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黄仲则选集(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隆二十八年(1763),仲則十五歲,開始學習作詩。二十九年(1764)應縣童子試,得到常州知府潘恂和武進知縣王祖肅的賞識。三十年(1765)在江蘇省宜興氿里讀書。三十一年(1766)在江陰旅舍與洪亮吉相遇並訂交。亮吉携其母所授漢魏樂府刻本,間有擬作。仲則見而愛好,約共傚其體,每日數篇。乾隆三十二年(1767),仲則十九歲,娶趙夫人。時翰林邵齊燾罷官歸,主講常州龍城書院,仲則與亮吉皆從之受業。秋,應江寧鄉試,落第。時潘恂已升任浙江觀察,邀仲則前往。仲則遂客杭州觀察署中,其名作前後《觀潮行》即作於此時。乾隆三十三年(1768),仲則又多次去杭州游歷,還曾去訪問升任徽州同知的王祖肅。秋天又去應江寧鄉試,落第。以下爲乾隆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仲則十五歲至二十歲期間的部分詩作。

    初春

    未覺氈爐暖[1],旋懷柑酒新[2]。池臺平入夜,原野渺含春。物外欣然意[3],風前現在身[4]。中宵感幽夢,冰雪尚嶙峋[5]。

    【注释】

    [1]氈爐: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種火爐。唐劉蕃《憶長安·十一月》詞:“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2]柑酒:以柑子爲原料釀的酒。

    [3]物外:世外,謂超脱於塵世之外。

    [4]現在:謂現世,今生。

    [5]嶙峋:形容寒氣凛冽。

    清明步城東有懷邵二仲游[1]

    水明樓下漲紋平[2],柳外遥山抹黛輕[3]。二月江南好風景,故人此日共清明[4]。征鴻歸盡書難寄,燕子來時雨易成。尋遍艤舟亭畔路[5],送君行處草初生。

    【注释】

    [1]清明:清明節。城東:常州城東部。邵仲游:邵聖藝,字仲游,昭文(今江蘇省常熟市)人。監生。

    [2]水明樓:在常州白雲溪渡口。漲紋平:指潮水漲平。

    [3]黛:青緑色。

    [4]此日:這一天,指清明日。句謂當初也是在這一天與你共度清明節。

    [5]艤舟亭:在常州的西蠡河畔,相傳因蘇軾曾繫舟於此而得名。

    别意

    别無相贈言,沈吟背燈立。半晌不抬頭[1],羅衣淚沾濕。

    【注释】

    [1]半晌:許久,好久。明湯顯祖《牡丹亭·游園·步步嬌》:“停半晌,整花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按:此詩可能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秋,仲則十九歲赴江寧鄉試,與新婚未久的趙夫人分别時作。

    少年行[1]

    男兒作健向沙場[2],自愛登臺不望鄉[3]。太白高高天尺五[4],寶刀明月共輝光。

    【注释】

    [1]少年行(xínɡ):樂府雜曲歌辭名,本爲《結客少年行》。南朝宋鮑照有《代結客少年場行》,北周庾信有《結客少年場行》,唐李白有多首《少年行》。後多作《少年行》。

    [2]作健:謂有所作爲,成爲强者。《樂府詩集·横吹曲辭五·企吟歌辭一》:“男兒欲作健,結伴不須多。”

    [3]望鄉臺:古人久戍或久客不歸,常登高臺(或高地)遥望故鄉,以解思鄉的愁悶。唐李羣玉《聞笛》詩:“望鄉臺上望鄉時,不獨落梅兼落淚。”

    [4]太白:太白山,在陝西省眉縣東南。李白《蜀道難》詩:“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横絶峨眉顛。”天尺五:極言地勢之高。古諺語:“武功太白,去天三百。”黄庭堅《醉蓬萊》詞:“盡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極神州,萬里煙水。”

    【輯評】

    洪亮吉《北江詩話》:“黄二尹景仁詩:‘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豪語也。”

    伍合《黄景仁評傳》:“這是如何的激昂慷慨!很有宗慤長風、終軍弱冠的風味。”

    秋夜曲

    蟋蟀啼階葉飄井,秋月還來照人影。錦衾羅帷愁夜長,翠帶瘦斷雙鴛鴦[1]。幽蘭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2]。秋深夜冷誰相憐,知君此時眠未眠?

    【注释】

    [1]翠帶:猶玉帶,用翠玉裝飾的腰帶。陳後主《烏栖曲》:“翠帶羅裙人爲解。”瘦斷:瘦極。《梁書·沈約傳》,沈約在給徐勉的信中訴説自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用衣帶的收小表示人的消瘦。雙鴛鴦:指玉帶上鑲嵌的鴛鴦圖案。

    [2]裛(yì)露:爲露水所沾濕。劉禹錫《憶江南》詞:“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花骨:指失去香氣的,已枯萎的花;落花。

    【輯評】

    清張維屏《聽松廬詩話》:黄仲則詩,有冷艷之句,“如‘幽蘭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清吴文溥《南野堂筆記》:“武進黄少尹仲則詩,超超元箸,俊句欲仙。……《秋夜曲》云:……(詩略)”

    題畫

    淙淙獨鳴澗,矯矯孤生松[1]。半夜未歸鶴,一聲何寺鐘。此時彈緑綺[2],明月正中峯。仿佛逢僧處,春山第幾重。

    【注释】

    [1]矯矯:高峙貌。

    [2]緑綺:古琴名。晉傅玄《琴賦》序:“中世司馬相如有緑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泛指琴。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詩:“蜀僧抱緑綺,西下峨嵋峯。”

    十三夜

    初更疾風雨[1],孤館生芒寒[2]。夢醒忽見月,仍在疏櫺間[3]。推窗面軒豁[4],巡檐步蹣跚[5]。林色黯逾潔,驚烏棲未安[6]。晴雨忽異境,頓作新霽看[7]。始知造物幻[8],倏霍無其端[9]。清光澔同色[10],中夜發長嘆。

    【注释】

    [1]初更:舊時一夜分爲五個更次,初更爲晚七時至九時。

    [2]孤館:孤寂的客舍。秦觀《踏莎行》詞:“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芒寒:微寒。(一本作“薄寒”。)

    [3]櫺(línɡ):窗户或欄杆上雕有花紋的木格子。疏櫺:即疏窗。

    [4]面:面對。軒豁:開闊空曠的空間。

    [5]巡檐:來往於檐前。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詩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6]周邦彦《蝶戀花》詞:“月皎驚烏栖未定。”

    [7]新霽:雨止後天晴。

    [8]造物:指創造萬物的神。蘇軾《泗州僧伽塔》詩:“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得須日千變。”

    [9]倏霍:急速貌。端:先兆,迹象。晉陸機《君子行》:“福鍾恒有兆,禍集非無端。”

    [10]澔:同“浩”。遼闊曠遠。句謂月光浩瀚彌漫,與日色相同。

    秋夕

    桂堂寂寂漏聲遲[1],一種秋懷兩地知。羨爾女牛逢隔歲[2],爲誰風露立多時[3]。心如蓮子常含苦,愁似春蠶未斷絲[4]。判逐幽蘭共頽化[5],此生無分了相思[6]。

    【注释】

    [1]桂堂:桂木造的廳堂。泛指華美的堂屋。李商隱《無題二首》詩之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2]女牛:牛郎與織女。神話傳説:織女爲天帝之孫女,長年織造雲錦。天帝憐其辛苦,將她許配給河西牛郎。織女嫁與牛郎後,閑怠不織。天帝令其分居,只准每年七月七日夜織女可渡河與牛郎相會一次。

    [3]仲則另有《綺懷》詩十六首,其十五“似此星辰非昨夜,爲誰風露立中宵”,可作參比。

    [4]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5]判:甘願。逐:跟隨。《楚辭·九歌·河伯》:“靈何爲兮水中,乘白黿兮逐文魚。”頽化:凋謝。

    [6]了:結束,了結。

    登千佛巖遇雨[1]

    木落千山秋,天空一江碧。賈勇登巉巖[2],决眥瞰危壁[3]。獵獵虎嘯林[4],陰陰龍起澤[5]。膚寸足下雲,倏已際天白[6]。急雨翻盆來,疾雷起肘腋[7]。同游三兩人,相望失咫尺[8]。飄然冷風過,煙霾漸消迹。雨脚移而東[9],長虹逗林隙。山翠濕淋漓[10],苔空見白石。快哉今日觀,横寫百憂積[11]。山川美登眺,嗟余在行役。陟高曖親廬,犯險乖子職[12]。歸當置濁醪,孤酹奠驚魄[13]。

    【注释】

    [1]千佛巖:在南京東北的棲霞山(又名攝山)棲霞寺附近,南朝齊時在石壁上鑿大小佛像千餘尊,號稱千佛巖。

    [2]賈勇:謂自己有多餘勇氣可以出售。《左傳·成公二年》:“齊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係桑木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餘勇。’”後以賈勇爲鼓足勇氣。

    [3]决眥:裂開眼眶,表示睁大眼睛看。杜甫《望岳》詩:“蕩胸生層雲,决眥入歸鳥。”危壁:極高的、壁立的山崖。

    [4]獵獵:象聲詞,一般表示風聲,這裏形容林中的虎嘯聲。

    [5]陰陰:形容天色陰沉。龍起澤:謂天將下雨。

    [6]膚寸:古長度單位,一指寬爲寸,四指寬爲膚。比喻極小或極少。黄庭堅《放言》詩之五:“微雲起膚寸,大蔭彌九州。”際天:邊及於天,猶言滿天。

    [7]肘腋:胳膊與胳肢窩。比喻切近身邊。

    [8]相望失咫尺:相隔咫尺已看不清。

    [9]雨脚:密集落地的雨點。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脚如麻未斷絶。”

    [10]山翠:翠緑的山色。王維《華子岡》詩:“雲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淋漓:沾濕或流滴貌。韓愈《醉後》詩:“淋漓身上衣,顛倒筆下字。”

    [11]横:下决心不顧一切地(作某事)。寫:傾吐,抒發。《詩·邶風·泉水》:“駕言出游,以寫我憂。”

    [12]陟(zhì)高:攀登高山。《詩·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黄。”曖:遮蔽。南朝宋謝靈運《會吟行》詩:“滮池溉粳稻,輕雲曖松杞。”親廬:父母所居之房舍。犯險:不顧危險。乖:違背。子職:爲人子的職責。二句謂按照儒家的教導:“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見《論語》)現在我遠出游山玩水,與父母相隔,而且身歷險境,違背了爲人子的孝道。

    [13]孤:獨自一人。酹:以酒灑地,表示祭奠。蘇軾《念奴嬌》詞:“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感舊

    其一

    大道青樓望不遮[1],年時繫馬醉流霞[2]。風前帶是同心結[3],杯底人如解語花[4]。下杜城邊南北路[5],上闌門外去來車[6]。匆匆覺得揚州夢[7],檢點閑愁在鬢華。

    【注释】

    [1]青樓:青漆塗飾的華麗樓房。曹植《美女篇》:“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後亦指妓院。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不遮:無遮蔽。

    [2]年時:當年。流霞:傳説中神仙飲料。漢王充《論衡·道虚》:“(項曼都)曰:‘有仙人數人,將我上天,離月數里而止。……口飢欲食,仙人輒飲我以流霞一杯,數月不飢。’”泛指美酒。

    [3]同心結:舊時用錦帶編成連環回文樣式的結子,用以象徵堅貞的愛情。南朝梁武帝《有所思》詩:“腰中雙綺帶,夢爲同心結。”

    [4]解語花: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争如我解語花。’”後用以比喻美女。

    [5]下杜:即杜城,在陝西長安縣南故杜縣西。《漢書·宣帝記》:“高材好學,然亦喜游俠,鬥鷄走馬……尤樂杜、鄠之間,率常在下杜。”

    [6]上闌:商務印書館版《黄仲則詩》朱建新注:“疑應作‘上蘭’。按‘上蘭’,觀名,在上林苑中,今陝西長安縣之西。”南朝梁沈約《登高望春》詩:“淹留宿下蔡,置酒過上蘭。”

    [7]揚州夢:見上注[1]。按仲則在宜興氿里讀書時與一雛妓相好,他另有《虞美人·閨中初春》詞云:“問春何處最多些?只在淺斟低唱那人家。”“淺斟低唱那人家”即指妓院。《五百家香艷詩》卷五載清王紹舒《和黄仲則贈小桃校書原韻》三首云:“殘霞低襯緑楊枝,粉蝶隨香百媚時。試按紅牙十八拍,挑燈重譜雪兒詞。”“短籬曲徑一枝安,幾度臨風著意看。最愛疏窗明月上,珊瑚小枕玉釵寒。”“涼雨初晴暑漸消,香添銀葉可憐宵。樽前欲訴相思苦,聯袂還教聽紫簫。”仲則原詩已佚,《感舊》詩中憶念的,可能就是此女。

    其二

    唤起窗前尚宿酲[8],啼鵑催去又聲聲。丹青舊誓相如札[9],禪榻經時杜牧情[10]。别後相思空一水[11],重來回首已三生[12]。雲階月地依然在[13],細逐空香百遍行[14]。

    【注释】

    [8]唤起:鳥名。韓愈《贈同游》詩:“唤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伯勞》:“古有催明之鳥,名唤起,蓋即此也。”宿酲:謂昨夜酒醉後神志仍未清。仲則《風馬兒·幽憶》詞:“子規窗外一聲聲,把醉也醒醒,夢也醒醒。細憶别時、情狀忒分明。”

    [9]相如札:《西京雜記》卷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爲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絶。相如乃止。”司馬相如《報卓文君書》:“誦子嘉吟而回予故步,當不令負丹青,感白頭也。”丹青:丹砂和青雘(一種孔雀石),可作顔料。丹青色艷而不易泯滅,故用以比喻始終不渝。

    [10]禪榻:禪牀。杜牧《題禪院》詩:“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颺落花風。”句意謂回憶舊情,還感到惆悵和留戀。

    [11]意謂别後相思,已空無所有。

    [12]三生:泛指前生。白居易《贈張處士山人》詩:“世説三生如不謬,共疑巢許是前身。”句意謂回首前情,如同隔世。

    [13]雲階月地:即月地雲階,原本形容仙境。唐牛僧孺《周秦行紀》:“香風引到大羅天,月地雲階拜洞仙。”後泛用於表示地理環境之優美。此處指當時與情人相聚游賞的地方。

    [14]空香:人去後留下的香氣。實際上這香氣早已消散,只是記憶中似乎還能聞到這種香氣,故曰“空香”。

    其三

    遮莫臨行念我頻[15],竹枝留涴淚痕新[16]。多緣刺史無堅約,豈視蕭郎作路人[17]。望裏彩雲疑冉冉,愁邊春水故粼粼[18]。珊瑚百尺珠千斛[19],難换羅敷未嫁身[20]。

    【注释】

    [15]遮莫:不要,不爲。晏殊《秋蕊香》詞:“今朝有酒今朝醉,遮莫更長無睡。”

    [16]竹枝留涴(wò):涴,污染。晉張華《博物志》卷八:“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劉禹錫《瀟湘神》詞:“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

    [17]刺史:古代官名。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三:“(劍南節度使)韋皋少游江夏,館於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簫祗候,因漸有情。韋歸,與玉簫約,少則五載,多則七年,來取玉簫。至第八年春,韋未來。玉簫嘆曰:‘韋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來矣。’遂絶食而殞。”蕭郎:古時對男子的美稱。《雲溪友議》卷一:唐崔郊之姑有侍婢,與郊相戀。姑貧,將婢賣與連帥。郊思慕無已。婢因寒食出,與郊相遇。郊贈之以詩曰:“公子王孫逐後塵,緑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二句謂當年分手,是由於仲則自己不够堅定,不能信守誓約,並非女子無情。

    [18]冉冉:慢慢地移動。粼粼:水清澈明浄。高適《答侯少府》詩:“漆園多喬木,睢水清粼粼。”

    [19]珊瑚:由珊瑚蟲分泌的石灰性物質和遺骸長期聚積凝成的樹狀物,是一種高貴的裝飾品。《晉書·石崇傳》:“與貴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武帝每助愷,嘗以珊瑚樹賜之,高二尺許,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愷以示崇,崇便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爲疾己之寶,聲色方厲。崇曰:‘不足多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條幹絶俗,光彩耀目,如愷者甚衆。愷怳然自失矣。”珠千斛:石崇妾緑珠,相傳爲梁氏女,美而艷,善吹笛。石崇爲交趾采訪使,以圓珠三斛買之。

    [20]羅敷:古代美女名。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叙述秦氏女羅敷陌上采桑,一官員見而悦之,欲與相好。羅敷拒之,曰:“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其四

    從此音塵各悄然[21],春山如黛草如煙[22]。淚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郵亭一夜眠[23]。詎有青烏緘别句[24],聊將錦瑟記流年[25]。他時脱便微之過,百轉千回祇自憐[26]。

    【注释】

    [21]音塵:音信,消息。《文選》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悄然:沉寂。

    [22]黛:深青色或深緑色。草如煙:草如同被煙霧籠照着的樣子。

    [23]吴苑:即長洲苑。泛指吴地的園苑。三更雨:泛指夜間的雨。温庭筠《更漏子》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郵亭:旅舍。清葉申薌《本事詞》:“宋遣陶穀使江南。李憲以書抵韓熙載曰:‘五柳公驕甚,其善待之。’陶至,果如所言。韓因謂所親曰:‘陶非端介者,其守可隳,當使諸君一笑。’乃令歌姬秦弱蘭衣敝衣,僞爲驛卒女,供灑掃館舍中。陶見而悦之,遂忘慎獨之戒。贈以長短句云:‘好因緣,惡因緣,只得郵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安得鸞膠續斷絃,是何年?’他日後主宴陶,陶凛然若不可犯。主持觥命弱蘭出,歌前所贈詞以侑觴。陶大慚而罷。”按此句只是借用了陶詞的字面,與典故無關。意謂一夜獨宿旅舍,適逢夜雨,凄清孤寂,憶念與彼女之前情,心中充滿愁怨,因而淚如雨下。

    [24]詎:豈,表示反問。詎有:豈有。青烏:即青鳥,神話傳説中爲西王母傳信的神鳥。漢班固《漢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正中,忽有一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來也。’有頃,王母至。有兩青鳥如烏,俠侍王母旁。”後遂以“青鳥”或“青烏”爲使者代稱。緘:爲書信封口。引伸爲傳寄書信。緘别句:傳達别後思念的詩句。

    [25]錦瑟:漆有織錦紋的瑟。李商隱《錦瑟》詩:“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26]微之:唐詩人元稹字。元稹《鶯鶯傳》,叙述張生(元稹托名)與崔鶯鶯相好,後又把崔抛棄。“後歲餘,崔已委身於人,張亦有所娶。適經所居,乃因其夫言於崔,求以外兄見。夫語之,而崔終不爲出。張怨念之誠動於顔色。崔知之,潛賦一章,詞曰:‘自從消瘦減容光,萬轉千迴懶下牀。不爲旁人羞不起,爲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見。後數日,張生將行。又賦一章以謝絶云:‘棄置今何道,當時且自親。還將舊時意,憐取眼前人。’自是,絶不復知矣。”脱便:即便,即使。

    【輯評】

    李國章《論黄仲則在清代中期詩壇的地位》:“李商隱的《無題》詩對黄仲則的影響很明顯。《感舊》、《綺懷》等吟詠愛情的詩篇,纏綿悱惻,意志隱晦,風格極相似。”

    吴山寫望[1]

    雲蒸海氣欲浮城[2],雨過江天曠望清。踏浪人歸歌緩緩[3],回帆風定鼓聲聲[4]。潮頭前後英靈在[5],浙水東西王氣平[6]。回首西湖真一掬[7],幾番花月送人行。

    【注释】

    [1]吴山:又名胥山,俗稱城隍山。在杭州西湖東南。

    [2]形容下雨時,江湖水面上煙霧騰騰,使城廓仿佛浮在煙霧上面。

    [3]踏浪:踩踏波浪,在水面上戲耍或表演各種技巧。蘇軾《讀孟郊詩》之二:“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紵。嫁與踏浪兒,不識離别苦。”緩緩:指歌聲舒徐緩慢。

    [4]鼓聲聲:指船上的擊鼓聲。舟船行駛時常擊鼓,以警告對面駛來的船隻相互避讓,以免碰撞。稱爲船鼓。蘇軾《滿庭芳》詞:“歌舞斷,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潮頭前後:見《觀潮行》注[14]。

    [6]浙水:指錢塘江。春秋時,江東屬越國,江西屬吴國。王氣:見《雨花臺》注[3]。王氣平,謂吴國與越國相互爲敵,如今已不復存在。

    [7]一掬:形容小。

    觀潮行

    客有不樂游廣陵,卧看八月秋濤興[1]。偉哉造物此巨觀[2],海水直挾心飛騰。瀴溟萬萬夙未届,對此茫茫八埏隘[3]。纔見銀山動地來,已將赤岸浮天外[4]。砰巖磓岳萬穴號,雌呿雄吟六節摇[5]。豈其乾坤果吁吸,乃與晦朔爲盈消[6]。殷天怒爲排山入,轉眼西追日輪及[7]。一信將無渤澥空,再來或恐鴻濛濕[8]。唱歌踏浪輸吴儂[9],曾賫何物邀海童[10]?答言三千水犀弩,至今猶敢攖其鋒[11]。我思此語等兒戲,員也英靈實南避。只合回頭撼越山,那因抉目仇吴地[12]。吴顛越蹶曾幾時[13],前胥後種誰見知[14]。潮生潮落自終古,我欲停杯一問之[15]。

    【注释】

    [1]廣陵:今江蘇揚州。漢枚乘《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游兄弟並往觀濤於廣陵之曲江。”相傳古時觀潮,以廣陵之曲江潮(簡稱廣陵潮)最有名。故此詩即以“廣陵潮”爲引言,接下去詳細描寫眼前所見的浙江錢塘潮(又稱浙江潮)的景象。

    [2]造物:見《十三夜》注[8]。

    [3]瀴(yíng)溟:水杳遠貌。萬萬:表示巨大無比。夙未届:平素未嘗到過;過去從未看到過。八埏(yán):埏,大地的邊際。八埏,四面八方極遠的邊際。隘:狹小。二句謂過去從未到過海邊,現在見此浩瀚的無邊無際的大海,感到自己四周的土地太狹小了。

    [4]銀山:比喻浪濤,潮水。赤岸:指土石呈赤色的崖岸。按枚乘《七發》:“凌赤岸,彗扶桑,横奔似雷行。”“赤岸”與“扶桑”並舉,都作神話傳説中的地名解。而此處“赤岸”與“銀山”並舉,似作普通名詞較妥當。

    [5]砰(pēnɡ)巖:碰撞巖石。磓(duī)岳:撞擊山壁。呿(qū)吟:張口舒氣,呼吸。雌呿雄吟:一呼一吸。六節:謂喜、怒、哀、樂、好、惡六種感情。

    [6]吁吸:謂嘘氣與吸氣,呼吸。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朔:農曆每月初一。盈:充滿。消:消失。

    [7]殷:震,震動。殷天怒:指震天的怒濤。日輪:謂日,太陽。因日形如車輪而運行不息,故稱。追日:古代神話,夸父逐日,道渴而死。及:追上。上句喻漲潮,下句喻退潮。

    [8]一信:潮水漲落有定時,故曰潮信。錢塘江一日漲二次潮(見下注[11]),一信指第一次潮。渤澥:古代稱東海的一部分,即渤海。將無:莫非。宋潘閬《酒泉子》詞:“長憶觀潮,滿郭人争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鴻濛: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謂整個世界。

    [9]吴儂:吴地自稱或稱人多用“儂”字,故以“吴儂”指吴人。踏浪:見《吴山寫望》注[3]。

    [10]海童:傳説中的海中神童。《神異經》:“西海有神童,乘白馬,出則天下大水。”賫(jī):贈送。《文選·海賦》“海童邀路”注引吴歌:“仙人賫持何,等前謁海童。”

    [11]水犀弩:以水犀角製成的弩。借指强弩。蘇軾《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宋史·河渠志七》:“淛江通大海,日受兩潮。梁開平中,錢武肅王始築捍海塘,在候潮門外。潮水日夜衝激,版築不就。因命强弩數百以射潮頭,又致禱晉山祠。既而潮避錢塘,東擊西陵。”攖(yīnɡ):觸碰,觸犯。鋒:指潮水的鋭氣。

    [12]員:伍員,字子胥。《史記·伍子胥列傳》:子胥諫吴王夫差。吴王聞之大怒,賜子胥死,並抉其雙目,懸東門上,盛其屍於革囊,使浮於江中。四句意謂上面的答言潮水爲水犀弩射退之語實屬戲言,子胥有靈,不會因被夫差抉目而仇恨吴地,只會回過頭去衝激越國;潮水向南避開,是免得波及吴地。

    [13]吴顛越蹶:吴國打敗越國,回頭越國又消滅吴國。

    [14]前胥後種:胥,伍子胥。種,文種。《吴越春秋》:越王勾踐在大夫文種和范蠡扶助下報會稽之仇,消滅吴國後,范蠡隱退於五湖,文種仍留任於越王身邊,結果因屢諫越王,被越王賜死,葬於國之西山。“葬一年,伍子胥從海上穿山脅而持種去,與之俱浮於海。故前潮水潘侯者,伍子胥也,後重水者,大夫種也。”

    [15]李白《把酒問月》詩:“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後觀潮行

    海風卷盡江頭葉,沙岸千人萬人立。怪底山川忽變容[1],又報天邊海潮入。鷗飛艇亂行雲停,江亦作勢如相迎[2]。鵝毛一白尚天際,傾耳已是風霆聲。江流不合幾回折,欲折潮頭如折鐵[3]。一折平添百丈飛,浩浩長空舞晴雪[4]。星馳電激望已遥[5],江塘十里隨低高。此時萬户同屏息,想見窗櫺齊動摇[6]。潮頭障天天亦暮,蒼茫却望潮來處。前陣纔平羅刹磯[7],後來又没西興樹[8]。獨客弔影行自愁[9],大地與身同一浮。乘槎未許到星闕[10],采藥何年傍祖洲[11]。賦罷《觀潮》長太息,我尚輸潮歸即得[12]。回首重城鼓角哀[13],半空純作魚龍色[14]。

    【注释】

    [1]怪底:奇怪的是……。底,猶“的”。

    [2]江:指錢塘江。句謂大潮涌來,江水後退,作出迎接的樣子。

    [3]幾回折:指潮水幾次涌來,又向後折回。折鐵:形容潮頭勢猛,難以折斷。

    [4]平添:平空增加。舞晴雪:形容水珠散落如下雪。

    [5]星馳電激:形容速度極快,迅疾。

    [6]窗櫺:窗格(舊式的窗子上有許多小格子,上面糊棉紙),泛指窗。

    [7]羅刹磯:即羅刹石,在錢塘江中。《輿地紀勝》:秦望山附近有大石崔嵬,横接江濤。船舶經此,多爲風浪所傾,因呼爲“羅刹石”。

    [8]西興:渡口名,在浙江省西興市西北。隔岸與杭州相對。

    [9]弔影:對影自憐。喻孤獨寂寞。白居易《自河南經亂兄弟離散》詩:“弔影分爲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行:副詞。正,方。

    [10]乘槎:乘坐竹筏或木筏。晉張華《博物志·雜説》:“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槎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遥望宫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説來意,並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後至蜀,問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牽牛宿。’計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時也。”

    [11]祖洲:古代傳説中的十洲之一。《海内十洲記·祖洲》:“祖洲近在東海之中……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長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當時活也。服之令人長生。”

    [12]句謂潮水想退就退,我却不能想歸家就歸家,我還不如潮水。

    [13]重城:古代城市在外城中又建内城,故稱。亦泛指城市。鼓角:鼓聲和號角聲。

    [14]魚龍色:指陰沉、陰冷的色調。

    【輯評】

    清袁枚《仿元遺山論詩》:“常州星象聚文昌,洪(稚存)顧(立方)孫(淵如)楊(蓉裳)各擅場。中有黄滔今李白,《觀潮》七古冠錢塘。”

    清徐嘉《論詩絶句·黄仲則兩當軒詩》:“傾倒洪孫讓謫仙,清商高奏氣幽燕。《觀潮》一灑枚乘筆,冠絶三吴此少年。”

    清朱庭珍《筱園詩話·評黄仲則詩》:“仲則七古佳篇……前後《觀潮行》等作,其才氣横絶一時,可謂詩壇飛將,有大神通矣。故當時推其似太白也。”

    朱舒甲《黄仲則和兩當軒集》:“黄仲則以豐富的想像,豪邁的情懷,再現大自然的雄偉景象。金石之聲,風雲之氣,讀之令人驚心動魄。”

    秋風怨

    枯草摇天黄,白楊醉霜紫。驄馬嘶不歸,秋風葬羅綺。[1]

    【注释】

    [1]驄馬:青白色相雜的馬。南朝宋鮑照《代結客少年場行》:“驄馬金絡頭,錦帶佩吴鈎。失意杯酒間,白刃起相讐。追兵一旦至,負劍遠行游。去鄉三十載,復得還舊丘。”驄馬:喻騎驄馬的少年。羅綺:指絲綢衣裳。喻女子。二句謂丈夫久客不歸,妻子憂傷憔悴而死。

    雨後湖泛[1]

    風起水參差[2],舟輕去轉遲[3]。一湖新雨後,萬樹欲煙時。有客倚蘭楫[4],何人唱《竹枝》[5]。蓮娃歸去盡,極浦剩相思[6]。

    【注释】

    [1]湖:指杭州西湖。

    [2]水參差:由於被風吹而水波不平。

    [3]輕舟應該行得較快,但由於逆風而行,反而行得較慢。

    [4]蘭楫:楫,划船的槳。蘭楫,蘭舟的槳。倚:依仗,引伸爲從事。倚楫:指划槳。

    [5]《竹枝》:《竹枝詞》,本爲巴渝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據以改作新詞。後人多傚之,遂成爲一種詞調。

    [6]極浦:遥遠的水濱。《楚辭·九歌·湘君》:“望涔陽兮極浦,横大江兮揚靈。”

    乾隆三十四年(1769),仲則二十一歲。開始浪游。春由杭州至會稽,登四明,溯錢塘,上黄山,復經豫章,泛湘水,登衡嶽,泛洞庭,由長江歸。其間時出時歸,曾在杭州得到鄭虎文教益。冬,應湖南按察使王太岳邀請,客於其幕中。乾隆三十五年(1770),仲則二十二歲。春,仍在湖南按察使署。以狂傲少諧,落落難與衆合,暇輒襆被獨游名勝。居半載,由大江以歸。七月,至江寧鄉試,落第。心灰意懶,與里人左輔、洪亮吉輩過從甚密。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祇知獨夜不平鳴[1]。風蓬飄盡悲歌氣[2],泥絮沾來薄幸名[3]。十有九人堪白眼[4],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5],春鳥秋蟲自作聲[6]。

    【注释】

    [1]不平鳴:由於遭受不公平待遇而發出不滿的呼聲。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

    [2]風蓬:蓬草秋枯根拔,遇風飛旋。曹操《却東西門行》:“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3]泥絮:沾泥的柳絮。喻心情沉静。宋趙令畤《侯鯖録》卷三:“東坡在徐州,參寥自錢塘訪之。坡席上令一妓戲求詩,參寥口占一絶云:‘多謝尊前窈窕娘,好將幽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薄幸:薄情。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4]白眼:露出眼白,表示鄙薄或厭惡。《晉書·阮籍傳》:“籍又能爲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

    [5]詩卷成讖(chèn):讖,預言吉凶的文字。謂所作的詩中無意説及某種情況,後來果然成爲事實。

    [6]謂春鳥秋蟲的鳴聲出於自然,作詩亦然,與讖語無關。原注:或戒以吟苦非福,謝之而已。

    莫打鴨

    莫打鴨[1],打起鴛鴦睡。鴛鴦飛去尚成雙,落得芙蓉妾心碎[2]。

    【注释】

    [1]宋趙令畤《侯鯖録》:“宣城守吕士龍好緣微罪杖營妓。後樂籍中得一客娼名麗華,善歌,有聲於江南,士龍眷之。一日復欲杖營妓。妓泣訴曰:‘某不敢避杖,但恐新到某人者不安此耳。’士龍笑而從之。……故梅聖俞作《莫打鴨》詩以解之,曰:‘莫打鴨,莫打鴨,打鴨驚鴛鴦。鴛鴦新自南池落,不比孤洲老秃鶬。秃鶬尚欲遠飛去,何況鴛鴦羽翼長。’”

    [2]芙蓉:諧音“夫容”,喻丈夫。晉《清商曲辭·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晉、宋民歌中常用此法,如以“見蓮”爲“見憐”,“蓮子”爲“憐子”,“銜碑”爲“含悲”。此詩後二句謂鴛鴦雖被驚醒而飛去,仍成雙作對;而丈夫受到傷害,則令人心碎。仲則另有《長風沙行》云:“昨夢芙蓉花,飄零落江水。”亦以“芙蓉”喻丈夫。

    春夜聞鐘

    近郭無僧寺,鐘聲何處風?短長鄉夢外,斷續雨絲中。芳草遠愈遠[1],小樓空更空。不堪沈聽寂,天半又歸鴻[2]。

    【注释】

    [1]李後主《清平樂》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2]謂鐘聲纔止,又聞雁聲。歸鴻:秋天北方寒冷,北雁南飛避寒。到次年春天天氣漸暖,又飛返北方。故曰歸鴻。鴻雁能回歸,而自己仍客居在外,故聞歸雁之鳴聲更觸動思鄉之情。

    檢邵叔宀先生遺札[1]

    死别生離各泫然,吞聲惻惻已經年[2]。帆開南浦春剛去[3],舟到西泠月正圓[4]。當日祖筵如夢裏[5],即今展翰又天邊。傷心一樹梅花發,更有誰移植墓田[6]。

    【注释】

    [1]邵叔宀(mián):邵齊燾(1717——1768),字荀慈,號叔宀,昭文(今屬常熟)人。乾隆七年(1742)進士,官編修。乾隆三十一年(1766)罷官歸,即主講常州龍城書院,仲則與洪亮吉都受業於門下。邵氏卒於乾隆三十三年,此詩中有“吞聲惻惻已經年”之句,可知應作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

    [2]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死别已吞聲,生離常惻惻。”惻惻:悲痛,悽涼。

    [3]南浦:南面的水邊。泛指送别之處。南朝梁江淹《别賦》:“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乾隆三十三年仲則赴徽州訪徽州同知王祖肅,時在首夏,邵先生有詩序送行。

    [4]西泠:亦稱西泠橋。在杭州孤山西北盡頭處。仲則應浙江觀察潘恂之邀,客杭州觀察署中。原注:二語昔年别先生之武林詩,未成而發,後得書示和章。

    [5]祖筵:送别的筵席。孟郊《送黄構擢第後歸江南》詩:“却憶江南道,祖筵花裏開。”

    [6]原注:庭梅一株,先生嘗酌其下,曰:“吾老去,移此植墓田足矣。”竟成語讖。

    春晝曲

    楊花飛,游絲颺。兩地相逢不相讓。畢竟楊花性更柔,因風復上楊枝上。游絲一縷當空垂,欲落不落花蕤蕤[1]。須臾駐向花陰去[2],有意尋之不知處。楊花飄蕩絲纏綿,游子心傷望遠天。寄語高樓休極目,鳥啼花落自年年。

    【注释】

    [1]蕤蕤(ruí):草木花下垂貌。明陳子龍《雜詩》之三:“蕤蕤桐花落,鬱鬱椒條衍。”

    [2]駐:停留。

    【輯評】

    清延君壽《老生常談·評黄仲則詩》:“其學太白處,如《春晝》云:‘楊花飛,游絲颺,兩地相逢不相讓。畢竟楊花性更柔,因風復上楊枝上。’……此真能闖太白堂奥,東坡而後,罕有其匹。”

    花前曲

    巡檐花滿地[1],倚檻香留枝[2]。看花易腸斷,攀樹最相思[3]。

    【注释】

    [1]巡檐:見《十三夜》注[5]。

    [2]檻:闌,欄杆。

    [3]攀樹:攀折樹枝,特指柳枝。

    遇伍三[1]

    君問十年事,凄然欲斷魂。一無如我意,儘可對君言[2]。刖屢足猶在,鞭多舌幸存[3]。相期著書好,歸去掩蓬門。

    【注释】

    [1]伍三:伍宇澄,字既庭,陽湖(今常州)人。

    [2]盡可:完全可以。

    [3]屢:屢次,多次。刖足:砍斷脚。古代肉刑之一。《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氏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爲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舌猶存:《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已學而游説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説,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二句意謂雖遭受挫折,但並不灰心,尚有希望。

    僧舍夜月

    寂寂諸天夜氣中[1],闍黎粥後飯堂空[2]。低頭雲影時争月[3],入耳松濤獨受風。遠迹已堪鄰虎豹,定心可許問魚龍[4]?一龕彌勒遥相對,歲久琉璃焰不紅[5]。

    【注释】

    [1]諸天:指天界的一切護法天神。後泛指天界,天空。唐谷神子《博異志·陰隱客》:“修行七十萬日,然後得至諸天。”

    [2]闍黎:梵語“阿闍黎”的省稱,意謂高僧,亦泛指僧人。

    [3]雲影争月:謂月光被雲影遮蓋。

    [4]定心:心情安定,心無雜念。魚龍:泛指鱗界水族。杜甫《秋興》詩之四:“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5]琉璃:琉璃燈的省稱。用玻璃製作的油燈,多用於寺廟中。明葉憲祖《鸞鎞記·途逅》:“歸來愁日暮,孤影對琉璃。”

    醉醒

    夢裏微聞薝蔔香[1],覺時一枕緑雲涼[2]。夜來忘却掩扉卧,落月二峯陰上牀。

    【注释】

    [1]薝蔔(zhān bo):梵語音譯,義譯爲鬱金花。盧綸《送静居法師》詩:“薝蔔名花飄不斷,醍醐法味酒何濃。”按:讀此句,可想像此夜仲則宿於廟宇中,與上《僧舍夜月》作於同時。

    [2]緑雲:喻烏黑亮麗的頭髮。陸游《清商怨·葭萌驛作》詞:“夢破南樓,緑雲堆一枕。”

    客中聞雁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華[1]。獨上高樓慘無語,忽聞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帶月如聽絶漠笳[2]。我亦稻粱愁歲暮[3],年年星鬢爲伊加。

    【注释】

    [1]物華:指自然景物。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衰翠減,冉冉物華休。”感物華:因時間與景物的改變而産生感慨。

    [2]杵:洗衣用的棒槌。借指搗衣聲。唐盧汝弼《秋夕寓居精舍書事》詩:“葉滿苔階杵滿城,此中多恨恨難平。”笳: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岑參《胡笳歌送顔真卿使赴胡隴》詩:“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緑眼胡人吹。”

    [3]稻粱:穀物的總稱。多用以指人的生活必需。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初春

    不分春風解勸餐[1],只將幽恨上眉端。將歸燕子休垂幕,漸老梅花莫倚闌。最怕難醒惟獨醉,生憎易中是輕寒[2]。新傳多少紅箋字[3],半爲昏盹未忍看。

    【注释】

    [1]不分(fèn):不聽從,不服氣。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詩:“不分桃花紅似錦,生憎柳絮白於綿。”

    [2]生憎:最恨,偏恨。

    [3]紅箋:紅色箋紙。唐韓偓《偶見》詩:“小疊紅箋書恨字,與奴方便寄卿卿。”

    衡山高和趙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1]

    衡山高,湘水深,我爲此别難爲心。君知我行不得意,爲我翻作衡山吟[2]。衡山吟,聲漸苦,凄斷湘弦冷湘浦[3]。女蘿山鬼風蕭蕭[4],七澤欲凍黿鼉嗥[5]。下見蒼梧萬里之大野[6],上有祝融礙日之高標[7]。魚龍廣樂不復作[8],雁飛欲墮哀嗷嗷[9]。漁父拏舟入煙水,屈原行吟意未已[10]。千古騷人且如此,我輩升沈偶然耳。衡山之吟吟且停,此曲凄絶難爲聽[11]。我亦不弔湘夫人[12],我亦不悲楚靈均[13]。只將此曲操入水雲去[14],自寫牢落招羈魂[15]。前途但恨少君共,誰與醉倒金庭春[16]。春來沅芷倘堪折[17],手把一枝歸贈君。

    【注释】

    [1]趙味辛:趙懷玉,字億孫,號味辛,又號映川,武進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召試舉人。官青州府海防同知。

    [2]借用趙味辛《衡山高送黄生》起句:“衡山高,湘水深,爲君翻作衡山吟。”難爲心:心中受不了。翻作:譜寫。白居易《琵琶行》:“莫辭更坐彈一曲,爲君翻作琵琶行。”

    [3]凄斷:極其凄涼悲哀。湘弦:即湘瑟。相傳瑟爲湘妃所彈之樂器,故名。韓愈《送靈師》詩:“四座咸寂默,杳如奏湘弦。”湘浦:湘江之濱。

    [4]女蘿山鬼:女蘿,植物名,即松蘿,多附生在松樹上,成絲狀下垂。《楚辭·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此句借用趙詩:“洞庭木葉霜初凋,女蘿山鬼風蕭蕭。”

    [5]七澤:相傳古時楚有七處沼澤。後以七澤泛稱楚地諸湖泊。杜甫《醉歌行贈公安顔少府請顧八題壁》詩:“是日霜風凍七澤,烏蠻落照銜赤壁。”黿鼉:大鱉和猪婆龍(揚子鰐)。

    [6]蒼梧:郡名。西漢元鼎六年(前111)置,治所在廣信(今廣西梧州市)。《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爲零陵。”

    [7]祝融:祝融峯,衡山最高峯。高標:高枝,高樹。泛指高聳特立之物。

    [8]魚龍:魚龍曼衍,古代百戲中的一種雜耍。廣樂:盛大之樂曲,多指仙樂。《史記·趙世家》:“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游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

    [9]雁飛欲墮:謂衡山之高,雁無力飛度。衡山有回雁峯,相傳雁南飛至此而止,及春北回。

    [10]拏(ná)舟:撑船。《楚辭·漁父》:“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爲。’屈原曰:‘吾……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11]難爲聽:聽了心中感到難受。

    [12]湘夫人:傳説堯二女娥皇、女英爲舜妃。舜南巡,二妃隨舜不返,没於湘水之渚,爲湘水之神,稱湘夫人。

    [13]楚靈均:屈原字靈均,爲楚國大夫,因稱楚靈均。《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14]操:彈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水雲:水和雲,多指水雲相接之處。唐戎昱《湘南曲》:“虞帝南游不復還,翠蛾幽怨水雲間。”

    [15]寫:傾吐,發抒。牢落:孤寂,無聊。羈魂:旅客的心情,愁思。文徵明《夜行因過廢寺》詩:“歲事行將近,羈魂黯欲銷。”招魂:本爲喪禮中的儀禮,招死者之魂,亦可用作招生者之魂。《楚辭》有《招魂》篇,漢王逸題解:“宋玉憐哀屈原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厥命將落。故作《招魂》,欲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

    [16]金庭春:酒名。

    [17]沅芷:沅,沅江,在湖南省西部。芷,白芷,香草名。《楚辭·九歌·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月下雜感

    其一

    明月幾時有[1]?人間何事無。傾城顧形影[2],壯士撫頭顱[3]。方寸誰堪比[4],深宵我共孤[5]。感君行樂處,分照及蓬廬。

    【注释】

    [1]蘇軾《水調歌頭》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傾城:指美女。《漢書·外戚傳上·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顧形影:自顧其影,有自矜、自負之意。晉陸機《赴洛道中作》詩:“佇立望故鄉,顧影悽自憐。”

    [3]宋范成大《除夜》詩:“歧路東西變,羲娥日夜催。頭顱原自覺,懷抱故應開。”句意謂年歲增長,功業未成,因此而産生慨嘆。

    [4]方寸:指心,心思。

    [5]共:甚,深。共孤:深感孤獨。宋晁元禮《緑頭鴨》詞:“共凝戀,如今别後,還是隔年期。”

    其二

    聞道姮娥嫁,於今是結璘[6]。河山收地魄,宫闕爛天銀[7]。前度曾愁我,今宵更照人。高寒我不畏[8],去路恐難真[9]。

    【注释】

    [6]姮娥:即嫦娥,神話中的月中女神,羿妻。結璘:《黄庭内景經·高奔章》:“鬱儀、結璘善相保。”梁丘子注:“鬱儀,奔日之仙;結璘,奔月之仙。”

    [7]地魄:指月亮。《雲笈七籤》卷五五:“日者天之魂,月者地之魄。”唐李巖《五言》詩:“天魂生白虎,地魄産青龍。”宫闕:謂宫殿。天上宫闕,指月宫。蘇軾《水調歌頭》詞:“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天銀:《起世經》:“月天宫殿純以天銀、天青、琉璃而相間錯。”

    [8]高寒:蘇軾《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9]去路:指前途。

    和仇麗亭[1]

    其一

    前年爲訪天都去[2],今歲因探禹穴來[3]。來往江潭各如夢,逢君仍在越王臺[4]。

    【注释】

    [1]仇麗亭:仇養正,榜名永清,字麗亭,號一鷗,仁和(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舉人。官桐廬訓導。原注:八月,從新安歸經武林,與麗亭匆匆話别。十月,復從山陰來,麗亭出仲秋見贈詩五章,次韻答之。

    [2]天都:指黄山天都峯。

    [3]禹穴:相傳爲夏禹葬地,在浙江省紹興之會稽山。李白《越中秋懷》詩:“何必探禹穴,逝將歸蓬丘。”

    [4]越王臺:相傳爲春秋時越王勾踐登臨之處,在浙江省紹興鍾山。

    其二

    鴻爪游蹤首重回[5],經年褦襶逐塵埃[6]。青山笑客不歸去,爲報飢寒驅又來。

    【注释】

    [5]鴻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後以雪泥鴻爪指過去的行迹。

    [6]褦襶(nài dài):衣衫不合時宜。又吴下方言,意謂愚蠢無能,不懂事。

    其三

    典衣曾共湖干宿[7],次第看花不憶家[8]。幾度哦君好詩句,先生意獨在梅花[9]。

    【注释】

    [7]湖干:湖邊。指杭州西湖邊。

    [8]次第:依次。

    [9]原注:“與君同向梅花宿”,“亂山堆裏夢梅花”,君前後贈句也。

    其四

    多君憐我坐詩窮[10],襆被蕭條囊槖空[11]。手指孤雲向君説,卷舒久已任秋風[12]。

    【注释】

    [10]多:表示贊賞。多君:猶蒙君。唐獨孤及《送游員外赴淮西》詩:“多君有奇略,投筆佐元戎。”坐:由於。杜牧《山行》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坐詩窮:由於作詩而生活貧困。

    [11]襆(fú)被:鋪蓋卷,行李。囊橐:指行李財物。

    [12]卷舒:卷縮與舒展。白雲任風卷舒,喻人窮通由命,自己並不計較。

    其五

    惜别匆匆悔見遲,楚雲千里是相思。遥知此去湘潭柳[13],一夕清霜似鬢絲。

    【注释】

    [13]湘潭:在湖南省東部,湘江中游。原注:時將楚游。

    明州客夜懷味辛稚存却寄[1]

    别來甫及旬,離思已如積[2]。海角多飄風,入夜更凛冽[3]。魚龍一以嘯[4],濤聲震空壁。凍鼓慘欲沈[5],寒檠短將没[6]。何來萬感交,擾此寸腸裂。念我同袍人,按鋏起歡息[7]。悲歡共情愫,來往溯晨夕[8]。各抱百年憂,念我更惻惻[9]。苦語猶在耳,形影儵已隔[10]。豈曰輕遠游,欲已不可得。

    【注释】

    [1]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味辛:趙味辛,見《衡山高和趙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注[1]。稚存:洪亮吉,原名蓮,又名禮吉,字稚存,號夢殊,又號對巖,陽湖(今江蘇省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及第。官編修。却:還,再。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却話巴山夜雨時。”

    [2]甫及旬:剛到第十天。如積:如物堆積。

    [3]海角:遥遠偏僻的地方。飄風:旋風,暴風。杜甫《柟樹爲風雨所拔嘆》:“東南飄風動地至,江翻石走流雲氣。”

    [4]一以嘯:一嘯,“以”無義。《詩·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顧炎武《贈人》詩:“路旁多行人,一南一以北。南北遂分手,去去焉所極。”

    [5]沈:同“沉”,低沉。盧綸《賦得館娃宫送王山人游江東》詩:“越水風浪起,吴王歌管沈。”

    [6]檠:燈臺,燭臺。借指燈燭,燈燭光。北周庾信《對燭賦》:“蓮帳寒檠窗拂曙,筠籠熏火香盈絮。”短將没:燈燭將點盡。

    [7]同袍:泛指朋友,同學,同年,同僚。王昌齡《長歌行》:“所是同袍者,相逢盡衰老。”按鋏:猶彈鋏。《戰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居有頃,復彈其劍鋏,歌曰:‘長鋏歸來乎!無以爲家。’”

    [8]情愫:真情。溯:追溯。宋葉隆禮《契丹國志·本末》:“後之英主忠臣,志欲溯今洄古,可以鑒矣。”

    [9]百年:人壽以百年爲期,故百年指一生,終生。蘇軾《渚宫》詩:“百年人事知幾變,直恐荒廢成空陂。”惻惻:見《檢邵叔宀先生遺札》注[2]。

    [10]儵(shū):同“倏”,很快,極快。

    春日樓望

    一碧招魂水漲津[1],遠山濃抹霧如塵。忽風忽雨春愁客,乍暖乍寒天病人。芳草遠黏孤騎没[2],緑楊低罩幾家貧。天涯飛絮歸何處,不到登樓也愴神[3]。

    【注释】

    [1]招魂水:指湘江之水。杜甫《建都十二韻》詩:“永負漢庭哭,遥憐湘水魂。”清仇兆鰲注:“屈原見讒,沉於湘水。”此處泛指。津:渡口。水漲津:水漲及渡口之岸。

    [2]李後主《清平樂》詞:“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3]登樓:漢末王粲避亂客荆州,傷亂懷鄉,作《登樓賦》云:“登兹樓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銷憂。”金元好問《鄧州城樓》詩:“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誰解賦登樓。”

    【輯評】

    清汪佑南《山涇草堂詩話·評黄仲則詩》:“其近體亦刻意苦吟,足以耐人尋味者,不愧名家。《春日樓望》云:‘忽風忽雨春愁客,乍暖乍寒天病人。’”

    錢塘舟次

    羅刹磯頭落照陰[1],鐵幢浦口夕波沈[2]。卸帆只憶吴淞岸,擁楫驚聞越客吟[3]。風雪衣單知歲晚,江湖酒病與年深。浮雲欲别休回首,千里蒼梧是去心[4]。

    【注释】

    [1]羅刹磯:見《後觀潮行》注[7]。

    [2]鐵幢浦:在錢塘江。《西湖志》卷十六:吴越王錢鏐用强弩射潮。箭止處,立鐵幢以識。因名鐵幢浦。

    [3]吴淞:在上海市北部,黄浦江口西岸。擁楫:持槳。越客吟:漢劉向《説苑·善説》:“君獨不聞夫鄂君子晳之泛舟於新波之中也。越人擁楫而歌。”二句意謂從吴淞乘舟到了越地。

    [4]浮雲:李白《送友人》詩:“浮雲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蒼梧:見《衡山高和趙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注[6]。原注:時將楚游。

    夜泊聞雁

    獨夜沙頭泊[1],依人雁幾行。悤悤玉關至[2],隨我度衡陽[3]。汝到衡陽落[4],關山我更長。悽然對江水,霜月不勝涼。

    【注释】

    [1]沙頭:沙灘邊,沙洲邊。南唐馮延巳《臨江仙》詞:“隔江何處吹横笛,沙頭驚起雙禽。”

    [2]玉關: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李白《王昭君》詩之一:“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3]度:過。《樂府詩集·木蘭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衡陽:在湖南省南部。

    [4]落:止息,停留。衡陽有回雁峯,傳説雁飛到此峯而止,至春而北歸。

    【輯評】

    繆鉞《黄仲則逝世百五十年紀念》:“其二十一歲時之《夜泊聞雁》詩……高古渾成,一氣旋扦,殊有盛唐風味。”

    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

    其一

    摇曳身隨百丈牽,短檠孤照病無眠[1]。去家已過三千里,墮地今將二十年。事有難言天似海[2],魂應盡化月如煙[3]。調糜量水人誰在[4],況值傾囊無一錢[5]!

    【注释】

    [1]百丈:牽船的篾纜。短檠:短燈架,借指小燈。納蘭性德《秋水·聽雨》詞:“依舊亂蛩聲裏,短檠明滅,怎教人睡。”

    [2]謂事情像天和海一樣大,難以言表。

    [3]謂心魂變得像煙和月一樣空虚,無所依憑。

    [4]調糜量水:調粥端水,指侍奉病人。宋范成大《三月十九日極冷》詩:“調糜煮藥東風老,慚愧茶甌與酒杯。”

    [5]謂自己如今一錢都無。杜甫《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其二

    今日方知慈母憂,天涯涕淚自交流[6]。忽然破涕還成笑[7],豈有生才似此休[8]。悟到往來惟一氣[9],不妨胡越與同舟[10]。撫膺何事堪長嘆,曾否名山十載游?

    【注释】

    [6]天涯涕淚:杜甫《野望》詩:“海内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遥。”

    [7]破涕成笑:猶言轉悲爲喜。晉劉琨《答盧諶書》:“時復相與舉觴對膝,破涕爲笑。”

    [8]與李白《將進酒》詩“天生我材必有用”意思相同。

    [9]一氣:指混沌之氣,古代認爲是構成天地萬物的本原。《莊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爲神奇,其所惡者爲臭腐。臭腐復化爲神奇,神奇復化爲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10]胡越同舟:胡,指北方少數民族之人;越,指南方各民族之人。謂關係疏遠者,同赴危難,則相互救助。語本蘇軾《大臣論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胡越可使相救如左右手。”

    湘江夜泊

    三十六灣水[1],行人唤奈何。楚天和夢遠[2],湘月照愁多。霜意侵芳若[3],風聲到女蘿[4]。煙中有漁父,隱隱扣舷歌[5]。

    【注释】

    [1]三十六灣:唐許渾《三十六灣》詩:“夜深吹笛移船去,三十六灣秋月多。”自注:“在湘陰縣。”

    [2]宋玉《高唐賦》:“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爲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蓆。’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爲朝雲,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納蘭性德《河瀆神》:“楚天魂夢與香銷,青山暮暮朝朝。”

    [3]芳若:若,杜若,香草名。《楚辭·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

    [4]女蘿:見《衡山高和趙味辛送余之湖南即以留别》注[4]。

    [5]《楚辭·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扣舷:用手擊船舷打節拍。蘇軾《前赤壁賦》:“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僧舍上元[1]

    獨夜僧樓强自憑[2],傳柑時節沍寒凝[3]。怕聽歌板聽禪板[4],厭看春燈看佛燈[5]。好景笑人常寂寂[6],春愁泥我漸騰騰[7]。今年準擬捐花事[8],坐斷蕭齋一榻繩[9]。

    【注释】

    [1]上元:農曆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又稱元宵節。

    [2]獨夜:一人獨處之夜。漢王粲《七哀》詩之二:“獨夜不能寐,攝衣起撫琴。”憑:謂憑靠着樓上的欄杆。

    [3]傳柑:北宋上元夜宫中宴近臣,貴戚宫人以黄柑相贈,謂之“傳柑”。蘇軾《上元侍飲樓上》詩之三:“歸來一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沍寒:寒氣凝結。謂極其寒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