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四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卷四十

    眉山苏轼诗九

    次韵穆父尚书侍祠郊丘。瞻望天光。退而相庆。引满醉吟

    千章杞梓荫云天。樗散谁收老郑虔。喜气到君浮白里。丰年及我挂冠前。

    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太息何人知帝力。归来金帛看赤贞肩。

    原选者评。气伟采奇。望之又蔚然深秀。厥由风力之遒。

    。复斋漫录。东坡言古今七言伟丽之句。永叔一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

    闲。上句取李太白。长波泻万古。之句。东坡一联云。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

    上句取杜子美。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之句也。

    。苕溪渔隐丛话。曰。东坡云。七言之伟丽者。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尔后寂寥无闻焉。至永叔云。苍波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万马不嘶听号令。诸番无事著耕耘。可以并驱争先矣。先生亦云。令严钟鼓三更月。野宿貔貅万灶烟。亦庶几焉耳。

    郊祀庆成诗

    帝出乘昌运。天心予太平。文章三代继。制作七年成。大祀乾坤合。刚辰日月明。

    泰坛朝扫地。魄宝夜垂精。仰御圆苍盖。环观海岳成。北流吞朔易。西极落欃枪。

    升燎灵光答。回銮瑞雾迎。需云遍枯槁。解雨达句萌。可颂非天德。因箴亦下情。

    民言知有酌。帝谓本无声。富国由崇俭。蕲年在好生。无心斯格物。克己自销兵。

    化国安新政。孤臣反旧耕。还将清庙什。留与野人赓。

    原选者评。自元丰元年详定郊祀礼文。至六年冬至。亲祀圆丘。以太祖配。始罢天地合祭

    之礼。元祐五年廷臣集议。复定南郊并祀之仪。七年亲郊。始行合祭。宋制三年一郊。轼以兵

    部尚书为南郊卤簿使。疏请严整仪仗。一时称盛。合祭之礼。至绍圣元年。仍议罢。而轼则主

    合祭之说。然合祭亦仅行于是年耳。时宰执侍从进诗以贺。故有是诗。诗共十四韵。而自。可

    颂非天德。以下。俱作箴规之语。此所谓因事纳规。不藉扬厉铺张。以矜其华藻也。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

    意在于夺。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

    海石来珠宫。秀色如蛾绿。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殷勤峤南使。馈饷淮东牧。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原选者评。希代之宝。实是写得出末用秦归赵璧。恰与情事比附。意随笔转。如脱弹丸。

    赵次公曰。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二华。太华。少华也。古人谓造化削成。故于二华言顶。三茅。一名。句曲山。其腹中空虚。别有天地日月。载在。真诰。故于三茅则言腹也。

    。诗说隽永。曰。李赞皇好石。有。谢临海守寄石诗。牛奇章亦好石。洛中辟地多得之。刻文可辨。近世东坡亦好之。有仇池石。程德孺所遗。其诗云。殷勤峤南使。馈饷淮东牧。即今英石也。

    王晋卿示诗欲夺海石。钱穆父王仲至。

    蒋颖叔皆次韵穆至。二公以为不可许。独颖叔不然。

    今日颖叔见访。亲睹此石之妙。遂悔前语。

    仆以谓晋卿岂可终闭不予者。若能以韩干二散马易之者。盖可许也。

    复次前韵

    相如有家山。缥缈在眉绿。谁云千里远。寄此一颦足。平生锦绣肠。蚤岁藜苋腹。

    从教四壁空。未遣两峰蹙。吾今况衰病。义不忘樵牧。逝将仇池石。归溯岷山渎。

    守子不贪宝。完我无瑕玉。故人诗相戒。妙语予所伏。一篇独异论。三占从两卜。

    君家画可数。天骥纷相逐。风掠原野。电尾梢涧谷。君如许相易。是亦我所欲。

    今朝安西守。来听阳关曲。劝我留此峰。他日来不速。

    原选者评。丹经墨史。拈出尽为妙谛。笔上生花。

    赵次公曰。故人诗相戒。指钱穆父。王仲至之不欲予也。一篇独异论。指蒋颖叔之欲予也。书曰。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故以钱王可从。而蒋可违也。来听阳关曲。颖叔将别而行。故云耳。

    欲以石易画。晋卿难之。穆父欲兼取二物。

    颖叔欲焚画碎石。乃复次前韵。并解二诗之意

    春冰无真坚。霜叶失故绿。晏鸟疑鹏万里。蚿笑夔一足。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明镜既无台。净瓶何用蹙。盆山不可隐。画马无由牧。聊将置庭宇。何必弃沟渎。

    焚宝真爱宝。碎玉未忘玉。久知公子贤。出语耆年伏。欲观转物妙。故以求马卜。

    维摩既复舍。天女还相逐。授之无尽灯。照此久幽谷。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三峨吾乡里。万马君部曲。卧云行归休。破贼看神速。

    原选者评。因有欲焚画。碎石者。乃别为踢净瓶。烧木佛。添出一重公案。言下如有白毫大光。应念来感。岂止次韵之能怪变百出。

    赵次公曰。三峨吾乡里。言真山。万马君部曲。言真马。我有真山。则将卧雪。王有真马。则用破贼。如此则假山不必爱。画马不必取也。

    生日刘景文以古画松鹤为寿。且贶佳篇。次韵为谢

    问子一室间。宁有千里廓。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

    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龠。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

    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诗腴固堪餐。字瘦还可愕。

    高标忽在眼。清梦了如昨。君今哙等伍。志与湛辈各。岂待相愿言。方为不朽托。

    子云老执戟。长孺终主爵。吾当追松乔。子亦鄙卫。霍。

    原选者评。松鹤为寿。近于俗情。乃写得古趣洋溢。固知才人之笔。无所不可。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

    辄复和谢

    岚薰瘴染却敷腴。笑饮贪泉独继吴。未欲连车收薏苡。肯教沉网取珊瑚。

    不知庾岭三年别。收得曹溪一滴无。但指庭前双柏石。要予临老识方壶。

    原选者评。施元之曰。德孺名之元。持节岭南。归惠此石。故诗皆用岭南事。德孺时为主客郎中。

    送蒋颖叔帅熙河并引

    颖叔出使临洮。轼与穆父。仲至同饯之。各赋诗一篇。以今我来思为韵。致遄归之意。

    轼得我字。

    西方犹宿师。论将不及我。苟无深入计。缓带我亦可。承明正须君。文字粲藻火。

    自荐虽云数。留行终不果。正坐喜论兵。临老付边锁。新诗出谈笑。僚友困掀簸。

    我欲歌杕杜。杨柳方婀娜。边风事首虏。所得盖幺么。愿为鲁连书。一射聊城笴。

    阴功在不杀。结草酬魏颗。

    原选者评。积其愤激。发以诙谐。起四句似谑似庄。言语妙天下。

    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天公水墨自奇绝。瘦竹枯松写残月。梦回疏影在东窗。惊怪霜枝连夜发。

    生成变坏一弹指。乃知造物初无物。古来画师非俗土。妙想实与诗同出。

    龙眠居士本诗人。能使龙池飞霹雳。君虽不作丹青手。诗眼亦自工识拔。

    龙眠胸中有千驷。不独画肉兼画骨。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东南山水相招呼。万象入我摩尼珠。尽将书画散朋友。独与长铗归来乎。

    原选者评。因吴诗而及李画。因歌枯木。而及画马。轩然而来。翩然而往。随意所到。总入元微。

    。苕溪渔隐从话。曰。东坡。题伯时书马。云。龙眼胸中有千驷。议者谓讥其无德再称。

    余意其不然。如文与可善作墨竹。故和癝癟谷。云。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岂亦是讥之耶。又山谷。咏伯时。虎脊天马图。亦云。笔端那有此。千里在胸中。盖言画马之妙。

    得之於心。应之於手。若轮扁之斫轮也。

    送范中济经略侍郎。分韵赋诗。得先字。且赠以鱼枕杯四。马箠一。以元戎十乘以先启行为韵梁。李久乐祸。自焚岂非天。两鼠斗穴中。一胜亦偶然。谋初要百虑。善后乃万全。

    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仁风被宿麦。绿浪摇秦川。号令耸毛羽。先声落虚弦。

    我家天一方。去路城西偏。投竿困障日。卖剑行归田。赠君荆鱼杯。副以蜀马鞭。

    一醉可以起。毋令祖生先。

    原选者评。谋初善后。有无限经济在。中济能不负此。诗人以见其言必有中也。

    施元之曰。中济以荫历官。元祐八年知庆州。中济祖雍。仁宗时为副枢。李元昊叛。拜镇武节度使。知延州。又知永兴军。故曰。庙堂选世将。范氏真多贤。中济在庆广储蓄城栅。严守备。羁黠羌。推诚待下。人乐为用。

    书晁说之考牧图后

    我昔在田间。但知羊与牛。川平牛背稳。如驾百斛舟。

    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前有百尾羊。听我鞭声如鼓鼙。

    我鞭不妄发。视其后者而鞭之。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

    寻山跨坑谷。腾趠筋骨强。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作多牛翁。

    原选者评。小雅。无羊。之诗。宣王考牧也。牛羊寝讹之状。牧人蓑笠之容。俄焉而麾。忽然而梦。维鱼维。变幻莫测。诗格之奇。无逾於此矣。不袭其词。而能得其意。遥遥千古。斯作之外。谁其嗣音。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於浴室东堂。

    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

    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上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梦绕吴山却月廊。白梅卢橘觉犹香。会稽且作须臾意。从此归田策最良。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云岂有期。断送一生消底物。三年光景六篇诗。

    原选者评。首作托言待赐。恋阙情深。三作只是把诗消岁月之意。道破便可发深省。

    。苕溪渔隐丛话。曰。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余饼。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入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余饼。东坡题文公诗卷云。

    。待赐头纲八饼茶。即今粗色红绫袋饼八者是也。

    东府雨中别子由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原选者评。空清如话。而情味无穷。此较前初秋寄子由一章。尤入神品。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一鸣一止三千秋。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横峨岷。

    眼高四海空无人。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身。平生不识高将军。

    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诗一笑君应闻。

    原选者评。笔歌墨舞。实有手弄白日。顶摩青穹之气概。足为白写照矣。后人刊诗有将此作。分为两首者。特以平韵承接之故。然分则意象不昌。岂惟不谙诗法。且并其佳处失之。观集内。儋州夜梦。一诗。犹用此体。可以为证。

    。天厨禁脔。曰。太白赞一韵。七句方换韵。又是平声。其法不得双杀。双杀者不得此法也。

    贺裳曰。文人有一言。使人升九天。堕九渊者。此类是也。亦公自写其傲岸之趣。却令太白生面重开。胜。碑阴记。一段文字远甚。次韵滕大夫雪浪石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公不见雷斧痕。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国山水聊心存。

    原选者评。劲气不可断。来则山岑。竞举止。则壁岸无阶。

    。墨庄漫录。曰。东坡帅中山。得黑石白脉。如蜀孙位。孙知微所画石间奔流。尽水之变。

    又得白石曲阳。为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斋。公自铭曰。玉井芙蓉大八盆。

    伏流飞空漱其根。时有英州之命。后谪惠州。又徙海外。故中山后政。以公迁谪。雪浪之名遂废。元符中始被北归之命。将至吴中。张芸叟守中山。葺治雪浪斋。重安盆石。

    赵次公曰。古所谓山东。乃今之河北晋地。盖太行山之东也。山东二百郡。正谓太行以东。冀州之域矣。代北则燕赵以往之地也。

    鹤叹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服鸟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俛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原选者评。难进易退我不如。此。鹤叹。所以作也。却只於结处一句收住。中云。岂欲臆对如服鸟乎。乃疑而问鹤之词。我生如寄。四句。便直代鹤作臆对语。章法奇绝。是为善学贾赋者。

    。唐庚语录。曰。东坡作。病鹤。诗。尝写。三尺长胫瘦躯。阙其一字。使任德翁辈下之数十字。东坡徐出其稿。盖。阁。字也。此字既出。俨然如见病鹤矣。

    子由生日。以檀香观音像及新合印香银篆盘为寿

    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

    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尽缪篆纹。缭绕无穷合复分。绵绵浮空散氤氲。

    东坡持是寿卯君。君少与我师皇坟。旁资老聃释迦文。共厄中年点蝇蚊。

    晚遇斯须何足云。君方论道承华勋。我亦旗鼓严中军。国恩未报敢不勤。

    但愿不为世所醺。尔来白发不可耘。问君何时返乡枌。收拾散亡理放纷。

    此心实与香俱焄。闻思大士应已闻。

    原选者评。香难以形容。偏为形容曲尽。平时好以禅语入诗。此诗偏只结句大士已闻一点。真有如天花变现不可测。识者在诗道中。殆以从闻思修而入三摩地矣。

    。王直方诗话。曰。苏黄门以己卯生。故东坡有卯君之语。其以檀香观音像遗黄门云。持是寿卯君。其。出局偶书。云。倾杯不能饮。待得卯君来。其。送王巩革 。诗云。泪湿粉笺书不得。凭君送与卯君看。

    过高邮寄孙君孚

    过淮风气清。一洗尘埃容。水木渐幽茂。菰蒲杂游龙。可怜夜合花。青枝散红茸。

    美人游不归。一笑谁当供。故园在何处。已偃手种松。我行忽失路。归梦千山重。

    闻君有负郭。二顷收横从。卷野毕秋获。殷床闻夜舂。乐哉何所忧。社酒粥面酉农。

    宦游岂不好。毋令到千钟。

    原选者评。极言景物清幽。留连不能去。而其人之足思。自见感旧怀人。风格最古。此诗出於南迁之时。孙升亦遭贬谪。篇中绝不露牢骚抑郁之意。津津乎其有遗味矣。

    刘延世。孙公谈圃序。曰。绍圣之改元也。凡仕於元祐而贵显者。例皆窜贬湖南岭表。相望而错趾。惟闽郡。独孙公一人迁於临汀。公元祐时。历三院。迁左史。入中书为舍人。危言谠论。内外惮之。已而忤时宰意。以集贤殿修撰。留守南都。后迁天章阁待制。其谪官也。自南都为归州。遂以散秩谪临汀。公讳升。字君孚。高邮人。

    慈湖夹阻风五首录四首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且并水村奇支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原选者评。荒湾旅泊。却写得即事皆可。喜读此数诗。足以开豁尘襟。

    过庐山下并引

    予过庐山下。云物腾涌。默有祷焉。未午。众峰凛然。故作是诗。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群阝齐相应和。勇往争骖马覃。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见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暴雨破坱圠。清飙扫浑酣。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顾有移文惭。原选者评。云峦新霁。气象万千。列秀青青。已见庐山真面目矣。

    壶中九华诗并引

    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

    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记之。

    清溪电转失云峰。梦里犹惊翠扫空。王岭莫愁千嶂外。九华今在一壶中。

    天池水落层层见。玉女窗虚处处通。念我仇池太孤绝。百金归买碧玲珑。

    原选者评。诗亦宛转玲珑。与题恰称。

    赵次公曰。刘禹锡有歌云。九华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藉甚乎人间。今先生以石有九峰。遂以名之。其在一壶中。则神仙壶公之壶也。中别有天地山川。故云耳。

    秧马歌并引

    过庐陵。见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谱。文既温雅。事亦详实。惜其有所缺。

    不谱农器也。予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以榆枣为腹欲其滑。以楸桐为背欲其轻。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两髀雀跃於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缚秧。日行千畦。较之伛偻而作者。劳佚相绝矣。史记。禹乘四载。泥行乘橇。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岂秧马之类乎。作。秧马歌。一首。附於。禾谱。之末云。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齐。嗟我妇子行水泥。朝分一垄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鸡。筋烦骨殆声酸嘶。我有桐马手自提。头尻轩昂腹胁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睮。纤纤束藁亦可赍。

    何用繁缨与月题。却从畦东走畦西。山城欲闭闻鼓鼙。忽作的卢跃檀溪。

    归来挂壁从高栖。了无刍秣饥不啼。少壮骑汝逮老黧。何曾蹶轶防颠阝齐。

    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马夬马是。

    原选者评。直以马喻非马。瑰伟连犭卞。其说能解人颐。

    。巩

    石 溪诗话。曰。东坡游武昌。尝作。秧马歌。唐子西至罗孚始识此器。作诗云。拟向明时受一廛。著鞭常恐老农先。行藏已问吾能识。从此驰名四十年。亦巧於用事。

    周必大。农器谱。序曰。绍圣初。元苏文忠公轼南迁。过太和。邑人宣德郎致仕鲁公安。止献所著。禾谱。文忠美其温雅。详实。为作。秧马歌。又惜其不谱农器。时曾公已丧。明不暇为也。后百余年。其侄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