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佛说无言童子经卷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摩诃菩萨无央数。尔时城中。师子将军。第一夫人孕有德男。天虚空唱大音声而告之曰。童子。汝当怀抱道教思惟经典。慎莫宣说世之言谈。晓了方便度世之法。少言鲜辞舍方俗事。当归正义不取美辞严饰之说。童子遥闻如是音教。未曾啼泣亦不出声。初不自现婴儿之相。至于七日颜貌悦豫无有憔悴。众人来观视之无厌。或有人言。此儿无声用为育养。父母答曰。是非随宿吾当育之。所以者何。今观此儿威容颜貌端正姝妙巍巍难量。非是凡庶之所能及。实不虚妄。于时父母亲属知识见儿无声。因共字之号曰无言。

    于是无言童子。渐遂长大至于八岁。四方众人来观察者无有懈厌。其有方面。或有法会分别义者。辄诣其所咨受法言。寂然静思亦无所说。时彼童子而于异日。与其父母五种亲属朋友知识。至耆阇崛山而诣佛所。稽首足下右绕三匝。于世尊前叉手而立。睹无央数十方世界诸菩萨会亿百千垓各各处于严净之座。心大欢然善意生焉。时舍利弗前白佛言。唯天中天。是无言者师子将军之子。端正姝好威光难量巍巍如此。离于言谈而无所说。其人前世有何余殃。生无有声又不能言。佛告舍利弗。止止勿得辄慢无言童子。所以者何。此人则是菩萨大士。于过去佛殖众德本。供养无数诸佛正觉。稽首足下得不退转。当成无上正真之道。初生之时。天于虚空宣扬大音。童子。汝当抱道意。思惟经典勿有世谈。以是之故。今此菩萨寂然不言。受柔顺教于兹八岁。一心结舌而无所说。以斯憺怕奉行四禅。世尊复告舍利弗言。其有众生。若能睹无言菩萨。悉顺道教由此无言。以是之故。今有大会。当说经法开化导利。于无央数不可称人民之众。于是无言菩萨即如其象。三昧正受而现瑞应。令诸声闻及众菩萨天龙鬼神揵沓和阿须伦伽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众会。各于右掌化生莲华大如车轮。其色若干微妙鲜好。其香难量见者心欢。彼莲华上则有自然诸化菩萨。结加趺坐。三十二相庄严其身。无言菩萨见大神足。稽首世尊重自归命其莲华上诸坐菩萨。叉手卑身。亦三自归。无言菩萨。口适宣此稽首归命。应时自然恒边沙等诸佛世界六反震动。大音普闻。天于空中叹若雷震。则雨众华。箜篌乐器不鼓自鸣。无言菩萨承佛威神。大愿所致踊在空中。去地四丈九尺。大菩萨众亦复如是。无言大士而于中。与菩萨异口同音。以偈赞佛。

    无形而现形  亦不住于色

    欲以开化众  现身而有教

    佛者无色会  亦不著有为

    皆度一切数  导师故现身

    显相三十二  奇好八十种

    以严其身体  为众讲说法

    法者则无相  亦无有音响

    无声不可得  无念寂微妙

    佛法觉了法  处在佛树下

    彼道无言教  言辞无所说

    其法无形法  求相不可得

    以无相之法  安可有所说

    愍伤于群生  此佛之大恩

    分别无所获  所说不失时

    晓了无所得  解空无所获

    能如此养者  佛义无名字

    有为之言教  诸佛因所说

    彼数无所有  无为无自然

    如无常形色  导师缘见象

    此法无所有  为众说此经

    又始至八岁  口未曾有言

    我初生之时  诸天唱大音

    以入惟经典  其耳不闻声

    如是怀道业  口亦无所说

    无言假有教  辞语无所畅

    以言谓有说  清净妙光曜

    念誓愿佛道  志在于大乘

    当宣于尊教  得佛人中上

    道心不可获  无言无相念

    是故曰道空  解结成晖曜

    于是童子。谓诸众会。道与言教等无有异。不可见。不可持。所可说无能睹。口说志道。人计于道而有所求。其所处愿斯无所有。不可得处则无所住。如是住者道之所立也。诸度无极亦复如是。及余无数众德之本。说于言教亦无所说。但是音声无有言辞。又说布施者。以施当施者。惠与有所向。道住一切等。口说愍哀。施道教亦行慈。其道为自然。平均如虚空。心所晓了有所说。计彼一切悉为清净。其道为普虚端如是。身行口言心有所思。舍施施斯一切尘劳。是乃名曰施度无极。所可劝助亦复如是。布施非是道之恩惠。有计道者不依布施。是二事者但假声耳。永无所著亦无形像。假使如是受道教者。为菩萨行。彼乃名曰施度无极。于布施主则为清净。有所惠与不想报故。耳闻禁戒不住于色。则无所生亦无所灭。是为戒者。亦复如是。身口心事若无所造。悉无所有而反分别。所讲说因缘合成。口有所说因名曰戒。如口所说戒亦如是。此二事者俱无形像。诸禁戒业。一切假言语无章句。计于道者无所言说。其口所畅及心意。以业是禁戒劝助道德。言戒为道欲曜于戒。一切无像犹如虚空。能晓了此。是谓独步报行禁戒。所可游志超绝无侣。入平等觉。亹亹深妙难及之道。于是赞曰。

    如言道亦然  无持不可见

    所说无所睹  我宣者佛道

    誓愿求于道  所愿无所住

    无住无处所  道所立亦然

    诸度无极然  及所作众德

    言辞托音声  所说无所说

    所可谓布施  所施当所施

    方当所宪者  悉住平等道

    口所畅布施  敷演于道事

    彼道亦自然  等犹如虚空

    若能晓了心  口之所说者

    彼一切清净  闻净皆至道

    身口及心念  舍一切尘劳

    所劝亦如斯  是施度无极

    布施不归道  道不倚于施

    此二者假名  无著亦无象

    若无所依倚  其受道若斯

    若不望想报  是名曰布施

    而假闻禁戒  不住于形色

    不起无所灭  是为戒之相

    不行戒亦尔  身口心无异

    无作无所有  假有言说耳

    因缘合有辞  说号禁戒耳

    如吾戒正等  此二事无漏

    诸可禁戒事  一切假于言

    道义所获者  无言亦无业

    口说心所作  禁戒劝助道

    计戒及道教  一切如虚空

    若晓了此者  独步普入戒

    则游居于道  深妙难解句

    童子又谓诸来会者。所可谓言。忍辱教者亦是言辞。解空空义乃为忍辱。忍如平等三界亦如。说忍形类无像无见。等心于此乃名曰忍。若能虚静为忍辱根。音声香味因缘合成。彼无所有但文字耳。是故宣畅言忍辱矣。如来正觉。说有三忍身口心念。若能晓了此忍辱者。是曰为忍。解断其身节节离散。心无嗔恚。恩爱及身譬如墙壁。察身如是为忍辱。远闻恶口所畅说。若能堪任。于诸言辞不味所说。乃为忍辱。若复游志一切瑕秽。其心静然而无忧结。意能分别诸文字者。心乃入于忍辱。计如忍道亦如此。身口意俱同尔。乃名曰道。宣传于圣教。多所劝助者。一切精进上妙细微。及诸中间。亿劫合集而不可得至于成就。假使精进不可逮得。计于道德亦无所获。不得诸法。是曰精进。所修精进。设能如是不怀怯弱。亦无恐懅是谓极上通大精进猛勇菩萨仁义备悉。于是童子重颂曰。

    可所谓忍辱  口之所宣畅

    空空义故忍  如忍等三世

    说于忍色像  不貌不可见

    若心等于斯  尔乃名曰忍

    忍类为空静  缘合声香味

    彼无有文字  此乃名曰忍

    讲宣此三忍  身口及心念

    若人晓了此  畅乃名曰忍

    节节解其身  而心不怀恚

    身受如墙壁  是为身忍辱

    远闻有恶言  不报于骂辞

    入此音乃忍  悉能住所说

    若于诸瑕疵  心不怀爱结

    设能了字空  是心入忍辱

    如忍道亦然  身口意如是

    此乃名曰道  名所而劝助

    若诸所精进  最上中微下

    合集亿垓劫  不得便成就

    精进不可得  道亦无所获

    不逮一切法  是曰为精进

    若勤力行此  无怯不怀难

    彼则大精进  为猛勇菩萨

    童子复谓诸来会者。所谓禅思亦不有念。计于禅者亦无所住。弃一切想。是乃名曰寂度无极。则能寂然澹泊无言无放逸。离诸漏而烧灭一切尘。是名曰寂度无极。心于诸法不遣往反。于心离心是则名曰寂度无极。心及禅定常至道意。恒以平等观此众事。若能平等。于诸所观无有邪正。斯谓佛道不为难得。无有文字亦无所说。不可究竟亦无所有。无有放逸亦不自恣。此乃曰智度无极。无有此际不度彼岸。又于此彼而无所住。正立法界以无所住。亦无所著。亦无文字。无所颁宣。无文字已。不复举假一切思想。若能启受于此法者。尔乃名曰智度无极。六度无极亦复如是。假使有人等观此义。则能均平一切诸法。亦能等于一切众生。若能同象一切诸法。则能均平一切众生。若能平均一切众生。则能平等一切诸佛。等诸佛已。则能奉修于一切智。是故菩萨勇猛无畏。犹斯名曰无极智慧。若能顺从此教命者。则顺法眼不可思议。于是童子以偈颂曰。

    禅行无所思  专心不有住

    断一切诸想  名寂度无极

    寂然而澹泊  不逸无诸漏

    弃捐众尘劳  是寂度无极

    其心一切法  未曾遣往反

    无心脱于心  寂然度彼岸

    计心及与道  观之悉平等

    若能察平等  佛道不难得

    舍文字无言  无本无所有

    不乐不自恣  乃名为智慧

    无此不度岸  不住彼此际

    正立于法界  不住无所著

    文字无班宣  不与一切想

    以是受诸法  乃名曰智慧

    诸度无极然  所见一同类

    则能等诸法  平均于众生

    以能等诸法  则能等众生

    亦等于诸法  便等一切智

    是故大智慧  菩萨其勇猛

    能随此教令  法眼不可议

    彼诸正士。说此章句分别所趣。以千二百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六万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时莲华上诸坐菩萨。寻即退下稽首佛足。及复礼于无言菩萨。俱共启白。无言菩萨。吾等以报圣师之恩。钦乐正法奉事经典。修行孝顺而有反复。贤者舍利弗。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此诸菩萨。何故口宣如来言辞。吾等孝顺而有反复。佛告舍利弗。此诸菩萨。悉是无言菩萨大士之所劝发。令宣道教演于恩慈仁义礼节。无上正真大乘之教。开化未闻令发道意。是为孝顺而有反复报师之恩。今者故来行供养德。亦欲睹见于此大会奉觐佛圣。听省经典咨受所闻。

    于是无言菩萨。白世尊曰。我欲启问如来至真等正觉所怀疑结。设见听者。乃敢自陈。世尊即告无言菩萨。恣意所问。诸不了者。如来一一当为发遣可悦其心令无余疑。时舍利弗。语无言菩萨。汝族姓子。不能语言。云何欲问如来义乎。无言答曰。一切语法。悉无文字亦无言辞。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悉自然。无诸言教及众想念。唯舍利弗。因心所念口说言辞。若无所思则无所言。心所念者悉虚无实。言不可说。不可示人。亦不可得。咨问行念。其想著者悉无所有。而无文字。其虚无者亦无想念。亦不宣畅文字之说。其诸行念不自想言。吾当宣布文字之说。文字不念当行想念畅文字说。唯舍利弗。十二缘起深奥难逮。巍巍如是。因缘所生。彼则自然了无所有。假使自然无所有者。彼则无有逮成道者。唯舍利弗。一切诸法无所成因缘之事。依无所住有所造作。因于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