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 学习新民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学习新民歌,首先要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的,我们现在是婴孩张口要母乳似的懂得要学习《讲话》了。从1942年到1958年,由《讲话》到新民歌的出世,时光是十六年,共产主义的花园给东风吹得盛开,出乎任何人的意外。我们还没有工农化的知识分子,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但眼光应该是敏锐的,工农大众的创作,在几个月之内,无论数量,无论质量,呈千古未有之奇观,这难道不是摆事实、讲道理吗?这说明文化还家,无论在哪一个民族里,文学艺术事业本来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现在中国的工农大众就开始创造共产主义的文学了。知识分子的作家站在这个无比丰富的花园的门口,只好自己感得一贫如洗!据说有这么一件事,有下放干部把《人民文学》二月号上的《农村四首》念给农民听,其中有一首叫“给一条河”,有这样几句:

    呵,我想抱起你,

    抱起你紧紧地亲你,

    因为我们寻求你、呼唤你,

    已有多少个世纪。

    农民听了不懂,有一个青年妇女听懂了,她的反应是:“臊死了!”这就叫知识分子的作家大大地反省,必得再打开毛主席的《讲话》来读:“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且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不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帐。”我们今天读了新民歌才知道什么叫做群众的语言,什么是群众的思想感情,好比这一首歌:

    党是眼珠子,

    社是命根子,

    破坏党和社,

    当心脑瓜子!

    (北京《农民报》)

    这就是劳动人民的语言,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知识分子不脱胎换骨就休想达到这个地步。

    又如这一首:

    天连水来水连天,

    青天碧水长相连,

    党和人民针连线,

    千年万年心不变。

    (湖南益阳)

    这里的比喻是随手拾得,是冲口而出,把劳动人民对党的感情表现得极其深厚朴实,不是劳动人民决唱不出“党和人民针连线”的句子来的。

    又如这一首:

    不怕冷,不怕饿,

    罗锅山得向我认错。

    (四川叙永)

    这么短的篇幅,这么强有力的语言,这么美丽的形象,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动人民昔日在阶级斗争中的坚强今日又完全表现在同自然作斗争,知识分子读了这种诗应该如何地锻炼自己!

    又如这一首:

    白天上厕所,

    晚上拿尿盘,

    拉金,尿银。

    (《吉林日报》)

    这第三行四个字该是多么丰富的语言,它的形象性极大,它能以极少的字付与极多的感情,表现农民爱惜一种东西,就是粪肥,而且必得在翻了身自己当家作主才有“拉金,尿银”的海阔天空的神气。这就叫做共产主义的风格,我们知识分子必须在这里训练我们的感觉,看是否如毛主席所教导我们的“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

    我们再读下面两首工人的诗:

    司炉工人

    黑煤在烧,

    火焰在笑,

    水在沸腾,

    汽笛在呼叫。

    双手紧紧握住大煤锹,

    为社会主义加足燃料,

    让生产的快车朝前奔跑。

    (上海东火车站青年)

    畅饮

    看谁产品叠得高,

    感情靠钢铁堆垒。

    为咱们友谊牢固,

    嘿!一锤两锤三锤!

    战场上的对手,

    我要和你碰杯,

    为溶化一身劳累,

    请喝干这杯清水。

    (北京第一机床厂青年工人温承训)

    这就是咱们国家里青年工人的思想感情和他们的语言!

    “山曲好比牛毛多,三年才唱了一只耳朵”,这话拿来形容今天新民歌之多最恰当。在数不清的新民歌里,新民歌本身就替我们解决了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其中有的属于普及的作品,有的就是提高了的作品。我们准备选出来讲的大约有一百三十首,我们毫不夸张地说它们的价值超过了古代的《诗经》,超过了李白、杜甫。这当然不奇怪,我们有亿万的工农大众嘛!我们要注意的是要学习毛主席的《讲话》:“我们的文艺,既然基本上是为工农兵,那末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用什么东西向他们普及呢?用封建地主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资产阶级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吗?都不行,只有用工农兵自己所需要、所便于接受的东西。……那末所谓文艺的提高,是从什么基础上去提高呢?从封建阶级的基础吗?从资产阶级的基础吗?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基础吗?都不是,只能是从工农兵群众的基础上去提高。也不是把工农兵提高到封建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高度’去,而是沿着工农兵自己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沿着无产阶级前进的方向去提高。”毛主席这番话深刻极了,我们过去就是体会不好,仿佛古代的东西、外国的东西是提高的标准,要把工农兵向那个“高度”去提。到了十六年后的今天,事实摆在眼前,我们才算明白了。毛主席说了另一番话:“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新民歌首先是“有诗为证”。我们且举一些作品来同古代诗人比一比罢,我们认为是很有意义的。有一首题目叫做“上夜校”:

    民校钟声响,

    声震十里岗,

    学员四面来,

    满身明月光。

    (安徽)

    这首诗不是把一个山村里上夜校的情景描写得非常出色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起来不是太旧了吗?它能令我们有一点留恋的余地吗?我们只是以全副精神倾向于民校学员们“满身明月光”!这真是伟大的艺术,表现了新时代新人新事的新气象!

    又如一首《春忙》:

    地里人一片,

    路上人成群,

    街上不见人,

    村村锁住门。

    (河南)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