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七十论卷下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翻喜成就故者。翻九分喜及八种成就。翻此十七。名为智害。是十一根坏。及十七智害。是名二十八。云何喜九分。以偈释曰。

    依内有四喜  自性取时感

    依外喜有五  离尘故合九

    依内有四喜自性取时感者。依内者。依觉慢心生四种喜。一由自性喜。二由求取喜。三由时节喜。四由感得喜。为现四喜作如是譬。譬诸婆罗门舍俗出家。有人问言。汝何所解而得出家。是人答言。我知自性是三世间真实因。故我出家。是人唯知自性是因。不知常无常有智无智有德无德是遍非遍。但知有及因。故生欢喜。是人无解脱。是喜由自性生。次问第二婆罗门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是人答言。我已识自性是世间因。我已知取是解脱因。虽有自性是实因。若无取者解脱不得成。故我摄持取。取者。一切出家行道具。具有四种。谓三杖澡灌袈裟吉祥等。吉祥有五。一灰囊。二天目珠。三三缕缨身。四诸咒术章句。五以一长草安顶髻上谓吉祥草。此五并是学道之具。能去不净。故曰吉祥。就前三种合八具也。从此得解脱。我由此出家。是故第二喜名取。因此喜故不得解脱。但知自性因。不能知余。复问第三婆罗门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自性及四取。何所能作。我知不受便得解脱故求出家。此第三人无有解脱。何以故。不知二十五句义故。是第三喜者名时节喜。次问第四婆罗门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自性取时节何所能作。若离感得我已知由感得故。故得解脱。故我出家。是第四人亦无解脱。无有智故。是第四喜者名感得喜。此四喜依内得成。依外喜有五离尘故合九者。外喜有五种。远离五尘故。譬如一人见五婆罗门出家次第往问。初问第一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世间中有五尘。为得此尘诸事难作。或作田或养兽或事王或商估。离此四事或便作偷贼。是求尘事。决难可作。逼恼自他故。我见此事故求出家。是第五人无有解脱。无真实智故。又问第二人言。汝知何法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知五尘求觅可得。如前方便作田等。得诸尘已守护难作。何以故。五家具诤故。由护此尘应逼自他。我见守护苦故离尘出家。此第六人亦无解脱。无真实智故。次问第三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已能令未得求令得。已得守护令不失。此五尘由自受用故自然成失。若失时即生大苦。由见此失尘过失故求出家。是人亦不得解脱。无真实智故。次问第四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已能觅未得得已能护。失已亦能更觅。若尔何以出家。五根无厌足。展转求胜故。我见此根过故求出家。是第八人亦无解脱。无真实智故。次问第五人言。汝何所知而得出家。其人答言。我已能觅未得令得。得已守护令不失。用已更能觅。若求最胜我亦能得。若尔何故出家。由尘四事故应杀害他。若不害者是事不成。若作田者则应斩草伐树。若斗战时则应杀人。或劫他财则损减他。或说其口妄语乃至一切世间过失。并由尘起我知此失故求出家。是第九人亦无解脱。由外厌故不修实智。故说前四依内后五依外故合九喜。此九种喜。仙人立九名。能清净尘污故说九喜名为水。一润湿水。二深浅水。三流水。四湖水。五善入水。六善渡水。七善出水。八光明水。九胜清净水。翻此九喜名九无能。谓非润湿乃至非胜清净水。外曰。此三法与成相违。何法名为成。以偈答曰。

    思量闻读诵  离苦三友得

    因施成就八  前三成就钩

    思量闻读诵乃至因施成就八者。此八种能六行得成。如一婆罗门出家学道作是思惟。何事为胜何物真实何物最后究竟。何所作为智慧得成显。故作是思量已即得智慧。自性异觉异慢异五唯异十一根异五大异真我异。二十五真实义中起智慧。由此智慧起六种观。一观五大过失。见失生厌。即离五大。名思量位。二观十一根过失。见失生厌。即离十一根。此名持位。三用此智慧观五唯过失。见失生厌。即离五唯。名入如位。四观慢过失及八自在见失生厌。即离慢等。名为至位。五观觉过失。见失生厌。即得离觉名缩位。六观自性过失。见失生厌。即离自性。是位名独存。此婆罗门因是思量故得解脱。此成由思量得故名思量成。思量成已说。次说闻成义。如一婆罗门闻他读诵声。谓自性异觉异乃至真我异。闻此读诵声。已觉知二十五义。即入思量位离五大。入能位离十一根。入如位离五唯。入至位离慢等。入缩位离于觉。入独存位离自性。是名解脱。闻成义已说。次说读诵义。有八智慧分得成。如一婆罗门往至师家。一欲乐听闻。二专心谛听。三摄受。四忆持。五知句义。六思量。七简择。八如实令入。是名八智分。由此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得解脱离苦三成者。一离内苦。如一婆罗门为内苦所逼谓头痛等。往诣医所得治病已。由此内苦起于欲知。为欲求知灭此苦因。往就师家生八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观故得解脱。此成由内苦如身苦心苦亦如是。二离外苦。如一婆罗门为外苦所逼。谓人兽翅乃至木石等之所困苦而不能忍。生求欲知灭苦之因。往诣师家修八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观故得解脱。此成由外苦得。三依天苦。如一婆罗门为天苦所逼。谓寒热雨等。其不能忍。诣师求八智分。得二十五义入六行观故得解脱。七善友得者。不由八智分得。但从善友得智慧。至智慧究竟则得解脱。八因施成者。如一婆罗门人所憎恶。知他憎己是故出家。既出家已师及同友。亦生憎恶不与智慧。自知薄福往边村住。自谓此处无婆罗门可安居住。既往住已多得施食。其所余者还施亲友。乃至女人牧人。于是村人并皆爱念。安居欲竟。一切人众并皆嚫施三杖澡灌诸衣物等。近帝释会。时语诸人言。谁能与我还本大国看于此会。若欲去者人人赍物为我将往。往彼到师家已。选择胜物以供养师。余物次第分与同学。师友众人并生爱念。师即施其智慧。由此智至究竟智即得解脱。此由施得成。此八成者。昔日仙人又立别名。一自度成。二善度成。三全度成。四喜度成。五重喜度成。六满喜度成。七爱成。八遍爱成。若翻此八成。则名八无能。谓非度无能乃。至非遍爱无能。如是十一根堕无能。及十七智害无能。为二十八无能。是疑无能喜成转为五十义已说。前三成就钩者。譬如醉象以钩制伏不得随意自在。是五疑二十八无能。九喜所制伏。世间不得真实智。若离实智则无八成故。说前三是成就钩故。次舍疑无能喜勤修八种成。外曰。诸有所熏习体相故轮转生死。前已说。体相有二种。一微细体相。在初生。二父母生身及十一根。共相应八有所熏习故轮转生死。此中有疑。何者先生。体相为先。诸有为先。以偈答曰。

    离有无别相  离细相无有

    相名及有名  故生有二种

    离有无别相者。若离诸有体相不成。譬如离热火不得成。离细相无有者。若离细相诸有不成。譬如离火热不得成。是两法相依如火与热。此法俱起如牛两角。相名及有名故生有二种者。自性变异有二名。一生相名。二生有名。初生生死即具二种。外曰。此生唯有二种。更有别名。答曰。昔仙立别名者一自度者。此人最利自思惟得波若成解脱。不由他教故云自度成也。自思惟得不由他故自度。即波若。波若能免此至彼。故称为度至之时。则名解脱。解脱即名成。因名为度果名为成。此度成由自思得故云自度成也。后七度成义无异也。但别名不同耳。二善度成者。由自由他故得波若成解脱也。此人神根小劣薄由他教。自义多而能得度脱。故称善度成也。三全度成者。一向由他教得。故称为全。神根复劣也。四喜度成者。此人为内苦所逼。谓头痛等。诣师求治。得暂脱内苦。此为一喜。思惟此脱非是永脱。知独存时乃是永脱。故诣僧佉师学波若求成解脱得复欢喜。从此两喜为名。名喜度成也。五重喜度成者。此人为内外两苦所逼。诣师请治二苦。二苦既暂息。即是两喜。知此非永脱。故求师学度成。得故欢喜受重喜名。六满喜者。此人具为三苦所逼。一内苦。头痛等。二外苦。刀杖等。三天苦。风雨寒热等。诣师请治。治之既差。称为遍喜。知非永脱。就师修学故得度成。从此为名。名遍喜度成也。七爱度成者。为师怜爱教彼度成。从师受此名也。八遍爱成者。此人为一切所憎。而得财布施。遂为一切所爱。一切并欲使其得脱。故云遍爱度成也。是根坏无能有十一。智害无能有十七。合二十八无能。就五疑九喜八成合五十已说竟也。前三成就钩者。五疑二十八无能及九喜。是后八喜成就家之钩也。八种应得成解脱而由三故不得。如醉象应自在由钩故不得自在随意。八成亦如是。必由真实智故得八成。为三所钩故不得实智。必须舍前三勤修后八种。外曰。下次问先牒前义。后问先后。诸有所熏习体相故轮转生死者。上来已说也。诸有即是八有。谓四法四非法。四法者。一法二智三离欲四自在。翻此四法即四非法也。八名为有。前四法所熏习。能令得天道。后四非法所熏习。能令得人兽二道也。所熏是体相。体相有二种。自性觉慢五唯名微细体相。从五唯所生与十一根相应起者名粗体相。是八种有及所熏习二体相谁为先生。八有在先二体在先耶。答二解释明八有与体相无有先后。必相应俱生。如火与热不得相离。如牛两角必也俱起。八有与体相亦尔。有自性觉慢五唯细体相时必有八。有中四种。若非四法即有四。法非法决不得相离。是父母所生。粗身亦如是。体相亦如是。与八有决不得相离也。四有第三生名含识生。如偈所说。

    天道有八分  兽道有五分

    人道唯一生  略名含识生

    天道有八分者。一梵王生。二世主生。三天帝生。四乾闼婆生。五阿修罗生。六夜叉生。七罗刹生。八沙神生。兽道有五分者。一由足生。二飞行生。三胸行生。四傍形生。五不行生。人道唯一生者。人道唯一类故。说含识有三种。谓天兽人三及相有为三。外曰。三世间中何物得何处增多。以偈答曰。

    向上喜乐多  根生多痴闇

    中生多忧苦  梵初柱为后

    向上喜乐多者。梵生处等喜乐最为多。此亦有忧闇。为喜乐伏逼故。梵等诸天多受欢乐。根生多痴暗者。谓兽翅乃至柱等不行生。此中暗痴为多。此亦有忧乐。为暗痴伏逼故。兽等多暗痴。根生者三生。其最下故说根。中生多忧苦者。人生中忧苦为多。亦有喜暗痴。以忧多故。伏逼喜闇故。人中多忧苦。人道名中者。三道居中故。最后生者。云何说名柱。谓草木山石等。三世间由此荷持故说名柱。如是相生有生及含识生已具说此三生是自。性所作故。自性事已满。谓生世间及得解脱。外曰。三世间中人天及狩谁受苦乐。为自性受。为觉慢五唯乃至十一根等受。为是人我受。以偈答曰。

    此中老死苦  唯智人能受

    体相未离时  故略说是苦

    此中老死苦唯智人能受者。三世间中有苦。是老所作。皮皱发白脱落气[口  束]扶杖亲友所轻。如是等苦并由老故。死苦者。有人得八自在。或得五微尘。或得粗尘。是人临死。为阎罗所录。此中受苦名为死苦。复有中间时三苦。智人能受此三苦。自性及粗身。无智故不能受。故说人苦非自性等苦。外曰。几时人受此苦。答曰。体相未离时。故略说是苦。大等相及细身苦未相离。是粗身于世间中轮转未相离。如是时中人我受苦。若细粗相离时。人我即解脱。若解脱时如是等苦毕竟不受。若未离细粗相。则不得解脱苦。故略说细相粗相名为苦。外曰。自性事唯此为更有耶。以偈答曰。

    自性事如此  觉等及五大

    为脱三处人  为他如自事

    自性事如此觉等及五大者。此偈说何义。谓七十偈义。其相已成满。云何如此。自性两种事已显现故。一者次第起生死。令我与三世间尘相应。得次第起。初起觉从觉起慢从慢起五唯。从五唯起十一根及五大。此二十三事。身觉为初。以五大为后。二者为脱三处人为他如自事者。为解脱天道中人我及人兽道中人我。次第作八成。今见自性我中间。此两但为他不为自。譬如有人作朋友事不作自事。如是自性但作他事无自为事。外曰。汝说自性作人我事已则得离我。此自性无知。唯人我有知。云何作意令他与尘相应。轮转三世间。后令得解脱。若有是意非谓无知。答曰。已见无知如物有合有离。如偈说言。

    为增长犊子  无知转为乳

    为解脱人我  无知性亦尔

    为增长犊子无知转为乳者。如世间中无知水草牛所啖食。应长养犊子。如作如此计于。一年内能转作乳。犊子既长。能啖草已。牛复食水草。则不变为乳。为解脱人我无知性亦尔者。如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