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七十论卷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外曰。说大已竟。慢相云何。以偈答曰。

    我慢我所执  从此生二种

    一十一根生  二五唯五大

    我慢我所执者。我慢有何相。谓我声我触我色我味我香我福德可爱。如是我所执名为我慢。从此生二种者。从此我慢有二种变异生。何者二种。一十一根生。二五唯五大。十一根五唯。上已说其名。我慢相已说。我慢有三种。随一生何法。以偈答曰。

    十一萨埵种  变异我慢生

    大初生闇唯  炎炽生二种

    十一萨埵种变异我慢生者。若觉中喜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忧痴。此我慢是喜种。圣说名转变。是转变我慢。能生十一根。云何得知。此以乐喜多故。轻光清净故能执于自尘故。说此十一名为萨埵种。大初生闇唯者。若大中闇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喜忧。此我慢是痴种故。圣说名大初。此我慢生五唯故。五唯及五大。悉闇痴种类。炎炽生二种者。若大中苦增长。则生我慢。能伏通喜闇。此我慢是忧种故。圣立名名炎炽。此我慢生两种。能生十一根。亦生五唯等。是萨埵种变异。我慢能生诸根。取炎炽我慢为伴侣。云何如此。炎炽有事故转变。萨埵种无事故转变。我慢若生十一根者。必取炎炽我慢以为伴侣。是大初我慢。若生五唯五大等。必取炎炽我慢以为伴侣。云何如此。闇痴我慢无有事。炎炽有事故。如是炎炽我慢。能生十一根。亦生五唯等。故说炎炽生二种。外曰。已说萨埵种生十一根。何者名十一根。以偈答曰。

    耳皮眼舌鼻  此五名知根

    舌手足人根  大遗五作根

    耳皮眼舌鼻此五名知根者。云何说名根。此五能取声色等故说名知根。舌手足人根大遗五作根者。云何名作根。语言等诸事。是五能作故。故昔圣立名名为五作根。外曰。此十根者云何为其事。耳根从声唯生。与空大同类。是故唯取声。皮根从触唯生。与风大同类。是故唯取触。眼根从色唯生。与火大同类。是故唯取色。舌根从味唯生。与水大同类。是故唯取味。鼻根从香唯生。与地大同类。是故唯取香。五作根有五事。是舌根与知根相应。能说名句味。手根与知根相应。能作工巧执捉等。足根与知根相应。能行平等高下路。人根与知根相应。能作戏乐及生儿子。大遗根与知根相应。能弃于粪秽。以是义故名为十根。外曰。心根云何。以偈答曰。

    能分别为心  根说有两种

    三德转异故  外别故各异

    能分别为心根说有两种者。心根有二种分别是其体。云何如此。此心根若与知根相应。即名知根。若与作根相应。即名作根。何以故。是心根能分别知根事。及分别作根事故。譬如一人。或名工巧。或为能说。心根亦如是。此心云何说为根。与十根相似。十根从转变我慢生。心根亦如是。与十根同事。十根所作事。心根亦同作。是故得根名。外曰。诸根事各异心根有别不。答曰。能分别者即是其事。譬如有人。闻某处有财食。即作心言。我当往彼应得美食及以利养。如此分别是心根别事。以其同生同事别分别故名之为根。是故诸根唯十一种。外曰。是十一根谁之能作。若言云何有此疑者。圣执不同故。有说。人我所作。有说。自在所作。有说。有之所作。如是等执各不同。以是事故故我生疑。是根尘中十一种决从有智生。云何知如此。是十一根能取十一境。自性大我慢无有知故不应有此能。如路歌夜多论说。此云世入。

    能生鹅白色  鹦鹉生绿色

    孔雀生杂色  我亦从此生

    是故我今疑十一从何生。答曰。此论中我非作者。自在亦非作者。无有别法名为有。是故汝所说不生十一根。外曰。若尔何法能生。答曰。三德转异故外别故各异。三德在我慢中。随我意故转作十一根。我意云何。是十一外尘各各不同。若生一根不能遍取。是故转生十一根。各各取诸尘。是故十一根差别各异。复次汝言无知不能生多者。是义不然。无知见有多能故。此论中当说。

    为长养犊子  无知牛生乳

    为解脱人我  无知生根尔

    是故三德无知能生十一根。外曰。我今已知十一根从我慢生。此十一根安置各异。谁之所为。眼最居上能看远色。耳各一边能闻远声。鼻在一处能取至到香。舌在口中能取来到味。皮根在内外至触皆知。舌在口中能说名句味。手居左右而能执捉。足在下分能行脐下。二根居隐处。为离他恒见。能生除戏乐。意根无定所。能作分别事。安置此诸根为是谁所作。我作自在作。为有别因作。答曰。此论中说。我亦非因。自在亦非因。自性为正因。自性生三德及我慢。我慢随我意转。由是三德安置诸根。故说三德转异故外别故各异。根近远事有二意。一为避离。二为护身。为避离者。远见远闻逆舍离故。为护身者。八尘到根方乃得知。为欲料理自身使增益故。外曰。此十一根为作何事。以偈答曰。

    唯见色等尘  是五知根事

    言执步戏除  是五作根事

    唯见色等尘是五知根事者。眼唯见色。尘是眼事。唯见不能分别捉执。余根亦如是。各各自境中唯照是其事。知根能照境作根能执用。知根事已说。次说作根事。言说是舌根境。持是手境。行步为足境。戏乐及生子。为人根境。除弃是大遗境。作根事已说。次当说大我慢心境事。

    三自相为事  十三不共境

    诸根共同事  波那等五风

    大事计我为慢相。此相即慢事。分别为心相。是相即心事。十三不共境者。十根各各境及大慢心相各各所作故。故说不同事。诸根共同事波那等五风者。若说不共事义至知应有共事。不共事者。如人人各一妇。共事者。如众人共一婢。何者共事。若五种风。一者波那。二者阿波那。三者优陀那。四者婆那。五者婆摩那。是五风。一切根同一事。波那风者。口鼻是其路。取外尘是其事。谓我止我行。是其作事。外曰。是波那何根能作。答曰。是十三根共一事。譬如笼中鸟。鸟动故笼动。诸根亦尔。以波那风动故。十三根皆动。是故十三根同其事。阿波那风者。见可畏事即缩避之。是风若多。令人怯弱。优陀那风者。我欲上山。我胜他不如。我能作此。是风若多。令人自高。谓我胜我富等。是优陀那事。婆那风者。遍满于身。亦极离身。是风若多。令人离他不得安乐。是风若稍稍离。分分如死离尽便卒。婆摩那风者。住在心处。能摄持是其事。是风若多。令人悭惜觅财觅伴。是五风事。并十三根所作。是十三根不共及事已说。今当说一时俱起事及次第起。以偈说曰。

    觉慢心及根  或俱次第起

    已见未见境  三起先依根

    觉慢心及根或俱次第起者。若见色者一时大慢心眼根俱起取一境。如眼余根亦如是。一时四俱起。同共取一境。次第起者。如人行路。忽见高物即起疑心。为人为杌。若见鸟集。或见藤绕。或见鹿近。即觉是杌。若见摇衣。或见伸屈。便觉是人。如是觉慢心根次第而起。如眼所见。耳等诸根应知次第亦如是。已见未见境三起先依根者。已见法三种依根次第起已说。今当说未见法三种亦依根次第起。如偈所说。

    最后由伽时  当有如是人

    依邪见邪行  诽谤佛法僧

    先邪化父母  朋友及眷属

    开四恶道路  将他入此中

    如未来过去亦如是。依耳根次第起三法。如是三法先依外根故而起。外曰。是十三作具是无知。若不与人及自在相依者。云何各各取自境。以偈答曰。

    十三不由他  能作自用事

    我意是因缘  无有别教作

    十三不由他能作自用事者。此论中自在及。我非作者前已说。是故十三作具如自境界自能作不由他。如一梵行婆罗门。问言某处有皮陀师能教弟子如意受学。我今决定当往彼学。此即是大作此觉知。是我慢得大意已作如是计。一切婆罗门所有校具。我悉将去。为欲往彼使心不散。是心得我慢意已。作是分别。我当先学何皮陀。为学娑摩皮陀。为学夜[隹/(至-土)]皮陀及力皮陀耶。外根知心分别已。眼能看路。耳闻他语。手持澡灌。足能蹈路。各各作事。譬如贼主作号令言。出入进止皆须听我。是贼群众悉已从令。如是诸根亦复如是。觉譬贼主。余根譬贼众。已知觉意故。各各作自事。外曰。此十三作具。各各捉前境。为是自为。为是为他。答曰。我意是因缘。无有别教作。是义前已说。我事者应作故。三德生诸根为我显了捉执诸尘。若汝说是诸根无知云何得作者。答曰。是诸根无别自在来依此中以教其作。唯有我与自性和合。起作如是意。汝应显现令我独存。因是我意。是故三德能生诸根。各各作事随我意故。离我意者。无别他教。外曰。二十四中有几名义。得为作具。以偈答曰。

    作具数十三  能作牵执照

    其事有十种  应引持照了

    作具数十三者。此论中处处说作具。决定唯十三。五知根五作根及觉慢心等。此十三作何事。能作牵执照。其事有十种。声等五尘语言等五事。此十是其事。是事有三种。一应牵二应照三应执。是中三有所牵。五知具所照。五作具执持。因此三事故立十三根。故说应引持照了。外曰几根取三世尘。几根取现在尘。以偈答曰。

    内作具有三  十外具三尘

    外具取现尘  内取三世尘

    内作具有三者。觉慢心三种。是名内作具。不取外尘故。是故立名内。能成就我意方便故。是故说名具。十外具三尘者。十外具者。五知五作根。能取外尘故。故名为外具。三尘者。是觉慢心根。十具为其尘。譬如其主使役下人。如是三根能使十具。亦复如是。外具取现尘者。是十种根现在尘为境。云何知取。耳根但取现世声。二世不闻故。如耳乃至鼻根亦如是。舌根者能说现在名句味语。未来过去则不能说。如舌根余四亦如是。内取三世尘者。觉慢心三种。能取三世尘。觉者能取现世瓶盆等。亦能取过去。如取往昔顶生王等。亦能取未来。如说当有破诸人慢亦如是。以三世尘计为我所。心根亦如是。分别三世尘。求未来忆过去故。说内取三世尘。外曰。几根取差别尘。几根取无差别尘。以偈答曰。

    十三中知根  取异无异尘

    舌唯声为尘  余四悉五尘

    十三中知根取异无异尘者。是十三具中有五知根。能取有差别无差别尘。差别者。具三德。无差别者。唯一德。如天上有五尘。谓声触色味香。是五尘无差别同乐为体故。是天五尘无有忧痴。人道中五尘有差别。具有乐苦痴相应所成故。诸天知根取无差别尘。人即知根能取有差别尘。谓乐苦痴等尘。是故知根能取异无异等尘。舌唯声为尘者。天舌及人舌。唯以声为尘。能说名句味。余四悉五尘者。是手根体具五尘。能捉五尘境。如手捉瓶。如手余根亦如是。如是四根五尘安立悉取五尘。复次根有别相。以偈说曰。

    觉与内具共  能取一切尘

    故具三有门  诸根悉是门

    觉与内具共能取一切尘者。觉与我慢及心根恒相应故。说觉与内具共。能取三世间尘及三世尘故。说能取一切尘。故三具有门者。是觉等三具。能为诸门主。若觉等三具相应在眼根。是眼根能显照色余根不能。是三随集一根能取三世间尘及以三世。故说此三为十作具。余根悉是门者。谓五知五作根开闭随三故。若三在眼眼门则开能取前境。余门则闭不能知尘。以随他故但门非实具。如是十根与三具相应。能取一切三世间尘。复次偈曰。

    诸具犹如灯  随德更互异

    照三世间尘  为我还付觉

    诸具犹如灯者。谓五知五作我慢及心根。如灯在一处。平等照诸物。如是诸具能照三世间尘故。说犹如灯。随德更互异者。更互不相似。耳者取声不取色。眼则取色不取声。乃至鼻但取香不取味。如是五知根。根定对尘异故。说更互异。作根亦如是。舌但说言语。不能作余事。乃至觉但作决知。慢唯作执着。心唯作分别。故说更互异。此异义云何。随三德故生三德。生我慢不同故我慢生五唯及诸根悉不同。照三世间尘为我还付觉者。是十二根照世间尘。悉还付觉者。譬如国土一切吏民取国财物悉付国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