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第三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唐京兆崇义寺沙门 道宣 撰集

    金陵华山后学比丘 读体 续释

    ●诸界结解篇第二

    释 于首篇中。前举纲领。略明缘集。后辩缘成坏。广引教相。是非既彰。理应作办。律云。若作羯磨。必先结界。故第二篇复明诸界结解。俾作法有依。而界言诸者。文中详列十二种结法十一解法故。

    界别有三摄。僧界摄人。以同处令无别众罪。

    释 此明结界之宗意也。初句总标。向下分释。第一摄僧界者。初始登坛。羯磨成就。即名得处所。比丘谓得与僧同一界住同诵戒羯磨也。若不结界。以收摄之。则西竺五天沙门难共。东土九州比丘焉同。故制结界。集僧界外不摄。故别众罪者。若同一界违和不集。得越毗尼罪。若一界内别作羯磨诵戒。得偷兰遮罪。是破僧方便故。

    摄衣界。摄衣以属人。令无离宿罪。

    释 第二摄衣界者。佛言比丘护衣如己皮。护钵如眼目。三衣一钵恒随其身。犹鸟二翼。飞往无碍。故制摄衣界。为令人住衣。随不得离宿。若三衣中离一一衣。以舍堕罪治。若离钵。以突吉罗罪治。

    摄食界。摄食以障僧。令无宿煮罪。宗意如此。

    释 第三摄食界者。食乃资生。饮食是助道要缘。即二五食等。并羹粥之类。律制比丘不得界内共残食宿。及自烧煮。后因病缘。圣愍开听。于僧界中别结净地。令看病人并病者共宿煮。若无病比丘共宿煮者。犯波逸提罪。故云障僧。然审结界宗意。大约如此。

    ○僧界结解法第一

    有三种僧界。一者大界。二者戒场。三者小界。今就大界内又有三种。谓人法二同。法食二同。法同食别。初准本制。后随缘别开。

    △结初大界法

    时四方僧集会疲极。佛言。听随所住处结界。应尽集不得受欲。是中旧住比丘应唱大界四方相。若有山树林池城堑村舍。随有称之。应须义设方法。如前僧法中。具七缘已。一比丘告僧云。

    释 此引说戒揵度。明其本制之缘也。时佛在鹫岭山中。听诸比丘诣罗阅城说戒。在诸方闻者来集疲极。诸比丘白佛。佛言。自今已去。听随所住处。若村若城邑境说戒。听白二羯磨结界。当唱四方相。因是发起。文云应须义设方法。如前僧法中。具七缘者。谓初篇僧法称量前事等。十缘中除法起托处僧集。约界及说欲也。由始结大界无处可托。无界可约。既无界限。故不说欲。所以凡初结界。除其二四七。唯具七缘也。文云一比丘告僧者。此处仪式不显。作法失次。今准根本部百一羯磨加仪。彼云结大界法。旧住苾刍先共观大界四方相。既知相已。鸣揵槌。作前方便。众皆尽集。旧苾刍称大界四方标相。众知相已。令一苾刍作白羯磨。(文)故今采效。若依城邑村落境内僧伽蓝住。欲行僧法。创结大界者。随此境内比丘若干应须往约结期。先共观其标相。各须明记无忘。俾临时闻唱告之声。心中忆想标相随现。至期鸣槌尽集。不得不来受欲。若有沙弥及净人等。应遣离见不闻处。众中能唱大界四方相。一旧住比丘出众。向上座作礼一拜。告白云。

    大德僧听。我旧住比丘为僧唱四方大界相(此句立白已。转身至东南面。向大众云)。从东南角(某)处标(大众俱随方。转面向彼方。忆想标相。俨然在前。下皆准此。唱者转身至西南立。面向大众云)。至西南角(某)处标(转身至西北立。向大众云)。从此至西北角(某)处标(唱已至西北立。向大众云)。从此至东北角(某)处标(唱已至东北立。面向大众云)。从此还至东南角(某)处标(唱已至东南立。合掌向大众云)。此是大界外相一周讫(第二第三亦如是唱)。

    释 唱者三讫。向上座一拜。仍复本位立。下皆准此。然唱相但言隅者。易就地故。若唱正方难取便故。善见律中明五种界相。一方。二圆。三鼓形。四半月。五三角。盖谓此也。

    必有屈曲随事称之。并须别指分齐尺寸处所。由不知制限。结既不成。羯磨虚设。受戒等法俱是空作。故须如上分明唱相三遍已。佛言。众中应差羯磨人。若上座若次座若诵律堪能作羯磨者问答已。如是白。

    释 凡秉羯磨。必听僧差。若非量宜。委任不得。众中秉宣。上座者。谓上更无人。故名僧中上座。母论云。从无夏至九夏是下座。自十夏至十九夏名中座。自二十夏至四十夏名上座。事钞以十夏为上座。五夏为次座。由随时寿故。诵律者。谓广诵二部毗尼。堪能者。谓精彻作持也。无论座之上下。但堪能者应差羯磨。受差人作前方便问已。一知僧事比丘合掌答云。结大界羯磨。羯摩者出众立前。合掌作白(下仪皆准此)。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唱四方大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唱四方大界相。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谁诸长老。忍僧今于此四方相内结大界。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者默然。谁不忍者说(至此少停。待僧称量。凡秉羯磨。皆准此)。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同一住处。同一说戒。结大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一羯磨。为僧居一切法事所托故作。是属公也。

    非 一人非。遥想与欲。集离见闻。余众不遣。犯者秉法。

    二法非。方唱四正。前无问答。秉白错遗。言句不明。

    三事非。标相非恒。众不先观。

    四人法非。五人事非。六法事非。七具三非。准三例四。互合可知。

    解大界法。

    时诸比丘意欲广作者狭作者。佛言。欲改作者先解前界。然后广狭作从意。当如是解。

    释 当如是解者。谓鸣槌集众。差羯磨人。作前方便。答云。解界羯磨。堪能羯磨者仪准上。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若僧时到僧忍听。解界。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同一住处。同一说戒。今解界。谁诸长老。忍僧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听同一住处。同一说戒。解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此一羯磨通解有戒场大界者。由文无偏局故得。

    非 一人非。反和集少。现前呵人。余足满数。异僧不遣。

    二法非。不问集和。解结双答。白秉互错。说不明了。

    三事非。缘无舒缩。弃处任解。

    四人法非。乃至七具三非。准上合显。

    结同法利界法。

    尔时有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欲得共说戒同利养。佛言。听各自解界。应尽集一处。不得受欲。当唱方相结之。结文与前略同。唯有僧于此彼二处。结大界。同说戒利养异。

    续 此但引制缘。略明结义。今依说戒揵度续入。免致类取。各解本界。白二羯磨法如上。若结界者。佛言。应唱界方相。如东方。若有阿兰若树下空处山谷岩窟冢间河侧荆棘渠池村舍等。随有称之。余方亦尔。此法唱相。但堪能者。不论彼此。仍准根本部。应二界中同住之僧。先约共观彼此所立标相。各各明了齐畔。至期鸣槌。二界比丘尽集一处。无受欲法。一能唱相旧比丘。出众礼仪。并唱相旋转皆如上。合掌告僧云。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为僧唱法利二同。四方大界相。从东南角(某)处标。至西南角(某)处标。从此至西北角(某)处标。从此至东北角(某)处标。从此还至东南角(某)处标。此是法利二同大界外相一周讫(二三亦如是说)。

    堪能羯磨者。作前方便。知僧事者答云。结法利二同界羯磨。羯磨者具仪。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如所说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于此处彼处。结同一利养。同一说戒。白如是。

    大德僧听。如所说界相。今僧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处彼处。结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于此处彼处。同一说戒。同一利养。结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结二同界羯磨。为法事作。是属公也。

    非 一人非。二僧欠集。受欲乖体。犯者为众。秉宣异僧。故容视听。

    二法非。答办相错。白唱增减。文涩脱遗。不周言音。含吐未明。

    三事非。八隅唱相。标非恒久。

    四人法非。乃至七具三非。取上联络。合具为四。

    结同法别利界法。

    尔时有二住处。别说戒。别利养。欲同说戒别利养。佛言。当各解通。结文略同前。

    续 此略引开缘无法。今依说戒揵度续入。欲同说戒。谓自界众中。少诵毗尼者。难于布萨。欲共他界半月集听。渐学精通。揵度中佛言。听彼此各解界然后结。白二羯磨。解法如上。若结应集一处。不得受欲。当唱方相。若阿兰若乃至村舍随有称之。众中应差堪能羯磨者秉法。今准义加仪。应先共约往观二界。方相明了。至结期鸣槌。集二界僧。众中一旧住能唱相比丘。如前唱相三周已。羯磨者作前方便答云。结法同利别大界。羯磨秉法者。作如是白。

    大德僧听。如所说界方相。若僧时到僧忍听。于此彼处。结同一说戒别利养。白如是。

    大德僧听。如所说界方相。今僧于此彼处。结同一说戒别利养。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彼四方相内。结同一说戒别利养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于此彼四方相内。结同一说戒别利养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一羯磨。二界通结成一。为法事故作。皆属公也。

    非 准义立非。七皆如上。

    结法别利同界法。

    又有二住处。欲别说戒同利养。为守护住处故。佛言。听之。此四方僧物和合。

    续 此法今依说戒揵度续入。本律缘未详。今引根本部云。因时世饥馑。处处比丘皆集王舍城。所住僧房俱空。无人守护。诸比丘欲得别说戒同利养。为守护僧房故。佛听。此是四方僧物应和合。各解本界已。白二羯磨结之。所言四方僧物者。谓四方僧所住之房。应同四方僧利均以守护也。解法如上。若结者准律无唱相。不遮受欲。虽解二共结。莫过和合集僧通白。利均之故。应鸣槌集二界僧会一处。羯磨者作前方便。答云。结法别利同大界羯磨。羯磨者如是白。

    大德僧听。若僧时到僧忍听。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欲守护住处故。白如是。

    大德僧听。今僧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于此彼住处。结别说戒同一利养。为守护住处故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释 此一羯磨为守护物事故作。是属公也。

    非 一人非。身心不集。现前呵人。离见闻等。

    二法非。效余唱方。秉白错忘。说不明了等。

    三事非。彼此界畔互乱。标相不显。

    四人法非。乃至七具三非。贯前成后。

    △结戒场法

    时诸比丘有须四人众羯磨事起。五比丘众十人众二十人众羯磨事起。是中大众集会疲极。佛言。听结戒场。称四方界相。若安橛。若石。若标。畔作齐限已。毗尼母云。必以大界围绕。五分等律须在大界前结。

    释 此法本部译文遗略。不明结之何所大界。并此孰为前后。故引律论。以明场处。在内结之于前也。场者。除地为场。于中受戒。故曰戒场。后因楼至比丘请佛立坛受戒。佛听建坛于场。自后通遵。所以受具。谓曰登坛也。

    若欲作者。先安三重标相。内里一重名戒场外相。中间一重名大界内相。最外一重名大界外相。立三相已。尽自然界内僧集。在戒场标内。先令一比丘唱戒场外相。作如是言。

    释 应集当处僧已。先观三相明了。并在戒场相内。不得出标畔外。众中令一如法旧比丘。唱戒场相。其出众具仪。唱相立旋。并准上。合掌作如是唱言。

    大德僧听。我此住处比丘为僧称四方小界相。从此住处东南角(某)标。至西南角(某)标。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标。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标。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标。此是戒场外相一周讫([如是三说])。

    若有曲斜。随事称之。羯磨者如上应知已。白言。

    释 如上应知者。谓准唱秉白。先作前方便。答云结界羯磨。不必分别戒场大界。唯此总答。由后结有戒场大界亦通此故。作白云。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称四方小界相。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作戒场。白如是。

    大德僧听。此住处比丘称四方小界相。僧今于此四方小界相内结戒场。谁诸长老。忍僧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者默然。谁不忍于者说。僧已忍于此四方相内。结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结已。榜示显处。令后来者知诸界分齐。余条准此也。

    释 此谓结已。应书榜示。明三相方隅二界内外。令后来住此者知。于同中取别而云显处。谓不可示之屏处也。

    此一羯磨发起。如上大界。是属公也。

    非 一人非。集立二重标内传心。应法不临。余人不简。犯重足僧。

    二法非。不先唱相。唱错方隅。多白二三羯磨僧减。

    三事非。标相交互。中不显通。

    四人法非。乃至七具三非。取单合具。后四了然。

    解戒场法。

    律无正文。准诸解界。翻结即得。今亦例出。理通文顺。应作是言。

    释 意谓结由缘故开。后有缘必解。所以例之备用也。羯磨者应作前方便。答云解戒场羯磨。应作是言。

    大德僧听。僧今集此住处解戒场。若僧时到僧忍听。解戒场。白如是。

    大德僧听。僧今集此住处解戒场。谁诸长老。忍僧集此住处。解戒场者默然。谁不忍者说。僧已忍僧集解戒场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非 此中非相。准前解界无异。

    结有戒场大界法。

    佛言。不得合河水结。除常有船桥梁。又不得二界相接。应留中间。从戒场外相东南角标外二尺许。某标者。此约当时有者言之。不必诵文。若欲唱相。应将四五比丘出戒场外。尽标相内集僧。然后唱二重标相也。五分云。不唱方相。结界不成。律文少略。应如是唱相也。

    释 准根本部。佛言。结大界者。得齐两逾膳那半。净律师云。逾膳那无正翻。义当东夏一驿。可三十余里。旧云由旬者。讹略尔。本律中因诸比丘隔河水结同法大界。时暴雨河水大涨。不得往集布萨。佛言。不得合河水结。除常有船桥济度许结。根本律云。桥梁若破。齐七日不作舍心。我当料理。此桥不失界。若不尔者。其界便失。又时诸比丘相接而结。故制不得二界相接。当作标式。又时有结界。共相错涉。故制应留中间。从戒场外相东南角标二尺许。至大界内相东南角标止。余方亦尔。而云某标者。不必依文诵句。此约当时有者。随事唱之。此先引开遮。分别成坏。文云。欲唱相者。此句义摄上结戒场法。谓先结戒场。三重标相已立。白二僧忍结戒场竟。今欲结大界。唱内外相者。不须更作前方便。众僧仍集戒场相内。不得四散而立。谛听唱大界内外二重标相。若往来有路。通标相者。僧中方便差四五比丘。出戒场外。于标相路口守之。倘有比丘来者。令暂停待。作法毕入。恐羯磨不和事无成济。故云尽标。相内集僧。然后唱二重标相也。复引五分律者。为证明唱相。必不可无。亦不可紊。此唱相比丘即前唱者。律本文略。准义加仪。如是合掌唱言(此中唱相与前小异。故复释之)。

    大德僧听。我比丘为僧唱四方大界内外相。先唱内相(此句立唱已。转身至内相东南背方面内云)。此是大界内相东南角(某)标。从此西回至西南角(某)标(余比丘随方面转。下皆准此。唱者至西南背方面内立云)。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标(至西北背方面内立云)。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标(至东北背方面内立云)。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标(至东南背方面内立云)。次唱外相(唱已转身背内相面东南立云)。从此住处东南角(某)处标。西回至西南角(某)处标(唱此外相时。诸比丘各应忆想先所观相。身虽未到于彼。其标相如对目前。唱者至西南背内面外相立云)。从此北回至西北角(某)处标(至西北背内面外相立云)。从此东回至东北角(某)处标(至东北背内面外相立云)。从此南回还至东南角(某)处标(至东南转面向众立云)。彼为内相。此为外相。此是大界内外相一周讫。

    如是三唱已。僧中加羯磨。其文如初结大界法无异。故不出之。

    释 此一羯磨为一切僧事故作。与夫显非。并同上戒场。是属公也。

    △结三小界法

    释 此三小界结法。彼时行律者。仿佛未明。自谓如法。故宣祖显正辩讹。以示将来。文中先引开缘。次明界体。后出非相。

    此三小界并为难事故与。律云。不同意者未出界。听在界外疾一处集结小界受戒。又言若布萨日。于无村旷野中行。众僧不得和合者。随同师善友。下道各集一处。结小界说戒。又言若自恣日。于非村阿兰若道路行。若不得和合者。随同师亲友。移异处。结小界自恣。故知非难无缘辄结类诸难开。若违制犯。

    释 此文先引开缘也。谓如结受戒小界者。是就作法大界中开允。如结说戒自恣二小界者。是就道行自然界中开听。据律所明。若非大界内之难缘。有碍无途。道中之行伴不和。设有师心立法。比类开缘。执以为是。辄结如是小界者。此则违佛制意。干犯禁章。故今引律为证。须善攻持。

    又皆无外相。即身所坐处。以为界体。故受戒中云。此僧一处集结小界。说戒中云。今尔许比丘集结小界。自恣中云。诸比丘坐处已满。齐如是比丘坐处。僧于中结小界等。故知俱无外相。为遮呵人。即小界受戒法云。界外呵不成呵也。此文释无外相明矣。

    释 此明界体也。谓结三小界。即以当时若干比丘。行立坐处为体。不假标相。表显内外分齐。纵有不同意人来。呵遮羯磨。彼在界外呵。不成呵。此准律文释成。无外相明矣。

    今有立界相房院。于中结者。羯磨不成。以大界立相。不唱非法。小界无相。若立非法故。大界别人唱相。羯磨文中牒之。小界既无唱法。羯磨自显标相。故重委明示。庶无疑滥。脱随而结。则成多犯。一非是开缘。二辄立相。三处留久固。文云。不应不解而去等。四妄通余法。即非制而制。其羯磨文如常云。

    释 此出非相也。有立界相房院于中结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