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释史(1)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如毛公鼎、番生敦二器;“卿事”作“事”,“大史”作“史”,始别为二字。然毛公鼎之“事”作,小子师敦之“卿事”作,师敦之“啬事”作,从,上有斿,又持之,亦“史”之繁文。或省作,皆所以微与“史”之本字相别。其实犹是一字也。古之官名,多由史出。殷周间王室执政之官,经传作“卿士”,书 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洪范:“谋及卿士。”又:“卿士惟月。”顾命:“卿士、邦君。”诗 商颂:“降予卿士。”是殷周间已有“卿士”之称。而毛公鼎、小子师敦、番生敦作“卿事”,殷虚卜辞作“卿史”,殷虚书契前编卷二第二十三页,又卷四第二十一页。是卿士本名“史”也。又:天子、诸侯之执政通称“御事”,书 牧誓:“我友邦冢君、御事。”大诰:“大诰猷尔多邦越尔御事。”又:“肆余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酒诰:“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又:“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梓材:“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召诰:“诰告庶殷越自乃御事。”又:“王先服殷御事,比尒于我有周御事。”洛诰:“予旦以多子越御事。”文侯之命:‘即我御事罔或耆寿,畯在厥服。”多以邦君、御事并称,盖谓诸侯之执政者也。而殷虚卜辞则称“御史”,殷虚书契前编卷四第二十八页。是“御事”亦名“史”也。又古之六卿,书 甘誓谓之“六事”。司徒、司马、司空,诗 小雅谓之“三事”,又谓之“三有事”,春秋左氏传谓之“三吏”。此皆大官之称“事”若“吏”即称“史”者也。书酒诰:“有正、有事。”又:“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立政:“立政、立事。”“正”与“事”对文。长官谓之“正”,若“政”;庶官谓之“事”。此庶官之称“事”即称“史”者也。“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由上文所征引者知之矣。

    殷以前,史之尊卑虽不可考,然卿事、御事均以“史”名,则史官之秩亦略可知。曲礼:“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注:“此盖殷时制也。大史与大宰同掌天官,固当在卿位矣。左氏传 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以日官为卿,或亦殷制。周则据春官序官,大史,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小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内史,中大夫一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外史,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御史,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其中,官以大史为长,郑注:“大史,史官之长。”或疑书 酒诰称“大史友”、“内史友”,大戴礼记 盛德篇云“大史、内史,左右手也”,似大史、内史各自为寮,不相统属;且内史官在大史上,尤不得为大史之属。然毛公鼎云:“御事寮、大史寮。”番生敦云:“御事、大史寮。”不言内史。盖析言之,则大史、内史为二寮;合言之,则为大史一寮。又周官长、贰不问官之尊卑。如乡老以公、乡大夫以卿而为大司徒之属,世妇以卿而为大宗伯之属,皆是。则内史为大史之属亦不嫌也。秩以内史为尊。内史之官虽在卿下,然其职之机要,除冢宰外,实为他卿所不及。自诗、书、彝器观之,内史实执政之一人。其职与后汉以后之尚书令,唐、宋之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明之大学士相当,盖枢要之任也。此官,周初谓之“作册”,其长谓之“尹氏”。“尹”字从又持丨,象笔形。说文所载“尹”之古文作。虽传写讹舛,未可尽信,然其下犹为“聿”形,可互证也。持中为“史”,持笔为“尹”,作册之名亦与此意相会。试详证之。书 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又:“作册逸告。”“作册”二字,伪孔传以“王为册书”释之。顾命:“命作册度。”传亦以“命史为册书法度”释之。孙氏诒让周礼正义始云:“尹逸,盖为内史。以其所掌职事言之,谓之‘作册’。”古籀拾遗 宂(卣)〔敦〕[三]跋略同。始以“作册”为内史之异名。余以古书及古器证之,孙说是也。案书 毕命序:“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东)郊[四],作毕命。”史记 周本纪作“康王命作册毕公”。盖不知“作册”为官名,“毕”为人名,而以毕公当之。为伪古文毕命之所本。汉书 律历志引逸毕命丰刑曰:“王命作册丰刑。”逸周书 尝麦解亦有“作策”。此皆作册一官之见于古书者。其见于古器者,则癸亥父己鼎云:“王赏作册丰贝。”睘卣云:“王姜命作册睘安夷。”伯吴尊盖云:“宰朏右作册吴入门。”皆以“作册”二字冠于人名上,与书同例。而吴尊盖之“作册吴”,虎敦、牧敦皆作“内史吴”。是“作册”即内史之明证也。亦称“作册内史”。师敦:“王呼作册内史册命师。”冘盉:“王在周,命作册内史锡冘卤□□。”亦称“作命内史”,剌鼎“王呼作命内史册命剌”是也。内史之长曰“内史尹”,亦曰“作册尹”。师兑敦:“王呼内史尹册命师兑。”师鼎:“王呼作册尹册命师。”冘敦:“王受作册尹者,假为“书”[五]字。俾册命冘。”是也。亦单称“尹氏”。诗 大雅:“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颂鼎、寰盘:“尹氏受王命书。”克鼎:“王呼尹氏册命克。”师敦:“王呼尹氏册命师。”是也。或称“命尹”,古“命”、“令”同字。“命尹”即“令尹”。楚正卿“令尹”之名盖出于此。伊敦“王呼命尹册命伊”是也。作册、尹氏皆周礼内史之职,而尹氏为其长。其职在书王命与制禄命官,与大师同秉国政。故诗 小雅曰:“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又曰:“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又曰:“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诗人不欲斥王,故呼二执政者而告之。师与尹乃二官,与洪范之“师尹惟日”、鲁语“百官之政事师尹”同,非谓一人,而“师”其官、“尹”其氏也。书大诰:“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御事。”多方:“诰尔四国、多方越尔殷侯、尹民。”“民”当为“氏”字之误也。尹氏在邦君、殷侯之次,乃侯国之正卿。殷周之间已有此语。说诗者乃以诗之“尹氏”为大师之氏,以春秋之“尹氏”当之,不亦过乎!且春秋之“尹氏”亦世掌其官,因以为氏耳。然则“尹氏”之号,本于内史,书之“庶尹”、“百尹”,盖推内史之名以名之,与“卿事”、“御事”之推史之名以名之者同。然则前古官名多从史出,可以觇古时史之地位矣。

    校勘记

    [一]“辨”,周礼 小史作“叙”。

    [二]“公卿”,当作“孤卿”,据周礼 内史改。周礼 内史“册命”作“策命”。

    [三]“卣”,底本及遗书本同,王国维自批校改为“敦”。

    [四]尚书 毕命序作“成周郊”,无“东”,据删。

    [五]“书”,遗书本作“诸”。

    * * *

    (1)选自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六·艺林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