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二十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沙门品第三十三比丘乞求,以得无积。天人所誉,生净无秽。

    比丘乞求以得无积者,乞食比丘恒作是念。我今所求索者自足而已,不留遗馀计为财货。设有遗馀寻施与人不留遗长。如佛律禁所说,父母年迈老病着床。及同学比丘久抱重患不堪行来。听使乞索不问多少供养老病。是故说曰比丘乞食以得无积也。天人所誉生净无秽者,比丘执行少欲知足。到时乞求无所藏积。诸天卫护称叹其德。名闻四远靡不闻知。论此比丘生净无秽。所以诸天称叹其德者,持戒之人死必生天增益诸天众。减损阿须伦众。是故说曰天人所誉生净无秽也。

    比丘为慈,爱敬佛教,深入止观。灭行乃安。

    比丘执意行四等心。慈悲喜护愍念一切爱敬三宝。信心不断深入分别止观所趣。在在乞求处处留化。所以除贪制意者,欲除世荣不贪利养。究尽生死灭诸恶行。度有至无乃谓永安。是故说曰比丘为慈爱敬佛教。深入止观灭行乃安也。

    比丘尽诸爱,舍爱去贡高。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

    比丘尽诸爱舍爱去贡高者,彼苦行比丘灭诸想着。欲色色色无色色欲爱色爱无色爱。三界憍慢众邪颠倒泓然除尽。是故说曰比丘尽诸爱舍爱去贡高也。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者,苦行比丘不滞三界。解知内外悉无有主。计我之人撗来求福。虽得从愿后必堕落。在凡夫地不见吾我之人者,解知内外万物虚寂。孰者吾我吾我是谁。为人所系及得骂詈。悉虚悉寂都无所有。为人所骂音声来往。中间内外悉无所有。是故说曰无我去吾我此义孰不亲也。

    当知是法,身之出要,如象御敌。比丘习行。

    当知是法身之出要者,习行比丘得博采众要。择脩善德以补不及。如人欲所至必由其径求道窠窟必有其路。出要路者四谛真如是,是故说曰当知是法身之出要也。如象御敌比丘习行者,如彼暴象饮以醲酒奔逸向敌。虽被刀射至死不退要有所擒及还本营。所以然者畏上御者不畏外寇。习行比丘亦复如是,要从导师承受苦教。隐在心怀反覆思惟不失义迹。是故说曰如象御敌比丘习行也。

    人不寿劫,内与心诤,护身念谛。比丘惟安。

    夫脩学之人得四神足昼夜脩习。意欲住寿一劫。若过一劫随意所念则无有难。离诸缚着常与心诤不使流驰。断诸悕望去是非意与欲永别。亦复不见三界窠窟。然后乃应无亏损行。是故说曰人不寿劫内与心诤护身念谛比丘惟安。

    念亲同朋友,正命无杂糅。施知应所施,亦令威仪具。比丘备众行,乃能尽苦际。

    行人成就皆由朋友。功成德满称过四远。禀受之人日有其新。所行真正不着外部。所出惠施。施佛比丘僧与师及诸尊长。所以然者,斯等诸人皆有威仪。执诸礼节知苦之所由。是故说曰念亲同朋友正命无杂糅施知应所施亦令威仪具。比丘备众行乃能尽苦际。

    手足莫妄犯,节言慎所行。常内乐定意,守行谓比丘。

    世多有人凶暴为恶。手卷相加遂致伤害。内恣六情。着色声香味细滑之法。如斯之人虽得为道。不应法行进无脩道之法。退失贤圣之仪。如担死人种无所复中直。此比丘等亦复如是,能自专意所行随顺。坐禅定意六时行道不失本行。是故说曰:手足莫妄犯节言慎所行常内乐定意守行谓比丘也。

    乐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费。

    学人脩行分别诸法。见法得法深入观法。若坐若卧众神往来思惟安法。比丘依法乃得灭度。于诸圣道益而无费。日有增益终无减损。亦使正法久存于世。是故说曰:乐法欲法思惟安法。比丘依法正而不费也。

    当学入空,比丘静居,乐非人处。观察等法。

    执行之人观此五阴。计为是常牢固不败。不能舍离兴于尘劳。然执行之人。分别五阴内外悉空。正使在于旷野之中树下冢间。思惟法本求于道果。先当习空乃应道真。昔诸道人室内坐禅空行。须菩提在外求索开门。内人应曰汝是谁乎。须菩提对曰:世人假名须菩提者也。人所乐者,弹琴鼓瑟作倡伎乐。此是人所乐。非人所乐者,禅定数息系意在一。非人所念。是故说曰当学入空比丘静居乐非人处观察等法也。

    当制五阴,服意如水,清净和悦。为甘露味。

    初学之人观此五阴。皆当坏败无一可贪。分别诸持悉不牢固。意均平等颜色和悦。清净无瑕尽诸苦际。是故说曰当制五阴服意如水清净和悦为甘露味。

    如彼极峻山,不为风所动。比丘尽愚痴,所在不倾动。

    犹若安明山不为四种风所倾动。尽痴比丘亦复如是,不为色声香味细滑之法所动。是故说曰:如彼极峻山不为风所动。比丘尽愚痴所在不倾动也。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爱。

    乃为比丘。

    名色六入行者之所弃。我所非我所都无所有。不近于危崄之法。法有种种。或有真实或有危崄。所谓真正者诸度无极。所谓危崄者世俗常则。比丘具足此者乃谓应真。是故说曰一切名色非有莫惑不近不爱乃为比丘。

    比丘非别,慢诞无戒,舍贪思道。乃应比丘。息心非别,放逸无信,能灭众苦。为上沙门。

    尔时世尊,到时持钵整顿衣服。径向乞求婆罗堕者婆罗门所。尔时梵志遥见世尊,梵志自叹说曰:我亦乞士君亦乞士。二乞士中何者为胜。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比丘非别,慢诞无戒,舍贪思道。乃应比丘。息心非别,放逸无信,能灭众苦。为上沙门。

    尔时梵志闻斯偈已,即以所有财货施于世尊,尔时如来寻不受之语梵志曰:我今所说非歌颂所赞。何缘取汝所施之物。梵志白佛。不审今者以此所施为付何人。世尊告曰:汝今持此所施持着净处。若着无草之地。若着清净水中。尔时梵志受如来教。即以所施写着水中。是时水中自然涌出。作若干种声。渐渐于中出大光明。梵志见已踊跃欢喜不能自胜。如来即说真如四谛。寻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

    比丘得慈定,承受诸佛教。极得灭尽迹,无亲慎莫睹。

    比丘得慈所在解脱。分别万行无事不达。设复有人见众生之类。步兵象兵马兵车兵共相斗讼。入慈之人愍彼不及。拔济众生至无为岸,犹如平称平等无二。于如来所得四坚固之心不可倾动,犹如最胜长者及以比丘睹佛无厌足。正使化佛在其前者,亦不能使心有所倾动。行人得灭尽之迹无复众恼。知可近知近可从知从如是,行踪迹灭行则为本。略说其要如是,结使本为火之所烧如是,渐以次断诸结使源如是,颇有梵志无乃至于泥洹。

    心喜极欢悦,如以爱念者,比丘多熙怡,尽空无根源。

    彼修行之人。欢喜踊跃无有懈怠。闻喜不以为欢。闻恶不以为慼。比丘入定无有错乱。恒自思念从无数劫以来。修行众德不失行本。究尽空源无边无崖。是故说曰:心喜极欢悦加以爱念者,比丘多熙怡尽空无根源。

    息身而息意,摄口亦其善。舍世谓比丘,渡渊无有碍。

    彼修行人执持威仪不失其则。护口四过无所违失。不使其心有所流驰。所说言教无有粗犷。先笑后言适可人情。舍世谓比丘。何者为比丘。所谓比丘者,离色声香味细滑法。去淫怒痴。是故说曰息身而息意摄口亦其善舍世谓比丘。渡渊无有碍也。

    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夫人学问。先从诵四阿含三藏具足。然后乃名称为禅定。此是世俗之智。无智不禅者,无漏慧观必有所至无有罣碍。设有二事具足者,便近于泥洹。是故说曰:无禅不智无智不禅道从禅智得近泥洹。

    禅无放逸,莫为欲乱,无吞洋铜。自恼燋形。

    如彼脩行之人摄身口意。少欲知足不大殷勤。虽得衣被饮食床卧具病瘦医药。趣自支形不慕世荣。威仪礼节不失其度。床卧坐具恒知止足。莫受后世洋铜灌口。是故说曰:禅无放逸莫为欲乱无吞洋铜自恼燋形。

    能自护身口,护意无有恶。后获禁戒法,故号为比丘。

    夫人习行。身不行恶。口不骂詈。意不妒嫉。具此三者乃为比丘。是故说曰:能自护身口护意无有恶后获禁戒法。故号为比丘也。诸有修善法,七觉意为本。

    此名为妙法,故曰定比丘。

    如彼行人善脩其法。先得无漏尽苦之源。便得七觉意华。渐至无为得近泥洹。是故说曰:诸有脩善法。七觉意为本。此名为妙法故曰定比丘也。如今现所说,自知苦尽源。

    此名为善本,是无漏比丘。

    于现法中而自观了。求其巧便尽于苦际。所谓尽苦际者灭尽泥洹。是故诸根具足成就无漏行。所行如意无所违失。是故说曰:如今现所说自知尽苦源此名为善法是无漏比丘也。

    不以持戒力,及以多闻义。正使得定慧,不着于文饰。比丘有所持,尽于无漏行。

    夫人习行不但精进忍辱。一心智慧求于解脱。亦复不以多闻解慧。知内外法至于无为。要得世俗定意。然后至于妙际。或在山野空闲之处。与善知识相遇。说其正径不说邪路。比丘当知此行习无漏法。所以尽苦际者,皆是漏尽罗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犹尚涉诸苦恼。是故说曰:不以持戒力及以多闻义正使得定意不着于文饰比丘有所持尽于无漏行也。

    当观正觉乐,勿近于凡夫。观此现世事,分别于五阴。

    如彼学人观正觉乐。以自娱乐不近于凡夫。所以然者,非彼境界所有。观此世事者,知众生之类生者灭者进退所趣。知苦所由分别五阴成败所趣。是故说曰:当观正觉乐勿近于凡夫。观此现世事分别于五阴。

    为之为之,必强自制,舍家而解。意犹复染,行懈缓者,劳意弗除。非净梵行,焉致大宝。

    执行之人兴诸想着起结使本。或有分别计有今世后世之累。于苦而不自免。比丘莫着。此自谓清净之行。诸有沙门婆罗门不知出要之法。我不说此人应得度也。所以然者,不离缚着之所致。比丘当知非有而言有此习邪见非真谛法。何以故?皆由五阴身本而兴此病。以有此病复生恶行。由此诸病不得尽苦际。比丘当知究尽其源。解知无常为变易法。

    夫学之人观此法者,无坚无牢为无有要。解知无身则知生死。不以为死魔之所沮坏。以得胜彼更不造有。尽一切之有。此名苦际更无有上。心得永休息,比丘摄意行。

    以尽老病死,便脱魔缚着。

    如彼行人。永尽诸结意所染着不复造行。色声香味细滑之法。不复在怀。自知罪毕更不受胎。永离魔界亦不与欲尘相应。是故说曰:心得永休息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便脱魔缚着。

    心以得永寂,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有者生死之累。所以沈漂周旋五道者,皆由意惑不尽其源故。是故说曰:心以得永寂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行人执意多有所济。常求方便以自济渡。

    以断于爱根,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爱之为病多所危害。欲界爱者其事有二。一者食爱。二者欲爱。色界无色界禅味爱。是故说曰:以断于爱根。无有结使心,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所谓结使者,众行之本漏诸秽浊。是故说曰:无有结使心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不以断有根,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

    以度生死。更不受有。比丘摄意行,以尽老病死。更不复受有,以脱于魔界。永离于魔界更不处于欲界。以脱永脱更不受有。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