结遍兰襟,谓情分深切。)

    ◎犹记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宋晏幾道《清平乐》)

    谒金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宋欧阳修《蝶恋花》)

    好事近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又

    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

    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唐杜牧《赤壁》)

    ◎“十三陵”代表前朝,“新丰”比喻新朝,谓前朝皇帝的陵园,已成了新朝皇族的游猎之所。

    ◆康熙十五年十月作者曾扈驾到昌平祭祀十三陵。据《清实录》,康熙十五年十月,“戊午……幸昌平。过前明十三陵。上一一躬亲酹酒”。十三陵就在北京城郊,性德往游的机会甚多,因此本词也可能作于康熙十五年以前。

    又

    何路向家园,历历残山剩水。都把一春冷淡,到麦秋天气。

    料应重发隔年花,莫问花前事。纵使东风依旧,怕红颜不似。

    ◎(后主李煜)又尝与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又云:失却烟花主,东风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宋马令《南唐书》卷六《后主昭惠周后传》)

    ◆词中有“麦秋天气”及“料应重发隔年花……怕红颜不似”之语,可能作于妻子死后的第二年初夏。作者妻子卢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产后病故,故此词当作于十七年。据《清实录》,康熙十七年五月,“乙巳,上至巩华城”,“甲寅,上幸西郊观禾”,又据徐乾学所作作者墓志铭,“上之幸……西山、汤泉及畿辅……未尝不从”,可证此词当作于十七年五月。

    一络索 长城

    野火拂云微绿,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忆写向屏山曲。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

    ◆词中有“西风夜哭。苍茫雁翅列秋空”之语,描写的是秋景。作者于秋天出塞共有三次,参见前《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注。此词之“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与卷五《浣溪沙·姜女祠》之“六王如梦祖龙非”意思相同,可能同作于二十一年八月去梭龙时。参见后《浣溪沙》(海色残阳影断霓)注。

    又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木落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通德(伶玄妾)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不胜其悲。(汉伶玄《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

    ◎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宋刘辰翁《宝鼎现》)

    ◆作者于秋天出塞有三次,两次是扈驾出巡,另一次是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二月赴梭龙侦察。参见前《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注。此词有“短衣匹马”之语,不像是扈驾而行。姑系于二十一年秋。

    又 雪

    密洒征鞍无数,冥迷远树。乱山重叠杳难分,似五里蒙蒙雾。

    惆怅琐窗深处,湿花轻絮。当时悠扬得人怜,也都是浓香助。

    清平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记双鱼。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唐荆叔《题慈恩塔》)

    又

    青陵蝶梦,倒挂怜么凤。褪粉收香情一种,栖傍玉钗偷共。

    愔愔镜阁飞蛾,谁传锦字秋河?莲子依然隐雾,菱花偷惜横波。

    ◎青陵台在开封府封丘县界。(《明一统志》。青陵台韩凭夫妇化蝶的典故,见前《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注。)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倒挂,即绿毛么凤,性极驯,好集美人钗上。日闻好香,则收藏尾翼间,夜则张翼以放香。(《名物通》)

    ◎么凤,惠州梅花上珍禽,名倒挂子,似绿毛凤而小,其矢亦香,俗人蓄之帐中。东坡《西江月》云“倒挂绿毛么凤”是也。(清沈雄《古今词话》)

    ◎“青陵”二句谓自己梦想如韩凭化蝶,也喜欢倒挂的么凤。

    ◎杨东山言《道藏经》云:蝶交则粉退,蜂交则黄退。周美成词云“蝶粉蜂黄浑退了”,正用此也。(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四)

    又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六曲,十二扇也,以十二扇叠作六曲。(唐李贺《屏风曲》“团回六曲抱膏兰”清王琦注)

    又

    凄凄切切,惨淡黄花节。梦里砧声浑未歇,那更乱蛩悲咽。

    尘生燕子空楼,抛残弦索床头。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燕子楼在江苏徐州市。唐贞元中,张尚书镇徐州,筑楼以居家妓关盼盼。张死后,盼盼不嫁,居此楼十馀年。张尚书旧传为张建封,后人考证为建封之子愔。

    ◎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宋周邦彦《解连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观词意,此首亦为悼亡之作。

    又 忆梁汾

    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

    乱山千叠横江,忆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宋赵佶《燕山亭》)

    ◎只有琐窗红蜡,照人犹自销魂。(宋周紫芝《清平乐》)

    又

    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记得灯前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

    别来几度如珪,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

    ◆此词有“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及“别来几度如珪”之语,当作于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作者于九月扈驾南巡,至此已将近三个月。参阅前《菩萨蛮》(惊飙掠地冬将半)注。

    又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勾引行人添别恨,因是语低香近。(宋晏幾道《清平乐》)

    又 秋思

    凉云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照影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又 弹琴峡题壁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宋辛弃疾《水龙吟》)

    ◆《大清一统志·顺天府》二:“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水流石罅,声若弹琴。”此词可能作于康熙十五年十月扈驾到昌平时。

    又 元夜月蚀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似寻常清景别,第一团栾时节。

    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

    ◎太和中,郑仁本表弟……游嵩山……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襆物方眠熟,即呼之。……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一《天咫》)

    忆秦娥 龙潭口

    山重叠,悬崖一线天疑裂。天疑裂,断碑题字,古苔横啮。

    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蛟龙窟,兴亡满眼,旧时明月。

    ◆龙潭口在今辽宁省铁岭市境内。此词当作于康熙二十一年春扈驾巡视辽东时。

    又

    春深浅,一痕摇漾青如剪。青如剪,鹭鸶立处,烟芜平远。

    吹开吹谢东风倦,缃桃自惜红颜变。红颜变,兔葵燕麦,重来相见。

    ◎草浅浅,春如剪。(唐温庭筠《春野行》)

    ◎东风本是开花信,及至花时风更紧。吹开吹谢苦匆匆,春意到头无处问。(宋欧阳修《玉楼春》)

    ◎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诗引》)

    ◎“红颜变”三句谓旧地重来,不禁有前度刘郎之感。

    又

    长飘泊,多愁多病心情恶。心情恶,模糊一片,强分哀乐。

    拟将欢笑排离索,镜中无奈颜非昨。颜非昨,才华尚浅,因何福薄?

    阮郎归

    斜风细雨正霏霏,画帘拖地垂。屏山几曲篆烟微,闲庭柳絮飞。

    新绿密,乱红稀。乳莺残日啼。春寒欲透缕金衣,落花郎未归。

    ◎菊冷露微微,看看湿透缕金衣。(五代顾夐《荷叶杯》)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唐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之二)

    ◎秀才裴航途经蓝桥驿,口渴求饮。老妪命女云英饮以琼浆。裴欲娶云英为妻。老妪告裴,需以玉杵臼为聘。裴访得玉杵臼,与云英捣药百日,药成成仙。(见唐裴硎《传奇》。蓝桥,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常娥》)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