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三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卷三十九

    眉山苏轼诗八

    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

    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绮裘。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

    诗无定律君应将。醉有真乡我可侯。且倒余樽尽今夕。睡蛇已死不须钩。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

    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

    川平山开抔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

    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不知人间何处有此境。径欲往买二顷田。

    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春风摇江天漠漠。暮云卷雨山娟娟。

    丹枫翻鸦伴水宿。长松落雪惊醉眠。桃花流水在人世。武陵岂必皆神仙。

    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

    原选者评。竟是为画作记。然摹写之神妙。恐作记。反不能如韵语之曲尽而有情也。君不见以下。烟云卷舒。与前相称。

    。许诗话。曰。画山水诗。少陵数首。无人可继者。惟东坡。烟江叠嶂图。一首差近之。

    王晋卿所藏。著色山。 二首录一首

    漂缈营丘水墨仙。浮空出没有无间。尔来一变风流尽。谁见将军著色山。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

    语特奇丽。因复次韵。不独纪其诗画之美。亦为道其出处。

    契阔之故。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爱之义也

    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

    屈居苇屋啗枣脯。十年俯仰龙旂前。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嫮夸连娟。

    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

    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

    原选者评。王诜和诗有云。爱诗好画本天性。辋口先生疑宿缘。会当别写一匹烟霞境。

    更应消得玉堂醉笔挥长篇。盖亦自得意於诗画之工也。及轼复和此诗。诜亦复有答谢之作。

    有云。玉堂故人相与厚。意使嫫母齐联娟。岂知忧患耗心力。读书懒去但欲眠。又云。更得新诗写珠玉。劝我不作区中缘。佩服忠言匪论报。短章重次木瓜篇。特以答其不忘在莒之戒焉。诜自远谪还朝诗。故举囚山赋以相戒勉。其云。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则所以誉之者亦至矣。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

    玉堂清冷不成眠。伴直难呼孟浩然。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愁侵砚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斗艳。寄语君家小儿子。他时此句一时编。

    原选者评。能使人愁。能使人喜。非好诗那得有此。故曰。可以参禅。

    。诗人玉屑。曰。东坡。跋李端叔诗。卷云。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盖端叔

    诗用意太过。参禅之语所以警之云。

    方回曰。李之仪诗得意趣。颇深晦。非东坡不之察。故有是佳句。以孟浩然待之。非夸

    也。

    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

    碧畦黄陇稻如京。岁美人和易得情。鉴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鸣角古来声。

    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二子有如双白鹭。隔江相照雪衣明。

    原选者评。鉴里。句即是老社。春水船如天上坐。之意。地中。句即是元微之。鼓角声从地底回。之意。炉锤在胸。森秀别出。

    。容斋随笔。曰。刘梦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之句。白乐天以为后之诗人。无复措词。坡公仿之曰。山围故国城空在。潮打西陵意未平。坡公天才。出语惊世。如。追和陶诗。真与之齐驱。独此比梦得为不侔。岂非绝唱寡和。理自应尔耶。

    。石林诗话。曰。读古人诗多。意所喜处。诵忆之久。往往不觉误用为己语。若子瞻。山围故国。二句。此非误用。直是取旧句。纵横役使。莫彼我为辨耳。

    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

    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

    葑合平湖久芜没。人经丰岁尚凋疏。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

    原选者评。芜没凋疏。人地依然如故。而俯仰已成今昔感怆何限。轼自再至杭。值水旱迭逢。饥疫并作。於是免上供米粜。常平义仓作饣亶粥。设病坊。浚二河。完六井。去葑田。筑湖堤。

    凡所惠养杭民者。至周且备。而芜没者使之通。凋疏者令之起。此其为君子之用心。不徒寄之感叹者也。赵尧卿谓公游寿星院。入门便悟有前生我已到杭州之句。引之以与此诗。似省前生觅手书。一语。相印证。称为异人。抑思君子之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初不在此。即是省前生。诗人之语。岂必徵实。他日到惠州。亦有仿佛曾游之句。何独无解耶。

    。冷斋夜话。曰。东坡钱塘诗曰。我识南屏金鲫鱼。似童稚语。然是记一时之事。西湖南屏山兴教寺池有鲫十余尾。金色。道人斋余。争倚槛投饼饵为戏。东坡习西湖久。故寓於诗词耳。

    。复斋漫录。曰。谁怜寂寞高常侍。老去狂歌忆孟诸。高适有两诗言孟诸。其一云。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其后又有。封丘诗。云。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东坡所用乃后一篇也。

    。东坡先生年谱。曰。元祐四年三月。内累章请郡除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以七月三日到杭州任。谢表云。江山故国。所至如归。父老遗民。与臣相问。以先生去杭州十五年。故有是语耳。

    。苏长公外纪。曰。钱塘西湖寿星寺。先生作郡亻卒。日始与参寥子同登方丈。即顾谓参寥子曰。某生平未尝至此。而眼界所视。皆若素所经历者。自此上至忏堂。当有九十二级。遣人数之果如其言。即谓参寥子曰。某前生山中僧也。今日寺僧皆吾法属耳。后每至即解衣盘礴。久而始去。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凤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原选者评。末用唐李揆事。非以第一人相矜夸。正是临别而望其遄归之意。

    文登蓬莱阁下。石壁千丈。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

    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士人谓此弹子涡也。

    取数百枚。以养石菖蒲。且作诗遗垂慈堂老人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采。

    垒垒弹丸间。琐细或珠琲。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根。连络不可解。

    傥有蟠桃生。旦暮犹可待。

    原选者评。袖中东海语。至奇而理至平。进於。易。则天在山中。通於禅则一毫端现宝王刹也。

    黄庭坚曰。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参寥上人初得智果院。会者十六人。分韵赋诗。得心字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

    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吾簪。

    原选者评。僧潜临平道中诗。轼一见而刻诸石。其后谪黄。则潜自武陵访之。轼馆之东坡。

    至是又为卜精舍居潜。及轼南迁。犹有专使往返。且有欲转海相访之词。墨庄漫录。云。吕温卿为浙漕。屡起大狱。复欲网罗参寥。参寥本名昙潜。东坡改之曰。道潜。吕索牒勘验。竟坐刑还俗。编管衮州。盖亦以湖上怀轼之诗。坐语含刺讥故也。建中靖国间。始因曾子开得还初服。归老江湖。轼平生多方外交。而於潜尤有深契焉。故此诗有岁晚解吾簪之言。而惠州寄诗。犹云未尝一日忘湖山也。

    参寥。泉铭序。曰。余谪居黄。参寥子不远数千里。从余於东坡。留期年。尝与同游武昌之西山。梦相与赋诗。有云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语甚美而不知其所谓。其后七年。余出守钱塘。参寥子在焉。明年卜智果精舍居之。又明年新居成。而余以寒食去郡。实来告行。舍下旧有泉出石间。是月又凿石得泉加冽。参寥子撷新茶。钻火煮泉而瀹之。笑曰。是见於梦九年。卫公之为灵也久矣。坐人皆怅然叹息。有知命无求之意。乃名之参寥泉。

    。参寥集。曰。余初入智果院。苏翰林率宾客相送者十六人。各赋诗一章。用。圆觉经。云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为韵。

    故周茂叔先生濂谿

    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坐令此谿水。名与先生俱。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因抛彭泽来。偶似西山夫。遂即世所知。以为谿之呼。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应同柳州柳。聊使愚谿愚。

    原选者评。作诗以颂大儒风格。倍加峻洁。如曰。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不烦言而得其体要。前后布置。铿然韵流。无一毫道学诗习气也。周子自题。濂奚谷书堂。诗曰。吾乐盖易足名。濂以自箴诗。盖本此为说。

    。林下偶谈。曰。山谷称周濂溪。胸次如光风霁月。又云。西风壮士泪。多为程颢滴。东坡为濂溪诗云。夫子岂吾辈。造物乃其徒。盖苏氏师友未尝不起敬於周程如此。惜手后因嘻笑而成仇敌也。

    。宋史。道学传。曰。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熙宁初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疾求知南康军。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谷。合於湓江。取营道所居濂溪以名之。

    施元之曰。周茂叔先生子焘。字次元。公守杭。次元为两浙转运。同在钱塘。为赋此诗。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录二首

    胡羊代马得安眠。穷发之南共一天。又见子卿持汉节。遥知遗老泣山前。

    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鸟夬舌问三苏。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原选者评。辙寄诗云。谁将家集过燕都。每被行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轼和之语语相叫应。古人和诗有不次韵。而但和其意者。未有次韵而各不相顾者。此诗亦其一证也。

    。宋史。苏辙传。曰。其使契丹也。馆客能诵其。茯苓赋。及洵。轼文云。

    。渑水燕谈。曰。张芸叟奉使大辽。宿幽州馆中。有题苏子瞻。老人行。於壁间者。闻范阳书肆亦刻子瞻诗数十篇。谓之。大苏集。子瞻名重当代。至远人敬服如此。

    。香祖笔记。曰。昔阅高丽史。爱其臣金富轼之文。又兄弟一名轼。一名辙。疑其当宣和时。去元祐未远。何以已窃取眉山二公之名。读。游宦纪闻。云。徐兢以宣和六年使高丽。密访其兄弟。命名之意。盖有所慕。文章动蛮貊。语不虚云。

    次韵刘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絮飞春减不成年。老境同乘下濑船。蓝尾忽惊新火后。遨头要及浣花前。

    山西老将诗无敌。洛下书生语更妍。共向北山寻二士。画桡鼍鼓聒清眠。

    原选者评。湘素杂记。曰。苏鹗演义。云。今人以酒巡匝为啉尾。即再命其爵也。云。南朝有异国进贡蓝牛。其尾长三丈。一云。蓝颖水牛其尾三丈。时人仿之。以为酒令。今两盏。从其简也。此皆非正行酒巡匝。即重其盏。盖慰劳其得酒在后也。又啉云者贪也。谓处於座末。

    得酒最晚。腹养於酒。既得酒巡匝。更贪婪之。故曰啉尾。啉。字从口。是明贪婪之意。此说近之。余观宋景文公。守岁。诗云。迎新送故只如此。且尽灯前婪尾杯。又云。稍倦持螯手。犹残婪尾觞。又东坡。寒食。诗云。蓝尾忽惊新火后。遨头要及浣花前。注引乐天。寒食。诗云。三杯蓝尾酒。一胶牙饧。乃用。蓝。字。盖婪。蓝一也。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蚤知身寄一沤中。晚节尤惊落木风。昨梦已论三世事。岁寒犹喜五人同。

    雨余北固山围坐。春尽西湖水日英空。差胜四明狂监在。更将老眼犯尘红。原选者评。轼帅杭。代林希。及去杭。希复来替其去杭。时希盖守润也。北固在润。西湖在杭。点缀无一泛设。

    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原选者评。语。语兀傲。自喜拔俗千寻。

    。二老堂诗话。曰。苏文忠公诗。初若豪迈天成。其实关键甚密。再来杭州。寿星院寒碧轩。诗。句句切题。而。未尝拘清风肃肃。四句。寒碧各在其中。第五句。日高山蝉抱叶响。颇似无意。而杜诗云。抱叶寒蝉静。并叶言之寒。亦在其中矣。人静翠羽穿林飞。固不待言。末句却说破。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其妙如此。

    题杨公春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原选者评。熊浓意远。余味曲色。故得骚经之流韵。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原选者评。艳体作茶诗。似不相称者。结句特为点出。

    方回曰。此谓壑源新茶。自如玉雪。不似饼茶。团茶。外若膏油之沃也。故云。佳茗似佳

    人。

    。苕溪渔隐丛话。曰。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入贡。其流

    贩四方。悉私焙茶耳。东坡。和曹辅。诗。称道壑源茶。盖壑源与北苑为邻。山阜相接。才二里许。其茶甘香。特在诸私焙之上。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泽国梅雨余。衰年困蒸溽。高堂磨新砖。颇觉利腰足。松根百尺井。两绠飞净渌。

    流觞聚儿童。一笑为捧腹。清风信可御。刚气在岩麓。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

    长歌入云去。不待弦管逐。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涛江少酝藉。高浪翻飞屋。

    俛仰拊四海。百世飞鸟速。远追钱氏余。近吊祖侯躅。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谁似刘将军。逸韵谢边幅。千言一挥手。五车不再读。春山品 彩鸡舞。月峡哀猿哭。

    朝先起。暮与寒将

    虫 续。我老废吟哦。赖君时击触。从今事远览。发轫此幽谷。

    清游得三昧。至乐谢五欲。莫作狂道士。气压刘师服。

    原选者评。长篇次韵。触如志。中间题品。江湖复有此卓杰之词。抑何秀气磅礴。

    。咸淳临安志。曰。介亭在凤凰山。熙宁中郡守祖无择作。天风冷然。有缥缈凭虚之意。

    袁公济和复次韵答之

    昏昏堕醉梦。奈此六月溽。君诗如清风。吹我朝睡足。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

    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是时风雨过。霭霭云归麓。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

    惜哉此清景。变灭不可逐。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

    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秋风起鸿雁。我亦继华躅。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

    相见南新道。青衫垂破幅。蚤知事大缪。恨不十年读。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

    今年复为僚。旧好许重续。升沉何足道。等是蛮与触。共为湖山主。出入穷涧谷。

    众驰君不争。人弃我所欲。何时神武门。相约挂冠服。

    原选者评。此作专就和诗上用意。与前作无一笔相犯。众驰君不争。二句。收速通篇。神完气足。

    安州老人食蜜歌

    安州老人心似铁。老人心肝小儿舌。不食五谷惟食蜜。笑指蜜蜂作檀越。

    蜜中有诗人不知。千花百草争含姿。老人咀嚼时一吐。还引世间痴小儿。

    小儿得诗如得蜜。蜜中有药治百疾。正当狂走捉风时。一笑看诗百忧失。

    东坡先生取人廉。几人相欢几人嫌。恰似饮茶甘苦杂。不如食蜜中边甜。

    因君寄与双龙饼。镜空一照双龙影。三吴六月水如汤。老人心似双龙井。

    原选者评。游戏三昧。掣电机锋。合之以成绝世奇作。昔轼尝引佛言。譬如食蜜。中边皆甜之语。以论陶柳诗。谓人食五味。知其甘苦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如此篇。其亦诗之中边皆甜者乎。

    。志林。曰。苏州仲殊师利长老。能文善诗及歌词。皆操笔立就。予曰。此僧胸中无一毫发事。故与之游。

    。中吴纪闻。曰。殊初为士人。尝与乡荐。其妻以药毒之。遂弃家为僧。工於长短句。东坡先生与之往来甚厚。时时食蜜。解其药。人号。蜜殊。

    。老学庵笔记。曰。族伯父彦远言。少时识仲殊长老。东坡为作。安州老人食蜜歌。者。一日与数客过之。所食皆蜜也。豆腐。面筋。牛乳之类。皆渍蜜食之。客多不能下。惟东坡性亦酷嗜蜜。能与之共饱。次韵苏伯固主簿重九

    云间朱袖拂云和。知是长松挂女萝。髻重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搓。

    墨翻衫袖吾方醉。纸落云烟子患多。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原选者评。苕溪渔隐丛话。曰。商玲珑。余杭歌者。乐天作郡。日赋歌与之。云。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唱丑时鸡。白日催年酉前没。东坡用此歌。夜饮次韵毕推官。云。红烛照庭嘶马要。黄鸡催晓唱玲珑。又。次韵苏伯固。云。只有黄鸡与白日。玲珑应识使君歌。

    次韵杨公济梅花十首录二首

    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樽连夜开。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

    缟君

    巾 练帨玉川家。肝胆清新冷不邪。秾李争春犹办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