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一论道篇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兼取其大体也。夫杨墨亦是舜尧而非桀纣,其是非岂不当乎?其所以是非之意,盖窃吾之似,欲成其说耳。

    子曰:介甫之言道以文焉耳矣。言道如此,己则不能然,是己与道二也。夫有道者不矜于文学之门,启口容声,皆至德也。

    子曰:世之学者未尝知权之义。于理所不可,则曰:姑从权。是以权为变诈之术而已也。夫临事之际称重轻而处之,以合于义,是之谓权,岂拂经之道哉?

    或问:信在四端,犹土王四季乎?子曰:信无在无不在。在《易》则至理也,在《孟子》则配道义之气也。

    或问:夫子曰:有以发之中,有未发之中。中有二耶?子曰:非也。发而中节,是亦中也。对中而言之,则谓之和可也,以其发故也。

    子谓子厚曰:道者,天下之公也。而学者欲立私说,何也?子厚曰:心不广也。子曰:彼亦是美事。好而为之,不知乃所当为强私之也。

    子曰:因人情而节文之者,礼也;行之而人情宜之者,义也。或问:喜怒哀乐未发之时,耳无所闻,目无所见乎?曰:虽无闻见而闻见之理自存汝于静也。何如?对曰:谓之有物则不可,然昭昭乎有所知觉也。子曰:有是觉则是动矣。曰:夫子于喜怒哀乐之未发也,谓静而已乎?子曰:汝必从事于敬,以直内则知而得之矣。曰:何以未发言中?子曰:敬而无失,所以中也。凡事事物物皆有自然之中,若俟人为布置则不中矣。

    子曰:或言方有内外,是有间矣。道无间,方无内外。

    或问:何谓时中?子曰:犹之过门不入,在禹稷之世为中也。时而居陋巷,则过门不入,非中矣。盖以事言之,有时而中;以道言之,何时而不中也?

    或问:外物宜恶诸?子曰:于道而无所见,则累与恶皆不得免焉。盖亦原其当有当无尔。当有也,何恶之有?当无也,何绝之有?

    子曰:理者,礼也,文也。礼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理文若二,而一道也。文过则奢,实过则俭。奢自文至,俭自实生。形影之类也。

    子曰:昔圣人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唯能亲亲,故自吾老幼以及人之老幼。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唯能尊贤,故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仁义,尽人之道矣。

    子曰:视听言动一于礼谓之仁。

    子曰:信不足以尽诚,犹爱不足以尽仁也。

    子曰:昼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则知死矣。尽人之道则能事鬼矣。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子曰:仕止久速惟其可,不执于一。故曰:君子而时中也。喜怒哀乐之未发,寂然不动,故曰:天下之大本也。

    子曰:能尽饮食言语之道,则能尽出处去就之道矣。能尽出处去就之道,则能尽死生之道矣,其数一也。

    子曰:有形皆器也,无形惟道。

    子曰:凡执守不定者,皆不仁也。

    子曰:释氏言定,异乎圣人之言止。夫于有美恶因而美恶之,美恶在物,我无心焉。苟曰吾之定,不预于物,然物未尝忘也。圣人曰:止随其所止而止之,止其所也。

    子曰:中无定方,故不可执一。今以四方之中为中,则一方无中乎?以中外之中为中,则当外无中乎?故自室而观之,有室之中;而自堂观之,则室非中矣。自堂观之,有堂之中;而自庭观之,则堂非中矣。

    子曰:集义生气,方其未养也,气自气尔。惟集义以生,则气与义合,无非道也。合非所以言气,自其未养言之也。

    或问:集义必于行事,则无所集矣。子曰:内外一事,岂独事欲合义也?

    又问:敬以直内,其能不用意乎?子曰:其始,安得不用意也?久而成焉,意亡矣。

    又问:必有事焉者,其推敬而已乎?子曰:敬以涵养也。集义,然后为有事也。知敬而不知集,义不几于兀然无所为者乎?

    子曰:佛氏之道,一务上达而无下学,本末间断,非道也。

    子曰:杨墨之害,甚于申韩;佛氏之害,甚于杨墨。

    子曰:《论语》所载,其犹权衡尺度欤!能以是揆事物者,长短轻重较然自见矣。

    子曰:敬则虚静,而虚静非敬也。

    子曰:一不敬则私欲万端生焉,害仁此为大。

    子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我也。知其皆我,何所不尽?不能有诸己,则其与天地万物岂特相去千万而已哉?

    子曰:仁孝之理备于《西铭》之言。学者斯须不在,是即与仁孝远矣。

    子曰:无不敬宅,对越上帝之道也。

    子曰:顺理则无忧。

    子曰:老子语道德而杂权诈,本末舛矣。申韩张苏皆其流之弊也。申韩原道德之意,而为刑名,后世犹或师之。苏张得权诈之说而为纵横,其失益远矣,今以无传焉。

    或问:释氏有事事无碍,譬如镜灯包含万象无有穷尽也,此理有诸?子曰:佛氏善侈,大其说也。今一言以蔽之,曰:万物一理耳。夫百氏诸子未有不善道德仁义者,考其归宿则异乎圣人也。佛氏其辞皆善遁,今即其言而究之,则必曰:吾不为是也。夫已出其口,载之于书矣,遁将何之?

    子曰:佛之所谓世网者,圣人所谓秉彝也。尽去其秉彝,然后为道。佛之所谓至教也。而秉彝终不可得而去也。耳闻目见,饮食男女之欲,喜怒哀乐之变,皆其性之自然。今其言曰:必尽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学者戒之,谨之,至于自信,然后彼不能乱矣。

    或问:爱何以非仁?子曰:爱出于情,仁则性也。仁无偏照,是必爱之。

    子曰:谦者,治益之道。

    子曰:离阴阳则无道。阴阳,气也,形而下也。道,太虚也,形而上也。

    子曰:道无体而义有方。

    或问:释氏有言下觉,如何?子曰:何必浮屠氏?孟子言之矣。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知者,知此事也;觉者,觉此理也。

    或问:变与化何别?王氏谓:因形移易谓之变,离形顿革谓之化,疑其说之善也。子曰:非也。变,未离其体也,化则旧迹尽忘,自然而已矣。故曰: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

    子曰:尽己无歉为忠,体物无违为信。表里之义也。

    子曰:莫大于道,莫妙于神。至大至妙,宜若难言也。圣人语之,犹常事尔。使学者玩而索之,故其味长。释氏之言夸张闳侈,将以骇人耳目而动其心。意已尽而言未已,故其味短。

    子曰:圣人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故其道平直而易行。佛氏厌苦弃舍,造作费力,皆非自然,故失之远。

    子曰:佛氏求道,犹以管窥天,惟务上见而不烛四旁,是以事至则不能变。

    子曰: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乎中庸。中庸乃高明之极耳,非二致也。

    子曰:予夺翕张,理所有也。而老子之言非也。与之之意乃在乎取之,张之之意乃在乎翕之,权诈之术也。

    子曰:礼乐大矣!然于进退之间,则已得情性之正。

    子曰:一二而合为三。三见则一二亡矣。离三而为一二,一二见而三亡矣。方为一二而求三,既已成三又求一二,是不知理。

    子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或过或不及,无非恶也,杨墨之类是也。

    子曰:以气明道,气亦形而下者耳。

    子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故曰:动静一源。

    子曰:气充则理正,正则不私,不私之至则神。

    或问:何谓诚?何谓道乎?子曰:自性言之,为诚;自理言之,为道。其实一也。

    子曰:中无定体,惟达权然后能执之。

    子曰:至显莫如理。昔有人鼓琴而见螳螂捕蝉者,或人闻之而曰:琴胡为有杀声也?夫杀在物,见在心,而听者以声知之,非至显欤?

    子曰:道不远,人不可须臾离也。此特为始学者言之耳。论道之极,无远也,无近也,无可离、不可离也。

    子曰:使万物无一失者,斯天理中而已。

    子曰:人为不善于幽隐之中者,谓人莫己知也。而天理不可欺,何显如之?

    或曰:是犹杨震所谓四知者乎?子曰:几矣。虽然,人我之知,犹有分也。天地则无二知也。

    吕大临曰:中者,道之所由出也。子曰:非也。

    大临曰:所谓道也,性也,中也,和也,名虽不同,混之则一欤?子曰:中即道也。汝以道出于中也,又为一物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循性曰道,各有当也。大本言其体,达道言其用。乌得混而一之乎?

    大临曰:中即性也,循性而行,无非道者,则由中而出莫非道也。岂为性中又有中哉?子曰:性道可以合一而言,中不可并性而一。中也者,状性与道之言也。犹称天圆地方,而不可谓方圆即天地。方圆不可谓天地,则万物非出于方圆矣。中不可谓之性,则道非出于中矣。中之为义,自过与不及而立名,而指中为性,可乎?性不可声容而论也,率性之谓道,则无不中也。故称中所以形容之也。

    大临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赤子之心至虚无倚,岂非中乎?此心所发,无往而不中,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所谓允执厥中也。子曰:赤子之心已发而未远于中者也,而尔指为中,是不明大本也。

    大临曰:圣人智周万物,赤子未有所知,其心固不同也。孟子所言,特取其纯一无伪,可与圣人同尔,非谓无毫发之异也。无过不及之谓中,何从而知之乎?求之此心而已。此心之动,出入无时,何从而守之乎?求之喜怒哀乐未发之际而已。当是时也,至虚不倚,纯一无伪,以应万物之变,何往而非礼义哉?故大临以赤子之心为中,而曰中者,道之所由出也。子曰:非谓无毫发之异,斯异矣。大本则无异尔。于喜怒哀乐未发之际而求中之中,去中不亦远乎?

    大临曰:然则夫子以赤子之心为已发者,而未发之时,谓之无心可乎?子曰:心一也,有指体而言者,寂然不动是也。有指用而言者,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也。在人所见何如耳。论愈析微则愈易差失,言之未莹则亦择之未精耳。

    大临曰:此则浅陋之罪也,敢不承教?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