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迹府弟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齊王無以應。且白馬非白馬者,乃子先君仲尼之所取也。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之圃,反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也!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亦曰『人得之而已矣,何必楚乎?』」若是者,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而非龍之異白馬于所謂馬(十四),悖也。先生好儒術而非仲尼之所取也,欲學龍而使龍去所以教(十五),雖百龍之智固不能當前也。』子高莫之應。退而告人曰:『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固無所不答也(十六)。』異日,平原君會衆賓而延子高。平原君曰:『先生,聖人之後也。不遠千里來顧,臨之欲去。夫公孫白馬之學,今是非未明(十七),而先生翻然欲高逝(十八),可乎?』子高曰:『理之至精者則自明之,豈任穿之退哉?』平原君曰:『至精之說,可得聞乎?』答曰:『其說皆取之經傳,不敢以意。《春秋》記六鷁退飛(十九),睹之則六(二十),察之則鷁。鷁猶馬也,六猶白也。睹之得見其白,察之則知其馬。色之名別,內由外顯,謂之白馬,名實當矣。若以絲麻加之女工,爲緇素青黃,色名雖殊,其質則一。是以《詩》有素絲,不曰絲素;《禮》有緇布,不曰布緇。■〈牜麗〉牛元武(二十一),此類甚衆。先舉其色,後名其質,萬物之所同,聖賢之所常也。君子之謂,貴當物理,不貴繁辭。若尹文之折齊王之所言,與其法錯故也。穿之所說于公孫子,高其志(二十二),說其行也(二十三)。去白馬之說,智行固存,是則穿未失其所師者也。稱此云云,沒其理矣。是楚王之言,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先君夫子,探其本意,欲以示廣,其實狹之。故曰:「不如亦曰人得之而已也。」是則是楚王之所謂楚(二十四),非異楚王之所謂人也。以此爲喻,乃相擊切矣。凡言人者,總謂人也。亦猶言馬者,總謂馬也。楚,自國也;白,白色也。欲廣其人,宜在去楚,欲正名色,不宜去白。忱察此理,則公孫之辯破矣(二十五)。』平原君曰:『先生言,于理善矣。』因顧賓曰(二十六):『公孫子能答此乎?』燕客史由對曰:『辭則有焉,理則否矣。』

    公孫龍又與子高記論于平原君所,辨理至於臧三耳。公孫龍言臧之三耳甚辯析(二十七)。子高弗應。俄而辭出。明日復見。平原君曰:『疇昔公孫之言信辯也(二十八)。先生實以爲何如?』 答曰:『然幾能臧三耳矣。雖然實難,仆願得又問於君。今爲臧三耳,甚難而實非也,謂臧兩耳,甚易而實是也。不知君將從易而是者乎,亦從難而非者乎?』平原君弗能應。明日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二十九)。終必受詘。』

    【兆鏞按:原稿《孔叢子》二條錄於卷首,茲迻寫《迹府》篇後,以資考證。】

    校記

    (一)弟,四庫本、中華本均作『第』,下同,不另注。

    (二)四庫本無『形』字。

    (三)四庫本句首有『其』字。

    (四)四庫本『人』作『王』。

    (五)四庫本『修』作『脩』。

    (六)『詎』,四庫本同,中華本則作『鉅』。

    (七)『非』,四庫本同,中華本則作『罪』。

    (八)『繆』,四庫本同,中華本則作『謬』。

    (九)此段文字見《孔叢子》卷下,用文淵閣四庫全書作校點底本。

    (十)『元』,當作『玄』。

    (十一)『大』,四庫本作『太』。

    (十二)『校』,四庫本作『交』。

    (十三)『十』,四庫本作『古』。

    (十四)四庫本無『所』字。

    (十五)四庫本無前一『龍』字。

    (十六)“無”,四庫本作“吾”。

    (十七)『明』,四庫本作『分』。

    (十八)『翻』,四庫本作『飜』。

    (十九)『鷁』,四庫本作『鶂』。下同,不另注。

    (二十)『睹』,四庫本作『覩』。

    (二十一)『元』當作『玄』。

    (二十二)四庫本『志』作『智』。

    (二十三)四庫本『說』作『悅』。

    (二十四)第二個『是』,四庫本作『異』。

    (二十五)『辯』,四庫本作『辨』。

    (二十六)四庫本此句作『因顧謂衆賓曰』。

    (二十七)『辯』,四庫本作『辨』。

    (二十八)『辯』,四庫本作『辨』。

    (二十九)原稿無此句,據四庫本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