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補遺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詠懷(十首選二)

    其一

    桂樹生空山,柯幹何連蜷[1]。自我辭家時,霜雪漸飄殘。斂辛亦可悦,抱素聊自閑[2]。託根非金鐵,何以得久堅。匪曰不得堅[3],榮落理固然[4]。願言保其拙[5],大化相推遷[6]。

    【注释】

    [1]連蜷:長曲貌。《文選》揚雄《甘泉賦》:“蛟龍連蜷於東厓兮,白虎敦圉於昆崙。”

    [2]斂辛:忍受辛苦。抱素:保持本色、本真。宋沈作喆《寓簡》卷九:“唐李嗣真論右軍書……《逍遥篇》、《孤雁賦》,迹遠趣高,有拔俗抱素之象。”

    [3]匪:通“非”。

    [4]榮落:盛衰。固然:當然,理應如此。秦觀《李固論》:“此亦理之必至,事之固然,無足怪也。”

    [5]願言:思念殷切貌。《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宋華岳《早春即事》詩:“願言相約花前醉,莫放春容過海棠。”

    [6]大化:指宇宙,大自然。曹植《九愁賦》:“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推遷:推移變遷。陸游《自嘲》詩:“歲月推遷萬事非,放翁可笑白頭痴。”

    其五

    舉世尚蛾眉,混沌詎可飾[7]。豈無文冕姿,難以加越客[8]。嚴光非沽名[9],出處自性適。抱志鮮猶豫,何事能刺迫[10]。觀化栖林泉[11],飲和向川澤[12]。不必陸接輿[13],行歌嘆鳳德。

    【注释】

    [7]尚:愛好。混沌:古代傳説中央之帝混沌,生無七竅。日鑿一竅,七日鑿成而死。見《莊子》。比喻自然淳樸的狀態。詎可:豈可,豈能。

    [8]文冕:指士大夫的禮冠。越客:作客他鄉的越人。多指異鄉客居者。劉長卿《七里灘重送嚴維》詩:“秋江渺渺水空波,越客孤舟欲榜歌。”

    [9]嚴光:嚴子陵。見《題李明府天英借笠看山圖》注[4]。出處:出仕與隱退。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之八:“出處殊塗,俯仰異容。瞻嘆古烈,思邁高蹤。”

    [10]抱志:守志。鮮:少。刺迫:逼迫。

    [11]觀化:觀察變化,觀察造化。李白《送岑徵君歸鳴皋山》詩:“探元入窅默,觀化游無垠。”

    [12]飲和:使人感覺到自在、享受和樂。《莊子·則陽》:“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劉禹錫《令狐相公俯贈篇章斐然仰謝》詩:“飲和心自醉,何必管弦催。”

    [13]陸接輿:春秋楚人,姓陸名通,字接輿。昭王時政令無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鳳德:《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後以鳳德指德行名望。清曹寅《移竹東軒和高竹窗學士來韻》:“身無鳳德難諧俗,日對雲心與逝波。”

    贈徐二(二首選一)

    其二

    相憶不成寐,三更聞亂砧[1]。故人千里夢,長夜九秋心[2]。月暗啼烏急,階空落葉深。何時一樽酒,重與共披襟[3]。

    【注释】

    [1]亂砧:零亂的擣衣聲。

    [2]九秋:指秋天或深秋九月。南朝宋謝靈運《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蕭索。”秋心:秋日的心境,多指因秋來而引起的愁思、傷感。宋張耒《夏日五言》詩之十一:“庭除延夜色,砧杵發秋心。”

    [3]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披襟:謂推誠交談。

    【輯評】

    淦克超《黄仲則的詩》:“(《贈徐二》)輕圓秀潤,頗有晚唐風味。”

    春興

    夜來風雨夢難成,是處溪頭聽賣餳[1]。怪底桃花半零落[2],江村明日是清明[3]。

    【注释】

    [1]是處:到處,處處。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賣餳:見《張鶴柴招集賦得寒夜四聲》其一注[3]。

    [2]怪底:難怪。宋楊炎正《秦樓月》詞:“斷腸芳草年年碧,新來怪底相思極。”

    [3]清明:清明節。

    秦淮[1]

    凄涼苔蘚掩金釵,無復笙歌動六街[2]。回首南朝無限恨[3],杜鵑聲裏過秦淮[4]。

    【注释】

    [1]秦淮:見《中秋夜游秦淮歸城南作》注[1]。

    [2]苔蘚掩金釵:清納蘭性德《念奴嬌·廢園有感》詞:“碧甃瓶沈,紫錢釵掩,雀踏金鈴索。”笙歌:舊時秦淮河畔多聲色歌舞場所。六街:見《中秋夜游秦淮歸城南作》注[3]。

    [3]南朝:南北朝時宋、齊、梁、陳四朝合稱南朝,均建都於建康,即今南京市。唐周賀《送紹康歸建業》詩:“南朝秋色滿,君去意如何?帝業空城在,民田壞冢多。”孔尚任《桃花扇·小引》:“《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

    [4]杜鵑:鳥名。又名杜宇,子規。相傳古蜀王杜宇死後,魂化爲杜鵑。春末夏初常晝夜啼鳴,其聲哀切。古人以其鳴聲似人言“不如歸去”,因用以爲催人歸家之詞。明梁辰魚《浣紗記·放歸》:“遥看官道直如弦,聞鶗鴂,聽杜鵑,家山應在白雲邊。”

    江行

    江花江草故鄉情,兩岸青山夾鏡明[1]。一夜雨絲風片裏[2],輕舟已渡秣陵城[3]。

    【注释】

    [1]夾鏡明:指兩山之間的江面水明如鏡。

    [2]雨絲風片:細雨微風。明湯顯祖《牡丹亭·皂羅袍·游園》曲:“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清王士禛《秦淮雜詩》之一:“十日雨絲風片裏,濃春煙景似殘秋。”

    [3]秣陵:古邑名,即今南京市。

    【輯評】

    淦克超《黄仲則的詩》:“(《江行》)這樣的七絶,我們讀後,總覺得有悠悠不盡之意,有餘音嘹亮之感。”

    典衣行

    夷陵道中游客歸[1],廣陵驛前暮雨飛[2]。蕭蕭瑟瑟聽不得,推篷一望魂魄迷。征裘濕盡不復暖[3],雨脚如絲那能斷[4]。囊空羞澀對客燈[5],老僕助我發長嘆。誰家箜篌傷客心[6],鄰舟少女彈哀音。天涯孤棹正寥落[7],聞此清淚沾衣衿。東望故鄉不可即,白雲煙樹深更深[8]。朔風吹雨作寒雪,千山萬山樹瓊闕[9]。隔灘敗葦聲颼颼,中有嫠婦泣幽咽[10]。連日擁衾不能起,行人斷絶炊煙滅。老僕爲我言:“風雨無歸期。前村有新釀,何如典征衣?”我聞此言神色豫[11],舟子持衣出林去[12]。千村雪擁犬不鳴[13],典衣典衣竟何處?

    【注释】

    [1]夷陵:古邑名,治所在今湖北省宜昌市東南。

    [2]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揚州。驛:驛站,古時供傳遞文書、官員來往中途暫息、住宿的地方。

    [3]征裘:遠行人所穿的毛皮服。

    [4]雨脚:見《苦雨》注[1]。

    [5]囊空羞澀:謂袋中無錢。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6]箜篌:古代撥弦樂器。

    [7]孤棹:孤舟。

    [8]白雲:見《渡運河》注[2]。

    [9]樹:直竪。瓊闕:白玉的宫門。猶白玉樓閣,瓊樓玉宇。謂無數山峰如白玉樓臺竪立在面前。

    [10]嫠婦:寡婦。蘇軾《前赤壁賦》:“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1]豫:喜悦。

    [12]舟子:船夫。

    [13]擁:擁塞,阻塞。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雲横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潤州道中[1]

    一棹江城路,無窮羈客心[2]。火明漁市遠,人語浦煙深。漠漠新豐鎮[3],蒼蒼烏桕林[4]。扣舷一長嘯[5],千古幾知音?

    【注释】

    [1]潤州:今鎮江市。

    [2]羈客:旅客,旅人。王安石《次韻再游城西李園》詩:“殘紅已落香猶在,羈客多傷涕自揮。”

    [3]漠漠:密布貌,布列貌。晉陸機《君子有所行》:“廛里一何盛,街巷紛漠漠。”新豐鎮:在今江蘇省丹徒縣。産名酒。李白《叙舊贈江陽縣宰陸調》詩:“多酤新豐醁,滿載剡溪船。”

    [4]蒼蒼:形容茂盛。烏桕:落葉樹,實如胡麻子,多脂肪,可製肥皂及蠟燭等。辛棄疾《臨江仙·戲爲期思詹老壽》詞:“手種門前烏桕樹,而今千尺蒼蒼。”

    [5]扣舷:敲擊船舷。蘇軾《前赤壁賦》:“於是飲酒樂甚,叩舷而歌之。”長嘯:見《夜登小孤山和壁間韻》注[2]。

    栖霞道中[1]

    樹色含蒼翠,行行過野溪[2]。人家遥隔水,深竹静聞鷄。蔓草荒城迥,斜陽古道迷。雲林結遐思[3],那復問東西。

    【注释】

    [1]栖霞:縣名,在山東省東部,五龍河上游。

    [2]行行: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其一:“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别離。”宋張孝祥《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裏,人在珠簾第幾重。”

    [3]雲林:指隱居之地。王維《桃源行》:“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遐思:深長的思念。明張居正《祭米公文》:“懷陟岵之遐思兮,冀瓜期既及。”

    初夏命僕刈階草

    梅雨穿老屋,柱礎苔氣濕[1]。繞砌生茅茨,叢雜礙履靸[2]。吾性復散懶,歷亂畏整葺[3]。嗒焉一室中,擁書百不及[4]。紙窗無完櫺[5],風雨乘竇入。飛蚊聚茶鐺,盲蛾汙銀蠟[6]。蓄怒已多時,欲禦無一法[7]。因念幽館中,胡來此叢集[8]?逐醜窮根株,探穴在眉睫[9]。深草没人髁,乃爲衆汙納[10]。晨伏宵則行,紛紛伺我急[11]。斯時我亦震,狂呼事鋤鍤[12]。理直聲自揚,巢得掩宜捷[13]。用殺匪我殘,藏垢實汝執[14]。遑顧池魚悲[15],不計城狐泣[16]。憑依既無存,鳥散豈能合[17]。糞除在欄檻,軒爽到几榻[18]。我昔念汝輩,皆戴雨露立[19]。生意或不殊,安用積威懾[20]。蔓滋漸難圖[21],族匪欲我狎[22]。隱忍汝不知,斧斤我豈乏[23]。所以下流恥,君子慎交接[24]。三嘆悟物情[25],沈吟自相答[26]。

    【注释】

    [1]柱礎:承柱的礎石;柱下的基礎。岑參《敬酬李判官使院即事見呈》詩:“草根侵柱礎,苔色上門關。”苔氣:青苔的陰濕氣味。

    [2]茅茨:茅草。履靸(sǎ):泛指鞋子。

    [3]整葺:整理修治。南朝梁沈約《善館碑》:“止欲漸去喧囂,稍離塵雜;於是既加整葺,營建堂宇。”

    [4]嗒焉:猶嗒然,形容茫然若失的樣子。百不及:百事不管。

    [5]櫺:窗格子。竇:孔穴。

    [6]茶鐺(chēnɡ):煎茶用的鍋。陸游《西齋雨後》詩:“香椀灰深微炷火,茶檔聲細緩煎湯。”盲蛾:亂飛的蛾。銀蠟:猶銀燭。蠟燭的美稱。

    [7]蓄怒:含怒。禦:抵禦,抵制。

    [8]胡:(用於問句)爲什麽?怎麽?歐陽修《秋聲賦》:“此秋聲也,胡爲而來哉?”叢集:形容多。

    [9]逐:驅逐,驅趕。窮:盡,窮盡。王之涣《登鸛雀樓》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根株:猶根,根本。窮根株:猶言徹底。眉睫:比喻近。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啓》詩:“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探穴:探尋巢穴。

    [10]髁:髁骨,膝骨。衆汙:衆多汙穢之物。納:藏,藏匿。

    [11]紛紛:形容蚊蛾之多。急:急迫。伺我:窺伺着我尋找機會。

    [12]震:震動。事:從事,使用。歐陽修《鎮陽讀書》詩:“平生事筆硯,自可娱文章。”鋤鍤:鋤頭和鐵鍬。

    [13]巢得句:既得其巢,自應趕緊將其掩滅。

    [14]用殺:開殺戒。匪我殘:並非是我殘忍。執:固執。汝:指雜草。

    [15]遑顧:不遐顧及。池魚悲:指無辜而受累。《太平廣記》引《風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説: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水空竭,魚悉露死。”

    [16]城狐:城牆洞中的狐狸。宋洪邁《容齋四筆·城狐社鼠》:“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謂其所栖穴者得所憑依,此古語也。”謂如在城牆中灌水消滅狐狸,必然也會使城牆因此而坍毁,故狐狸也有恃無恐。此句意謂不顧一切,把雜草和蚊蛾一起驅除。

    [17]鳥散:像飛鳥一樣分散。《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夫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

    [18]軒爽:軒敞高爽。

    [19]戴雨露立:受雨露灌溉而生。

    [20]生意:生機。不殊:没有差别。杜甫《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安:豈。韓愈《送惠師》詩:“離合自古然,辭别安足珍。”安用:何用,不必用。

    [21]蔓滋:蔓,蔓草,指生有長莖能纏繞攀緣的雜草。滋,生長繁育。圖:設法對付。《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22]族匪:匪,通“非”。族匪,猶言非我族類。狎:戲狎。欲我狎:想戲狎我。

    [23]隱忍:忍受着不立即發作。斧斤:指各種斧子。

    [24]下流恥:謂君子恥居下流。慎交接:交友須謹慎。

    [25]物情:物理人情,世情。三國魏嵇康《釋私論》:“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

    [26]沈吟:低聲自語。元張可久《滿庭芳·春晚梅發元帥席上》曲:“誰感慨蘭亭故紙,自沈吟羅扇新詞。”

    醉中登樓

    落葉天邊一雁秋,無端嚄唶此登樓[1]。蛾眉文冕成黔劓[2],擊筑吹篪任馬牛[3]。試問座中誰識禰?豈知今日尚依劉[4]。酒酣長袖臨風卷,讀罷《離騷》詠《四愁》[5]。

    【注释】

    [1]嚄唶(huò zè):大聲呼叫,以抒發胸中不平之氣。登樓:古人常有感念時世而登樓吟詩作賦之舉動。漢末王粲因避亂客荆州依劉表,思歸,作《登樓賦》。杜甫《春日江村》其五:“群盗哀王粲,中年召賈生。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爲榮。”

    [2]蛾眉:指美人。文冕:指貴官。黔劓(yǐ):古代的兩種刑罰。黔,在臉上刺字或塗墨;劓,割去鼻子。指無端被問罪或受凌辱。

    [3]擊筑:見《荆軻故里》注[6]。吹篪:見《金陵别邵大仲游》注[5]。

    [4]識禰:禰,指禰衡,見《山寺偶題》注[3]。依劉:見上注[1]。明夏完淳《生平口號》詩:“生平無計更依劉,短髮蒙茸愧楚囚。”

    [5]《四愁》:漢張衡《四愁詩》:“張衡不樂久處機密,陽嘉中出爲河間相。……時天下漸弊,鬱鬱不得志,爲《四愁》詩。”

    思家

    客序怱怱换物華[1],臨歧絮語暗咨嗟[2]。門前税急應捐産[3],江上書歸定落花[4]。有限親朋誰眼底?無多骨肉況天涯[5]。遥料兒女高樓夜,未解長安正憶家[6]。

    【注释】

    [1]謂作客他鄉,時序怱怱而去,景物亦隨之而變换。

    [2]臨歧:臨别時。絮語:低聲細語。咨嗟:嘆息。

    [3]句謂出賣一些家産來交納賦税。

    [4]落花:指落花時節,暮春。謂書信當在暮春纔能到達江南家中。

    [5]眼底:眼下,目前。有限:不多,少。謂親戚朋友本不多,不知誰在眼前?家中人口本不多,何況我遠在天邊,無法照顧他們。

    [6]遥料:在遠方料想。長安:古代帝都,喻北京。杜甫《月夜》詩:“遥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二句謂在家鄉的兒女,還不知道父親在北京,更不知道身在北京的父親,此時正在思念家人。此詩可能作於乾隆四十年歲暮仲則初到北京時。

    夜雨

    三間老屋瘦木架,狂風刮瓦天漏罅[1]。今年梅雨太不仁[2],偏不卜晝卜其夜[3]。睡夢驚起如盆傾[4],東鄰西鄰移榻聲。摒擋器具雜甑甕[5],嚌嘈人語兼兒嬰[6]。我亦黑影大捫摸,衾裯半濕如凝冰[7]。倉皇呼燭照環堵,遷地庶得喘息寧[8]。誰知所遇若有鬼,四鄰聲息我復爾[9]。造物窮我何太愚[10],坐以待旦斯已矣[11]。吁嗟一寢亦豈關前因,必使長夜勞心神。曉來整榻始浩嘆[12],乃有巨蝎當幃蹲[13]。

    【注释】

    [1]天漏:謂雨量過多;指大雨。清錢謙益《苦雨嘆》詩:“東南天漏何時好?一月愁霖失晴昊。”天漏罅:謂大雨從罅縫中流下。

    [2]梅雨:指初夏産生在江淮地區持續時間較長的雨。此時正值梅子黄熟,故稱梅雨或黄梅雨、黄梅天。宋晏幾道《鷓鴣天》詞:“梅雨細,晚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不仁:無仁厚之德。《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3]卜:占卜。《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載:春秋時齊陳敬仲爲工正,請桓公飲酒。桓公高興,吩咐夜間舉火繼飲。敬仲辭謝曰:“臣卜其晝,未卜其夜,不敢。”句謂白天不下雨,偏在夜裏下雨。

    [4]如盆傾:形容雨勢猛;傾盆大雨。蘇軾《介亭餞楊杰次公》詩:“前朝欲上已蠟屐,黑雲白雨如傾盆。”

    [5]摒擋:收拾料理。甑甕:泛指各種陶製器皿。

    [6]嚌嘈:形容聲音嘈雜。

    [7]捫摸:摸索,觸摸。衾裯:指被褥帷帳等卧具。《詩·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與裯。”

    [8]倉皇:匆忙慌張。環堵:四周的土牆。庶得:或許能够。

    [9]復爾:指以前發生過的事情又重新開始。

    [10]造物:指造物主。窮:使人困窘。

    [11]斯:如此,這樣。已矣:罷了,完了。

    [12]整榻:整理牀鋪。

    [13]當幃蹲:蹲伏在帷帳之中。

    過張氏廢園有感

    其一

    曲曲青林遠遠山,荒園寂寞枕溪灣[1]。蘼蕪徑没飢鼯竄[2],煙雨樓空舊燕還[3]。珠鈿幾經樵叟得[4],荆扉猶有野人關[5]。我來惆悵斜陽裏,落得棠梨半樹殷[6]。

    【注释】

    [1]枕:靠近。劉禹錫《西塞山懷古》詩:“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2]蘼蕪:草名,葉有香氣。蘼蕪徑没:小路爲蘼蕪所長没。鼯:鼯鼠,俗稱大飛鼠。泛指鼠。

    [3]舊燕:返回舊處的燕子。宋周邦彦《瑞龍吟》詞:“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4]珠鈿:嵌珍珠的花鈿,多爲婦女首飾。宋秦觀《滿庭芳》詞:“多情。行樂處,珠鈿翠蓋,玉轡紅纓。”

    [5]野人:草野之人,多指村人,農民。蘇軾《浣溪沙》詞:“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6]棠梨:落葉喬木。半樹殷:殷,紅色。棠梨樹葉已大半脱落,在斜陽照射下,半樹呈殷紅色。

    其二

    夾鏡紅橋碧似油[7],主人曾艤木蘭舟[8]。春光如此溪山改,明月無情簫管愁[9]。雪掾重來悵《鸜鵒》[10],冬兒何處按《梁州》[11]?故家楊柳依依緑[12],飛絮飛花幾度秋[13]?

    【注释】

    [7]鏡:喻平静如鏡的水面。紅橋:赤欄橋。泛指橋。碧似油:形容碧緑的湖水。南朝梁江淹《别賦》:“春草碧色,春水渌波。”

    [8]木蘭舟:舟船的美稱。

    [9]簫管愁:春光明月乃無情之物,不因園已廢而有所改變,然而園中的假山、樹木、居室,因無人收拾打掃,顯得荒涼。主人在時,常在園中宴飲玩賞,簫管之聲不絶於耳,而如今令人感到冷落寂静。

    [10]《晉書·謝尚傳》:謝尚爲掾,“始到府通謁,導(王導)以其有勝會,謂曰:‘聞君能作《鸜鵒舞》,一坐傾想,寧有此理否?’尚曰:‘佳。’便著衣幘而舞。導令坐撫掌擊節。尚俯仰有中,傍若無人。”掾(yuàn):官府中佐助官員的通稱。雪:形容白髮。仲則以謝尚自喻,猶言白髮老掾。《鸜鵒舞》爲當時的一種樂舞。

    [11]冬兒:清尤侗《宫閨小名録》:“冬兒,劉東平歌妓。”按:劉東平,明末東平侯劉澤清,後降清。清吴偉業《臨淮老妓行》:“妾是劉家舊主謳,冬兒小字唱《梁州》。”《梁州》:唐教坊曲名,後改編爲小令。唐顧況《李湖州孺人彈筝歌》:“獨把《梁州》凡幾拍,風沙對面胡秦隔。”

    [12]依依:形容留戀的情態。《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13]飛絮飛花:清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詞:“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

    短歌别華峰[1]

    前年送我吴陵道,三山潮落吴楓老[2]。今年送我黄山游,春江花月征人愁[3]。啼鵑聲聲唤春去[4],離心催掛天邊樹[5]。垂楊密密拂行裝,芳草萋萋礙行路。嗟予作客無已時,波聲拍枕長相思。鷄鳴喔喔風雨晦[6],此恨别久君自知。

    【注释】

    [1]華峰:洪亮吉。仲則另有《醉歌寄洪華峰》詩:“我家君家不半里,中間只隔白雲渡。相思即訪無常期,飲酒輒醉無好步。”

    [2]吴陵:指蘇州至南京一帶地區。三山:在南京市西南長江東岸,以有三峰得名,爲江防要地。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吴楓:唐崔信明的詩句“楓落吴江冷”很有名,故以吴楓指吴江的楓樹。

    [3]征人:遠行的人,旅人。宋樓鑰《荆坑道中》詩:“古澗隨山轉,征人趁水行。”

    [4]啼鵑聲聲唤春去:杜鵑常在春末夏初啼鳴,故云。

    [5]回望家鄉之樹已遠在天邊,而離人之心,猶如掛在樹上,不忍離去。

    [6]鷄鳴:《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鷄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風雨》,思君子也。

    送遠曲

    煙霏霏,水濔濔,郎帆一開數千里[1]。錢塘江頭風雨寒,郎行且止郎衣單[2]。馮夷鼓急怒潮吼[3],爲郎一歌《行路難》[4]。《行路難》,歌中斷,未别郎行帶圍緩[5]。目力有盡征途遥,憶郎時長夢時短。風兮蕭蕭,雨兮冥冥,但能使妾顔色老,不能使郎罷長征。

    【注释】

    [1]霏霏:形容煙霧飄拂。《詩·小雅·采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濔濔(mí):形容水滿,彌漫。《詩·邶風·新臺》:“新臺有泚,河水濔濔。”帆:代稱舟。

    [2]行(hánɡ):行,多用於稱謂後面,猶這裏,那裏。郎行:即郎。宋姜夔《踏莎行》:“别後書辭,别時針綫,離魂暗逐郎行遠。”

    [3]馮夷:傳説中黄河之神,即河伯。泛指水神。曹植《洛神賦》:“於是屏翳收風,川后静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

    [4]《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名。

    [5]帶圍緩:腰肢清瘦而衣帶寬鬆。《古詩十九首》:其一:“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山塘雜詩[1]

    其一

    中酒春宵怯薄羅[2],酒闌春盡繫愁多。年年到此沈沈醉,如此蘇州奈若何[3]?

    【注释】

    [1]山塘:水名,在江蘇省蘇州市西北。清吴偉業《西巘顧侍御招同沈山人又聖虎丘集作圖紀勝因賦長句》詩:“七里山塘五月天,玉絲金管自年年。”

    [2]中酒:見《中秋夜游秦淮歸城南作》注[6]。薄羅:絲綢的薄被。

    [3]奈若何:如何是好,怎麽辦。

    其二

    寒山迢遞鏡鋪藍[4],小泊游仙一枕酣[5]。夜半鐘聲敲不醒[6],别來怎不夢江南!

    【注释】

    [4]寒山:寒山寺,在蘇州市西楓橋鎮。傳説唐詩僧寒山子曾居此,故名。迢遞:遥遠。鏡鋪藍:形容碧緑清澄的水面。

    [5]小泊:暫時停舟。游仙一枕:作游仙夢。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游仙枕》:“兹國進奉枕一枚,其色如瑪瑙,温温如玉,製作甚樸素。枕之寢,則十洲、三島、四海、五湖盡在夢中所見。帝因立名爲游仙枕。”

    [6]夜半鐘聲:唐張繼《楓橋夜泊》詩:“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山房夜雨

    山鬼帶雨啼[1],飢鼯背燈立。推窗見孤竹,如人向我揖[2]。静聽千岩松,風聲苦於泣。

    【注释】

    [1]山鬼:泛指山中鬼魅。《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雲笈七籤》卷七九:“山鬼哭於藂林,孤魂號於絶域。”

    [2]謂孤竹被風吹折,如向我彎腰打躬作揖。

    夜讀邵先生詩[1]

    其一

    濃寒擁被絮蒙頭,歲暮驚心送客游。腸斷白雲溪上路[2],滿城風雨有歸舟。

    【注释】

    [1]邵先生:邵叔宀,見《檢邵叔宀先生遺札》注[1]。

    [2]白雲溪:見《題洪稚存機聲燈影圖》注[1]。

    其二

    夜涼無夢起搴帷[3],檐鐸聲輕漏下遲[4]。忽得南沙故人紙[5],一庭春月立多時。

    【注释】

    [3]搴帷:撩起窗簾。

    [4]檐鐸:即檐馬,鐵馬,掛在屋檐下用以占風的金屬小片。宋朱熹《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和此》:“山楹雨罷珠簾卷,檐鐸風驚玉珮鳴。”漏:漏壺。古代計時器。漏下遲,指漏壺中的水滴下很慢。

    [5]南沙:地名,在江蘇常州。《晉書·五行志》:“武帝太康七年十二月毘陵(今常州)雷電,南沙司鹽都尉戴亮以聞。”紙:指詩稿。

    不寐

    不寐披衣坐,千林曙色封。山銜將落月[1],風約欲疏鐘[2]。虚白水明閣[3],高寒鶴唳松。回頭看城堞[4],鴉散曉雲重。

    【注释】

    [1]銜:銜接,鑲嵌。蘇軾《出禱磎溪》詩:“深谷留風終夜響,亂山銜月半牀明。”

    [2]約:約束,壓制。宋李冠《蝶戀花》詞:“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

    [3]虚白:澄澈明朗。唐錢起《禁闈玩雪寄薛左丞》詩:“虚白生臺榭,寒光入冕旒。”

    [4]堞:城上呈齒形的矮墻,也稱女墻。

    捕虎行

    樞星夜落號空山[1],青楓颯颯陰雲寒[2]。千岩出没不可測,白晝足迹留荒灘。商人結隊不敢過,山中捕者夜還坐。祖父留與搏虎方,搏得壯虎作奇貨[3]。山人捕虎若捕狗,虎踏機弓怒還走[4]。咆哮百步仆草間,笑出縛之只空手。捕虎先祭當頭倀[5],倀得酒食忘虎傷。虎皮售人肉可食,當年亦是山中王[6]。入穽紛紛不可數[7],只呼山猫不呼虎。嗟哉憑藉那可無,使君使君爾何苦[8]!

    【注释】

    [1]樞(shū)星: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太平御覽》卷八九一《獸部三》:“《春秋運斗樞》曰:‘樞星散而爲虎。’”

    [2]颯颯(sà):像聲詞,形容風聲。《楚辭·九歌·山鬼》:“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

    [3]搏虎方:捕虎的方法。奇貨:珍奇少見的貨物,能以高價出售的貨物。

    [4]山人:住在山區的人,指獵人。機弓:捕獸的機械裝置,捕獸器。

    [5]倀:倀鬼,見《圈虎行》注[19]。

    [6]山中王:舊時以虎爲山中之王,又稱山君。

    [7]穽(jǐnɡ):捕野獸的陷坑。

    [8]使君:漢時稱刺史爲使君。後作爲對人的尊稱。《太平御覽》卷八九二《獸部四》:“漢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爲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因去,不復來。故時人語曰:‘無作封使君,生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