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妙法莲华经科拾卷第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奉 诏译

    西蜀沙门 佛闲勖??大师 立科

    门人 智一雪墩 拾遗

    △二与作记。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此后与下根授记。而多发迹显本者。正影张前上中二根中。有是结缘。已得成就。而权现来者。如不思议境界经云。尔时复有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座。其名曰舍利弗。目犍连。乃至云阿难。提婆达多。?难陀等。而为上首。皆久修六波罗蜜。近佛菩提。为化众生。于杂染土。现声闻形等。

    问。若皆权现。则世尊现身说法之益。悉唐捐矣。答。为有真实。方用权现。若无有真。权现何为。又论云。声闻人得记者。有四种。一者决定声闻。二者增上慢。三者退菩提心。四者应化声闻。二种如来与记。谓退大还发心者。及应化人。若增上慢及决定性。根未熟故。菩萨与记方便。令发心故。问。应化者。心已决定。何用记为。答若蒙记莂。便得增道损生。

    问。既品标五百。何先记满慈。答以是五百之上首故。故应先记由五百乃得记之当机。故以名品。

    △文三。初记满慈。二记千二百。三记学无学。初二。初长文。二颂文初二。初领解默请。二述成与记。初二。初叙领解。二述念请。初三。初叙领解之由。二叙领解之喜。三叙领解之仪。

    今初。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至)有大自在神通之力。

    由闻法喻二周之权实。及闻授声闻记。而往昔因缘。又恍然在目。且闻自在神力。善超有无。而善用权实。诚如险路导师。是以妙解勃发。

    △二叙领解之喜。

    得未曾有心净踊跃。

    闻所未闻。解满成佛曰得。佛知佛见。不为分别法爱所障曰净。

    △三叙领解之仪。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二述念请二。初述念。二述请。

    今初。

    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至)于佛功德言不能宣。

    凡请法。有三种仪式。一者言请。即口中发言也。二者念请。谓口不言。而心作念也。三者言念请。如弥勒于序中。先作念。后发言也。今即默请也。前二周皆发言领解者。特由下根未悟。事须以言旁激。今既领悟。是以默请。拔出处处等者。且如前云。尔时所化。恒河沙众生。自结缘退大后。既世世所生。与菩萨俱。其拯拔处。不能枚举。亦可指。前以四喻。破四种增上慢人。言不能宣者。如四子所说之喻。不过仅窥一班。况我中下。又况先以云雨喻。广彼所不及。以显佛慧之大。次复即谓此云雨譬喻。亦但如海之一滴。则更显佛慧之大矣。故曰言不能宣。

    △二述请。

    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为下化故。有内秘外现之深心。请发迹也。为上求故。有庄严佛土之本愿。请显本也。或止求记。令增道损生也。

    △二述成与记二。初述成。二与记。初二。初发近迹。二显远本。

    今初。

    尔时佛告诸比丘(至)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一否字。举人以示众也。谓汝等虽知满慈。迹在声闻。亦知其本否。今欲发迹故。先点醒大众。勿被迹覆。我常下。先发明辅今佛之迹。若自转法轮。若助转。皆外现之深心也。以说法称第一。是正行。亦常句。是助行。精勤下。明助转也。自舍下。总显辨才无碍。然既曰舍佛之外。无能尽其辨才。则不但七方便人。不能尽矣。

    △二显远本。

    汝等勿谓富楼那(至)常勤精进教化众生。

    汝等一句。因上发迹。故此拂迹。谓应知。满慈不止于我所。能师子吼。亦于下。正显其本。然论满慈远本。自是结缘。能先成就者。因愍同类。是故复以同事摄化。而弄引也。九十亿佛所亦第一。现证人空也。又于下。深达法空也。能审谛则比观不谬。无疑则断法爱矣。皆谓声闻。亦以迹覆本也。以方便饶益者。现声闻身也。又化令立者。现菩萨身也。为净下。结显本愿。

    诸比丘下。上明远本也。此下更约三世。以显本迹。亦归于净佛土之本愿。

    △二与记七初明因圆果满。二明依报清净。三明正报殊胜。四明所依住食。五明圣众功德。六结显无量。七劫国久近。

    今初。

    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至)天人师佛世尊。

    初句明因圆。过无下。明果满也。即于此土。得菩提者。以于此转染成净之缘。最深故。于一切法。悉能圆明了知。故号法明。

    △二明依报清净。

    其佛以恒河沙等(至)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能被之教。既广故。所化之境亦大。地平如掌者。如来三十二相中。其第十七相云。七处平满。谓两足及两手两肩项中。七处悉皆平满端正。而无窊屈。故即藉现前之佛掌。以示之。恐非远取掌石也。

    △三明正报殊胜。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至)三十二相而自庄严。

    女身为贪欲之本。堕苦之源。故与三恶道并驱。又阿閦佛国。虽有女人。而无女事。不食地肥。故得飞行自在。

    △四明依所食住。

    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出则闻法生喜。入则安禅适悦。二者俱能资益诸根大种。赜养道胎。而成食事故。不须段食。

    △五明圣众功德。

    有无量阿僧祗(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

    菩萨众。唯有地上。而无地前声闻众。唯有俱人。而无慧人。

    △六结显无量。

    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

    前后授记文。独于此章。广显功德者。以说法妙行最在万行之上故。

    △七明劫国久近。

    劫名宝明国名善净(至)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二颂文二。初通举诸子本迹。二别举满慈本迹。

    今初。

    尔时世界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至)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

    小欲乐小也。懈怠退大也。少欲不贪界内尘境。速求出离也。厌生死。不达生死涅槃。本自平等也。示具三毒。凡夫也。示具邪见。外道也。

    △二别举满慈本迹。

    今此富楼那(至)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

    △二记千二百三。初大众思齐默请。二如来次第与记。三五百因喜自责。

    今初。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至)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心自在。皆能得观练熏修。四种三昧人也。即不动法阿罗汉。

    △二如来次第与记二。初长文。二颂文。初二。初记陈如。二记五百。

    今初。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至)天人师佛世尊。

    初因迦叶。总记千二百者。以迦叶是第二大师。故呼之。以为盟证。

    陈如是僧宝之首。故别记之。

    △二例记五百。

    其五百阿罗汉(至)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三迦叶梵语如前。迦留陀夷云黑光。亦云鹿色。颜色黑而有光。即六群之一。是婆罗门种。其性多贪不受人谏。住迦尸黑山聚落。作诸非法。佛因优婆塞来白。命阿难。同六十比丘。往作驱出。羯磨二人知之。乃同车匿出。一由旬外。向阿难求忏。已还至佛所。后因入婆罗门家说法。被贼打杀。上颂云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黑光于得记后。尚被打杀。倘不知圣迹难思者。不能无疑也。

    优陀夷云出现。日出时生故。余名见前。

    △二颂文二。初颂所记。二例记其余。

    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憍陈如比丘(至)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

    △二例记其余。

    迦叶汝已知(至)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初二句。结五百已得记者。次二句。以亦当复如是句。即为例记余声闻。乃七百也。

    后二句。为不在会人。令迦叶记者。以第二大师。即是佛故。故令宣传如来总记之旨。

    △三五百因喜自责二。初长文。二颂文。初二。初正明。二释成。

    今初。

    尔时五百阿罗汉(至)头面礼足悔过自责。

    因喜返责也。

    △二释成三。初举况。二立喻。三法合。

    今初。

    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至)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庆今得悔。昔为小智所蔽。不悟大法。是所应得。而返视为分外。故如无智之者。

    △二立喻二。初贫人醉卧不知。二亲友觉悟如愿。

    今初。

    世尊譬如有人(至)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论云。第五人者。示其过去所有善根。令忆念已。然后教令入三昧故。又云。五者散乱增上心。实无有定过去。虽有大乘善根。而不觉知。故不求大。返于狭劣心中。生虚妄解。以为第一乘。如是倒取。对治此故。为说系珠喻。

    譬如已下。皆领上结缘意来。有人人如五百。亲友如王子。以五百等。曾饮智胜法乳。故得视王子。以为亲友。家如大乘。由王子自发四弘来。即住大乘家故。言至者。如王子以冥加力五百以冥熏力。因缘相感。得遇覆讲会中故。如至亲友家醉酒卧者。酒如烦恼种子。醉如依种发起现行。卧则如被业缚不起矣。官事如度生之公干殊非私务可比。当行如他方缘熟。应往不可缓也。系珠而去者。亲友念其因窘而来。既不能久待其醒。是故乘醉。系珠而去。此如王子候彼。除障与记未能。且从长夜不觉内。乘渠初至之微醒。与说妙法。令得了因智种。成结缘义。如系珠而去。然系有二义。一约结缘释。如上。二约本性释。谓珠虽本有。未知令知。即是系义。

    其人下。领前中退意。谓初闻法时。彼虽具缚。由法力故。犹有微解微愿。及王子去后。则烦恼仍炽。遂致退失。

    起已下。领上中间有接小意。谓此如我辈。虽然退大。而由厌苦心生。遂令先心所好。小根复发。宛如卧起为饥寒迫。但求衣食。随路而行。遑问本土他国。而于所求。甚大艰难。若少有得便足。此如舍菩提心。凡有所往。皆名他国。五道求乐。名为艰难。证小涅槃。名为得少。要知此处得少一句。即将如来中间。接小之旨。悉该于内。看者不可不察。

    △二亲友觉悟如愿。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至)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会亲友。如今灵鹫集会。作言如于法喻夺教废果也。我昔下。如说因缘也。某年日月如指尘点之前衣里者。以在昔闻法未悟。虽如醉人。但坚种既成。还同已系。未合本体。如在衣里。汝今下。劝贸。如因得记。而当作佛。则万德斯圆矣。

    △三法合二。初旷劫大志未失。二今会复与授记。

    今初。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

    以昔曾教发大心。如系珠。应知。珠体有二。一经约即理之事。以智愿为珠。故曰一切智愿。犹在不失南山约即事之理为珠。则珠是本有。以未知令知。未发心令发心。为系耳。寻忘。合退大。

    既得下。合起已因游行得少也。

    一切句。则合今说法华。

    △二今会复与授记。

    今者世尊觉悟我等(至)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觉悟。合咄哉等。

    我久下。说昔缘也。

    以方下。超示中接以小也。

    而汝句。斥得少为足也。

    世尊下。合闻记喜也。

    △二颂文二。初颂欢喜。二颂譬法。

    今初。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至)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

    △二颂譬法二。初颂譬喻。二颂法合。

    今初。

    譬如贫穷人(至)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

    有将肴膳。譬方便教者。当知。王子所覆讲者。即智胜所说之法华。若因颂中补出肴膳。故作是说。何妨以肴膳分配。覆说及教发心。亦不致与正说顿乖。

    △二颂法合。

    我等亦如是(至)及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三记学无学。

    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

    研真断惑名学。真穷惑尽。名无学。人数共有二千。虽同登戒品。而所证之位。有在三果四向者。有已证阿罗汉果者。然亦有位属沙弥而已。证无学。如罗睺罗者。有位列比丘。方见道。如阿难者。品中由阿难与罗云。是众所知识。复是二千之上首。又以首出请记。故结集者。得以名品。

    △文二。初请记。二与记。初二。初知识言请。二二千默请。

    今初。

    尔时阿难罗睺罗(至)我愿既满众望亦足。

    因念记。而复请记。亦应有分。引例思齐也。唯佛所归者。显非余人能知也。如涅槃经。佛语文殊言。阿难事我二十余年。具足八种不可思议。是故我称阿难比丘。为多闻藏。八者。谓一不受别请。二不受故衣。三见佛以时。四见女人不生欲心。五法不再问。六知佛所入定。七知众会得益。八悉知佛所说法。彼经复明。更具八法。称多闻藏。兹不具录。故云。唯佛也。罗云是佛第二妃。耶输所生。所有密行。亦唯佛能知故。颂中显出。又我下。述所请意。为满自愿。令增道损生。并赴他望也。

    △二二千默请。

    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至)住立一面。

    引例同于二人。

    △二与记五。初记阿难。二记罗云。三记二千。四授广记与现在。五授悬记与未来。初三。初与记。二释疑。三增进。

    今初。

    尔时佛告阿难(至)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今僧中说(至)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尊者因中。以竖穷横遍之妙慧。护持法藏。故果号亦依逾高逾深。通得自在处。而立称也。当供下。总明道前道后。上求下化之行。

    △二释疑二。初八千生疑。二如来与决。

    今初。

    尔时会中新发意菩萨(至)而诸声闻得如是决。

    八千是初发心。修菩萨行人。未知诸人远本。是以生疑。

    △二如来与决。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至)其本愿如是故获斯记。

    世尊与阿难。同时发心。而得果有迟速者。以所好不同故。既曰同时发心。则阿难之发心。犹在智胜尘点之前。非结缘者。可比此本此迹。逾难思矣。

    △三增进。

    阿难面于佛前(至)尔时阿难而说偈言。

    世尊甚希有(至)方便为侍者护持诸佛法。

    大钞问。阿难是佛得道夜生。年满二十。始出家。至年三十。始命为侍者。则前三十年。如来所说。既并不闻。何以经初。皆云我闻。答。有四意。大为两节。前三带权。后一显实。一是展转闻。或比丘。或诸天。或弘法菩萨边闻等。二是如来重说。以满初出家三愿之一。三是得深三昧。如金刚华经说。阿难得法性自在王三昧。故佛昔说皆能忆持。四据实者。如前所引。不思议境介经云。复有千亿菩萨。现声闻形。亦来会座等。若准前三义带权者。则今之增进。虽亦带权。并欲显授记。有增上力也。

    △二记罗云。

    尔时佛告罗睺罗(至)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为太子时(至)安住于佛法以求无上道。

    昔以福慧二。足蹈七净妙华。为能得果之因。是故果中。随因立号。名蹈七宝华。果不离因。故如来二子。一以密行得记。一以妄说法空。身陷地狱。行密行者。如来不能惠以三昧。谤法者。如来不能免其堕苦。足见纵使亲如父子。神力如大圣。而于善恶果报。皆不能代。

    又罗云自陈密行。唯佛能知。则今之索记。多因同事而设。盖亦密行耳。

    △三记二千人二。初正与授记。二得记欢喜。

    今初。

    尔时世尊见学无学(至)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二千声闻(至)名闻普周遍渐入于涅槃。

    柔软寂静。则执权之疑。皆冰释矣。告阿难与记者。其亦护法藏同类也。

    △二得记欢喜。

    尔时学无学二千人闻佛授记欢喜踊跃而说偈言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

    △四授广记与现在。

    法师品第十

    如来在世法王重。如来灭后法师重。良以。道由人弘。非师无以续古佛慧命。无以开后生知见。故极赞其师。因法重而安住三德。又必法师所当具也。然利他必以说法为主。自利必以修习为胜。当知所主。又必修习者。始能善说。辨中边论颂谓。书写及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及开演。讽诵与思修。此偈明十种法行。即十种法师也。今文有六。而略四。十种皆可为世模范。皆可称师。如来现身说法。至授广悬二记。与现未。则垂化之能事已毕。过此。但欲以斯妙法。付嘱有在。为所急务。是故于未说流通前。先示持毁所得之报。极大极重。俾深起敬畏。发生好乐。进取流通。则此一品。能为流正二分之关键。故此品来。

    台家判此下五品。为迹门流通分。自是一家之谈。然考一大藏教。皆如青光所判三分。以为定式。并未见有剖一经。而为两重三分者。虽华严与阿含。会会结集。篇篇流通。应知。彼是经中。自为建立。非离本文。外有所加也。若谓寿量等品。不得抑为流通。理实寿量。本为求人付嘱。而显不流通之。是属而谁归。况显本原为开迹。开迹原为显本。本之与迹。其揆一耳。苟分为二。则迹为谁开。本为谁显。又须知。如来说法。既初中后皆善。后奚独非。般若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旨哉。

    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说三周法。授三根记。于为一类渐机。现身说法边事。亦以略周。复欲与现未人。结当来得度之缘。乃以广悬二记。大澍法雨。并显得记者。不止于前。方称如来度生本怀。

    托药王告众者。由此法利深远。即文字是实相。非宿学洞达者。闻罕不疑。故呼而告之。亦即以现未众生。寄托传化意也。汝见下。先约现前能求之人。及所求之愿亦异者。次如是下。明所闻之法。虽有多少。我皆下。正以平等慈。普与授记也。以一切众生。皆同一性故。唯有一乘佛记可与。一偈一句。显所闻者甚少。下至于法于人。今在佛前。生一念随喜心者。虽自无法行。即此一念之喜。正如凿石火发。推而广之。便可燎原。将来得果。悉不外此故。又此一念随喜人。多易忽故。下文校量法师功德。后于六卷初。广显随喜之德。

    △五授悬记与未来二。初正为微因与记。二顺显人法功胜。

    今初。

    佛告药王(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灭之后。身世俱劣。犹能闻能随喜者。则此善根。亦自不浅故。皆蒙佛记。然一念之喜。尚蒙悬记。况复其余以法自师者。故下明六种法师。能以法师人者。所得之报。不可思议。

    △二顺显人法功胜二。初能说人胜。二所说法胜。初二。初长文。二颂文。初二。初通明六种法师。二别显说法巨益。初二。初明持者之福。二明毁者之罪。初二。初具显少持功德。二况显具持功德。初三。初明现前六师。二明过去殊因。三明未来胜报。

    今初。

    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至)乃至合掌恭敬。

    此依六种法式。自师师人。故名法师。六者。一具信念人。名为受持。二对本者名读。三背本者名诵。四撰集讲演者。名解说。五者书写。六者供养。此上六师。并依所弘法之多少。而分果报之优劣。以此经中。法利微妙。广大难思。故先约持。极少之人。即得广大之福。难可校量。而况能具持者。则闻之者。安得不深生好乐。发流通之愿。

    △二明过去殊因。

    药王当知是诸人等(至)愍众生故生此人间。

    初明因深。愍众下。问。此人既具深因。何不乘愿。往生净土。答。为愍念等故。则现前之功。亦大矣。

    △三明未来胜报。

    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至)广演分别妙法华经。

    若示未来之大果。非出诸大菩萨口。则不足信故。令药王宣语。

    问。现见有人。不但一念随喜。亦有能念念随喜者。亦有闻说全经。至累累者。何以不得如是之报。答。随喜人。若果三业。纯净无障。此报自属现在。否则属于后报矣。其闻说者。试问。此人从闻说后。便能尽形寿。如范俨陆沅。课诵无间。得生净土者否。更问。诵一句者。有能如婆子持青莲华香。白莲华香。不杂用心身。后口中能出青莲华者否。倘视闻说。如行云流水辈。则不可同日语矣。

    △二况显具持功德二。初通况六种具持。二别况说者一种。

    今初。

    何况尽能受持(至)生于恶世广演此经。

    上明持供一句之报。已自难思。况尽能受持。大兴供养者。所得之报。自非界内法。所能摄取。而仍生于恶世者。为愍众生。乘愿力而来者耳。

    △二别况说者一种。

    若是善男子善女人(至)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六种人。虽通称法师。唯解说者。能具自他二利。余五多属自利。是故别显说者。大益故先举。窃说一句。被一人者。所成之德。此人虽生佛后。便如具大善根。亲值佛世。上承佛命。为如来之使者。奉如来之差遣。而行如来说法度生之事者。一般窃说者尚然。何况当众。能广说者之德。

    △二明毁者之罪。

    药王若有恶人(至)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

    此以经久毁辱无上大圣。所得之重罪。尚不如于一时。以一言。骂一博地持经凡夫。所得之罪更重者。由如来能等观逆顺。纵有八风。毫末不动。独持经人。内具烦恼。善根未坚。苟因一言之辱。浩然发起退屈。则断佛种故。其罪转重。

    △二别显说法巨益。

    药王其有读诵(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诸佛定慧庄严。从此经出。故持之者。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又此经是诸佛母。为佛所荷。故持之者。心契实相。则人法不异。亦为诸佛所荷担矣。又既即人即法。则凡所趋向。即是大法所在。因法敬人。亦应向礼。不但应以人中上供而供。即天上宝聚。亦应奉献。所以下。且约闻者。释所得之巨益。正与华严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之顿益相等。盖缘此经。本具顿旨。故下有龙女之速证。及一生当得菩提者。闻者尚然。何况说者。

    △二颂文二。初颂受持诵说。二结示所说最胜。初三。初劝供持者。二兼劝自持。三劝供说者。

    今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欲住佛道成就自然智常当勤供养受持法华者。

    △二兼劝自持。

    其有欲疾得一切种智慧当受持是经并供养持者。

    △三劝供说者三。利说者深因。二冀闻应供。三少闻大益。

    今初。

    若有能受持(至)能于此恶世广说无上法。

    △二冀闻应供。

    应以天华香(至)供养是佛子冀得须臾闻。

    △三少闻大益二。初校量毁赞。二正显大益。

    今初。

    若能于后世(至)及与香味触供养持经者。

    △二正显巨益。

    如是供养已若得须臾闻则应自欣庆我今获大利。

    △二结示所说最胜。

    药王今告汝我所说诸经而于此经中法华最第一。

    △二约所说法胜二。初长文。二颂文。初六。初约难信难解显胜。二约住处应供显胜。三约能善行道显胜。四约得近菩提显胜。五约非机难闻显胜。六法师具德。初二。初约法在佛显胜。二约法在人显胜。

    今初。

    尔时佛复告药王(至)犹多怨嫉况灭度后。

    已说者。即法华前。所说般若等。皆带方便。取信为易。今说即同一席。所说之无量义。以一生无量为易信。无量还一为难信故。当说即涅槃等。所以不及法华难信者。以此经是会三之初。归一之始。故难信也。设将已说。该至华严。亦为易信。以彼始成正觉。便说一极上根所受。不对昔权。故为易信。

    药王下。嘱无妄授。以是佛心之秘密。法海之要汇故。唯其是秘要藏。故为诸佛守护。昔不为显说者。由小始教中。此平等旨。不易言故。皆对教显胜也。而此下。明如来盛世根熟时。成依正俱胜。当其正说。尚有五千之怨嫉。况于灭后。

    △二约法在人显胜。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至)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心佛众生。原无差别。六种法师。既叨法荫。则与如来衣覆无异。又既为本佛所覆。亦为诸佛所护者。以诸如来。本同一心一智慧故。是人下。明依信愿善根所成之德。谓妙极法身。非具大信力者。不能孚。解脱胜行。非具大愿力。不能行。万善骈臻。非具根本大智者。不能导。至彼岸。如来所止。不逾此三。故云与佛共宿。又既以诸善为身。信愿为首。则蒙如来智手。而摩其头矣。

    △二约住处应供显胜。

    药王在在处处(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竺于如来生处得道处。转法轮般涅槃等处。皆为建塔。一以求福。一表处胜。今以此经。凡所流通处。即应以七宝起塔。且当高广。遍兴大供。又不须安舍利者。以此处已有如来全身故。盖碎骨是生身舍利。而此经乃法身舍利也。然生身舍利。固有全碎。而法身亦然。诸权浅教。诠理不足。如释迦之碎身。今经唯诠一实。有教有义。如多宝之全身。今于有法身处。不用生身者。以生身是法身之所流故。若有下。且将起塔人。所得之福。置而勿论。唯进论得见此塔者。及礼供者之功。已能高超权浅。得近菩提。况彼起者。

    △三约善行道显胜。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至)乃能善行菩萨之道。

    不见此经。不具善巧。执事迷理。多种少获。有得见者。始善用心。藉事显理。行行契真。故举手低头。皆成佛因。世谛流布。同归实相。又能见者。如生王家。贵过臣佐。出入自在。

    △四约得近菩提显胜二。初约近果标起。二约喻法释成。

    今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