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七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sp;   冠注 此明转凶为吉也。变怪灾障等。皆宿生妄业所感。此咒心。能消宿障。故不起也。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着其身者。谓此咒心。顺真常性中流出。亦能解黏去缚故也。常无恶梦者。良由昼不见恶境故。梦中所现。皆善境界也。旧说。恶星有八万四千者。皆由众生八万四千烦恼所感。二十八者。四方各七。即二十八宿也。八大恶星。即五行之经。及罗计孛也。顺则福应。逆则灾应。书云。惠迪言从逆?。是也。能生灾异者。亦应其逆而已。如彗孛飞流。应同分妄见。非星之为也。有此咒地永不能入者。以咒力叶乎百顺。故恶变悉灭于天。灾祥不入其境也。灾祥者。吉?之先兆也。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至)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冠注 此结劝诵持也。保护入定远离魔冤者。显此咒心。能灭过去冤债也。汝及未来不生疑悔者。谓现未修行者。能依我坛规。守我戒律。所师不秽。于法不疑。于此四者。一无所犯。则现生取证。必无疑矣。身证心通者。旧说。据前所谓不出三义。一者证果。即端坐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须陀洹也。二者发解。谓纵身心圣果未成。决定自知成佛不谬也。三者宿命。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矣。若果依教奉行。不得此益。则十方如来便为妄语。足见所说真实必不赚误也。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至)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冠注 此明众神护咒也。金刚。力士众也。现其执金刚身。不同后之菩萨也。修菩提者。以修耳根圆通。持咒心为上。后皆仿此。尔时下。诸天众也。审犹果也。一生如愿者。谓令现在身证心通。若谓事事如愿。亦可也。复有无量药叉下。八部众也。誓愿常护。令修行者。速成大果也。复有无量日月下。天神众也。师伯亦主宰统尊之称。年岁巡官。即四直功曹之类。复有无量山神下。川神地祗众也。山海神。川岳主也。土地。地祗类也。水陆空行。举三居以该多众也。万物精祗。如主树木苗稼等神。以上皆有形之类。下该无形。风神王。即主风神也。无色界天。无业果色。皆无形类。同时稽首者。或仗佛威光。暂能现身也。保护行人永无魔事者。谓持此咒者。以受正法。凡诸百灵。自当守护。令其不畏魔冤。得成正觉也。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至)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冠注 此明菩萨护咒也。欲至如来究竟觉地。须假金刚观智。断除尘沙无明。方尽妙觉。然末世修行。邪外炽盛。纵有金刚观智。亦能持咒。若无菩萨冥熏加被。亦不能入楞严大定成正修行故。金刚藏王菩萨。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行者。此亦菩萨。带果行因。以酬护生本愿故也。定心散心常随侍卫者。正是菩萨深慈大悲。而持咒修行者。亦当自护净戒。如惜明珠。庶无仰愧于菩萨。可也。大自在天。即色界魔天也。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者。谓纵近其傍。无罅隙可入也。除彼发心乐修禅者。谓诸小鬼神。心慕禅定咒力。亦能卫护行人。故得于如来前。亲近修定持咒者。以宝杵碎首者。此大权菩萨。以慈心护法。正令摧邪。若涅槃杀阐提。仙预诛净行。皆由住无缘慈。得一子地。乃能如是也。恒令此人所作如愿者。谓无愿不从也。已上修道分。有正有助。若自耳根证入圆通为正修。若结坛持咒为助修。或兼不兼。随根利钝耳。修道分竟。下明证道分。虽圆修圆证。亦有位次。若位次不明。则浅深失准。未免妄窃佛果。虚标圣位。故须问明。使无紊乱也。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至)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四十四心者。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及暖顶忍世四加行。渐次。即三渐次也。修行名目。始自干慧地。终至四加行也。地即十地也。阿难此请有二义。一者既知行门必有位次。如得门入室。须知堂奥浅深也。二者初闻佛说心言直故。如是乃至始终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到此解行圆融。则心言直矣。地位无曲其相云何。故遂请之。

    冠注 此请证果位次也。欲问位次。先谢教诲曰。我等愚钝。实难明理。亦难断惑。况好多闻强记故。于诸漏种习。未求出离。今蒙世尊深慈教诲。得悟耳根为正熏修。持咒为助道因。则知修证无惑。故得身心快然饶益矣。然虽得正助二门。堪为修证。望佛菩提。及大涅槃。尚在遥远。于其中间。所有艰险。所经阶级。又不可不知。我等纵能如是。而修佛楞严大定。而证佛无余涅槃。未到涅槃以前。作何功行。名为干慧地。又以何功行。名为四十四心。若自原始要终。而论发觉初心。至何渐次而后。方得干慧地。及与四十四心之修行名目。既历四十四心。又至何所名入地中。既入地中。更做何等工夫。得名为等觉菩萨也。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至)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冠注 此赞叹许说也。世尊赞美阿难。不惟为一身一世。乃能普为现前大众。及末世诸众生。凡修楞严大定。求大乘法者。始自凡夫三渐次。终至妙觉。而中间经历五十五位。然后得归涅槃。逐一问明。欲我预为悬远。指示无上了义正修行路。而使现前当来诸修行者。从始至终。直超妙觉果海。更无委曲诸相。其问不亦善乎。刳者。刮剔也。谓虚浮其心。绝无疑滞及与辩难。惟默然承受而已。悬者。远也。先也。非谓途远。特世远也。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至)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菩提。即正智。涅槃。即真理。此下十二类生。总明生灭名妄一句意。亦广明前三种相续。此以众生颠倒。摄前业果也。

    冠注 此明真如妙性。元离世出世之名相也。妙性者。真如实体也。圆明者。遍照妙用也。名相者。五十七位菩提路也。意谓。汝问从何渐次。乃至等觉者。总属名相。而妙性圆明中。元无此名相。虽有菩提涅槃之名。特对世界众生而立耳。且实际理中。本来无有世界众生。何复有此菩提涅槃耶。盖以真性妙明。能为染净依故。由初念不觉。依真起妄。而成无明。遂有世界众生。忽然生起。既有生即有灭。所以有生灭。故而称之为妄。则有二种颠倒。乃至十二类生。此依染缘。而立众生世界之名相也。既然成妄。复立真以遣妄。所以由妄灭故。而称之为真。则有三渐次。乃至五十五位菩提路。此依净缘。而立菩提涅槃之名相也。是则称如来为得无上正智。而证大涅槃者。特转烦恼依菩提故。灭世界颠倒。转生死依涅槃故。灭众生颠倒。但转用不转体。转名相不转真性。以生死涅槃。皆如来藏中之影像故也。下直示曰。汝今欲修五十五位真正禅定。直至如来无余涅槃。须当识此二颠倒因。亦知菩提涅槃。即在二颠倒中求。以此颠倒不生。即为二转依号。斯则如来真三摩地。所谓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也。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至)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将欲复真等。暗指阿难所问五十七位菩提路。意谓一念未起前。将谁立真。真且尚无。而况妄者乎。举生住。略异灭。举心法。略身受。乃互相影略耳。

    冠注 此明众生颠倒也。云何下。徴问词。由性明心性明圆故者。性。即真体。心。即妙用。明圆。即具足义。良由真体妙用中。本来具足生灭与不生灭性故。若以净业熏。则渐成真种。以染业熏。则渐成妄种。其妄惟何。因一念能明。便成无明。依无明而成业识。故曰因明发性。由业识。而生见相二性。故曰性妄见生。既有见相二分。则根身器界。顿然俱现。故曰从毕竟无相之真。而成究竟有相之妄。遂以众生为能有。世界为所有。然就众生推之。曾无能有之因。就世界推之。亦无所有之因。虽众生为能住。元无能住之相。世界为所住。亦无所住之相。以此推究。了无根本。然妄虽无本。依真而立。故曰本。此无能无所之中。而妄自建立其所住世界。及能住众生者。止因最初一念妄动。迷己本性圆明之真体。而便生虚妄。此虚妄性。元非实体。亦无依止之处。既无体无依。真妄两忘。更将谁复即此欲真。一念已非初念未起之真正真如性矣。况于非真性上。更生求复之心耶。此于无可欲虑而强欲之。于无可复处而强复之。故圆明本体。愈复愈远。反使真性乖违。宛成虚妄之非相矣。夫非相者。不出生住异灭。身受心法而已。然此亦以非生计生。非住计住。执非心为心。执非法为法。其生住异灭。乃微细迁流。属第七识。身受心法。乃我法二执。属前六识。由此妄识展转发生。遂有因果相续不断。然究其本根。不过由染净种子。发生力胜。故能发明。各各现行。种现熏持。则成业苦。既有业苦。则有感招。既有感招。则相生相灭。轮回不息。由是非相执相故有众生。称为颠倒也。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至)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冠注 此明世界颠倒也。云何下。徴问词。上文虽明众生。亦兼世界。此下。虽明世界。亦兼众生。足见根身器界。俱从妄念生起。本不相离也。此处当领上总标文。来方接贯。但译者略其文耳。犹云世界颠倒者。亦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如是。则既有能有之众生。亦有所有之世界。是故上下四方。分段妄生。此界之名。所由立也。然就众生推之。元无能有之因。就世界推之。亦无所有之因。且无能住之相。亦无所住之相。而所谓能所者。总一虚妄耳。是故以妄承妄。念念迁流。不能常住。因此三世相续。而成此世之名所由立也。由此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宛转十二。世界既成十二。则诸众生织妄相成。明理不越。根尘判隔。亦成十二。故随依正应数变化。而成十二类生也。分段。即界限也。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冠注 此总明身界交涉。织妄相成。故有十二类生也。意谓。既有身界相涉。则于一念妄动时。而内根外尘。顿然俱现。曾无前后。但此方耳根偏利。声能通垣。故以声居六尘之首。而曰因动有声。因有声故。必有色在。因有色故。必有香气。因有香故。必可嗅而成触。因有触故。必知其味。因有味故。必知其为何法。既有六尘境风。鼓动心海。则六种根识。纷然乱起。亦如尘相随动其一。则余五者一时俱起。故随所起之惑。便成业性。盖由一念妄动。而成十二种区分类别。从此轮转。无有停息。是故。世间六根六尘。随举一法。则十二法。一时俱现。而根尘穷十二变。为一周旋往复。以根尘造业。既具十二。乘此业力。轮转诸趣。颠倒生相。于世界中。亦成十二类生。所谓卵胎湿化。乃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夫此众生。随举一类。则十二类一时俱现。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后文自见。此总明。下分释。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至)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卵生因果之相也。依壳而生曰卵生。由因下。明造因。如是下。明感果。卵惟想生。虚妄。即想也。想体轻举。由迷真妄动。而轮回生死。颠倒真性。故曰动颠倒。卵以气交。名和合气成。想多升沉不定。名飞沉乱想。十二类生。各言八万四千者。悉由八万四千烦恼感变故。羯逻蓝。此云凝滑。入胎初位。胎卵未分之相也。鱼鸟龟蛇。皆随飞沉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至)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胎生因果之状也。含藏而出曰胎生。由因下。明造因。如是下。明感果。后文仿此。胎因情有。由情尘杂染净性。而轮回生死。故曰杂染轮回。情生于爱。故曰欲颠倒。胎。以贪爱交遘而成。故曰和合滋成。八万四千。应烦恼数也。情爱亦有邪正不同。如云正淫邪淫。故曰横竖乱想。遏蒲昙。此云疱。即胎卵渐分之相也。人天本竖。龙畜本横。皆随横竖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执着轮回(至)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湿生因果之相也。假润而生曰湿生。湿以合感。合则执着。由执着不舍。而轮回生死故也。合由爱心触境。趣附时势。颠倒真性。湿藉阳生。故曰和合暖成。趋附无定。故曰翻覆乱想。蔽尸。此云软肉。即湿生初相也。既不入胎。故无前二位矣。含蠢蠕动。皆随翻覆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至)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旧说化生染处。名和合触成。经云地狱及诸天。一一皆化生。转托业化。即宜收尽。以天染处地狱闻腥故也。但速疾无难而已。是皆转托业化。非无而忽有。意生妙化也。

    冠注 此明化生因果之相也。无而忽有曰化生。变易者。变化改易。谓易此形。而化彼形故。轮回诸趣。无有出期。且假彼托此。颠倒本性。故曰假颠倒。触类而变。名和合触成。厌故喜新。名新故乱想。羯南。此云硬肉。蜕即成质。故无软相。自下皆称羯南者。诸类通称止此。若第五钵罗奢佉。云成形。则各随状貌。非通称也。转蜕飞行者。如??螂化蝉。蜕行为飞。如雀化蛤。转飞为行。斯皆新故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至)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有色因果之相也。留碍轮回者。由彼固执不移。而堕生死也。障颠倒者。由彼背自本明。反事日月水火。以求光明。是则求明反障。故名障颠倒。和合著成者。由彼精明显著。而与日月等和合。以成色相也。精耀乱想者。谓彼乱想。一切精明神物故也。有色羯南者。谓其想已结。成精耀故。但有色而已。休咎精明者。如日月星辰之类。吉者为休。?者为咎。至于爝火蚌珠。皆此类。悉为精耀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至)空散销沉其类充塞。

    旧说此之二类。前类。即无色界天。不止外道。亦兼凡夫圣人。圣即钝根那含。惟无业果色。而有定果色也。更应别属空散。谓散心即空。无色相也。后类。即主空神。方纯外道。二色俱无。更应别属销沉。谓恶取空昧。销磨沉没也。

    冠注 此明无色因果之相也。销散轮回者。谓彼厌有着无。灭身绝智。而堕生死也。惑颠倒者。迷有漏身。起无为解。和合暗成者。彼既厌有归无。则与顽空和合。而成暗昧矣。阴隐乱想者。彼欲销形体。附识阴隐。无色羯南者。即无色界外道之类。但有想无色。不成业体故也。空散销沉者。谓彼身心散入顽空。而深沉汩没。皆阴隐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至)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有想因果之相也。罔象轮回者。谓逐妄遗真。蹈迹附影。而堕生死也。影颠倒者。谓既失本真。和着影像。故名颠倒。和合忆成者。谓识无所托。唯依忆想和合成功。潜结乱想者。谓志慕灵通而忆想。于罔象中。潜结不散。有想羯南者。谓但有想相。而无实色也。神鬼精灵者。相不可见。而幽隐灵通。如天魔精怪等。皆为潜结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至)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无想因果之相也。愚钝轮回者。谓不明理谛。冥然株守。而流落生死也。痴颠倒者。慧性不明。反以无情为至理也。和合顽成者。谓灰己知见。而与顽冥无识和合成功也。枯槁乱想者。谓凝心枯槁。固守愚顽也。无想羯南者。谓隳灭想心。但有形质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者。如外道计无情有命。金石坚牢。沉思既久。心随境变。附物成形。如华表生精。黄头化石。皆枯槁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至)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非有色因果之相也。相待轮回者。谓本非有色。待物成色。不能自用。待物成用。而互成流转也。伪颠倒者。迷己天真。假托浮伪。故名颠倒。和合染成者。谓彼此异质。均借染缘。和合成功。因依乱想者。谓假托因依。递为形势。彼借此势。此假彼力。资身养命。更互巧借也。非有色相等者。谓业果相循。不从自类受生。故曰本非有色。待物以成色也。水母等以虾为目者。谓水母。及有情身中。八万户虫之类。皆因依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至)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旧说有引虾蟆以声附卵者。有谓现见有咒樟柳木人。令其说报吉?者。有谓推论因果。必是生生好为咒诅。害物伤生。因果相酬。等流相似。故受此生等者。备录于此。智者辨之。

    冠注 此明非无色因果之相也。相引轮回者。谓被邪法牵引。而堕生死也。性颠倒者。谓彼不达自性虚灵。反习邪业。使性失正。故名颠倒。和合咒成者。谓将己神识。乘彼邪咒。彼此和合。而成功业。呼召乱想者。谓彼不循正理。妄随呼召。即传习符诀。驱召鬼神者也。非无色相无色等者。谓本非无色。循彼邪术。而想成无色也。咒诅厌生者。即世间不正鬼神。随人驱使。原从邪术咒诅。精魅厌物。因而有生者。皆呼召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至)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冠注 此明非有想因果之相也。合妄轮回者。谓两妄相合。同流生死也。罔颠倒者。谓背己天亲。罔昧至理。故名颠倒。和合异成者。谓彼此异类。和合相成也。回互乱想者。各迷生理均相回互也。非有想相成想等者。以异质故。非有想相。以相成故有想。如彼蒲卢。本为桑虫。非有蜂想。而蜂相既成。则有蜂想。此皆回互乱想所感之果也。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至)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旧说。土枭破镜。按史记孝武本记云。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孟康云。枭鸟名。食母。破镜兽名。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祠皆用之。破镜如貙而虎眼。今云鸟者。恐译人之误。或鸟字。合是等字。后人妄改耳。是名下。结成类数也。

    冠注 此明非无想因果之相也。怨害轮回者。谓以冤害相酬。而沉沦生死。推其来由。原为怀冤图报。俱生为害也。杀颠倒者。谓昧己深重恩爱。反杀伤父母。故为颠倒。和合怪成者。谓生理怪诞。弃绝伦义。是以怪因招感。和合相成也。食父母想者。谓彼忘其至恩至爱。而反惟作吞食之想也。非无想相无想等者。如枭附块。非无鸟想。而土本无想也。是名下。结成类数也。

    楞严讲录卷第七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