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仲则选集(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移家南旋是日報罷[1]

    朝來送母上河梁,榜底驚傳一字康[2]。咫尺身家分去住,霎時心迹判行藏[3]。豈宜便絶風雲路,但悔不爲田舍郎[4]。最是難酬親苦節,欲箋幽恨叩蒼蒼[5]。

    【注释】

    [1]得到鄉試落選的消息。

    [2]河梁:見《别老母》注[1]。榜:指考試録取的名單。康:康了,科舉落第的隱語。

    [3]心迹:心中的想法。行藏:見《圈虎行》注[20]。

    [4]豈宜:不宜,不應當。風雲路:前進發展的道路。明浚川《新水令·送康對山太史歸田》套曲:“只争那正人不得正人扶,却做了多才反被多才誤。成間阻,平白地剷斷了風雲路。”田舍郎:田家子,農夫。

    [5]苦節:堅守節操。多指婦女守寡。箋:表明。宋唐琬《釵頭鳳》詞:“欲箋心事,獨語斜闌。”叩:探問,詢問。蒼蒼:指天。漢蔡琰《胡笳十八拍》:“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爲生兮獨罹此殃。”

    直沽舟次寄懷都下諸友人[1]

    其一

    幾年橐筆走神京[2],剩有扁舟載月明[3]。掉首已拌游萬里[4],懷人猶是坐三更。座中許郭勞聲價[5],市上荆高識姓名[6]。消得向來塵土夢,被他柔櫓一聲聲[7]。

    【注释】

    [1]直沽:在今天津市南獅子林橋西端三汊口一帶,爲南北漕運和海運的咽喉。

    [2]橐(tuó)筆:橐,盛物的袋子。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於頭頸,侍立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走神京:在京都奔走。句謂幾年來在京都作書吏的工作。

    [3]謂現在只剩下一隻小船,指幾年橐筆一無所得。

    [4]掉首:轉過頭,不顧而去。拌(pān):拚,豁出去,表示甘願。見《啼烏行》注[3]。

    [5]許郭:許邵,郭太。《後漢書·郭太許邵列傳》:郭太,字林宗,太原界休人。性明知人,好奬訓士類。許邵,字子將,汝南平輿人。少峻名節,好人倫,多所賞識。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稱許郭。聲價:名譽身價,聲望。句謂多蒙都中友人像許邵、郭太那樣給予我很高的評價。

    [6]荆高:荆軻,高漸離。指市上荆高之類的俠義之人,都知道我的名字。

    [7]謂過去的一切塵俗之念,都在柔和的櫓聲中煙消雲散。

    其二

    讀書擊劍兩無成[8],辭賦中年誤馬卿[9]。欲入山愁無石髓[10],便歸舟已後蒓羮[11]。諳成野性文焉用[12],淡到名心氣始平[13]。長謝一沽丁字水[14],送人猶有故人情。

    【注释】

    [8]《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9]馬卿:漢司馬相如,字長卿,後人稱之爲馬卿。唐劉知幾《史通·載言》:“若韋孟諷諫之詩,楊雄出師之頌,馬卿之書《封禪》,賈誼之論《過秦》,讀如此文,皆施記傳。”

    [10]石髓:石鍾乳,古人用於服食,也可入藥。《晉書·嵇康傳》:“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康。皆凝爲石。”句謂不可能成仙。

    [11]蒓羮:用蒓菜烹製的羮。《晉書·文苑傳·張翰》:“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吴中菰菜、蒓羮、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12]諳成野性:養成不馴服的性格。陸游《野性》詩:“野性從來與世疏,俗塵自不到吾廬。”文焉用:何必加以文飾。《左傳·閔公二十四年》:介子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

    [13]氣:心中的不平之氣,氣憤。

    [14]長謝:長辭。南朝梁江淹《與交友論隱書》:“請從此隱,長謝故人。”丁字水:丁字沽的水。丁字沽在天津市。

    舟過楊柳青感舊[1]

    此地尚餘楊柳青,昔年獻賦記曾經[2]。龍舟鳳艒雲中見[3],廣樂鈞天水上聽[4]。篋裏宫袍猶自艷[5],夢中綵筆竟無靈[6]。阻風中酒情何限[7],目斷孤鴻下晚汀。

    【注释】

    [1]楊柳青:地名,在天津市西部,以出版木版年畫著名。

    [2]昔年獻賦:乾隆四十一年(1776)春,乾隆帝平定兩金川,回鑾駐蹕津門,各省士子進獻詩賦,仲則獲二等奬。現重經舊地,見柳色尚青。

    [3]龍舟鳳艒:艒,小船。指皇帝及侍從所乘的大大小小的舟船。《隋書·焬帝紀上》:“造龍舟、鳳艒、黄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

    [4]廣樂鈞天:《史記·趙世家》:“趙簡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後因以“鈞天廣樂”指天上的音樂。

    [5]宫袍:指古代官員的禮服。

    [6]夢中綵筆:《南史·江淹傳》:“又嘗宿於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而後爲詩絶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後稱“五色筆”爲“綵筆”。杜甫《秋興八首》詩其八:“綵筆昔曾干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元湯式《賞花時·賀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隨處有,綵筆生花夢境熟。”

    [7]阻風中酒:阻風:因風浪太大而停舟。中酒:醉酒。杜牧《鄭瓘協律》詩:“自説江湖不歸事,阻風中酒過年年。”

    德州懷汪劍潭[1]

    三兩初明野戍螢[2],鼓聲催棹向津亭[3]。漸驚齊語煙中出,尚怯燕歌夢裏聽[4]。岸柳漸消愁鬢緑[5],市燈猶照故衫青[6]。前游記有汪倫在[7],歲暮相依作客星[8]。

    【注释】

    [1]德州:在山東省西北部,鄰接河北省。汪劍潭:汪端光,字劍潭,江蘇省江都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舉人。官至鎮安(今廣西德保)知府。

    [2]三兩:形容稀少。三三兩兩的螢火蟲。野戍:野外的駐防之處。北周庾信《至老子廟應詔》詩:“野戍孤煙起,春山百鳥啼。”

    [3]鼓聲:船鼓聲。見《吴山寫望》注[4]。津亭:古代建於渡口的亭子。宋劉克莊《長相思·餞别》詞:“風蕭蕭,雨蕭蕭。相送津亭折柳條。春愁不自聊。”

    [4]齊語:山東話。山東人的説話聲。燕歌:燕地的歌。尚怯:謂怕聽燕歌。由於在京都住久,生怕聽到燕歌而引起離愁。

    [5]楊柳的緑色漸減,正如人的緑鬢因愁而減。

    [6]故衫青:指自己仍穿着青色的衣衫。青衣爲平民的服裝,表明自己仍是儒生,尚未中舉。

    [7]汪倫:李白詩中提到的村民。李白《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喻汪劍潭。因同樣姓汪,故借喻。前游:指乾隆四十年仲則於赴京途中在東阿道上與舊友汪劍潭邂逅,二人並轡北上,經德州、河間等地至北京。

    [8]客星:明《觀象玩占》:“客星,非常之星。其出也无恒時,其居也无定所,忽見忽没,或行或止,不可推算,寓於星辰之間,如客,故謂之客星。”《後漢書·嚴光傳》:“(光武帝)復引光入,論道舊故……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嚴子陵共卧耳。’”指在北京寄寓,作寓公。

    望匡山[1]

    白也書堂在[2],雲林似昔時。星辰如可接[3],猿鶴尚餘悲[4]。去作青山冢[5],歸虚白首期[6]。憐才意千古,高詠少陵詩[7]。

    【注释】

    [1]匡山:杜甫《不見》詩:“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爲懷念李白而作。匡山,後人以爲指江西省廬山,又經人認證爲四川省江油縣西的大匡山,李白曾讀書於大匡山,有讀書堂尚存。

    [2]白也:指李白。見《月下登太白樓和思復壁間見懷韻》注[2]。

    [3]星辰:謂歲月。孟郊《感懷》詩之三:“中夜登高樓,憶我舊星辰。”句意謂李白之生平事業,仍可接續。

    [4]猿鶴:猿與鶴。名士及隱士喜與猿鶴爲伴。《宋史·石揚休傳》:“揚休善閑放,平居養猿鶴、玩圖書,吟詠自適。”

    [5]青山冢:李白墓在安徽省當塗縣青山。

    [6]白首期:即“頭白好歸來”之意。虚:空。謂未能如願。

    [7]少陵:杜甫自稱“少陵野老”。

    濟南病中雜詩(七首選四)

    其一

    於世一無用,向人何所求。匿名屠販下[1],伏枕海山秋[2]。遠水通鷗思[3],長雲落雁愁[4]。微軀等蓬累[5],隨處足勾留。

    【注释】

    [1]匿名:隱瞞真實姓名,隱姓埋名。《宋書·後廢帝紀》:“或匿名屠釣,隱身耕牧。”屠販:屠夫小販。指地位低微的人。北齊劉晝《新論·妄瑕》:“樊噲,屠販之豎;蕭曹,斗筲之吏。”

    [2]伏枕:伏卧枕上,指卧病。杜甫《病後過王倚飲贈歌》:“王生怪我顔色惡,答云伏枕艱難遍。”

    [3]鷗思:退隱之思。謂望遠水而生退隱之思。

    [4]對長雲而覺鄉路尚遥。

    [5]蓬累:蓬草隨風飄行,喻人的行蹤無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

    其二

    肺病秋翻劇[6],心忡夜未寧[7]。聰明消患苦[8],書劍易參苓[9]。此子久傷氣[10],何方解鑄形[11]。輔車猶可識[12],决目向繁星[13]。

    【注释】

    [6]翻:反而。清納蘭性德《如夢令》詞:“纖月黄昏庭院,語密翻教醉淺。”句謂秋天氣候適宜而病反而加重。

    [7]心忡:心憂。《詩·邶風·擊鼓》:“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8]患苦:憂患與愁苦。謂自己的智慧因愁苦而消減。

    [9]參苓:人參與茯苓。指藥物。書劍:見《客夜憶城東舊游寄懷左二》注[9]。謂因卧病服藥而抛却文書筆墨等讀書人的事業。

    [10]此子:仲則指自己。傷氣:損傷元氣。

    [11]鑄:鑄造。喻培育造就人才。漢揚雄《法言·學行》:“或曰:‘人可鑄與?’曰:‘孔子鑄顔淵矣。’”鑄形:鑄造出原形,指使病體復元。

    [12]輔車:輔,頰輔;車,牙牀。通常用輔車相依來表示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此句意謂尚能得到友人的幫助。

    [13]决目:張大眼睛。

    其六

    李杜清游在,風流杳莫希[14]。斯人如未死,吾道詎應非[15]?北渚沈寒潦[16],南山冷翠微[17]。空餘昔時月,永夜滿征衣[18]。

    【注释】

    [14]李杜:李白、杜甫。清游:瀟灑地游賞。清游在:謂曾在此地游賞。杳莫:杳漠,悠遠渺茫。希:稀少。指其風流事迹。

    [15]斯人:指李白、杜甫。吾道:見《贈楊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注[7]。詎應非:謂不會衰落。

    [16]北渚:北面的水涯。《楚辭·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陸游《北渚》詩:“北渚露濃蘋葉老,南塘雨過藕花稀。”寒潦:寒冷的水。

    [17]南山:泛指南面的山。陶潛《飲酒》詩之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翠微:見《游九華山放歌》注[16]。二句暗喻南北兩地友人音信沉寂。

    [18]征衣:旅人的衣服。謂由於斯人已逝而感到孤單冷落。

    其七

    小住猶爲客[19],吾生亦已勞。補窗驅野馬[20],洗壁畫《離騷》[21]。澹日寒逾瘦,孤雲懶不高。何因挾枚叟[22],同話廣陵濤。

    【注释】

    [19]小住:暫住。陸游《留題雲門草堂》詩:“小住初爲旬月期,二年留滯未應非。”

    [20]野馬:指野外蒸騰浮游的水氣。《莊子·逍遥游》:“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1]畫《離騷》:以《離騷》之詞意作圖,畫於壁上。

    [22]何因:何由。挾:依持,挾同。枚叟:西漢辭賦家枚乘,著有《七發》。廣陵濤:見《觀潮行》注[1]。

    偕石緣游歷下亭[1]

    城外青山城裏湖,七橋風月一亭孤[2]。秋雲拂鏡荒蒲芡[3],水氣銷煙冷畫圖。邕甫名游誰可繼[4],潁杭勝迹未全輸[5]。酒船只傍鷗邊艤[6],携被重來興有無?

    【注释】

    [1]石緣:程石緣,仲則在濟南新交的朋友。歷下亭:在山東濟南市大明湖畔,面山環湖,風景殊勝,約建於北魏年間。

    [2]城:指濟南城。湖:指大明湖。七橋:指大明湖中的七座橋:鵲華、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秋柳。總稱七橋風月。一亭:指歷下亭。

    [3]秋雲拂鏡:指雲影在湖面上飄過。

    [4]邕甫:李邕和杜甫。李邕,字太和,廣陵人。天寶初爲北海太守,有《登歷下古城員外孫新亭》詩。杜甫有《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

    [5]潁杭勝迹:指潁州西湖和杭州西湖。歐陽修和蘇軾都在潁州和杭州當過太守,並留下不少詠贊二處西湖美景的詩詞。句謂大明湖的名勝未必比以上二處的西湖差。

    [6]艤:使船靠岸。

    得吴竹橋書趣北行留别程端立[1]

    其一

    乞食江湖客,傭書館閣身[2]。行藏聊自點[3],歌哭向誰真[4]。未捧毛生檄[5],難辭庾亮塵[6]。此行吾豈意,可奈尺書頻[7]。

    【注释】

    [1]吴竹橋:吴蔚光,字悊甫,號竹橋,昭文(今屬江蘇常熟)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官禮部主事。趣北行:吴來信催促仲則返北京。程端立:程世淳,字澂江,一字端立,歙(安徽歙縣)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進士。當時爲山東學政。

    [2]傭書:爲人作書札工作。《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爲官傭書以供養。”館閣:指四庫館。仲則曾在四庫館任校録。

    [3]行藏:見《圈虎行》注[20]。自點:點污自己。《漢書·司馬遷傳》:“若僕大質已虧缺,雖材懷隋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爲榮,適足以發笑而自點耳。”指自己不能作清高的隱士而甘爲庸俗的書吏。

    [4]真:誠心實意。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禄山豐肥大腹。上嘗問:‘此腹中何物而大?’禄山尋聲而對:‘腹中但無他物,唯赤心而已。’上以其真而益親之。”向誰真:向誰坦露真心。

    [5]毛生檄:毛生,毛義。見《將之京師雜别其二》注[9]。

    [6]庾亮塵:《世説新語·輕詆》:“庾公(庾亮,字元規)權重,足傾王公(王導)。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汙人。’”王導惡庾亮權勢逼人,故發此語。後以“庾公塵”或“元規塵”喻權貴的氣焰。

    [7]指此行返京非出於自己本意,無奈友人來信頻頻催促。

    其二

    暫作平原客,頻傾北海樽[8]。半氈分謝朓[9],一榻下陳蕃[10]。遯迹才齊右,衝寒又薊門[11]。將心託鴻爪,到處一留痕[12]。

    【注释】

    [8]平原客:戰國時趙國的平原君趙勝,以好客聞名。喻山東學政程端立。北海樽:東漢孔融曾任北海相。《後漢書·孔融傳》:“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嘆曰:‘坐上客常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唐蕭穎士《山莊月夜作》詩:“未奏東山妓,先傾北海尊。”

    [9]半氈:《南史·江革傳》載:江革少孤貧,以孝聞。讀書精力不倦。齊禮部郎謝朓敬重之,曾去拜訪。“時大寒雪,見革蔽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脱其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後用爲顧惜寒士之典。

    [10]陳蕃榻:見《次韋進士書城見贈移居四首原韻奉酬其四》注[18]。

    [11]遯迹:猶隱迹,隱居。南朝宋鮑照《秋夜》詩之二:“遁迹避紛喧,貨農栖寂寞。”齊右:山東省西部。指濟南。薊門:指北京。

    [12]鴻爪留痕: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渡運河

    唤渡高城下,斜陽澹一川[1]。舊游仍北上,親舍已南遷[2]。雁笑衝寒客[3],雲迷望遠天。離波逐思淚,流得到門前[4]?

    【注释】

    [1]川:河流。此處指運河。

    [2]親舍:親人所居之處。《舊唐書·狄仁杰傳》:“其親在河陽别業。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之下。’”後因以“白雲親舍”爲思念親人之典故。句指母親及妻兒舉家南遷。

    [3]雁笑:秋天鴻雁因畏寒而南飛,自己反衝寒北上,當爲鴻雁所笑。

    [4]上句倒裝,應爲“思淚逐離波”,下句疑問:不知思親之淚逐離波南下,能流到老家之門前否?

    車中雜詩(二首選一)

    其一

    天寒行旅稀,語聞浣花老[1]。我見殊不然,勞人多草草[2]。前車接後車,魚貫争古道。行色或輝煌,形容半枯槁。是各有室家,亦豈無翁媪。置酒亦足娱,塞墐詎不早[3]。而必衝寒行,風霰犯昏曉[4]。我亦厠其間,軀比一粟渺。何意號寒蟲,轉作流離鳥[5]。一貧能驅人,環顧憂心悄。

    【注释】

    [1]杜甫《寫懷二首》其二:“天寒行旅稀,歲暮日月疾。”浣花老:即浣花翁。杜甫晚年居於成都浣花溪畔,故稱。

    [2]勞人:憂傷之人。草草:憂慮勞神的樣子。《詩·小雅·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3]塞墐(jìn):用泥土塗塞門窗孔隙。《詩·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4]風霰:猶風雪。

    [5]號寒蟲:應作寒號蟲。明陶宗儀《輟耕録·寒號蟲》:“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四足,有肉翅,不能飛。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比至深冬嚴寒之際,毛羽脱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流離鳥:梟的别名。《詩·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陸璣疏:“流離,梟也。自關而西謂梟爲流離。”按:號寒蟲、流離鳥,皆用其詞面意義,喻飢寒交迫的貧民與無家可歸的流民。

    題明人畫蕉陰宫女即次徐文長題詩韻[1]

    記調絃索侍深宫[2],手種芭蕉緑幾叢。行過蕉陰却回顧,美人心事怕秋風[3]。

    【注释】

    [1]徐文長: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明文學家、書畫家。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著有《徐文長全集》、《南詞叙録》、《四聲猿》。

    [2]調:演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