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辛弃疾词集补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生查子 和夏中玉

    一天霜月明,几处砧声起。客梦已难成,秋色无边际。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菩萨蛮 和夏中玉

    与君欲赴西楼约,西楼风急征衫薄。且莫上兰舟,怕人清泪流。

    临风横玉管,声散江天满。一夜旅中愁,蛩吟不忍休。

    念奴娇 赠夏成玉

    妙龄秀发,湛灵台一点,天然奇绝。万壑千岩归健笔,扫尽平山风月。雪里疏梅,霜头寒菊,迥与馀花别。识人青眼,慨然怜我疏拙。

    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握手论文情极处,冰玉一时清洁。扫断尘劳,招呼萧散,满酌金蕉叶。醉乡深处,不知天地空阔。

    又 谢王广文双姬词

    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辞瑶阙。燕燕莺莺相并比,的当两团儿雪。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脱体别。江梅影里,迥然双蕊奇绝。

    还听别院笙歌,仓皇走报,笑语浑重叠。拾翠洲边携手处,疑是桃根桃叶。并蒂芳莲,双头红药,不意俱攀折。今宵鸳帐,有同对影明月。

    ◎晋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其妹曰桃根,献之尝临渡歌以送之。(《古今乐录》)

    又 三友同饮,借赤壁韵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龙友相逢,洼尊缓举,议论敲冰雪。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难灭。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冰□皎皎,照人不下霜月。

    ◎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荀子·非相》)

    ◎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宁,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三国志·华歆传》注引《魏略》)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樽。(唐颜真卿《岘山石樽联句》)

    ◎三杰:汉高祖谓张良、韩信、萧何三人皆人杰,世因称为三杰。

    ◎淮阴侯韩信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

    ◎周公戒伯禽曰:“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史记·鲁周公世家》)

    一剪梅

    尘洒衣裾客路长。霜林已晚,秋蕊犹香。别离触处是悲凉。梦里青楼,不忍思量。

    天宇沉沉落日黄。云遮望眼,山割愁肠。满怀珠玉泪浪浪。欲倩西风,吹到兰房。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又

    歌罢尊空月坠西。百花门外,烟翠霏微。绛纱笼烛照于飞。归去来兮,归去来兮。

    酒入香腮分外宜。行行问道:“还肯相随?”娇羞无力应人迟:“何幸如之,何幸如之!”

    眼儿媚 妓

    烟花丛里不宜他。绝似好人家。淡妆娇面,轻注朱唇,一朵梅花。

    相逢比着年时节,顾意又争些。来朝去也,莫因别个,忘了人咱。

    乌夜啼 戏赠籍中人

    江头三月清明,柳风轻。巴峡谁知还是洛阳城。

    春寂寂,娇滴滴,笑盈盈。一段乌丝阑上记多情。

    如梦令 赠歌者

    韵胜仙风缥缈,的皪娇波宜笑。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绿头鸭 七夕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占秋初桂花散彩,向夜久银汉无声。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来年诚。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避灯时采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谁念监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敧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品令

    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风黄叶,淡烟衰草,平沙将暮。回首高城,一步远如一步。

    江边朱户。忍追忆分携处。今宵山馆,怎生禁得,许多愁绪。辛苦罗巾,揾取几行泪雨。

    鹧鸪天 和陈提干

    剪烛西窗夜未阑,酒豪诗兴两联绵。香喷瑞兽金三尺,人插云梳玉一湾。

    倾笑语,捷飞泉。觥筹到手莫留连。明朝再作东阳约,肯把鸾胶续断弦。

    谒金门 和陈提干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此情都为你。

    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贺新郎 和吴明可给事安抚

    世路风波恶。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何时唱,从军乐?

    归欤已赋居岩壑。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都不恋黑头黄阁。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金盏大,为君酌。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世说新语·识鉴》,按:谓三公。)

    渔家傲 湖州幕官作舫室

    风月小斋模画舫,绿窗朱户江湖样。酒是短桡歌是桨。和情放,醉乡稳到无风浪。

    自有拍浮千斛酿,从教日日蒲桃涨。门外独醒人也访。同俯仰,赏心却在鸱夷上。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南唐李煜《乌夜啼》)

    ◎毕茂世(卓)云:“……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世说新语·任诞》)

    出塞 春寒有感

    莺未老。花谢东风扫。秋千人倦彩绳闲,又被清明过了。

    日长减破夜长眠,别听笙箫吹晓。锦笺封与怨春诗,寄与归云缥缈。

    踏莎行 春日有感

    萱草齐阶,芭蕉弄叶,乱红点点团香蝶。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愁满芳心,酒嘲红颊,年年此际伤离别。不妨横管小楼中,夜阑吹断千山月。

    好事近 春日郊游

    春动酒旗风,野店芳醪留客。系马水边幽寺,有梨花如雪。

    山僧欲看醉魂醒,茗盌泛香白。微记碧苔归路,袅一鞭春色。

    又

    花月赏心天,抬举多情诗客。取次锦袍须贳,爱春醅浮雪。

    黄鹂何处故飞来,点破野云白。一点暗红犹在,正不禁风色。

    江城子 戏同官

    留仙初试砑罗裙,小腰身,可怜人。江国幽香,曾向雪中闻。过尽东园桃与李,还见此,一枝春。

    庾郎襟度最清真,挹芳尘,便情亲。南馆花深,清夜驻行云。拚却日高呼不起,灯半灭,酒微醺。

    ◎帝于太液池作千人舟,号合宫之舟。后歌舞《归风送远之曲》。侍郎冯无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风大起,后扬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宁忘怀乎?”帝令无方持后裙,风止,裙为之绉。他日,宫姝或襞裙为绉,号留仙裙。(伶玄《飞燕外传》)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少而贞立,学涉文义,起家奉朝请,巴陵王征西参军。清贫自业,食惟有韭菹、韭、生韭杂菜,或戏之曰:“谁谓庾郎贫?食鲑常有二十七种。”言三九也。”(《南齐书·庾杲之传》)

    惜奴娇 戏同官

    风骨萧然,称独立,群仙首。春江雪一枝梅秀。小样香檀,映朗玉纤纤手。未久,转新声泠泠山溜。

    曲里传情,更浓似,尊中酒。信倾盖相逢如旧。别后相思,记敏政堂前柳。知否:又拚了一场消瘦。

    ◎小样香檀:指扇。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史记·邹阳传》)

    水调歌头 巩采若寿

    泰岳倚空碧,汶水卷云寒。萃兹山水奇秀,列宿下人寰。八世家传素业,一举手攀丹桂,依约笑谈间。宾幕佐储副,和气满长安。

    分虎符,来近甸,自金銮。政平讼简无事,酒社与诗坛。会看沙堤归去,应使神京再复,款曲问家山。玉佩揖空阔,碧雾翳苍鸾。

    又 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霜天晓角 赤壁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好事近

    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

    一年管领好花枝,东风共披拂。已约醉骑双凤,玩三山风月。

    满江红

    老子当年,饱经惯花期酒约。行乐处轻裘缓带,绣鞍金络。明月楼台箫鼓夜,梨花院落秋千索。共何人对饮五三钟?颜如玉。

    嗟往事,空萧索。怀新恨,又飘泊。但年来何待,许多幽独。海水连天凝远望,山风吹雨征衫薄。向此际羸马独骎骎,情怀恶。

    苏武慢 雪

    帐暖金丝,杯干云液,战退夜□飂。障泥系马,扫路迎宾,先借落花春色。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琼室。唤吴姬学舞,风流轻转,弄娇无力。

    尘世换,老尽青山,铺成明月,瑞物已深三尺。丰登意绪,婉娩光阴,都作暮寒堆积。回首驱羊旧节,入蔡奇兵,等闲陈迹。总无如现在,尊前一笑,坐中赢得。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汉书·苏武传》)

    ◎愬字符直,有筹略,善骑射。……宪宗讨吴元济,……愬求自试,宰相李逢吉亦以愬可用,遂检校左散骑常侍为隋唐邓节度使。……元和十一年十月……会大雨雪,天晦,凛风偃旗裂肤,马皆缩栗,士抱戈冻死于道十一二。始发,吏请所向,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愬令击之以乱军声。……黎明雪止,愬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唐书·李愬传》)

    总评

    周煇《清波别志》 《稼轩乐府》,辛幼安酒边游戏之作也。词与音叶,好事者争传之。

    汪莘《方壶诗馀自叙》 唐宋以来,词人多矣。其词主于淫,谓不淫非词也。余谓词何必淫,亦顾寓意如何尔。余于词,所喜爱三人焉。盖至于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清气自不可没。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此词之三变也。

    岳珂《桯史》 稼轩以词名,有所作辄数十易稿,累月未竟,其刻意如此。

    刘克庄《题刘叔安感秋八首》 长短句昉于唐,盛于本朝。余尝评之:耆卿有教坊丁大使意态。美成颇偷古句,温、李诸人困于挦撦。近岁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高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

    陈模《怀古录》卷中《论稼轩词》 蔡光工于词,靖康间陷于虏中。辛幼安尝以诗词参请之,蔡曰:“子之诗则未也,他日当以词名家。”故稼轩归本朝,晚年词笔尤好。尝作《贺新郎》云:“绿树听啼鴂。更那堪杜鹃声住,鹧鸪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此恨,料不啼清泪空啼血。谁伴我,醉明月?”此词尽集许多怨事,全与太白《拟恨赋》手段相似。又,止酒赋《沁园春》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漫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生鸩毒猜。况怨无小大,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与汝成言,勿留亟去,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则去,招则须来。”此又如《宾戏》、《解嘲》等作,乃是把古文手段寓之于词。赋筑偃湖云:“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四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说松而及谢家子弟,相如车骑,太史公文章,自非脱落故常者未易闯其堂奥。刘改之所作《沁园春》,虽颇似其豪,而未免于粗。近时作词者只说周美成、姜尧章等,而以稼轩词为豪迈,非词家本色。潘紫岩牥云:“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此说固当,盖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不足以启人意。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也哉。或曰:“美成、尧章,以其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尤服之。”

    王恽《秋涧乐府》 《感皇恩》“与客读辛殿撰乐府全集”:幽思耿秋堂,芸香风度。客至忘言孰宾主。一篇雅唱,似与朱经细语。恍疑南涧坐,挥谈麈。 霁月光风,竹君梅侣。中有新亭旧如雨。力扶王略,志在中原一举。丈夫心事了,惊千古。

    元好问《新轩乐府引》 坡以来,山谷、晁无咎、陈去非、辛幼安诸公,俱以歌词取称,吟咏性情,留连光景,清壮顿挫,能起人妙思。亦有语意拙直,不自缘饰、因病成妍者,皆自坡发之。

    赵文《吴山房乐府序》 观欧、晏词,知是庆历、嘉祐间人语,观周美成词,其为宣和、靖康也无疑矣。声音之为世道邪?世道之为声音邪?有不自知其然而然者矣。悲夫!美成号知音律者,宜和之为靖康也,美成其知之乎。“绿芜凋尽台城路,渭水西风,长安乱叶。”非佳语也。凭高眺远之馀,蟹螫玉液,以自陶写,而终之曰:“醉翁山翁,但愁斜照。”敛观此词,国欲缓亡得乎。渡江后,康伯可未离宣和间一种风气,君子以是知宋之不能复中原也。近世辛幼安跌荡磊落,犹有中原豪杰之气,而江南言词者宗美成,中州言词者宗元遗山,词之优劣未暇论,而风气之异,遂为南北强弱之占,可感已。《玉树后庭花》盛,陈亡;《花间》丽情盛,唐亡;清真盛,宋亡,可畏哉。

    张炎《词源》卷下《杂论》 辛稼轩、刘改之作豪气词,非雅词也。于文章馀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

    沈义父《乐府指迷》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诸贤之词,固豪放矣,不豪放处,未尝不叶律也。如东坡之《哨遍》、杨花《水龙吟》、稼轩之《摸鱼儿》之类,则知诸贤非不能也。

    李长翁《古山乐府序》 诗盛于唐,乐府盛于宋,诸贤名家不少,独东坡、稼轩杰作磊落倜傥之气,溢出豪端,殊非雕脂镂冰者所可仿佛。

    王博文《天籁集序》 乐府始于汉,著于唐,盛于宋。大概以情致为主,秦、晁、贺、晏虽得其体,然哇淫靡曼之声胜。东坡、稼轩矫之以雄词英气,天下之趋向始明。

    俞彦《爰园词话》 唐诗三变愈下,宋词殊不然。欧、苏、秦、黄,足当高、岑、王、李。南渡以后,矫矫陡健,即不得称中宋、晚宋也。惟辛稼轩自度粱肉不胜前哲,特出奇险为珍错供,与刘后村辈俱曹洞旁出。学者正可钦佩,不必反唇并捧心也。

    杨慎《词品序》 宋人如秦少游、辛稼轩,词极工矣,而诗殊不强人意。疑若独艺然者,岂非异曲分派之说乎。

    杨慎《词品》 近日作词者,惟说周美成、姜尧章,而以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此说固当。盖曲者曲也,固当以委曲为体;然徒狃于风情婉娈,则亦易厌。回视稼轩所作,岂非万古一清风哉!

    王世贞《艺苑卮言》 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词之正宗也。……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

    又 词至辛稼轩而变,其源实自苏长公,至刘改之诸公极矣。南宋如曾觌、张抡辈应别之作,志在铺张,故多雄丽。稼轩辈抚时之作,意存感慨,故饶明爽,然而秾情致语,几于尽矣。

    《古今词统》引徐君野评语 苏以诗为词,辛以论为词,正见词中世界不小,昔人奈何讥之。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二安之外无首席矣。

    《草堂诗馀》正集引秦士奇语 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刻,长公骚而壮,幼安辨而奇。

    孟称舜《词统序》 伤时吊古,苏、辛之词工矣,然而失则莽而俚也,古者征夫放士之所托也。

    姚椿《满江红·题稼轩词后》 莫道词人,犹解识、晦庵老子。叹当日、东南半壁,残山剩水。禾黍中原悲板荡,瓢泉一曲歌清泚。算词场,跋扈几人雄,推青兕。 东坡老,前身是,刘过辈,何堪齿。数千秋唯有,遗山知己。万事古来风月好,一生消得江山美。料孔门、点也野人狂,都如此。

    冯班《叙词源》 词体琐碎,入宋而文格始昌。名人大手,集中皆有宫商之语,辛稼轩当宋之南,抱英雄之志,有席卷中原之略,厄于时运,势不得展,长短句涛涌雷发,坡公以后,一人而已。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 辛稼轩非不自立门户,但是散仙入圣,非正法眼藏。改之处处吹影,乃博刀圭之讥,宜矣。

    又 稼轩“杯汝前来”,《毛颖传》也。“谁共我,醉明月”,《恨赋》也。皆非词家本色。

    曹溶《古今词话序》 上不牵累唐诗,下不滥侵元曲者,词之正位也。豪旷不冒苏、辛,秽亵不落周、柳者,词之大家也。

    尤侗《词苑丛谈序》 唐诗有初、盛、中、晚,宋词亦有之。唐之诗由六朝乐府而变,宋之词由五代长短句而变。约而次之,小山、安陆其词之初乎;淮海、清真其词之盛乎;石帚、梦窗似得其中;碧山、玉田风斯晚矣。唐诗以李、杜为宗,而宋词苏、陆、辛、刘有太白之风,秦、黄、周、柳得少陵之体;此又画疆而理,联骑而驰者也。

    宋徵璧《两宋词评》 辛稼轩之豪爽,而或伤于霸。

    沈谦《填词杂说》 学周、柳,不得见其用情处,学苏、辛,不得见其用气处,当以离处为合。

    陈维崧《词选序》 东坡、稼轩诸长调,又骎骎乎如杜甫之歌行与西京之乐府也。

    《湖海楼词序》引顾三成语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辛、苏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淡秀洁,得词之中正。

    邹祗谟《远志斋词衷》 词至稼轩,经子百家,行间笔下,驱斥如意。

    又 稼轩雄深雅健,自是本色,俱从《南华》、《冲虚》得来。然作词之多,亦无如稼轩者。中调短令亦间作妩媚语,观其得意处,真有压倒古人之意。

    彭孙遹《金粟词话》 稼轩之词,胸有万卷,笔无点尘,激昂措宕,不可一世。今人未有稼轩一字,辄纷纷有异同之论,宋玉罪人,可胜三叹。

    王士禛《倚声集序》 诗馀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南唐二主为之祖,至漱玉、淮海而极盛,高、史其嗣响也。语其变,则湄山导其源,至稼轩、放翁而尽变,陈、刘其馀波也。有诗人之词,唐、蜀、五代诸人是也。有文人之词,晏、欧、秦、李诸君子是也。有词人之词,柳永、周美成、康与之之属是也。有英雄之词,苏、陆、辛、刘是也。至是,声音之道乃臻极致,而诗之为功,虽百变而不穷。

    王士禛《花草蒙拾》 石勒云:“大丈夫磊磊落落,终不学曹孟德、司马仲达狐媚。”读稼轩词,当作如是观。

    又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王士禛《分甘馀话》 凡为诗文,贵有节制,即词曲亦然。正调至秦少游、李易安为极致,若柳耆卿则靡矣。变调至东坡为极致,辛稼轩豪于东坡而不免稍过,若刘过之则恶道矣。学者不可不辨。

    沈雄《古今词话·词品》 《柳塘词话》曰:徐士俊谓集句有六难,属对一也,协韵二也,不失粘三也,切题意四也,情思联续五也,句句精美六也。贺裳曰:集之佳者亦仅一斑斓衣也,否则百补破衲矣。介甫虽工,亦未生动。沈雄曰:余更增其一难,曰打成一片,稼轩俱集经语,尤为不易。

    徐釚《词苑丛谈》卷四引《借荆堂词话》 梨庄(周在浚)曰:辛稼轩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观其与陈同甫抵掌谈论,是何等人物。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卿之气,一寄之于词。今乃欲与搔头傅粉者比,是岂知稼轩者。王阮亭谓石勒云:“大丈夫磊磊落落,终不学曹孟德、司马仲达狐媚”,稼轩词当作如是观。予谓有稼轩之心胸,始可为稼轩之词。今粗浅之辈,一切乡语猥谈,信笔涂抹,自负吾稼轩也,岂不令人齿冷。

    徐釚《词苑丛谈》 宋人词调,确自乐府中来。时代既异,声调遂殊,然源流未始不同,亦各就其情之所近取法之耳。周、柳之纤丽,《子夜》、《懊侬》之遗也。欧、苏纯正,非《君马黄》、《出东门》之类欤。放而为稼轩、后村,悲歌慷慨,旁若无人,则汉帝《大风》之歌,魏武“对酒”之什也。究其所以,何常不言情,亦各自道其情耳。

    汪懋麟《棠村词序》 予尝论宋词有三派:欧、晏正其始,秦、黄、周、柳、姜、史、李清照之徒备其盛,东坡、稼轩放乎其言矣。其馀子,非无单词只句,可喜可诵,苟求其继,难矣哉。

    魏礼《邹幼圃诗馀序》 诗馀萌芽于隋唐,至有宋特盛。陆游云:诗至晚唐五季,气格卑陋,而长短句独精巧高丽,后世莫及者,盖伤之也。乃其盛时,惟欧、秦数家,推为擅长,即子瞻未能无讥。而予于范希文、辛稼轩、岳忠武诸作,又颇嗜之,盖其音节激昂顿挫,足以助其雄秩之气,比之于诗,似有美在咸酸之外者,虽非诗馀本体,要以圆浑流畅,不蹈子瞻之所以取讥也。

    汪筠《读〈词综〉后书》 清雄端合让苏辛,忠敏牢愁绝代无。花落小山亭上酒,怨春不语为春孤。

    王时翔《莫荆琰词序》 词自晚唐,温、韦主于柔婉,五季之末,李后主以哀艳之辞倡于上,而下皆靡然从之。入宋号为极盛,然欧阳、秦、黄诸子且不免相沿袭,周、柳之徒无论已,独苏长公能盘硬语与时异,趋而复失之粗。南渡后得辛稼轩寄情于豪宕中,其所制往往苞凉悲壮,在古乐府与魏武埒,斯可语于诗之变雅矣。

    郑方坤《论词绝句》 稼轩笔比镆铘铦,醉墨淋浪侧帽檐。伏枥心情横槊气,肯随儿女斗秾纤。(原注:稼轩长才,遘斯末运,具《离骚》之忠愤,有越石之清刚,如金笳成器,自擅商声,枥马悲鸣,不忘千里而陋者。顾于音响声色间,掎摭利病,无乃斥之鷃之视鲲鹏矣乎!)

    傅世尧《沁园春》“读辛稼轩词不忍去手,戏成小词以送之” 爱读公词,乐此不疲,何其快乎?念清真匡鼎,说诗无倦;孤高张谓,积卷成年。我亦年来,嗜痴成癖,日入篇中学蠹鱼,呀然笑,觉一一朝去此,病也堪虞。   小窗灯火清虚。似大白频倾读汉书。喜将军上阵,目眥裂破;归来捉笔,金玉霏如。自是奇人,卓然千古,岂类寻章摘句儒。吟哦处,看江天无际,月影徐徐。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 词虽苏、辛并称,而辛实胜苏。苏诗伤学,词伤才。

    厉鹗《张今涪红螺词序》 尝以词譬之画。画家以南宗胜北宗。稼轩、后村诸人,词之北宗也。清真、白石诸人,词之南宗也。

    江昱《论词绝句》 辛家老子体非正,有时雅音还特存。卓哉二刘并才俊,大目底缘规孟贲。

    郑燮《词钞自序》 少年冶游学秦、柳,中年感慨学苏、辛,老年淡忘学刘、蒋。皆与时推移而不知者。人亦何能逃气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